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64-11-20

1964-11-20新闻联播 文字版

用毛泽东思想培养革命后代

第5版()<br/>专栏:<br/><br/> 用毛泽东思想培养革命后代<br/> 长春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 刘靖慧<br/> 一九五三年暑期,我从吉林师范学校毕业,参加了小学教育工作。当时我只有十七岁,是刚刚摘下红领巾的共青团员。十年来,是党、是毛泽东思想,给了我不断前进的力量。同时,我越来越体会到要用毛泽东思想来培养革命后代的重要性。<br/> 做一个什么样的人?<br/> 刚参加教育工作时,我心里想:自己是个共青团员,应该把工作做好。可是,事情总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上第二周课时,班里来了一名新同学,他上课不是学猫叫,就是用脚踢地板,我怎么说他也不听。班上秩序本来就不太好,叫他这一搅,可就更乱了。由于纪律不好,学生的学习质量显著下降。看到这种情况,我心里很难过。<br/> 我想: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呢?我自己年轻轻的,整天和孩子们胡混,简直是浪费青春。起初那股热劲也没了,我想有机会还是去升学。由于工作不安心,不但不愿和学生接触,甚至一看到学生就厌烦了。特别是一到寒暑假,和过去的同学们到一起,人家不是什么“东北人大”,就是“哈工大”,反正都是什么“大”,可我就离不开这个“小”,我觉得自己比他们“矮”了不少。他们也有人对我说:“你这么大点岁数就教小孩子,多咱教到老啊!还是准备功课考大学吧。”同时看到在职干部报考大学的很多,思想更波动起来。当时我弟弟也从高中给我寄来了升学复习提纲、参考书,叫我好好复习功课。这时我思想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向领导提不提报考大学的申请呢?斗争来斗争去,还是向学校领导提出来了。党支部书记对我说:“你升学倒不是不可以的,不过升学又为了什么呢?要是为人民服务,不管升学或工作,都应该从党的需要来考虑。现在党需要你工作;如果党需要你学习,一定会送你去学习的。”支部书记还叫我把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和《纪念白求恩》这两篇文章好好读读。<br/> 支部书记说的两篇文章,在师范念书时我已经学过好几遍了,觉得再学也没啥意思;可是当我和自己的思想联系起来一读,却大不相同。越看越觉得毛主席的好多话,我过去没有弄懂。《为人民服务》文章里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毛主席号召我们学习白求恩那种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并且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主席这些教导,使我开始认识到:一个人活得有没有价值,不在于他的能力大小,不在于他做什么工作,而是看他是否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是否为人民的利益作了最大的努力。可是我呢?根本没有树立起这种革命的人生观。我常常想的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是个人的所谓前途、名利、地位。毛泽东思想象一把火炬,照亮了我心底的暗处,我下决心要学习白求恩那种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伟大精神。当时我在日记上写道:“我一定要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做一个真正的人,为人民造福。”<br/> 思想一变化,对教育工作的看法也变了。越来越感到做教育工作的重要,自己工作做得好坏,关系到革命后代的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br/> 以 阶 级 教 育 为 纲<br/> 过去我对教师这一工作的理解很片面。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传授知识”,只要学生能学到知识,就是尽到了我的责任。这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由于这种想法,出校参加工作的头几年,对学生既不能全面关心和负责,也不懂得怎么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习了毛主席的教育思想,我才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工作者所担负的光荣的任务。毛主席教导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使我深深感到,我们是人民教师,和过去的“教书匠”不同,我们的任务是培养革命的后代,为共产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我们的工作绝不能只限于“教书”,而且必须“教人”。从这以后,我就注意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去培养教育孩子们。<br/> 平时我发现学生在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时,常常说:“我不合算哪,那我才不干呢!”之类的话。看来孩子们头脑中有一个“小我”常常作怪。譬如发新课本或本子时,每次总是有一些封面被绳子勒破了或弄脏了的,发给谁谁也不要。为了培养孩子们先人后己的共产主义精神,针对这类事,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些先进人物“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的事迹。孩子们听了很受启发,以后,一到发新书的时候,孩子们都争抢着要碰破皮的。挑书挑本子的事是没有了,但是以后开运动会的时候,我又发现了孩子们争着喝水,没有做到先人后己。这才认识到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单是就事论事还不够,还必须针对他们的问题,分析原因,透过现象抓到本质,然后从根本上解决。<br/>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以后,我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指示,增强了阶级斗争的观点。我们党和毛主席一再强调要加强对青少年的阶级教育,使他们成长为无产阶级坚强的革命后代,使我们党和国家永不变色,世世代代都不出修正主义,世世代代都革命。这对我的启发和教育很大。我深深地感到,过去对毛主席的教育思想领会的太肤浅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还没有抓住要点,没有把这个教育提到培养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这样角度去看,对学生思想上的毛病和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也没有用阶级观点去分析,往往是“就事论事”,“言不及义”。因此,虽然收到一些效果,但并不巩固、不扎实,没有根。许多学生到四、五年级还不懂得什么是地主,什么是资本家,什么叫剥削和压迫。有的学生说:“地主也不都坏,我邻居(是个地主)说了,有些地主你不惹他,他也不惹你。”这使我深深地感到,对学生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太重要了。以后我就有意识地抓住阶级斗争这条纲,对学生进行教育。<br/> 开始,我参照了别的单位的做法,组织学生访贫问苦,听家史报告。听完报告,有些学生很受感动,但也有些学生对这些教育无动于衷。我问过十二名学生有什么感想,其中有四名学生说:“我啥也没想”。为什么有些孩子接受不了这些东西呢?当时想,也许是因为我要求的急了,缺乏耐心。于是我就订出计划,在一个时期内,多让学生听几次家史报告,认为这样反复地进行,效果可能就会大了。结果又发现有些学生听腻味了,说:“尽听这个,一天天心里怪不好受的”。这使我感到奇怪,不是说“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吗?为什么我抓了,却不灵呢?经大家研究,才逐步认识到,孩子们年龄小,没有实际经历,对他们完全搬用成年人的方法进行教育,是不行的。特别是儿童思想单纯,他们既容易接受革命的思想,也容易受资产阶级思想和旧的习惯势力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进行的,因此,对学生进行阶级教育,也必须贯穿在日常各项活动中,抓活的思想,通过具体的事例,一点一滴地潜移默化地进行。组织他们访贫问苦,听家史报告,要有选择、有重点,特别是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和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进行。这样做了以后,效果很好。<br/> 例如,我发现有些小孩在一起总是比吃、讲穿。这些现象看来是生活小事,但仔细一考虑,不是一般的生活问题。他们从小就愿意吃好的、穿漂亮的,那怎么能培养他们勤俭朴素、艰苦奋斗的思想呢?革命后代从小就染上了资产阶级的灰尘,那怎么能培养他们革命的精神呢?针对着这些现象,我领着学生访问了陈广华同学的爸爸——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陈江同志,请他给学生讲自己家三代受苦的情形,和他父亲是怎样被反动派害死的,讲他亲身参加革命斗争的经历。听过之后,我就组织学生们座谈。有的孩子讲:“旧社会地主和那些狗腿子真坏!”有的讲:“陈江伯伯身上受了七处重伤,现在还有弹片没取出来,国家都让他退休了,可他还担任街道党支部书记工作,还在为人民服务,陈江伯伯真好!”也有的孩子讲:“陈江伯伯家里过去那样苦,好几个人围着一条破褥子;现在他生活很好了,穿的还是那么朴素,我一定向陈伯伯学习。”这以后,我发现班级内一些孩子的思想感情有了变化。班级里原来那种讲吃比穿的风气,渐渐由看谁勤俭朴素,看谁能克服困难的风气代替了。<br/> 又如,去年夏天,我发现不少学生在热饭盒时,都要把自己的放在最下边,认为这样可以比别人的更热呼些,而中午吃饭时,又常常是不顾别人的饭盒,抢先去拿自己的饭盒。我们班一个男生为了抢先拿饭盒,把一个女生的饭弄撒了,他却满不在乎。我抓住这件事,就召开一个“现场会”,让孩子们讨论:那个女同学的饭为什么撒了。学生说出原因后,我给他们讲了一个“金色的鱼钩”的故事。主要是说红军长征时,一个老班长为了护送三个病号过草地,把每天钓到的几条小鱼都给同志们吃,自己却偷偷地吃鱼骨头,到了草地边缘老班长完成了任务。老班长这种牺牲自己,关心同志,高度的阶级友爱的精神,使学生很受感动,孩子们开始了解什么叫做阶级友爱、阶级感情,以及同学之间应当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道理。在这以后,同学之间逐渐形成了互相帮助、先人后己的风气,出现了很多这方面的好人好事。<br/> 我觉得对学生进行阶级教育,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阶级感情,既要使学生有所知,更要使他们有所感。因此,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抓住机会,运用具体、生动、形象的材料,如看电影、讲故事、看展览会、阅读书籍、清明节扫烈士墓等。由于学生的家庭情况不同、性格也不同,对他们的教育方法也不能完全一致,一定要做具体细致的工作。<br/>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由于抓住了阶级教育这条纲,一点一滴地做工作,孩子们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明显变化。有一次,学校组织部分学生参加公审会,本来每班只能去五名学生,可是学生提出很多理由要求参加。过去听家史报告时发笑的孩子竟说:“我过去缺乏阶级感情,这次还不让我参加实际斗争来锻炼!”看到他们的这些表现,使我更加感到,只要我们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方法对头,就一定能够把孩子培养成为红色的接班人。<br/> 对学生进行阶级教育,要和劳动结合起来。劳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劳动人民感情,也能够锻炼孩子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和侵蚀。过去,我对这一点认识很不够,组织学生劳动时,多半从怎样完成任务、怎样多干活这个方面去考虑,很少注意通过劳动对学生进行活的思想教育。如学生过去对为什么劳动不明确。有些学生从兴趣出发,爱干新鲜活,不愿参加经常性的劳动。如告诉他们明天到郊区大屯劳动,他们就很高兴,因为到那地方劳动,家里能给做点好吃的,能坐火车,还能到野外看风景……。大扫除时,愿意刷地板,光着脚,拿一盆水往地一泼,挺好玩的。但有的活如擦墙角、擦桌子,他们却不愿意干。在加强阶级教育以后,我有意识地把劳动教育和阶级教育结合起来。现在,每次组织学生劳动,我事前都进行“备课”,考虑劳动前学生们会想些什么,通过劳动能使他们认识点什么,使劳动教育更有目的性,通过劳动塑造新人。如去年我们组织学生去大屯公社支援秋收,去前先对学生进行了教育,使他们了解旧社会农民的苦难,希望他们注意培养自己克服困难的精神。这次劳动很好,可是到了傍晚,地里蚊子多了,有的学生袖起手,希望早点回去。这时我领他们看社员叔叔和农村小学同学的劳动情况,又提醒他们想想,应该怎样对待困难。有的学生说:“在旧社会放牛孩子整天光着脚,在草地上跑。不怕虫子咬,不怕草根扎,我们还怕这点困难!”有的说:“农民叔叔整天这样干,我们就干一天,困难就克服不了吗?”于是,大家又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但也发现有几个学生嘴里嘀咕:“那是旧社会,今天是新社会,能和过去比吗?”我针对这个思想,回校以后就抓紧进行教育。并领着他们参观物质条件很差,但师生革命精神很足,用自己双手创造学习环境的黄河路小学,还请校长给学生讲了话。这对学生教育很大。有的学生讲:“他们的学校原来是个大车店,教室是土地,师生动手铺砖地,现在,我们是地板,可还保护的不好。”也有的学生说:“我过去以为小学校的环境,都象我们学校,大楼里有长长的走廊,教室里有明亮的玻璃窗,有玻璃黑板、新桌椅,这回才知道还有些学校的条件不好,但他们学习、劳动热情都很高。”大家提出,要向黄河路小学的同学学习,并贯彻到行动中去。<br/> 学生思想感情的变化,使我深深地体会到,阶级教育是儿童品德教育的基础。阶级教育一抓就灵,这话太对了。阶级教育搞好了,其他工作都好做了。现在,我常想:我们今天所培养教育的这一代将来能不能靠得住?能不能在复杂的阶级斗争中经得起风险,挑得起重担?一想到这儿,我就更加感到小学教育工作者责任的重大,觉得我们工作得好坏,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br/>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br/> 我在学习毛主席的《矛盾论》以后,认识到教育工作也是充满着矛盾的,教师和学生就是两个互相矛盾的侧面,既对立,又统一。因此,要做好教学工作,单凭教师的热情是不够的,那只是单方面的活动,还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的工作归根到底,还是使学生发生变化的外部条件,真正使学生发生很大的变化,那还得靠他们自己。如果教师能把劲儿使在刀刃上,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学生的进步就会更快。<br/> 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我经常用毛主席提出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伟大号召,去调动学生努力学习、不断进步的积极性。为了使学生这种追求上进的积极性,能够与具体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我在每个新学年开始,都针对不同班级的情况,向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和集体奋斗目标。<br/> 对学生的每一教育,我都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使他们能和教师的教育配合起来。在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接受批评这方面,我也特别注意启发他们内心要求进步、改正毛病的愿望。我常对学生讲:我们每个人都难免有缺点,有了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承认错误、不改正缺点。毛主席教导我们,对待缺点,要象天天洗脸、天天打扫灰尘那样不断地克服。并给他们举了一些实例来说明这个道理。<br/> 有一天中午休息时,我和小捷一道走,边走边谈话,当要拐进胡同的时候,他说:“老师,我再跟你走一会儿,请你多给我提点意见”。对小捷这种虚心接受帮助的表现,我在班上提出表扬后,很多同学都主动找我征求意见,有的还和我预约时间说:“老师,周三我找你谈话”。这一来就在班内形成了互相帮助、开展批评的风气。为了使他们从小就习惯过民主生活,我组织他们定期召开小队生活会,会上大家互相提提意见,有的学生拿出了小本子记自己的缺点,有的学生希望先给自己提。吴平同学在日记上写着:“……即使有时做错了,也没有什么要紧,只要改了就好,应该象毛主席说的那样: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br/> 在课堂教学上,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精神。我过去上课,不太注意教学方法。如在语文教学中,采取千篇一律的方法,不管什么课文都是一个框子:板书课题,教师范读,学生字、生词,读讲课文,总结主题思想,词语练习。后来发现学生学习不感兴趣,特别是到讲解课文时,更不爱听。经过了解,才知道有些课文内容学生早已懂了。有的学生说:“我读两遍课文后,就知道中心是什么了,可老师还非得到第三节总结主题时,才让我们一步一步说。”检查起来,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形式主义、主观主义的地方。学习毛主席有关教育工作的指示和党的一些文件以后,使我更加感到,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好,会限制学生智育的发展。从去年下学期开始,我就试着对不同内容、不同体裁的课文,采取不同的教法。有的语文内容具体、语句通俗,我就在读前提出“看看这课主要是写什么事?”学生带着问题读,有助于理解课文精神。读后,学生找出中心,我只是稍加引导,学生就学会了。有的课文学生不容易懂,我就事前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确定讲课的重点、难点,然后有重点地进行讲解。在讲解生词时,我也尽量采取启发式的方法,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有的词语学生只有一个字义不理解,这就不必把全词都给学生讲了。如讲“千钧一发”这个成语时,我只讲“钧”是古代重量单位,等于三十斤。再引导学生想象:一千个“钧”的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会是什么情况?有的学生“唉呀”一声,有的说:“马上就得掉下来”,有的说:“太危险了”。这时我问学生:“这个成语比喻什么?”学生都能回答出来,说是“比喻万分危急的时刻”。这样,由于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不但理解了这个词,而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来用这个成语。过去,由于不相信孩子们学习的能力,这也怕他不会,那也怕他不明白,教师教学的繁琐,代替了孩子们的思考,加上过多的课外作业,学生学习被动,自觉性、主动性没有了,不仅影响了孩子们全面发展,也影响了教学质量。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毛主席的教育思想真是伟大和正确。<br/> 只有了解学生,才可能教育好学生<br/> 有时工作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都是读毛主席的书,照毛主席的话办事的结果。我在读了毛主席的《〈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以及其他有关调查研究的文章之后,深深感到做不好调查研究工作,就不能全面了解学生,也教不好学生。对每个班,每个同学,都得做好调查研究,不能千篇一律地对待。去年我接了一个五年级的班,秩序不好,学生上课乱说话、乱动。我向他们提出要求:“一定不许在上课时随便说话,有话先举手,老师让说再说。”要求看来是明确的,我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每天放学前都总结,经常表扬、批评,但半个月过去了,效果并不大。我反来复去找原因,后来才感到情况不明,因此方法也就不好。经过调查研究,我弄清楚了学生在课堂上都讲了些什么话。把这些话一分析,发现有五种情况:一是闲扯;二是有的学生智力发展快,老师讲上句他就接下句,老师讲轮船发动机,他就在下面讲发动机有几种;三是从兴趣出发,有意思就听,没意思就逗话、讲故事;四是有些学生本不想说话,看别人说话老师制止不住,自己也就小声说起来;五是有些班队干部看到别人说话就去劝阻。这时我才感到,情况是五种,企图用一个要求来对待怎么能不失败!接着我采取了五种不同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以后,课堂随便说话的问题基本解决了。<br/> 由于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在实际工作中加强了调查研究,对孩子们的认识更深刻了,我觉得自己的头脑更灵活了,也比以前聪明多了。<br/> 从一九五六年以来,我反复地学习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实践论》、《矛盾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三十余篇文章,并通读了《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我常想,是什么力量,使我深深爱上了我的工作岗位,学会了一些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本领,逐渐锻炼成为一个共产党员呢?这是党的培养教育,是毛泽东思想抚育的结果。我深深感到毛泽东思想是照耀我成长的阳光,是我做好工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我对毛主席著作学的还很不够,阶级觉悟还不够高,我下定决心今后要进一步好好学习毛主席著作,努力改造自己思想,争取把毛泽东思想真正学到手,以便更好地为培养共产主义的坚强的接班人贡献出自己的毕生力量。

科学的结论只能从实践中来

第5版()<br/>专栏:<br/><br/> 科学的结论只能从实践中来<br/> 丰台机务段锅炉工程师 张名远<br/> 一九六一年七月,组织上派我到丰台机务段担任锅炉工程师。当时我心里又高兴,又“打鼓”。高兴的是,党把我这个仅有高小程度的普通工人提拔成锅炉工程师,从此又干起了从小学过的老行当;心里“打鼓”,是感到工程师的担子重,我又脱产做了几年党、团工作,怕担不起这副担子。可是又一想,共产党员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担子重也一定要担起来。<br/> 我一上班就碰上锅炉漏泄的问题。当时丰台机务段的机车锅炉普遍存在漏泄现象。锅炉是蒸汽机车的心脏,机车的心脏有了病,不仅影响正常运用,而且不容易找出漏泄的处所,检修也困难。全段职工都为这件事着急。我是锅炉工程师,自然更有责任解决这个问题。<br/> 甘当群众的小学生<br/> 可是,怎样解决这个头痛的问题呢?是蹲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呢?还是深入实际向群众请教,进行调查研究呢?毛主席的《〈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对我启发很大。毛主席在这篇文章中号召我们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他说:“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我决定按照毛主席的教导,钻到锅炉中去,深入到群众中去。于是我不顾七八月的炎热,白天和工人一起钻进摄氏五十度左右的锅炉,进行检查,帮助检修;晚上就到工人家里去串门儿。<br/> 通过实地观察、向老工人请教以及翻阅有关资料,知道了锅炉漏泄绝大部分是因为炉撑折损引起的(在机车锅炉内外钣之间,为了防止受蒸汽压力变形,都用许多炉撑连接着,炉撑折损了,就引起漏泄)。进一步又发现,过去工人们对折损炉撑的处理,不是用铁钉子堵上,就是焊上。这个办法,好象是该开刀的浓疮封了口,把烂肉堵在里头,这会引起严重后果。按照规定是不准堵焊的,工人为什么要这样干呢?有人说:这是锅炉工人“兑汤”(凑合敷衍的意思)。真的是这样吗?我遵照毛主席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的教导,又到工人中去找原因。在多次闲谈中发现工人们堵焊炉撑是有原因的:一台机车灭了火,要等锅炉温度减到摄氏五十度,人才能进去检查,特别是外部炉撑折损,往往要费老半天劲,才能找到一根,然后把它用氧气割下来,量好尺寸,再加工一根新的换上。这样一干,常常影响整个修车进度,包修组都不满意。锅炉工人为了不影响交车,只好先“堵”一下再说。老工人李奎顺同志无可奈何地说:“咱们要有一套快速判明折损炉撑的办法就好了。”<br/> 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可是,炉撑都夹在内外锅钣之间,里面是火箱,中间是炉膛,锅炉外面还包着铁皮和石棉灰,只在有火的时候才能看到锅皮接缝处冒汽,怎样迅速判明是哪根炉撑漏汽呢?我去找老工人李奎顺、铁广顺等商量。他们说:“过去为检查炉撑,费劲可大了,实在没办法时,就把锅炉烧到十五公斤定压,把机车开到阳光下,扒去外皮,用铁丝一个孔一个孔地捅炉撑警告孔,每拔出来,如果上边有湿印,就是裂损的象征”。我想:老师傅们可真有办法,可是一台机车有一二千条炉撑,如果每台都这么干,怎么行呢!但是这一席话也给我很深刻的启示:要发现事物的规律,就要用老师傅们这种一个孔一个孔去捅炉撑警告孔的精神,钻进去了解事物的规律,然后才能改造它。以后,我钻到锅炉里逐台检查,逐项记录。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二日,架修五○三四号机车,锅炉外皮扒开了,我爬上锅炉用小锤一根一根地敲。开始什么漏泄也没找到。只有个顶撑头部的石棉有些发硬,白色的石棉有些泛黄。这是怎么回事呢?跟工长王福臣同志一起研究,认为这可能是漏泄的痕迹。怎么去证实呢?他说:“锅内有软水剂,水含碱性,漏出的汽也应该有涩味儿”。我马上拿了块石棉尝了尝,进一步得到了证实。为从多方面证实这个判断是否正确,我又钻到焖热的锅炉内去观察,发现就在那根炉撑的根部有一圈红色铁锈。经过观察和氧气切割试验,证明:凡是裂损的炉撑,根部周围都有氧化铁锈,这是轻微裂损的象征,根部堆积水垢,是较严重裂损的象征。<br/> 我们发现和掌握了外部顶撑裂损检查的方法,检查修理的效率大大提高,从此,再不让工人们蹲在又热又烫的锅炉上进行检查了。<br/> 科学的结论从实践中来<br/> 炉撑修理更换问题刚刚解决,但是新换的炉撑,有的经过不了几个月还照样裂损,这是什么原因呢?我和技术员王本章同志经过多次讨论,认为这是只治了标,而没有治了本,就是说还没有掌握炉撑折损的内部规律性。看来认识还有待于深化。我一方面翻阅了有关锅炉的技术理论,先后研究了解放前后不同国家制造的车型图纸,查找了十多万字的技术资料;一方面继续找工人共同研究。有人说:“这是让安全阀喷汽给震坏了!”有的说:“这是跑丰沙线跑的(意思是指丰沙线坡道大、曲线多、半径小)!”七级工李奎顺、曹德春老师傅说:“我看,就是炉撑太细,锅炉定压增加了一公斤,炉撑反倒细了,没个不折损!”这些意见都是以他们的切身经验作为根据的。<br/> 究竟哪个意见对呢?根据毛主席所说:“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我和王本章同志通过反复地思考研究,逐个地去检验这些理由。“安全阀”不适用于国产新机车吗?“跑丰沙线造成的”吗?为什么其它型机车同样跑丰沙线就没发现过折损现象呢?似乎还是李奎顺、曹德春老师傅说得对,炉撑是过细了。可是设计的尺寸哪能没有根据呢?原始记录与原设计图纸对照表明,折损的顶撑都是由直径二十二公厘缩小到十九公厘的部位。可是,同是十九公厘的炉撑,有的就没折损,有的是跑五万公里开始折损,有的跑十万公里才折损,看来作结论根据尚不充分,这一连串的“为什么”还需要到实践中去找答案。<br/> 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终于摸清了顶撑折损惯性裂损的三个原因:一是设计的炉撑过细了,加座的固定撑应改为活动撑;二是炉撑警告孔加工偏了,偏薄的一边容易折裂;三是炉撑与内外锅钣不成直角,受到不正常的应力。<br/>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我把几个月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写成一篇调查报告,向路局、铁道部提出修改“和平”、“建设”型顶撑尺寸和结构的建议。上级领导对这项建议非常重视。铁道部还颁发了采用这项建议的部令。一九六二年四月,大同、大连工厂根据建议改进了顶撑的设计。现在经过改装后的锅炉发生裂损占总运用台数的百分之七点八,较未改装前的百分之百发生裂损有了显著的减少。同时,改装后的炉撑裂损位置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凡是改装后的部位基本上消灭了裂损。这样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修理费用,更重要的是保证了锅炉安全,保证了机车的正常运用。<br/> 这次调查研究所以取得一点成绩,是由于学习毛主席著作,进一步懂得了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过去我也常喊要多搞调查研究,从道理上好讲,但一到了实际问题上,才知道认识一个事物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从发现炉撑折损的部位到找出其规律性,虽是个简单的一点技术问题,却深切体会到,认识事物真要作到毛主席讲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地步,不老老实实到实践中去学习,什么事也是作不成的。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定要靠工人群众,特别是向老工人学习,因为他们最了解实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和工人打成一片,就要亲自参加劳动。只有亲自参加劳动,才能够掌握第一手资料,抓住那些不容易发现的技术现象。<br/> (原载一九六四年十一月一日《工人日报》)

调查研究,变失败为胜利

第5版()<br/>专栏:<br/><br/> 调查研究,变失败为胜利<br/> 沈阳市城市建设局设计处 韩行己<br/> 利用煤渣修筑道路基础,这是解决城市道路翻浆、利用工业废料、降低工程成本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开始时我们只是从书本上找些资料作为设计的依据,结果不少路面开始出现了龟裂,工程质量有了问题。问题发生后,我们想,是改换别的材料好呢,还是仍旧利用煤渣好呢?改换别的材料,经过计算,工程成本提高很多;如果仍旧利用煤渣,质量问题又怎样解决呢?<br/> 毛主席告诉我们,“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又说:“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利用煤渣修建路基,我们吃了一次“败仗”,这是由于我们对煤渣的特性,它的各种规律懂得很少,还没有充分掌握它,所以遭到了失败,要想扭转失败,要想能够掌握它,运用它,使它合于筑路的要求,就非知道它的“脾气”不可,就必须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否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于是我们对煤渣基础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作了反复的试验,才发现煤渣基础在每年冬季都结有冰块,春天开冻后,水从煤渣层内流出,潮湿的路段很多,同时煤渣中细颗粒和所掺入的粘土被水浸湿而变软,造成整个煤渣层的强度下降,使路面出现龟裂而破坏。并且,煤渣是一种多孔性材料,虽然经过辗压,仍不能达到最大的密实度,路面建成后,在重车的经常辗压下,其中粗颗粒逐渐变碎,结构密度被改变,结果上层结构经常处在一个不稳定状态上,这样就使表层路面逐渐产生龟裂而破坏。通过调查研究,对于煤渣层的特性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这样就给克服煤渣的这些弱点提供了根据。为了解决煤渣的这些弱点,我们试用了很多办法,最后发现,向煤渣内掺入石灰是有效的。石灰提高了煤渣的抗水性,在春融期不再变软,并且石灰又提高了煤渣的密实程度,掺入的石灰和煤渣里的活性部分化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的物质,使煤渣层的结构强度有了显著的提高。这样一来,煤渣的原来弱点被克服了,修建的路面春季没有软化现象了,原来极为松散的结构层现在形成了较好的版体层,在一些不太潮湿的地段,煤渣石灰土基础又可以代替一部分石料基础。从而提高了工程质量,降低了成本,又扩大了煤渣的用途。<br/> 煤渣基础的质量问题解决了,修建的路面不再出现龟裂了,但这是否就算完全成功了,不要再进行调查研究了呢?我们又从毛主席《实践论》中取得这样的思想武器,就是“任何过程,不论是属于自然界的和属于社会的,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毛主席的这些指示使我们了解到,在煤渣筑路的技术上取得一些成就后,不应因此自满,要继续努力,使新的技术不断提高。开始我们改进煤渣基础时,还只是改善了路的最底层。以后经过两年反复实践与改进,新的煤渣石灰土结构层又提高了,现在已可以在上层代替一部分石料层来承重,从而在节约石材、节约资金方面又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们想,在这个基础上,再经过一段的实践和调查研究,煤渣石灰土的筑路技术无疑还可以提高。要想解决问题,今后要继续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反复进行调查研究,到实践中去找办法,争取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