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3月25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周总理在陈副总理和夫人举行的答谢宴会上畅谈访问十四国印象
亚洲非洲已成为觉醒的战斗的先进的大陆 世界人民革命洪流正在荡涤反动腐朽势力
周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再次感谢十五国的领导人、政府和人民的亲切接待叫温大使代表各国使节讲话说,周恩来总理的访问对亚非团结事业作出了贡献
新华社二十四日讯 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和夫人张茜,为中国领导人最近访问阿尔巴尼亚和非洲国家以及亚洲国家,今晚举行宴会招待这些国家的驻华使节。
周恩来总理,邓小平副总理和夫人卓琳,贺龙副总理和夫人薛明,出席了宴会。
应邀出席宴会的各国驻华使节,有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大使伊马姆和夫人,摩洛哥大使兹尼贝尔和夫人,阿尔巴尼亚大使纳赛和夫人,加纳大使麦耶和夫人,马里大使特拉奥雷和夫人,几内亚临时代办莫莫和夫人,缅甸大使叫温和夫人,巴基斯坦大使罗查和夫人,锡兰临时代办沈里维勒拉,肯尼亚大使穆利和夫人,以及这些国家大使馆的外交官员和他们的夫人。
在充满友好气氛的宴会上,周恩来总理和外交团团长、缅甸驻中国大使叫温讲了话。周总理畅述出国访问的良好印象,他强调说,中国人民把各国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看做是对我们的巨大鼓舞和宝贵支持,中国人民绝不会辜负这种友谊。在他的讲话以后,全场中外人士为亚非团结,为全世界人民的大团结干杯。
周恩来总理首先讲话。他说,最近,陈毅副总理和我访问了你们美丽、好客的国家和其他友好国家。在此期间,宋庆龄副主席也应邀访问了锡兰。陈毅副总理还应邀参加了肯尼亚独立庆典。我们到处都受到了十分亲切的接待和极其热烈的欢迎。那种激动人心的情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也很难用语言表达。同时,我还要提到,今天在座的许多大使、代办和夫人,曾经陪同我们访问各自的国家,同我们一起度过了那些美好的时光。现在,我们略备薄酒,同各位使节联欢。我愿借此机会,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阿联、阿尔及利亚、摩洛哥、阿尔巴尼亚、突尼斯、加纳、马里、几内亚、苏丹、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缅甸、巴基斯坦、锡兰和肯尼亚的领导人、政府和人民,再一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周总理说,中国古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们这一次访问了十四个国家,历时七十二天,飞行十万八千里,使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中国人民同你们的人民之间的友谊是多么深厚。中国人民同阿尔巴尼亚人民和亚非各国人民,有着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的共同经历,有着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的共同斗争任务,我们之间的友谊是在斗争的暴风雨中锻炼和成长起来的,是永恒的、牢不可破的。中国人民把各国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看作是对我们的巨大鼓舞和宝贵支持。诸位可以相信,中国人民绝不会辜负这种友谊。在今后的岁月里,我们将继续同各大洲的人民一道,坚定不移地为维护和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团结而努力,为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而努力,为支持一切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正义斗争而努力。
周总理说,我们这一次从太平洋到大西洋,从亚洲到非洲和欧洲,更加体会到当前国际形势有利于各国人民,而不利于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社会主义的力量正在加强,亚非人民的反帝斗争正在加强,全世界人民的大团结正在加强。世界人民革命的洪流,正在冲击和荡涤着反动、腐朽的势力。我们亲眼看见,几个世纪以来受尽殖民主义侵略、奴役、剥削和压榨的亚洲和非洲,已经成为觉醒的、战斗的、先进的大陆。亚非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同拉丁美洲人民的反帝斗争相呼应,同全世界人民保卫世界和平、争取人类进步的斗争相呼应,正以雷霆万钧之势,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我们确信,只要全世界人民加强团结,坚持斗争,不断地挫败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动和战争计划,世界和平是可以得到维护的,人类进步事业是可以得到发展的。人类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叫温大使代表在座的各国使节讲话。他向今天宴会的主人表示谢意。他说,他们对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最近出国访问所获得的胜利和完满的成功,表示极大的欢欣、深深的钦佩和衷心的祝贺。他说,周恩来总理的访问,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同被访问各国之间原有的友谊,进一步密切和加强了原来的紧密联系;促进了相互的了解、团结和合作,从而对亚非团结事业作出了贡献。他说,这完全要归功于周恩来总理和随行的其他贵宾们的风度、诚挚、开朗和全面的友善,归功于严格地遵守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加强亚非团结和维护万隆精神的强烈愿望。
叫温大使说,中国贵宾们在所到的国家里,到处都受到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极其热烈的欢迎和非常亲切的接待。这清楚地表明了中国领导人在国外享有的盛誉和友谊,也表明了所有国家的人民对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的极大的尊敬和友好。大使说,中国领导人同被访问国家的领导人进行的会谈和接触,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相互的联系和合作,从而对加强中国同被访问各国的友谊和团结作出了很多贡献,这无疑将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陈毅副总理夫人张茜在宴会上祝酒,她代表中国妇女向在座的各国女士并通过她们向她们国家的妇女致以问候和敬意。她提议为中国妇女和各国妇女的团结干杯。叫温大使夫人也在宴会上举杯祝酒。
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叶季壮、廖承志、姬鹏飞、曾涌泉、楚图南、卢绪章、王新亭,有关友好协会的负责人丁西林、蒋南翔、张志让、张友渔、张杰,陪同中国领导人出国访问的孔原、黄镇、童小鹏、乔冠华等,出席了宴会。
各国的来宾在宴会之前,观看了陈列的中国领导人最近访问阿尔巴尼亚、非洲国家和亚洲国家的图片,在宴会之后,欣赏了首都文艺工作者演出的中国、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缅甸、锡兰、加纳、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阿拉伯联合共和国、肯尼亚、苏丹、索马里、马里和几内亚的歌舞节目。(附图片)
下图:周恩来总理在宴会上讲话 新华社记者 孟庆彪摄


第1版()
专栏:

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干部和群众的头脑
南王里支部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
人们说:读了毛主席的书,南王里大变样了,南王里的人聪明了!
据大众日报报道 山东寿光县田柳公社南王里大队党支部,在支部书记郑士林的带动下,两年多来坚持学习毛主席的著作,不断用毛泽东思想指导工作,使全大队的精神面貌和生产面貌焕然一新。
南王里大队原来是田柳公社中一个后进单位,生产长期停滞不前,许多干部和社员对改变落后局面缺少信心。一九六二年春天,郑士林被调到这里来担任支部书记,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着急。他想来想去,根据自己长期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体会,觉得只有用毛主席思想武装干部和群众的头脑,才能闯开这个困难局面。
郑士林出身于一个三辈子给地主扛活的家庭,没上过学,一个字不认识;解放后参加识字班,才认了七八百个字。从一九五三年起,他在党组织的教育和帮助下,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整整十年来,他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从头到尾地把四卷《毛泽东选集》通读了两遍。其中有些文章反复学了十几遍到二十多遍。由于勤学苦学,他的政治水平和工作水平逐步提高,由一个普通农民先后担任了互助组组长、初级和高级农业社社长、公社副社长,现在又来担任南王里大队支部书记。郑士林长期以来深深地体会到:“庄稼离不开太阳,做工作离不开毛泽东思想。”
在一次支委会上,郑士林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验,建议支委会组织学习毛主席著作,从中吸取改变落后面貌的力量和方法。支委会接受了郑士林的建议,决定先由支委委员组成一个学习组,规定结合研究工作,每月学习两次。
学习是从同困难斗争中开始的。第一篇学的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五个支委成员当中,有两人不识字,其余两个人也读不下文章来。于是,便由郑士林念,大家听,念一段议论一段,边读文章,边联系实际,分析村里的情况。首次学习,他们看到书中强调做工作必须有阶级观点,划清阶级界限,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大队长李芝堂高兴地说:“原来毛主席的书里,讲的都是这么一些重要的事,得好好地学。”支部宣传委员、民兵队长李季春也说:“过去工作中遇到不顺眼的事,就好耍态度,根本没有想到要分析一下他是什么人。而毛主席早就教导了我们,要分析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要团结真正的朋友,攻击真正的敌人。”
阶级、阶级斗争的问题,大家都有亲身经历,因此学起来比较容易。可是,到了学其他文章的时候,就遇到了更多的困难。一九六二年秋天,开始学习《实践论》,李芝堂读了几行就读不下去了,一是很多字不认识,二是不明白意思。他说:“这不是咱干的事。”为了帮助李芝堂坚持下去,郑士林就和他一块学,边学边教认字,边读边讲道理。结果李芝堂的学习,一直坚持下来。就这样,南王里支委会的学习逐步形成了经常的制度。
支委委员的学习,影响和带动了一些党员、团员、大队干部和社员。他们在支委会的领导下,组成了六个学习组。去年一年,就学习了《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实践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十几篇文章。
党、团员和社员群众,在学习毛主席著作时遇到的困难更多。有些人不仅识字少,听别人念也常常听不明白。有些人遇到困难,就想不学了。南王里支部一方面不断向大家进行思想教育,说明学习是为了革命,只要有决心,肯下苦功夫,就能把毛主席的思想学到手。这样不断地坚定大家学习的决心和信心。另一方面,又深入各组帮助解决学习当中的实际困难问题。他们组织了学习互助活动,请几位小学教员帮助大家学文化,解释一些名词。又挑选了五名学习比较好的干部,成立了辅导小组,辅导组自己先学好,再分头到各个组辅导。
在农忙的时候,支部把平时的集体学习方法,改变成为分散自学的方法,少学勤学,积少成多。
在学习中,他们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一九六二年夏天阴雨连绵,全大队有一百九十八亩秋庄稼受了涝灾,有九十亩春地瓜失收。这时,有些干部和社员对争取丰收失掉了信心。支部就领导大家学习《矛盾论》和《实践论》,分析了客观情况,分析了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的关系,找出了当时的有利条件:一是受涝的时间早,失收地还可以翻种晚秋作物;二是受涝的面积小,只要组织好劳力,就可以排除积水;三是底肥施得多,抗涝能力强。经过这样一分析,干部和社员重新鼓起了干劲,把九十亩失收地翻种了夏地瓜,其它的地排了水、追了肥,结果秋后还取得了一个好收成,比一九六一年增产了百分之八点二。
这个大队一九六三年的粮食亩产量又比一九六二年增长了百分之四十二。如何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增产?当年秋收以后,支部就讨论研究了这个问题,认为进一步发展生产的关键,是实现水利化,提出了要打九眼机井的计划。他们重新学习了《实践论》,根据认识来源于实践的道理,先组织人到小东关、南邵两个大队学习打机井的经验,取得了感性的知识,然后自己试验先打了一眼,取得了直接的经验,证明了当地也有条件打机井。在打井中,遇到了许多困难,有些人又动摇了。支部组织大家学《愚公移山》。大家学了后,决心大干一冬春,二百多人在井旁打起地屋,下大雪也没有停工。群众的干劲起来以后,支部再一次组织干部学习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普遍检查了工地上的生活,修理了所有的工棚,翻晒了铺草,生上了炉子。关心群众生活的结果,社员的干劲更大了,很快地打成了七眼机井。
南王里大队仅仅两年的时间,就由缺粮队变成了余粮队,由后进队一跃成为田柳公社的“五好”先进单位。维护集体利益和热爱社会主义的风尚大大发扬,去年夏天,小麦刚刚上场,忽然来了一场暴风雨,当时社员都在地里,却没有一个往家跑,都自动地往麦场上奔去。大家不顾风吹雨打,用自己的身子压住和护住麦垛,没有让小麦遭受损失。周围大队的人都说:“读了毛主席的书,南王里大变样了!”“南王里的人聪明了!”


第1版()
专栏:

周恩来总理 陈毅副总理
接见四个阿拉伯国家驻华使节
新华社二十四日讯 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今天上午接见阿拉伯国家驻华使节:摩洛哥王国大使阿卜杜勒·拉赫曼·兹尼贝尔,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大使查卡里亚·阿德利·伊马姆,伊拉克共和国大使阿明,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大使馆临时代办哈桑·赫德。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接见时在座的有,外交部西亚非洲司副司长宫达非,礼宾司副司长葛步海。


第1版()
专栏:

肯尼亚首任大使拜会周总理
新华社二十四日讯 肯尼亚首任驻华大使亨利·穆利今天下午拜会周恩来总理。周恩来总理同他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拜会时在座的,有外交部西亚非洲司副司长谢丰,礼宾司副司长葛步海。


第1版()
专栏:

加纳新任大使拜会周总理
新华社二十四日讯 加纳新任驻华大使乔—菲奥·麦耶今天下午拜会周恩来总理。周恩来总理同他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拜会时在座的,有外交部西亚非洲司副司长谢丰,礼宾司副司长葛步海。


第1版()
专栏:

吉林农村勤俭备耕
越来越多的社员把节约一草一木同集体经济的发展联系起来,有些地方的备耕支出比去年减少百分之十五左右。
据新华社长春二十四日电 记者苑广才报道:吉林各地许多公社的生产队,贯彻勤俭办社方针,克勤克俭搞备耕。从去冬到现在,不少地区的春耕准备比去年同期搞的好,生产费用的支出却未增加,有些地方还比去年同期降低。海龙、通化、怀德、东丰等县的备耕支出,一般比去年减少百分之十五左右。
不增加生产费用能扩大生产吗?记者就这个问题在松辽平原访问了一些公社。梨树公社毕家大队一向以勤俭办社在东辽县著名,这个大队今年治理一百五十亩涝洼地、改良三十亩瘠薄田和全部耕地施满肥的计划,即将完成,各项备耕进度都超过往年。但是,已开销的生产费用却比历年同期减少三分之一。这个被认为“节俭到底”了的大队,生产费用为什么还能降低?原来,干部和社员在勤俭办社的思想指导下,经过去年一年的努力,麻绳和木犁、耲[huái怀]耙、扫帚等二十余种小农具全部做到自产、自造、自修、自备,还自己打足了饲草。往年光购置这些东西就要用掉一半生产费,今年省下这笔钱,就用来兴办水利、改良土壤、购买化肥。至于勤俭办社基础较差的社队,更是大有潜力可挖。历年开销较多的蔬菜队——四平市人民公社四平郊区的一面城大队,去年既抓商品性生产,又抓自给性生产,在保证蔬菜增产的前提下,为今年繁育了种子,部分饲草自己收贮,大部农具自己修补,把节约的五万元资金,投放到今年扩大水浇地、多买化肥和推广新技术方面,还绰绰有余。
在长春、四平、通化、吉林、白城地区各县,像这样既扩大生产又节约开支的事情并不罕见,少花钱多办事的精神,已从解决饲草和农具不足等方面扩展到很多农事活动上去。海龙县由于推广了福安公社三兴大队用人工刨开冻土修渠、改造低洼易涝地的经验,节省了很多购买炸药等的开支。去冬以来全县兴修的排灌工程比上年同期增多百分之十。而水利投资却减少百分之三十。
吉林农村勤俭备耕的风气,是在去年全省开展了勤俭办社活动以后形成的。去年春季,中共吉林省委表扬了东辽县黎明大队八年如一日地坚持勤俭创业的事迹后,一个“学黎明、赶黎明”,力争“多打粮、少花钱”的勤俭办社活动便逐步在全省展开。“勤创业、俭守家”,“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这些谚语已成了许多干部、社员的口头禅。许多社员经常以对集体事业的利弊,来权衡一粒粮一滴油的得失。东辽县石河公社第六队的畜舍,原是用大油灯照明。饲养员赵景山连这样每夜多耗几钱油的小事也不放过,以亲手制造的“节约牌”小油灯替换了大灯,他说:“滴水成河,粒米成箩;家大业大,积少成多”。骆云锦是和龙县西城公社的普通社员,每当做完一季活,他就自动地把那些破旧的小农具收揽到家,默默地在工余时间把它修好保管起来。社员们称颂他是“义务检修员”。几位熟悉农村情况的干部告诉记者说,越来越多的社员把节约一草一木同集体经济的发展联系起来,他们从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做起,尽心竭力的为建设社会主义大厦递砖添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