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文化大革命万岁
曹禺
全国的文学艺术工作者,热烈响应党的号召,正在一批一批地上山、下乡,进工厂,到连队。有的准备住上一年半载,有的三年五年,有的便是安家落户。戏剧和艺术团体也纷纷下去。留下来的文艺工作者,除了有任务、一时下不去的,也都有了下去的准备。下去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切切实实解决一个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问题。
这是中国文学艺术界的一件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是文化战线上一场大革命。如果我们文艺界,为了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了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要做出什么贡献的话,今天大家决心深入工农兵的生活,决心和工农兵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决心把自己彻底革命化,便是给伟大祖国和世界革命人民最珍贵的献礼。
我们是革命者,是毛泽东思想培育出来的文艺工作者,是工农群众在文学艺术上的代言人。我们必须充分反映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斗争,努力表现社会主义时代的工农兵群众。今天,在我们祖国,遍地是英雄、先进人物。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了,朝朝日日出现各种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风气。我们应该热情地歌颂它,创造出更多、更高大的英雄形象,教育广大群众,使更多的社会主义英雄人物成长起来,加速社会主义的建设。
但我们当中,我不是例外,确实存在“某种轻视工农兵,脱离群众的倾向”。有的爱“洋”,有的爱“古”,有的甚至爱“鬼”。有的只爱自己的身边琐事。有的爱中间人物,有的只知道坐在书斋里、坐在办公室里,坐在排演间里创作“有人民性的好作品”。而我们都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
二十二年前,毛主席对文艺工作者说过:“我们说的马克思主义,是要在群众生活群众斗争里实际发生作用的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
这句话何等深刻。今天,我们应该怎样严肃地想一想。
我们正在进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条道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方向的斗争。这是一场你死我活,没有任何可能调和的尖锐斗争。如果在今天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文艺工作者脱离工农兵,只会写为资产阶级,为有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人们欣赏的东西,做不到为无产阶级,为广大的工农兵群众服务,那么,我们的文学艺术就会很快地腐化堕落,走上修正主义的道路,传播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它还算什么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它就成了为资本主义复辟的上层建筑了。
无产阶级培育着我们,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托载着我们,人民群众的血汗灌溉着我们。我们的文学艺术,只应该是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我们的作品,应该对推动社会主义的历史迅速前进起有益的作用。这样,它就被广大人民群众热烈欢迎。否则,便不如一只烂草鞋,有什么可重视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万马奔腾,一跃千里的时代。历史的车轮正以空前的速度迅猛前进。全国文化大革命已经轰轰烈烈的开始了。有志气、有出息的文艺工作者,都生气勃勃,如龙似虎的投进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去,没有一个肯做回避革命的人。这是怎样一个局面啊!古往今来,谁曾见过这样一支气吞山河的文化大军,开进人民群众思想意识的阵地里?谁能估计这千千万万受了毛主席文艺思想教育的人们,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火热斗争中,千锤百炼之后,将变成多少个锐利、发光、可以成为党的眼睛、阶级的器官、人民的钢刀一般的文艺战士啊!
但是为了投入这场伟大的斗争,在斗争里取得胜利,我们都要严肃认真地解决两个重大问题。一是立场问题,我们究竟要站在哪方面?是无产阶级方面,还是资产阶级方面?更确切地说,是保留自己的旧立场,还是改变自己的旧立场?问题很清楚,一定得使自己的思想感情起个变化不可,一定要叫自己由一个阶级变到另一个阶级不可。毛主席说:“我们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地站在工农兵这一边,一丝一毫不动摇。不然,怎样空想:“我爱工农兵”,那也是爱不起来的。没有工农兵的立场,就没有工农兵的感情,那怎能写得出工农兵群众所喜爱的作品呢?
第二,是深入工农兵的生活的问题,这是我们有些文艺工作者自己(我也是一个)唠叨了多年,急于解决,却总没有真正解决的问题。我们是要以今天的革命的英雄形象教育人激励人的。但如果我们,一没有接触过劳动人民,先进人物;二没有参加过今天工农兵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三没有在共同劳动中体会出他们的革命干劲和共产主义风格,又如何能创造出工农兵群众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呢?
让我们把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的一段写下来,再认真地读几遍吧。
“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否则你的劳动就没有对象,你就只能做鲁迅在他的遗嘱里所谆谆嘱咐他的儿子万不可做的那种空头文学家,或空头艺术家。”
这段话我们都是读了无数遍的。各人体会不同,有的体会得深,有的体会得浅。但是今天看来,只有真正这样长期下去,与工农兵紧密结合,认真实践了毛主席所指示的道路的人,才能说出其中深刻的思想,才真能对人说:我是一个中国的革命文艺工作者。
国庆前夕,我收到一个同志的信,他是在农村中扎了根的。他的信上说:“……下去越久,便越感到过去那套资产阶级货色,越无法忍耐,我就越感到脱胎换骨,改变自己的立场是非做到不可的。这是一个艰难、曲折、长期的过程,但是一定要做到。我体会到,一旦有了感情上的变化,生活在劳动人民当中,才会如鱼得水,如蜂吮蜜。有了工农兵的立场,那就仿佛登上了高峰,一切事物的是非,历历在目,看得比以前清楚得多了。可以写的东西多起来了,往往人物、感情、思想,奔骤而来,不可抑止。过去所看到的形形色色的事情和人物,都浮现在眼前。……我写了一点东西,总是念给社员们听。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议论。我一次一次的听他们提意见,一遍一遍地修改,直到他们点了头,说‘不错了’为止。当然,这样的作品远不能说是完美的。但是群众的心血、智慧,和自己的劳动这样融合在一起,哪怕是十分微小的作品却也得到社员群众的赞许,说‘这对咱建设有利’。我就高兴。我才觉得我开始为工农兵服务,我身上有点革命化的味道了。一句话,自觉的革命,自觉的学习工农兵,这才有可能用文艺这个武器为工农兵服务。”
他这封信给我极大的鼓舞,它说明了毛主席教导我们深入生活参加火热的斗争的重大意义。今天的文学艺术必须革命化,但是首先要使从事文学艺术工作的人革命化。要自觉地革命,要不怕一切斗争中的艰难困苦,在自己身上求彻底革命化。
今年春天,我从河北省宝坻县向南走,沿着去年的抗洪区,一直进了太行山。沿途农村里,欣欣向荣,全是一片兴旺景象。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普遍提高了,许多村子、许多大队,都出现了许多新人、新事、新风气。我见到了不少热爱集体、奋不顾身的英雄人物。这些同志,正如董加耕说的:“身居茅屋,眼看全球;脚踩污泥,心怀天下”。这才是真能统治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主人。但是在这里,我只想提一两个我在那里认识的下乡、回乡的知识青年。我觉得他们的经历和思想感情,跟我们文艺工作者在某些地方很相似。因为我们都是知识分子。
我在河北的一个生产大队遇见一个下乡知识青年。他原是一个喜欢研究哲学的人,他响应党的号召下了乡。为了锻炼自己,住在猪场里,烧锅做饭,冬天半夜三点就起来打苇子,坚决和农民一样。他挑河泥,学种稻;学饲养大牲口,学喂猪,学兽医;学农民的语言,学如何鼓舞群众,学做党的工作,学严格按照党的政策办事。他长期地和一个老贫农饲养员住在马棚旁边的土炕上,学习老贫农的好品质,学习如何向地富反坏斗争。他在生活习惯、思想感情上和贫下中农完全打成一片,他在农村里这样生活了七年,他成了贫下中农最爱的一个青年。他结了婚,有了家。我在他家里住过,我看他从里到外是一个道道地地的新农民。他遇到的困难是数不清的。他笑着说:“困难就象弹簧。你硬,它就软;你软,它就蹦回来。我从来不怕它!”那里的贫下中农对我称赞他,说:“这真是根好苗!”
我在他身上看见一种蓬蓬勃勃的革命精神,那便是一种高度的革命自觉性。
在冀南农村,我见到一个衡水的姑娘。这个坚强敏锐的年轻人,在去年夏天洪水围村的时候,和群众一道,在水里苦斗了三天三夜,保住了村子。她也是个知识分子,在学校学习成绩很好,当了俄文教员。两年前,她响应党的号召,坚决回乡生产。回来正赶上生产队盖窑烧砖,她和大家一道,从早到晚向窑上挑土。肩压肿了,磨破了,痛得一夜一夜地不能睡。大家劝她休息,她不肯。她坚持了二十七天。砖窑盖成了。大家看见窑顶上冒出一股一股的黑烟,全村老少高兴得几乎忘记了做饭。她欢喜地和大家登上高高的窑顶,四下一望,豁亮极了。她对大家说:“我们站得多么高啊!这里有我们的劳动!”后来,她对我说:“糖,谁都知道是甜的;没吃过它,就不知道是怎么个甜法。劳动是快乐的;不下力参加劳动,就不知道劳动的快乐。”
这是一个有社会主义精神,敢想敢干的姑娘。有一阵子,村里团的工作开展得不算好,大家正没有办法。在团支部改选的时候,她在会上“毛遂自荐”,说:“同志们,我当书记可以。试我半年,不行了,再选。”大家选了她,团的工作就开展起来了。这个姑娘平均每月劳动二十七天,还种着两亩试验田,每天还挤出两小时学习毛主席著作。
从这个姑娘,我看见了什么呢?我又看见火焰一般的高度自觉的革命精神。
一个老农民曾经指着脚下那几畦肥壮的秧苗对我说:“不要看这些秧苗黑青黑青的,里头可也有稗子。稗子长得跟稻秧一个模样,不易看得清。可这坏东西比秧苗细根多,扎在土里深,土肥地气都叫它给吸了。它长好了,稻秧就毁了。我们就是要保秧苗,薅稗子!”
有志气、有出息的革命文艺工作者,谁都决心做革命的种子,吐革命的秧苗,为人民群众增添革命的粮食。谁也不想白白吸了土肥地气,做伤害革命的稗子的。
今天,伟大的党把我们每一个人都当作革命的种子,把我们撒在工农兵群众肥沃的土地里。有毛泽东思想的阳光照着,有社会主义文化的东风吹着,只要我们自己努力改造,加强锻炼,这每一粒撒下去的革命种子,必然会成苗吐穗,壮大起来,为祖国的文学艺术,为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为广大的工农兵群众,创作出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相结合的作品。
社会主义的革命越向前发展,越要深刻。革命的道路是艰苦的,但也是最幸福的道路。我们是立志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决走上深入工农兵生活,彻底革命化道路的人。我们将勇敢地越过一座一座高山。我们精神振奋,斗志昂扬。
无限风光在召唤着我们!
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万岁!


第6版()
专栏:

给我们上了一堂主课
——阶级斗争——评影片《霓虹灯下的哨兵》
魏传统
优秀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现在被搬上银幕同我们见面了。这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毫无疑问,这个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的话剧被改编成电影上映,不但满足了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而且在当前国内外阶级斗争的复杂形势下,尤其在当前文艺战线上,有人正企图用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人道主义、温情主义以及阶级调和论等等作品,来掩盖阶级矛盾,歪曲阶级斗争,迷惑人民群众,向社会主义文艺阵地挑战的时候,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教育意义。
真正革命的文艺,必须深刻揭示和正确反映阶级斗争,创造工农兵的革命英雄形象,来表现我们社会主义的现实生活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精神,以此鼓舞教育人民,不断推动历史前进。这是党对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的最根本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革命文艺工作者的最光荣的任务。《霓虹灯下的哨兵》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影片《霓虹灯下的哨兵》忠实地体现了话剧的主题思想,对阶级斗争的揭示是真实的,准确的,深刻的。它通过驻上海南京路上的人民解放军的一个连队,在解放初期,与暗藏敌人的破坏活动及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思想所展开的一系列斗争,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阶级斗争的形势和特点。正如党中央和毛主席一再指出的:在拿枪的敌人被消灭以后,不拿枪的敌人仍然存在,一切腐朽的反动的势力决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他们必然要和我们作拼死的斗争。同时,由于革命形势的变化,阶级斗争便产生了新的特点,在新的历史时期,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将成为对于无产阶级的主要危险。《霓虹灯下的哨兵》所反映的现实斗争,正是证明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论断。它形象地告诉我们: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阶级斗争不但是客观存在,而且就某种意义说来是更加尖锐复杂了。它与民主革命时期不同,敌人除了企图使用武力推翻我们之外,更多更大量的是利用资产阶级的“香风”毒气,即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享乐思想,来引诱和腐蚀我们革命部队的成员,企图从生活上打开缺口,让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情调乘虚而入,并从而达到完全瓦解我们的目的。
正因为《霓虹灯下的哨兵》确切地反映了阶级斗争,提出并回答了引人深思和促人猛省的社会重大问题,因而,它对我们当前社会现实生活便有着普遍而深远的意义。象影片中的陈排长,就可以作为人们的一面镜子。他虽然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在战场上立过功,但他在入城后,到了一个新的复杂环境里,却失掉了警惕,放松了思想改造,经不住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的袭击,思想起了变化,于是扔掉了针线包和布袜子,看不起曾与自己同生死的阶级兄弟赵大大,厌弃曾同自己共患难的妻子春妮。结果被敌人钻了空子,给革命事业造成了损失。今天看来,虽然在各个战线上,在兴无灭资的斗争中我们都取得了巨大胜利,但在意识形态的领域里,两条道路的斗争依然是十分尖锐和激烈的,谁战胜谁的问题并未最后解决。在我们的周围依然充满了类似《霓虹灯下的哨兵》所反映出来的各种形式的阶级矛盾和斗争。阶级敌人从未间断过向我们进攻,他们所使用的“香风”毒气常常在说说笑笑中进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上了大当。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也不难找到象陈排长那样,开始由于麻痹大意,思想逐渐发生变化而吃了大亏的同志。这说明要过好社会主义这一关,必须提高警惕,时刻保持阶级斗争观念,不松懈革命斗志,加强思想改造,才能把敌人所希望的“和平演变”的梦想彻底粉碎。
《霓虹灯下的哨兵》能够获得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还在于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些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尤其那些代表我们时代精神的革命英雄人物,更是光采夺目,给人以极大的鼓舞力量,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他们有着崇高的精神世界和可贵的革命品质:视革命利益高于一切,对革命工作有高度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对劳动人民怀着无限的热爱,对阶级敌人充满了刻骨仇恨和警惕。这里有:在斗争中坚定沉着、谨慎练达、胸有成竹的指导员路华;有作风朴素、性格爽朗、斗志旺盛的连长鲁大成;有爱憎分明、耿直憨厚的班长赵大大;还有任劳任怨、富有风趣、体贴同志的老班长洪满堂。这些曾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勇士,不仅没有象敌人所诅咒所期望的那样趴在南京路上“变黑、发霉、烂掉”,而且战胜了出现在他们面前的牛鬼蛇神的挑战和袭击,原因就在于他们记住了党的教导,坚持了阶级斗争,发扬了人民军队的光荣的革命传统。他们粉碎了敌人从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瓦解和腐蚀我们的企图,做到了“身居闹市,一尘不染”,保持了革命部队的英雄本色,也挽救了犯错误的同志。正如连长鲁大成恰中要害地向陈喜指出的:同志,你就从这里(指陈喜扔掉的那双老布袜子)检查起吧……这个场面是令人十分感动的。
陈喜的妻子春妮和上海老工人周德贵这两个人物,同样给人们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他们代表解放区人民和广大工人阶级的革命品质,对自己的党和自己的军队充满了热爱。在过去战争年代里,我们战胜拿枪的敌人是依靠着他们;在今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战胜不拿枪的敌人,也必须更加紧密地依靠他们。他们是人民军队深厚的力量的源泉。
从这些革命英雄人物的活动中,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党的政治思想工作是取得一切胜利的根本保证。他们粉碎敌人和取得胜利以后与群众血肉不可分割的联系,无一不是与党的政治思想工作有密切联系的。从而有力证明了我们的军队不只是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而且还是一支强大的政治思想力量。
影片《霓虹灯下的哨兵》上映后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生动地说明了,凡是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有益的作品,人们总是欢迎的。相反,那些企图利用种种手段和形式,顽强表现自己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和情调的反社会主义的作品,无论它冒充什么样的“香花”,终于要被人们识破而被作为毒草铲除掉的。(附图片)
解放军某部战士守卫在上海南京路上,抵制了、打退了各种各样的“香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