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3月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光明日报》发表编者按语指出:音乐舞蹈必须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为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服务。向古人学习,是为了今天的需要;向外来艺术借鉴,是为了发展自己的民族艺术。崇拜西洋、硬搬“洋八股”的倾向,是最没有出息的艺术教条主义,必须坚决反对。音乐舞蹈工作者应当深入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密切地和工农兵相结合。
投入火热的斗争中去 反映革命的时代精神 发展民族的音乐舞蹈
据新华社六日讯 首都音乐舞蹈工作者不久以前举行了音乐舞蹈工作座谈会,讨论了音乐舞蹈如何更好地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精神、加强民族特色和音乐舞蹈工作者如何进一步同工农兵结合,使音乐舞蹈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问题,并且认为,这些问题必须继续在音乐舞蹈工作者当中展开讨论,才能逐步得到正确的解决。《光明日报》今天开始在《创造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的新音乐新舞蹈》的标题下发表有关的讨论文章,并且根据座谈会上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写了编者按语。《光明日报》的编者按语如下:
全国解放以来,我国音乐舞蹈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许多作品反映了得到解放的人民的欢乐情绪,歌颂了三面红旗,鼓舞了群众的革命意志和劳动热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对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的收集整理,对外来音乐舞蹈形式的民族化,也作了不少有益的工作。音乐舞蹈事业有很大的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材。这些成绩,是在党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导下,经过全体音乐舞蹈工作者的努力而取得的。
但是,在音乐舞蹈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缺点,亟须加以克服。主要是音乐舞蹈的创作和表演缺乏强烈的时代精神,同当前现实斗争的联系不够密切,没有能够充分地深刻地表现社会主义时代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在音乐舞蹈工作者中间,存在着严重的轻视民族艺术,盲目崇拜西洋音乐舞蹈、硬搬外国经验的倾向,因此,许多音乐舞蹈作品缺乏鲜明的民族色彩,不能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有的人甚至把资产阶级的腐朽的东西拿到群众中去传播;一个时期,群众歌咏活动也不够活跃。造成这些缺点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音乐舞蹈工作者同工农群众的联系有所削弱,有些人长期不到工农群众中去,既不了解群众的生活和斗争,也不熟悉群众的语言和爱好,在思想感情上也和群众日益疏远。所有这些,不能不影响着音乐舞蹈更好地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为了克服上述的缺点,使音乐舞蹈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为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服务,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舞蹈工作者协会,在不久以前,召开了首都音乐舞蹈工作座谈会,就如何改进和加强音乐舞蹈工作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座谈会认为,我们的音乐舞蹈艺术是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之一,必须很好地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这就要求音乐舞蹈努力反映我们伟大的时代,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和劳动创造,他们的思想感情、愿望和理想,应当在我们的音乐舞蹈中,得到充分的有声有色的表现。音乐舞蹈应当成为鼓舞人民群众前进的力量,成为对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有力工具。
座谈会认为,我们的音乐舞蹈应当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为了发展和提高我们的音乐舞蹈,我们必须学习和继承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遗产,借鉴外国优秀的艺术成果和有益经验。但是,向古人学习,是为了今天的需要;向外来艺术借鉴,是为了发展自己民族的艺术。因此,无论学习传统艺术或者借鉴外国艺术经验,都必须采取批判的态度,根据今天的和民族的需要,加以取舍,去芜存菁,推陈出新,而不是生搬硬套,亦步亦趋。目前,在音乐舞蹈界,崇拜西洋、硬搬“洋八股”的倾向,比较突出,这是最没有出息的艺术教条主义,必须坚决加以反对。我们要建立和发展的音乐舞蹈艺术,既不是封建主义的,也不是资本主义的,而是社会主义的民族的新音乐新舞蹈。既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又有显著的民族特点。音乐舞蹈工作者应当有雄心大志,标社会主义之新,立民族艺术之异。这种为中国人民群众所欢迎的“标新立异”,越多越好;“洋八股”是没有生命的,是中国人民群众所不欢迎的。
座谈会指出,改进和加强音乐舞蹈工作的关键,在于音乐舞蹈工作者深入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密切地和工农兵相结合。音乐舞蹈工作者只有到群众中去,才能改造自己的思想,熟悉群众的思想感情,取得创作的源泉,并且找到群众喜爱的表现形式,使自己的创作和表演具有革命的内容和民族的风格。音乐舞蹈工作者如果脱离了群众的斗争,那末,音乐舞蹈反映时代和民族化、群众化的问题,都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上述三个问题的正确解决,既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也关系到音乐舞蹈本身的发展前途。
近来,音乐舞蹈界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变,大批音乐舞蹈工作者下乡下厂下连队,开始或者重新加强了同工农兵群众的联系。群众歌唱革命歌曲的活动,也已经广泛展开。这是很好的现象。为了进一步明确方向,提高认识,改进工作,座谈会认为,应当就音乐舞蹈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继续展开讨论。这些问题,有的属于方针性质,有的属于学术和艺术性质,应当让各种不同的意见充分发表出来,互相交流,互相争辩,以便收到集思广益、明辨是非的效果;同时,在为工农兵、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前提下,提倡各种艺术风格的自由竞赛,鼓励艺术上进行不同的探索和试验。通过充分的自由讨论和不断的艺术实践,才能使这些问题逐步得到正确的解决。


第2版()
专栏: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会得到真正幸福
徐学惠在“三八”节前夕畅谈亲身感受
据新华社昆明六日电 五年前为了保护国家财产同越境匪徒搏斗而丧失双手的女英雄徐学惠,在“三八”妇女节前夕,以她亲身经历畅谈什么是幸福。她说:“幸福总是和为人民服务的工作联系在一起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会得到无穷的乐趣。”
一九五六年秋天,徐学惠十五岁时,参加了银行工作。她说:由于党的培养和教育,我逐渐懂得了作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应该处处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必要时应该贡献出自己最宝贵的生命。她说:我在工作中,为了方便群众,每逢节日和星期天,宁愿自己不休息,要为大家多做些工作。我总想,只要使他们感到存款取款方便,就是做了一件有利于人民的事。
她说:在那些日子里,我不断受到群众的热情鼓励。这些事使我越来越深地体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会得到无穷的乐趣和真正的幸福。
徐学惠说:一九五九年三月,在和越境的六个匪徒搏斗的紧要关头,我所想到的只是自己死也要保护住钱箱里的五万多元钱,这是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呀。虽然我的双手被万恶的匪徒砍去了,这看来也许是最大的不幸,但是我感到以自己的斗争来维护国家财产和党的利益,却是我最大的幸福。她说:在我受伤以后,不知有多少阶级兄妹的鲜血输送给我。当这些充满革命情谊的热血,流遍我全身的时候,我觉得浑身都充满了力量,享受到人间的最大幸福。
徐学惠说:在党的无微不至的亲切关怀下,我恢复了健康,苏联友人为我装上了假手,使我能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开始时我独立生活还有困难,但是我想只要听党和毛主席的话,不怕困难,勤学苦练,困难是一定能够克服的。每当我克服一个困难,学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感到一个没有双手的人,能重新为党工作,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徐学惠说:人们有各种不同的人生观,不过归根到底只有两种:一种是为自己,一种是为人民。一切为了个人的‘幸福’,都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卑劣的表现。我们革命青年如果沉迷于物质享受,就会丧失革命斗志,从而毁灭自己。我们应当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为了党的事业不懈地工作,乃至献出自己最宝贵的生命。


第2版()
专栏:

以忘我的革命精神为患病的旅客服务
西安保健旅馆女服务员受到群众表扬
据新华社西安六日电 西安市保健旅馆十九个女服务员,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革命精神,无微不至地为患病的旅客服务,受到广大群众的赞扬。在最近三年里,她们先后收到各地旅客送来的表扬信四千多件。她们还受到陕西省和西安市各级党政组织近五十次表扬和奖励,成为全省服务行业中的一面先进旗帜。
保健旅馆位于西安市五个医院之间,旅馆里有简易病床、隔离病室等设备,主要是为外地到西安市来治病的旅客或者出院后还需要适当休养的病人服务。
近几年来,全店十九个女服务人员每人平均每天要接待四十多位旅客。其中,有行动困难的重病号,有体弱的老年人和临产的孕妇。他们组织了简易病床服务组,日夜二十四小时轮流护理病人。每夜,值班服务员都细心地检查病房,遵照医生的嘱咐按时叫醒病人服药、试体温、给病人盖被、照顾病人大小便等。
这里的服务员不仅对旅客的要求有求必应,而且善于从细小的地方发现旅客有什么困难,主动帮助解决。有一次,在五十七号客房里住了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他是从邠[bī n 宾]县来西安治疗耳塞症的。服务员靳慧兰发现医生给老汉的药水,自己点起来很不方便。她就和李凤英、邹秀梅商量好,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轮流给病人点耳药水。当西安市广泛开展学习雷锋和“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先进事迹后,保健旅馆的服务员们也进一步用雷锋的榜样来鞭策自己。


第2版()
专栏:

陕西西北国棉一厂织布车间乙班的“七姐妹服务队”,利用工余时间,帮助孩子多和身体弱的女工看孩子、洗衣服、买东西。她们的模范事迹已经编成歌舞剧。这是她们在学习毛主席的著作。 新华社记者 李一方摄


第2版()
专栏:

干部试验田出思想出经验
——浙江金华专区干部种试验田的成就
本报记者 辛克 任兆英 伊心恬
浙江省金华专区的农业生产,一九六三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比一九六二年增产两成左右,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其中有四十万亩经过改造的低产田已经达到一般田的产量。更可喜的是:有不少低产队一跃成为高产的先进单位。原先比较高产的地区,仍在继续稳步上升。棉花、甘蔗、茶叶等经济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产。猪、牛、羊的头数都增加了。
金华地区的广大群众谈起这些变化的时候,总要谈到金华地委领导干部和全专区各级干部种试验田的事情。
金华地区是个黄土丘陵地带,共有四百多万亩耕地。过去,农作物产量很低。解放以来,尤其是一九五八年以来,各级干部和广大社员采取许多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措施,最突出的是以兴修水利为主的农田基本建设,初步改善了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同浙江省的其它地区相比,单位产量还是不高。
因此,中共金华地委提出了各级领导干部种试验田,并且首先自己动手,树立榜样,通过种试验田,找出改变金华地区生产落后面貌的奥秘。从一九六二年秋季开始,金华地委的领导同志先在高产地区的金华县乾西公社联合大队,同当地干部、老农、技术员一起种试验田。到同年冬季,又在某些低产地区增加了新的试验田。
绿肥——大增产的钥匙
浙江种绿肥作物,一般喜欢种紫云英和苜蓿,即所谓草子。草子含氮丰富,磷和钾也不少,是好肥料。但在金华地区,一般田种草子,产量却非常低,有些低产畈甚至种不活草子。因此,有许多人说:黄土丘陵不能种草子,种了也不合算。
金华地区的黄土丘陵土质酸性重,胶粘度高,团粒结构差,缺磷又缺氮。地委领导同志从农业科学部门的材料中看到每生产一百斤粮食,农作物要从土壤里吸取三斤左右的氮素和一斤左右的磷。而金华县的白水畈,一亩田只有一两到二两速效磷;衢县的詹家畈,土壤里几乎找不到磷,氮素也很少。因此,地委认为:种活草子,种好草子,使粮食作物得到足够数量的肥料要素,是金华地区普遍增产的重大关键。
金华地委书记李学智同志决心种草子试验田。他首先研究了本地和外地的许多有关资料,确定在黄土丘陵上使用磷肥,多种豆科草子,这样,既能以磷增氮,又能培养土地的肥力。
但是,当时磷肥在群众中并不吃香。
一九五九年,金华地区曾用炼铁炉生产了一些钙镁磷肥,有些地方的群众用过它,都失败了。
当地委领导同志确定用钙镁磷肥种草子试验田后,为了提高土制钙镁磷肥的质量,有关工业部门试验成功了一种用电炉生产的钙镁磷肥,含磷量达到百分之十七到十八,比用炼铁炉生产的含磷量提高了百分之十左右。接着,地委书记李学智到了联合大队,跟老农、技术员作了研究,试验在每亩田里施用了钙镁磷肥四十斤到六十斤。施肥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磷肥和种子拌在一起同时入土,一种是用作早期追肥。另外有一部分草子田不施钙镁磷肥,以作对比观察。这几块试验田,有的是土质较好、产量较高的,也有的是过去连草子也种不活的低产田。
不久,效果就看出来了,凡是施过钙镁磷肥的草子,都长得株高茎粗,分枝数增加,开花期也延长了,它的根也长些,根瘤也多。更明显的是原来认为种不活草子的低产田,施用钙镁磷肥以后,草子不但能种得活,而且长得好。
收割的时候,地委组织了专人实收实测,结果是:施了钙镁磷肥的,亩产鲜草三千六百三十八斤,没有施过钙镁磷肥的,亩产鲜草一千七百五十三斤,两下相比,相差一倍多。用钙镁磷肥作追肥或拌种,也证明有效。他们还算了一笔账:一斤钙镁磷肥七分钱,可以增产四十斤到五十斤草子。其他一些干部和社员种的草子试验田,也作施用钙镁磷肥的对比试验,草子都有增产,有的增产一倍,有的甚至增产八倍。
水稻田里施磷肥
施用钙镁磷肥增产草子,把草子作为水稻田的基肥,这一成功试验,对金华地区的粮食大幅度增产起了巨大作用。
但是,草子作基肥主要是用于早稻。中稻和连作晚稻的肥料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这是地委领导干部面临的又一个新问题。
当时,许多社员根据少数地方过去施用质量较低的钙镁磷肥没有增产的事实,说水稻用磷无效。地委认为,从金华地区黄土丘陵的具体情况看,磷肥对水稻同样起作用。但到底如何,需要用实验来证明。于是,他们继续深入到群众中去,跟老农、技术员一起种试验田,在实践中探索这个问题。
地委领导成员都种了水稻试验田。地委书记李学智和老农、技术员研究以后,在一亩一分早熟中稻试验田里,用五分七厘田施用钙镁磷肥,其余的不施这种肥料。后来,稻子长得就不一样,施了钙镁磷肥的每丛稻头多,谷粒较重,收打了四百三十七斤,折合亩产七百六十七斤;没施钙镁磷肥的只收了三百六十二斤,折合亩产六百八十三斤半,对比之下,相差八十三斤半。这证明,在金华地区把钙镁磷肥作水稻的肥料,同样能起增产的作用。
从此,金华地区许多缺磷缺氮的低产田,过去每年只种一熟水稻的,由于水利、肥料条件的大大改善,现在也种起两熟和三熟来了,产量一下子提高了。
新稻种的试验
金华地区的早稻和中稻品种很多,但很多不是良种,产量低。近年来,从外地引进来一个良种——“矮脚南特”,不少社员不喜欢这个品种,说它长得太矮,不像高产稻子,因此,这个品种推广不开。地委认为种子关系重大,农民没有把握就不敢种,问题还是要树立样板。地委书记李学智又到自己的试验田里,和老农、技术员商量。他说:“我们种上‘矮脚南特’试试,种得好,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会推广开去。”于是,他们种了一亩零一厘二毫的“矮脚南特”试验田,管理水平和一般大田差不多,只是加施了钙镁磷肥,后来却收了九百二十四斤半,折合亩产九百一十三斤,比去年多收了二百九十三斤。
他们另外还种了一块对比试验田。在这块田里,试种了“矮脚南特”和另一个高产品种“陆财号”,面积各占一半。试验结果,“矮脚南特”折合亩产八百七十斤,“陆财号”折合亩产六百八十三斤。
“矮脚南特”在试验田里获得高产,身价马上提高了,它由不受欢迎一变而为最受欢迎的品种。
既抓水稻又抓杂粮
金华地区,每年将近种三百万亩晚秋杂粮,单位产量一向很低。因此,地委和专署考虑到在秋季农业生产中,一面要抓好水稻(包括单季晚稻和连作晚稻),一面要抓好杂粮(其中有些田是前熟种水稻、后熟种杂粮),二者不可偏废。地委的几个领导同志着重进行了秋玉米高产试验,摸索后熟杂粮作物的增产规律。
金华专区的东阳县深泽公社,曾经培育出一个好玉米品种——“磐安黄子”。领导上曾经号召推广这个品种,但是,一方面因为各级领导干部不带头试种,这个玉米良种推广不开;另一方面,就是有人试种了,因为没有把当地农民积累的一套栽培技术传授出去,结果也失败了。
一九六三年六月,地委领导同志亲自带领各县的县委书记和县长到深泽公社学习了两次,并且每人带回十斤种子搞试验田。地委书记李学智仍然在乾西公社联合大队进行了增施钙镁磷肥的试验,一切栽培技术严格按照深泽公社的一套去做。试验情况很好。“磐安黄子”的优点明显地表现出来:适于密植(每亩可种三千四百株,一般玉米只能种一千五百株到两千株),粒子长,成熟期早,等等。这块田后来收了四百九十斤左右,比一九六二年增产了五成以上。加上早稻一熟,这块田亩产达一千二百一十多斤。
上行下效
一九六二年秋季,地委领导刚开始种试验田的时候,就不断以自己的试验田作为现场,组织地、县两级各个部门的负责干部和全区的农业技术人员来参观,并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他们。接着,地、专机关各部门和各县的领导干部,也普遍建立了试验田。县委书记跟老农、技术员一起种试验田,又推动了区、社领导干部种试验田。由上而下,由领导干部到一般干部,一级带动一级,一层影响一层,很快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了一个科学实验的热潮。开始,各地都是搞钙镁磷肥试验。据不完全统计,一九六二年全区种试验田的共有五千八百零五个单位,种了二万六千多亩试验田。在这些试验中,不但开始揭示了这个地区的巨大增产潜力,而且使广大干部和社员尝到了科学实验的甜头,提高了他们进行科学实验的兴趣。
在一九六三年夏季生产中,全区地、县、区、社四级干部参加种试验田的有五千多人,种试验田五千一百六十亩,试验内容包括作物品种、施用磷肥、密植、改造低产田等。一九六三年秋季,全区四级干部在认真总结早中稻试验田经验的基础上,参加种试验田的人数增加到六千六百多人,试验面积扩大七千四百多亩,根据秋季生产的特点,着重进行秋玉米等杂粮作物和连作晚稻的高产试验,还搞了棉花、甘蔗、油料等经济作物的试验。
当前,金华地区的种试验田活动,又有了新的发展,试验目的明确,重点突出,而且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全区四级干部六千多人种了草子、小麦、大麦、油菜等作物的试验田二万三千多亩,并继续进行山林和经济作物的科学实验工作。地委领导同志从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开始,还在石门农场黄土丘陵上种了五百五十亩油茶、茶叶、板栗等经济林木和马尾松等薪炭林木。
在干部的影响下,大批公社社员也开展了种试验田的活动。金华专区目前有五千五百多个群众性的农村科学技术研究小组种了试验田。另外,有一批政治觉悟较高、生产经验丰富的劳动模范和老农民,为各级领导部门聘作农业顾问。这些农业顾问在地、县委干部的影响下,自己也种了许多试验田。
在干部、群众种试验田的活动中,挖掘出增产潜力,克服了某些干部的自满和消极情绪,树立了增产信心,干部群众情绪为之振奋,黄土丘陵开始改变颜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