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3月1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改天换地凭双手
——记北京房山县周口店公社南韩继大队
本报记者 金凤
一九六四年三月,北京市房山县周口店公社南韩继大队的一个离家七八年、一直在外做工的居民回家探亲。在辛街下了汽车,他记得,过了干河滩,便是那气死人的旱高台,便是那有名的瞪眼沟。怎么,出现在他面前的,是平展展、宽堂堂的大车道,是一畦畦绿油油的小麦田,是一口口带机器的砖石井,是一根根笔直的电线杆。……他认定这不是南韩继,顺着大道,走到南韩继东北的砖厂去了。
他向人家打听:“南韩继在哪里?”
有个小伙子问他:“你是哪里的?”
“南韩继的。”他回答着,有点不好意思。
“南韩继的,还找不到南韩继?”小伙子调皮地大笑起来。
他也觉得好笑:“可不是,出门七八年,认不清回家的路了。南韩继大变样啦。”
南韩继真的大变样了。七八年前,他离家时,出名的旱高台,没有一分水浇地。如今,只要一按电钮,水就直奔田地。他离家时,村边尽是薄砂岗地,尽是几丈高的深沟。如今,一道道大坝闸住深沟,薄砂灰土变得黑油油的。难怪,过去一亩地只打一二百斤粮食。一九六三年,前半年大旱,后半年大水,每亩竟打八百五十一斤粮食。离家那一年,他还到周口店去买粮,全村缺好几万斤粮食。谁想得到,这同一个南韩继,一九六三年卖给国家三十万斤余粮,又拿出十万斤粮食支援灾区。
南韩继,你究竟踩过了怎样的艰难道,改变了多少不利的生产条件,才做到这样稳产、高产的呢?
打一个志气仗
事情得从一九五七年收秋谈起。那一年,雨水比较调匀,社员也干得欢腾,每亩收了三百多斤,大伙喜出望外。
支部书记徐庆文,眉头深深锁起。
因为,在干部和社员中,正有许多争论。
一派主张:趁热打铁,一九五八年就拿下五百斤,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
一派认为:每亩打三百斤已经碰顶,能保住这年景就得,可不敢瞎折腾!
一派主张:抓紧农业,大搞粮食。他们说,咱搞农业的,哪能老伸手向国家要粮吃?!哪怕交一两,也是对国家的贡献。
另一派认为:粮食够吃就得,赶一趟大车,就挣几十元。要多搞副业,多挣钱。有钱就有粮食。
这时候,从一个土质好、水源足、地势平的村里传来了这样的消息:南韩继要打五百斤,他们头顶地、脚朝天,到南韩继来参观!
村中也有人说风凉话:人嘴两片皮,又不上税,随你怎么说,吹牛皮不腰酸腿疼。凭这偏坡溜岗,能打五百斤?
党支部召集党员、干部开会。一九三八年参加八路军、负伤九次,一九五四年复员回来的支部书记徐庆文对大伙说:这是人们对集体经济的看法问题。共产党员要保护集体经济的大旗,像打仗保护军旗一样。人家看不起我们,我们要争一口气,要先打一个志气仗。把粮食搞上去,这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这是政治问题,是巩固集体经济的大事。全中国十六亿亩耕地,每亩地增加一斤,增加多少粮食,能支援多少人民!咱们一定要把心扑到集体上,把粮食搞上去,省得毛主席操心。
支部书记的话,像一把火似地点燃起南韩继共产党员和干部的革命热情。他们心明眼亮,分别到群众中去,和群众一起热烈地谈论着,争论着,回忆着……
南韩继村小地穷,解放前一到收获季节,附近几个村的地主赶着大车来拉粮食。庄稼人劳苦一年,场光地净,大人孩子,还得去煤窑、灰窑卖命。只有靠集体,才是真正的铁饭碗。既要靠集体,就要牢牢靠住。庄稼人务农为本,不能空手捏饺子。白面好吃,哪里出来?工人不能种地,军队不能种地。还是咱庄稼人自己下手,多打粮食,支援国家,办好集体,大伙的生产也能步步提高。
许多人同意这些看法。可有人又觉得,守着北京近,国家还能不支援点机器、化肥和资金什么的?
党支部又组织大家讨论:好日子怎样来的?全中国几万万农民翻了身,翻身怎么来的?是毛主席、共产党吃了几十年的苦,许多烈士流了鲜血争来的,是革命前辈给我们长志气争来的,是克服无数困难来的,是自力更生争来的!
对,咱南韩继也要立志气,艰苦创业,凭咱们的双手,改天换地,摘掉南韩继的穷帽子。
从改土入手
要改变南韩继的生产面貌,该从哪里入手?
党支部作了广泛的调查研究。
七八十岁的老人家谢洪贤、谢洪钧、徐连起都说:“嗐,咱穷韩继风水不好,尽是沟沟洼洼。弄点粪冲跑了,土都落不住,还打什么粮食!”
原来,南韩继地势高,村周围有十八条大沟,深的八九丈,浅的两三丈。存不住水,挡不住土,留不住肥,年年连粪带土,冲到大次洛,而且一年比一年厉害。谢洪钧老汉说,他小时候,村东那条沟,一跨就过去,现在四丈来深,跳也跳不过去。这样下去,再过几十年,全村没有一块可种的地了。
接连几个晚上,大家讨论着,能不能闸沟筑坝,保住水、肥、土。
有的说:“挡住敢情好,就怕挡不住。”
有的说:咱们一个村,能够垫得起?从古以来没有做过,别给子孙闹笑话。
支部的意见是坚定的:要改变南韩继的面貌,就不能害怕困难。我们干的正是前无古人的大事,给后代子孙解决问题。支部决定先闸一条沟作试验。
一九五八年一月,农历腊月二十六,家家户户忙着办年货,正是准备过春节的时候。充满革命气概的南韩继,打破常规,全村一百五十多户,出来一百五六十个男女壮劳力,他们踩着没膝深的大雪,来到村东大沟。这条沟十五丈宽,四丈五尺深,几十丈长。他们从沟旁挖土,垒成土坝。大雪下得猛,北风呼呼吹,雪水和汗水混在一起。牲口少,人拉大车。下雪路滑,大车一下掉到几丈深的沟底去了。葛万成、谢宝林、谢宝城和孙凤友这些棒小伙子,用力一提,把大车提上来了。他们连干五天五夜,到腊月三十大年夜,第一道土坝建成了。
以后,南韩继年年开沟筑坝。渐渐地这个村的地形起了变化。十八道深沟逐渐消失,沟里点了粮食,沟上跑起车马。南韩继的风水变了,水不出村,土不出村,肥不出村。这就给增产粮食打下基础。
顶住困难前进
到南韩继参观过的人,对南韩继的肥料,都有深刻印象。不仅地头地脑,尽是一堆堆的肥料,一个个积肥坑,村边几条大沟,都成了肥料沟。大道上压的,也是玉米秸和牲口粪。进得村去,走不几步,门口又是一堆堆圈肥。几十头毛驴,穿梭似的来回驮土驮肥。去年种小麦时,底肥盖满麦地,足足有二寸厚。
南韩继有这些肥料,自然非一日之功。抓肥料,不需要多少投资,只要舍得出劳力,这的确是自力更生达到稳产高产的一条重要途径。许多人都知道这是个好道道,就是舍不得下笨功夫,没有那股坚持劲。南韩继十年如一日地狠抓肥料,尤其在最困难的年头,一直抓紧不放,这是它几年来生产稳定上升的重要因素。
一九五八年,南韩继赢得了空前的大丰收,亩产量达到五百六十二斤,总产量比一九五七年增加百分之五十四。社员们正在兴高采烈;不料,连续三年遭到自然灾害,南韩继社员的生活也发生了一些困难。有些干部和社员,抓粮食、特别是抓肥料的劲头就小了。
支部敏锐地觉察到:这是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能不能摆得正的问题,也是在困难时期能不能保住革命干劲的问题。要大抓肥料,首先要大抓人的思想。
支部对党员和干部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支部让大家讨论:许多革命先烈,为革命流血牺牲,我们今天才能安安全全建设;和先烈们比起来,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这困难,比抗日战争时吃四两黑豆好多了,比民国三十二年遭灾那年逃荒要饭、妻离子散好多了。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站住脚跟。什么是革命?革命就要克服困难,共产党就是在战胜各种困难中成长起来。建设社会主义,哪能没有困难?咱们要有信心,把困难变成鼓舞咱们前进的力量。
对于广大社员,支部进行了今昔对比的教育。贫农社员徐庆生出工懒洋洋的。支部书记徐庆文问他:“解放前你母亲为什么要饭吃?你妹妹为什么卖给人家了?为什么你姐姐到现在没有消息?过去要有这些粮食,你一家会四分五散吗?”说得徐庆生低头直掉眼泪。
就这样,南韩继的党支部没有被困难吓唬住,反而把困难转化成前进的动力,一点不放松地大抓肥料。当许多壮劳力外出修水库时,大队把几十个中年和老年妇女组织起来拾粪,大队支部委员王文忠、葛万成带头到各户集肥。一九五九年、一九六○年冬季,南韩继的干部带着全村二百多个男女社员,挖东大坑、南大坑的淤泥,把几百亩砂石地铺上厚厚一层黑泥。只要能多积肥,他们就舍得多用工。这个大队的积肥用工,占农业用工的一半。
可别忘了打井
解决了土、肥问题,南韩继有了一定的家底,着手解决水的问题。
一九五七年冬季,党支部决定发动社员动手打井。
这可震动了许多人。外号“老天爷”的老汉谢洪海说:风水先生早就说过,除非打到黄泉才行。自古以来,南韩继就是这两眼井,咱穷就穷在这里。
南韩继成立了打井队,由支部委员王文忠负责。
刚挖一米多深,谢宏钧老爷爷拄着拐棍来了。他用拐棍点着地说:“这干什么,好好的地挖这么大窟窿,旱蛤蟆想吃天鹅肉!”
王文忠应声道:“老爷子,有共产党、毛主席领导,咱旱蛤蟆非吃天鹅肉不可。”
正是滴水成冰的天气,天空又飘起鹅毛大雪。打井的人心里却热得一团火似的。他们在这里挖的不单是一口小小的土井,他们要打破南韩继命定没水的神话。
农历腊月三十,第一口井终于打成了。王文忠敲开供销社的大门,买来了第一部水车,连夜安装起来。他们在井台上吃了春节的饺子。
大年初一,南韩继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涌到村西白薯地里来看水车。谢宏钧老爷爷拉着王文忠的手,直说:“孩子,你们真成,真成!”
前哨战既经打赢,就要乘机扩大战果。这一年春天,南韩继的五个生产队,一口气在村西打了十五眼土井。
但是,一台水车只能浇十来亩地。要实现全村水利化,要打多少井,用多少牲口啊。
正当人们在考虑怎样前进的时候,人民公社成立了,高压电线拉来了。大家一下子把希望全寄托在机井上。不料先后打了两眼机井,因为地层复杂,都抽不出多少水来。
怎么办?就此甩手,还是继续前进?党支部组织大伙讨论。有的说:咱们要干就干到底。要跟老天爷争领导权,要有一股坚持劲。再说,打机井投资大,一台机井三万元,能浇多少地?咱们还是自力更生,用人工打。干部群众商量的结果,决定打大型的砖石井,安上水泵,他们叫做土洋结合。打井要买砖,大队一算计,太贵。他们用井里挖出的板石干垒,从灰窑拉点废灰抹上,又结实,又省钱。通常,打一口砖井要一千来元,而他们只花了几十元麻绳钱。南韩继地下水位低,井深二三十米,装一台深井泵要一万八千元。干部和群众一块琢磨,在井旁打了个套井,把水泵坐在里边,扬程缩短,水抽上来了。一台普通泵只花九百多元,九台泵,只使了半台深井泵的钱。
决定性的战斗发生了。从一九六二年七月到一九六三年八月,整整一年,缺雨少雪。几台砖井全都干了,连吃水都很困难。眼看小麦耩不下去,支部号召共产党员动员起来,投入战斗。就是挑水点种,也要把麦子种下去!
一场艰苦的战斗开始了。三个生产队的三十六名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组成了打井队,从一九六二年十月份,一直打到一九六三年八月。他们一边打井,一边浇地,一边种麦,从秋分一直种到霜降,以后还种了几十亩春麦。
闯过小麦播种关以后,旱情还是发展。一口井干了,旁边再打一口。再干,再打。他们愈干愈熟练。两米直径、二十多米深的砖石井,十二个人包干,不到二十天就打成。大队干部徐庆文、王文忠、葛万成等分别包井,成天往井下走。最危险的地方他们去,最紧张的时候,他们一连几天几夜没有离开。
在几十年少见的大旱年头,南韩继的社员,在水利建设上打了一个硬仗。不到一年,他们打了二十五眼砖石井,有十六眼水源很旺,九眼装上机器。一九六二年,全村还只有六百多亩水浇地。一年战斗,一千一百多亩耕地全部水利化,还锻炼出了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
一九六三年,麦子成熟了,齐胸那么高,一领席似的。
大队组织社员参观麦田。那位“老天爷”谢洪海拄个棍也来了,看着小麦,连连点头:“你们真行,我年轻时碰到这年景是没法吃上麦子的。可别忘了打井啊。”
一九六三年,大旱大丰收,一千一百多亩耕地,粮食打下
九十多万斤。南韩继的社员,从本村实现水利化的过程中,看到了集体经济的威力。他们说:单干时辘轳摇,农业社水车叫,人民公社用电浇,集体化加现代化,是农民的幸福道!


第2版()
专栏:

暴风雪中一昼夜
——记英勇保护公社羊群的蒙古族小英雄龙梅和玉荣
新华社记者 赵琦
在内蒙古草原上,最近有两个蒙古族小姑娘冒着暴风雪昼夜保护羊群,险些付出了生命。这两个小姑娘由于受到集体主义的教育,敢于舍己为公,表现了无比的勇敢,她们动人心弦的英雄事迹,在草原上到处传颂。
二月九日早晨,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草原上飘着雪花,新宝力格公社蒙古族牧民吴添喜要外出帮人刷屋,没空放羊,他的十一周岁女儿龙梅和九周岁的玉荣便要求母亲允许她们出去放牧,临行时母亲再三嘱咐不要远走。龙梅、玉荣一心想把羊群放好,见附近牧草稀疏,就往远处走去。
翻过一座雪坡快到中午时,天气突然变化。西北风一阵紧似一阵,发出尖厉的吼声,卷着大片大片的雪漫天狂舞。羊群顺着风拼命逃窜,姐妹俩飞奔上前拦堵,可是羊群不听她们指挥,两人只好跟着羊群奔跑,越跑越远,很快便消失在无边的雪海中。
这时候,气温已降到零下三十七度,姐妹俩踏着深雪跟着羊群艰难地走着。妹妹玉荣的小脸已经冻肿了,但她依然倔强地跟着羊群奔跑。约摸走了三四个钟头,天色渐渐黑下来,不远处现出三间被雪封盖着的房子。姐妹俩耽心社里羊群走散,一个也不愿进屋暖暖身子。两人商量好,当天夜里就住宿在野地里,决心不离开羊群。
她们正跟着羊群继续前行,忽然发现一只母羊掉队,看样子快要冻死了。龙梅想背上羊走,背不动,放下吧,又心疼。“羊死了也得交到公社去。”她想起父亲曾经说过的这句话,便把那只母羊放到一座高坡上,打算回去时再带走。
又走了一段路,风稍微减弱了些。两人把羊群拦在一片低洼地方,坐在雪地上休息,想等风雪平静下来再赶羊回家,这时,姐妹俩又看到一只老鹰趴在小羊身上,龙梅抡起羊叉子劈头一击,打死了想啄羊的饿鹰。由于极度的疲乏,姐妹俩慢慢合上眼,在冰天雪地里睡着了。
深夜,雪时落时停。龙梅冻醒了,睁眼一看,羊群不见了,妹妹也不见了。她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叫玉荣,没有一点回声。她一路走一路喊,走了两三里,才找到玉荣和羊群。姐妹俩怕天黑再走失散,就肩并着肩,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羊群继续前进。她们就是这样同风雪搏斗了一天一夜,已经走出了七十多里。
第二天拂晓,北风怒吼,大雪纷飞,两个小姑娘依偎在石坡上酣睡着。
火车一声长鸣,龙梅被惊醒,她这才知道离白云鄂博车站不远了,便连忙喊醒玉荣,这时她忽然发现玉荣的一只毡靴丢了,光着的左脚插在雪里。十一岁的姐姐疼爱妹妹,刚要脱下自己的毡靴给她穿上,玉荣却颤抖着催促姐姐说:“羊又走远啦,我在这儿等着,你快去拦羊,咱俩一起往回赶路呀。”这时龙梅的身子也冻僵了,她挣扎着爬起来,踉踉跄跄地往车站方向走去。
在白云鄂博火车站,出来迎接客车的扳道员王福臣,在风雪中看到一个蒙古族小姑娘艰难地跨过一道铁轨,浑身哆嗦着向他走来。他连忙把她带进扳道房,用雪替她搓揉两只冻僵的手。刚进门的守车整备员张仁贞,看到这情况也急忙参加抢救。龙梅渐渐暖和一些,断断续续吐出几个字来:“我的妹妹,在石坡下,已经没靴子了……”
张仁贞立即用电话通知值班员,接着铁路职工们便四处去寻找孩子。在同一个时间里,白云鄂博邮电局的职工又主动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矿区党委书记巴彦都荣(蒙古族),党委书记连忙找区长伍龙商量,决定火速组织力量救人。就在这个时候,许多机关工作人员闻讯赶来了;矿区卫生所副所长张培谦,背上药箱奔往车站;矿区粮食局的人们套上大车,装上草料,驰向茫茫雪野,抢救冻饿的羊群。
在同一个时刻,张仁贞、王振山已经越过两座雪坡,在离乱石坡不远处发现了俯伏在雪地里的小玉荣,她的下半身已经被雪盖住。张仁贞连忙上前轻轻拍掉孩子身上的浮雪,把她抱到怀里。两人急忙轮换背着玉荣跑回车站。
龙梅、玉荣那天出去放牧以后,她们的母亲呼达古娜一直放心不下,暴风雪来临时,呼达古娜心里越发不安,跑去找生产队党支部书记单斯楞。单斯楞不在家,他的妻子阿迪娅听说龙梅、玉荣牧羊未回,便不顾自己的病还没有痊愈,连忙跳上一匹马,迎着狂暴的风雪向那无边无际的雪野飞驰而去,而且一路放声呼唤。
龙梅、玉荣和一群三百八十四只羊失踪的消息,惊动了生产队冬营地上的每一个牧民。人们纷纷向着茫茫雪原奔去。可是,一昼夜过去了;两个孩子仍然不见踪影。人们对两个孩子不幸的遭遇,都感到痛心,孩子的妈妈更是哭得死去活来。正在大家万分焦虑的时刻,公社党委书记龙涛骑马赶来告诉大家:“两个孩子得救了,正在矿区医院里,三百八十四只羊仅仅冻死了三只。”牧民们闻讯之后,个个喜出望外。新宝力格公社干部立即骑马前去矿区医院慰问。在龙梅、玉荣住院期间,矿区党委还几次派汽车把她们的父母接来医院探望。老夫妻俩看到两个女儿得救,他们噙着激动的眼泪对医生们说:“要是在旧社会,两个小闺女早就没命了,她们的生命是党和毛主席救活的。”
最近,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党委通报表扬了这两个蒙古族小姑娘舍己为公的高尚风格。在白云鄂博矿区,学习小英雄的活动正在热烈展开。


第2版()
专栏:

上海中央百货商场职工从方便顾客出发
勤学多用普通话受欢迎
编者按:读了上海中央百货商场职工勤学苦练普通话方便顾客的报道,很是兴奋。这个消息中说的问题是我们常常遇到的,中央百货商场的同志们开始把它解决了。
我国土地辽阔,各地语言差别很大。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南来北往的人员日渐增加。因此,那些语言跟普通话差别很大的大中城市的营业员,学会说普通话,就成为一件关系提高商业服务质量的大事。从这个消息看来,只要充分认识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勤学苦练,持之以恒,普通话是完全可以学会的。当然,从学会到学好要经过相当长期的努力,在学习过程中,也要防止要求过急的倾向。
本报讯 上海市黄浦区中央百货商场职工,近四年来,积极学习普通话,边学边用,便利了外地顾客,对提高服务质量起了一定的作用。
中央百货商场位于上海南京东路南面的热闹地段,是一个综合性的商场,内有七个门市部,经营商品九千多种,每天要接待成千上万的顾客。商场附近多是外地工商部门驻沪机构,因此顾客以外地人为多。商场现有职工二百三十三人,大多数是江浙一带的人。以前接待顾客,营业员讲各自的方言,不能很好地为消费者服务。有时因为听不清北方话,把“电石”听作“电池”,把“牙刷”误为“雅霜”,闹出不少笑话。这种由于语言不通影响服务质量的问题,使营业员们很苦恼。为解决这个问题,有的营业员曾经努力学习各地方言,用来接待外地顾客。但是,我国地方大,方言多,一个人不可能学会全国各地的方言。问题还不能解决。
一九六○年七月,商场党支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推广注音识字的指示》的精神,组织全商场职工大学普通话。商场的党政工团和业余学校等方面组成推广普通话工作组,加强组织辅导。学习密切结合业务需要,提倡边学边用。领导带头讲普通话,商场开大会小会也坚持讲普通话。对于学普通话成绩好的职工,及时进行表扬。一九六二和一九六三年,商场又组织了两期短训班,培训了六十名职工,作为提高普通话互教互学质量的骨干。此外,在职工业余文娱活动中,也积极用普通话排演话剧,举办普通话诗文朗诵比赛。这样,职工中会说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一九六○年以前,全商场只有九名职工会说普通话,现在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职工坚持用普通话接待顾客。去年,上海市第六次普通话教学成绩交流观摩会上,中央百货商场获得了集体奖状,还有两个职工获得个人奖状。
中央百货商场职工用普通话接待顾客以后,受到了外地顾客的欢迎。有些本市顾客看到他们这样积极说普通话,也跟着说起普通话来。上海第一百货商店、国际饭店以及黄浦区许多饮食店,最近听了中央百货商场的经验介绍以后,也在组织职工学习普通话。现在,南京路、淮海路等主要街道上已有一些商店坚持用普通话接待顾客。


第2版()
专栏:

又一座大型竖井投入生产
这座竖井是鹤壁矿务局所属煤矿中最大的矿井,年产七十五万吨。
新华社郑州十一日电 我国又一座新建大型竖井在河南鹤壁大湖煤矿建成,昨天正式投入了生产。
这座竖井年产七十五万吨,是鹤壁矿务局所属煤矿中最大矿井。
这座新建竖井在投入生产之前,曾经进行了一定时期的试生产,证明各种设备都运转正常,全部工程质量基本良好。国家验收委员会鉴定认为,这座竖井建设标准符合国家要求。
新建竖井是武汉煤矿设计院设计的,主要生产过程全部都是机械化的。它的机械设备是沈阳、上海和洛阳等地工厂制造的。(附图片)
最近建成的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年产一百二十万吨原煤的大型现代化竖井——平顶山十矿 新华社记者 张青云摄


第2版()
专栏:

用小英雄的高尚风格抢救小英雄
内蒙古各族人民努力抢救和热情关怀两位蒙古族小姑娘。目前,龙梅已经恢复健康,玉荣正在继续治疗。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十一日电 在内蒙古北部草原最近的一次暴风雪中,为保护集体的羊群,受了严重冻伤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新宝力格公社蒙古族牧民吴添喜的女儿龙梅和玉荣,得到党和人民政府无限的关怀,各族人民发扬了崇高的共产主义风格,以极大的努力挽救了这两个小英雄垂危的生命。
当这两个孩子送进了白云鄂博矿区医院,由于她们的冻伤十分严重,经医院两小时的紧张工作,她们双脚上的冰碴才脱落下来。但是,龙梅的双脚自踝关节以下已经发黑了,右侧动脉冻僵;玉荣两只小腿三分之一处以下都呈黑色,双侧动脉僵硬,两脚已达三度至四度冻伤。这种情况预示着病人立即会进入休克状态。
小玉荣全身发汗,心脏跳动微弱,血压逐渐下降。血压计上水银柱的数字从八十、五十、二十一直降到十以下。经过两次注射葡萄糖和正肾上腺素以后,玉荣的血压逐渐回升,输血以后,血压开始稳定。深夜十时,小玉荣睁开了机灵的眼睛。龙梅在输液以后也清醒了,她问矿区党委书记:“我的羊还在不在?您知道吗?”当时在场的医务人员们被这两位小姐妹公而忘私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这两个蒙古族小姑娘的英雄事迹传到了呼和浩特等地,受到了内蒙古党政机关和各地人民无限的关怀。经过各方支援抢救和医疗人员的悉心护理,现在龙梅已经恢复健康,玉荣因冻伤较重正在继续治疗。


第2版()
专栏:

各地农村建立大批俱乐部
据新华社十一日讯 全国许多地区最近在农村中建立起一批农村俱乐部、青年之家等文化活动场所。据山西、吉林、湖南三个省和辽宁、福建、广东、湖北的七十三个县的不完全统计,已经建立了这种综合性的文化活动场所二万六千多个,还有一大批图书室、业余剧团、青年学习小组、新歌合唱队等。
这些农村俱乐部,是共青团的基层组织在当地党委领导下举办的。团支部经常邀请老革命者、老社员到俱乐部里向青年们讲过去的斗争经历和在旧社会受到的苦难,或者举办取材于当地活人活事的阶级教育展览会,组织青年们看革命书籍,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唱革命歌曲,演现代戏。这些农村俱乐部受到青年们的热烈欢迎。
共青团基层组织举办这些青年文化活动场所时,得到有关部门的热情支持。上海市青年宫、群众艺术馆、图书部门和一些评弹演员等,曾为郊区各县农村俱乐部培训大批故事员,还编写了大批通俗革命故事、科学知识的宣传材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