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两位模范父亲
葛德
《千万不要忘记》、《家庭问题》里的两位父亲丁海宽和杜师傅,在怎样对待下一代的问题上,在怎样对待那些三亲六戚的问题上,实在是我们作父母的人的榜样。
他们的阶级观点非常明确。观察周围一切事物,都是用阶级分析的眼光加以透视,因此他们的阶级账算得一清二楚,毫不含混。他们能从儿子们对于一条裤子、一顶帽子的态度上,觉察出他们的思想动向;能从打野鸭子卖,想当脱离体力劳动的工程师的事件中,清楚地看到儿子们开始同工人阶级的叛离。他们能够从这些事件的线索找到变化的根源,发现牵线的人在哪里,而加以及时的正确的处理。他们还善于把这种阶级透视的本事,传授给后代。青年一代人最大的缺陷,恰恰就在于他们缺少这种阶级分析的眼光,因而阶级的账总是算不清。丁少纯就是这样:开始他把工人和“开鲜果铺的”,只当作社会分工的不同,而根本不承认其中有什么阶级的差别,所以他认为丈母娘“挺好”。后来被迫承认了丈母娘也有“缺点”,但又把它记在年龄的账上,并不承认那是资产阶级意识的反映。丁海宽气急了,才骂他是“混账”。这骂得很好。他混了什么账?不就是混了阶级的账吗?对于子女的教育,应该以阶级教育为纲。如果作父母的在阶级问题上是一本混账,就很难期望子女们的阶级账是清楚的。
他们处理问题时有强烈的阶级责任感。对事物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确地改造事物的积极行动。青年一代的人,往往容易产生这样的缺点:当他们算不清阶级账的时候,同异阶级的人热乎得很,象丁少纯对他的丈母娘那样,一口一个“妈”,叫个不停。但等他们算清了账的时候,又尽量往外推。象丁少纯、姚玉娟那样,想让她母亲走开了事。好象只要推开了,就可以一清百清。这是不现实的。因为第一,并不只是姚母一个人,现在社会上的旧习惯势力还很多很顽强;第二,这些人们的旧观念,如果不加改造,他们总要在我们的社会上兴风作浪,危害工人阶级的利益。因此,正确的作法,不是推开这些矛盾,而是正视和解决这些矛盾,工人阶级要勇于担当改造落后势力的责任。丁海宽就作得很对。当姚母恼羞成怒,赌气要离开丁家的时候,他拦住她说:“住下吧,到哪里不都是新社会吗?”这句话自然首先是对姚母说的:你的思想非改造不可,要不改到哪里也住不下去!但同时又是对其他人说的:只要她思想不变,到哪里也要害人的。与其让她到另一个不太了解她的地方去害人,反而不如把她置于我们的监督之下,改造得更快些。他还对少纯和玉娟说:你们以为你母亲一走,你们就不会再出问题了吗?这也应引起我们深思。我们要让下一代在阶级斗争中经受锻炼,而不是让他们避开斗争。
两位模范的父亲,所表现的当然不只这些;而且,他们所表现的也未必就已经尽善尽美了。但上述这些,的确是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自然在学习之中,还应该有所发扬和补充。


第6版()
专栏:

青林收徒
韩文敏
新庄生产队的黑嘴头母牛,生了头小老虎似的牛犊子。绿叶乐得不知怎么好,把牛犊搂在怀里,亲了又亲,摸了又摸,嘴都笑得合不拢来;可他一瞅母牛,又犯愁了——它横竖不吃草!绿叶把肚里的玩艺都施展出来了,仍是不中!急得他满肚子起疙瘩:它若有个三长两短,我这一辈子可就没了当饲养员的资格——青林叔还信得着咱!?于是他晚饭也没吃,就一阵风请来了老恒、铁锁和四旦。大伙八仙过海,各显其能;长草换短草,谷草换青草,左摆弄右掂对,一直折腾到深夜,黑嘴头牛仍不吃草。这究竟是咋了?大家全毛了头。铁锁抓抓脑瓜皮,摇着头说:“这号扎手事,除了咱那位‘牲口仙’过不了关!”
“就是啊,青林叔若不去市里住医院该多好!”四旦说。
“哎!前天青林婶去接他了,说定今晚在县城下火车。这工夫保准住到了车站旅馆。咱给他打个电话吧!”绿叶说着,匆匆忙忙往大队办公室走去。
青林叔五十来岁,墩实个儿,瘦巴脸,一双大眼比灯还亮。他喂牲口的技术,三乡五里没有哪个能比得上,所以人们都称他“牲口仙”。十天前,他突然得了阑尾炎,住医院了。队长这才让绿叶当了临时饲养员。青林叔人虽躺在病床上,可心却惦着牲口棚。今天下午出院后,他一会没耽误,就和老伴坐上火车,急往回赶。下了车已是晚上九点半了,车站离家还有二十来里地,当夜是回不去了,因此便住到了车站旅馆。这当儿他洗着脚,正揣测这几天牲口棚里的变化,突然门“吱”的一声开了,服务员进来说:
“同志,电话——你队的牛病了!”
“啊——”青林叔叫了一声,腿一不楞,一下子蹬翻了水盆。他什么也顾不得了,光脚跑进旅馆办公室,抓起话筒,喊声象打架:
“喂!说!哪头牛病了?!”
话筒里传来绿叶惊慌的声音:“大叔,黑嘴头牛今傍黑生了头小花牛,可它不吃草——
“它嗅草不?”
“不嗅!”
青林叔沉吟了一会,说:“那可能是肚子疼。这样吧,黑嘴头牛顶喜欢吃炒黑豆面拌草,你试试看。”接着又问,
“别的牲口可得过病?”
“大白牛胀过一回肚,早好了。”
“谁给开的药方子?”
“我——嗨!那还不是大叔你教的!你忘了?两个月前
‘独角龙’胀肚,我帮着你给它灌药时,记住了你的药方子!”
“啊!啊!”青林叔笑起来,“好小子,小心眼还挺灵呢!”
青林叔接完电话,身上重得象压着块磨扇,皱着眉头直叹气。青林婶忙劝说:“牲口有绿叶照管着,你就宽心吧!病刚好,可不能着急呀!”
青林叔愣了一会神,两眼一瞪问老伴:“你说,家里那么多人,牲口不吃草,咋非打电话来问我?”
青林婶说:“明摆着哩,咱队上就你是个‘牲口仙’呀!”
“就我是个‘牲口仙’?”青林叔念叨着这句话上了床,心里一直翻腾:看来,光靠我一个“牲口仙”不行啊!队长早就说让我带个徒弟,可我总是说年轻人“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唉!老顽固。想到这里,青林叔又琢磨起来:收谁作徒弟好呢?对,就是绿叶。绿叶是苦蔓上结的瓜。他去年念中学回来,干活上劲,还挺迷牲口。
青林叔在床上翻来翻去,把老伴惊醒了。她看见老头儿还没睡着,忙问:
“咋?不舒服了,犯了心疼病?”
“嗯!”青林叔就坡骑驴地回答。
这可把老伴吓坏了:“往日你心疼病犯了,都是咱村王医生给扎针治好的,这下可怎么办?”
“立时回去!”青林叔果断地说。
于是二人就急忙上路了。
大道两旁的庄稼,长得好叫劲哪!瞧!一块块高粱,举着火把似的大穗;棉田里白糊糊一片,桃子开啦;一块一块的谷子,都被狼尾大穗压弯了!一阵清风刮来新粮食的清香。庄稼人嗅着这股气味,心里那个高兴劲就别说了。
青林叔象喝醉了酒,意味深长地说:“庄稼只有倒好茬播才有好收成哩!”
青林婶一下子笑出了声:“不光庄稼倒茬,你这饲养员也得‘倒茬’呀!”
“对!不倒茬不行!”青林叔满腹心事地说,“老伙计,我想收绿叶作徒弟,你看中不中?”
“差不离。只是他睡觉死!”青林婶说,“年轻人都有这个毛病,撂倒脑袋睡着了,没个醒。——喂牲口全靠晚上下劲呀!”
青林叔笑笑,满带劲地说:“我给他安排起睡时间。醒不了,我叫他。嘿!练它几个月就习惯了!”
俩人谈说着走进村,公鸡正唱第三遍。青林婶在前径直朝王医生家走来。走进小胡同,背后没听见动静,她回头一看,老头子连个影子都没有了,气得她一跺脚说:“老东西差不了是去牲口棚了!”
可不是嘛,青林叔真的来饲养棚了。他一进牲口棚,绿叶犹如见了救星,一蹦老高说:“叔,你可回来了!”
正垫圈的队长,把铁锨一扔,一把攥住了青林叔的手腕子:“啊呀!老哥,我们正说天明了赶车接你哩!你倒跑到前头了——怎么样?病好了吗?”
“好了,好了。”青林叔回头忙问:“牛可吃草了?”
“不吃。”绿叶难过地低下了头。
青林叔一步跨到母牛跟前,仔细一瞅,只见它身上出冷汗,后腿直踢地。
“咋办?”绿叶傻了眼。
“你等着!”青林叔说着,掉头急往外走,出门就跟青林婶撞了个满怀。“你来得正好,快帮我回家取……”
“你的心疼病……”
“早好了!”他顾不上多说,拉上老伴急乎乎走了。不一会打家里抱来了一捆红萝卜缨子,往槽里一放,拍着母牛的耳朵说:“黑嘴头,快吃草,吃完我给你添好料!”话音刚落,只见母牛就张嘴吃起来。青林叔松了口气,说:“放心吧,绿叶,不碍事了。”
“嗯。叔,你想得真周到,这红萝卜缨……”
“早预备下的,”青林叔说,“喂牲口,不多个心眼还行!”
绿叶敬佩地点点头,想起这几天牲口接二连三出的事,难过地说:“叔,我没把牲口喂好,你批评我吧!”
青林叔拍拍小伙子的肩膀,叹口气说:“唉!孩子,不怨你,全怨我平时没教你们!”他猛的一挥大手,响咚咚地说:“孩子,从现在起,我收你作徒弟,咱俩一块喂牲口!”
这事绿叶可没想到,他睁大两眼问:“叔,真的?”
“你大叔几时说过瞎话?”
“大叔,我,我一定接好你的班!”绿叶激动得脸都红了。


第6版()
专栏:编后小语

以阶级教育为纲
今天的副刊上发表几篇关于教育子女和培养下一代的文章和诗画。《两位模范父亲》一文提出了“对于子女的教育,应该以阶级教育为纲”,这确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要使后代懂得什么是阶级,什么是阶级斗争,明确划清阶级界限,提高政治觉悟。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大风大浪之中,在任何困难条件之下,经得起考验,坚持革命,坚持斗争,成为可靠的革命接班人。如果阶级界限划不清,资产阶级思想浓厚,无产阶级思想薄弱,要他们接好革命的班,坚持革命斗争,那是不可能的。
阶级教育要经常进行。在工作中,在劳动中,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种思想的斗争。当父母的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向子女进行教育,要他们知道怎样做就对,怎样做就不对,养成辨别是非的能力。比如劳动,《孩子劳动之后》一文,就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用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孩子,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习惯,还是用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孩子,把体力劳动看成是低贱的呢?这是值得家长们深思的。


第6版()
专栏:

前进!革命接班人!
(歌词)张永枚黄河水,前浪后浪紧相跟,革命的路,崎岖漫长路不平!听党在召唤青年们:快担负起革命的重任!
前进!前进!
努力学习,英勇斗争!
前进!前进!
年青的创业者,革命接班人!井冈山,光荣传统要继承,革命的旗,代代相传代代红!要彻底忘我为人民,终身为真理去斗争!
前进!前进!
努力学习,英勇斗争!
前进!前进!
年青的创业者,革命接班人!风浪里,前进的步伐要踩稳,血火中,坚持革命不变心!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把共产主义的大道铺平!
前进!前进!
努力学习,英勇斗争!
前进!前进!
年青的创业者,革命接班人!


第6版()
专栏:大家谈

孩子劳动之后
北京 张魁
近年来,学校常利用假日组织学生到人民公社去劳动。还有一些机关干部去人民公社劳动的时候,也带上孩子们。这是很好的事情,可以借此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还可以增长一些书本上找不到的农业知识,以免长大了麦韭不分,五谷不认。
但是,刚刚参加劳动的孩子们,在劳动之后会出现一种反应:“劳动真难呀。”“真苦呀。”“真累呀。”对一个从小生长在城市,没参加过体力劳动的孩子来说,这本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作父母的去正确引导孩子热爱劳动,消除对体力劳动的畏难情绪。在我们单位,就有人利用劳动的机会,向孩子进行了劳动教育。从吃、穿、住、用讲明了这都是工人和农民叔叔用艰苦的劳动创造出来的,使孩子懂得一粒粮、一寸布、一根针、一滴油都来之不易。因此,有很多孩子逐渐养成了爱劳动和节约的好风气。但也有些家长,却向孩子们进行相反的“教育”。他们说:“你如果不好好读书,你如果不听话,你如果……就叫你到农村劳动去。”他们把体力劳动当作吓唬和处罚孩子的手段,正是反映了他们自己对体力劳动的轻视。而在这种思想教育下的孩子,长大后定会厌恶体力劳动,把它看成是受罪、是受处罚。他们又怎能当革命的接班人呢?
对待孩子劳动之后反映出来的问题的两种方法,是两种不同的思想反映。前者是用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情感;后者是用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孩子,把体力劳动看成是低贱的。
从孩子劳动后碰到的问题,我还联想到一些其它,如孩子得了表扬之后,受了批评之后,有了成绩之后,犯了错误之后等等,也常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对待。作父母的人,千万不要忽视对这些问题的教育。对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同样地反映出两条道路、两种思想、两种世界观的尖锐斗争。


第6版()
专栏:

桃李满山(套色木刻)
胡有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