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64-02-20

1964-02-20新闻联播 文字版

从约翰逊的祷词想到的

第6版()<br/>专栏:<br/><br/> 从约翰逊的祷词想到的<br/> 刘宓庆<br/> 美国总统林顿·约翰逊向国会联席会议发表的就任演说,是以感恩节的祷词来结束的。这位总统说:<br/> “美利坚、美利坚,<br/> 上帝赐福给你,<br/> 并以四海之内的兄弟之谊,<br/> 来酬劳你的美德。”<br/> 对未卜命运作一番非非的遐想,当然是华盛顿政客的人之常情。可是对美帝国主义者如今在世界上的处境,竟然像约翰逊那样作出如此惊人的自我陶醉,那,世人在嗤鼻之余,不说他是自欺欺人,又能说什么呢?<br/> 约翰逊感到“四海之内”的人都对他的“美利坚”报之以“兄弟之谊”,人们却丝毫没有这种感觉!“四海之内”的全世界人民,尤其是受压迫、受剥削的各国人民,岂止没有给约翰逊一丁点“兄弟之谊”,他们简直是万众一心地高举拳头对美国佬报之以烈火般的同仇敌忾!<br/> 不必追溯一年半载。今年一月,美帝国主义在巴拿马的一声枪响,唤来的就是全世界愤怒的霹雳雷鸣。旦夕之间,席卷全球的“要巴拿马,不要美国佬”的怒吼,把他送上了全世界的舆论法庭。被千夫所指、怒目而视的美帝国主义者四面楚歌的尴尬处境,甚至连“最忠实的伙伴”英国都不得不报以冷嘲热讽的教训。英国《论坛》周刊说,美国“根据正统的殖民主义传统”在巴拿马的所作所为,“在现代这个反帝国主义的革命时期是一个时代的错误”。<br/> 这就是“四海之内”给约翰逊总统和他那“美利坚”的“兄弟之谊”。在全世界人民人人喊打的同仇敌忾中,他居然发现了什么“兄弟之谊”,如果他不是厚着脸皮自欺欺人,或者在为自己的恶性恐吓症配一点自我陶醉的镇静剂,又能作何解释呢?<br/> 不过,更奇怪的还在后头。<br/> 约翰逊在“四海之内”、“兄弟之谊”的梦寐中陶醉一番也就罢了,偏还要厚颜无耻地兜售他那“美利坚”的“美德”。帝国主义的美国还有“美德”?!<br/> 也不必追溯到很远。请看美帝国主义在南越的暴虐行径。他们在那里扶植走狗,采取了当年日本法西斯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大量使用了化学毒剂作为战争的手段来屠杀南越人民。美帝国主义在南越的罪恶行径不仅遭到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同声谴责和回击,甚至连早就听厌了它的甜言蜜语的法国“伙伴”,都不能不报之以奚落和呵斥。法国《论坛报》最近在一篇文章里质问道:“七年来,美国人凭什么在南越进行极端残酷的战争呢?(在那里,他们被希望美国人撤走和能够进行自治的越南人打得落花流水)……谁不认为这场战争是美国人进行的掠夺?”<br/> 事情是这样明显,美帝国主义在四海之内到处横行霸道,把它自己放在同全世界人民为敌的地位,使它自己越来越陷于孤立,世界人民对它只有旧恨新仇,他们正在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给弱肉强食者一次更比一次沉重的回击!<br/> 因此,用全世界人民的语言,从全世界的现实斗争出发,应该把约翰逊的祷词作一番改正:<br/> “美国佬,美国佬,<br/> 上帝不会饶恕你,<br/> 并以四海之内的敌忾同仇,<br/> 来回击你的罪行!”

新人新景——“第七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观后

第6版()<br/>专栏:<br/><br/> 新人新景<br/> ——“第七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观后<br/> 朱家实<br/>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毛主席这句名诗,十分形象地概括了我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革命精神。如何通过摄影作品,来反映人民这种新的精神面貌,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最近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就有许多反映新人新景的优秀作品。它们继承和发扬了摄影艺术的革命传统,紧密地配合政治斗争,从多方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的那些新人物。此外,在展览会中也有不少立意新、气魄大、构图美的反映社会主义新景的作品。<br/> 摄影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不仅要表现人们在做什么,而且还应表现他们怎么样做。近年来,在贯彻和执行党的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总方针后,大批知识青年纷纷奔赴农业第一线,参加农村的生产建设。刘恩泰的《建设山区的新一代》所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情景:一群青年正豪迈地走在宽广的大道上,个个青春焕发、朝气蓬勃,流露出乐观、坚定、豪迈的神情。画面上晨光和朝雾的运用,柔美地勾划出人物的轮廓,增强和丰富着形象的刻划。《山村女教师》(王旭东摄)和《山村女货郎》(于天为摄)描写了两位淳朴耿直、性格爽朗,积极为农村服务的姑娘。山村女教师是河北省遵化县建明公社西铺小学的模范教师秦桂兰,作者选取了这位教师每天陪送学生回家,在路上和孩子们欢谈的情节,着力刻划了这位教师热爱农村、热爱孩子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后一幅是对千万个辛勤为农村服务的商业人员的写照。这位女货郎,为了把新商品送往农村,她摇着小鼓,走遍山村。看到她那欢跃、热情的面部表情,仿佛能听到从画面里传出来的爽朗笑声。以上三幅作品都以反映艰苦的山区为特色,并在背景上恰如其分地把“山”字表露出来,使人感到中国青年勇于在最困难条件下改造自然、改造自己、建设国家的大志。《先进学先进》(王文学摄)刻划了年老一辈农民的新的精神面貌。全国著名农业劳动模范李顺达等来到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陈永贵那里作客。今天他不是向人们作报告而是虚心地学习大寨的革命精神和先进经验。作者抓取他正摆开双手抚摸庄稼、提出问题的瞬间,从赞赏和喜悦的神态中,表现出英雄人物谦虚、朴实、忠厚的性格。<br/> 还有不少作品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环境气氛的对比,来突出人们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动的。《抢险》(尚舒年摄)人物形象虽然由于当时光线条件的局限,面部表情不太清晰,但是他们的精神面貌在环境的衬托中得到了表现。洪水将要冲垮堤防,狂风大雨,波涛汹涌的渲染,都表现了人物那种为了集体,为了更多人的安全,勇于牺牲自己的高尚风格。<br/> 《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是一幅深受观众赞扬的好作品,它成功地表现了雷锋同志内在的崇高精神和气质。这幅作品拍取了雷锋正在细心擦拭解放牌汽车的瞬间,运用特写表达出了这位战士认真对待平凡工作的态度,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它不仅作为艺术作品广受观众喜爱,而且已成为珍贵的史料,列入我国英雄的史册。<br/> 寓意于景,借景抒情是摄影家们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这届影展中就有不少这类成功的作品。这里只举唐茂林摄的《铁牛出栏》、杨丙文摄的《引水上山》和蒙紫摄的《飞机灭虫》为例,这三幅作品的特点,都在于不满足一般化地表现场面和景物,而以新颖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表现出一定的思想内容。第一幅作者没有拍排列成行、成批的拖拉机群,来展示工业支援农业这个主题,而是集中地选择三辆正要开出厂房的拖拉机,以一辆为主,远处开行的两辆为陪衬,通过大小、明暗、远近、浓淡的对比,运用拖拉机开行时喷出的烟雾,渲染出工厂热气腾腾的生产和支援农业的繁忙景象。第二幅以静的场面,描写了英雄的太行山人民在巍峨、蜿蜒的太行山腰上修建起巨大的引水渠道。画面以弯曲如带的渠坝作为主体,通过色调的对比,近处和远处重叠的山峰,水渠上行人和右边低洼的田野衬托,使你想到工程修建的艰巨,从而联想到人民公社的力量。第三幅作品拍于田野上空,作者以图案美的背景,通过公社化后形成的大片土地,出现的奔放形的条条横线,组成了一幅美丽如锦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景,对主体灰白色飞机的位置处理得当,飞机喷出的药雾与田野组成条条横线成平行,加强飞机迅速向前飞翔的动势,通过明暗对比的影调衬托,使画面更为壮丽、宁静、辽阔,这种气概、这种新景,使人很自然想到新旧社会根本的不同。<br/> 以上这些作品成功的原因,主要是作者们都有比较深的生活基础,对生活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体验、研究和分析。《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的作者张峻,曾为拍摄雷锋照片,较长的时间生活在雷锋生前的班里,和雷锋在一起生活,熟悉和了解他的思想感情和崇高品质,拍摄过二百多幅照片,这仅仅是其中较好的一幅。《铁牛出栏》的作者唐茂林曾为这幅作品酝酿了将近三个年头,多次深入工厂观察,又多次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农民对拖拉机的迫切要求,一再思考、酝酿才选择了现在这个场面。《引水上山》的作者杨丙文,在拍摄前后,也曾数次到了太行山麓的河南省林县的农村,并在那儿建立了生活据点。深入生活、认识生活不易,反映生活更不容易,因为这是个十分艰巨和复杂的创造过程。希望摄影工作者们今后更加努力,拍摄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附图片)<br/> 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 张峻摄

致非洲(三首)

第6版()<br/>专栏:<br/><br/> 致非洲(三首)<br/> 朱子奇<br/> 呜呼噜!一年东风遍地歌,<br/> 呜呼噜!非洲大陆喜事多!<br/> 你前进的步伐震醒山河,<br/> 你新升起的国旗迎风飞舞,<br/> 你挂红结彩向朋友欢呼,<br/> 你勇敢的游击队向敌人开火!<br/> 听非洲人民的非洲在发言,<br/> 听战士手中的枪在高声发言:<br/> 埋葬一切新老殖民主义!<br/> 埋葬几个世纪的苦难和耻辱!<br/> 六亿人民的使者走遍了非洲,<br/> 欢乐的非洲今天更加倍欢乐。<br/> 周总理安详而激情的话音,<br/> 轰响着中国人民的心声,<br/> 把最美好的祝愿带进火热的大陆,<br/> 把新的友谊向世界宣布。<br/> 哦,中非人民擂战鼓,<br/> 哦,牛鬼蛇神打哆嗦!<br/> 亚非人民的手紧相握,<br/> 我们面向东风引吭高歌!<br/> 致肯尼亚<br/> 呜呼噜!新生的肯尼亚,<br/> 呜呼噜!英雄“茅茅”〔注〕的国土!<br/> 迎着天边滚滚的雷雨,<br/> 你踏上了更艰辛的征途。<br/> 滔滔塔娜河曾日夜唱悲歌,<br/> 七十年人民的血泪流成河。<br/> 只因“茅茅”春雷一声响,<br/> 肯尼亚遍地燃起了烽火。<br/> 烧死万恶的殖民主义!<br/> 夺回白人抢去的土地!<br/> 何处飞来蚊虫叫嗡嗡,<br/> “奴隶要与牢狱合作”?<br/> 滚它的,你要把重重牢门冲破!<br/> 何处伸出区区螳臂,<br/> 妄图阻拦你的去处?<br/> 滚它的,你要走自己开辟的路!<br/> 那灌木林丛丛闪星火呵,<br/> 那是肯尼亚发亮的眼睛呵。<br/> 盯着从前门逃跑的狼,<br/> 盯着从后院爬进来的虎……<br/> 〔注〕“茅茅”是曾经领导肯尼亚人民大规模武装起义的爱国组织。<br/> 致桑给巴尔<br/> 呜呼噜!东非天空红云似火,<br/> 呜呼噜!人民斗争开花结果。<br/> 小小的铁斧能砍倒大树,<br/> 小小的桑给巴尔不怕纸老虎!<br/> 武装起义一声巨雷震天响,<br/> 英雄岛国燃起了革命的怒火。<br/> 桑给巴尔人民送瘟神——<br/> 把美国特务和垃圾一起扫除!<br/> 丁香之国万里丁香香,<br/> 丁香之国由它的人民做主!<br/> 翡翠一样绿茵茵的宝岛呵,<br/> 翡翠一样绿茵茵岛上的兄弟呵,<br/> 我怀着无限欢欣和祝福,<br/> 曾在你芳香的土地上降落。<br/> 那花花绿绿的毒蛇何时收拾?<br/> 我知道桑给巴尔它心中有数!<br/> 明天我一定来为你庆贺,<br/> 一定带着花和诗来为你庆贺!<br/> 丁香之国万里丁香香,<br/> 丁香之国谁种丁香谁收获……<br/> 一九六四年二月二日

西班牙人民反抗之歌

第6版()<br/>专栏:<br/><br/> 西班牙人民反抗之歌<br/> 下面几首民歌,是从《西班牙新的反抗之声》选译的。这些歌在西班牙人民中流传,它们表达了西班牙广大人民对弗朗哥反动政权的控诉和对自由、解放的向往。<br/> 西班牙的花朵<br/> 西班牙的花朵,<br/> 在四月里开放,<br/> 它没有带来欢乐,<br/> 它只带来了忧伤。<br/> 三年的战斗,<br/> 三年啊,岁月好悠长。<br/> 对着统治者的枪口,<br/> 人民顽强地反抗。<br/> 西班牙的花朵,<br/> 再不忍吐芬芳,<br/> 因为西班牙人民,<br/> 在四月里死亡。<br/> 花儿终于又含苞了,<br/> 摧残鲜花的人,<br/> 哪能知道年年四月,<br/> 花总要来到世上。<br/> 西班牙的人民啊,<br/> 决不会甘心死亡!<br/> 枪口杀不尽人民,<br/> 也阻止不了鲜花开放。<br/> 自从佛朗哥……<br/> 自从佛朗哥<br/> 用链条锁住西班牙,<br/> 我们成了下贱的奴隶,<br/> 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国家。<br/> 我亲爱的妈妈,<br/> 我不愿在这儿生活啦,<br/> 这么多的神父教士,<br/> 哪有地方留给我住下?<br/> 金色胡子的上帝,<br/> 请你帮助我度过<br/> 阴森的西班牙夜晚吧!<br/> 黎明来到的时刻,<br/> 我们会重见自由的祖国,<br/> 那时候,自由的风,<br/> 会吹遍了西班牙!<br/> 乌云和希望<br/> 天上密布乌云,<br/> 不见一颗星星。<br/> 雷声夹着闪电,<br/> 预告风暴来临。<br/> 是啊,<br/> 这是暴风雨的时刻,<br/> 是它,<br/> 带来眼中的泪影。<br/> 天空变得晴朗,<br/> 有颗星在闪光,<br/> 它的光芒耀眼,<br/> 人人对它向往。<br/> 是啊,<br/> 这是晴朗的时刻,<br/> 是它,<br/> 带来心头的希望。<br/> 〔贤治译〕

面具艺术——非洲艺术丛谈

第6版()<br/>专栏:<br/><br/> 面具艺术<br/> ——非洲艺术丛谈<br/> 流传在西非地区的面具,是一种别致的、惹人注目的木雕艺术,面具丰富多姿。一般说来,用来祭祀祖先的面具,它们的面部特点是和善而安详。但是,农村节日使用的面具,特别是用来塑造殖民当局官员、传教士等的面具,就充满了辛辣讽刺的色彩。<br/> 面具是优美的舞蹈装束的一部分,利比里亚的黑色的面具就得用带着绽边的黑色服装来配,刚果的多颜色的面具就要用五光十色的舞蹈服装来配,但是,面具的色彩比服装更鲜明一些。<br/> 有些面具重达三十公斤,但绝大多数面具只有五公斤到十公斤。此外也还有一些更轻便的面具。<br/> 每当干旱季节结束,播种即将开始的时候,人们便聚集在农村的广场上,一个长者举着面具开始领唱,其他的人也伴随着唱起了面具歌:有着一双闪烁眼睛的面具,来到了我们的村子里,面具的眼睛是太阳的眼睛;是火焰的眼睛;是梭镖的眼睛;是矢箭的眼睛;是斧头的眼睛;是羚羊的眼睛;是闪烁的蛇的眼睛……  〔立文辑译〕(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