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学习毛主席哲学著作指导飞行训练
空军某部 王江
我们活学活用毛主席哲学著作,指导飞行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就谈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在复杂的事物中抓主要矛盾
飞行训练比较复杂,有许多矛盾存在。要搞好训练,应当从哪里入手呢?我学习了《矛盾论》,根据毛主席的教导,注意抓主要矛盾。有一段时间,我们队的飞行时间少,能当教员的干部也少,这就产生了一系列矛盾:飞行连续性不好保持,训练的质量与进度、先进的和后进的不易兼顾,教员的技术不能提高等等。怎样才能解决这些矛盾?我们经过分析研究,首先找出主要矛盾,这就是担任教员的干部少。因为教员少,有的飞行员还轮不上一个起落,就是上级给我们增加飞行时间,也无法保证每人多飞,这样怎么能保持飞行连续性,保证质量和进度呢?教员都忙着带飞,哪还有时间来提高自己的技术和照顾后进飞行员呢?只有解决了教员问题,其他问题才能进一步解决。但是,教员怎么解决呢?我们根据内因是主要的论述,决定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解决。我想我们五个干部已经作了最大努力,要解决教员问题,只能在新飞行员身上打主意。如果从新飞行员中培养长机,用新飞行员来带新飞行员,这不就能自力更生了吗?我把这个想法提到支委会上研究,大家同意这个做法,但是,也有一些顾虑。有的担心,培养新长机就得拉开梯次飞,有人飞得多,有人就要飞得少,这样不是更有意见吗?还有的担心,新飞行员当长机,其他人不一定信服,安全能否有保证?对这些问题,我们一一进行了具体研究,我们想:空军党委指示,选拔基层军官,连队要从班长培养起,我们飞行部队就要从长机培养起。根据这个精神,我们选拔德才兼备、群众威信好的同志,大家就能信服。在训练时,严把质量关,安全问题也可以解决。我们按照选拔基层军官的条件,选拔了四名长机。由于有了长机带飞,后进的飞行员不但没少飞,而且多飞了。到了年底一算时间,我们超额完成了训练任务。现在,中上等飞行员可以让新长机带飞,后进飞行员则固定了干部带飞,他们的技术进步加快了。再就是新长机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无论思想上、技术上都有很大的提高。
注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
我们队刚进入双机编队的时候,飞行员一进入太阳方向就掉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干部的意见有分歧,有的主张避开朝太阳方向飞行,以保证安全;有的认为这样不是从难从严,练不出过硬本领。我心里也无底,就去学习《矛盾论》。毛主席说:“如果人们不去注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人们就不能适当地处理事物的矛盾。”我就考虑,在飞行员刚开始进入双机编队的时候,如果把条件搞得过分复杂,超过了实际的可能,这就是不注意阶段性,安全就没有保证。而且,编队的第一阶段,主要的问题是掌握编队的基础技术,基础技术练好了,其他复杂的动作,也就好掌握了。因此,开始阶段先避开朝太阳方向飞行,着重练好基础技术是对的。但是,随着编队训练的前进,老是不掌握朝太阳飞行的技术就不行了。因为白天飞行不可能没有太阳。特别是在空战中,敌我双方都利用太阳作掩护攻击对方,不掌握朝太阳飞行的本领,将来作战就很不利。随着大家掌握了编队基本技术,朝太阳飞行问题就愈来愈突出了。怎样才能做到既解决问题又保证安全呢?我们根据毛主席的突破一点、取得经验、指导全盘的教导,分析了所有飞行员的情况,发现了一个最怕朝太阳飞行的同志,就决定先从他这里取得经验。因为,他困难最多,他的经验对大家用处最大,鼓舞也最大,于是我就去带他飞。第一次飞,刚一进入太阳方向,他就报告:“看不见了!”幸好我还看见了他,赶快指挥他重新编好队。回来后,就帮他把这次飞行的体会作了总结,第二次飞行就有很大进步,水平转弯作了三、四个,内侧作了,外侧也作了,他一直跟得很好。但在作向太阳上升转弯时,他却掉队了,连我也看不到他了,结果两个单机返航。他感到很丢脸,信心有些动摇。这时我鼓励他说:“这次虽然掉了队,可是你有很大进步,已经能够水平转弯通过太阳了,这就说明你的难点开始在解决了。”他信心提高了,他拿着飞机模型,白天对着太阳练,晚上对着电灯练,不断总结经验,第三次飞的时候,不但水平转弯、上升转弯都能跟上队,而且对太阳方向作跃升,仍然跟得很好。他的经验大大鼓舞了其他飞行员的信心,全大队向太阳飞行的难点很快就克服了。克服了这个难点,为我们的训练开辟了一个新的顺利局面。过去,开飞早了,或者晚收场,都因为太阳低,担心飞行员让太阳照得迷航。现在把这个问题解决了,飞行员心里有了谱,指挥员也敢大胆指挥了。
学会一分为二 永不骄傲自满
有一次,我们和兄弟队的老飞行员同一场次作编队飞行,我们通场动作做得很好,受到了上级的表扬。兄弟队的同志说:“你们的新飞行员,比我们老飞行员飞得还好。”大家听了以后,心里都是乐滋滋的。可是我们队的政委马上想到,大家听了这样的表扬会不会产生骄傲自满情绪,怎样才能加以防止?经过研究,我们用毛主席的一分为二的两分法教育了大家。飞行后讲评时,学习了一分为二的观点。随后,我和政委把飞得好的主客观原因作了分析。指出当天飞的都是新进课目,准备比较充分,飞的人员又是我们这队飞得最好的,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些条件如果变化一下,就不一定能飞好。最后民主讲评,发动大家来研究这一次为什么飞得好,还存在什么缺点,下一步如何进一步提高?结果使大家认识到这次的飞行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一切事物都要一分为二,取得了再好的成绩也不能骄傲自满。
有一次我带飞一个飞行员,检查他的驾驶术。这个飞行员的技术水平在我们队是属于后进的,但这次飞得很好,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原想给他打五分,可是在飞行后讲评时,这个飞行员把我感到满意的地方都说了,缺点却说得很简单。我想:对飞行员说来,看不到缺点,就是最大的缺点。于是我肯定了他的成绩,批评了他的缺点,着重指出,今后飞行中,一定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给自己讲评,不能光看优点不看缺点。飞行中的优点缺点都是经验教训,都有价值,光看优点不看缺点,就不能进步。这个飞行员后来说:“这次讲评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自己的飞行。”以后,他跟别人飞行,讲评时,总是先谈缺点,再谈体会,技术上进步很快。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有一个飞行员的毕业鉴定上写着“天资差”,他自己也承认“笨”。飞双机编队内侧转弯,总是甩到长机外侧,拉得挺远。长机也对他失去信心。我想:党培养一个飞行员多么不容易,如果承认天资差,就会忽视主观努力。这时我学习了《矛盾论》中“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论述。经过分析,发现他飞了四次,却换了三个长机,象他这样后进的飞行员,更换长机这样频繁,是我们忽视了给他的技术进步创造较好的外部条件,于是我们确定给他固定长机。然后又研究了他进步的内因。通过研究,发现他乒乓球打得很好,很机灵,而且还会画画。出黑板报,画毛主席象都要他去画,显然他不是天资差。而且在飞行上,他也不是所有的动作都作不好,只有内侧转弯过不了关。我们判断他是给技术难点难住了,产生了自卑感,所以主观努力就不够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从思想入手,引导他学习毛主席关于内因、外因的论述,使他受到很大启发。在飞行准备时,为促使他动脑子,我先提出问题让他自己讲,实在讲不上来,才给他提一提。在飞行时,他刚要往外跑,我就喊他“拉住!”拉住以后,一直作了一个盘旋,他还是在里头,距离没掉下去。我就告诉他:“就这样跟。”以后我带他向上、向下反复多次作这个动作,一直作得很好,地面指挥员和带飞教员看后也都很满意。下来我问他:“这次飞行你有什么体会?”他说:“以前在空中只作两下,没有体会就不作了。这次反复作,比以前四个起落作的还多,体会就深了。”我对他说:“最主要的是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了,所以才能飞好。”经过这样启发以后,他更加刻苦钻研,情绪也高了,进步很快,双机特技课目带飞了四次就放了单飞。
运用《实践论》指导总结经验
我们几个干部都是飞行了十多年的老飞行员,可是在训练中,常常被飞行员提出的一些问题难倒。例如有人问:我们在航校飞上升转弯速度和部队规定的速度不同,天地线的关系位置在什么地方?这问题,我答不出来。因为我们许多动作虽然作过无数遍了,可是没有把经验总结出来,上升到理性认识。我学习了《实践论》,毛主席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毛主席的话使我们开了心窍,我想:飞了十多年了,还能说没有感性认识吗?有,为什么没有理解?最主要的就是没有把感性的东西总结起来上升为理性认识。我们又分析了飞行员的问题,为什么有些人的技术不巩固,时好时坏,有的人开始进步很快,后来就有些停滞不前?根本原因也在这里。这样,就认识到了总结经验的重要性。在进入双机特技课目时,我根据毛主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教导,从教员试飞就开始总结经验,飞一次就总结一次,每次讲评第一项先找经验。教员的试飞经验,对教员来说是直接经验,但是对飞行员来说仍然是间接经验,还不能完全解决他们的问题。于是我们又挑了两个技术好的飞行员,先走一步,摸索经验。这两个飞行员飞一次下来就研究总结一下,补充了干部的经验,后面飞的人也是一样,谁飞一次下来都总结一次经验。这样,当我们双机特技课目结束时,总结出了一套跟队方法、带队方法和教学方法的经验,对部队训练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达到了飞一次进一步的要求,整个课目的训练都进行得很顺利。
我还发现有些飞行员偏重实际操作,不重视学习航空理论,不善于运用理论去指导飞行。有一个飞行员飞大坡度盘旋,旋速达不到,飞机就抖动。他在动作上想了好些办法,还是不行,思想上很苦恼。我带他学习了《实践论》,懂得了“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他想:“盘旋动作不好,老是凭自己的感觉改来改去但都不行,这就是因为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我为什么不去学一学理论呢?”随后,他仔细翻阅了理论书籍,经过反复计算,发现自己使用的坡度已经超过了极限坡度,当然飞机要抖动了。问题找到了,他就按照理论根据去飞,终于飞好了。从这个问题上他体会到理论指导实践的重大作用,以后更积极钻研理论,成了大队的飞行原理教员。
大家通过总结经验、钻研理论尝到了甜头,人人都重视起来了。有的同志说:“飞一个起落下来,不总结经验就感到不舒服。”现在全队总结了许多篇经验。由于把毛主席哲学著作运用到训练中,解决了一连串的问题,使大家更加热爱毛主席哲学著作,我们队里流行着这样的顺口溜:“毛主席哲学著作是宝中宝,得其精神不得了,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天大困难变渺小。”


第5版()
专栏:

活学活用,解决问题
工人 周桃英
第一个问题——学习技术为了什么?
我是一九六一年到工厂当学徒的,原来也有一点为人民服务的想法,但更主要的是为了个人学点技术。由于思想不够纯正,基础并不牢固,所以一到工厂,因过不惯北方的生活,受不住艰苦的基建劳动,离家远,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我就有点动摇。怎么办呢?打退堂鼓吗?不光彩!坚持干吗?也有烦恼。想来想去,我记起了还在学校时读过的毛主席写的《纪念白求恩》那篇文章。这篇文章我在学校学习的时候,领会并不深刻。不过,我可记得那是说的一个外国人飘洋过海,来帮助中国的事。这时候我想再看看人家究竟是什么精神,也许会给我一点前进的力量。本着这个想法,我又重新翻阅了这篇文章,说也奇怪,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人,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我是中国的女青年,从南方来到北方,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说离家远,湖南湘乡,哪有相隔万里的加拿大远;说年纪,我刚十八岁,比白求恩同志年轻多了,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论艰苦,这里远没有当年的晋察冀边区苦,白求恩同志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我难道不应该把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当作自己的事业吗?人家是发挥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我难道还不应该有点起码的爱国主义精神吗?这么一比,我觉得打退堂鼓真是可耻。白求恩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毫无利己的动机;而自己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却夹杂着个人打算。这么一比,我真感到害羞。就这样,越比越深,越比越明,渐渐解开了心里的疙瘩,我觉得浑身增添了力量,好象换了天地一样。毛主席的教育,白求恩的榜样,使我决定安心在工厂工作了,并且使我真正领会学技术的目的是为了祖国,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为了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了个人。因此,当有人劝我去升学,说什么“这里又脏又累,学不到技术,学了技术也是那回事”的时候,我认识到他这种看法正是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中批评过的那种“见异思迁的人”和“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那位同志的劝告不但没有丝毫引起我的动摇,而且我还知道他错在哪里,对他进行了帮助。
第二个问题——能不能学好技术?
我真正学习技术是在学徒生活的第三年正式开始的。前两年参加基建劳动,很少进行技术学习,缺乏基础,这是一个情况;这两年把我在中级技术学校学到的一点东西也差不多忘光了,原来的一个有利条件也不存在了,这是又一个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学习能不能学好?自己考虑这个问题,也的确有些胆怯。正在这时候,我记起了毛主席写的《愚公移山》,我就重新学习了这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从愚公的故事里,我得到了启示,比较清楚地了解到愚公移山的精神所包含的内容:一个是信心,一个是毅力。我消除了畏难情绪,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学好技术。在一九六三年二月份厂党委发出号召,开展技术“练兵”,为开工试生产进行准备的时候,我就把学习技术看作是党交给的任务,向党写了保证书。在学习中,不懂就问,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并且千方百计挤时间学习。每天晚上除半小时进行政治学习以外,其他时间就做好作业,温习功课,到十点多钟才睡。睡下了还回忆一天学过的东西。有一天晚上,关于公差与技术测量上的一个问题没有看懂,怎么也睡不着,已深夜两点多了,又起来,直到看懂才睡。北方初春的早上还有几分寒意,我趁早上头脑清醒,就拿着书到外边看,有人就说:
“要不得一百分那才白起早哩!”但是,我懂得学习不是为了得分数,而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完成党交给的生产任务,因此我就坚持了下去。
第三个问题——怎样学习技术?
我鼓着勇气,充满着信心,开始了学习。几门技术理论全要学习,还有我在技校学习过一年的基础课要复习,这里翻,那里找,材料弄了一堆,我真想一下子把所有的知识都学到手。自己虽然东一笤帚、西一筢子地忙得不能开交,还是记不住、联不上、效果不大。这就出来了一个怎么学习和怎么下手的新问题。我还是听毛主席的话。我翻开了笔记,找来找去,找到了毛主席的这么一段话:“打仗只能一仗一仗地打,敌人只能一部分一部分地消灭。工厂只能一个一个地盖,农民犁田只能一块一块地犁,就是吃饭也是如此。我们在战略上藐视吃饭:这顿饭我们能够吃下去。但是具体地吃,却是一口一口地吃的,你不可能把一桌酒席一口吞下去。”学习技术也要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决不能凭主观愿望,不能单纯贪多求快,心急是不行的,乱抓是不行的。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我把几门课的学习分了个主、次、缓、急,一门一门,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学了起来。果然头脑清楚了,领会快了,学到的也记住了。
第四个问题——在学习顺利情况下怎么办?
因为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的确找到了学技术的方法,改变了原来乱翻、乱啃的现象,再加上老师傅的耐心指导,果然学习很顺利,受到了车间的表扬,周围同志也称赞。这时,一方面自己高兴,另一方面感到学习技术也没有什么难处,而有松懈现象。摸到了门路,有点成绩,自己高兴,我琢磨这倒不算什么问题,可是觉得学技术没有什么难处而松懈起来,这里面就有自满情绪。检查到了这一点,我马上想起了毛主席关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教导,我赶紧又去翻日记,并根据线索再读毛主席的著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
‘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这几句话打中了我的要害,自己感到十分亲切。还联想到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也说过:“即使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极其伟大的成绩,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自大的理由。”我想我学了这一点皮毛的技术知识,更值不得半点的自满。相反,我应该运用已学到的一点知识,继续在老师傅的指教下,“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
第五个问题——在学习不顺利的情况下怎么办?
学技术和做其它工作一样,也不可能总是平平坦坦的。
我是七月份正式上机床操作的,可是到八月份,负责指导我的刘师傅因事不能上班,周师傅探家因铁路不通回不来。平时我操作还不熟练呢,要离开师傅连踢带打地干,这怎么能行!不干吗?生产任务很紧,完不成就会影响全厂的修车任务。这时我知道自己的担子多么重,但是有具体困难怎么办?让困难吓倒,还是战胜困难?这时我的脑子里出现了徐老(徐特立)的形象。这是因为我看过一九三七年一月三十日徐老六十岁生日时毛主席给他的贺信。毛主席在贺信上写道:“当革命失败的时候,许多共产党员离开了共产党,有些甚至跑到敌人那边去了,你却在一九二七年秋天加入共产党,而且取的态度是十分积极的。从那时至今长期的艰苦斗争中,你比许多青年壮年党员还要积极,还要不怕困难,还要虚心学习新的东西。什么‘老’,什么‘身体精神不行’,什么‘困难障碍’,在你面前都降服了……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革命前辈不怕困难、克服困难的精神,鼓舞着我大胆地干了起来。
也正在这时候问题发生了。一天上午,我刚把砂轮装好,一下车嘶啦一声砂轮碎成四块。这是事故呀!自己受处分事小,给国家造成了损失事大,一下子全泄气了,吃饭都吃不下去了。我感到这个情绪不对头,问题发生了光害怕、光泄气也不是办法。怎么办呢?还是老办法,听毛主席的话,看毛主席怎么教导。我记得毛主席说过,事实上的常胜将军从古以来就很少的。当天我就学习毛主席著作,翻到《实践论》,有这么一段“战争的领导者,如果他们是一些没有战争经验的人,对于一个具体的战争(例如我们过去十年的土地革命战争)的深刻的指导规律,在开始阶段是不了解的。他们在开始阶段只是身历了许多作战的经验,而且败仗是打得很多的。然而由于这些经验
(胜仗,特别是败仗的经验),使他们能够理解贯串整个战争的内部的东西,即那个具体战争的规律性,懂得了战略和战术,因而能够有把握地去指导战争。”我理解到这是要我们在工作成功或失败之后,总结经验教训,找出事物的规律性,来驾驭规律,人才能够自由。我的问题正在这里。当平时操作上没有出问题时,我并不知道为什么没出问题,而出了问题以后,又不知道究竟为什么出了问题,盲目性很大,归根结柢是没有认识规律。在组织和老师傅的关怀下,找呀找呀,找出了发生事故的三条原因:第一条是砂轮和发兰盆中间有空隙;第二条是主轴跳动量太大;第三条是开车太猛。真是“吃一堑长一智”,在以后的操作中注意了这些问题,果然好多了。通过这个事故,我还进一步领会了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说过的一段话的深刻涵义。毛主席说:“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我想,如果在发生事故的时候,看不到成绩,看不到光明,不提高勇气,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再次实践,那末,我就会害怕起来,不敢再干了,或者干起来还要发生类似的事故。想到这里,我感到毛主席的思想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宝,按照他的指示办事就不会错。
第六个问题——出徒了怎么办?
最近我出徒了,出徒了怎么办?这是我又考虑到的一个新的问题。我认识到出徒了这是党和同志们对我的教育培养的结果。出徒了,担子更重了,更要好好学习。我最近再次学习了《纪念白求恩》一文,其中“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一段,对我又有新的启示。我想,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著名的医生,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医术是很高明的,他还孜孜不倦地学习,对技术精益求精。我学了这点技术,还谈不到入门呢,更没有停顿不前的理由。我还联想到,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主席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主席把中国人民几十年革命奋斗取得的伟大成绩,还比作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大家戒骄戒躁。那我学了这点技术恐怕在整个科学技术广阔深渊的领域里,连一丝还不到呢,更应戒骄戒躁。最近我还特别记起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对我们的教导,毛主席说:“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我坚决听从毛主席的教导,在专心学习技术的同时,还一定要好好学习政治,不迷失政治方向,做一个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做一名名副其实的共青团员,象雷锋同志那样,反反复复地读毛主席的书,老老实实地听毛主席的话,时时刻刻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一心一意地为人民服务,做毛主席的好工人。
(梁启文记)


第5版()
专栏:

运用一分为二的武器,变低产为高产
鲍世平 邬民强
浙江省宁海县长亭公社连年低产的湖西大队,今年早稻获得了大丰收:平均亩产量比去年增加二成,总产量比去年增加百分之六十六。原来的低产田,增产尤为显著。有的比去年全年亩产增加一倍多,一季超过了全年的产量。全大队的晚稻也比往年长得好。
湖西大队早稻的丰收,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一分为二”革命辩证法的理解,进一步看到了“一分为二”学说的巨大威力。
揭露矛盾 分析矛盾
湖西大队地处三门湾滨,大部分耕地由海涂围垦而成,耕性不良,境内河浅渠缺,易旱易涝。解放前常年亩产只有二百来斤。解放后产量虽然有了一定提高,但是,全大队还有十分之六以上的耕地是低产田,常年产量只有二百五十斤左右,其中有一百五十来亩田亩产只一百来斤。于是有的人散布了这样悲观的论调:“湖西烂塘田,年年老生晚(指种单季稻),要过四百难上难”。
真的是“要过四百难上难”吗?
马克思列宁主义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每个事物的内部,都存在着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所以我们观察事物,首先就是要如实地把它分解开来。毛主席在《矛盾论》中说:“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湖西大队的干部和社员根据“一分为二”的观点,总结了从一九五七年高级社以来七年的生产发展历史。他们对四百斤上下的平均亩产量进行了具体分析。一方面,他们看到了占水田面积一半以上的低产田;另一方面,他们也看到了自己大队里每年都有几十亩亩产在八百斤以上的高产田。这些高产田虽然是少量的,但是它说明了低产田有着巨大的增产潜力,低产变高产不是没有可能的。这个大队还发动群众,具体分析了低产的原因:在自然条件上,主要是土壤瘠薄、水利条件差、肥料不足;在耕作管理上,主要是复种指数低,耕作粗放,品种不良。这些都是实现大面积增产的困难。但是他们在分析困难的同时,也分析了有利条件:改造低产田是群众的迫切要求;经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广大社员的社会主义觉悟有了进一步提高;集体生产的积极性有了进一步增长;本公社的良种场,已经有了改造低产田、实现大面积增产的先进经验;本大队也有了改造低产田的实际经验。这些都为在较大范围内克服困难,改造低产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湖西大队的干部和社员,正是由于尊重辩证法,他们认真地分析了生产中各种内在的矛盾,看到了低产、困难的一面,也看到高产、顺利的一面,从而找到了变低产为高产的可能性,彻底批判了“难过四百”的悲观论调,树立了改造低产田的雄心壮志。
创造事物转化的条件
发现了低产变高产的可能性,又如何来实现增产呢?马克思列宁主义辩证法肯定事物矛盾的转化是普遍的、必然的,但是每一个现实事物的转化是有条件的,忽视现实的具体的事物转化条件,就会把矛盾的转化变成空谈。毛主席说:“事情不是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就完了,更重要的,还在于矛盾着的事物的互相转化。这就是说,事物内部矛盾着的两方面,因为一定的条件而各向着和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了去,向着它的对立方面所处的地位转化了去。”(《矛盾论》)他又说:“在这里,条件是重要的。没有一定的条件,斗争着的双方都不会转化。”(《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湖西大队改造低产田取得早稻显著增产的过程,就是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发动群众,一步一步地改变低产的条件,一个一个地克服低产的因素,采取增产措施,排除种种困难的结果。这个大队的党支部,一年来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大抓政治思想工作,依靠贫农、下中农,因地制宜,采取了综合性改造低产田的措施,并且环环扣紧,一抓到底。第一步,狠抓水利建设。去冬今春,挖了大小沟渠十四条,使低洼烂塘田降低地下水位,种上了冬季作物;并使全部水田实现机械灌溉,抗旱能力提高到一倍以上。第二步,大力扩种绿肥,缩小冬闲田。全大队绿肥面积,比上年扩大百分之八十。第三步,大抓养猪积肥,冬春两季投肥数量,就相当上年的两倍。第四步,因地制宜改制改种。全大队种植早稻的面积比去年扩大百分之三十七,其中连作稻比去年扩大一倍半,并且全部选用优良品种。湖西大队的干部、社员正是通过上述工作,在肥料、水利和土壤等方面为今年丰收创造了条件,才使低产田的产量获得了大幅度上升。
湖西大队改造低产田的初步胜利,又一次生动地证明:矛盾的双方(例如低产与高产)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能够转化。不但在革命斗争中如此,在生产斗争中也同样如此。
通过斗争促进矛盾转化
低产与高产,困难与顺利,在一定条件下,由互相依存到互相转化,只有通过斗争,才能达到。湖西大队争取今年早稻丰收,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通过了一系列的斗争的。要改变长期形成的低产面貌,固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向不利的自然条件作斗争;但是首要的是要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同一切错误思想作斗争。改造低产田虽然是湖西大队社员的迫切愿望,但是,在把愿望变成行动时,在群众中又有不同的态度和思想。当时,有一部分人积极投入改造低产田的斗争,另外也有不少人怕辛苦,怕不合算,因而怀疑观望。在改造低产田开始以后,正当挖掘排灌渠和翻耕播种的紧要关头,遇到了连续阴雨,渠道积水,绿肥也全部被淹,准备翻耕的塘田也因排不出水,而不能翻耕播种。在春播期间,又遇低温多雨,使早稻严重烂秧。在这个时候,湖西大队里又出现了新的斗争:有些人采取积极措施,跟不利的自然条件作斗争;而另有一些人在困难面前,对改造低产田产生了半途收兵思想;也有的富裕中农认为改造低产田是想吃“天鹅肉”,不如搞点家庭副业。一方要改变现状,争取高产;一方要维持现状,甘于落后。这就形成了尖锐的思想矛盾。
有矛盾就有斗争。革命者就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湖西大队针对上述思想上的分歧,开展了一场群众性大辩论:低产面貌要不要改?能不能改?怎样改?靠谁改?两种思想展开交锋。广大贫农、下中农对于改造低产田表示坚决拥护,他们说:“样样事情都要有决心,一点困难就难住了,低产田面貌怎能改变?”又说:“种田人就是靠双手。现在有了人民公社,人多力量大,办好集体经济,才能共同富裕。”他们并且以实际行动,带头抢干难活重活,站到生产斗争的最前线,从而使全体社员克服了种种消极情绪,树立了依靠集体经济,改变低产面貌的思想。在提高觉悟,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改造低产田的斗争。
诚然,不经过与自然斗争,不大抓水利建设,不改造烂塘田,不扩种绿肥、增施有机肥料改良土壤,不扩种早稻,就不会有大幅度增产。但是,如果不首先通过思想斗争,解决人们思想上的矛盾,就不会有去冬今春轰轰烈烈的农业大生产运动。
总之,没有思想斗争(包括社会主义思想与资本主义思想的斗争,先进思想与保守思想的斗争),没有人与自然的斗争,要使低产变为高产,显然是不可能的。经过斗争促进矛盾转化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没有斗争就没有辩证法。毛主席说:“矛盾的斗争贯串于过程的始终,并使一过程向着他过程转化,矛盾的斗争无所不在,所以说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论》)湖西大队的事实不正说明了这个真理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