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3月1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做好“雪里送炭”的工作
——祝科学教育片为农业服务的新成就
荒煤
科学教育影片,今天已经获得广大群众的热爱,并且逐渐深入农村,也受到了广大农民的喜爱和重视。一九六三年十二月成立的北京市科教影片放映队,在市郊许多公社放映了科教片之后,群众说:“这种电影对咱们明年生产的帮助太大了,真是雪里送炭!”
我觉得“雪里送炭”这四个字,对科教片的作用,给予了最高的评价。这说明了广大农村群众,在积极发展农业生产,为农业现代化进行艰巨的斗争中,他们迫切需要科教片;需要科教片帮助他们提高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同时,也说明,科教片到农村去,去得太晚了,去得太少了。“雪里送炭”这四个字,值得我们每一个科学教育电影工作者深思:这四个字,既有表扬也有批评,也包含着很大的鼓励和更高的要求。
最近几年,我们已经生产了大量的有关农业题材的科教片,这些影片,由于电影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通力合作,得到科学家们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热情帮助和指导,获得很大的成功。有许多优秀的影片:如《精选稻种夺丰收》《水》《带翅膀的媒人》《颗粒剂防治玉米螟》《钢丝网水泥农船》《采茶》《金小蜂与红铃虫》《触电急救》《防治羊肠胃寄生虫病》等。
这些优秀的影片,都很好地总结了有关农业方面的生产经验,对这些生产实践的科学内容,进行了精确而生动的阐明。这对于先进生产经验、技术知识的推广,对发展生产,促进农业现代化,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优秀影片,说明了科教片只要深入到有关农业的科学领域中去,就会有无限丰富的题材。无论是在水土保持、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和农具改革、良种培育、植物保护、作物栽培、林业畜牧和水产养殖、农药化肥、农村卫生等等,每一个方面,都有无数的新课题,等待阐明和揭示。这是科教片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限丰富的源泉。这也说明了,科教片为农业服务,有多么广阔的天地!
这些优秀的影片,又证明,题材的丰富,科学内容的广泛,必然带来影片样式的多样化。有《精选稻种夺丰收》《采茶》《粮仓典范》等等阐明先进生产经验的通俗的科学讲演;也有像《带翅膀的媒人》《揭开棉蚜虫生活的秘密》《猫头鹰值夜班》这种引人入胜的,生动而优美的科学小品;也有像《触电急救》《保养拖拉机》,这种直接配合农村四化的技术推广片,说明了,科教片运用电影的特殊表现手段,去打开农业科学领域的时候,同样显示出视觉艺术的强大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在揭示农植物的生长、发展、成熟,表现人和大自然的各种斗争中,它让我们亲眼看到平时肉眼所不能觉察的微妙的过程和秘密。二三十分钟,就可以非常鲜明地概括了一个科学家长期研究的成果,表现得那样精确而生动、简练而集中。这又充分说明科教电影,完全可以用电影特有的形象性,来表现许多一般人看来是枯燥无味的农业科学、生产经验、技术知识问题;科教片要更好地为农业服务,更加通俗易懂,为广大农民群众所喜爱,就必须尽可能充分运用电影手段,把内容的严格的科学性,和生动优美的电影形式结合起来。
我们伟大祖国的土地,几千年来,经过我们勇敢而勤劳的人民的开垦和改造,为我们农业生产,积累了无限丰富的经验,有许多科学内容,急待我们加以科学地整理、阐明、提高、发展。但是,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在人民公社伟大旗帜的指引下,根据中国的气候、土壤、条件,发展农业生产,却又只是万里长征才迈开了第一步,我们还有多少自然秘密要探索、要挖掘啊!
几亿人民向大地开战,向大自然进军,彻底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给我们可能带来的一切灾害,使土地更加肥沃,向人民贡献更多的粮食和工业原料,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一个真正巩固和富饶的农业基础。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以及我们后代必须为之长期奋斗的伟大的历史任务,也是我们必须有的雄心壮志!
面对着这个历史任务,我们科教片在今天所能贡献的力量太微薄了。可是,未来的工作和需要,却是艰巨而光荣的。我们科教片工作者必须树雄心,立大志,更好地为农业服务。这就要求科教片工作者,要认真严肃地重视、热爱自己的工作;既要深入农村,改造思想,又要深入农业科学研究机构,逐渐熟悉业务;既要了解广大农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又要了解国家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方针政策和农业科学家的工作、愿望。科学教育电影工作者既然是要以自己的产品教育群众,那么就应该在群众的火热斗争中首先受到教育,建立起与农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思想感情,并且不断地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电影艺术技巧,才能充满热情地去回答农民对科学技术的要求,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科教片,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需要;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的科学教育电影,直接为我们的基础服务。
让我们把“雪里送炭”的工作,向五亿多农民普及科学教育的工作,开辟一个新时期吧。希望这次对农业科教片与整个科教片工作的奖励,是我们今后科教片电影事业大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


第6版()
专栏:

长知识 学本领
马林
科学教育影片是活跃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第一线的一个片种。在这块欣欣向荣的园地上,开放着色彩斑斓的花朵。它的足迹遍及我国国民经济的许多重要领域;近年来,科学教育电影工作者更在农业部门、农业科学技术专家、生产能手、劳动模范的通力合作下,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责任感,摄制了大量优秀的为农业服务的影片。
这些影片,以其紧密为当前生产服务的鲜明主题,准确的科学内容,生动的表现形式和清新爽目的风格,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里,选择其中的四部,推荐给广大的农民兄弟。
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的《精选稻种夺丰收》在南方水稻产区映出后,曾经引起了农民群众的强烈反应,是很受欢迎的影片中的一部。群众称赞这部影片“来得个灵”。表示“只要按电影的样子去做一定能增产”。
选用良种,是一项以较小的劳动代价换取较大收获的因而也是最科学、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根据实验,在完全相同的自然条件和耕种条件下,良种较之混杂的品种,其产量可以相差百分之二十、三十,乃至一半以上,这是多么巨大的增产潜力啊!影片通过一个生产队精选稻种夺得丰收的实例,全面、细致地介绍了选种增产的科学道理和技术措施。为了使农民真正理解和掌握这种科学技术,影片的主题展开得比较集中、充分,对凡属关键所在,都力求详尽,点滴不漏。比如它用形象鲜明的画面和对比镜头,有力地勾画出品种混杂后的不正常现象:有的谷子刚刚灌浆,有的已经黄熟落地了;有的还在茁壮地生长,有的已因为不耐肥而倒伏;窜花授粉的结果,使许多好种品质变坏,长得畸形怪状不像样子。这样,影片就在生动地描绘了品种混杂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的同时,提出了稻种必须精选,保持纯净的课题。紧接着,原原本本地介绍了穗选、粒选和建立种子田的一套先进经验,使全片内容完整,结构严谨。
影片所具有的鲜明的生产观点,特别表现在介绍穗选、粒选要领时的一丝不苟,细致入微和收打种稻时清扫打谷场的砖缝、箩筐、脱粒机夹隙中的残谷等部分。这种地方,对群众学习技术都很要紧;有的又容易被忽视,所以,不难设想,如果没有作者的深入农村调查研究,详细了解选种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是不可能产生这样深切的细节处理的。它使我们在获得知识之余,感受到作者全心全意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可贵精神;也启发我们更明确地意识到科学教育电影工作者,深入农村和改造思想感情的重要。
农民迫切需要推广先进生产经验的影片,也渴望看到像《带翅膀的媒人》这类普及科学知识的影片。《带翅膀的媒人》以优美的画面和鲜艳的色彩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个花的海洋和奇妙有趣的蜜蜂生活世界,从而揭示了蜜蜂与农作物的关系。
农作物必须经过授粉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是一般人所具有的常识。但是,有不少作物要借助于昆虫为它传送花粉;而蜜蜂正是进行这项工作的能手,一只蜜蜂一天可以给四、五千朵花授粉,一群蜜蜂一天可以给七、八万朵花授粉,蜜蜂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竟如此密切,未必是许多人都知道的。影片引导我们犹如身临其境地巡视了蜜蜂家族的内幕。当观众看到它们是那样的勤劳奋勉,又有严密的组织纪律时,已经是惊叹不已,及至再看到蜜蜂向自己的同伴报告蜜源讯息时的奇特方式,就更觉得无比新颖,而情趣盎然了。画面上接连映出了一些曼舞婆娑的蜜蜂,它们跳起圆形舞,“8”字舞;有的头朝上,有的头朝下,它们跳得是那么认真而欢乐,它们是在做什么呢?影片告诉观众,原来它们是用这些动作来表示蜜源的远近和方向的。
影片根据主题的需要,采用了相当多的特写和放大摄影镜头。这就使观众清晰地看到各种不同的花的内部结构和蜜蜂在采蜜的同时,是如何不自觉地完成传授花粉的任务的。
优美的摄影艺术,为影片增添了诗情画意。它通过镜头角度的更易和光线的变化,渲染出百花齐放时的万千姿态:那挂满枝头的苹果花张着粉红的笑脸,绽开着的芝麻花扬起一只只欢乐的小喇叭,洁白的梨花吐露出醉人的雅淡,遍地的菜花泛着黄色的光焰……。在这万花丛中虽然没有出现人,但是透过按照人的意志在花丛中飞舞忙碌的蜜蜂的身影,仍使你不难感受到,在自然的美以外,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与力量的强大存在。《带翅膀的媒人》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欣赏。
在人们向大自然索取的战斗中,在农业生产中,经济作物占有重要的地位。农业电影社的《采茶》,介绍了经济作物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如何正确地采茶和养护茶树。采养结合是发展茶叶生产的重要经济政策,也是影片的主题所要表现的中心内容。体现这个政策,并且将这个政策的要求与科学技术上的要求和道理,紧紧地揉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这部影片获得成功和最富有特色之处。影片形象生动地对比了正确采摘、合理留叶,使茶树本固枝荣,长势旺盛;采摘不当带来茶树大幅度的减产和提早衰老以至濒临枯死的两种不同结果。并且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其中的科学道理。引导观众不期而然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国家采养结合的政策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完全符合科学技术上的要求;为求得茶叶持续增产,必须正确贯彻国家的政策,按照技术规程办事。
对应该采哪些叶,应该留哪些叶和采茶手式等技术要领,影片是用几组特写镜头和高速摄影表现的;这就让人们真切地看到放大了的实物和放慢了的动作,获得一个完整的形象,真正把技术学到手。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电力网正在不断地扩大,农民生产、生活用电也有了显著的增加,因此,农民迫切要求获得有关电的知识。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的《触电急救》就是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而拍摄的。它通过一个大夫的自述,将几种不同情况下抢救触电事故的实例,用一个小故事贯串起来,介绍了触电急救的基本措施及其科学道理。
这部影片的结构流畅、层次分明,朴素无华,有着明确的为农民服务的观点,为当前农村所迫切需要;形式与内容也比较统一,因此显得亲切中肯,易于为农民所接受。
影片列举的触电原因——乱动收音机、用湿手摸开关,不切断电源便去救护触电的人,都是最容易引起触电事故的一些事例,但是生活现象是那么复杂浩繁,例子总是举不胜举的,因此影片又特别从科学的原理上用动画技巧清楚地表明了人触电后对肌体的影响及其危及生命的原因;用强烈的视觉形象大声疾呼地告诉观众金属与湿的东西的导电性能,向农民普及了关于电的基础科学知识,引起他们思想上的重视和警惕,以收举一反三之效。
介绍抢救方法,是影片的主要任务,它着重介绍了俯卧压背、仰卧压胸、仰卧牵臂、口对口吹气等几种不同的人工呼吸方法和操作要领。为了让农民看得清、看得懂、学得会,对手式、部位、更换操作人时的衔接方法,都表现得十分详尽,有的还加以重复表现。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待农民群众和科学问题的严肃负责态度。
科学教育影片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天地十分广阔,在农业战线上蕴藏着、也时刻涌现着大量需要科教片加以反映的题材。千百万农村基层干部需要它作为领导生产和科学实验的得力工具;数以千万计的农村知识青年需要它作为自己向科学技术堡垒进军的良师益友;战斗在农业技术岗位上的基层工作者需要它作为开展工作的可靠助手;五亿农民兄弟更需要通过它长知识、学本领。让我们拍摄出更多更好的为农业服务的科学教育影片来吧!


第6版()
专栏:

科学 艺术 普及
——谈为农村服务的科教影片的创作问题
徐庄
随着国家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显示出科学教育电影的积极作用,它的服务领域也日益宽广。在所有科教影片中,担任普及科学知识和推广技术经验的科学普及影片,特别是为农业服务的影片,占着首要的地位。
几年来,科学教育电影创作者辛勤地为农民摄制了大量影片,涉及到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许多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他们说“电影又说又做,真个解决问题”,“来得个灵”。既然农民是我们影片的主要服务对象,我们有必要从他们的热情赞扬和直率的批评中,不断吸取教益,来改进和提高我们的创作。
科学教育影片,是用电影的形式来宣传科学的内容,是为了把真正有用的科学技术知识输送给广大群众,因此必须具备鲜明的科学性。广大的农民观众也是首先从这一点来看待我们为农业服务的科教影片的。摆在我们面前的已知的和未知的科学领域无限广阔,在我们选择科教影片题材的时候,不能不考虑服务对象的实际的、迫切的需要。农民之所以欢迎科教影片,一方面是能从中学到新的科技知识和别的地区的增产稳产经验,一方面也是为了让他们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农事活动的经验得到印证,使那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部分找到科学理论根据,从而大大提高他们认识和驾驭自然的本领。因此科学性的问题,还存在一个主客观对不对口径的问题。这对科教影片创作者说来是十分重要的。主客观口径一致,我们以有限的影片,就能够很好地为生产服务,起到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作用;反之,我们就会迷失方向,我们的工作就可能会落空。
对于科学教育影片,要不要把科学性问题摆在第一位,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有的是由于对这一片种应当密切配合生产建设的方向认识不清,有的是由于对“科教电影也是一种艺术”的说法理解有偏颇,以致在部分人中间曾经产生所谓“向故事片靠拢”的倾向。他们往往不是从科学的内容本身,从科教电影的丰富表现力,去找到征服观众的力量,而是不适当地借助于一般故事片的艺术原则和表现方法,这样显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几年来科教电影的创作实践证明,凡是方向明确,影片的内容是观众所关心和需要的,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并且采用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的,它就获得观众的好评。
优秀的科学教育影片,总是它的科学内容和表现形式的最完好的统一体,它总是能够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巨大兴趣。科学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千变万化的、极富于色彩的有趣天地。自然界的相辅相成,互相制约,一分为二,矛盾统一的规律所构成的大千世界,每一粒微尘,每一滴水珠,都有一番特异的境界。古今中外有无数的科学工作者为她的魅力所倾倒,愿意毕生以之服务于社会。一想到科学就以为是呆板公式和数目字的,实际上是没有真正理解科学。科学教育电影创作者要成为科学的献身者和内行,必须在观察科学现象的同时,力求找到可视的电影形象,发掘出科学法则内在的戏剧性和感染力。
由于科学教育电影生产中的特有的现代化的技术条件,给这种影片带来了表现物象的无限可能性。它的技术条件包括高速摄影、延时定格摄影、显微摄影、水下摄影、X光摄影、动画以及其他片种所共有的条件。通过这些手段,使人们可以看到日常看不到的东西;把细小的不被人们注意的事物放大若干倍,使它赫然在目;叫转瞬即逝的现象暂驻银幕,供人观察研究。
艺术和技术手段的运用,在科学教育影片的创作中,必须服从于最完善地表达影片的科学内容。科教影片必须有严格的科学性,而在表现形式方面,则要注意技巧,力求生动优美,引人入胜,并且符合群众的欣赏爱好,以达到有效地宣传科学内容的目的。
从以往创作为农业服务的影片的实践中,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有的经验有普遍意义。几年来受到农民群众欢迎的优秀科教影片,在表现上有几个值得重视和进一步探讨的共同点,这便是:
第一,主题单纯,目的性明确。科学教育影片既然是为了解决生产或群众科学实验中的某个疑难问题而摄制的,它就必须有明确的目的;群众也总是抱着明确的要求来看影片的。科学现象是一个互有联系、错综复杂的机体,为了说明主要的科学道理,必须减支蔓、去芜杂,使主题单纯突出;否则面面俱到,尽管也似乎可以增长群众的知识,但结果是不知所云,不能满足群众的迫切需要。
第二,善于抓科学和技术措施的关键。影片表现每一个科学技术课题,都要抓住它的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和要求主题的单一一样,都是为了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例如《精选稻种夺丰收》,它的关键就在于保持稻种的纯好,防止混杂:成熟期不同的品种的混杂,品质不同的稻颗的混杂,稻莠的混杂等。因此,在选种的过程中,影片注意了每一个步骤,特别是经常被人疏忽的场头地隙,箩筐的篾缝等容易夹带稻粒的地方。把这些地方说清说透,是有很大的实际意义的。
第三,叙述的脉络清晰,对比鲜明,并有好的细节描写。在这个要求下,根据题材的不同,具体途径千差万别。有的影片,如《揭开棉蚜虫生活的秘密》,采取剥笋的办法,层层深入;有的影片安排了一定的情节和悬念,如《防止农药中毒》;有的影片把重要的环节包藏起来,先是旁敲侧击,然后才“抖包袱”,如《钢丝网水泥农船》中密封舱的处理;有的影片则是按照事物本身的进程,循序渐进,如《温室黄瓜》等。总之在叙述方法上是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为了充分说明事情的重要性和差别性,许多影片都采取了对比的方法,包括好坏、程度、情境的各种对比。这就是有意识地树立对立面,从《采茶》《钢丝网水泥农船》等影片的实践来看,这是一种很有说服力的方法。此外,细节描写也不可忽视,影片中不仅要有足够的能够说明问题的细节,而且要求这些细节在生活上是真实的,在科学上是正确的。
第四,充分运用电影形象,适当采取科教电影的特殊技术手段。电影运用视觉形象,通过活生生的“事实”说明问题,是它的特有的长处。运用这种形象化的语言,往往要比数字和解说给人以更深的印象,更能折服人。科教电影所特有的各种现代化的摄影条件和动画技巧,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产生极为强烈的效果,它的迷人之处有时甚至是难以料想到的。不过,既不可怕麻烦而不去运用它,又不可滥用以致使它的形式脱离开内容而失去意义。
第五,解说通俗易懂、生动精炼。撰写科教影片的解说词,经常碰到的难题,一是科学技术的专门术语,一是“理论腔”,两者如果不加以改进,多数情况是群众听不进、听不懂。所以,必须尽可能把科学专门用语译成普通用语(有一些是不能译也不必译的),必须吸取群众中的生动的口语,加以提炼,使解说词本身就富于感染人的力量。有不少影片,如《保养耕牛》《精选稻种夺丰收》等,都是解说词写得较好的例子。
所有以上这些,都要从农民群众的需要、接受水平和欣赏习惯出发来考虑。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深入农民生活,改造思想;我们摄制的科教影片,必须是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根据发展农业科学和教育的需要,必须符合党的科学技术的方针,要如此,就要加强政治和科学技术政策的学习;我们要制作出既有严格的科学性,又尽可能美观、鲜明、生动的为农业服务的影片,又需要努力学习科学、钻研电影技巧。这也就是说,作为一个革命的科学教育电影创作者,提高政治觉悟,深入实际,钻研业务,缺一不可。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制作出更多更好的科学教育影片。(附图片)
《猫头鹰值夜班》
《保养耕牛》
放大拍摄《揭开棉蚜虫生活的秘密》
《防治羊肠胃寄生虫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