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教育干部社员克服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
宁德县健全小型水利管理制度
节省大量维修劳力和资金,扩大灌溉面积百分之三十
据《福建日报》报道 宁德县大力发动群众,开展小型水利工程清查整顿工作,充分发挥现有工程效益,为农业生产创造更好的灌溉条件。
自去年以来,宁德县各地虽然加强了主要水利工程的管理,但对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还不够重视。据调查,全县二百八十六处受益百亩以上的小型水利工程,无人管理的有一百一十六处,因而造成毁坝、渠道坝头崩塌、渠道失修、管口堵塞等现象,严重影响农田用水。今春,县委、县人委发现这个问题后,决定开展小型水利工程的清查整顿工作。春耕期间,首先在古溪公社试点。取得经验后,又组织了三十四人的清查整顿工作组,分赴八个区,发动群众,对小型水利工程进行清查、整顿。
在清查整顿中,各地都大抓思想教育工作。文峰大队神宫渠道以前无人管理,每年都要花费很多工夫修复水毁工程。通过宣传教育,干部、社员克服了“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大队建立了管理机构,配备了管理人员,并改建了拦河坝,使农田抗旱能力由原来的二十天提高到四十天。群众满意地说:“这真是用工省、受益大的大事,比新修任何工程都合算。”赤溪大队原来有部分社员怕清查整顿后会增加负担,工作组和社员们一道算了账:这个大队的加井坝有九个生产队受益,过去没有归大队统一管理,各管各的田间用水,每年要用管理工分九千分。如果由大队统一管理,只要两个管理人员就行了,每年只要二千个工分。群众听了以后高兴地说:“党又给我们出了个好主意。”
在清查整顿时,各地都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有利生产、有利管理、有利团结的原则,经过群众充分讨论,对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逐个落实。全县跨三个公社的水利工程共有五处,决定由县管理;跨三个大队以上的水利工程有二十五处,由公社管理;跨三个生产队以上的工程有一百九十七处,由大队管理;还有五十九处工程较小,就由受益大队或生产队管理。这些工程整顿后,都分别成立了管理站或管理小组,并配备了管理人员,制订了管理制度。
经过三个月努力,全县已全面完成了小型水利清查整顿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全县二百多处小型水利工程,仅花四千元的清查整顿经费,却增加灌溉面积九千零六十二亩,比原来扩大灌溉面积百分之三十以上,比全县今年投资七十二万元新建工程的灌溉面积还多六十二亩;同时由于整顿了管理机构,健全了管理制度,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每年还可节省看水劳力一万八千多工日,节约维修劳力六万七千九百工日,少花维修经费四万多元。清查整顿以后,水利纠纷也大为减少,队与队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更加团结,许多地方出现了节约用水、相互让水的新气象。


第2版()
专栏:

尽可能以合同工代替固定工
徽州组织社员包运木材又快又好
广西红坭坡国营林场依靠集体农民造林育林成绩显著
新华社合肥二十九日电 安徽省徽州专区森林工业部门组织林区公社生产队包运木材,两年来已经减少了四百多名固定工人。
徽州专区生产的大量木材,几乎全部要靠二三季度山河涨水时运放。过去森林工业部门运材多用固定工人,涨水季节集中抢运,人虽多却总嫌劳力不足。流放季节一过,劳力就又过剩了。最近两年来,他们根据木材生产规律和林区公社社员的传统习惯,逐步减少了固定工,把一部分运材任务包给了公社生产队来完成。从一九六三年以来,这个专区已由社队代运了木材七万五千多立方米。
两年来的实践证明,以合同工代替固定工放运木材,既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也加快了木材放运进度。社队代运一立方米木材,包括扎排在内只需付给一元五角左右的费用。森林工业部门由于减少了固定工人,节约了一笔可观的工资、劳保福利费和管理费。
生产队的社员们对河道情况熟悉,放运木材又快又安全。他们一次可扎三四层排,比固定工人扎的排大一倍,而且两年来从未发生过木材冲散等事故。绩溪县浪荡坞和休宁县璜尖等地的河水涨退很快,林业水运队驻地离这里较远。过去由水运工人放排,往往水涨时工人到不了,等工人来到,水已退去,有时不得不打坝蓄水放运。今年包给附近的生产队代运,第一次涨水,生产队就把木材全部放运完毕。
徽州专区森林工业部门委托社队包运木材的作法是这样的:每年运输任务一定下来,就召集沿河各社队干部安排运输任务,签订合同。社队担负由收购站到转运站的放运任务,运程一般在一百华里左右,涨水时,往返一次只要两三天,既不影响农业生产,还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增加了现金收入。两年来,森林工业部门共付给社队的运费近十三万元。这笔钱假如全部用来购买化肥,可以买硫酸铵八十多万斤。社队干部和社员都欢迎这种亦工亦农的劳动制度。他们说,天下雨不能上山,可以下河,总有活干。有些社队近年来还培养出一批掌握水运技术的青年社员。
新华社南宁二十六日电广西德保县国营红坭坡林场利用当地集体农民造林育林,做到一举两得:林场减少了固定工人,降低了生产成本;集体经济扩大了生产门路,增加了收入。现在这个林场利用集体农民营造成活的杉、松、油茶等用材和经济林木已有一万多亩。
一九五五年,这个林场开始在荒岭上建立起来时,有十名职工,当年造林二十五亩。第二年,虽然职工人数增加了,也只造了二百亩。一九五七年以后,林场采取依靠附近社队的集体力量造林,这一年造林面积即扩大到四千七百多亩,一九五八年达到九千零二十一亩。这两年的造林任务,百分之九十是靠社队力量完成的。
红坭坡林场附近有十一个农村人民公社,这里的副业生产门路不多,每年春耕播种结束到夏收夏种之间,夏种结束到秋收和秋收以后,都有部分剩余劳动力没有活路安排。而这些时候正是林场种树和抚育幼林的季节,需要大批劳力。因此,经过林场与社队协商,决定每年年初由林场将造林育林任务包到各生产队,在林场技术工人的指导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林场所给报酬,作为生产队的集体副业收入。
现在,这个林场只有固定工人二十五人,临时工人十六人。林场每年的造林、育林任务,基本上是依靠社队力量完成的。由于减少了固定工人,减轻了国家开支,降低了造林成本。同时,担负林场造林育林任务的生产队,却增加了现金收入。
现在,这个林场种的松木已高达十米左右,杉木高达四米多,一千三百亩油茶树也已经开始结实。林场大面积造林的结果,对防止水土流失也起了一定的作用。过去这里大小三十一条山沟只有三条有水,现在已经有十九条沟有了长流水,使附近各公社能引水灌田。


第2版()
专栏:短评

并非“小题”,值得“大作”
有些人对于兴建小型水利还比较重视,但是,却忽视这些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清理工作,认为“改善”不如“兴建”起的作用大。他们不重视对它们进行彻底的清查整顿,说这是“小题大作”。这些真是不值得大作的“小题”吗?
的确,同大型水利工程比较,谁都不否认小型水利工程的“小”。但是,它们的数量却很大,分布的地区也很广,因而它们在发展农业生产、建设稳产高产农田上的作用,就不是很小而是很大。许多地方的农田灌溉,主要是依靠小型水利工程。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得好,或者经过清查整顿,灌溉面积更能扩大。福建省小型水利工程的灌溉面积,就占全省灌溉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六。这个省的宁德县,有小型水利工程二百八十多处;今年由于做好了清查整顿工作,就增加了保证灌溉面积百分之三十多。全国的小型水利工程都这样做,将会增加多少灌溉面积,节约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
力争付出的每一分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项根本原则。这个原则要求我们不仅重视水利工程的兴建,而且更重视水利工程的管理。建成了许多水利工程之后,如果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善,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甚至崩塌、损坏,那就是一种严重地浪费国家和人民的财富的行为,是对社会主义事业不负责任的表现。这种现象,在宁德县过去就曾经比较突出地存在过,今年以来已经克服了。全县在小型水利工程上只花了四千多元的清查整顿费,而增加的灌溉面积,却比今年投资七十二万元新建的水利工程的灌溉面积还多。清查整顿之后,每年还可以节约维修工六万多个和经费四万多元。事实证明,通过清查整顿,把现有的水利设施维修好、管理好,比起新建水利工程,花费的投资少得多,而收效却快得多、大得多。
清查整顿,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工作。认真地做好这项工作,既能充分地发挥现有水利设施的作用,又能为更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创造条件。首先做好小型水利工程和机电排灌工程的清查整顿工作,又有利于做好整个水利灌溉事业的清查整顿。这是一个“大题”,大有“文章”可作。


第2版()
专栏:

首都各界公祭许之桢同志
彭真主祭、董必武陆定一等陪祭
新华社二十九日讯 首都各界一千多人今天上午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礼堂,隆重公祭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许之桢同志。
在许之桢同志的灵堂两侧,陈列着董必武、彭真、李富春、柯庆施、陆定一、康生、杨尚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方面负责人张鼎丞、吴玉章、蔡畅、刘宁一、萧劲光、陶铸、陈郁、胡耀邦、王震、帅孟奇等送的花圈。灵堂内外还悬挂着许多缟素的挽联和挽幛。
公祭仪式于上午十时在哀乐声中开始,由彭真同志主祭,董必武、陆定一、吴玉章、刘宁一、萧劲光、胡耀邦、陈少敏、李立三、张启龙、李颉伯等同志陪祭。主祭人彭真向许之桢同志遗象献花圈,全场静默致哀。
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刘宁一致悼词。他说,许之桢同志是参加革命很早的优秀的共产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的忠实的革命战士。在党的领导下,许之桢同志长期在艰苦复杂的革命斗争中,对党和工人阶级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宁一追述许之桢同志献身革命事业的生平后说,许之桢同志一贯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对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事无巨细都耐心处理,对待同志谦虚诚恳,一贯保持了艰苦朴素和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在我们悼念许之桢同志的时候,我们全体工会干部和职工,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许之桢同志优秀革命品质和优良作风,积极投入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为完成党的任务而奋斗。
参加公祭的,还有各人民团体、中华全国总工会各部门、各产业工会全国委员会、北京市总工会、部分基层工会的负责人,工会积极分子,许之桢同志的亲属、亲友等。
许之桢同志的骨灰移置西郊八宝山革命公墓。
二十八日,首都各界千余人到中华全国总工会礼堂吊唁许之桢同志。前往吊唁的还有越南驻华大使陈子平,朝鲜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郑凤珪,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驻华代表团团长陈文成、副团长阮明芳,越南总工会副主席陈名宣、国际部长阮说,前日本松川事件被告团团长杉浦三郎及夫人。
许之桢同志治丧委员会还收到了各地工会组织,越南外交部长春水,越南总工会主席黄国越及其他国际友人的唁电和唁函。(附图片)
十月二十九日,首都各界一千多人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礼堂,公祭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许之桢。图为董必武、彭真、陆定一、吴玉章、萧劲光等同志在许之桢同志遗象前默哀。 新华社记者 安康摄


第2版()
专栏:

科协决定全面评选科学普及读物
新华社二十九日讯 全国科协最近在北京成立“优秀科学普及读物评选委员会”,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的科学普及读物进行全面的评选工作。
全国解放以来,科学普及读物的出版工作有了很大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仅从一九五七年到一九六二年,全国出版的各类初中级科学普及读物就有一万多种。这些科学普及读物,对于向全国人民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促进工农业生产,起了一定的作用。
这次评选活动,主要是总结科学普及读物出版工作的经验,探讨创作方法,交流写作经验,并且评选出一批优秀的科学普及读物,进一步扩大发行量,以满足读者的需要。评选委员会由全国科协副主席茅以升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由王文达、华罗庚、沈其益、严济慈、傅连暲担任。评选委员会下设由各方面科学家、出版界人士以及有关业务部门人员组成的理、工、农、医四个分科评选委员会。评选工作将采取领导、专家(科学家、作者、编辑)和读者三结合的办法进行。
在这之前,国家科委、文化部和全国科协曾联合通知全国各地出版社,请他们对自己过去出版的科学普及读物进行一次挑选、推荐工作。截至目前为止,全国已有三十六个出版社推荐了一千一百多种质量较好的科学普及读物,供评选委员会进一步评选。


第2版()
专栏:

《农业科学技术广播》第一辑出版
据新华社二十九日讯 综合性的农业科学技术普及读物《农业科学技术广播》第一辑,最近由农业出版社出版。《农业科学技术广播》这套丛书的内容包括农、林、牧、副、渔和农业“八字宪法”的各个方面。它的第一辑主要是介绍有关植物保护的知识,其中有《漫谈我国目前的农药品种》、《怎样正确使用农药》、《使用农药怎样防止人畜中毒》等章节。这本书是根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农业科学技术》节目中的广播稿选编而成的。
《农业科学技术广播》预定今年年内出版四辑,明年起每月出版一辑。每辑内容都配合农业生产的需要,广泛介绍有关的科学技术普及知识,推广一些在大面积生产中行之有效的先进经验和新的科学技术。
《农业科学技术广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具有高小到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知识青年和社、队技术干部。文字通俗易懂,并且保持了原来广播稿的对话、讲故事、说评书等形式。


第2版()
专栏:

永远做革命的尖刀
——记昆明部队某部尖刀八连
新华社记者 昆宣
尖刀性格
一个秋风习习的夜晚,刚刚征服了汹涌的澜沧江的昆明部队尖刀八连,又出现在亚热带的深山密林中。这里,山岭重迭,林海茫茫,藤似蛛网,杂草过人,上不见天,前不见路,战士们只是根据指挥员在地图上标定的目标,默默地前进着。他们从能钻的地方猫着腰钻过去,从能挤的地方侧着身挤过去,在无路可通的地方,就挥动砍刀,斩落藤条,开路前进。荆棘划破了手脸,汗水浸透了衣裳,他们满不在意。就这样,他们在无村庄、无道路、无向导、无灯光的情况下,整夜穿林,终于按照规定的时间到达指定的地点,用他们“尖刀”的光辉,迎来了边疆的又一个黎明。
记者在跟着他们进行训练中,看到了他们的现在,也知道了他们的过去。这个连队,在解放战争的年代里,就以当尖刀、打头阵而闻名。在豫西中章屯战斗中,他们以一个连的兵力插入全副美械装备的蒋匪整编第三师的两个团的阵地,连续夺下八个山头。打过长江以后,他们在战斗英雄、连长刘子林的率领下,作为团的前锋连,凭着两只铁脚板,猛追乘汽车逃跑的敌人,一天一夜强行军一百八十华里,截住了蒋匪一四三师,抓了五百多个俘虏,突破敌人核心阵地,为后续部队全歼该师打开了道路。在广东、广西追歼战中,刘子林带领八连的一个班,象一把锐利的尖刀,直插敌人保四师师部,活捉代师长关中岳,迫使他下令全师缴械投降……。当时就是因为他们处处能打头阵,当尖刀,所以荣获了“战斗模范连”的称号。
在进军西南,保卫祖国边疆的日日夜夜里,八连战士十几年如一日,常备不懈,始终保持了可贵的尖刀性格。他们说:“要永远为革命打头阵,当尖刀!打仗,做一把直插敌人心脏的尖刀;建军,做一个事事冲在前面的先锋。”
在一次远程奔袭残匪的战斗中,八连战士不避艰险,在漆黑的夜里,钻森林,出草丛,攀悬岩,越峡谷,出敌不意,打得敌人措手不及。匪首连衣服都来不及穿,就被傣族战士李绍云一个点射打翻。在另一次战斗中,他们冒着大雨,深入匪窠,不到半小时,全歼残匪。被俘的匪徒说:“你们来得太快了,我们连喊投降都来不及。”
在军事训练中,八连也是团、营的“老先行”。今年夏季,部队来到澜沧江边进行泅渡训练。时值洪水季节,江水暴涨,他们以“让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担当了试渡的任务,靠着简便器材的微小浮力,全连全副武装游过三百二十米宽的江面,成为泅渡训练中的尖刀连。在平时完成各项任务中,八连也是闻风而动,雷厉风行,往最困难的地方走,拣最重的担子挑。他们不但工作得又快又好,而且射击、投弹和障碍训练年年优等,刺杀、器械操和战术训练年年良好。近三年连续获得四好连队的称号。今年春天,被昆明部队党委命名为“尖刀八连”。
尖刀靠磨炼
钢不炼不纯,刀不磨不快。八连时时站在斗争前列的尖刀性格,是在斗争的风雨中磨炼出来的。他们为了永远做革命的尖刀,战时英勇执行尖刀任务,平时坚决贯彻军委和林彪元帅的指示,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扎扎实实苦练过硬本领。有一次夜间射击,四个人刚射击完,就下起大雨。“继续打,还是停一停?”有人犹豫不决地问。连长郝明智斩钉截铁地说:“打!雨越大越打!这正是考验我们的好机会。”全连在雨夜中坚持射击完毕,总评是良好,干部们说:“我们宁愿这样过硬的良好,不要一般条件下的优秀!”又一次实弹射击中,战士李柱忘了定表尺就据枪瞄准,连长郝明智看到了,班长也看到了,但是都没有告诉他。结果李柱推了个“光头”(一发也没打中靶),影响了全连的成绩。有人背后埋怨连长为什么不提醒一句。但是连长的看法不同。他一面向在场的团首长检讨连的思想工作还做得不落实,一面问战士们:打仗的时候,能不能每个战士后面都跟个干部提醒?一席话使大家懂得了训练就是战斗,练是为了战,高标准,严要求,是对战士的最大爱护。
为了从难从严锻炼部队的尖刀性格,有时部队在山上作业,本可住在山上,他们却偏不住,每天早晚爬七公里的山路,登山作业。有一次,刚结束一次连进攻演习,有人满以为可以稍稍休息一下了,党支部却决定要连夜把连队拉回营房,开始了一百二十里的山林地奔袭演习。
在实弹战术演习中,战士们要求自己练得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他们说,跑了一发子弹,就等于放走一个敌人,对不起人民。一次演习,一百三十二个靶子,被他们一举消灭了一百二十七个,他们仍觉得不够。特等射手廖万成,一次打了两千发子弹,只跑了三发,大家都夸他成绩好,但是他却说:没有完成任务,放跑了三个敌人。
磨刀先磨思想
在尖刀八连有一句很流行的话:“磨刀先磨思想!”为了发扬永远当革命的尖刀的精神,他们经常抓阶级教育和活的思想教育,使战士们永远保持高度的敌情观念和阶级斗争观念。他们把全连在一次控诉会上提供的材料:五十名干部、战士在旧社会里被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反动派打死、逼死了亲人,三十四名官兵被逼得家破人亡、卖儿卖女等悲惨遭遇,变成阶级教育的活教材,经常向干部战士讲。他们还经常不断地结合部队的思想和形势任务,大讲本连是如何在毛主席思想教育下成为尖刀连的,讲如何才能发扬尖刀连的战斗作风。练进攻的时候,就讲八连快速勇猛夺取双龙亭的战斗,练防御的时候,就讲八连在淮海大战中阻击敌人一个团、坚守六天七夜的事迹;练行军,就讲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练泅渡,就讲红军突破乌江天险。使官兵的脑子里经常装有活生生的英雄形象,接受什么任务、遇到什么问题,就能想到什么英雄。
为了使全连官兵养成“身在连队,眼看世界”的革命胸怀,他们还反复组织全连官兵学习毛主席著作中《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一文,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思想武装大家的头脑,使官兵们认清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本质,以及他们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的规律,时刻注意着美帝国主义和蒋匪帮的一切阴谋活动,并且把准备打头阵、当尖刀、打大仗、打硬仗的思想,在每个人的头脑中扎根,落实到了行动上。一天上午,他们正在靶场射击,突然传来紧急集合哨音,正在射击位置上的官兵们,立即从三里外的靶场飞奔营房,整好装具,带到集合场地,只用了上级规定的三分之一时间。这种分秒必争的行动,充分表现出八连官兵时刻准备为保卫祖国的赤胆忠心。为了早一分钟踏上战斗岗位,八连战士们把鞋子、饭包、手榴弹和枪都放在十分顺手的地方。为了在紧急情况下,能够随时起火做饭,炊事班长包济清口袋里经常装着一个装满火柴的密封塑料盒。有一天,班长罗家恩的背包带上交了,到晚上还没有领到新的。睡觉前,他想,有了任务怎么办?他郑重其事找事务长,把旧的又要了回来。今年二月,有三十二个老战士要退伍了。他们预定第二天早晨八时离开连队。可是早晨五点半钟,连队来了一次紧急集合,全体离队的老战士又和往日一样,完全赶到了集合场地,听候分配任务。人们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们回答说:服役当兵有年限,革命可没有年限。为了革命,永远应该时刻准备着,听候祖国的召唤。


第2版()
专栏:

上图:十月二十九日,周恩来总理接见了巴基斯坦政府经济考察团团长、巴基斯坦政府计划委员会副主席赛义德·哈桑。图为周总理和赛义德·哈桑团长亲切谈话。新华社记者 刘庆瑞摄


第2版()
专栏:

右图:十月二十九日,周恩来总理接见了巴基斯坦民用航空总监兼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总经理努尔汗空军少将(左五)和随行人员。图为接见时合影。 新华社记者 刘庆瑞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