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社论

对丰产经验作科学总结
今天本报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工作组关于总结崔竹松水稻高产经验的调查报告。这个调查报告又一次说明,农业科学工作者深入农村,认真总结群众增产经验,对于提高农业生产和发展农业科学都有重大的意义。
我国农业生产有悠久的历史,有丰富的经验。解放以后,特别是在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和公社化以后,广大劳动农民,特别是他们当中的先进单位和优秀人物,发展了传统的生产经验,创造了更多的增产经验。认真总结他们的增产经验,因地制宜加以推广,逐步使少数地区少数单位的先进生产水平,发展成为全社会的生产水平,这是促进农业生产建设新高潮健康发展的一项迫切任务。在这方面,农业科学工作者大有用武之地。
总结群众丰产经验的重点,是农业先进单位和劳动模范的经验。许多先进单位和劳动模范,由于思想先进,眼界开阔,经验丰富,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当地传统的生产技术,吸取了外地的某些经验,采用了某些科学研究成果,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新经验。他们的经验是群众生产经验的精华,值得集中力量下功夫好好总结。
农业先进单位和劳动模范的经验,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作物栽培、土壤改良、水土保持、排涝治碱、水利灌溉、积肥施肥、品种繁育、防治病虫、工具改革等等,各地都有许多很好的经验,都需要认真总结。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耕作经验,即作物栽培经验。作物栽培经验是其他各项经验的综合运用;不掌握栽培技术,其他技术都不可能充分发挥作用。稳产高产,是各种单项的技术综合运用的结果。农业先进单位和劳动模范的经验,最主要的就是综合性的耕作、栽培经验。例如黑龙江省甘南县中兴公社太平大队,常年春旱,水土流失严重;支部书记吕和经过多年的实践,创造了有名的“三看三定”耕作法,即看天时定作物种植比例,看雨情定播种次序,看墒情定播种方法。他全面权衡了当地的农时、墒情、茬口、作物习性、劳力畜力种种因素,合理安排作物比例,运用适当的耕作方法,达到了高产的目的。江苏省陈永康的单季晚稻高产经验,包括了选用良种、平整田面、培育壮秧、根据品种特性和季节早晚确定密植程度,合理管水、合理施肥等环环紧扣、互相联系的技术措施。山西大寨大队在七沟八梁一面坡的贫瘠山区,获得连年高产,也是陈永贵领导群众采取综合性技术措施,实行改浅耕为深耕、浅种为深种、浅锄为深刨的“三浅变三深”的耕作方法的结果。陈永贵、陈永康、吕和等在生产实践中不把各种增产因素分割开来,而注意综合利用,巧妙配合,注意把握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各方面的相互关系,使各种增产因素充分发挥促进生产的作用。这是他们的经验最宝贵之处。在总结推广群众经验的时候,当然需要有计划地总结推广某些单项的增产经验,但是,应当着重总结推广综合性的栽培经验。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总结崔竹松水稻高产经验,是继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总结推广陈永康经验之后,在我国农业科学研究工作上重要的新收获。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针对崔竹松经验的特点,派出了由作物栽培、土壤肥料和植物生理三个专业的科学工作者组成的调查组,在三年跟班劳动中,采用分工合作、综合研究的方法,系统总结了崔竹松的水稻高产经验,并使它更加丰富更加充实。现在,崔竹松的丰产经验,通过种样板田,多点示范,已在吉林的主要水稻产区迅速推广,这是很大的成绩。
参与崔竹松水稻高产经验总结工作的科学工作者,经过这次有意义的实践,在科学研究上都取得了新的成果。最重要的是,通过生产实践,他们进一步懂得了各种事物、各个因素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关系,从而加强了唯物辩证观点,认识到了改进科学研究方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过去研究植物生理的只懂得植物生理,研究土壤的只懂得土壤,研究育种的只懂得育种,各顾各,互不配合,既不利于促进农业生产,也不利于科学研究的发展。专业的科学研究人员,必须很好克服那种只关心数据资料,不关心生产效果,只搞单项研究,不重视综合研究的现象。
本来,科学之所以划分为若干个专业部门,是为了便于研究一个完整过程的某个片断、某个部分的特性及特殊的因果关系的。这种分工,在科学实验和研究中是有必要的。但是,任何事物本身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与其他事物互相联系、互相斗争的;在从事专业研究和单项研究的时候,必须警惕这种分工的片面性。恩格斯很早就说过,这种专业的研究方法会传给我们这样的习惯,即“去孤立地观察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把它们置于一般的大联系之外——因此不是从运动中去观察,而是从静止状态中去观察;不是看作本质地变化着的事物,而是看作永恒不变的事物;不是作为活的事物,而是作为死的事物。”恩格斯指出的这种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和片面观点,在不少人的科学研究工作中仍然存在着,阻碍着科学研究工作的更深入更全面的发展。
农业生产是一个整体,它是与生产相关的作物内部因素、作物生长的外部环境、人们对作物内外相互关系的调整等综合作用的过程。这就要求农业科学工作者在专业研究的基础上密切协作。不如此,就不可能使各自的研究工作密切结合生产。共同总结农业先进单位和劳动模范的栽培经验,正是农业科学的各种专业密切协作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各个专业的科学研究人员深入农村共同总结群众丰产经验,是科学研究工作的一种新方式。各地各级党的领导机关、农业生产领导部门和科学研究部门,应该共同关心、共同领导这项工作,解决工作中必然会碰到的一些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农业科学工作者更需要在这个工作中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发扬艰苦奋斗和勇于革新的革命精神,使科学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的生产建设服务。


第1版()
专栏:

有关领导部门要求各地切实加强对农业生产的领导
加强冬麦管理是组织冬季生产高潮的重要内容
我国北方冬小麦产区的广大社员,以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克服连续阴雨带来的困难,完成了今年冬小麦的播种工作。各地在播种中,大力推广良种,重视防治病虫害,许多地区开展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为争取明年增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地区阴雨过多过久,对播种造成不利的影响。有关领导部门要求各地加强田间管理,为争取明年夏季丰收打下基础。
新华社十五日讯 我国北方冬小麦产区的广大社员,以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克服连续阴雨带来的困难,完成了今年冬小麦的播种工作。目前,北方大部分麦田已经出苗显行,早茬麦子已经开始分蘖,麦田管理工作已经陆续开始,有关领导部门要求各地切实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工作,弥补一些地区因阴雨给播种质量造成的缺陷,为争取明年夏季丰收打下基础。
今年冬小麦播种时节,北方冬小麦主要产区的黄淮流域,连续发生阴雨,持续时间之久和降雨量之多,是历来少见的。其中尤以黄河下游的鲁西和鲁西北、豫东和豫北、冀中和冀南平原,以及关中地区最为严重。这些地区在秋播期间,约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是阴雨天气,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多一倍到四倍。这种反常的气候,给秋播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困难,有些地区因为田里积水和道路泥泞,影响送肥和适时开犁播种。在这种不利的自然条件下,各地广大社员和干部,在各级党政领导机关的领导下,以不畏困难的革命精神,依靠集体智慧和力量,积极地同阴雨作斗争。他们运用今春在低温多雨情况下进行春播的经验,想出各种办法争取适时下种,种足种好冬麦。许多地区采取先播高地、沙土地、后播低地,粘土地,并且根据墒情改进播种方法,既加快了播种进度,又保证了播种质量。有些地区还作出晴天、雨天播种的两套准备,针对不同天气用不同的播种方法。在抵抗阴雨,抢种冬麦的斗争中,又一次生动地显示了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一次表现出广大社员发展集体生产的高涨的劳动热情。
各地在秋播中,大力推广良种,成绩比较显著。各地良种麦子的播种面积,一般都比去年有所扩大,抗锈品种的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很多。山东、河南、河北等主要冬小麦产区,今年抗锈品种面积比去年增加一倍到三倍。
在秋播中,各地还十分重视防治病虫害工作。据河北、河南、山东三省的不完全统计,秋播期间采用各种措施防治地下害虫的麦田面积,占三省麦田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左右。河北省今年播种时经过药剂拌种的麦田,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许多地区在种麦中开展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推广新的栽培技术,由领导干部、科学技术人员和农民三结合种植的样板田、试验田、种子田的面积增多了。山东省今年冬小麦样板田的面积,达到四百七十多万亩,北京市郊区的小麦样板田也有新的发展。
上述情况表明,今年冬小麦的播种工作,已经为争取明年夏季增产提供了一些有利条件,但是也还存在着不利的一面。这就是由于小麦播种期间阴雨过多过久,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特别是低洼易涝地区,推迟了播种时间,早茬麦比往年少,晚茬麦比往年多;少部分地区由于冒雨抢种,没有来得及耕翻或没施底肥就下种,播种质量比较粗糙;有些地区由于雨水多,土壤含水量大,幼苗发育不够健壮。
针对上述秋播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领导部门强调指出,为了取得冬小麦好收成,各地党政领导机关要切实加强对农业生产的领导,把做好麦田田间管理作为组织冬季生产高潮的重要内容之一。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并充分利用这一运动调动起来的广大社员发展集体生产的积极性,认真地开展冬季麦田管理活动,以精细的田间管理工作来弥补播种工作中由于阴雨而造成的不足之处,调动积极因素,克服不利因素。
有关领导部门指出,当前麦田管理的主要工作是:一、开展以追肥为中心的田间管理活动,力争在封冻之前,给缺肥的麦田普遍追肥一次,并为明年小麦返青准备充足的肥料。二、突击中耕松土,破除板结,散湿晾墒,提高地温,促进麦苗正常发育生长。三、对一些秋播质量较差的麦田,要针对秋播中存在的缺点,发动社员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四、进一步加强防治病虫害的工作,特别是防治锈病和地下害虫。五、要认真地做好种子田、样板田和试验田的管理工作,通过样板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动麦田管理。为了保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各社队应实行定领导、定劳力、定地段、定措施、定报酬,落实生产责任制,一抓到底,精工细管。


第1版()
专栏:

全国甘蔗甜菜丰收
各地糖厂陆续开榨
新华社十五日讯 我国各地糖厂正在陆续采用今年新产的甘蔗和甜菜榨制新糖。北方甜菜糖区的内蒙古、新疆、黑龙江和吉林等地的糖厂,早在九月下旬和十月中旬就开榨了。南方甘蔗糖区的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等地的大部分糖厂,在本月之内也将开榨。
已经开榨的糖厂,生产情况良好。内蒙古包头糖厂、吉林九站糖厂和黑龙江佳木斯友谊糖厂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设备的潜力,十月份的产糖计划已经提前完成,白砂糖的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
今年全国甘蔗和甜菜的播种面积都比去年扩大,而且都获得了丰收。南方除了个别地区以外,各地蔗林普遍株高叶壮,长势是近几年来最好的一年。北方甜菜主要产区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甜菜的单位面积产量也比去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面对糖料增产的大好形势,今年南北糖厂生产准备工作都比往年抓得早。不少糖厂在做好设备检修和生产用料供应的同时,还有重点地更新了设备,改进了工艺技术。产糖省、区的主管部门按照合理运输、合理加工的要求,划分了糖厂的原料区,并且同交通运输部门紧密配合,安排好了运输力量。与此同时,各地制糖工业管理部门还先后召开了生产工作会议,号召职工在新榨季大力开展以改进产品品种、提高质量、降低原料燃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的比学赶帮运动,争取全面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
在充分挖掘原有糖厂生产潜力的同时,全国还新建和扩建了一批大中小机制糖厂。新增的机制糖的生产能力,相当于十五个每日加工糖料一千吨的大型糖厂的总和。半机械化糖厂的生产能力也有增加。由于各地机器制造工业的迅速发展,这些新建、扩建糖厂所需的专业设备,大部分都在本省、区内进行制造。有关部门和产糖省的各级领导,对糖厂的建设十分重视。大部分糖厂的建设工程,正在陆续完工投入生产。
贯彻亦工亦农的劳动制度,是新的榨糖季节的一个特点。许多糖厂特别是新建和扩建糖厂,都根据生产发展的要求,增加了季节工,并且在开榨前就进行了训练。这些季节工有的是临时工,工作期限为一个榨季;有的是合同工,农闲时来厂做工,农忙时回村务农。


第1版()
专栏:

感谢对柬埔寨独立十一周年的祝贺
西哈努克亲王电刘主席周总理
新华社十五日讯 刘少奇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收到了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发来的电报,感谢他们在柬埔寨独立十一周年时去电祝贺。西哈努克亲王的电报全文如下: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先生阁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先生阁下,共和国主席先生,总理先生:
你们在柬埔寨独立十一周年的时候给我的热情的贺电和你们高度评价柬埔寨对美帝国主义及其仆从的罪恶勾当所进行的反抗使我极为感动。对此,请允许我向你们表示激动的感谢之意。中国人民重申它全力支持我们为保卫直接受到美国—南越军队威胁的我国的独立、中立和领土完整而进行的斗争,这是中国对维护亚洲和平的新贡献。在这一斗争中,兄弟般地相互支持的柬埔寨、中国以及一切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各种压迫形式的国家正在促使一个对各国人民说来具有公理、正义和平等的世界的来临。我还愿向你们表示我们衷心的谢意,感谢你们了解我们在国家建设中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我们不会忘记中国人民对我国建设所做出的贡献。同你们一样,我们将一定继续在进步的道路上前进。最后,我还愿向你们表示,高棉人民、王国政府和我本人对能接待在我国甚孚众望的陈毅元帅阁下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参加我国国庆庆典,感到多么愉快。他的光临真正体现了我们之间的战斗的兄弟情谊。
共和国主席先生,总理先生,请接受我最崇高的敬意。
诺罗敦·西哈努克
十一月十二日于金边


第1版()
专栏:

周恩来总理接见英国客人马瑟
新华社十五日讯 周恩来总理今天下午接见参加最近在北京举行的英国机械及科学仪器展览会的英国玛珀公司董事长马瑟,同他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接见时,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主席勇龙桂在座。


第1版()
专栏:

总结群众经验,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科学
——关于总结崔竹松水稻高产经验的调查报告
中国农业科学院工作组
崔竹松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长白山公社新丰大队大队长,种植水稻已有三十多年之久,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一九五二年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他种植的水稻,早在一九五○年就创造了亩产八百斤的高额产量,一九六○年以来,他的高产试验田每年平均亩产一直稳定在九百斤的水平。新丰大队在他的先进技术的推动下,除个别重灾年份外,水稻产量也是逐年上升的。到一九五七年,亩产量已由一九四九年的四百五十斤,提高到六百六十斤。从一九六○年以来全大队近三千亩水稻田,平均亩产更稳定在七百斤左右。
新丰大队处于北纬四十二度五十四分,土地比较肥沃,并有布尔哈通河河水灌溉;但是无霜期仅一百四十天左右,高产品种一般偏向晚熟,这是当地提高水稻产量的一个很大的限制因素。解放以来,崔竹松针对这个问题,不断地进行探索、试验,终于使原来在当地不能成熟的高产品种“元子二号”,能够有效地利用较短的生长季节,充分发挥其固有的丰产性能,获得高产稳产。崔竹松创造了一套适合当地情况的比较完整的经验,把“八字宪法”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生产实践中。概括起来,他的经验是:早育壮秧,适时早插;精细整地,达到上软下松;看苗追肥,前重、中补、后巧;实行浅——深——浅的合理灌溉;前期促进,后期适当控制;使水稻在不同生育阶段出现一定的丰产长相。
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把崔竹松的经验加以系统地总结,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一九六一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组成崔竹松水稻高产经验综合研究组,在新丰大队设立基点,开展综合研究。经过三年,已将崔竹松的经验基本上总结出来,辨明了获得高产的主要措施和科学依据,并在吉林省水稻区有步骤地推广,增产显著。一九六三年综合组被评为吉林省的农业先进集体,他们的成就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综合研究组在总结崔竹松高产经验的工作中,有以下五条基本经验:
一、跟班劳动是揭开劳动模范
经验宝库的一把钥匙
劳动模范的经验是在生产斗争的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他们的经验,由于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往往难以用语言文字系统地表达,只有在生产过程的具体运用中,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因此,必须老老实实同他一道生产劳动,才有可能真正认识和掌握他的经验。
早在一九五二年冬,参加综合组的某些同志曾经到延吉总结过崔竹松的经验。当时只是找崔竹松谈谈问问,说说记记,当然不可能把他的经验总结出来。
一九六○年重来延吉,对当地水稻丰产技术进行趋势性的调查,选择了二百多块田,作为调查的对象,崔竹松的高产试验田是其中的重点。虽然把崔竹松从种到收各个阶段的主要措施,一一作了记录,但只作为分析增产趋势的重要资料,仍未触及崔竹松经验的本质。
一九六一年综合研究组根据省农业科学院指示,再次总结崔竹松的经验。当时,国内“水稻黑黄变化是高产规律”之说盛行,综合组就带着二黑二黄的研究设计,又来到新丰大队蹲点。
第一次总结的方式是崔竹松说,他们记;第二次是崔竹松做,他们记。过去,虽然用这两种方式总结劳动模范经验都没有解决问题,但是这次一开始也没有改变作法。多次找崔竹松座谈,谈来谈去收获不大,综合组甚至怀疑崔竹松是否有真经可取?那一年,崔竹松负责管理四亩高产试验田,研究人员经常找他座谈经验,耽误了工,他也有些厌烦。在一次座谈中,崔竹松干脆回答:“经验奥布绍!”(朝鲜族语,意即经验没有啦)不愿再谈下去了。综合组感到再这样搞下去不是办法,于是参加了崔竹松高产试验田的劳动。
一到田间,接触到实际,情况便立刻改变了。当时正是分蘖始期,崔竹松见景生情,大谈水稻的长相。他说:这个阶段的叶片如果上色快,上部叶片“甩开来”,单株呈“三股叉”,稻丛上大下小象“喇叭筒”,才是高产的长相;相反的,上部叶片竖立、丛型拢在一起,就是不好的长相。不久,综合组的同志又和崔竹松一起薅草,凡是崔竹松薅草的地段,泥水翻滚,拢在一起的稻秧散落开来,而研究人员的地段,只是拔除了杂草,水面微微发浑。他们请教了崔竹松,才知道在薅草的同时还要进行“搔根”,即扒开稻丛四周的泥土,把植株摇散开,让稻株象“喝醉了酒的”一样。以后的测定:搔根的田块,土壤容重比不搔根的降低了,土壤温度也有所增高,十天后,植株分蘖显著增多。
凡此种种,都是研究人员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新鲜事物,在跟班劳动中才看到了崔竹松的硬功夫,才感到他的经验之可贵,一般认为是很平常的技术措施,崔竹松运用起来却有独特之处。研究人员开始心悦诚服,甘当小学生。从此把跟班劳动当作课堂,在劳动中发现问题,及时向劳动模范请教。跟班劳动越久,发掘出来的经验也就越多、越丰富,也日益证明黑黄变化的概念已远远概括不了崔竹松的全部经验,原来的那套主观设想被打破了,重新制订了研究方案,工作才走上了正路。
通过跟班劳动,研究人员把崔竹松种植水稻的一套实际本领,基本上学到了手。一九六三年综合组运用崔竹松的经验,亲自种植一亩半示范田,每亩获得八百八十八斤的高额产量。这就摆脱了农业科学研究人员脱离生产实际,特别是不参加田间劳动所产生的“只会说,不会做”的通病,成了既能说,又能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农业科学工作者。
事实证明,跟班劳动是一把打开劳动模范经验宝库的钥匙。不深入生产实践过程,不经过亲身的体验和反复的实践,是不可能把劳动模范的经验发掘出来的,更不可能把劳动模范的经验上升为科学的理论。
二、用群众经验验证和丰富劳动模范的经验
一般说劳动模范的经验是比较丰富、比较系统的。然而,在广大群众中也还散存着许多零星的经验,有的在某些环节上甚至是很突出的。因此综合组在深入系统地总结崔竹松经验的同时,也把分散在广大群众中的经验发掘出来,相互比较,相互印证,就更好地识别、检验和补充了崔竹松的经验。他们的做法是:
(1)组织新丰大队老农培植丰产田,挖掘他们增产的经验。这些老农所采取的各种增产措施与崔竹松高产试验田的措施,就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自然对比。综合组对这些田块定期进行观测记载,以便发现老农在个别技术环节上的“绝招”。
(2)田头会诊,观摩学习。在水稻各个生育阶段,劳动模范、老农和技术人员一同到田间会诊,既看劳动模范高产试验田,也看老农种植的丰产田和一般大田,边看、边问、边议,从当前水稻的长相,联系到过去的措施,预料下一步可能的发展,提出今后应采取的办法。相互启发,一起讨论,综合组把会诊意见记录下来,为研究和分析劳动模范经验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
(3)进行面上的调查访问。在水稻生长发育的主要阶段,有目的地到延边其他水稻高产地区调查访问,收集这些地区老农的经验,并且把初步研究出的崔竹松高产经验的一些结果,征求他们的意见。
采取以上的方法,把崔竹松的经验置于群众经验之中,相互比较,就易于肯定崔竹松经验中具有普遍性的部分,在总结劳动模范经验的同时,也就验证了他的经验。如崔竹松认为水稻分蘖期的丰产长相应该是:叶色浓绿,质地较软,最上面的两张叶片微微下垂,用朝鲜族的话说象“乌依普利哪”(即初放的花)。经过调查,其他地区的老农也有类似的说法,有的说象“空中飞雁”,有的说“两片叶子要甩开来”……。虽然所用的语汇不同,但反映的现象却是相同的,这样就使得对分蘖期长相的认识更加清楚,并从大量的形象化的语汇中,选择比喻确切的“甩开来”,来表达这个时期的长相。用群众的语汇,表述崔竹松的经验,通俗易懂,就易为广大群众理解和掌握。
采取以上的方法,把广大群众零散的增产经验发掘出来,经过科学分析,吸取其中好的做法,使崔竹松的经验更加充实,更加完整。如崔竹松在育苗上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但对防止烂秧还无充分把握。延吉县朝阳公社太东大队二队金老汉在育苗中采用“看根灌水”的方法,种稻四十多年,很少烂秧。综合组及时总结了这一经验,补充了崔竹松经验之不足。
这种以劳动模范经验为中心,与广大群众经验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总结方法,所总结出来的经验,已不局限于一个人或一个地区的经验了,经验就具有更大的代表性和适应性。这是在总结劳动模范经验中走群众路线的方法,是多快好省的方法。
三、有关专业分工合作,开展综合研究
总结劳动模范高产经验,对于农业科学研究工作来说,必须进行耕作、栽培、品种、施肥、病虫害防除等的综合研究。但是农业科学研究人员习惯于单项研究;再加上某些人名利思想作祟,愿当主角,不为配角,因此在组织综合研究的工作上,常常会产生各式各样的问题和阻碍。
一九六一年以栽培、土肥、生理三个专业组成综合研究组。开始时也强调了统一计划,但是栽培专业提出要进行水稻施肥与密度的试验;土肥专业要搞高产水稻土与一般水稻土的对比研究。显然这是在综合研究的幌子下,搞“拼盘”,你搞你的,我搞我的,研究内容互不相关,不能达到各个专业联合作战的目的。因此,综合组确定在总结崔竹松高产经验这个统一任务下,随着工作的深入,提出每年共同研究的中心问题。在一九六一年对崔竹松高产水稻的长相基本明确后,一九六二年便进一步研究长相和措施间的关系;当措施经验及基本论点都基本摸清后,一九六三年便及时进行重点示范,同时根据总结中发现的问题,研究崔竹松高产试验田千粒重不高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
各个专业围绕中心问题开展研究,充分发挥各个专业的作用。例如一九六一年研究高产水稻长相,栽培专业侧重外部形态和群体动态结构的研究;生理专业侧重器官协调生长与碳氮营养代谢的关系;土肥专业则侧重土壤环境因素与植株吸收养分的关系,从不同角度探讨水稻高产长相外部与内部的联系,从而把各个专业的研究协调起来。
在研究一个中心问题的时候,综合组还抓住主要的技术环节,组织各个专业共同围攻。例如,早施、重施分蘖肥是崔竹松促进有效分蘖,达到主茎分蘖并重的重要手段。栽培、生理、土肥三个专业就分别从施肥前后分蘖的数量和速度、体内氮素含量的增长、以及土壤中铵态氮的变化三个方面共同探索。并在同一田块上,同一时期进行观测、调查、取样,定期汇总研究资料,共同分析试验结果,使各个专业高度地结合起来,不仅很快地明确了崔竹松施肥措施中“前重”(生长前一阶段重施肥)的作用,同时研究人员也熟悉了其他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研究内容,使开展综合研究更有了共同的语言。
在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需要研究解决的中心问题和重点抓的技术环节是不相同的。综合组便根据问题的性质,确定综合研究中的主攻专业,其他专业则相应配合。在长相研究阶段,侧重于形态的变化,就以栽培专业为主;当中心问题转到长相和施肥的关系时,就由土肥专业担任主攻;着重解决千粒重不高的问题时,主攻方面又转为生理专业。因此,在总结崔竹松经验的整个过程中,各个专业是互为主配角的。
上述做法,既完成了综合任务,各专业也获得了相应的发展。栽培专业提出了延边地区水稻高产应以主茎与分蘖并重的论点;土肥专业掌握了水稻整个生育时期土壤养分变化和高产水稻需肥规律;生理专业掌握了水稻主要生育阶段碳氮营养的变化。这些研究结果,对各个专业的科学理论,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研究人员的学术思想也得到了提高,土肥专业人员认识到:过去土壤研究只管地下,不管地上的做法是片面的,今后必须从措施、土壤、作物三者相互关系出发开展土壤研究。生理专业人员也认为:过去只研究一般生理现象,不问作物产量,只重视盆栽,不管大田栽培是不对的,今后必须围绕生产上的问题,开展栽培生理的研究。
对农业生产上的一些重大技术问题的研究,包括劳动模范经验的总结在内,只有采取综合研究的方法,才有可能从构成事物的各个因素的相互关系中,认识这些问题的全面和实质,才有可能获得真正解决问题的科学成果。
四、以农村为研究基地,改革研究方法
综合研究组长期坚持在农村蹲点,根据农村条件采用以下两种主要方法,开展科学实验。
1、以田间的系统观察为主,结合进行必要的分析测定。
综合组从崔竹松三看(看天、看地、看苗)、三诊(望诊、触诊、忆诊)的经验中,认识到水稻对自然因子和人为措施的反应非常敏锐。大量的、经常的、直接的观察研究,才能够多发现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因此,这个组以观察研究作为总结劳动模范经验的一项基本的研究方法。
几年来,他们对大田和试验田经常是三五天一观察,在应用技术措施的前后,调查观察的次数更勤,对一些重要现象,更是每日定时定株地进行观察,因此获得的第一性资料非常丰富,有助于确切地分析问题。例如崔竹松特别重视新生叶片的生长,栽培专业的研究人员就从插秧后第二天起,每日定株观测新生叶片的生长速度、定型日期、长相及其与措施间的关系,直到最后一片剑叶定型为止。从大量的资料中看出,前期出叶速度:多肥田快,缺肥田慢,崔竹松的高产田适中;拔节以后,多肥田反而抑制新生叶片的出生,发育延迟,而缺肥田则引起过早出穗和成熟。这就从生态上证实了崔竹松施肥方法的合理性。从这些事例中,研究人员认识到过去只在几个主要生育阶段,进行固定的几项观察调查,很难反映出作物生育过程中丰富而生动的变化。
在观察研究所得到的大量资料中,有一部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需要应用科学仪器,加以分析测定,提高到理性认识。综合组除了把一部分样品拿到所内分析外,在新丰大队建立了简易的实验室,对一些需要立即测定的样品进行分析,他们在分析测定的项目上,有明确的目的性,少而精,不是盲目追求数据,而是从直接观察中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的性质,选定分析和测定的项目,以达到能说明问题为止。因此,虽然分析测定的项目不多,而收效却很大。
2、以劳动模范高产试验田水稻生育情况和各种措施的研究分析为主,结合进行一般稻田和特定的单项试验作对比。
在农村开展科学实验,不能机械地搬用研究机关试验场的一套作法。他们采取这种方法不但比农业科学研究机关惯用的小区对比、多次重复的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农村条件;更重要的是直接在大田中进行研究,更能发现大面积生产中的问题,更易理解和阐明劳动模范的实际经验。
崔竹松高产试验田是综合组各个专业共同研究的重点田。在各个生育阶段,从各个不同方面,定期观测分析各种综合措施的作用以及措施间的相关性,以便对他的经验作全面的剖析。崔竹松高产试验田每年所应用的措施基本相同,产量年年高而稳定,通过年度间的对比,从他的经验的多次重演,来验证他的经验的科学性。
一般大田与崔竹松试验田处于大体相同的自然条件之下,应用的措施则不一致,是生产实践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对比。各个专业在一般大田中,也选定一部分有代表性的田块,定期进行调查、综合分析,仅在项目和次数上较崔竹松高产试验田为少。然后以崔竹松高产试验田为中心,相互比较,对比印证,从措施上比较其异同,从生育及产量上,看不同措施的效果,以明确他的经验的精髓。
仅有以上的综合分析,还不能揭发崔竹松所应用的各种措施的特定作用。因此在他的高产试验田中又设置了某些必要的单项对比试验,改变其中某一项措施,剖析其作用的时期、大小和实质。同时与他的高产试验田的综合分析对比,更能明确这些措施在综合措施的整体中所占的地位。
综合组运用上述两种方法,对崔竹松的经验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总结,获得很大的成果。事实证明在农村开展科学实验,只要研究方法对头,就能获得必要的数据,作出理论的概括和分析。
五、多点示范,做好推广技术指导
总结崔竹松经验的最终目的,是要使他的经验能够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在更大范围内指导生产。因此,必须将经过科学总结的经验,再回到生产实践中去进一步检验,以利推广。
在总结崔竹松经验的过程中,综合组以新丰大队的老农为中心,组织知识青年,开展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他们活学活用,把总结出来的崔竹松的部分经验,调查访问所获得的面上的好经验,以及科学研究的各项成果,及时应用到新丰大队的生产上去,使新丰大队水稻产量逐年上升。
一九六二年当崔竹松的经验基本总结出来之后,综合组及时开展了大面积上的示范推广工作。他们把崔竹松高产经验的措施论点,用通俗的语言,编写出版《崔竹松水稻丰产技术》一书,广为传播经验,同时选择吉林市和海龙、永吉、怀德、珲春四个县共六个点,和当地技术推广站密切结合,根据一切通过试验的原则,进行多点示范,培养典型,以点带面,当年各点都获得了显著的增产。通过一年的多点示范,证明崔竹松经验在吉林省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但在不同条件下,要灵活运用。
一九六四年在种水稻高产样板田中,进一步推广应用崔竹松的经验,开办了水稻丰产训练班。吉林省主要水稻产区十二个县市的农业局、技术推广站以及九站和通化农业科学研究所等三十三个单位,一百三十二名技术干部,参加了学习。同时在去年示范基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八块样板田,总面积达四万九千多亩。综合组在水稻各个主要生育阶段,到重点样板田进行技术指导,崔竹松的经验开始在更大面积上开花结果。
综合组积极参加了这个工作,是因为他们认识到,劳动模范的经验经过科学的总结,还只完成了认识过程中物质变精神的阶段,必须通过示范样板,把劳动模范经验回到生产实践,再次检验,才能完成由精神变物质的阶段。
这个组能够取得显著的成就,除了上述五条基本经验外,更主要的是省农业科学院领导贯彻了党的方针,坚持总结劳动模范经验,坚持综合研究。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一再指示综合组必须以政治为统帅,以高产为目标,以劳动模范人物为中心,以人民公社为基地,以八字宪法为内容,以任务为前提,实行综合研究。在具体工作上,实行具体领导,抓活的思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是综合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
农业科学工作者和农民一道总结经验,搞样板田,进行科学研究,这是一条农业科学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具体道路,是农业科学工作者与广大群众的科学实验运动相结合的具体道路,也是一条多快好省地发展农业科学事业的道路,是完全符合总路线精神的正确道路。综合组尽管在工作上也还有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提高,但是他们几年来的工作是遵循着党所指引的这条道路走过来的。他们的工作实践说明了:农业科学工作者必须深入生产实际,以农村作为研究基地,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总结群众经验,必须与广大群众科学实验运动相结合,大搞样板田;必须针对生产上存在的重大问题,开展综合研究,并相应地改革研究方法。只有这样,农业科学才能切实有效地为农业生产服务,也只有这样,农业科学才能得到健康迅速的发展。


第1版()
专栏:

被巴西当局非法拘禁的中国人员的家属联名发表书面谈话
强烈抗议巴西当局迫害虐待中国人员
巴西当局非法拘禁中国人员已达七个月之久。在美帝国主义指使下,巴西当局对中国人员采取了新的迫害和虐待措施。从十二日起,中国人员再度开始绝食。中国人员家属坚决要求立即停止迫害和虐待,立即恢复中国人员的自由。
新华社十五日讯 被巴西当局非法拘禁的九名中国人员的母亲和妻子十四人今天联名发表书面谈话,强烈抗议巴西当局最近对她们的长期被无理监禁的儿子和丈夫采取的迫害和虐待措施。她们要求巴西当局立即停止对她们的亲人的迫害并且恢复他们的自由。
这些中国人员的家属的书面谈话全文如下:
我们最近得到消息,我们的亲人为了抗议巴西当局对他们采取新的迫害和虐待措施,从十二日起再度开始绝食。作为美帝国主义策动的国际政治阴谋的受害者,我们的亲人不仅被剥夺了自由,而且现在生命也处在危险之中。这使我们深感不安和焦虑。
我们的亲人被巴西当局长期非法拘禁已达七个月之久。在这期间,巴西当局经过长期的“侦讯”,始终拿不出一件证据来证实它对我们亲人提出的莫须有的指控。在巴西军事法庭最近对他们进行“审讯”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出庭作证的巴西各方面人士一致以雄辩的事实证明,我们的亲人是在得到巴西政府的同意的情况下,合法进入和留驻巴西从事合法的记者和贸易活动的。这就再次证明,我们的亲人是完全清白无辜的;对他们长期进行的迫害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在这种情况下,巴西当局理应悬崖勒马,立即恢复我们的亲人的自由。但是,在美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巴西当局不仅没有采取这种行动,反而对我们的亲人采取新的迫害和虐待措施。这种骇人听闻的政治迫害践踏了起码的国际法准则和人道原则。
我们,在巴西无辜被捕的中国人员的家属们,强烈抗议巴西当局对我们亲人的迫害和虐待,并且坚决要求巴西当局立即停止这种迫害和虐待,立即恢复他们的自由。
被巴西当局无理拘禁的九名中国人员的母亲和妻子丘春声、陈萍、鞠孙氏、可大安、郭瑞亭、张郁馨、韩四光、许桂香、耿淑芳、李绍英、石菊英、杨荫芝、王任氏、于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