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人工繁殖鱼苗试验成功 公社经济开辟广阔天地
我国淡水养鱼事业不断发展
今年头八个月淡水鱼产量超过去年同期百分之二十六,去年养殖面积比一九五七年增长百分之四十三,全国淡水鱼产量相当于解放初期年产量的二十多倍。
新华社十五日讯 我国淡水养鱼事业有很大发展。到今年八月,全国淡水养鱼的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二十六。
去年,全国淡水养鱼面积比一九五七年增加了百分之四十三,全国淡水养鱼产量,相当于解放初期年产量的二十多倍,在淡水鱼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由解放初期的百分之十五上升到百分之四十二。今年又有新的发展,仅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放养面积即比这四个省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十以上。
过去,我国淡水养鱼主要在广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等省的部分地区;现在南起云贵高原,北至黑龙江、内蒙古,西到新疆,大部分省区都有了淡水养鱼。全国可以利用发展养鱼的水面,已经有四分之一左右得到利用。养鱼的水面也由几亩、几十亩的池塘,扩大到成千上万亩的湖泊、水库。山西、甘肃等省有些地方过去不养鱼,解放前吃不到鲜鱼,现在已经能够吃到当地养殖的鲜活鱼。北京、天津、南昌、武汉等许多大中城市,也利用城郊水面发展养鱼,就地供应城市需要;天津、长沙等城市还利用城市污水养鱼,获得了较高的产量。近几年来,许多地区发展稻田养鱼,也获得了较好成绩,放养的面积和产量都有所增加。
青、草、鲢、鳙鱼是我国特有的优良品种,各地放养数量最多。但是,这些品种过去只有靠采捕长江、西江的天然鱼苗放养。一九五八年,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相继试验成功了鲢、鳙、草鱼的池塘人工繁殖以后,大大推动了淡水养鱼事业的发展。现在,全国已经有二十一个省市,推广了鲢、鳙、草鱼的人工繁殖,不少地方已经普及到公社生产队。广东、上海、浙江等省市人工繁殖的鱼苗,已经基本上做到自给。
近几年来,一些水产科学研究单位,还先后从国外成功地引进了一些新的养殖品种。象从古巴引进的牛蛙,从朝鲜引进的虹鳟,从越南引进的非洲鲫鱼等。这些新品种经过驯化,大都在我国“安家落户”。非洲鲫鱼已经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推广。牛蛙已在广东省几十个县进行试养,江苏省已经开始野生放养。
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养殖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在许多有水面的地方,养鱼已经成为社队多种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北京市郊区解放初期只有个别地方有池塘养鱼,现在郊区十二个区县已有九十七个公社的二百七十二个生产大队养了鱼,可以养鱼的水面大部分得到利用。江西、江苏、湖南、上海等省市已经建立了一千三百多个社办养殖场,建立一批专门从事养鱼和鱼苗繁育的专业队。不少地区公社化以前无力经营的水面,现在采取几个队联营或社队联营等形式,加以利用。
为了发展较大面积的水面养鱼,增加淡水鱼的商品生产,帮助和带动社队发展集体养鱼,国家还在各地建立了六百多处国营养殖场。不少国营养殖场联合附近社队,共同建立大面积商品鱼生产基地。国家还在有养鱼条件而缺乏鱼种的地区,建立了一百七十多个鱼苗、鱼种供应站,并且在重点渔区建立了一批技术推广站和养殖试验场,它们在供应鱼苗、鱼种,传授和推广人工养殖技术,帮助社队发展集体渔业生产等方面,做出了不少成绩。
我国内陆水域广阔,塘堰、湖泊、河荡很多,水产资源丰富,有许多天然捕捞渔场,有近亿亩可以养殖的水面。解放前,由于绝大部分水面资源,被地主、渔霸所霸占,长期得不到利用。解放后,党和政府采取许多有效措施,发展淡水渔业生产。一九五八年人民公社建立以后,广大社员依靠集体力量,自力更生地发展集体养鱼事业,使淡水渔业不断向前发展。


第2版()
专栏:

钟家沟大队牧羊人利用放牧时间撒播草木樨
人工种草 饲料充足 羊多肥多
这是地多劳力少草原有限的地区发展畜牧业的一项好办法
新华社西安十五日电 陕西省榆林县青云公社钟家沟生产大队的羊倌,利用放牧时间种草,建设起许多新牧场。他们除在新牧场放羊外,每年还收获大量的牧草,作为羊的越冬饲草。
钟家沟的草场现有六百八十二亩。这些草场大部分是贫农下中农社员放牧员近年来义务劳动开辟的。每年春天解冻以后,羊倌赶羊外出放牧,总要背上布袋,袋里面装着草木樨种子,遇到适合种草的地方,就撒下种子,然后赶羊来回踩几趟,把草籽踩入沙土中。他们就这样种植了几百片人工草场。由于牧场的扩大,现在全大队饲养的羊,已由一九五八年的二百多只增加到四百多只。施羊粪的集体耕地面积由四百多亩扩大到八百多亩。
这个大队还订立护草公约,规定在草苗根浅时期和留种草场不放牧,可以放牧的地方,划区轮牧,使牧草有时间恢复生机。由于羊倌们对草原管理得细,保护得好,现在这个大队的羊一年四季都有草吃。今年全大队收获的草木樨种子又可以使明年草场面积扩大四百多亩。这个大队现在已把人工种草列入草原建设事业的长远规划。
钟家沟大队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丘陵沟壑区,土地沙多草稀。由于过度放牧,牧草越来越少,植被遭到破坏,羊只每年越冬都缺少饲料。一九五八年春天,羊倌李外信、李老娃积极响应上级种植牧草的号召,在放羊的时候,用人工撒籽羊踩的办法,试种草木樨成功。其他羊倌看到这样种草对放牧有利,也跟着种起草来。他们几年来的实践经验证明:羊倌利用放牧之便种草,是地多劳动力少、草原有限的地区,发展畜牧业生产的一项有效的办法。赶羊撒草籽入土,比用犁头和锄头翻地下种,工效提高七倍多。不仅平坦的荒漠可以种草,就是人力达不到的沟岔、崖畔和坬坬,只要羊可以走,也都可以种草。羊倌种草还改变了千百年来牧羊人只管放羊、不养护草原的习惯,把种草和管理草原、利用草场放牧结合起来,有效地保护沙区植被。


第2版()
专栏:编后

有心人
羊倌兼带种草,这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件大事。
钟家沟生产大队的羊倌,从一九五八年开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利用放牧的时间种植饲草,使丘陵沟壑,披上绿装。结果,草场扩大,羊群发展,羊有饲草,地有肥料,既利于牧业,又利于农业。
羊倌的职责是放羊。他们只要把羊养好,就算完成任务了。但是,羊倌李外信和李老娃不是这样。他们看到队里的羊缺少饲料,便打破了千百年来的习惯,利用放牧的时间,给集体的羊群种草。看来,他们不仅是在播种草籽,而且是在播种集体主义思想。万籽入土,众草丛生。别的羊倌看到他俩试种草木樨成功,也跟着做起来。一个大队在不长的时间以内种植了几百片人工草场;社会主义思想,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开来。
李外信和李老娃,是两个老羊倌。他们现在种草的地方,早已走过千百遍。为什么过去他们没有这样做,而现在这样做了呢?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不仅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而且培育了新型的农民。他们从个体经济的小圈子里跳出来,以公社主人翁的资格,为自己的集体操劳、谋划。过去想不到的现在想到了,过去做不到的现在做到了。新社会的新环境造就着新型的人,的确就是这样。


第2版()
专栏:

自己动手 革新设备
山东酒精总厂以勤俭精神推广先进经验
本报济南十七日电 山东酒精总厂以少花钱多办事的精神推广先进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前一个时期,这个厂有些人认为要推广先进经验,就得先申请上级拨款,改变本厂的设备条件。比如,他们在学习上海酒精厂降低煤耗经验时,提出要花五十多万元买一个新锅炉。在学习上海提高淀粉出酒率的先进经验时,也强调需要投资几十万元改善设备之后,才有可能推行。
针对这种思想,厂党委组织全厂职工,以“不花钱或者少花钱能不能改进设备,能不能推广上海先进经验”为题,进行了一番大讨论。厂领导干部又带人再次到上海酒精厂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勤俭作风。他们在跟班劳动中,发现兄弟厂的许多先进指标和先进经验,都是刻苦钻研、革新技术的结果,设备条件大都是自己动手改善的。
“取经小组”回来后,立即组成专门的领导小组,以勤俭节约精神推广先进经验。如连续蒸煮和连续糖化的先进经验,按过去的打算,装置喷淋冷却管道就需要四万多元。这次仅花了八千五百元。这项先进经验推广成功后,提高了淀粉出酒率,节约劳动力十三人,六个月里,节约了白薯干一百七十多万斤,煤二千一百多吨。
接着,他们又围攻煤耗高的关键。职工们提出了改进旧锅炉的合理化建议一百多条。党委副书记和副厂长蹲在锅炉房与工人共同劳动,寻找煤耗高的原因。最后只花了三千多元的材料修理费,就使耗煤量由一千二百十三公斤降低到八百零四公斤,接近了上海酒精厂的先进水平。


第2版()
专栏:

上海各纺织厂开始试用新棉
上海许多棉纺厂已经开始试用新棉纺新纱织新布。
今年的第一批新棉,在九月上旬开始运抵上海。连日来,满载新棉的船只和汽车,昼夜不停地把一包一包新棉从浙江、江苏、湖北和上海郊区各个产棉县源源运进上海纺织原料公司和各个棉纺厂的仓库。
各厂职工对新棉的质量普遍感到满意。据上海市纺织原料公司的负责人谈,今年各地运来的新棉长度足,强力高,成熟度好,而且短绒少、杂质少,水份普遍有所降低。
最近上海市有关工业部门还采取多种办法提高仓库容量,力争堆放更多的新棉。各纺织厂职工也在从各方面挖掘潜力,争取多增产纺织品。


第2版()
专栏:

内蒙古包头糖厂提前开榨
内蒙古自治区大型机械制糖厂——包头糖厂已提前开榨。今年,农民们提供给这个厂的甜菜,比过去任何一年都多。内蒙古自治区今年的甜菜种植面积,比去年扩大百分之七十,甜菜长势良好。由于原料充足,自治区另一座大型机械化制糖厂——呼和浩特糖厂,不久也将开机生产。
内蒙古自治区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才开始建立机械制糖工业,现已建成大型糖厂两座。从一九五三年以来,已先后生产白砂糖十多万吨,标有草原牌的白砂糖不但供应国内各地,还远销国外。
沿京包铁路两侧的自治区西部广大农村,解放后已变成甜菜的集中产区。这一带昼夜温差大,日照长,生产的甜菜含糖率高,是我国的主要甜菜产区之一。


第2版()
专栏:

西藏建成第一座现代化面粉厂
西藏第一座现代化的面粉厂——地方国营拉萨面粉厂已经建成,正式投入生产。
这座面粉厂目前有三台机器生产,日产量十二吨半,这相当于西藏目前农村牧区的一千多盘手推磨或一百多盘水磨的日产量。
工厂的机器是由上海粮食机械厂设计制造的,整个生产过程都是自动化操作,生产的面粉质量良好。面粉厂厂长是藏族,还有许多藏族工人,另外有一些汉族技术员和工人。


第2版()
专栏:

南京设立工厂熔炼废铁
南京废品公司克勤克俭地建设了一座花钱少收效大的废铁熔炼厂。这座熔炼厂利用当地工厂的废铁屑已经为国家熔炼出了八千多吨好铁,增加了工厂和国家的收入。
建设这座废铁熔炼厂的投资,原计划是十五万元;经过反复核算,改为五万元,后来实际只用了二万九千多元。从去年十一月投入生产到今年八月,这个厂已为国家积累了三万三千多元,收回的资金已经超出了全部投资。
南京许多工厂的铁屑、刨花等废铁料,过去由市废品公司收购后转运外省作炼钢厂的炉料。近几年来,外省的炼钢厂对原料的质量要求高了,不再要这些废铁料,市废品公司也停止了收购。到去年秋季,南京许多工厂堆积的废铁料达两万多吨,占去大片场地、走道,妨碍了生产。南京废铁熔炼厂就是为适应这种需要而建设起来的。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上海木材一厂车间支部书记实行半天劳动半天工作
天天参加劳动 思想工作深入
据《解放日报》消息“车间支部书记实行半天劳动、半天工作,不但不妨碍,而且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这是上海木材一厂的车间党支部书记实行半天劳动、半天工作的体会。
这个厂的五个车间党支部书记,从今年一月开始实行半天劳动、半天工作。每天上午,他们和工人一样,按时上班,固定小组、固定岗位;有的支部书记已经和工人一样完成一定的产量质量指标。
过去,这个厂的车间支部书记基本上都是脱离生产的。去年下半年,上级党委提出车间党支部书记要逐步实行半脱产。当时车间支部书记们一方面感到高兴,因为他们意识到自从当了干部以后,参加劳动的时间少了,和工人弟兄疏远了,要求改变这种状况;但另一方面也有顾虑,主要是:一、怕参加劳动的时间多了,影响思想政治工作。二、群众运动没法搞了。三、全面抓生产有困难。厂党委再三考虑,决定先试行车间支部书记每月劳动十天的制度。到去年年底,平均每人每月劳动十一天半,超过了党委的规定,而支部的工作丝毫没有受影响。于是,党委决定从今年一月开始,车间支部书记实行半天劳动、半天工作。
长期以来,木材一厂各部门养成一种风气:不论什么大小工作都要支部书记管;由于支部书记是脱产的,找起来方便,更助长了这种风气。支部书记苦恼地说:“我们象是货郎担,样样都要担一担。”当时,支部书记虽然整天忙忙碌碌,但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时间却很少。支部书记半天参加劳动以后,摆脱了许多本来不需要他们管的具体事务,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时间反而增加了。对车间其他干部来说,支部书记参加半天劳动,不能随便什么事情都去找他,大家就自己挑起担子来。这样就有利于发挥行政、工会、共青团组织的作用,推动各方面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支部书记每天有半天参加劳动,能直接听到群众的声音,感觉到群众的思想脉搏,掌握群众中的活思想。有一次,四车间支部书记陈惠庆在劳动,一个老工人突然问他:“老惠庆,我问你,你过去做学徒是怎么样的?”陈惠庆听了一呆,这位老工人为什么要问这样的问题呢?一了解,才知道前一时期进厂的一部分艺徒,劳动态度不够好,生活作风也比较散漫,党支部对这个问题不够重视,没有抓紧教育,老工人们有意见。他随即同车间支部委员一起研究,把这件事抓了起来。
支部书记半天劳动、半天工作的制度,经受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评五好等群众运动和工作的考验。过去搞运动,支部书记是一手抓、样样管。现在他们发挥各个组织的作用,发挥党员和积极分子的作用,反而搞得比过去好。如今年上半年评五好,支部委员会会议上集体讨论后,就分工负责,车间行政总结生产,工会表扬先进、树标兵,团支部发动团员和青工帮助生产组长和老师傅写总结;党支部书记则把主要力量放在思想工作上,一面劳动,一面抓住总结评比中的思想动向,及时加强教育。
车间党支部书记半天劳动、半天工作,也没有影响他们抓生产。这个厂的车间党支部书记过去抓生产,往往是抓一些具体生产组织工作,行政安排工作要支部书记在场,生产调度也要支部书记点头。支部书记摆脱了这种具体的日常工作,却加强了对生产的思想领导。支部书记在劳动中经常可以发现生产管理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发现生产技术上的问题,这成了加强对生产领导的有力依据。五车间厂房陈旧,下大雨车间里就漏,工人多次提出要修理,支部书记也同意解决,但是雨过天晴,事情又拖过去了。支部书记参加劳动后,亲自感受到漏雨对生产的妨碍,感到这个问题非立即解决不可,就找厂长和基建科同志一起到现场去看,又发动群众和有关部门一起动手,很快就解决了问题。


第2版()
专栏:

厂长学技术
本报记者 郭洁
我来得碰巧,今早八点钟厂长马雷生要作一次操作十二台自动布机的技术表演。这是这个厂——山西省新绛纺织厂党委为了推动干部学会一门操作技术,破除干部对学习技术的迷信而决定的。
厂长表演操作技术,在这个厂还是头一遭呢!往常,多是工人表演给干部看的,因此这件事情一传开,立刻轰动了全厂。干部和工人纷纷议论:“这可是‘真刀真枪’地干哪,怎么也得瞧瞧去!”织布车间的工人,更象办喜事一样。曾经教过厂长学技术的织布挡车工人李双山,听说厂长要表演操作技术,马上用红纸写了张大海报,贴在车间惹人注目的地方。
八点的笛声刚刚响过,下了晚班的工人和科室干部,就已经把布机旁的马路塞得满满的了。布机是三、四成行的。只见厂长马雷生不慌不忙地在车弄里检查布面,接上断头,处理停台。参观的工人和干部时而投以敬慕的眼光,时而咬着耳朵,嘀咕几句。突然,一台布机停了下来,多少只眼睛一下都集中到这台车上,大家不禁替他捏着一把汗。可是,厂长走近机旁,只扫了一眼又若无其事地走开了。人们不解,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性急的人去找在场的布机挡车工人询问:“马厂长怎么不把车开动就走开了?”对方告诉他,按照巡回的正规路线,他应该在返回来时才处理。说话间,厂长二次来到机旁,一拨弄车子立刻又有节奏地转动起来了。
一个梳着两个小辫子的姑娘,调皮地把一根纱挑断了。她是想考考厂长,看看他的接头动作。等厂长过来熟练地接上被挑断的纱头后,她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表演持续两个小时,据技术人员当场测定,他的单项操作和工作法都很正确,巡回时间也掌握得好,只是运用目光还不够熟练。
尽快熟习新的工作
“马厂长什么时候学会看布机的?”
“他从前准是织过布的!”
不论是工人,还是干部,看过表演以后都这样议论着。其实,这位今年已经四十三岁的厂长,来厂以前就连这种布机都没有见过。他在抗日战争烽火燃烧的年代里,结束了给地主打短工的童年生活而成为八路军的游击队战士。他所熟习的,不是机器,而是雄伟的太行山,冲锋的号角和抚摸过多年的枪枝……一九五四年,他第一次走进这座现代化的工厂担任领导工作。那时,他重温了毛主席的教导:“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尽快熟习这个不曾熟习的工作。
他同工程师、技术员、生产工人,都订过师徒合同。平时,他同工人坐在一起学文化,或者同科室干部一道学业务。他买了不少纺织工业的知识丛书,勤苦地学习,恨不得一下子都吞进肚子。每天晚上,当人们已经酣睡的时候,惟独他办公室的电灯还亮着,他几年如一日,坚持了临睡前一两个小时的学习。
一九五七年,党中央发布了“关于各级领导人员参加体力劳动的指示”,他和其他几位党委委员一道,首先带头下车间,扫地、擦机器、捡纱头。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许多工人对他们存在着误解,有的工人背后说:“人家是厂长,劳动不过是作作样子!”
有一次,他来到纺纱车间的梳棉工段参加劳动,工人分配他擦洗机器上卸下来的齿轮。原来,这梳棉机上的齿轮不同于一般的齿轮,每个齿缝里沾着的油污和棉花,又牢又硬,他挥着汗水,吃力地从齿缝里一点一点往下弄,这样,四个小时只擦出三个齿轮来。下午上班的时候,工人贴出一张大字报,说厂长的工作效率太低。
劳动中遇到的一件件事情,在马雷生的脑子里翻腾着,好几个晚上都在床上翻来复去睡不着。他想:来厂的这几年里,过去总以为自己是保持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作风:只要有空就跑到车间转转,看看;对工人,自己从来没有摆过架子;节日的时候,跟炊事员坐在一起给工人包饺子;职工病了,到家里帮助挑水,甚至外出开会,路上也常替工人扛行李……
那么,问题究竟在哪里呢?
一定要闯过这一关
从工人的反应里,马雷生觉察到,工人并没有把自己当成和他们一样的劳动者。而且,到车间来,工人给自己反应的问题都很具体,象谁的车好开啦,谁的断头少啦,谁出的“疵点”是怎么造成的啦,等等。但是由于自己不懂操作技术,听得吃力,工人说得也没兴趣。他想:过去下车间,转一转,看一看,劳动只能是扫扫地,实际上还是甩手掌柜的样子。他意识到,领导干部要取得工人的资格,让工人承认你是普通劳动者,必须学会操作技术,跟工人进行同样的劳动;干部跟工人有了共同的实践,才能有共同的语言和情感。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在改进工作作风的同时,闯过操作技术这一关。
马雷生开始学操作技术了。他选择了劳动强度较大的织布这个工种来学习。因为他知道,这是从棉花进厂到成品出厂的最后一道生产工序,在这里劳动,能了解全厂其它工序的情况和问题。他来到车间,首先拜挡车工人焦泽辉、李双山为师,再三向他们表示决心,并根据干部每周劳动三天的规定,作了学技术的具体规划,利用每次参加劳动的机会,作了分段安排,先学接头,后学掏综筘和装纬,然后到整理布间学习认识棉布“疵点”,最后才到布机上来学看车。每次劳动,他跟工人一样准时来到车间,从不晚到一分钟,而且每学到一门操作技术后,就和工人一起练基本功,甚至饭前饭后,开会前和因公出差,都成了他练功和学技术的好机会。工人见他学得认真,练得勤苦,改变了原来的看法。他们说:“咱们的厂长可是真心向咱学技术哩!”大家都热情地告诉他在操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帮助他尽快地掌握操作技术。但是,学技术对于一个门外汉来说,不是没有困难的。他初学开布机时,有一次,由于投梭动作不熟练,车子一开动,梭子被布机夹住,纱头一根根的蹦断了。这是织布工人最头疼的一种故障,他原来也最害怕这一下,却偏偏就脱不过。他难受极了,尽管车间的温度只有二十几度,但他却满头大汗地站在机旁,找不到出故障的根由。这时,他的师傅、挡车工人李双山跑过来,一边处理,一边安慰说:“不要紧,这是初开布机谁也免不了的!”并告诉他怎样投梭就可以防止出这种故障。厂长听了工人教给的方法,看了人家的实际操作,仍是似懂非懂,不过比没有夹梭前总是有了知识了。一会儿,又一次夹梭了。他就把学来的技术马上实践一番,布机驯服地开动了。从此,他再没有出过这种故障,车子看得很好。就这样,他终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掌握了织布的操作技术,成了一名真正能独立操作的挡车工人。
汗流在一起心连在一起
厂长和工人,干着同样的活儿,同样地淌着汗水,而且由于有了亲身操作实践,也和工人说一样的话了。如工人早就提出过,布机上用的木梭质量太次,不能用。但是过去坐在厂长办公室里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却觉得虽然木梭的质量不高,还勉强可以使用,就决定让车间计算成本的时候,以十顶一。他满以为这样问题就解决了,即使再不好用吧,十只当它一只用,不过多换几次罢了。现在他自己当了挡车工人,亲自和这种木梭打交道,常常因梭子不好而挂断纱头,只得停下车来处理,既费时间,又影响棉布质量。这时候他发现过去自己的想法错了,这回他积极支持工人的意见,向供销部门建议:“以后这样的梭子,再便宜也不要它!”
象这样的事情,他在劳动中还遇到了好几件:
以前,厂长在跟科室人员研究质量指标的时候,曾规定凡是棉布上出现影响质量的毛病,都要算织布挡车工人的责任。当时他以为这个措施会促使织布工人注意提高棉布的质量。可事实却与他的想法相反,织布工人反倒不认真了,因为表现在布面上的毛病有十多种,造成的原因来自各个工序。有些毛病织布挡车工人可以防止,有些却没办法处理。他们说:“怎样努力也得出次布,如果碰上有毛病的纱,算咱运气不好。”现在厂长当了挡车工人,有了亲身体会,发现以前的规定确实不切合实际,就指定专人逐项查对和具体试验,最后合理地把质量指标落实到各工序的工人身上,各道工序都动起手来,注意质量,织布工人满意了,质量指标也都普遍完成得很好。
马雷生现在才真正认识到,一个领导者所作的决定,必须先到群众中考察,才能符合实际,避免主观主义。过去,常常由于对一件事情缺乏真正的了解,处理问题的时候,只得“研究、研究”。尽管工人很着急,可厂长并没有深切的感受和体会,甚至有些问题,在“研究、研究”的过程中不了了之。现在许多问题他在听汇报前就跟工人交换过意见,而且有亲身感受,等科室向他要主意的时候,他已经胸中有数了。今年以来,全厂解决了二十多个工人生产和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工人十分满意。


第2版()
专栏:

上海先锋电机厂同有关单位协作,试制成功的电子静电加速器,经过近一年的使用,证明性能良好。
这种能产生几百万电子伏特的加速器,是进行原子能研究和作为辐射源应用的新型仪器。利用这种加速器产生的射线,可以检查金属内部是否有裂痕、砂眼和焊缝的质量;照射种子,能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消灭农作物的病虫害等。这是工作人员正将套桶安装在电子静电加速器上。
新华社记者 张萍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