1964年4月1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为新殖民主义服务的“不发达经济学”
王惟中
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断出现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关于“不发达国家”经济的专门论著。最近几年来,号称“不发达经济学”或“不发达国家经济学”的著作,竟然喧嚣一时。究竟这种“经济学”是怎样产生的?它所贩卖的是些什么货色呢?
“不发达经济学”是新殖民主义的产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阶级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壮大,民族解放运动有了强大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这一切大大地动摇着帝国主义的基础,削弱着帝国主义的阵地。这时,一方面,垂死的帝国主义更加需要维持和加强殖民主义的统治,另一方面,民族解放革命风暴正以雷霆万钧之势,粉碎着殖民主义的锁链。
在这样汹涌澎湃的世界革命形势下,帝国主义愈是采取血腥镇压、直接控制的旧殖民主义方式,它所遭遇的反抗就愈猛烈。因此,它不得不改弦更张,采用一套更加隐蔽、更加狡猾的新殖民主义方式,企图维持和加强殖民主义的统治。美帝国主义就是这种新殖民主义的“旗手”,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最阴险最凶恶的敌人。为了掩盖它们的狰狞面目,麻痹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意志,新殖民主义就需要一批御用的“经济学家”,针对被压迫民族的经济特点,杜撰一套充满蛊惑性的“理论”,提出一些动人心弦的诱饵,以利于实现新殖民主义的阴谋诡计。所谓“不发达经济学”就是为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的。
它的全部体系是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变种
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对所谓“不发达国家”经济的分析,大都局限于个别问题,其内容比较全面而称得上理论体系者极少。他们的观点和主张亦不尽一致,甚至相互对立。但是,总的看来,一般的倾向仍是磊落可寻的。
“不发达经济学”是研究所谓“不发达国家”的经济问题的。尽管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但是,概括起来主要不外乎下列三个问题:(1)什么叫“不发达经济”或“不发达国家”?(2)哪些因素阻碍着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3)怎样才能促进它们的经济发展?
“不发达经济学”是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变种,不过,它结合“不发达国家”的某些特点,加以装潢点缀罢了。让我们来看看它所承袭的衣钵吧!
(1)它承袭十九世纪上半期英法庸俗经济学家所发展的生产三要素说和供需说,分析“不发达国家”的自然资源、人的资源、物的资源和市场情况,特别是分析劳动力过剩和资本缺乏这两个因素。表面上在探索这些国家经济不发达的原因,为它们制订发展经济的适当政策;实际上是故意夸大某种生产因素的作用,特别是资本的决定作用,来推销新殖民主义的货色。
(2)它承袭德国历史学派的所谓“历史方法”,比较近代一些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特点,杜撰一般性的发展阶段,借以指出“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不发达国家”进行工业化所必需的社会和经济前提,为新殖民主义的政治阴谋和经济渗透制造借口。
(3)它承袭熊彼得(注)的动态经济理论,把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说成是什么“企业家的革新”,进而分析“不发达国家”经济的特点,企图在这些国家利用适合于新殖民主义需要的政权,来操纵它们的重要企业和国民经济命脉。
(4)它承袭新凯因斯主义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取决于什么“资本生产率”和“储蓄倾向”,因而从劳动力、技术特别是储蓄的变化,来歪曲“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动向,以便于新殖民主义者向这些国家实行经济扩张。
以上四套,就是“不发达经济学”的全部把戏。
“不发达经济学”是从帝国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来分析“不发达国家”的经济的。因此,它不仅没有论证帝国主义的长期压迫和奴役是造成这些国家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反而强调这些国家的唯一出路就是依靠帝国主义的“援助”;它不仅没有阐明这些国家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头等重要性,反而对这种革命极尽诬蔑和诽谤的能事;它不仅没有指出这些国家必须坚决走上自力更生、发展独立的民族经济的道路,反而千方百计地为新殖民主义的经济控制和经济渗透制造理论依据。可是,它却披着经济科学的外衣,装出一副神父的模样,企图欺骗被压迫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清楚地暴露了它的新殖民主义的反动本质。
它的理论是新殖民主义的伪善说教
什么叫“不发达经济”或“不发达国家”?对于这个问题,“不发达经济学”的“学者”们并没有共同的答案,他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标准”,诸如资源未被充分利用、资本设备不足、工业生产的比重小、劳动生产率或技术利用水平低,等等。他们之中还有不少人认为“经济不发达”的“标准”就是平均每人的收入水平比北美、西欧和澳州一些国家低;也有人认为是“没有对一大部分人口提供一个可以接受的生活水平”,等等。
“经济不发达”的原因何在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这批“学者”也是各有千秋。有些人从生产三因素论和供需论出发,诡称经济“不发达”的原因,在于资本缺乏,技术落后,生产所需的各种配合因素不具备,市场的知识不完备;在于人口增长得太快,种族或历史文化等所形成的人的质量太差,自然资源不足,等等。据此,他们又捏造出什么“贫穷的恶性循环”论,说贫穷反过来又强化造成贫穷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加深贫穷,仿佛“不发达国家”之所以贫穷,是自然规律所决定的,靠它们自己,就无法得救!
一些新凯因斯主义者除了强调资本的需要必须与供给相等、杜撰一些经济增长公式以外,仍在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这三个生产因素中兜圈子,并没有搞出什么新的花样来。
有些人玩弄所谓“历史方法”,认为“经济不发达”的原因在于社会各个方面,没有社会、政治、宗教、文化、经济等“变革”作为前提,就不会出现产业革命。
有些人则重弹熊彼得的老调,硬说经济不发达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富有“革新”精神的企业家。
这些家伙们有时相互补充,有时各执一词,但是,有一点几乎是共同的,即:他们硬说“不发达国家”的民族主义或所谓“仇外情绪”,使这些国家得不到发展经济所必需的东西,使它们束缚于自己旧的落后的传统,因而严重地阻碍着它们的经济发展。
他们的这些说教,说明了什么呢?
第一,他们抹煞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残酷剥削和掠夺是造成“不发达国家”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事实表明:在全世界范围,哪里有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压迫和奴役,哪里就存在着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哪里就只有某种采植业或采掘工业的畸形发展,从而就决不会出现真正发达的经济。可见,阻碍
“不发达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的存在,在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血腥统治,而决不是那些资产阶级“学者”所宣扬的“贫穷的恶性循环”论。
第二,把“经济不发达”的原因归之于一些自然因素,如什么自然资源不足、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种族劣等,这更是新殖民主义者的无耻谰言。他们所称的“发达国家”,如英国,就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很多国家,如中国,自然资源并没有改变,只是旧的生产关系彻底推翻了,生产力就立即得到飞跃发展。他们所称的“不发达国家”并不一定是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如英国、比利时等,而有时倒是人口密度较小的国家,如刚果、沙特阿拉伯等。许多被压迫民族曾在古代创造过辉煌灿烂的文化,在近代一直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民族解放斗争,写出了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历史;只是由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几世纪来的残酷压榨,才陷于今天贫穷落后的境地。怎么能够诬蔑这些伟大的民族为“劣等”呢?所有这些谬论,无非是捏造自然的原因,来掩盖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罪恶,企图使这些民族养成宿命论的心理,摧残他们的民族自尊心,以利于实现新殖民主义的阴谋诡计。
第三,把“经济不发达”的原因归之于政治、宗教、文化等上层建筑,而抹煞掉经济基础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这是新殖民主义的另一极端阴险的手法。诚然,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并且有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前提。但是,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是为其经济基础服务的,并且只有通过它才能作用于生产力。在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压迫和奴役的国家,买办的封建的上层建筑,特别是国家机器保护着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并通过这种生产关系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必须彻底粉碎旧的国家机器,摧毁旧的上层建筑,进而彻底推翻旧的生产关系,才能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如果抹煞掉旧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破坏作用,而侈谈什么上层建筑的“变革”,那就意味着原封不动地保持着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而在上层建筑方面玩弄一些更加适合于这种腐朽的生产关系的把戏。美帝国主义为了选择适合于它所需要的傀儡,扼杀民族解放运动,传播“美国生活方式”和“基督教的文明”,就常常以某些国家的政治、文化等因素阻碍经济发展为借口,实施它的政治阴谋和文化渗透。上述的“理论”就是这类万恶勾当的依据。
第四,把“经济不发达”的原因归之于缺乏什么富有“革新”精神的企业家,这是新殖民主义的又一枝冷箭。所谓“企业家的革新”是些什么?那就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为了加强剥削、巧取豪夺所玩弄的一切鬼蜮伎俩。这种“革新”在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又不断地大量地毁坏现有的生产力,阻碍生产力的正常发展;在促使一小撮资本家发财致富的同时,又造成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贫困和破产,给社会带来越来越深重的灾难。在当前的美国一方面生产力缓慢地发展着,另一方面经常存在着五百万左右的失业大军和高度的开工不足,周期地出现毁灭性的经济危机;一方面财政寡头囊括着惊人的财富,另一方面数以千万计的劳动人民处在赤贫的绝望的深渊中,这就是“企业家的革新”功能。说“不发达国家”缺少从事这样
“革新”的企业家,就是要这些国家无视自己的民族尊严,向殖民主义者学习这样“革新”的本领,使它们养成买办奴才的习性,永远听从殖民主义者的宰割。
第五,诬蔑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民族革命斗争为什么“仇外情绪”,并把它说成是“经济不发达”的重要原因,这是新殖民主义又一极端阴险的手法。必须指出,有侵略,就有反抗;有压迫,就有斗争,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民族独立是任何一个民族的基本权利,是被压迫民族摆脱贫穷落后走上富强繁荣大道的基本前提,而民族解放革命斗争更是全世界人民热烈支持的正义的神圣的斗争。现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如火如荼,正在冲击着瓦解着殖民主义的统治;因而帝国主义就捏造这种“仇外情绪”的谬论,妄图麻痹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意志。
以上说明:“不发达经济学”的“学者”们打着经济科学的幌子,装出神父的模样,罗列“经济不发达”的一些表面现象,来掩盖被压迫民族国家的经济所以不发达的真正原因,为新殖民主义作伪善的说教。
它所主张的全套经济政策,是加强新殖民主义的经济控制、经济渗透的阴谋诡计
尽管“不发达经济学”的“学者”现有的各种倾向是形形色色的,所标榜的“理论”亦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在促进
“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幌子下所主张的经济政策,则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些政策主要是:
(一)“不发达国家”必须依赖对外贸易的刺激、外国资本的“援助”和外国企业家的推动,才能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为此,它们必须与所谓“发达国家”真诚合作,为外来资本的本息提供可靠的保证。
(二)“不发达国家”应当依据“国际分工”和“国际合作”的原则,大力发展农业和适合于它们的自然条件的采掘工业,有条件地发展轻工业,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三)“不发达国家”必须消灭它们现有的那部分自给经济,大力发展交换经济,特别要保存和巩固私有制,坚决走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以上这些政策,又说明些什么呢?
第一,帝国主义要在经济“援助”的幌子下,通过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特别是直接投资,控制所谓“不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命脉,扼住它们的咽喉,以便垄断这些国家的商品市场,掠夺它们的丰富资源,榨取骇人听闻的高额利润。由于美帝国主义对拉丁美洲各国进行“经济援助”的结果,在拉丁美洲全部外国资本中,美国的资本占百分之八十;在全部采矿和工业生产中,美国企业的产品约占三分之一;在商品出口总额中,美国企业的产品又约占三分之一。美国企业还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土地占有者,控制着拉丁美洲的香蕉、咖啡、可可、蔗糖等重要输出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又是拉丁美洲的金融、交通和公用事业的垄断者。这样,美帝国主义就掌握了拉丁美洲各国的经济命脉,对这些国家的人民进行惨绝人寰的剥削和掠夺。诚如第二次哈瓦那宣言所控诉的,美帝国主义每五年就从拉丁美洲抢去一百亿美元,留下一千万具的死尸。
第二,为了确保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控制,帝国主义还要攫得军事上和政治上的控制权。美帝国主义就利用军事、经济、技术等“援助”的幌子,在这些国家扶植代理人,制造分裂,搞颠复活动,建立军事基地,缔结军事协定,拼凑军事集团,并操纵联合国和其它国际组织,来达到它的军事和政治控制的罪恶目的。这就是新殖民主义要求“不发达国家”所提供的“真诚合作”。
第三,为了使“不发达国家”永远成为自己的附庸,帝国主义还假借“国际分工”和“国际合作”的美妙词句,迫使它们片面地发展单一经济,主要是发展那些生产出口商品的种植业和采掘工业。这就便于帝国主义者榨取原料,垄断市场,操纵价格,进行不等价交换,攫取廉价劳动力,从而吸尽那里广大劳动人民一点一滴的血。有时为着缓和被压迫国家发展民族工业的强烈要求,它也不得不对这些国家做出一些姿态,好像愿意“援助”它们实行工业化的样子,但是,同时紧紧地控制它们的经济命脉,充其量只允许它们搞些微不足道的轻工业而已。一九六一年美国在拉丁美洲的直接投资中,石油、采矿和冶炼部门占百分之五十三点二,那里生产的农产品极大部分是由美国商业资本所垄断的香蕉、咖啡、可可、蔗糖等出口品。由于美国资本的操纵垄断,一九六二年,拉丁美洲国家因原料价格下降而遭到的损失即达十四亿美元。美帝国主义的另一骗局
“争取进步联盟”也说要“帮助”拉丁美洲国家工业化,但是,用于发展工业的拨款在给墨西哥的一亿零六百万美元中只有五百八十万元,在给委内瑞拉的九千九百万美元中只有九百万美元。
第四,为了保证垄断资本最大限度的利润,帝国主义还要在“不发达国家”为殖民主义的企业保证廉价劳动力的源泉,开辟日益广阔的销售市场,实施全套买办性的剥削制度。为此,就要在巩固私有制的同时,摧毁传统的宗法式的自给经济,发展货币经济,打垮旧的经营方式,而代之以新型的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美帝国主义利用大炮和美元,在被压迫民族国家扶植傀儡政权,豢养买办洋奴,勾结封建地主,来实施所谓“长期经济发展计划”和“社会经济改革”,实质上就是巩固和加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统治。
很明显,“不发达经济学”所主张的全部经济政策,都是为贯彻上述这些新殖民主义的要求服务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当代世界一切基本矛盾,特别是被压迫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愈尖锐化,世界民族革命风暴愈高涨,帝国主义的日子愈难过,它就愈需要采取更加狡猾、更加阴险和更加毒辣的新殖民主义手法。“不发达经济学”就是在理论上,政策上,为适应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这种需要服务的。它企图麻痹正在维护和争取独立自主的民族的革命意志,解除他们的思想武装,从而加强殖民主义的统治。但是,我们的时代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走向灭亡的时代,是一切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走向胜利的时代。新殖民主义的一切鬼蜮伎俩只能更加激起亿万觉醒了的革命的人民的愤怒和斗争,加速殖民主义的死亡罢了。
(注)熊彼得(一八八三至一九五○年)是奥地利庸俗经济学家。他用反科学的静态与动态的方法,捏造所谓“静态经济学”和“动态经济学”的反动理论。在“静态经济学”中,他企图说明所谓“研究经济循环”,以价格为中心,构成所谓“一般均衡的理论体系”;在“动态经济学”中,他胡说资本家进行的所谓革新和银行提供的非常信用,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他还不顾事实地说垄断资本家得到的高额垄断利润,是由于资本家采用新技术、进行经济革新的结果,而不是对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残酷剥削的结果。


第5版()
专栏:

谈谈节约木材
宋继善

木材是社会主义建设中极为重要的物资,它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防建设,关系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工业生产从原料、材料到产品包装,基本建设盖工厂、建房屋,修铁路垫轨道,挖矿道立支柱,架电线支杆子,交通运输造船、造车,农业生产所需的各种器具和日用家具的制造等等,都离不开木材。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木材的用途更是越来越宽广,制造纸张、人造丝、人造羊毛、酒精、活性炭、葡萄糖等等,也都需要木材作原料。可见,木材的用途是多方面的,如果没有木材,要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是不可能的。
如所周知,我国土地辽阔,有高山、平原和丘陵地带,有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适宜于各种树木生长,早先森林资源是丰富的。但是,由于长期的反动统治,滥砍滥伐而不造林、营林,使森林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建国十几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造林、营林和合理利用木材,并且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效。可是林木和农作物不同,它的生产周期很长,除了某些速生树种可以在二十年左右成材外,一般的都需要经过四十年、六十年以至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够提供比较好的经济适用的木材。十分清楚,一来旧中国原有的森林资源破坏严重,二来解放后新造幼林的成材又需要相当年限,再加上我国的森林大部分分布在边疆山区,交通不便,开发建设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也长一些。这就使木材生产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从国民经济来看,当整个工业技术水平还不十分高,国家又处在大规模建设,这个时候对木材的需要是最多的。人们对木材的利用,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和生产水平的提高,逐步地提高木材利用率,延长木材使用寿命,逐步地采取以金属、陶瓷、混凝土、塑料及其他代用品来代替木材,逐步地以煤炭及其他工业燃料代替一部分薪材。因此,相对地说,木材的需要量是不断下降的。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极高的水平后,木材的绝对需要量也会开始下降。但是,在当前以至今后一个较长时间内,各方面对木材的需要将仍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急遽增加。为了使木材能够更好地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除了加速森林工业的基本建设,积极开发新林区,大力增产木材外,还需要从多方面厉行节约木材。
大家知道,目前木材在采伐、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材如枝丫、树头、树皮、板皮、锯末、刨花以及在各个环节上的损耗,一般占采伐前的林木蓄积量的一半还多。这就是说,一个立方米的木材资源只利用了一小半,大半变成了废材和损耗。产生废材和损耗的主要原因有二:(一)由于木材的特性及其采伐、运输、加工和使用的特定条件造成而占采伐前林木蓄积量一定比例的必需部分;(二)由于木材的采伐、运输和贮藏不合理,木材加工组织的不合理,以及木材使用的不合理,只要这些工作做好了,就不会发生。应当说明,损耗和废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损耗是指木材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无回收地损失了的部分,如干燥体积的缩小,装卸和运输过程的磨损,溪河流送沉底,等等。由此可见,木材节约主要应当从两个方面着手:(一)合理利用木材,提高立木利用率,把废材和损耗降低到最低限度;(二)废材利用,逐步达到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在木材节约中,合理利用木材比废材利用具有更现实意义。因为,合理利用木材能够节约出大木材、好木材,直接用到生产建设上去;即使它在改进工艺上要花一点投资,但是,比起废材再加工需要搞一套完整的加工工艺要经济得多。
在木材的采伐、加工和使用等各个环节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合理利用、厉行节约的潜力。从林业部门来看,采伐、造材、加工、贮藏是节约木材的主要方面。合理采伐,首先,在降低伐根上,如果伐木时稍微有点疏忽,使每棵树的伐根多留几厘米,则采伐一公顷林地加起来就是两、三个立方米木材。其次,在充分利用伐区森林资源上也是如此,如果在每公顷采伐迹地上遗留一棵或几棵有利用价值的腐朽木或风倒木,或者不充分利用小径木,都是很大的损失。造材和木材加工,好比缝纫师裁衣服,下锯下得合理,对于提高木材的材积、材质、规格和降低废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造材,下锯下得对,同样的原条(砍倒打过枝丫的树干)能锯截出更多的优质材和特殊用材,剩下最少的树头。因此,在造材和木材加工中,需要“量体裁衣”,合理下锯。同时,还应当加强木材的贮藏管理。此外,在木材的采伐、集材、装卸和运输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安全生产,准确掌握树倒方向,做到轻放低甩,减少劈裂、摔坏、撞伤、沉底的木材,也能够降低废材和损耗。
从使用木材部门来说,应当在供应、加工或再加工、使用等主要方面挖掘潜力。合理供应木材,这是合理利用全国木材资源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使用木材部门来说,因为用途不同,对木材的树种、材质和规格要求也不同。很明显,木材供应好坏是用材部门合理利用木材的首要条件。这就要求林业部门和物资供应部门不仅要按照需要组织生产,而且还要严格按照需材部门的特点进行供应,做到品种、规格对路。
合理加工或再加工是用材部门节约木材的重要环节。各个用材部门对木材的加工,分为机械的、化学的和物理的三种不同性质。木材主要是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材。据统计,原木割制成材产生的废材,一般占原木材积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成材制造木构件或木制品产生的废材,又占原木材积的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个别部门还要大一些。换句话说,每制造一立方米成品需要消耗两立方米到三立方米原木。从同类型及条件大体相同的企业来看,在木材的消耗上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例如,全国火柴厂去年年初每生产一万件火柴消耗的木材,先进单位比后进单位低百分之三十左右。这说明了用材部门的节约木材潜力是很大的。
合理使用木材,也是合理利用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首先是木材质量必须符合使用要求,并且尽可能地利用小材、次材代替大材、优材。任何单位、任何产品、任何建筑物,如果对木材的树种、材质、规格提出过严要求或者宽打窄用,对于合理利用木材都是不利的。其次是加强回收率,特别是煤炭部门增加坑木回收复用次数,铁道部门回收废旧枕木加以拼接、胶合或修补后复用等,都能够节约大木材、好木材。
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合理利用,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只有环环相扣、处处重视节约木材,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为了使木材能够得到更合理的利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不断地进行生产方法、工艺方法和产品设计的改革。工艺方法的改进,是节约木材的一个最重要途径。在各个环节上使用的机器和工具的质量好坏,同废材多寡有着密切关系。就以锯子为例吧。锯,这是木材采伐和加工的基本工具之一。无论动力锯或者手锯,锯条(片)的厚薄和锯口的大小,都影响锯缝阔窄。据统计,原木在割制成材和制造成品过程中产生的锯末,一般占原木材积的百分之十左右。这就是说,每加工一百立方米木材,就会有十立方米左右木材变成了锯末。如果我们改进了锯条(片)的质量,使每条锯缝阔度只缩小十分之一,这就意味着可以少损失一立方米左右木材。特别是采用新的工艺方法来采伐、加工木材,对于降低废材和提高木材质量具有重大作用。在木材采伐和加工中,斧子是常见的工具之一。这种工具是浪费木材的能手。“以锯代斧”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将木材进行热处理或化学处理以后,都能够提高木材质量,延长使用寿命,从根本上来说,是降低木材消费量的有效措施。如经过干燥的木材,含水率达到与空气的湿度相平衡,能够提高建筑物和木制品的强度,改善胶合和装饰的质量,防止变质腐朽,减少变形、翘曲和开裂,延长木材使用年限。经过使用证明,干燥过的木材使用年限约比湿材提高十倍左右。又如经过防腐的木材使用年限一般提高二倍以上,如果防腐处理得好的枕木,甚至可以使用三十年以上,比未经防腐枕木的使用年限提高四到五倍。
生产方法和产品设计的改进,也是节约木材的一个重要途径。无论是木材生产部门还是使用木材部门,采用不同的生产方法和不同的产品设计,都会影响废材和损耗的变化,影响木材消耗定额的变化。因为,每一种生产方法都具有自己的产品成品率高低和原材料消耗的特点。例如,露天煤矿每生产一万吨煤炭消耗坑木仅达井下的百分之四;水力采煤每生产一万吨煤炭消耗坑木也只及普通采煤的三分之一。所以,随着先进采煤方法的逐步推广,坑木的消耗定额将不断下降。产品设计合理与否是衡量产品美观、适用和节约原材料的重要标准。同样的木柜子,胶合板结构的就比厚木板的美观、轻便且节省木材二分之一。随着木结构和木制品的设计方法改进,单位产品的木材消耗定额可以逐步降低。
生产方法、工艺方法和产品设计的改革,不仅能够提高木材利用率、提高木材质量、降低木材消耗定额,而且也是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和最充分地发挥设备利用效能的有效途径。比如,在木材加工中推行“以锯代刨”,可以提高工效百分之五十以上。
第二、全面合理的组织利用木材。不同的使用木材部门,对于木材材质优次、规格大小的要求也不相同。像车辆、船舶、农业机械、桥梁需要用大材、优材,而日用百货包装、刷子把、鞋楦和各种木质小商品等,就可以用小材或次材。为了使木材得到合理的利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原木就近在林业部门加工厂加工成各种成材、半成品、成品再供应需材部门,也可以把一部分原木交给木材消费量大的城市的木材加工厂集中加工后供应当地各方面需要。这样,各个木材加工厂就有可能根据多种产品的规格、质量要求,统一下料,搭配加工,从而使大小、优次的木材都得到合理利用。木材集中统一加工,既有利于木材综合利用,又促使不断采用新技术,改进工艺方法,逐步向着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还能够节省国家运输力。木材是笨重的、大宗的、远距离运输的物资。在我国的货运物资中,木材仅次于煤炭。减少木材货运量有着巨大的国民经济意义。据估算,原木在林区就地加工后运出,每立方米可以减少运量三分之一左右。这在全国来说,将是一个多么可观的数字啊!
第三、建立供需之间固定协作关系。在木材集中统一加工的条件下,供需之间的联系比任何时候都更为密切。木材集中统一加工,实质上是一次新的生产分工,即很大部分的使用木材企业、单位,把自己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木材加工工作,集中到木材加工厂去。分工要求协作,协作促进分工。分工愈细,愈需要协作。为了使协作任务完成有可靠保证和简化物资供应工作的手续,供需之间应当把协作关系长期的固定下来。这样,既有利于国家计划的顺利完成,也可以促进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
第四、逐步实现成材、半成品、成品的标准化。随着木材集中统一加工的开展,就需要把有关需材部门的木材产品规格、质量统一起来,分门别类地制订出新的统一的成材、半成品、成品的规格标准和质量要求。成材、半成品和成品的标准化,不仅能够保证产品质量,切实满足用户使用要求,促进生产发展和各个部门的协作配合,也是较好的合理利用木材。例如,适当地修改枕木的规格尺寸和缺陷要求,以一九五九至一九六二年的枕木生产所节约下来的原木,可以多生产二百万根的枕木。
废材利用,大有可为。所谓废材,就是指在原生产过程中不能再用来制造主要产品的采伐和加工剩余物。随着木材利用技术的进步,随着木材加工和再加工工艺的发展,废材利用的规模将越来越大,生产出的产品将越来越多,并且在经济上也将越来越合理。例如锯末,经过水解可以得到酒精,作为合成橡胶的重要原料;还能够得到饲料酵母、糠醛、木精、干冰等重要副产品。锯末也可以制造锯末炭球来冶炼优质铁。这种炭球含硫量和含磷量低,挥发的可燃性物质在百分之十以下;能发生高热,冶金价值比焦炭高,成本低。锯末还可以制造电木、锯末板、活性炭等等。枝丫、板皮、刨花等不仅可以制造出质地坚实、花纹美观的刨花板和纤维板,还可以造纸等。树皮可以提制栲胶,是皮革工业不可缺少的材料。总之,废材的用途是多种多样的,生产的产品更是五花八门。根据科学家研究,木材综合利用的产品可达一千种以上。
全面地充分地利用废料,归根到底是对木材进行综合利用。大力开展木材综合利用,首先能够让蕴藏在森林中无尽的宝藏发出更大的效能,既可以更多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又可以减少采伐面积。这个道理很清楚,假定在木材消费量不变的条件下,把每立方米木材的废材(前面说过在一般情况下占采伐前林木蓄积量的一半多)都利用起来,等于只需要采伐原先一半数量的木材,就可以满足同样的需要。其次能够节省一部分工、农业产品原料。例如,用锯末制造酒精,每利用一吨绝干锯末可以代替三百公斤谷物或一吨薯类。再次还能够促进工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森林资源得到最合理、最节约、最充分的利用。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林区不仅成为一个木材生产基地,还可以成为一个生产多种多样林产品的工业基地。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逐步地实现林业的永续作业,从而根本改变林区面貌。
在节约木材资源中,除了充分合理地利用木材提高它的使用价值外,还可以采用代用品来替代一部分木材。使用木材代用品,不仅能够节约木材,而且也是提高工业产品或建筑工程质量和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在煤矿采煤工作面采用金属支柱及其他新型材料的代用品来代替坑木,不仅可以节约木材,而且对于提高采煤工作效率,保障安全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煤矿机械化等,都是十分必需的。但是在节约木材中,木材本身节约仍占主要地位,代用节约是次要的。前者能够直接体现社会物质财富的节省,后者仅表现以资源较丰富的物资去换取资源暂时不充足的物资,在一定的范围内节省一部分社会劳动。虽然如此,但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同等重视。
总之,节约木材是多快好省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基本原则。我们应当广泛地多方面地开展木材节约的工作。充分发挥每一寸木材效用,可以有效地利用我国现有的森林资源,尽可能多地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还可以造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对于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