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1月1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越《人民报》热烈祝贺我击落美帝无人驾驶侦察机的重大胜利
警告美帝国主义如胆敢冒险必遭可耻失败
河内各界举行科学报告会赞扬中国核爆炸成功
新华社河内十八日电 越南《人民报》今天发表评论,热烈祝贺中国空军击落美帝国主义军用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的重大胜利,并愤怒谴责美国好战集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挑衅行动。
这篇题为《美国好战集团的一个应有的教训》的评论说,兄弟的中国部队和人民的这一辉煌战绩证明了中国国防力量不断增强,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警惕性。对于美国好战集团及其走狗来说,这是一个应有的教训。
评论指出,美国的挑衅行动再一次使人们看到:尽管美国侵略者连续遭到可耻的失败,但它仍然在疯狂地加紧推行旨在反对社会主义阵营和镇压民族解放运动的战争计划。
评论说,自从美帝国主义制造北部湾“事件”以来,它又连续在南越、老挝和柬埔寨遭到惨败,因此,它一直在不断地叫嚷要把战火扩展到越南民主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上去。
评论说,约翰逊在竞选美国总统期间,多次叫嚷要加紧推行美国在南越和东南亚地区的侵略政策。在竞选结束之后,他又多次同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国务卿腊斯克举行秘密会议,讨论把战争扩大到南越以外地区去的问题。
评论说,显然,美帝国主义正在进一步走上对亚洲进行侵略和战争的道路。我们必须提高警惕,随时准备粉碎它的冒险计划。
评论最后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一月十五日的战功是对美帝国主义的一个有力警告。如果美国侵略者胆敢冒险侵犯越南民主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它必将遭到同美国侦察机和美国及其走狗别动队的同样命运。
新华社河内十八日电 据此间报纸今天报道,河内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河内劳动俱乐部,十七日晚上就中国核试验成功联合举行题为“中国试验成功第一颗原子弹是巨大的科学技术成就和政治上的胜利”的科学报告会。
河内各界人士和华侨一千多人出席了报告会。
河内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数学物理小组工程师丁玉麟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第一次核试验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无论是从科学技术方面还是从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来看,都是巨大的胜利。丁玉麟强调说,这一事实说明,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为世界人民树立了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光辉榜样,大大地鼓舞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民的革命斗争。他说,越南人民衷心祝贺中国人民的这一成就,并且决心学习中国人民的榜样。


第3版()
专栏:

南越人民武装公布边和大捷战果
击毁击伤美机三十六架,其中有B—57型喷气战斗轰炸机二十一架,击毙美军二百名,其中有一名空军少校
新华社河内十八日电 越南南方解放通讯社十七日报道了越南南方人民解放军十月三十一日袭击边和美军机场的巨大战果和详细情形。
报道说,在这场战斗中,越南南方人民解放军共击毁和击伤美国军用飞机三十六架,其中有二十一架B—57型喷气战斗轰炸机,十五架“空中袭击者”轰炸机、HU—IA直升飞机和HU—IB直升飞机。解放军还击毙二百名美国侵略者,其中包括一名美国空军少校,击伤七十二名美国侵略者。
这家通讯社说,解放军在十月三十一日晚上进行袭击时,击中了边和机场上两个飞机库,使敌机受到严重损失。在被击毁的敌机中,有一架携带一颗五百公斤炸弹的“空中袭击者”飞机曾企图逃跑,但仍然被击中,机上炸弹爆炸。
人民解放军还重创了机场上的一个了望塔,摧毁一个机关枪弹药库,烧毁一个汽油库和十八座美国侵略者的宿舍,其中有两座美国军官住的楼房。
南越人民解放军的突然袭击使美国侵略者惊惶失措,他们蒙头转向,竟然向机场上的第三十营第一连伪伞兵部队开枪扫射,打死六名伪军。被激怒了的伪军起来反击,结果打死了二十一名美军。
越南南方解放通讯社说,边和大捷使边和市人民受到极大的鼓舞。天刚破晓,群众就涌到机场附近观看解放军的辉煌战果。许多人还自动休假一天表示庆祝,并寄赠礼物慰劳解放军。至于伪军政人员则惶恐异常。他们把人民解放军这次大捷和今年五月美国航空母舰在西贡被炸沉的事件联系起来。他们说:“今天,解放军想进攻哪里,就能够进攻哪里。”(附图片)
南越人民武装奇袭边和机场时炸毁的美国飞机残骸


第3版()
专栏:

罗伯特·威廉盛赞中国建设成就
美国黑人斗争正从毛主席教导中汲取力量
新华社十八日讯 美国黑人领袖罗伯特·威廉星期一接见新华社记者时说,人们不能对约翰逊抱有什么期望,尽管他在美国总统选举中许下了许多诺言。因为美国政府是建筑在种族主义和帝国主义基础之上的,它的经济是战争经济。
罗伯特·威廉号召美国黑人继续进行斗争。他强调指出,美国黑人的唯一选择就是把抗议带到街头,以暴力对付暴力。
他说,约翰逊自称是“和平战士”,但是他同时和白宫的专家们讨论扩大南越战争的问题。
他说,美国黑人的斗争,是全世界反对帝国主义、争取人类尊严事业的一部分。美国黑人的观点将越来越国际主义化,他们的斗争越来越从毛泽东主席的教导中汲取力量。他表示确信,美国国内反对种族主义的力量同全世界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结合起来,一定会加速美帝国主义的灭亡。
谈到他第二次访问中国的观感时,罗伯特·威廉说他在中国的六周中,访问了内蒙古自治区、东北工业中心、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以及上海等大城市。会见了中国工人、农民、学生、文艺工作者、士兵和藏、蒙、朝鲜等各少数民族人士。
他说,中国人民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建设祖国的才能和所取得的成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中国各族人民团结得象一个人一样,他们为了建设祖国的共同的事业都全心全意地在工作。
罗伯特·威廉说,中国各民族人民都对美国黑人的斗争有很好的了解,他们完全支持毛主席关于呼吁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反对美帝国主义的种族歧视、支持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的声明。
罗伯特·威廉说,我们认为,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人民,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争取解放的被压迫人民的巨大希望。


第3版()
专栏:

陆定一副总理接见叙利亚客人
新华社十八日讯 陆定一副总理今天下午接见叙利亚阿拉伯东方通讯社社长法齐·阿拉夫,同他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接见时在座的,有李伍、毕季龙等有关方面负责人。(附图片)
十一月十八日,陆定一副总理接见叙利亚阿拉伯东方通讯社社长法齐·阿拉夫。            新华社记者 唐理奎摄


第3版()
专栏:

中古签订广播电视合作议定书
据新华社哈瓦那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事业局和古巴广播局十二日在这里签订了广播和电视合作议定书。
双方在议定书上签字的是古巴广播局局长拉米罗·普埃尔塔斯和中国驻古巴大使馆文化参赞汪普庆。议定书规定双方将互换电视影片和广播节目,互派技术人员和艺术人员等,双方还将交换刊物、杂志和其他材料。
拉米罗·普埃尔塔斯和汪普庆在仪式上讲了话。
参加签字仪式的有中国驻古巴大使馆参赞黄文友和古巴广播局国际联络部主任埃德尔·苏亚雷斯。


第3版()
专栏:

古巴政府贸易代表团到京
新华社十八日讯 古巴政府贸易代表团在副团长、对外贸易部社会主义国家司司长伊萨梅尔·贝略率领下,今天下午乘飞机到达北京。


第3版()
专栏:

蒙古两位美术家到京
新华社十八日讯 根据中蒙文化合作协定一九六四年执行计划来我国访问的蒙古美术家鲁布桑扎木茨和戈阿戈尔,今天乘火车到达北京。


第3版()
专栏:

阿尔巴尼亚城乡商品供应日益增多
新华社地拉那电 阿尔巴尼亚全国各地的商业网不断扩大,城乡居民的商品供应日益增多。
现在,全国平均每一万个居民中就有四十四座国营商店(包括百货公司和各种专业性商店),而一九六○年只有四十座,一九五○年只有十四座。这些商店的设备也日益完善,各种商店经营的商品的花色品种也日益繁多。
在广大农村中已普遍建立了供销合作社。目前,供销社的数目已达二千四百个,每个供销社平均供应的人数已从一九六○年的九百六十人减低到五百一十二人。各地农村还设立了三千多个农副畜产品收购加工站,以便利农民出售和加工农副产品。
由于商业网已扩及到全国各地,因而大大地改善了各地商品的供应工作,贸易额增长也很快。十年间,国营商业部门的贸易周转额增加了一倍半。今年头九个月,国营商业部门投入市场的商品又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八。


第3版()
专栏:

越南发展木薯叶和蓖麻叶养蚕
新华社河内电 据越南通讯社报道,越南北方大力发展木薯叶和蓖麻叶养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越南北方已有十七个省的二百四十四个乡用木薯叶和蓖麻叶养蚕。
据报道,用木薯叶和蓖麻叶养的蚕,蚕茧大、丝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为了促进木薯叶和蓖麻叶养蚕事业的发展,越南农业部门正采取措施加强技术指导,并将专门设立木薯叶和蓖麻叶蚕的蚕种繁育场,以满足发展这项生产的需要。


第3版()
专栏:

平壤新建一座杂技场
新华社平壤十六日电 新建的平壤杂技场最近竣工。这是朝鲜第一个专门用来表演杂技的、最大的杂技场。
座落在平壤市内普通江畔的杂技场占地面积五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一万四千多平方米,观众席位一千八百多个。
朝鲜杂技艺术是在解放以后才发展起来的。朝鲜从建国初期就积极培养这方面的人材,使杂技艺术得到迅速发展。新近竣工的平壤杂技场,为杂技演员创造了良好演出条件。


第3版()
专栏:

罗一水利工程加紧建设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电 罗马尼亚巴赫卢伊河流域的水利建设工程正在加紧进行,自从动工以来已有五座水坝竣工。
巴赫卢伊河流经罗马尼亚的摩尔多瓦地区,注入齐齐亚河。从前上游降雨后,河水猛涨,常常泛滥成灾。
一九六二年这里开始兴修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主要是兴修水坝、加深和开宽河道。正在修建中的库库特尼大土坝建成后,可拦阻三百万立方米的水。预计到一九六五年巴赫卢伊河水利建设工程全部完工后,一千九百七十平方公里的地区将获得巨大的收益。


第3版()
专栏:

蒙古培养畜牧工作者
新华社乌兰巴托十四日电 据蒙古通讯社报道,蒙古各省畜牧工作者学校的第一批八百名学员已在最近毕业。
这些学校是从去年开始在各地建立的。学员学习一年。办这种学校的目的是培养年轻的畜牧业工作者,以便在畜牧业中运用科学知识和先进经验。


第3版()
专栏:国际农业科技简讯

国际农业科技简讯
冬小麦新品种
波兰罗兹省斯特舍尔茨植物栽培研究所试验站选育出一种新的高产冬小麦品种。
新品种被定名为“库特诺温卡”,是这个试验站经过八年选育后获得的。新品种在中等施肥量情况下,产量达到每公顷三千多公斤,在施肥量充分时,每公顷产量可达四千多公斤。它还具有抗冻、抗倒伏等优点。
新种奶牛
苏联塔吉克的科学家培育出一种产奶率高并能适应亚热带气候的新种奶牛。
这种奶牛是用亚洲瘤牛母牛同典型的瑞士种公牛杂交后育成的。它在一次哺乳期间的挤奶量达到七千六百公斤,牛奶含脂量达到百分之四点二。新种奶牛抵抗血液寄生虫病的能力也比一般奶牛高。
野生柠檬
匈牙利南部的维兰发现一种丙种维生素含量很高的野生柠檬。匈牙利南阿尔费尔德试验农业研究所圣特分所对野生柠檬果实的研究确定,它的丙种维生素含量比通常栽培的品种高一倍半。它还含有大量人体所需要的某些有机酸。野生柠檬完全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能经受长期寒冻。
这个分所的科学工作者正在试验用它同当地栽培的品种杂交,以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
(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古巴广大工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创造性劳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给美帝国主义对古巴实行的经济封锁以有力的回击。图为:先进工人托雷斯利用废弃的材料进行生产,克服了原料不足的困难。
黄庆昌摄(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

为我军事代表团访问阿尔及利亚
我驻阿尔及利亚大使举行宴会
新华社阿尔及尔十七日电 中国驻阿尔及利亚大使曾涛今晚为由杨勇上将率领的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阿尔及利亚举行宴会。出席宴会的有:阿尔及利亚国家人民军总参谋部的成员本·萨勒姆少校,第二军区司令本·杰迪德·沙德利少校,第三军区司令萨拉赫·苏菲少校,阿尔及利亚国防部政治委员会主任哈德塞里斯·哈希米少校,阿尔及利亚外交部办公厅主任库伊德尔·泰吉尼以及国家人民军的高级军官。
杨勇上将在宴会上讲了话,再一次感谢阿尔及利亚人民和国家人民军对代表团的热烈欢迎。
他热烈赞扬阿尔及利亚人民和军队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他说:“我们向他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杨勇上将强调指出:“中国人民始终认为,非洲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的斗争中所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是对自己的革命和建设的坚强支持和宝贵援助。”他说:“中国人民一贯认为,支持非洲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是自己光荣的国际义务。只要有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就反对侵略;只要有反侵略的斗争,我们就支持这种斗争。我们的正义立场是一贯的,是任何诽谤和攻击所不能动摇的。”
杨勇上将最后说:“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将永远是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最忠实可靠的战友。我们两国人民、两国军队的战斗友谊将象井冈山和奥雷斯山一样发出光辉。”


第3版()
专栏:阿尔巴尼亚通讯

改天换地的斗争
本报记者 李克
“三块地”
在阿尔巴尼亚的东北角,有一个名叫“特罗波亚”的地方。特罗波亚在阿尔巴尼亚文中的意思是“三块地”,表示土地极少的意思。特罗波亚位于北阿尔卑斯山高耸的群峰中,解放前,它曾是阿尔巴尼亚最封建、最落后的地区,饥饿和贫困一直是山民们的终生伴侣。但就在这个自然条件极差的地方,当地人民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和奋发图强的精神,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了粮食问题,不仅人人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根本改变了无衣无食的凄惨荒凉面貌,而且每年还可向国家提供商品粮。
为了了解山民们在这个只有“三块地”的地方艰苦创业的情景,我们最近专程去进行了访问。从地拉那乘汽车,要一天半的时间才能到达。愈接近特罗波亚,道路愈发难走,公路盘旋在巍峨险峻的群山的山腰上,一边是深渊,一边是峭壁,“三块地”的名称真是名副其实。然而就在这里,我们仍然看到一块块长满庄稼的绿油油的田地和成群的牛羊点缀在怪石峥嵘的山峡间,显得虎有生气。
到了特罗波亚之后,我们首先访问了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区委书记依泽特同志。据他说,特罗波亚地方很大,占地约一千平方公里,可是百分之九十几的地方都是石头,过去粮食一直不够吃。解放后,组织起来的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他们通过开荒、消灭田埂地界等办法,把耕地面积扩大了一倍,并且用兴修水利、精耕细作等方法,把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百分之九十。依泽特同志补充说,各村发展粮食生产的道路虽然是共同的,但每个村都有自己独特的动人的历史,他举出一系列合作社的名字,建议我们去访问。
与石争粮
我们访问的第一个合作社是卢加村的“十一月八日”农业生产合作社,它是全区十六个合作社中最普通的一个,我们去访问,是因为到卢加村的路比较好走,在这个山峦重叠的地区,交通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农业合作社主任哈桑向我们介绍了合作社的情况并领我们参观了社里的家业。
为面包而斗争曾是卢加村世世代代的问题。解放前,这里收获的粮食不够半年吃,山民们不得不依靠打柴、卖松香换点粮食糊口。最悲惨的是冬季,大雪封山,在盖满冰雪的崎岖的山路上运货进出要冒生命的危险。再加上这里地主、富农、拜依(封建主)对农民的剥削特别野蛮和残酷,农民们生活的悲惨是可以想见的。解放后,封建主和地主的统治推翻了,农民分得了土地,但还必须组织起来,发展农、牧业生产,才能摆脱贫困的处境。所以当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号召农民在山区发展粮食生产,做到自足自给时,立即得到农民们热烈的响应。一个名叫尼曼的八十岁的老农民说,“老一代是饿着肚子长大的,我们再不能让孩子们挨饿。”“首先是粮食”——这是山民发展生产的关键:是他们从过去苦痛的生活经历中得出的共同结论。哈桑主任最后又补充说,我们在山区发展粮食生产还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阿尔巴尼亚处在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包围中,时时受到敌人的威胁,但只要我们有武器、有粮食,有衣穿,我们就是不可战胜的。农民们正是怀着这种自觉,这种雄心,在这个荒僻的山村里开始改天换地的斗争的。
寸土必争
特罗波亚区山多石头多,要发展粮食生产,必须和石头争田夺地。针对这种情况,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提出了“充分利用每一块象手巴掌大的田地”的战斗口号。卢加村象全区其他地方一样,在充分利用土地方面取得很大成绩。解放前,那里只有八十公顷土地,最近几年间,他们开垦了四百公顷新地。农民们说,“每一寸新地都是用汗水垒成的啊!”这不是自夸,是自豪。
自从一九五八年合作社成立以来,卢加村的村民们就在不影响水土保持的情况下,有计划地砍伐山坡上的树林。他们披荆斩棘,清除掉扭结的葛藤和没膝的芜草,刨出老树的深根,开垦出一片片的土地。有些山坡地因为有大量石块和沙砾,不能立刻耕种,社员们就动员妇女和孩子把大小石块一块块地捡出来,使这些无法耕种的土地也变成良田。山脚下有一块洼地,由于受地下水、泉水和雨水的浸蚀,不能耕种。为了改造这块地方,农民们从一九六一到一九六三年间挖了八千米排水沟,在各条排水沟间垫上石头,在石头上铺上十几厘米的土壤,就在石头上铺的这层薄薄的土地上种出了庄稼。就这样,年复一年,他们开垦出的土地已比解放前全村的土地多好几倍了。
在扩大耕地面积的同时,社员们还按照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提出的农艺七项法典,进行精耕细作。社里规定,所有的田地都要耕三遍才能下种,并且还要对某些丰产田深翻。除了大量施肥之外,社员们还兴修了许多水渠,使三百九十公顷的土地得到灌溉。
由于全体社员的辛勤劳动,粮食年年增产,去年全社的粮食产量是三千零七十三公担,今年已增为五千九百多公担了。去年每公顷小麦产量仅八公担,今年已提高到十公担。社员们除留下足够的口粮外,还把余粮卖给国家,支援社会主义建设,今年卖给国家的小麦达一千三百公担。
引水上山
特罗波亚区粮食生产搞得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水利建设。一条名叫伏尔包那的小河正好在全区流过。当地农民很早就想把这条河水引上山,利用它进行灌溉,但正象阿尔巴尼亚民间谚语所说,“一个手指头握不成拳”,这不是一个或一村农民所能办到的。索古王朝时代,确也曾有人在农民中募集过基金,但除了使拜依和地主们多了一个搜刮和剥削的机会外,什么结果也没有。
从一九四八年起,组织了起来的农民开始在国家的帮助下实现引水上山的理想。历年来,全区兴修的水渠已达四百公里,百分之七十四的土地已得到灌溉,我们访问的卢加村就是从这个灌溉系统得到好处的。
访问了卢加村以后,我们花费了一整天时间参观引水上山工程。我们起初沿着灌溉总渠溯河而上,灌溉渠回旋在悬崖峭壁的山腰,许多地方完全是在岩石上凿出来的,上面一伸手就可摸到突兀的悬崖,脚下几十米的地方,潺潺有声的伏尔包那河奔流而过。有时,灌溉渠道要通过木制的渠道桥飞渡过几十米宽、几十米深的山涧。我们在一处地方就看到一座长三十米的渠道桥,悬空架在离地面六十米的峡谷上,从桥上望下去令人眩晕。据说这些渠道桥是一位名叫塔拉的普通农民设计建造的。我们最后爬上一座山峰,放眼处,四周都是崇山峻岭,山峡间一河如带,从小河的源头穿过几乎无处立足的山腰引出第二条人造河——灌溉渠,真是气势磅礴,令人惊叹工程的艰险和农民的勇敢和智慧。
全区水利化工程还在进行,爆炸石方的沉雷般响声不时从山后传来。据陪同我们参观的同志说,到一九七○年,全区所有土地都将得到灌溉,粮食产量将再提高一步。
就这样,“三块地”改变了面貌,创造出幸福的生活。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机关报《人民之声报》在不久前发表的一篇社论里,把特罗波亚称为许多地区应当向之学习的榜样。这一榜样,放射着鼓舞人心的光辉。(附图片)
阿尔巴尼亚小麦今年获得丰收。国营农场的小麦收成特别好,每公顷平均产量达十六公担,而去年每公顷的平均产量只有十点八一公担。图为武尔格国营农场待运的小麦。
阿尔巴尼亚通讯社稿(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