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3月1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音西大队合理轮作大增产的经验
福建省农业厅 陈心渊 欧阳昀
福建日报记者 黄 岑 孙子清
福建省福清县音西公社音西大队,是中共福清县委的基点。离县城约五华里。全大队辖有九个自然村,四十七个生产队,一千零四十一户,四千九百七十二人。耕地总面积四千六百三十亩,平均每人仅九分三厘(不包括新开的四百七十亩山园和荒地)。这个大队依靠组织起来后的劳力资源,用“愚公移山”的精神逐步改变自然面貌;在合理轮作的原则下,大力增加耕地复种指数,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使全队在十三年中粮食总产量增加两点一倍,油料总产量增加两倍,甘蔗总产量增加八点三倍,牛增加一倍,猪增加一倍半,成为福清县向国家交售农产品最多的一个大队,同时也是集体经济繁荣、社员生活富裕的一个大队。
在集体化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革
音西大队地属半丘陵地带。解放前,四周山头林木稀少,境内沟流短浅,四千三百多亩耕地中,能够获得灌溉的只有二千亩,常年受干旱威胁。福清有个民谣说:“金五龙,银作坊,十年九旱音埔洋。”音埔洋指的就是音西大队这块地方。这一带土壤母质是红壤,土层里有机质含量少,酸性强,不利于保水保肥。因此,解放前收成极不稳定,早稻平均单产一般不超过三百斤,晚稻不超过二百斤,番薯也不超过四百斤(干片)。全乡粮食不能自给。
当地发展生产的主要关键,一是水,二是土。要解决水的问题,就需开挖引水渠,修建蓄水库。在小农经济时期,这些是难办的事。要解决土的问题,当地有个传统办法,便是实行水旱轮作。一般经过轮作的田,比不轮作的田可增产一两成左右。可是当时由于田地犬牙交错,甲丘种水稻,邻近的乙丘就不能种花生,相互之间矛盾重重。
音西的党组织从一九五一年底建立时起,就着手解决这两个关键问题,他们一面坚持组织起来的方向,把分散的小农经济组织成互助组、初级社以至高级社,在全社范围内实行土地统一划片经营。与此同时,又利用组织起来的雄厚的劳力资源,逐年兴修水利、改良土壤、改善生产条件,为因地制宜地实行水旱轮作创造了条件。
一九五八年,福清县人民兴建了规模巨大的东张水库以后,音西大队百分之九十二的耕地摆脱旱灾威胁,成为旱涝无忧的稳产地方。在新的有利条件面前,音西大队大力发展轮作复种经验,使绝大部分耕地变为一年三熟。全队复种指数由组织起来前的百分之一百九十八上升到百分之二百八十八。与此同时,他们又注意选换良种,增施肥料,防治病虫害,改进栽培管理办法,使水稻、花生、番薯、甘蔗等主要作物单产提高,终于使全队获得连年大幅度的全面的增产。
音西大队增产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增产措施来说,主要核心是合理轮作。
巧妙利用空间时间
音西大队轮作制度的发展过程可分两个阶段:高级社成立前后,基本上是把小部分耕地上采用的传统轮作制度,加以普遍化,使全社大部分土地做到四年九熟或两年五熟。公社化后,他们继续把传统轮作制度加以发展,使这些耕地基本上实现四年十一熟或一年三熟。人们可从下面这几种土地新旧轮作形式的变化,看到音西大队的干部和社员是怎样巧妙地利用了时间和空间:
第一种:水旱轮作地。解放前全乡只有两千多亩,目前已扩大到四千三百多亩,占总耕地百分之九十五。
旧轮作制度是四年八熟或九熟,即:
第一年 早稻——晚稻——冬闲
第二年 早薯——蚕豌豆(或冬闲)
第三年 早稻——晚稻——冬闲(或种油菜、大麦)
第四年 花生——早小麦
新轮作制度是四年十一熟或十二熟。即:
第一年 早稻——晚稻——大麦(或小麦绿肥)
第二年 大豆——晚薯——蚕豌豆(绿肥)
第三年 早稻——晚稻——油菜(或大小麦)
第四年 花生——晚稻(或晚薯)——绿肥
(有少数土地是大小麦——甘蔗(套种大豆)——绿肥)
第二种:旱地。解放前全乡有六百多亩,目前减少至一百多亩,占总耕地百分之三。
旧轮作制度是三年四熟,即:
第一年 早薯——冬闲
第二年 花生——冬闲
第三年 大豆——晚薯——冬闲
新轮作制度是四年八熟或九熟,即:
第一年 大豆——晚薯——冬闲(或豌豆)
第二年 甘蔗(套种大豆)——冬闲
第三年 甘蔗(套种大豆)——冬闲
第四年 花生——小麦
第三种:烂冬田。解放前有七百多亩,经过平整土地,改良土壤,目前只剩九十多亩,占总耕地百分之二左右。这种田过去连年种植单季中稻或单季晚稻,一年一熟。现在改为双季稻,一年两熟。
实行了这一套变革的结果,全大队播种面积比十三年前土地改革时增加四千九百亩,比公社化前也增加了二千六百多亩。
增加复种指数年年提高产量
音西大队这种轮作复种制度怎样保证了农业增产,他们采取了哪些相应的措施,使这个轮作制度发挥了增产效果呢?原因有如下几点:
不同作物合理轮种,培养地力
不同作物有不同的根系,对土壤营养分也有不同的要求。种植一种作物之后,土壤中往往某种营养元素减少了,另一种元素还增加了。音西大队根据这个特点,在种植需要氮肥较多的水稻、番薯等作物之前,一般先种上一季花生、大豆,或绿肥作物、油菜,充分利用花生、大豆根瘤菌固定的空中氮素,利用绿肥作物、油菜烂叶所提供的养分,来给后作准备“营养”。在种了水稻、番薯、甘蔗等耗肥较多的作物以后,地力有了某种“损耗”,他们又在后作种上蚕豆、豌豆,加以“补偿”。至于花生、大豆等本身生长不需要太多氮肥,却需要疏松的土壤和磷钾肥。他们便在前作种一些根系发达的大小麦,并在生长过程中多施猪牛粪、火烧土等有机质肥料,增加土壤的透气性能,同时施上一些过磷酸钙。在实行间作套种时,他们也根据不同作物的特性,使深根、浅根作物,高秆、矮秆作物互相配合栽种。例如大麦是浅根、半高秆作物,大豆是深根、矮秆作物,甘蔗是深根、高秆作物,他们在“大雪”前后种大麦,“雨水”前后在麦畦一边套上甘蔗,“春分”以后又在麦畦另一边套上春大豆;“立夏”割了大麦,给大豆、甘蔗小培土;“夏至”收了大豆,给甘蔗大培土;做到一块地种三种作物,各得其所。这样的轮作制度,对所有土地都是种一季,补一季,取一点,给一点,对地力不但没有破坏现象,而且还起到了平衡土地肥力负担的作用。
多种作物轮种,增加优质有机肥料
音西大队土壤母质是红壤,有机质少,酸性强,最好是多下有机质农家肥和一部分能中和酸性土壤的灰肥。这些年来,这个大队十分注意在不同作物的轮作过程中解决肥料问题,做到以田养田,以作物养作物,或是以田养猪,以猪肥田。例如,大队每年冬季都种植二千亩左右绿肥作物、蚕豌豆、油菜和蔬菜。第二年,这些作物的茎秆枝叶,便可以基本解决二千五百亩左右早稻的基肥需要(不足部分,用花生饼)。油菜籽榨油后留下的油菜饼,又可以掺合人粪尿作为番薯的基肥。每年春季,他们除种植一千五百亩左右花生、大豆等豆科作物促进后作番薯、晚稻生长外,榨油后留下的大量花生饼、豆饼,又解决了二千八百亩晚稻和近两千亩冬种大小麦的基肥需要。至于种大麦、番薯、花生、大豆等的副产品,足可供猪、牛、羊的饲料。而社员用稻草、麦秆、花生藤等作燃料,又有了大量的灰肥。施用灰肥和猪牛栏粪对花生、大豆、蚕豌豆、绿肥等作物的生长极为有利。至于国家供应的化肥和社员积的人粪尿,主要用来给水稻、甘蔗、番薯等作追肥用。目前,音西大队每年可以自取自给的肥料有五万担绿肥、三十七万斤饼肥、八千担草木灰、十七万担厩肥、三万七千多担人粪尿,基本满足了需要。土地经过人工改造后,肥力已大大提高了。社员反映说:“我们土地不是越种越死,而是越种越活了。”
水旱轮作,有利于除灭病虫害和杂草
任何植物害虫和病菌都要选择适应自己生存的环境。耕地上连续种一种作物,病虫害长期有适应的生存环境,往往越来越猖獗。音西大队在没有实行全面水旱轮作前,有些年份水稻、番薯和花生,因虫害要减产三四成。自从实行水旱轮作后,在旱地里伴随番薯生存的小象鼻虫,第二年用水一淹就消灭了;在烂泥田里伴随水稻生长的稻瘿[yǐng影]蝇,在轮种旱作以后也消灭了;花生枯萎病病菌经过四年一度的轮作,也失却了生存条件。因此,这几种主要病虫害都显著减少。其他如噬食植物的地老虎,侵害油菜的菌核病,侵害大豆的菟丝子病等都几乎绝迹了。
实行水旱轮作后,各种杂草的生长环境改变,失却了传宗接代的条件;实行一年三熟,在春季杂草萌发阶段都被春收作物的茎叶荫蔽;再加上耕犁翻锄次数增多,有效控制了杂草的生长。据调查,经过冬种的地,第二年杂草可减少三分之一;经过水旱隔年轮作,杂草可减少七八成。
叉开各种作物收种季节,可以调济劳力
作物布局单一的地区,在增加复种指数后,春收春种,夏收夏种,秋收冬种三大农忙季节,劳力忙不过来,往往不是粗糙赶工,便是误了季节。过了农忙季节,劳力又显得松闲。音西大队实行轮作复种制度,全年有十二种作物轮番收种,收获期又互相叉开,因此,绝大部分作物都能做到适时播种,适时收获,同时,在合理密植、防治虫害、中耕除草等方面也更符合精耕细作要求。
音西大队在推行这一套完整的科学轮作制度的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相适应的增产技术措施。这便是:
一、千方百计改善灌溉条件:通过平整土地,兴修渠道,安装抽水机站,建成新灌溉系统,保证全队五个耕作区、四十一个轮作片,要水作就有水,要旱作就可以排干。
二、选用良种,巧妙搭配:这个大队一是通过选换良种提高单产,再是利用不同生长期的品种,保证不误季节。例如花生后作种晚稻,插秧期要迟半个多月,采用一般品种必定影响产量,他们便采用生长期特别短的“一粒秋”。这样使前后作互相衔接,保证彼此都有适当的生长期。
三、改进某些耕作法:如水稻,目前连作稻每年种百分之四十五,间作稻种百分之五十五,这样不但可以叉开春收春种,夏收夏种的劳力,而且可以利用间作稻晚秧地,多育一季连作晚稻秧,全年可省出一百一十亩秧地,多栽一季稻子。
除此以外,音西大队在合理施肥,防治病虫害,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等方面,也都广泛地推广了新技术。
所有这些保证了在大量增加耕地复种指数后,单位产量还能年年提高。以下这张比较表,是个很有力的说明:年 份 1952年 1956年 1963年复种指数 198% 247% 288%粮食单产 384斤 431斤 565斤花生单产 220斤 264斤 537斤甘蔗单产 3000斤 2210斤 9000斤
(按:粮食作物单产是早晚稻、大小麦、番薯五种作物总产除全
年播种面积得来的)
合理轮作制度的优越性
音西大队的轮作复种制度在农业经营上还有以下三方面的优越性:
一、作物布局多种多样,有利防御自然灾害,保证稳定增产。
沿海地区水、旱、风、虫灾害突出,特别是每年夏秋之间的台风,对作物威胁甚大。如果作物布局过分单一化,每逢灾害袭击,便有招致严重损失之虞。音西大队作物品种多样化,有耐涝的水稻,有耐旱的番薯、花生、大豆,有冬种春收作物,有春种夏收作物,有夏种秋收作物;在各季作物中,还有早中晚熟不同品种。这季作物遇到灾害下季补,这项作物遇到灾害那项补。因此,音西大队在灾害频繁的几个年头里,仍能连续稳定增产。
二、有利于贯彻“以粮为主、全面发展多种经营”方针。
音西大队原是福清县一个缺粮缺钱乡,过去粮食不能自给,经济作物产量低,副业门路少。推行这种轮作办法,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单产后,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蔬菜作物产量成倍地增加,大大地适应了国家、集体和社员三方面的需要。与此同时,由于种植业的发展,一为畜牧业提供了充足的饲料,发展了猪、牛、鸡、鸭等饲养业;二为集体副业如碾米、榨油、制面、做粉干等提供了丰富原料,发展了多种经营;三为本大队提供了不少燃料,解决了沿海地区历史上很难解决的烧柴问题;此外,畜牧业发展后提供的厩肥,社员家庭提供的草木灰,队办企业提供的饼肥,连同田间种植的绿肥,又大大解决了扩大再生产的用肥需要。因此,有些到音西大队参观的人羡慕地说:“你们这里除粮食自给有余外,油料、糖料、蔬菜、饲料、燃料、肥料、建筑材料七料俱全。”
三、给剩余劳动力找到了良好的出路。
音西大队在土地改革时期,每人平均只有耕地一点二亩,平均一个劳力只负担三亩多土地的耕作任务。当时群众中流传着“牛闲四月八,人闲五月节”的说法。十三年来,全队人口增长了百分之三十六,土地只增加百分之六。但是,音西大队由于正确地把剩余劳力用来改造自然,改善生产条件,增加轮作复种,向土地索取财富,结果男男女女都有事做。
他们是这样安排和使用劳力的:
1、每年把社员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投工量用于提高复种指数和精耕细作,使每亩耕地的投工量由三十工增加到六十工左右,变两熟为三熟、变低产为高产。
2、每年把社员百分之十五的投工量用于兴修水利、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和兴建公共生产设施,逐年扩大水旱轮作面积。
3、每年抽百分之十左右的劳力用于经营粮食加工、榨油、制砖、烧瓦、管理果树、放鸭、搞短途运输等,经营集体副业。
4、每年以百分之五的劳力,在农闲开荒。
由于经营门路扩大,集体总收入连年增加。目前,即使社员投工数比高级合作社时增加百分之六十一,但每个劳动日的平均产值还比从前增加,说明如下表:
年 份 社员全年投工数 大队全年总收入 每工产值
1956年 186,000工 507,623元 2.72元
1963年 300,000工 894,760元 2.98元
发展生产还大有潜力
音西大队今后还可能再增产吗?大队干部一致认为:可能。
一、各种作物单产仍可以提高:近几年的实践表明,这里一部分高产田,早晚稻每亩收七八百斤以上,大小麦收三百五十斤以上,甘蔗收一万二千斤以上,花生收六百斤以上。在目前水利、肥料、良种等条件大大改善和田间管理等经验进一步丰富之后,逐步把各种作物的平均单产提高到少数高额丰产田地的水平是可能的。
二、复种指数还可以继续提高:例如,花生地后作种水稻、番薯,甘蔗地种三种作物,秧地采用两秧一稻或两秧两稻等经验,还可以进一步推广。百多亩四年九熟的旱地还可以抽水灌溉,变为四年十一熟或十二熟的水旱轮作地。
三、耕地也可以继续扩大:例如,把六百亩果树逐步移往别处山坡,通过引水上山和改良土壤,把它变成粮蔗耕地。组织远耕队,把近年来在永泰、闽侯边境一带开垦的二百多亩园地继续经营好。
四、多种经营也可以再发展:再经过几年努力,可把每年约三千多担的花生饼、豆饼喂猪后积肥肥田,把养猪头数增加至一千五百头至两千头。可以继续开辟一批果山,增种一些优良品种果树等。
据大队干部谈,在今后两三年内,把粮食作物总产量提高到六百万斤,把油料作物总产量提高到五十万斤以上,把甘蔗产量提高到三百万斤,是完全有信心的。


第2版()
专栏:

北京制成新型白薯切片机
这种切片机又简单又好用,一般弱劳动力都能操作,每小时切六百斤白薯,还能切各种瓜果。
本报讯 一种造价只有二十元左右的新型白薯切片机在北京设计制成了。这部机器的创制过程表明,农机设计工作者为农业服务大有用武之地。
这种白薯切片机由十七把刀片组成一个V型刀架,上面是连着手柄的压塞。操作时一按手柄,就可以看到一片片厚薄均匀的薯片从刀片间隙里源源排出来。两个人操作,每小时能切六百斤白薯。还能切各种瓜果和其他块根作物。据北京机电工业局设计公司负责人介绍:这种机器操作比较省力,一般弱劳动力都能操作;结构简单,整个机器只有十三种零件,而且大都是铸件;机器重量只有二十六斤,搬动方便。
北京市机电工业局设计公司去年从农业机械部门接受了设计白薯切片机的任务。许多设计人员从农村调查中知道,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北方各省都种植白薯,产量很大。这种高产作物不易贮藏,收获之后必须尽快切片晒干,否则容易霉烂。为农村提供性能优良的白薯切片机,对节约粮食和缓和秋收时节劳动力紧张,有不小的作用。
但是,由于参加设计白薯切片机的人员原来大都从事工业机械设计,在开始设计的时候,有些人觉得农业机械成天和泥土、草、庄稼打交道,要求不精密,特别是白薯切片机,只是个“简单的小玩意儿”,在技术上没有多大搞头。
这种认为农业机械很简单的思想,在他们搜集了一部分国内外切片机进行试验分析时,就开始被击破了。这些国内制造和从国外进口的切片机中,有的只适合切萝卜,有的只适合切茄子,有的只适合切水果,切食用白薯的效果都不够好。切出的白薯片有的太厚或太薄,有的一头厚一头薄,有的带鱼鳞形裂口,还切出不少碎片。白薯收获后,一般都是在田间切片晾晒的,如果切得厚薄不匀,薄的干得快,会弯曲打卷,容易压碎;厚的干得慢,容易霉烂变质;裂口会带进泥沙,小块碎片容易丢失。
能不能跳出已有设计的框框,大胆考虑新的原理呢?设计公司领导上提出了这个建议。
青年技术员毕配豹、范德鑫、安长禄等集体研究一个多月,想出了多刀同时切片的办法,作出了八个不同的设计方案。一种叫做“轧辊式电动多刀切片机”的方案被选中了,并设计试制出第一台。试验结果,效率固然很高,但是刀片被薯块挤得变了形,切出的薯片厚度并不均匀。设计人员想办法在刀片上添了一种固定的槽轮,这样,刀片不变形了,可是一部分薯片却被挤得开裂。
一次次试验都告失败,再也没有人说这是“简单的小玩意儿”了。这时,青年技术员们并不灰心,设计公司也抽调许多主要技术人员来帮助酝酿新方案。八个新方案被提出来了,大家逐一分析讨论,选中了“阶梯多刀式电动切片机”的方案。它的优点是:白薯不受挤压,能保证切片质量,生产效率也高。
新方案的图纸设计很快完成,就要开始试制了。可是,大家估算了一下,每台机器的成本要一千多元,配套的电动机和减速设备还得两三百元。这么贵的机器,有多少生产队愿意买?
这又是一个新课题。设计人员们于是决定把电动改为手动,以降低造价。他们开始设想的结构还很复杂,仅曲臂连杆部分造价就得二百元。后来,青年技术员范德鑫想出一个好办法,他利用杠杆原理,用一根棍子加在一个简单的压薯塞上,就代替了复杂的曲臂连杆部分。
就这样,他们先后提出过二十多个方案,终于设计制成了这种简单、好用的白薯切片机。(附图片)
北京制成的新型白薯切片机
新华社记者 喻惠如摄


第2版()
专栏:编后

正该这样“费脑筋”
北京制成新型白薯切片机,是值得重视的一件大事。每到秋收时节,白薯登场,加工不及,常常发生霉烂现象。据粗略估算,全国每年霉烂的白薯,可能相当几十亿斤粮食。广大农民多年来要求解决这个问题,许多地区也制造推广了多种多样的白薯切片机、刨丝机等。但是,有的效率太低,有的成本较高,农民还不完全满意。如今北京创制出价廉、适用、效率高的切片机来,农民是当然欢迎的。
广大农民欢迎的事,就是我们应当重视的事。我们要创制出许多优良的农业机具来提高劳动效率,也要创制出许多优良的农业机具来解决农产品加工问题。有了配套的生产工具和加工工具,才能保证丰产丰收,才能使收获起来的产品一点一滴都成为社会的财富。
北京机电工业局设计公司设计人员创制这部机具的时候,进行了艰苦的探索,“费了好多的脑筋”。他们原来设计出一部价值千元、结构复杂、型体笨重的切片机,也费了许多脑筋。但是最后还是否定了它。他们当时较多地考虑机器本身,而没有充分考虑农村的情况。贵了,复杂了,笨重了,是永远不适合农村需用的。参加切片机设计的青年技术工作者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敢于跳出原有的设计框子,大胆考虑新的设计原理,决心破旧立新,不为陈规所束缚。有了处处为农民着想的方向,运用集体力量,讨论、修改,再讨论,再修改,终于创制出新型切片机来,为农民办了一件大好事。这种精神是宝贵的,适用于创制一切农业机具。


第2版()
专栏:

南海春季渔汛到来
南海春季渔汛到来了。
今年“立春”早,目前南海已是风和水暖。广东省各个渔港的渔船,纷纷比去年提前半个多月出海生产。南海最大的春汛渔场之一——海南岛昌感渔场,在春节后几天,就有大批渔船陆续集中到这里捕捞。珠海县的渔船出海头五天就捕到一百多万斤鱼,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粤东海面,春季墨鱼旺汛虽然还未到来,但已捕获的一些墨鱼,都比较肥大,有经验的渔民认为,这是墨鱼旺汛的预兆。


第2版()
专栏:

嵊山渔场带鱼丰收
一年一度的浙江嵊山渔场冬季带鱼汛生产,获得了丰收。前来这个渔场的浙江、福建、江苏、上海等省市的渔船,在这个汛期中捕获的带鱼较前年同期多百分之十一点三;超过历史最高产量的一九六○年。
水产供销部门在汛期中,增加了运销船,做到及时收购,加速运输,提高鱼货质量。对渔民生产、生活资料的供应,也做到尽量方便,日夜供应。


第2版()
专栏:

福建开始收获甘蔗
福建省各主要甘蔗产区开始全面收获甘蔗。到目前为止,已收割甘蔗十二万多亩,大都获得了好收成。
今年甘蔗不但大面积丰产,而且质量也很好,出糖率高。甘蔗主要产区的仙游县,已砍收的甘蔗平均亩产七千三百八十多斤,比前年增产五成以上。莆田县已收割的四千四百多亩甘蔗,也获得大幅度增产,单产比去年增加六成多。各地还涌现出一批万斤蔗田。


第2版()
专栏:

山东城乡广种蓖麻
山东城乡人民正抓紧时机,在沟头路边、房前屋后等空闲地上,点种蓖麻。一般已完成种植计划百分之三十左右,进度快的社、队已完成约百分之七十。
几年来,山东各地利用空闲土地种植蓖麻,今年,山东各级领导部门和人民群众更加重视这项工作。安丘县牛沐公社家家户户种蓖麻,三天种了四十九万四千多墩,占种植计划的百分之六十。


第2版()
专栏:

广西采摘冬栽烟草
广西僮族自治区的三万亩冬栽烟草已经陆续黄熟,开始采摘。据博白县已采摘的七十二个生产队统计,每亩冬烟的产量,低的一百四十斤,高的二百斤,比春烟产量高三十斤到七十斤。烤出后烟叶色泽黄亮,品质良好。
从前,广西以种春烟为主。近年来,由于普遍把单造稻田改成双造稻田,发生粮烟争地的现象。现在改种冬烟,矛盾就解决了。冬烟是在晚稻收割后立即整地移植,在早稻插秧前就可采收完毕。而且种过冬烟的田,有利于水稻增产。


第2版()
专栏:

拉萨举办物资交流会
拉萨市冲色康市场前几天成了全市最热闹的地方。从二月二十四日到二十九日,每天有一万多农牧民和市民来参加在这里举行的物资交流会。交流会在六天中成交额达十六万多元。
拉萨市还是第一次举行这样的物资交流会。上市数量最多的是生产用的物资,特别是春耕生产所需的农具占很大比重。市区许多手工业互助组在会场设立了临时售货帐篷。有些产品供不应求,手工业互助组还边生产边销售,有不少农民与手工业互助组签订了加工农具的合同。出售的生活用品中,天津的铝锅和酥油茶壶、景德镇瓷器、杭州绸缎以及上海、北京等地的各种工业品都很畅销。国营商业部门在这次交流会上投入了价值十二万元的商品。农牧民对这次交流会都很满意。


第2版()
专栏:

苏州地区发展编织业
江苏省苏州专区农村积极发展稻草编织业,以增加现金收入,为今年农业生产积累资金。据统计,从去年冬季以来,仅编织草包和打草绳就收入三百三十多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一倍左右。
苏州专区是个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地区,稻草编织业是这个地区的传统副业,草包、草绳、草帘等产品运销全国各地。去年全专区水稻获得空前丰收,稻草产量相应增加。


第2版()
专栏:

北京鸭饲养期缩短
北京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和郊区养鸭场的工作人员一起,从一九五九年开始研究如何提高北京鸭的产量问题。一九六二年这项研究有了初步效果。去年秋天,北京鸭的饲养期就大大缩短了:从鸭雏出壳到饲养成五点四八斤的一级肥鸭,时间由原来的九十多天缩短到五十五天。这套新饲养法,不仅缩短了北京鸭的饲养期,增加产量,而且降低了北京鸭的生产成本,使北京市场出售的北京鸭价格显著降低。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福建发现新石器时代人骨架
福建省不久以前发现了一具新石器时代的完整的人骨架。
这具人骨架是考古工作者在闽侯县昙石山一座完整的新石器时代土坑墓葬中发现的。骨架保存完好,全长一米六,葬式是单人仰身,从骨胳和骨盘鉴别属于男性。
人骨架的左侧排列着灰色黑色细泥磨光陶碗、陶罐,黑细泥磨光镂孔圈足陶豆、陶盘,灰夹砂绳纹陶釜等七件随葬品。考古工作者根据墓葬在文化层第二层底部,以及随葬遗物的特点考察,认为它是大约三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墓葬。
在墓葬周围同时出土的遗物,还有石?、石?、陶制纺轮、印拍以及二千多块陶片和骨针、骨凿、骨管等。
考古工作者认为,这些遗物的发现,为研究福建省原始文化特点、经济生活以及古代福建居民的体质等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新资料。


第2版()
专栏:

湖北孝感发现大批楚国铜贝
湖北省孝感县最近发现了大批楚国铜贝——蚁鼻钱。这批铜贝是民工们在孝感县野猪湖围垦工程工地掘土时发现的。铜贝呈椭圆形,正面凸起,背面平坦。每个重约一市钱左右。铜贝正面铸有阴文“?”,这个字曾被古代学者译为古“贝”字(?)的变形。这次发现的铜贝有四千多枚,重四十一市斤。据考古人员说,过去虽曾在湖南、河南等地发现过这种铜贝,但像这样大量出土还很少见。 
(据新华社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