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芭蕾舞剧艺术的革命
——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欢呼
叶林
在庆祝建国十五周年的首都舞台上,我们兴奋地看到了我国第一部反映现代革命斗争生活和以工农兵为主人公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诞生。这部舞剧是在党的文化革命的号召和有关领导同志的直接关怀下进行创作的。它的出现值得我们特别重视,它标志着我国芭蕾舞剧艺术的新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革命的一种具体表现。在芭蕾舞剧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道路上,它迈开了坚实的第一步。
关于欧洲的芭蕾舞剧在我国如何民族化的问题,在不少舞蹈工作者的脑子里,已经思考了不止一天。现在,希望终于变成了现实。尤其值得高兴的是,那许多曾经在大家思想里闪现过的理想,在《红色娘子军》这部作品中,几乎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
对欧洲的芭蕾舞剧艺术进行改革,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的历史虽然不算很长,但却是有着稳固的传统的。它从欧洲歌剧的摇篮里成长,在法国大革命后所掀起的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哺育中成熟。目前所流传的许多欧洲芭蕾舞剧经典作品,从《吉赛尔》到《天鹅湖》,无论是从内容到表现形式,都渗透着浪漫主义思想的特征。在内容上,浪漫主义者所选定的主题往往是虚渺的幻想与痛苦的现实之间的冲突,是抽象的善与恶、爱与死的斗争;这样的思想内容,就使舞蹈的表现形式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女演员在舞蹈史上第一次升起她们的脚尖来跳舞,这不仅为了要显得婀娜多姿,而且企图造成一种飘逸、轻盈的感觉,仿佛人可以随风飘动。由于它的内容与形式结合得如此紧密,以致一百多年来,它在理论上形成了一套顽强的美学体系,在艺术上有了一套非常稳固的程式,艺术技巧也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因此,要触动它是很不容易的。
芭蕾舞剧这门艺术被移植到我们国家不过只有几年,关于它在我国的历史,几乎用几句话就可以概括:北京舞蹈学校成立于一九五四年,在一九五七年这所学校才正式建立芭蕾舞剧专业,一九五九年成立了第一个实验芭蕾舞剧团。在这短短的几年当中,他们对欧洲芭蕾舞剧传统进行了学习,先后介绍和演出了《无益的谨慎》《海侠》《天鹅湖》《吉赛尔》《巴黎圣母院》等几部大型舞剧和一些其它舞剧的片断。这些介绍工作有好些都是有益的,同时也为芭蕾舞剧艺术的革新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不过,单纯的介绍并不能够使这门艺术在我国生根;而且,在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里,也很难设想,充斥在欧洲芭蕾舞剧里的那一大群体现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的仙女和王子之流的、千篇一律的形象,能够和今天的革命精神相协调。只有进行革命,只有在舞剧中出现我们自己人民的形象,用群众能够接受的舞蹈和表演来反映今天的现实斗争生活的时候,这门艺术才算在我国落地生根,成为我们自己的上层建筑和进行阶级斗争的有力武器。
《红色娘子军》是首先把社会主义的革命精神带进芭蕾舞剧领域的一次成功的尝试。这一次实验,可以说是芭蕾舞剧艺术的一次大革命。首先,它在艺术实践上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在艺术思想上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突破了欧洲芭蕾舞剧传统的局限,把芭蕾舞剧从逃避现实的消极幻想的境界里拖了出来,使它建立在无产阶级革命的现实基础之上。在这样的艺术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在舞台上,新旧两种芭蕾舞剧之间,出现了多么激烈的变化!它首先让无产阶级战士的英雄形象统治舞台,代替了那些弱不禁风的宫廷闺秀、仙女和多愁善感的王子;同时,革命斗争的火热生活也代替了那种空虚缥缈的境界,舞台面貌为之焕然一新。在创作方法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一切戏剧和舞蹈构思,它的人物、情节故事,全都是立足于生活的真实基础之上,是真实可信的。这是从现实斗争生活取材、提炼和加工的结果,而不是那种可以在房间内凭空臆造的稀奇古怪的幻想故事。在风格上,因为舞台上的主人是当代的工农兵,所以过去的芭蕾舞剧的温文雅静的风格也改变了,代之而起的是豪放和刚健,充满着时代的气息。这一切,都使芭蕾舞剧具有了新的生命力和革命精神。如果说,芭蕾舞剧从欧洲宫廷的古典主义转到浪漫主义,是它的第一次大革命的话,那末,目前在社会主义时代,它面临的将是另一次意义更深刻,更伟大的大革命,这次革命将使它从资产阶级的手里解放出来,成为工农兵自己的艺术。这样的时刻,已经来到了,在《红色娘子军》这部舞剧中,我们已经感觉到这种革命脉搏的跳动。
《红色娘子军》这部舞剧的内容,是能够激动人心的。它以海南岛琼崖纵队的革命斗争为题材,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女战士的成长,塑造了游击队领导人洪常青和女战士琼花两个高大的英雄形象。在舞剧中,琼花的强烈的阶级仇恨和成长过程,以及常青的优秀品质和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赤胆忠心,都表现得十分突出,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舞剧对这两个英雄人物的刻划,在不少地方借助了电影《红色娘子军》的经验,但比电影更加集中。舞剧中的琼花,从第一场一开始,就突出了她在残酷的压迫面前的勇于反叛的性格,并且自始至终都是在阶级仇恨的烈火中燃烧着。在整部舞剧中,她的全部思想和行动都只集中在一个焦点——进行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在原电影中她和常青的感情关系,舞剧中是被删去了,但她的革命行动,却有着较集中的表现,在舞剧的第一、二、三、四场,几乎所有事件都是以琼花为中心的。特别是在第三、四场,通过她因为捺不住复仇的愤怒而擅自开枪射击南霸天,违犯了纪律的行为,以及党对她所进行的教育,很好地展示了她的成长,使她的性格有所发展。虽然在第五场以后,戏的重心转移到了常青的身上,对琼花的刻划有所减弱,但是,由于前几场对琼花性格的塑造比较集中,所以她的形象仍然是完整的,突出的。白淑湘在担任这个角色的表演中,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她创造了一个和《天鹅湖》中的黑白天鹅迥然不同的坚强的个性。特别值得称赞的是,她在这个角色身上灌注了强烈的感情,不仅通过舞蹈,而且善于运用她的炯炯有神的目光和深沉的脸部线条,在她的眼睛里,可以看出蕴藏在这个人物内心深处的全部思想。这不禁令人想起了法国舞蹈理论家诺维尔在《舞蹈书信集》中所说的名言:“手和脚的机械动作只是一个‘零’,而脸部表情则给这个‘零’添上了表值的数目字”。白淑湘在这个角色的创造中,显示了她的艺术才能的成熟。
舞剧的另一个英雄人物洪常青的形象也是突出的。他在舞剧的前几场,虽然没有独立的篇幅,但也已经显示了作为一个游击队领导人的沉着和机智。特别是在他牺牲的一场,更是为他的性格和品质添上了特殊的光彩,使他的英雄形象的塑造得以最后完成。这一场戏的成功,首先应该归功于对常青独舞的设计,这一段舞蹈非常充分地表达了常青的意志、坚定的革命信心和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很好地发挥了舞蹈刻划人物的内心活动的特长,发挥了独舞的特殊作用。许多时候,常常有这样的体会:有些舞剧人物不断地在舞台上进出,交代情节,做着各种事情,然而却没有向观众交代出他是怎样做的,在做的时候又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在舞剧中,没有能够通过舞蹈的手段来表达,因此,到头来给人的印象仍然很浅;有些舞剧人物在舞台的篇幅很少,可是却可以在一场集中而感人的舞蹈中,使他的角色顿然具有了光彩照人的印象。洪常青这个人物的创造,可能就是最生动的例子。刘庆棠在这个角色的扮演中,也是称职的。他的沉着和矫健,富有弹性的弹跳能力,都给人以突出的印象。
这部舞剧在舞蹈结构和安排上也是有成就的,它充分地运用了芭蕾舞剧原有的各种表现手段,对独舞和群众舞蹈的设计和安排,都给予较充分的注意,经常让人物舞得起来,象琼花在第一场的独舞和前面提及过的常青牺牲前的独舞,以及第二场女战士练兵的集体舞,都编得很好,对戏剧内容很有帮助。女战士的集体舞蹈整齐而有气势,场面的气氛也很热烈,很好地表现了革命战士的英雄群象。在集体场面性舞蹈中,这样的成绩也是难得的。
这部舞剧在艺术实践上最可贵之处,是在于它敢于继承,同时又敢于突破。敢于继承,可以使它比起其它舞剧来具有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由于它具有了原来芭蕾舞剧的各种表演手法、表演技巧和表演程式,所以在艺术上它是丰富的,是有力量和有说服力的。它不需要另起炉灶,从头寻觅和创造一套表演方法。与此同时,它又敢于突破其原有程式的局限。敢于从我国传统戏曲和民间舞蹈之中吸收许多表演方法和技巧,以适应我国现实生活的需要和适应群众的审美习惯。有好些地方,它在继承和吸收两个方面都运用得相当贴切,使这部舞剧既具有欧洲芭蕾舞剧的规程,同时又具有民族的特性。当然,我们还不能说所有这些问题都已经解决得很完满,在角色中,正面人物的民族气质以及他们的英雄性格和他们的芭蕾舞动作不够协调的现象,还是存在的。有些场面性舞蹈穿插的手法,也还没有完全摆脱欧洲芭蕾舞剧惯用手法的陈套,这种手法和我国民族的生活习惯不够协调。这是当前革新工作上存在的主要困难,可能不是在短期间内可以解决的。此外,由于欧洲芭蕾舞剧对男性舞蹈的发展注意不够,这给我们表现今天的工农兵男性舞蹈形象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还需要努力探索这方面的规律。在舞剧中如何创造反面人物形象的舞蹈,也还需要继续研究。不过,尽管如此,作为第一部实验性的尝试,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是十分难得的了。
最后,对于这部舞剧的音乐,也是应该给予较高的评价的。几位作曲者基本上是舞剧《鱼美人》音乐的作曲者,但这一次的创作却比过去有了较大的提高。这部舞剧音乐的比较成功之处,是它基本上注意了从人物的性格出发,注意到运用一些具有英雄气质的音调来表现舞剧中的工农兵人物的形象和斗争场面。电影音乐中《红色娘子军》主题歌的运用,对这部舞剧的音乐也是有帮助的;尤其是在一些地方使用了人声合唱,更加丰富了舞剧的现实感,这种做法也有助于芭蕾舞剧的群众化。此外,一些独舞场面的音乐,写得也较好,能够把舞蹈“托”得起来。
《红色娘子军》的创作和演出,有力地证明了:芭蕾舞剧这种艺术形式是完全可以反映我国当代的社会主义现实革命斗争生活的,它的舞蹈程式和体系是完全可以革新的,只要坚决依靠党的领导,坚持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方向,加强同工农兵群众的联系,就一定可以取得巨大的成绩,使芭蕾舞剧这门艺术在社会主义时代中放出新的光彩。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表现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生活的芭蕾舞剧产生,为芭蕾舞剧艺术的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6版()
专栏: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剧情简介
序幕
海南岛,恶霸地主南霸天的土牢内,关着南府丫头琼花。团丁头目老四奉南霸天的命令,要卖掉她。琼花在土牢内乘老四不备,踢灭灯笼,夺门逃走了。
第一场
琼花在黑夜里逃出南府,但不幸又同前来追捕她的老四相遇,重又落入魔掌。南霸天怒气冲天,命令他的爪牙狠狠地鞭打琼花。琼花被打得遍体鳞伤,昏迷不醒。南霸天认为琼花已经死了,便率领奴仆回府。
这时,红色娘子军连的党代表洪常青和通讯员小庞,都化了装,去执行任务,路上恰巧遇见从昏死中苏醒过来的琼花,常青便指引琼花投奔红军的道路。
上图:琼花反抗南霸天的毒打。
第二场
红军独立师建立了红色娘子军连。当琼花赶到会场时,受到全连战士和当地老乡们的热烈欢迎和亲切关怀。琼花看到他们举着“打倒南霸天”的标语,群情激愤地控诉南霸天的滔天罪行,她深受感动和启发,立刻燃起了她仇恨的怒火。在她的坚决要求下,党代表洪常青接受了琼花入伍。
上一图:娘子军连的战士们在操练。
上二图:琼花在控诉。
第三场
趁南霸天庆寿时,洪常青化妆为刚从海外归国探亲的华侨巨商的儿子前来祝寿。约定午夜后同娘子军里应外合,一举消灭南霸天的团丁,活捉南霸天。
入夜,琼花悄悄进入南府,同小庞联络,指点进入南府的道路,并待机接应大队作战。但是,恰巧遇到南霸天出来送客,仇人相见,琼花按捺不住心头怒火,不顾战友阻拦,忽然开枪打伤南霸天,过早暴露了目标,破坏了原订的计划。等红军听到枪声出击南府时,老四已向南霸天报告:南府已被红军包围,南霸天与老四便从地洞潜逃了。
琼花因自己违犯纪律,打乱了整个作战部署,放走了南霸天,懊悔异常。
红军打开了南霸天的粮仓,把粮食分给群众。
上图:琼花开枪打南霸天。
第四场
在红军的营地上,洪常青给娘子军战士们上政治课。通过党的教育,琼花才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老乡们摘了荔枝,编了斗笠来慰劳红军。军民正在欢舞时,忽然哨兵报告:国民党军队大举进犯,红军主力决定转移,只留一小部分阻击敌人。
上图:娘子军战士们同老乡一起欢舞。
第五场
黎明前,我主力部队已安全插入敌后。留下的小分队由洪常青率领阻击敌人,坚守山口,红军战士英勇奋战,给敌人很大打击。小分队保护全队安全撤退后,常青等人边战边撤。但一颗炮弹在他们旁边爆炸,常青不幸受伤而被俘。
下图:洪常青率领小分队坚守山口。
右图:琼花同敌人搏斗。
第六场
红军一步步向南府逼近,南府庭院混乱不堪。南霸天垂死挣扎,还幻想威胁洪常青向红军写信退兵。洪常青大义凛然,断然拒绝,慷慨就义。
红军占领了南府,解放了椰林寨,群众欢庆解放。琼花与小庞寻找常青不见,当他们知道常青就义时,军民悲愤万分。为了悼念先烈,继承先烈遗志,更多的人要求参加红军。
下左图:洪常青宁死不屈。
下右图:红军解放了椰林寨。
〔本版图片分别由游振国和新华社记者黄景达、陈娟美、刘庆瑞、刘志伟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