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3月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碧空五姐妹
黎静 林毅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读着毛主席的诗句,我们不禁又想起了被人们称为“碧空五姐妹”的几位女飞行员。
首先说“五姐妹”中的于志苓。她是一个风雨不怕、白天黑夜都能飞行的女机长,练就一身硬功夫,常常能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完成任务。
她第一次单独驾机执行任务,就经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那是到祖国边疆一个临时性的机场去。当飞临机场上空正待着陆的时候,突然西北风大作,地面尘沙弥漫,分不清哪是跑道。跑道是东西一条线,如果由西而东顺风着陆,就有飘出跑道的危险,如果由东而西着陆,又会被夕阳的光芒照得睁不开眼睛。跑道周围是松软的沙地,着陆不准还会发生严重后果!
一向以胆大心细著称的于志苓,确定由东而西着陆。可是,他刚刚俯冲下去,强烈的阳光就刺激得她眼睛发黑,什么也看不清楚,她不得不连忙拉起飞机。第一次降落失败了!于志苓看着大家那焦急的神色、期待的目光,深深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他下定决心,要在这个机场安全着陆。可是,她接连又进行了四次着陆,都没有成功!这一下,可把大家急坏了。机场上的同志,焦急得手里都攒出了汗;机组的同志也开始感到问题的严重了。正在这时,于志苓眉头一展,对机组的同志果断地下达了一道命令:“改变方向,背光着陆!”
这道突然的、果断的命令,立即拉紧了大家的心弦。但是,不容分说,于志苓已经掉转机头,对准了跑道西头。时间太紧迫了!再不迅速着陆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于志苓柔和地驾驶着飞机,缓缓地降低着高度,向飞扬着尘沙的跑道接近着。第六次降落终于成功了!人们拉紧了的心弦突然松散开来。这时候,大家才发现于志苓的额角上渗出了几滴汗珠……
在于志苓的飞行历史上,不知遇到过多少次意外的情况,但是,她每次都处理得很好,因此,人们称道她是一位出色的机长。
说到飞行的本领,另一名女机长曾咏秋,也是一个高手。这姑娘颇有一点男子气魄。她玩得一手好双杠。不少男同志都不敢在双杠上作一百八十度的转体动作,她却敢,而且做得干净利落。在篮球场上,她经常和男同志比高低。正因为这样,她得了一个“爱称”:“女小伙子”。
你以为她是一个不大用脑子的人吗?不!她是很善于动用脑子的。有一次,她去执行空投任务。起飞不久,天气骤然变坏,漫天乌云,看不见地面。空投地点的山很高,原来规定她要在四百米高度空投,可是现在在这个高度上向下什么也看不见。在这种情况下,飞行员是可以建议返航的。可是曾咏秋对大家说:“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完成这一光荣任务!”
飞机顺着一道山谷,降低了高度,发现空投地点是一个洼地,周围都是高山。要想降低高度空投,那是很困难的。可是,不降低高度就不能空投。
飞机在盘旋,曾咏秋的脑海也在盘旋。她说:“这样办:我们带着大角度俯冲到空投场上空,投下物资以后再迅速爬高,越过对面的山峰。”当同志们都赞同她的办法以后,她又皱起了眉头。因为她又想到:这样飞法,消耗油料很大,那就无法返回机场了。
曾咏秋心里如同火烧一样着急,但她还是在苦苦思索。飞回机场不行,飞回备降场行不行呢?迅速做了计算之后,她高兴得失声叫起来:“油料够用,一定完成任务!”
她驾着飞机连续俯冲了几次,把全部物资准确地投了下去。返航以后,首长表扬了她,领航员朱安还为她写了一首即兴诗:“困难面前不后退,勇敢机智想办法;不用脑子是瞎说,今日才见真才华!”
五姐妹中的诸惠芬,同曾咏秋的性格正好相反。这位孤儿出身的苏州姑娘,说话不大嗓门,走路不跨大步,跟生人搭腔还脸红呢!她驾驶飞机就像绣花一样,很柔和很细致,人们说她开的飞机像“空中轿车”。
不过,她这一过硬功夫也是一点一滴练出来的。每次飞行,她都严格按照规定数据,哪怕发现一点误差,也立即纠正过来。飞一个小时是这样,连飞十个小时也是这样。这种认真准确的作风,为完成飞行任务带来很大好处。那次到一个小村庄去空投,就是很好的说明。
这个小村庄地图上没有它的名字,当时又被洪水包围了。地方的同志介绍了它的方位,其中提到它的附近有一个水坝。诸惠芬就按照这个线索,起飞寻找目标去了。航行中她细心判断,精确计算,估计快到这个小村庄上空了,她降低了高度,一圈一圈地盘旋着。忽然,她看见茫茫洪水里露出了半截水闸的闸门;顺闸门往西北找去,果然找到了!她出色地完成空投任务回来,同志们祝贺她说:“你飞得这么好,都是平时苦练的结果啊!”
谈到“苦练”,人们就会想到五姐妹中的一位一级技术能手、通信长田树娥。
田树娥的爱人,是她们大队的通信主任吕学绪。他们在去年三月结婚以后,两个人就订了一个计划:到年底一定当上技术能手。
开始,两个人的劲头都很大,可是一个月以后吕学绪练的劲头小了,田树娥就批评他说:“你是通信主任,不好好练能行吗?”有一回,她见他在房间里磨磨蹭蹭没去教室练,就关切地说:“你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到年底能交代过去吗?”田树娥干事总希望一锹一个坑,有时候苦练没有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情绪也有点低落。这时候,吕学绪又向她做思想工作:“你不是学过《愚公移山》吗?这么点毅力都没有,怎么能干好一件事呢?”
就这样,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年底测验时果然双双获得一级技术能手称号。
在五姐妹中,最受大家爱戴的是“大姐姐”于富兰。她是一位领航长,党支部组织委员。叫她“大姐姐”,不光是因为她年纪多少大一点,主要是因为她很善于在思想上、生活上体贴人、帮助人。哪个姐妹没有得到过她那姐姐般的爱护呢?有一次,一位同志接受任务飞走了,偏巧她的恋爱对象来了信。怎么办呢?女战友很久才能回来,要是等回来再给爱人写信,对方一定会纳闷的。这时候,于富兰像大姐姐一样出面了。她先给女战友的对象回了封信,让他知道她到外面执行任务,各方面很好,不必惦念。于富兰总是这样,把战友的欢乐当作自己的欢乐、把战友的苦恼当作自己的苦恼。这样的同志被姐妹们称为“大姐姐”,那是很自然的。
几年来,“碧空五姐妹”从黑龙江飞到海南岛,从黄海之滨飞到西北高原,哪里需要就飞向哪里。她们把自己美丽的青春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附图片)
徐志新 尹国光画
〔《空军报》供稿〕
于志苓 曾咏秋 诸惠芬 田树娥 于富兰


第6版()
专栏:

“脑子里有两个人”
曹宪文
“硬骨头六连”的每一个战士,在练兵当中,都过过“三关”:“紧”关,“累”关和“疼”关。虽说这“三关”不大好过:手上出血,两臂发肿,浑身痠疼……;可是,他们都过得很好。这是啥道理?六连的战士们是这么说的:“脑子里有两个人,‘三关’就好过。这两个人:一是敌人,一是英雄。”
“脑子里有两个人”,说得非常好:既深刻,又形象。
我们的敌人还活着,他们不甘心自己的失败,时刻企图卷土重来;他们正在磨拳擦掌,舞刀动枪。革命的战士,脑子里有了这个“人”——敌人,在练兵当中,“紧”也罢,“累”也罢,“疼”也罢,就会硬着头皮、咬紧牙关闯过去。“紧”,“累”,“疼”的滋味,当然都是不怎么好尝的。但是,不过好这“三关”,就练不出硬功夫;没有硬功夫,又怎能保卫祖国,又怎能打败敌人!大家知道,郭兴福的教学方法里有这么一条:就是使部队带着阶级仇恨,带着敌情观念,带着保卫祖国的任务,带着问题练兵;其中的“带着阶级仇恨,带着敌情观念,带着保卫祖国的任务”,也就是脑子里有个敌人。郭兴福连队和“硬骨头六连”的经验都证明,我们的战士,要过好这“三关”,要练出硬功夫,脑子里不能没有敌人。
革命的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为了革命事业,不辞赴汤蹈火,不惜牺牲生命。革命的战士,脑子里有了这个“人”——英雄,在练兵当中,就会不怕“紧”,不怕“累”,不怕“疼”。六连的战士们,都很熟悉这个连的老战士、战斗英雄高家凯的事迹:一九四八年在大荔以北的一次阻击战中,敌人一窝蜂地拥上六连阵地;在这个危急时刻,高家凯拉响了最后两颗手榴弹,和扑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当战士们一想到高家凯的英雄事迹,手上出血,两臂发肿,浑身痠疼等等,也就不在话下了。“硬骨头六连”和其他许多部队的经验也证明,我们的战士,要过好这“三关”,要练出硬功夫,脑子里就得有个英雄。
阶级敌人的存在,逼迫着我们苦练硬功夫,逼迫着我们过好“紧”关,“累”关和“疼”关;革命英雄的榜样,鼓舞着我们苦练硬功夫,鼓舞着我们过好“紧”关,“累”关和“疼”关。一个革命战士的身上,有了这两股力量——逼迫加鼓舞,一切“关”口都可跨过,任何困难都能踏平!
六连战士们的“脑子里有两个人”这句话,是专门就练兵说的,但却有普遍的意义。一个革命者,无论做什么工作,“脑子里有两个人”,就会奋发图强,意气风发,干劲十足,不断前进。


第6版()
专栏:

小愚公
云帆
新战士王金钢是个活蹦乱跳的小伙子,近来忽然沉默起来了。每夜熄灯后和起床前,他总是翻来复去,弄得床铺咯支咯支响。
这一天,吃过早饭,我想找他谈谈心,没找着,只见他床下放了一双刚换下的鞋子。我便拿了去给他刷洗。嘿,怪事!他的鞋放在水里,一会儿水渐渐变成了殷红色。我慌忙拿起鞋子,伸手一摸,粘呼呼的。这一定是他游泳划破脚了。我想起他在队列训练中那躲闪的样子,想必他是怕我知道了要叫他休息,才隐瞒起来的。我放下鞋子立即跑出去找他。嘿,他正在那波涛中噗噗嗵嗵练游泳呢!我把他叫上岸来,看他那冻得发紫的嘴唇,他那倔强地挺着的胸膛,心里一阵激动,我二话没说就搬起他的脚,果然,脚掌上两道深深的大口子。我不由分说,就把他拉回营房。
卫生员替他上药以后,他反而坐立不安了,老追着我屁股嚷:“班长!我得照常训练,可不能落下。班长!我也得照常游泳,你看我的脚根本不痛了……”说着还迈起正步来。
熄灯后,他的床铺又咯支咯支响起来,我估计是他脚疼睡不着。我的心一阵难受,怪自己为什么不早些发现这个问题。我悄悄地起来,准备安慰他几句。掀开他的蚊帐,借着窗外的月光仔细一瞧,嘿,他正费劲地把两条腿直直地捆在一起呢!我突然明白了:他是罗圈腿,两腿不怎么并得拢,走步和游泳,都不合姿势,看来他是想用这个办法,纠正自己的姿势哩!
他看到了我,慌忙往被子里钻。我低声说:“你这样可不行呀!”他生气地把头一蒙,气呼呼地说:“不行?我就该老是这个样子?愚公能搬掉两座大山,我就不能把腿直过来?”噢!原来他从学习毛主席的《愚公移山》一文中得到了这股力量!我急忙解释说:“我是说,要是紧急集合,你准会掉队。”他把被子一掀,歪着脑袋说:“班长,你看!”说着把背包带轻轻一拉,活结一下子都拉开了。我看着他天真又倔强的脸,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第6版()
专栏:

海誓(四首)
宫玺
上船
脱下毛蓝布褂,
穿上崭新的军衣;
祖国啊,今天起,
我是您忠实的战士!
告别家乡的平原,
离开金色的大陆;
背起背包,迈大步,
踏上蓝色的土地。
蓝色的土地呀,
有多少岛屿多少珍珠?
我奉祖国的命令,
去把海疆守护!
出海
船儿出海,
扬起帆篷;
海鸥赶来欢迎我,
开始战斗的人生。
水波的征途啊,
一半浪,一半风;
浪,是暴烈的野马,
风,是无形的缰绳。
纵然晕吐一千次,
也吓不倒我这新兵;
我要驾驭它、制服它,
在风波路上纵横驰骋!
海誓
辽阔的大海,
环抱着大陆;
环抱大陆的,
是人民战士。
战士的意志,
是海的意志;
一个个波浪,
一个个胸脯。
茫茫大海中,
我是一滴水;
献身为祖国,
战斗永不息!
海上日出
星期天,早晨,
海上风波,天边烟云;
年轻的战士小岛上坐,
什么书吸住了他的心?
借这明丽的曙光,
借这清新的时辰,
读着毛主席的书,
像青竹吸着水分。
一句——一道霞光,
一页——一片朝暾;
扯平了风波,
驱散了烟云。
年轻的战士神情专注,
不知朝霞已披了一身;
双手捧着那本金色的书,
大海上升起红日一轮……


第6版()
专栏:

俺和哥哥一个样 罗远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