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1月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一定要依靠贫农下中农
张平化
(一)
党在农村中的阶级路线的中心环节,是依靠贫农、下中农。毛泽东同志说:“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若否认他们,便是否认革命。若打击他们,便是打击革命。”(《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二十二页)这一著名的论断,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中,都反复证明了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为什么党在农村中一定要依靠贫农、下中农?这首先是因为贫农、下中农占农村人口的大多数。他们约占农村人口的百分之六、七十,我们依靠了贫农、下中农,就依靠了大多数。依靠贫农、下中农的工作做好了,巩固地团结中农,团结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群众,才有可靠的保证。更重要的是因为贫农、下中农是农村中的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他们中间很多人解放以前是雇农,上无片瓦,下无寸土,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这部分人是农村中的无产阶级。其他贫农、下中农,有些全无土地,只有一些不完全的农具,有些虽然有一点土地或很少的农具,但都不能靠自己的土地生活,主要或很大一部分生活来源,靠租佃别人的田地和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每年的劳动收获,除了交租交息以外,所得无几,这部分人是农村的半无产阶级。贫农、下中农这种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地位,决定他们仇恨地主、富农,仇恨一切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他们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死对头。
解放以后,贫农、下中农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中农和其他劳动群众,打倒了地主阶级,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又在完成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实现了农业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道路,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他们的生活还不很富裕。其中有一部分人由于人口多、劳力少以及其他不幸事故等等原因,生活还相当困难。广大贫农、下中农从自己的切身经验中,深刻地体会到要彻底摆脱贫困和落后,共同富裕起来,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再没有别的出路。因此,他们是社会主义道路最坚决的拥护者,是无产阶级专政在农村最可靠的支柱,是党在农村中唯一的依靠力量。今年三月,湖南省贫农、下中农代表会议上的代表们说得对:“在农村中,不论是民主革命还是社会主义革命,都是贫农、下中农最勇敢、最坚决。土改斗地主,贫农一马当先;毛主席号召组织起来,贫农首先响应;党的政策,贫农执行最坚决;国家、集体各项任务,贫农完成得最好;对社会主义革命,贫农最彻底,不三心二意。”我们党在农村中不依靠贫农、下中农又依靠谁呢?!
能够依靠中农吗?不行。诚然,中农是劳动者,在旧社会的剥削制度下,他们也受地主、富农和资本家的压迫和剥削,他们的大多数人随时都有下降为贫农、下中农的可能。解放以后,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和贫农、下中农一道摆脱了这种压迫和剥削,加入了集体经济组织。一般说来,生活水平都有上升,思想觉悟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愿意和贫农、下中农一道走社会主义道路。所以我们必须团结他们,也能够团结他们。不注意团结中农的工作,是错误的。但是,必须看到,中农又是私有者,他们的经济地位,比贫农、下中农优裕,发财观念很重,他们羡慕地主、富农和资本家,特别是一小部分富裕中农,资本主义自发倾向很严重。对于这样一个动摇的阶层,我们当然不能够把它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依靠力量,而只能当作团结的对象。
有人认为,阶级斗争要依靠贫农、下中农,但是生产斗争、科学实验就不一定要依靠贫农、下中农。他们认为中农的生产经验多,心里有盘算,手里有技术,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还是依靠中农好。这是一种糊涂观念,是对依靠贫农、下中农缺乏全面的认识,是对贫农、下中农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的重大作用估计不足。首先,他们不了解,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伟大的革命运动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阶级斗争是具体的,它往往是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之中体现出来,而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又是在一定的阶级关系的条件下进行的。我们现在进行的生产斗争、科学实验,当然不是资本主义的,而是社会主义的,只有依靠贫农、下中农,树立贫农、下中农的优势,才能坚持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社会主义方向。
生产力的诸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手段等)中,人的要素(劳动者)是最革命、最活跃的。贫农、下中农是农村中最坚强的劳动者,他们过去和现在都是靠自己的劳动为生的,他们从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许多人不仅是生产的骨干,而且是技术革新的能手。
毛泽东同志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一文中说:“中国六亿人口的显著特点是一穷二白。这些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在六亿人口中,贫农、下中农一穷二白的特点更加突出。这种“一穷二白”的地位,使他们迫切要求改变现状,改变社会面貌和自然面貌,他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很高,保守思想比较少,敢想敢说敢干。虽然他们文化低一些,科学知识少一些,但是他们的革命干劲大,能够刻苦钻研,学得快,学得好。他们在向阶级敌人和向自然界作斗争的大进军中,都是革命先锋。因此,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大革命运动中,都必须依靠贫农、下中农这支阶级队伍,而不能离开这支阶级队伍。
湖南的干部,根据切身经验,体会到:“离开了贫农、下中农,就等于失去左右手,就成了光杆司令,讲话没人听,做事没人帮,寸步难行”。这是阶级斗争的经验之谈,也是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经验之谈。(二)
以依靠贫农、下中农为中心环节的,党在农村中的阶级路线,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
湖南的贫农、下中农和全国的贫农、下中农一样,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湖南农民在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村大革命。我们现在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光辉的著作中,可以看到当时贫农、下中农(当时通称贫农)高涨的革命积极性。毛泽东同志称赞他们是“革命先锋”,高度评价他们“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以后,贫农、下中农前仆后继地坚持各种形式的革命斗争,无数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和革命精神,在广大农民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在长期的农村游击战争中,贫农、下中农是革命军队和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骨干。
解放以来,十五年的历史,大家记忆犹新,农村中哪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哪一项重大的建设事业,不是在党的领导下,由贫农、下中农打先锋的呢?!应当着重指出:贫农、下中农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逐步改造着主观世界,他们的阶级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同党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说:“党和贫农、下中农,是血肉的联系,分开不得,也分开不了的”!“贫农、下中农如果离开了党,就等于离开了亲娘。”无数的历史事实令人信服地说明,在各种斗争中,带头的是贫农、下中农;遇到困难不动摇的是贫农、下中农;出力最多、贡献最大的也是贫农、下中农。他们的政治觉悟、革命干劲所表现的无限生命力,证明了他们是党在农村中最靠得住的阶级力量,是农村三大革命运动的主力军。
在党的长期教育下,特别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斗争中,广大贫农、下中农队伍中已经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和风格的先进战士。象雷锋、欧阳海等,就是从湖南贫农、下中农队伍的行列中,投入人民解放军这座伟大的革命熔炉,锻炼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湖南人民熟悉的贫农李定国,也是一位雷锋、欧阳海式的舍己为人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还有许许多多活的雷锋,活的欧阳海,活的李定国。象湖南全省闻名的泸溪县全国三八红旗手杨玉翠,湘乡县无手英雄谭长桥,长沙县五好社员徐学义等这样的先进人物,在各个地区各个战线都有。他们在三大革命的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阶级地位和伟大的历史使命,发扬了雷锋、欧阳海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在阶级斗争中立场坚定,爱憎分明,方向明确;在生产斗争中,积极劳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科学实验中,敢想敢干,勇于革新,脚踏实地,坚持试验,钻研技术。这些先进人物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是孕育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共产主义因素。我们从这些先进人物身上,可以看到共产主义的光辉未来,可以看到贫农、下中农这支阶级队伍的远大的前途。
我们党的任务,就是要善于发掘和总结这些先进人物的思想和事迹,活生生地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把先进人物的思想和行动变成广大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变成更加伟大的物质力量。我们相信,随着三大革命运动的向前发展,这样的先进人物,无疑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突出。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在先进人物的带动下,广大贫农、下中农的阶级觉悟和社会主义觉悟将会越来越高,社会主义阵地将会越来越巩固和扩大。
当然,由于农村走上集体化道路的时间不算长,还没有实现农业现代化,贫农、下中农还是农民。他们的劳动方式还是以手工操作为主,他们的科学与文化知识不足,一部分觉悟较低的人,有时候也会接受某些旧思想的影响。我们应该积极地、热情地启发他们不断进行自我教育,随时纠正缺点和错误,提高政治觉悟,提高科学与文化水平。(三)
如何更好地贯彻执行党在农村中的阶级路线,坚定地依靠贫农、下中农呢?我们认为主要的是要做好如下几件工作:
第一,是不是坚定地依靠贫农、下中农,首先要看是不是敢于放手地充分发动贫农、下中农。没有群众运动,就没有革命运动。不敢于放手发动群众的人,就不是真正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在农村中,如果不充分发动贫农、下中农,就不可能有革命的群众运动。
现在农村中,正在进行着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群众性的大革命。这个运动能不能彻底进行,首先,而且主要的就要看贫农、下中农是不是充分发动起来了,是不是在农村中树立了贫农、下中农的优势。
怎样才能算树立了贫农、下中农的优势呢?至少应当有三个标志:一是贫农、下中农的政治地位,是主人翁,而不是奴隶。贫农、下中农的组织及其代表人物,在农村中,有高度的政治威信,说话算话。农村中一切重大问题,没有贫农、下中农群众的赞同和参与,就不能解决。贫农、下中农群众,敢于监督干部,敢于打击敌人,敢于同任何坏人坏事作斗争。二是贫农、下中农团体的组织作用,是坚强有力,而不是涣散松弛的。这主要表现在,党的组织和行政、民兵、共青团以及各群众团体的主要领导干部,都是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觉悟的贫农和下中农;同时,也表现在,贫农、下中农协会有经常的组织活动,经常保持它的纯洁性和群众性,经常发挥它的战斗力。三是贫农、下中农的经济状况,是翻了身的,而不是继续受剥削的。在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的前提下,每个贫农、下中农都有改善经济生活的规划,更重要是发展集体经济的规划和措施,都要充分反映贫农、下中农的意志。
贫农、下中农在农村中的优势,不是一开始就自然存在的。他们在政治上、组织上、经济上的优势,都要经过艰苦的反复斗争,才能真正树立起来。
阵地是要一个一个去夺取的。贫农、下中农的发动,贫农、下中农优势的树立,必须从扎根串连开始,一个一个地发动,一批一批地发动,一队一队地树立优势,一社一社地树立优势。不愿意进行艰苦的群众工作,而满足于表面上的轰轰烈烈,是不可能充分发动贫农、下中农,充分发动广大农民群众的。
归根到底,是不是相信贫农、下中农,依靠贫农、下中农群众自己解放自己,是关系到能不能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的根本问题。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动摇,就是对社会主义革命的动摇。
第二,要建立和健全贫农、下中农的各级组织,发挥经常的组织作用。从省委直到支部,对于同级的贫农、下中农组织,都要十分关怀,积极帮助和支持。经常倾听它的批评和建议,通过它了解贫农、下中农的思想、生产和生活动态,使它成为党联系群众、贯彻政策的最重要的纽带和最有力的助手。党在农村中的支部,必须立足于贫农、下中农的基础上,使自己成为这支革命的阶级队伍的领导核心,使自己永远站在广大农民群众的最前列,成为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战斗堡垒。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用毛泽东思想来武装各级干部和贫农、下中农群众。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是各级干部的行动准则。也应当是贫农、下中农群众,首先是他们的积极分子的行动准则。
广大的贫农、下中农,由于阶级感情非常强烈,阶级觉悟
日益提高,因而对毛主席的著作感到非常亲切,越学越想学,越学越有劲,越学越认识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和伟大。他们对于毛主席著作的接受能力,远远超过那些缺少生产斗争经验和阶级斗争经验的知识分子。这里的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能够以身作则,不但在劳动生产和各种革命斗争中,而且在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活动中,真正成为贫农、下中农的带头人和活榜样。有些干部下生产队,实行“三带”,即带毛主席的书,带锄头,带被盖。这应当成为我们所有下乡的干部共同遵守的制度。革命的知识分子,要真正把毛泽东思想学到手,也必须到工农群众中去,在农村工作的知识分子,就必须同贫农、下中农相结合,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好学生、好教师。


第5版()
专栏:

看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学习毛主席《实践论》、《矛盾论》等哲学著作的心得
解放军某部班长 喻荣林
我在一九六二年一月刚当班长的时候,热情很高,一心想把全班同志带得个顶个,争取评上四好班,可是工作方法上却犯了主观主义的毛病,凡事总是单凭自己的愿望,不能从实际情况出发,结果走了不少弯路。
比如,连里搞投弹训练,我看其他班的成绩呼呼地上升,我们班却原地踏步,心里一急,就给全班订了一个提高投弹成绩的计划,要求每天每人提高一米,两个星期内统统达到投四十五米的标准。为了达到上面这个要求,又规定每天早晚每人都要举十至十五斤重的石头,锻炼臂力,左手举六十下,右手举九十下。我心想,有了这样明确严格的要求,投弹成绩定会迅速上升。没想到,第二天早上一实行,除个别人完成了计划和指标以外,其他人都没有完成。晚上回来我批评了全班。可是第三天,大家还是没有完成计划和指标,连第一天完成了指标的同志,也降下来了。我在班务会上又批评大家不努力。这样一来,弄得大家很不高兴,学习积极性明显地下降了,结果全班投弹的平均成绩还不如原来了。在射击训练中,也发生了这类情况。年终总评,四好班掉下来了,全班原有四个五好战士,也只评上了一个。我想,辛辛苦苦干了一年,费了不少劲,却闹了这么一个结果。我埋怨班里这几个同志太笨了。
总评以后,我怀着满肚子委屈去找指导员,要求不干班长这个工作。指导员看出了我的心思,他联系到我的工作情况说:“你的那些出发点都是好的,可是工作方法上犯了主观主义的毛病。”他叫我好好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特别是《实践论》,要反复看,反复学,反复对照检查自己的工作。经过指导员这番谈话,我的心慢慢地平静下来,开始认真地学习《实践论》。当我读到“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这一段的时候,联想到自己前一阶段的工作,觉察到自己的做法和毛主席说的是不一样的。我们班里几个同志的训练基础是有差别的,有老骨干也有新战士,有体力强的也有体力弱的,接受能力自然也不一样。我在工作中不区分这种不同情况,单凭主观愿望,作一样的高要求,又采取同样的方法,这怎么能不同客观实际发生矛盾,又怎么能取得预期效果呢?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克服主观主义的毛病,使主观同客观一致起来呢?我反复学习了《实践论》,才懂得这必须去实践,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
今年二月,全连又掀起了练投弹的高潮。我想,投弹正是我们班的薄弱环节,还是要想办法抓紧。谁都知道,要想提高投弹的水平,练臂力是最要紧的。怎么练呢?这次我接受了上回的教训,改变那种不问实际情况,不分析可能性,单凭主观愿望办事的毛病,决心从亲自实践和调查研究入手,取得正确认识,再定计划提指标。首先,我和副班长一起研究班里几个同志现在的投弹距离和他们的臂力情况等等,再确定练臂力的措施。要练臂力,在营房内可以多盘几次单杠,到了野外,还是得举石头。这回我不主观规定每人举多少,我是先去实践一下,先找各种重量的石头举了几次,回来之后,又根据班里同志体力的强弱,训练基础的好差,分别作了不同的要求。订出初步计划后,又组织全班同志讨论,多者减,少者加,尽量使它切合实际情况。这样,要求提得适当,大家感到只要努力,可以完成,在训练中劲头都很大,除班里统一组织的练习以外,还都能抓紧早晚空隙时间苦练。结果第一阶段就取得了全班平均四十五米的成绩。到师里比赛,得了第一。由于我们班里的薄弱环节——技术训练突破了,四好初评的时候被评为四好班,有四个同志评上了五好战士,全班还荣立集体三等功。
反复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等哲学著作,不仅使我认识了工作中主观性的错误,提高了参加实践和调查研究的自觉性,还帮助我逐步克服了片面性的毛病。
去年年初,上级把一个战士从三班调到我们班。他来到班里后,大家只看到他作风稀稀拉拉,还时常顶撞领导,同别人吵嘴。班里有的同志看不过去,就冷言冷语地说他是学生出身,怕苦怕累,顶不住风霜。还有的说他是“个人主义”、“后进分子”,“妨害我们班创造四好”,等等。这个战士听了这些话,思想包袱更重了,连工作也不想做了。当时,我虽然不完全同意大家这个看法,可是也总觉得他确实是思想问题很多,叫人很“棘手”。正好这时候,我学习了毛主席的《矛盾论》,读到第三节这样几段话:“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问题。……或者叫做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这样,是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的,是不能完成革命任务的,是不能做好所任工作的,是不能正确地发展党内的思想斗争的。”毛主席在这里还引用了列宁的一段话说:“要真正地认识对象,就必须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媒介’。”这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想,我们对新调来的这个战士的认识,是不是只看树木不见森林,是不是没有把握和研究他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呢?是不是只看到他的缺点一面,没有看到他的优点一面呢?我们是不是只知道他思想有问题,却没想到自己思想方法上犯了片面性的毛病呢?想来想去,觉得是这么个问题。毛病找到了,就要克服。我遵照毛主席教导的正确认识来源于实践的道理,同这个战士一道工作,一块劳动,一同操作,一起学习,互相谈心,从中细心地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了解和掌握他的思想变化的情况。我这才发现他有很多优点,比如,出公差积极主动;劳动很下力气;完成各项任务的时候都比较细致认真。此外,我还从和他关系比较好的同志口中了解到,有一次他哥哥来信,告诉他说自己要买手表和料子服,他听到后,马上写信说服他哥哥,不要忘记过去受的苦,要省吃俭用,保持艰苦朴素作风。这样,我了解了他的短处,也了解了他的长处,认识就比较全面了。在班务会上,我表扬了他的优点,指出了他的缺点和克服缺点的方法,使他深受感动。他说:“班长说话一是一,二是二,是非分明。我今后一定努力克服缺点,把工作搞好。”同时,由于全面地认识了他的优点和缺点,全班同志帮助他进步的信心也增强了。有一个同志还主动和他结成了“一对红”的对子,他们的互帮互学活动成了全连的榜样。
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和《矛盾论》等哲学著作,还使我懂得了世界上一切事物随时都在发展变化着,而这些发展变化着的事物的表面现象同它们的本质,往往是并不完全一致的。要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就要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去做精细的分析研究。“对矛盾总体和矛盾各方的特点都不去看,否认深入事物里面精细地研究矛盾特点的必要,仅仅站在那里远远地望一望,粗枝大叶地看到一点矛盾的形相,就想动手去解决矛盾(答复问题、解决纠纷、处理工作、指挥战争)。这样的做法,没有不出乱子的。”(《矛盾论》)我牢牢记住了这些话,在工作中时刻警惕自己不犯这种毛病,事事都注意调查研究。
我们班有个新入伍的战士,在今年连里掀起练投弹高潮的时候,一开始积极苦练,情绪很高。可是过了些日子,他的情绪渐渐地不大正常了,心里总象有什么事的样子。我又发现他的右臂有些红肿。我想,这可能是他上星期练的动作过猛,臂疼腰痠,有点顶不住了。后来我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我看到的还只是一些表面现象,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按照毛主席的“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的教导,一面找同志们了解,一面和他一起练投弹。我发觉他的学习热情仍然很高,有时投弹近了一些,非常着急,咬紧牙关坚持再投,并不象顶不住、怕艰苦的样子。他还爱夸奖别的“一帮一”的对子投弹怎么远,说人家那对子结得好,等等。我就顺着这些情况去进一步了解,原来是他看到自己投弹的进展有些停顿,怕完不成计划影响同自己结成对子的同志评五好。他有心把这个问题说出来,又怕别人说他怕困难、没志气,只好闷在心里,情绪就不正常了。弄清了问题的所在,我就向他做了一些解释工作,告诉他只要认真苦练,指标完不成也不要紧。我又帮助他领会要领,总结经验,共同学习《雷锋日记》,更坚定他克服困难的决心,减轻他的思想上的压力。他的思想安定了,每天继续自觉地坚持练习,终于按时完成了预定的投弹计划。
(徐庆财、秦本裕整理)


第5版()
专栏:

到生产实践中找问题的答案
衡阳塑胶厂副厂长 朱少玉
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就要有正确的思想作指导。正确的思想从何而来呢?这离不开亲自参加实践,离不开同工人一起劳动。正如毛主席所说的,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记得今年六月间,我们厂在生产二十二码的塑料凉鞋中,质量过不了关,车间里有的干部、工人认为有实际困难,不好解决。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到车间去参加劳动,和车间主任、工人边劳动边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机台操作时,我发现了模型不合标准,胶压不满,变形大。毛病找到后,我就把车间干部、技术人员和刻模工人找来,一起“会诊”,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两小时的突击,终于把模具修好,生产出来的鞋符合了质量要求,工人齐声称好。从这件事里我体会到:一切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对工人反映的问题,只有深入到实际中去调查研究,才能及时解决。坐在办公室里指手划脚,是不能切实解决问题的。
再拿试制电瓶壳来说,开初我只看到各项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周到,便认为完成这个任务很容易,很有把握地对上级汇报说:“六月份可以拿出样品。”可是一经试验,发现模具不行,内不透气,不得不把试制工作停下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觉得还是犯了主观主义、脱离生产实际的毛病。一直到自己亲自参加试制生产以后,才知道生产电瓶壳应当注意解决哪些问题,心里才有制好的把握。


第5版()
专栏:

正确的诊断、治疗从哪里来
王士雯
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医务人员帮助病人战胜疾病的主要手段。怎样做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一个革命的医生毕生探索追求的事。对于探讨这个问题,我在学习毛主席《实践论》等著作以后,有以下一些体会。
对疾病的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从哪里来的呢?我感到,这首先来自同病人的直接接触和细微的体验,以及必要时和病人周围的人(如家属,同一单位的同志)密切联系,以取得对病人有关情况的第一手感性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各种必要的理化检查,从而对疾病的症象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毛主席说:“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又说:“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如果我们对病人的情况不作全面的了解,或者仅听别人供给的间接材料,而不亲自作必要的检查,往往会造成诊断和治疗上的差误。例如,我们的医院病房曾收进一个长期发热和关节疼痛症状的病人。开始时,我们经过一些临床和理化检查,对他过去的生活历史了解得不够详细,就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但治疗却没有效果。后来经过进一步询问,发现他曾在牧区住过,并曾接触过病羊,从而推测他有患动物传染病的可能。经过血液培养,最后果然证实他患的是布氏杆菌病。这样,才做到了正确地进行治疗。
又如,有一次一位病人因剧烈腹痛住院。当时病人不能叙述病情,伴送的人介绍病情时,说他过去几次住院都诊断为肠痉挛。但后来,经医生与病人亲自交谈,发现患者所说的腹痛性质,与肠痉挛的症状并不符合。于是,就在患者腹疼发作时,亲自观察,发现腹痛症状与泌尿系统疾病相似,并在腹痛发作时查尿,发现尿中有红细胞,在此基础上又作了爱克司线摄影,最后确诊为肾脏结石。这说明,对病人的病史和病情占有尽可能丰富的、全面的材料,是做到正确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有了对病情的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还必须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把这方面的材料联系起来,经过综合对比,分析判断,也就是要对这些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才能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如有一位住院病人,她发热和右肩疼痛,并有上腹部疼痛和紧张、轻泻、爱克司线检查右侧膈肌升高等症象。当时医生考虑,发热和关节疼痛是风湿性关节炎的常见症状,加上患者又是十几岁的女孩子,这种年龄正易患此症。因此,就认为是风湿性关节炎。在这个先入为主的想法支配下,对于病人提供的许多其他有价值的症状,就不予重视,甚至主观地用其他理由来解释。如将腹泻解释为所服药物引起的副作用,把右上腹部疼痛紧张、病人拒绝检查,解释为女孩子害羞所致,把爱克司线显示右膈上升,解释为病人照象时体位不正所致。没有将这些症状、体征等联系起来,分析判断,找出其内在联系;虽然经过有关的专家们会诊,但由于对病情反映的主观片面,也没有改变这个诊断,以致未能及时得出正确判断。实际上,这些症象都是一种阿米巴性肝脏脓肿的症象。
为了得到正确的诊断治疗,还必须正确地对待医学教科书和医学文献知识。好的教科书和文献是前人和他人经验的总结。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些资料,是做到正确诊断和治疗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由于事物是在不断发展的,疾病也在发展变化着;而且各种疾病,在不同的人(如不同年龄、性别,不同环境、条件等)身上的表现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应用医学教科书和文献知识进行诊断和治疗时,必须首先尊重从病人那里得到的感性材料,从这个具体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分析判断,而不能机械地套用书本知识。毛主席说:“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注)诊断疾病,不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而从教科书上的“抽象的定义”出发,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如有一次,一位老年患者因逐渐加重的吞咽困难而住院,医生怀疑他是食道恶性肿瘤。因为教科书上常说,恶性肿瘤多发生在老年人,而食道肿瘤的特点是逐渐加重的吞咽困难。这时虽然也发现了这个病人患肺结核,但没有将这个情况和食道症状联系起来,仍按食道肿瘤对待。最后才证实他患的乃是食道结核病。由此可见,不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套用书本知识,往往也会导致诊断治疗上的错误。而只有从病人实际出发,并将医学理论知识和病人的实际情况正确地结合起来,才能使诊断比较正确,才能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新的认识和结论,以不断丰富已有的书本知识。
诊断和治疗是否正确,还要在治疗实践中加以检验,并在治疗实践中加以修正和补充。有的病人,其病情的某些方面,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不能准确判知,或由于时间关系,病情的某些方面,尚没有充分暴露出来。因此,根据一时的询问、检查、分析所作出的诊断,可能尚不十分准确;特别是治疗措施,一时不可能十分完善。因此,就需要在治疗的实践中,根据治疗效果来修订补充,才能使其更趋于正确完善。例如,病人对治疗措施的反应不如预想那样好,就要考虑是不是诊断不全面,有错误,或者是用药不适当,剂量不适当,或者是病人还伴有其他病症,等等。毛主席说:“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了它们的不完全性。许多理论是错误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其错误。”因此,治疗实践中的治疗效果,是检验诊断和治疗是否正确的唯一的标准,也是完善我们的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的资料。必须及时掌握治疗效果,适时地修订、补充我们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并进而在治疗实践中,再检验其正确性,如有不足再加充实,才能使我们的诊断更加准确完善。这也就是毛主席教导我们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反复推移,使认识逐渐深化,使主观能更正确地反映客观的过程。
我深深体会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直接关系着病人的健康甚至生命。而人的生命和健康一旦受损,往往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作为一个承担着维护阶级弟兄生命健康重任的革命的医务工作者,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必须有高度责任感,与病人息息相关,时刻想念着病人的安危和痛苦。这样才能不断地督促自己刻苦钻研,深入实际,不怕辛苦,不怕麻烦,不放过一个可疑的征象,也不安于已有的知识,并把个人的努力和群众智慧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获得对疾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我在这方面还做得很差,必须进一步努力。
(注)见《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其他未注明出处的引语均见《实践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