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日人民日报 第16版

第16版()
专栏:

在革命文艺的道路上前进
——记作曲家李劫夫同志
金源清 徐家柱
近几年来,人们高兴地看到作曲家李劫夫同志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斗争、具有民族风格、为群众喜爱的革命歌曲。他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我们走在大路上》、《哈瓦那的孩子》和其他一些歌曲正在全国广泛流传。这位在革命队伍中成长起来的音乐家,一直把最有群众性、最能迅速反映革命斗争的革命歌曲当作武器,力求在歌曲创作上紧密地联系现实斗争和反映出强烈的时代精神。
从《我们走在大路上》的创作过程中,可以看到劫夫同志是怎样投身在人民群众的斗争生活中进行音乐创作的。
一九五九年七月,劫夫同志从沈阳乘坐第十二次特别快车前往北京。列车在山海关以北突然遇到山洪暴发,被包围在一片汪洋之中,同外界断绝了联系。劫夫同志和列车员、六百多名旅客一起,同洪水搏斗了三昼夜,还跳下车去抢救老百姓。列车员们看到他太疲劳了,一连三次劝阻他,怕他发生危险,可是他还是和乘警到一座被洪水淹没的村庄里,奋身抢救阶级兄弟。
劫夫同志在这次洪水事件和第二年辽宁省战胜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中,强烈地感受到伟大的中国人民临危不惧、勇于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他决心要写一首歌曲,把这种精神表达出来。
第二年,劫夫同志到鞍钢深入生活。在钢都,他亲眼看到:在帝国主义及其追随者妄图给我国经济建设制造困难的日子里,我国钢铁工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了重重困难,生产了许多新钢种和新钢材。他穿着帆布劳动服,戴上蓝色眼镜,和炼钢工人一样冒着炉前的高温跑步往炼钢炉里投送矿石。当炼钢工人们擦着汗水,喜悦地俯视着光耀夺目的钢水奔流出来,放射出那样绚烂的色彩的时候,劫夫同志深深地被感动了。他和工人们有着同样的欢乐情绪和自豪心情。这时候,《我们走在大路上》这首歌曲所要刻划的音乐形象,便活现在他的脑海中了。去年春天,他经过反复修改,发表了这首表现了中国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伟大革命气魄的歌曲。
在深入生活中创作密切联系现实斗争的歌曲,是劫夫同志创作的一个鲜明特点。无论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许多尖锐的斗争和重大的事件,在他的歌曲中都得到了反映。在国民党反动派向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的日子里,劫夫同志在行军途中,看到被蒋匪帮惨杀的群众尸体、烧毁的房屋,一种对敌人深恶痛绝的仇恨心情,促使他写下了《坚决打它不留情》。这首歌曲很快就流传开去。
最近几年来,劫夫同志更瞩目于世界革命风云。反映各国人民斗争的题材,已成为他歌曲创作的重要主题。在美帝国主义阴谋侵略古巴的时候,劫夫同志激动得通宵未眠,写成了《哈瓦那的孩子》。这首歌曲反映了古巴人民不畏强暴的坚强意志。为了歌颂非洲革命风暴,今年他又写成了《黑人姑娘》。这首叙事歌曲以一位黑人姑娘参加游击队的故事,来反映非洲人民拿起武器,和帝国主义作坚决斗争的英雄气概。
劫夫同志说过:“要想真正解决艺术创作的民族形式问题,必须首先到人民生活中去学习和改造。首先了解人民,了解人民的艺术创作,然后才能寻求正确的表达他们生活的相应形式。”这是他在音乐艺术民族化探索中的深切体会。他在学习民族民间音乐方面,不是单纯地到民间去“采风”,不只是收集和整理民间音乐,而是在群众的生活、斗争、劳动中,学习劳动人民怎样用音乐艺术表达他们的革命精神、劳动创造、思想感情、愿望和理想,了解他们的艺术爱好。多年来,他常常在农村生活,和农民围坐在一起唱民间小曲,从中汲取养料,写出革命歌曲,让农民去唱,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这可以说是长时期以来他在创作上的一种日常锻炼。解放后,他生活在辽宁工业基地,和工人中间的音乐爱好者经常接触,并且热情地辅导工人作曲者,了解工人们怎样用歌曲抒发革命的感情,使他学习到许多有益的东西。
劫夫同志一直坚持向有成就的民间艺人学习。他在二十多年前就在延安向说唱新书的著名盲艺人韩起祥学习过民间说唱艺术,学习怎样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达革命的新内容。在革命战争中,劫夫同志在冀东和一位名叫大老郑的说书艺人一起打过游击。解放后,劫夫同志继续向许多著名的民间艺人请教。如向古筝演奏上具有革新精神的民间艺人赵玉斋学习了许多东西,并且运用到歌曲创作中。
劫夫同志很喜爱民族民间音乐。一曲马头琴的深沉弹唱,一段戏曲中优美的唱腔,渔鼓简板中雄健的高歌,都会使他深受感动。这位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作曲家汲取了民族民间音乐的丰富滋养,在探索为群众喜爱的具有民族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革命歌曲方面,作了许多尝试和努力。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写成的《狼牙山五壮士歌》,至今还在长城以北的老革命根据地象民歌一样流传着。他近年来写成的《人民公社好》、《如今唱歌用箩装》等歌曲,曲调流畅、上口,适合人民群众对音乐的欣赏习惯。
为毛主席诗词谱写独唱歌曲,是他在歌曲创作中有意义的探索。他从一九五八年开始,下了许多苦功,研究毛主席的气象阔大、含蕴深广、具有强烈时代精神的诗词作品,先后谱成了《蝶恋花》(答李淑一)、《沁园春》(雪)、《送瘟神》等十几首歌曲。最近他谱写出适合群众歌唱的《卜算子》(咏梅)和《为女民兵题照》,是他为毛主席诗词谱写群众化歌曲方面进一步的探索。
劫夫同志在群众中,在火热的斗争中,逐渐改造自己的思想,熟悉群众的思想感情,找到了音乐创作的丰富源泉。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是八路军部队中的一名文艺战士,长期生活在战士和抗日群众中间。一九四二年,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给予他深刻的教育。他认真学习和实践毛主席的文艺思想。他和群众一起生活、一起战斗。他在一九四二年后创作的歌曲中,群众的革命情绪被表现得越来越强烈,民族风格也越来越浓郁。
解放后,劫夫同志工作较忙,还患有几种慢性病,但在健康情况好转后,他就到工农兵群众中去,了解他们今天的斗争和生活。他到过不少工厂和农村。他曾背着行囊,重返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当年抗日的农民群众,还去访问过海岛上的渔民和海防前哨部队。他在鞍钢和工人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今年上半年,他又去大庆油田深入生活。
我们期待着劫夫同志创作出更多反映我们伟大时代、表现工农兵英雄形象的好歌曲。(附图片)
中央农村文化工作队安徽队在巢县农村画村史


第16版()
专栏:

永远为工人阶级写作
胡万春
我是一个钢铁工人,十七岁就进钢铁厂做工了。由于党的培养,象我这样在十五年前只能看看连环画,只念过二年半书的人,今天也能写小说了,这是多么巨大的变化呵!更使我激动的是,今天象我这样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有一大批。这样的事,只有在我们毛泽东时代,只有在我们这样的社会制度中才会出现。
回想起解放前,剥削阶级不仅从政治上压迫我们,经济上剥削我们,而且也剥夺了我们学习文化的权利。
解放后,我们工人成了国家的主人,但我从来没有想到要当作家。我亲眼看到解放后工人同志阶级觉悟的提高和劳动热情的高涨,工厂里出现的许多新人新事,深深地激动了我,使我感到不能不说,不能不写。开头我只能口头向报社记者反映情况,后来才慢慢学习文化,练习写作。一九五二年发表了我的第一篇作品。接着在党的关怀和帮助之下,又陆续写了不少小说,并出版了集子。后来党为了提高我的政治理论水平,让我参加了重工业工会举办的学习班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主席著作,照亮了我的眼睛。我解放前当徒工,受尽了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可是并不明白资本家剥削的实质。现在,过去所经历的苦难生活,又在脑里翻腾起来,心情再也不能平静,于是又拿起笔来,写出了《骨肉》等反映解放前劳动人民受压迫和起来斗争的小说。
在我从事文学创作的初期,参加了上海工人文艺创作小组,使我终身难忘的是学习了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懂得了文艺应该为什么人服务和怎样服务。我原是钢铁工人出身,我最熟悉钢铁工人的生活,我从事专业创作后,紧记毛主席的教导,从来没有忘记我的同行的阶级弟兄。我的家就在上钢二厂旁边,很多工人弟兄经常到我家来串门,我们彼此交谈着心里的话,这对我的创作有很多启发。同时我也坚持在一定的时间内和工人弟兄们一起参加劳动。因为我从学习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当中懂得了:要想反映工人阶级的斗争生活,创造工人阶级的英雄形象,首先就要求作家深入工人的生活斗争。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越深入生活,事物才能观察得越透彻。这些年来,我所以能够写出一些反映工人生活斗争的作品,主要是按照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指示的方向努力的结果。
生活在我们的时代是十分幸福的,我们国家的宏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沸腾的新生活,为我们的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材料。对于我来说,主要的不是材料问题,而是应该不断地去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努力熟悉工人的生活,长期参加火热的斗争,在文学艺术的道路上,付出艰苦的劳动,塑造出无愧于我们伟大时代的光辉的工人阶级英雄形象。
我们的国家已经成立十五年了,我愿以我这枝笔永远为工人阶级写作;永远把自己当作工人阶级当中的普通一员,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


第16版()
专栏:

演一辈子革命的现代戏
山东省京剧团青年演员 宋玉庆
十五年前,我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党把我从饥寒交迫的苦难中拯救出来,使我踏上了革命的道路。经过党的培养,我成为一个能够用文艺这个武器,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戏剧工作者。
十五年来,在革命部队的怀抱里,党和同志们给了我无比的阶级温暖,同时也给了我深刻的革命教育。党组织和同志们给我们讲革命斗争故事,讲述英雄们的事迹,讲述革命的道理,把我们放到革命斗争的熔炉中去锻炼。党让我们投入到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反右派等各项政治运动和激烈的阶级斗争中去,又组织我们深入工农兵的斗争生活,使我们的阶级觉悟和思想水平不断提高。
一九六○年,严重的自然灾害使我们国家遇到暂时的困难,党组织指出:越是这种时候,越是能锻炼阶级队伍。因此便组织我们到灾情最重的寿光县去,和群众共同进行抗灾斗争。当时的生活是十分艰苦的,但是,当我们看到群众在党领导下和自然灾害进行斗争的忘我精神,身上就充满着无限的力量,使我有勇气、有信心、有力量克服任何困难。
去年到沂水高桥公社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同进行阶级斗争的过程中,我们同农民兄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们每个人都落户在贫下中农家里。我的房东老大爷是一个有二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向我讲了村里的血泪史,在党的领导下的斗争史。他年纪很大了,但依然保持着旺盛的革命干劲。他说:“咱要干一辈子革命,咱的一切都交给党了。”他在实际行动中,总是处处带头,起模范作用。象老大爷这样的人,在工农兵群众中可以说到处都有,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学习榜样,使我们懂得了阶级的爱和恨,懂得了工农兵的思想感情。过去,我也常讲工农群众,但总感到比较抽象,可是,到他们中间去生活一段时间以后,再提到工农群众,一个个可亲可敬的贫下中农群众的形象就在脑子里涌现出来,是那么生动、具体。我们的社会主义时代里,我们的工农兵先进人物中,有多么丰富的斗争生活,多么崇高的英雄形象。过去,我们京剧工作者却不把他们搬上舞台加以热情地歌颂,却总是要去表现那些旧时代的人物。今后,演现代戏,演当代的英雄,应该是我们京剧工作者最光荣的任务。
在和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中,提高了我的思想觉悟,对工农兵有了感情。工农兵群众昂扬的革命干劲,旺盛的斗志,对我是极大的教育和鼓舞,给我树立了学习和创造角色的榜样。我开始演现代戏时,曾经错误地认为演现代戏,传统的东西用不上了,可以放松基本功锻炼了。但是,当我在部队看到解放军同志苦练硬功夫的革命精神,才认识到如果演员没有过硬的功夫,就没有办法表现出人民战士高昂的革命劲头和硬骨头精神。由于受到了解放军同志的教育,我对基本功的锻炼加强了。为了练“匍匐前进”的动作,我在舞台上爬了近十天,胳膊磨破了,我还是坚持练;为了练翻山的动作,我挨了不知多少摔,但我还是练下去,因为我懂得我所以挨摔,正说明功夫还没有过硬,需要加倍的苦练。这种力量,是党给我的,是工农兵群众给我的。
是党把我从火坑里解放出来,是党给我指出了革命的道路,是党把我抚养大,是党把我培养成一个革命的文艺工作者。党给了我一切!我的一切都是党的!今后,我一定坚决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投入到火热的革命斗争生活中去,在革命斗争的熔炉中锻炼成长,演一辈子革命的现代戏,把京剧革命进行到底。


第16版()
专栏:

演《农奴》忆苦思甜
〔藏族〕 旺堆
我是农奴出身,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在皮鞭和劳役中死去的。我没有见过父亲的面,母亲死的时候,我正在象牲口一样地给老爷干活,连看一眼母亲的遗体的自由都没有。六岁时候,我就已经成了老爷的家奴了,一年到头挨打受骂累死累活地干活,吃的是喂马的青稞,喝的是树根熬的汤,穿的是连袖子都没有的一张破山羊皮。
一年春天,我偷偷跑到哲蚌寺当了喇嘛。谁知纵然在佛门,也同样逃不掉挨打受气的苦日子。寺庙中的一切繁重劳役、杂差,都归我来做。如果稍有一点差错,执事就拧着我的耳朵往神台上撞。有时被铁棒喇嘛的大棍子打得血迹斑斑,袈裟和血肉粘在一起,撕都撕不下来。
当时解放军进藏已经第六年了,虽然他们近在眼前,却同远在天边一样。反动上层把我们看管得很严,不准我们和解放军接触。但是,乌云总遮不住太阳,我从在解放军那儿修公路回来的人的嘴里,听到了关于解放军待藏民恩深情重的一些故事。看到这世界上还有我们穷人的活路,我跑到了解放军修公路的工地,开始了筑路的劳动。我第一次领工资的时候,激动得两手发抖。心里想:这日子可是好到头了,当时我还没想到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公路修完以后,我便到了拉萨试验场(现在的七一农场)当了农业工人。一进门就发给我一条棉被,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有了棉被,我抱着它,乐得说不出话来。
一九五八年九月,内地建立了西藏公学,组织上派我到内地学习。一年后,又送我到上海戏剧学院藏族班学习表演。一个农奴,一个牛马不如的农奴,居然能上专科学校,这是做梦也没梦见过的事。
一九六三年三月,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同志们到拉萨拍摄影片《农奴》,并让我来演主人公强巴。我又是高兴,又是担心。党对我这样信任,把这样重的任务交给我,我一定要用全部力量把戏演好。但是困难也很多,我连文学剧本都看不懂,怎样去深入、理解角色和塑造强巴这一人物的形象呢?
导演和我们西藏话剧团的首长反复给我念剧本,帮助我分析角色的心理,分析人物关系;导演同志还给了我许多细致耐心的帮助,这样,我才努力完成了对这个角色的塑造。
旧社会剥夺了我做人的权利,新社会使我获得新生。我可以自豪地说,现在我有家有母亲。集体就是我的家,党就是我的母亲。去年国庆节,我们全体藏族电影演员都上了天安门观礼台,当我看见伟大的救星毛主席向我们亲切挥手的时候,我忍不住热泪满眶,千言万语都说不尽我的感激心情。我暗暗向毛主席起誓:我一定不辜负党和国家的培养和希望,要更加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坚决做好藏族第一代话剧演员;我要努力提高思想觉悟,努力提高文化、艺术水平,为我们藏族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昌盛贡献出毕生的力量。


第16版()
专栏:

一个面向连队的曲艺演出队
叶家林 卜海
战友文工团曲艺队,是一支经常活跃在部队的文艺轻骑队,是一个连续三年的“四好单位”。
这个曲艺队不仅长年为本地区部队服务,而且经常到边疆、海岛执行艰巨的慰问演出任务。一九六二年,当印度军队大规模武装侵犯我国边境时,曲艺队来到西藏高原,为艰苦卓绝的边防英雄部队慰问演出达九个月之久,还随着战斗部队深入前沿阵地进行宣传鼓动。在高原严寒缺氧的情况下,不少同志忍着头痛、呕吐、呼吸困难等高原反应,坚持演出。到兵站和分散部队演出时,为了使人人都能看到演出,演员就轮流上场,轮流替炊事员做饭,替哨兵站岗。女演员们随身带着针线包,抓紧时间为战士缝补军装。去年九月,他们来到防汛部队,冒雨演出,一场接着一场,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做到了“又快、又活、又好”,有力地鼓舞了防汛军民的抗洪斗志。今年夏天,在部队比武大会期间,他们又来到现场,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演出和宣传鼓动。他们和比武部队一样,住在贫下中农家里,帮助社员挑水,扫院子,参加劳动,和群众打成一片。社员们一致称赞说:“你们真有当年老八路的劲头。”从一九六○年到现在,这个曲艺队已为部队演出近六百场,观众达六十多万人次。
在创作上,他们以高度的政治热情,积极反映现实斗争,及时配合部队中心任务。如在部队开展学习毛主席著作运动时,创作了《毛主席著作闪金光》;宣传军委提出的坚持“四个第一”,就创作了《打好思想仗》;配合部队进行阶级教育,创作了《血泪的控诉》。三年多来,已创作了三百多个作品。
他们创作的节目,一直坚持歌颂新人新事新思想,强调革命性、战斗性。创作人员经常在繁忙的演出中,挤时间深入生活,进行创作。如数来宝《西藏好》,是刘学智同志去西藏演出时,被西藏建设的新面貌所感动而创作的。作者徐澄,曾经带着任务,深入到谢臣生前所在的部队生活了一个时期,又冒着风雪严寒,赶到谢臣的家乡,访问了谢臣的父亲,进一步体会了老一代英雄的高贵品德,以激奋的心情写出了感人的西河大鼓《父子英雄》。
积极辅导连队文艺骨干,推动部队业余文艺活动,是曲艺队的主要任务之一。他们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带徒弟、办训练班、建立固定辅导点等不同形式,送上门,请上来,随到随教,有求必应,对群众文娱活动进行了热情的辅导,培养了大批的文艺骨干。通过辅导活动,曲艺队的同志们也从群众那里吸取了丰富的营养。他们把与战士结合搞创作,对业余作者的作品进行加工,以及直接上演战士的节目,当作扩大曲目来源之一。更重要的是,通过辅导活动,从战士那里学到了艺术表演的革命精神和战斗气魄,逐步使曲艺演员具有兵的气质。如他们的数来宝,已经吸收了战士快板中的明朗健康的风格。
战友文工团曲艺队所以能连续几年被评为“四好单位”,成为一支革命化的文艺队伍,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大学毛主席著作,坚持“四个第一”,大抓活的思想,大抓人的革命化。例如在今年参加全军第三届文艺会演的前后,他们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认识到不仅节目的内容要革命化,而且表演形式也要逐步革命化;认识到要反映新时代、新人物、新面貌、新思想,就必须用新形式。演员的一招一式,要适合新人物的新形象。在这个思想基础上,演出的形式作了许多改革,相声演员放下了扇子;年近五十的高元钧,登台演出时也脱下了大褂,穿上了军装,表演战士的动作;一个口技老演员,克服了保守思想,从生活出发,创作了用口技反映部队现实生活的节目《海防线上》,并且毫无保留地把技术教给别人,他对一位共产党员说:“政治上你是我的老师,业务上我帮助你,生活上咱们互相照顾。”进一步改善了合作关系,形成了“一对红”。
战友文工团曲艺队就是这样在人的不断革命化的过程中,艺术也不断革命化,工作和生活中发扬了三八作风,贯彻了“三严”精神,群众的政治热情不断向上,更加坚定了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附图片)
哪怕夏日炎炎和冬天严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文工队经常活跃在沙漠边缘的农村,为社员演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部队文工团团员同社员一起劳动,休息时候,为社员演唱。


第16版()
专栏:

文化工作队在农村
〔速写〕
中央农村文化工作队河南队 任之玉
右:送戏到山沟
下:大家来唱革命歌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