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月2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全国水泥企业大兴技术协作
各大中型厂过去两年签订了一千多项技术协作项目,交流了近千项先进经验,促使各厂提高了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
新华社十九日讯 全国水泥企业的技术协作活动,已普及各大型中型水泥厂和一部分小型水泥厂。
这种技术协作,最初是由硫璃河水泥厂、锦西水泥厂和启新水泥厂在一九五八年发起的,当时只这几个厂组织一个技术协作小组。现在,全国水泥企业已经组成华东、华北、西北、东北、中南和半干法水泥厂共六个技术协作组。参加技术协作的有工厂厂长、工程技术人员和老工人,还有各有关科学研究机关和设计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
各协作组每半年举行一次技术协作会议,共同研究解决各厂生产和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一九六二年和一九六三年,全国大中型水泥厂通过技术协作,互相签订了一千多项技术协作项目,交流了近千项先进经验,促进了各厂生产发展和管理水平提高。
利用电气收尘器回收水泥窑排出的窑灰,再作水泥原料,是我国水泥工业的一项新技术。在开始采用的时候,由于缺乏经验和有些技术问题没有解决,收尘效率仅达设计要求的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有关单位便在甘肃永登水泥厂召开技术协作会议,反复研究,吸收各厂的长处,订出改进措施。各厂又经过一段时期的试验和改进,使电气收尘器的收尘效率普遍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每台水泥窑每小时可以从烟囱中多收回一吨窑灰,价值八元五角,对增加水泥产量和降低成本起了很大作用。
启新水泥厂因为生产技术上存在一些问题,生产水平不能很快地提高。互相协作的各厂就在启新水泥厂召开技术协作会议,交流了生产工艺、设备管理、物理检验方面的二十七项先进经验,针对启新水泥厂的情况,提出五十七项技术改进措施。这些措施大部分在去年实现,结果水泥窑的小时产量大大提高,超过了这个厂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提前四十九天完成了全年国家生产计划。
除了固定的技术协作会议以外,各厂还针对某个技术问题,进行一些临时性的技术协作活动。去年,许多水泥厂在节约煤电的工作中,积极利用水泥窑尾的余热来发电。大连、本溪、锦西、启新、琉璃河五个水泥厂为了互相帮助,在建筑工程部水泥工业管理局主持下,组织一个“送宝取经”队,在五个厂巡迴总结窑尾余热发电的经验,帮助解决技术难题。这样,仅去年四月一个月内,五个厂平均每小时的发电量就比三月份提高百分之十九,共多发电二百七十万度,减少企业支出十万多元,节约发电用煤一万三千多吨。锦西水泥厂为了提高水泥窑小时产量,邀请兄弟厂的技术人员和老工人到厂进行“技术会诊”,结果两台窑的小时产量创造了历史上的最高纪录。


第2版()
专栏:

天津许多协作厂共同学习外地经验
把生产成品、供应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工厂都组织到比学赶帮活动中来,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加了花色品种
新华社天津电 天津一些工厂采用协作配套的办法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共同努力缩短同先进厂之间的差距。
采用这种做法的结果,把生产成品的工厂、供应原材料的工厂和供应零部件的工厂,都组织到比学赶帮活动中来了。
天津针织厂生产的汗衫、背心等针织品,质量指标原来有些是落后于国内的先进水平。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的是有关工厂给带来的。例如专门给天津针织厂供应针织用纱的天津北洋纱厂,由于生产纱粗细不匀,回潮率不稳定,使得织出来的针织品容易出现“云斑”。天津针织厂使用的机针,是天津纺织专用机针厂供应的。这种针长短不齐,规格不一致,使得织出来的针织品表面纹路不整齐,而且坏针率很高,每换一根针就要把机器停下来,不但加大了机针的消耗,还影响生产。
这些情况表明,要提高针织品的质量,三家工厂必须同时行动起来赶先进。三家工厂的领导干部对此取得一致认识之后,立即抽调了一批人员配成套到上海先进厂去取经。天津针织厂从上海五和、莹荫两家内衣针织厂学到了五十八项经验,北洋纱厂从上海第五棉纺织厂学到了三十项经验,天津纺织专用机针厂从上海第一和第十二机针厂学到了二项经验。
三家工厂的人员从上海回来之后,把学到的经验很快用到了生产上。天津纺织专用机针厂根据本厂的具体情况,订出了十四项革新专用设备、改进操作方法和管理工作的措施,很快全部在生产上见效,机针的正品率由百分之五十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四。北洋纱厂从第一道清花工序到最后一道成纱工序,每道工序都进行了质量检查。细纱车间结合学到的上海经验改革了工艺操作,消除了纱支粗细不匀的毛病。纱支回潮率不稳定的问题也很快解决了。为了随时听取针织厂对纱支质量的意见,北洋纱厂还专门派检验员常驻到针织厂,一发现棉纱质量有问题,就向工厂报告。
在协作厂的协同努力下,天津针织厂生产的二百多种汗衫背心、棉毛衫裤、绒衣裤针织品,质量都有了改进。为了感谢北洋纱厂的协作的支援,天津针织厂最近特地给北洋纱厂写了一封感谢信,表扬他们的共产主义协作风格。
一些生产日用工业品的工厂很需要增加品种规格,好适应市场需要。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都离不开制造模具的工厂、供应特殊专用材料的工厂,以至工艺美术设计人员的配合。最近,天津第一玻璃厂和天津光学玻璃厂生产的口杯等日用玻璃器皿,规格由十二种增加到五十六种,花样由二十八种增加到一百六十多种。这项新成就,也是天津玻璃机械制配厂、天津石粉厂、天津坩埚厂、天津工艺美术设计院和天津轻工业局美术设计公司共同协作的结果。
专门为玻璃器皿厂生产模具的天津玻璃机械制配厂,过去因为模具的质量低,废品率高,不能满足玻璃器皿厂增加品种规格的需要。前些时候,这个厂同协作厂一起到上海学习了提高模具质量、增加模具品种造型的二十多项经验,从原来大部分只能生产圆形模具发展到扁形、方形、带棱角的以至各种异形的模具。天津坩埚厂学习了上海益丰坩埚厂的经验,也为玻璃器皿厂制造了生产玻璃器皿自动化设备上需要的耐火部件。天津工艺美术设计院、天津轻工业局美术设计公司的工艺美术设计家,也协助玻璃器皿厂增加了新的花色图案。


第2版()
专栏:

商业部门多方促进工厂比学赶帮
青岛百货批发站等单位举办产品对比展览会,主动作“情报员”和“参谋”,积极供应原材料
据新华社青岛电 青岛市商业部门在工厂企业开展的比学赶帮运动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当比学赶帮运动开始的时候,青岛市的国营百货批发站和五金机械、交电、化工等分公司,就分别举办了产品对比展览会,展出了二百多种地方工业产品,每种产品的旁边都陈列着同类的外地先进产品作比较。两个月内共有一万四千多名职工前来参观。他们在展览会上,看到了先进产品的优点,也看到了本厂产品的缺点。青岛木厂生产的“流星牌”乒乓球拍,过去被誉为名牌货,但近几年来由于忽视了管理工作,产品质量下降了。这个厂的职工参观了展览会之后,积极采取了一些提高乒乓球拍质量的措施。现在乒乓球拍的外观质量和海绵弹力等方面都有提高。
商业批发单位还利用自己联系面广的有利条件,主动给工业企业当“情报员”和“参谋”。近三个月来,五个批发单位共向有关工厂提供先进产品的样品四百七十一件,技术资料二百六十一份,作为工厂改进生产的参考。青岛木工机械社生产的弹花刺条,由五金机械分公司收购,销往山东省内六个产棉地区。但近来用户反映这种产品不如济南、潍坊生产的好。五金机械分公司及时将这个意见反映给青岛木工机械社,并且根据生产单位的要求,购买了一部分外地产品,供工厂作为改进产品质量的参考。目前木工机械社已经按照样品生产一批,由五金机械分公司销给弹花厂试用,用户认为满意后,便开始大量生产。
青岛市各有关商业单位还积极协助工厂解决原料材料的供应问题,为地方产品赶上全国先进水平创造条件。去年四季度以来,全市五个二级批发单位直接供应给工厂的钢铁材料、有色金属、化工原料、油脂和橡胶等共达三千三百三十多吨,棉布六万五千多米,木材二百八十立方米,还有不少机械设备和生产工具等。五金机械分公司在供应工厂原料、材料时,百分之九十做到“对号入座”。只要这种产品该用什么型号的原料,他们就供应什么型号的原料。


第2版()
专栏:

共青团西藏委员会表彰罗启潮烈士
号召学习他抢救落水藏族干部时表现出来的高尚风格
新华社拉萨十九日电 在西藏高原上从事勘测工作的汉族共青团员罗启潮,由于抢救一位落水的藏族干部而牺牲,他舍身营救藏族阶级兄弟的共产主义风格,受到西藏人民普遍的赞扬。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员会最近通报全区,号召西藏的共青团员和青年学习罗启潮烈士的光荣事迹,并且追认罗启潮烈士为“模范共青团员”。
一九六三年十月十五日十五点四十分,在西藏当雄草原的当曲卡河上,奴隶出身的藏族干部泽仁不慎落水,被滚滚的浪涛冲走了。这时,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交通处第二测量队助理技术员、共青团员罗启潮闻声飞快跑来,向被河水冲得忽隐忽现的泽仁喊道:“不要怕!我来救你!”随即跳进高原初冬刺骨的河水里,顶着急速旋转的浪涛,抓住泽仁的臂膀向岸边游来。当罗启潮正把泽仁推上一处安全的浅滩,使泽仁完全脱离危险的时候,一阵急浪却把罗启潮压进水底,夺去了这个二十三岁汉族青年的生命。
去年十月十八日,西藏交通部门的藏、汉族职工隆重集会,悼念罗启潮烈士。藏族职工代表在追悼会上激动地说,罗启潮烈士在西藏工作期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西藏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了全部力量,他将永远活在西藏人民的心上。被罗启潮抢救出来的二十四岁的泽仁沉痛地表示,今后一定要永远听党的话,学习罗启潮烈士的优秀品质,更好地完成他未竟的事业,为建设祖国的边疆,为西藏人民的幸福,为增进藏汉民族的友谊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罗启潮烈士四川人,一九五九年秋天在重庆的公路工程学校毕业后,主动要求来西藏工作。他在进藏后,曾向党组织表示:“从青丝到白发,为祖国边疆的繁荣,为西藏人民的幸福,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在西藏高原工作的四年多时间中,罗启潮随着测量队走过高寒的藏北高原,翻过冰雪封冻的喜马拉雅山脉,穿密林,涉大江,经常露宿风餐,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勘测任务,数次被评为“五好青年”和“五好团员”。


第2版()
专栏:

罗启潮永远活在西藏人民的心里
新华社记者 郭超人 西藏日报记者 刘汉君
如果我死了,
请把我埋在高原上,
一颗丹心,
早许给祖国的边疆。
——摘自舍身营救藏族干部的汉族
共青团员罗启潮的遗作
初雪复盖着逶迤的念青唐古拉山的峰岭,当雄草原换上了赭绿色的冬装,像云朵一样的牛羊群在灿烂的阳光下缓缓移动,黑色的牛毛帐篷上炊烟缭绕,牧人悠扬的歌声在微风中四处飘荡。宽阔、湍急的当曲卡河纵贯草原中部,向低洼的南部山谷奔腾而去。
“救命!救命!”一阵呼喊声从当曲卡河心传来,奴隶出身的藏族干部泽仁不慎落水,被激流冲走了。
这时,一个中等身材的汉族青年飞快跑来,望着在河水中时隐时现的藏族青年,边跑边喊道:“不要怕,我来救你!”汉族青年来不及脱下自己的衣服便跳进河里。浪涛朝他的头顶扑来,冰冷的雪水刺人骨髓,他钻进激流,抓住藏族青年的臂膀向岸边游来,终于把藏族青年推上安全的浅滩。正当藏族青年完全脱离危险的时候,一阵急浪突然打来,把汉族青年压进了水底。这时是一九六三年十月十五日北京时间十五点四十分。在西藏高原上从事测量工作的汉族共青团员罗启潮,为了抢救藏族阶级兄弟英勇牺牲了。
罗启潮出生在气候温和的四川盆地,但是他对遥远的风雪高原和西藏人民却有着很深的感情。一九五九年秋天,罗启潮在重庆的公路工程学校毕业,他原来申请的志愿工作地点是四川,但是参观了揭露西藏叛匪罪恶阴谋活动的展览会以后,广大农奴和奴隶在农奴主残酷压榨下的悲惨生活,激发了他的阶级感情,便主动申请去西藏工作。罗启潮到西藏以后,写了大量的诗篇,热情讴歌祖国壮丽的边疆和勤劳、朴实的藏族人民。在雅鲁藏布江边工地举行的一次迎新会上,罗启潮向党表示决心说:“从青丝到白发,为祖国边疆的繁荣,为西藏人民的幸福,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几年来,正像罗启潮诗稿中所记述的,他和许多汉族测量工作者一道,“采过昆仑山头的冰花”,“徒步追踪过千条急流”。有时缺氧给身体造成难忍的痛苦,有时冒零下三十度的严寒工作。不管环境多么艰苦,不管工作中遇到多少障碍,罗启潮总是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永远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战士。在这几年中,罗启潮连续数次获得“五好青年”、“五好团员”的光荣称号。
一九六一年冬天,公路测量队在西藏的丛山峻岭间勘测公路,正遇上寒流袭击山区,狂风从早到晚刮个不停,雪花遮天蒙地,挺立在山岩上的高大红松,也有被风连根拔走的。为了更快地把公路修进山区,测量队顶着风雪向一座海拔五千二百米高的山口挺进。罗启潮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背着仪器,戴着防雪镜,一步一步,踏着一米深的积雪,为大队开路。山壁异常陡峭,冰雪更使人们的脚步难以站稳,有时花了很大的力气爬上一步,一阵强风又把人打回到原来的地方。罗启潮用尽全身的力量,汗水把他的内衣湿透,好容易才爬上山口。缺氧和严寒使他浑身酸软,举步艰难,他走近一块避风的崖石旁,正要坐下来休息,看见给测量队驮运物资的马在坡岭上摔倒了,马背上的驮子滚进雪坑里,押运物资的藏族兄弟焦急万分。这时,罗启潮毫不犹豫地从山口又返回来,同藏族兄弟一起把驮子整理好,然后在前紧紧拉住马缰,再向山口爬去。罗启潮这时连说话的力量也没有了,每走几步就不得不在雪地上坐下来喘息。当他再一次爬上山口,风雪更加猛烈了,全身冻得发颤。一个测量队员的责任感使他勇敢地站起来,在雪坡上架起图板,铺开白纸,把周围的地形详细地描绘下来以后,他写出了这样的诗句:
山峰险恶,
风雪飘扬,
大雁南飞追温暖,
我迎冰雪建边疆,
汗水滴滴落山岩,
幸福的蓝图放光芒。
有一次,测量队在西藏东部河谷测量一条大河的河床断面。河床很宽阔,一泻而下的山水冲击着河心的巨石,发出雷鸣般的轰响,人们用钢丝绳把“流速仪”拉进河心,突然,一个浪头打过,悬挂在钢丝绳上的“流速仪”不规则地摇晃起来,眼看有被河水冲走的危险。站在河岸上的测量队员们十分焦急,这时,罗启潮在腰间拴上一条长绳,把自己吊挂在河面上空正在摇晃的钢丝绳上,向河心爬去。岸上的同志大声喊道:“回来,有危险!”罗启潮回答说:“我身体轻,没关系,抢救国家财产要紧!”就这样,罗启潮冒着坠河的危险,把“流速仪”安全地取回来了。
在另一次勘测公路线的时候,遇到一处峭壁,未来的公路将沿着这座峭壁通过,测量队要在峭壁的顶端埋下标出线路的中桩。可是峭壁很陡,旁边又是深谷和涛涛的急流,有人提议,为了安全,用远距离观察,画下地形。担任中桩组组长的罗启潮思索了一会说:“不,不能被危险吓着,这关系到今后公路工程的质量。”说着,他脱去外衣,系紧鞋带,沿着峭壁爬了上去,他有时手抓藤条,脚蹬崖缝,有时全身匍匐,四肢着地。罗启潮终于爬上了壁顶,钉下了一棵标明公路线的中桩。后来他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诗篇:
岩壁上没有道路,
云雾又笼罩山头,
苍鹰在天空盘旋,
危险在四周暗伏,
为了祖国的繁荣,
绣出金色的公路。
罗启潮在生活中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去年冬天,高原上滴水成冰,罗启潮和另外三个技术员在白雪复盖的山区执行任务,没有携带帐篷,夜间宿在露天里,天空飘着雪粒,人呼出的气在棉被上立即结成冰花,人们缩做一团,挤在一起,但是,罗启潮却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构思自己的诗篇。第二天的清早,他掏出笔记本朗诵道:
冰雪,严寒,
我们睡在露天,
因为铺着祖国的土地,
心中也感到温暖。
正因为罗启潮懂得他从事的工作的意义,懂得只有依靠革命的战斗集体,才能发挥自己的一分热力,所以他热爱集体,关心同志。有时,他同伙伴们行走在崎岖的山间小路上,他宁肯自己走路,把马匹让给同志们骑;在攀爬漫长的坡岭时,他为战友背背包;在严寒的冬夜,如果是过夜的房子太小,他让别人睡到屋里,自己睡在屋檐下。罗启潮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他担任工会工作,管理图书,组织文娱活动,并经常帮助藏族工人学习文化和技术。罗启潮在西藏工作的四年多时间里,积极参加西藏人民的解放事业,同许多过去的农奴和奴隶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他舍身抢救的藏族干部泽仁,便是他许多知心的藏族朋友中的一个。泽仁出身于西藏农村一户奴隶家庭,民主改革后参加了工作。泽仁从进入测量队的第一天起,罗启潮像对待自己亲兄弟一样,在生活上照顾他,在工作和学习上帮助他。罗启潮牺牲以后,二十四岁的泽仁极为悲痛,他表示决心要为建设祖国边疆和增进藏汉民族的友谊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西藏人民为了表达对罗启潮烈士的崇敬和怀念,把他的遗体安葬在拉萨市郊的烈士陵园,让烈士的光荣事迹,在西藏高原上永放光辉。
(本报略有删节)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欢迎大演现代剧
说实话,我早就希望戏剧界推陈出新,多演现代戏。今天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这个问题,现代戏逐渐多起来,心里是多么高兴啊!
多演现代戏,更好地反映当代现实的生活和斗争,应该说是戏剧界的一次大革命。我们不能设想,怎么能白天学习雷锋,晚上去欣赏红娘;白天大讲共产主义精神,晚上却讲君、臣、父、子。我们现代的英雄,有哪一个是被才子、佳人所鼓舞的呢?
当然,这并不是对历史戏的全盘否定。一些好的历史戏,特别是近百年来的一些好戏,还可以给我们青年一些历史知识,一些教育。但是,更应该认识到,由于历史的局限性,给戏剧带来了一些消极因素。群众愿看历史戏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我们有责任把他们的趣味吸引过来,和当前斗争紧密结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文艺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更好地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衡量一个剧团是否为工农兵服务,我认为,不仅仅是看他给工农兵演戏没有,更重要的是看他演戏的内容是什么?文艺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变了,上层建筑也应该随之而变,并使之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戏剧如果落后于时代,就不能很好地担当起今天的历史使命。现在很多青年同志不喜欢看旧戏,也就说明这个问题。
我想,我们戏剧界响应毛主席“推陈出新”的号召,首先就应该在内容上大胆革新,大胆创造,让所有的戏剧更好地为反映现实生活和现实斗争而努力。
解放军某部政治处 唐伟华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我演唱新书的体会
有人说群众不喜欢听新书,我是不同意这种看法的。
说起来真可怜。在旧社会,我唱书二十多年,连为什么要唱书,为谁唱书,也不知道;糊里糊涂的光知道唱书是为了“养家活口”,为了“饭碗”。
解放后,在党的长期关怀培养下,我才逐渐地知道:文艺是社会主义社会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现在我只有一个心眼:苦钻现代书,大唱现代书,唱好现代书,为社会主义的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服务。
起初,我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学会了《淮海战役》,兴致勃勃地到曹集公社去演唱。坠子一响,书场里听众坐得满满的;可是,越唱人越少,不到一个小时,人都走光了。个别同行对我说:“俺说农民不欢迎新书吧,趁早收摊!”当时,我的思想也动摇起来;可是又想:为什么群众不欢迎新书呢?现代的电影、戏剧不总是客满吗?这里一定有别的道理。于是,我就到群众中去请教。我的书友郭士伟对我说:“不是我们不喜欢新书,是你唱的不像,战场上的英雄气概你没有表现出来。我们听了很不够味。”这么一提,我才猛然明白,不是群众不欢迎新书,是我演唱的艺术水平太低。
后来,我就借阅一些有关《淮海战役》的参考书,又看了一些有关的电影、戏剧,平时还多注意观察体验当地驻军的生活形象;对《淮海战役》中的语言和人物的刻划又进行了一些修改。这样,我又回到曹集公社演唱,听众就爱听了。当时就有人反映说:“像这样唱,我们听着才能带劲。”
在群众的启发帮助下,两年来我又学会了《韩桥三送》、《九九归一集体好》、《借驴》等二十多个中篇和短篇唱词。县广播站还让我播送了《回头记》、《二斤月饼》等几个小段。以后,全县都知道我会唱新书。有一次,古城公社进塘大队特邀我去演唱《十年家乡变化》。演唱结束后,群众都说:“这正是俺庄的情况,唱书的把我们心里话都唱出来了。”目前,我不断接到公社、大队、生产队、听众的来信,要我前往演唱新书。嶂山闸坝工程处宿迁总队吴书记说:“唐学朋每来我们这里演唱一次书,民工都要开一次心窍,干活就添了一把劲。”
江苏省宿迁县曲艺队琴书艺人 唐学朋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对县评剧团演现代话剧的一点想法
不久前,看了洮安县评剧团演出的话剧《年青的一代》,这对于久居在小城镇的观众来说,既得到了一次艺术享受,又上了一次深刻的阶级教育课。
评剧团演话剧,这可能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然而这个剧团这种“不务正业”的演出,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几个月以前,他们就曾经演出过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事实证明,他们用话剧形式演出这两个剧目的时候,受到了观众的普遍欢迎。观众之多,几乎创造了这个剧团的最高纪录。每天加演日场,还是场场座满,效果并不亚于用评剧形式演《夺印》等现代剧目。
对于一个县一级的剧团来说,适当的用多种形式演出一些剧目,是一件可以提倡的事情。其主要好处在于:
一、可以使剧团及时上演一些配合社会主义教育的各种形式的现代剧目,不用为改编新剧本发愁。洮安县评剧团就曾花费很大精力,把话剧《雷锋》改编成评剧上演,但由于改编的质量不高,演出的效果也不够理想。
二、剧团适当的用多种形式演出一些现代剧目,观众就不会因为今天看评剧《凤还巢》,明天又看《花为媒》而感到乏味。评剧和话剧,大型的多幕剧和小型的独幕剧轮换演出,观众可以得到多种艺术享受。
三、通过不同形式,演出些现代剧目,可以使演员,首先是青年演员,受到阶级教育;同时也能学到更多的表演技术。这对于培养又红又专,一专多能的青年演员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措施。
吉林省洮安县人民武装部 程雁阳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受人欢迎的曲艺团
我们安丰人很喜欢听曲艺。最近,人们还爱打听:“有没有新式的。”所谓新式的,就是指现代曲艺节目。人们热烈欢迎现代节目,是从南通市曲艺团来演出开始的。在这以前,每次来的评弹、曲艺团体所演出的节目,不是《珍珠塔》,就是《双珠凤》之类。这次南通曲艺团一来,除掉一个古典剧目以外,其余都是《红岩》、《学习雷锋》、《好八连》、《林海雪原》等新剧目。第一天演出,大家是带着试听的心情去的。结果,听一次不过瘾,再来一次。从此,每天座无虚席。而曲艺团愈演愈有劲,花样也愈多。社员们听说他们要走了,都来挽留,他们只好再多演几天。
社员们为什么欢迎这样的曲艺团呢?
第一、他们带来了新节目。这些新节目,把人们带到一个新的境地。这些新人物新事件是过去那些公子、小姐、侠客们所不能比拟的,而这些新人新事又是和听众们同时代的人,所以听来更为亲切。故事中的主人公和自己一样,都是平凡的人,但所做的事却是伟大的,所体现出来的共产主义思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正是人们需要的,可望可及的。
第二、这种受人欢迎的曲艺团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能结合国内外时事、党的方针政策和当地中心工作编一些唱词。前一时期,解放军击落美蒋匪帮U—2飞机,全国人民正在庆贺这一胜利的时候,他们编了好几个曲子,以后这些曲子都传开了。像他们这样的做法,才真正做到了文艺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
第三、形式精悍,通俗多样。他们演唱的曲调很多。有扬剧、淮剧、京剧、越剧、沪剧、黄梅调、吕剧,以及各种歌曲。《好八连》是扬剧,《学习雷锋》是京剧,社员们在一个晚上就可以欣赏到几种曲调。
第四、这种曲艺团比其他几种艺术形式更能深入农村,更能接近农民。他们最多只有六七个人,有男有女;道具也很简单,仅仅是三弦、琵琶、胡琴,到生产队去可以随时随地演唱;每次演两小时,不影响群众的休息和生产。
希望各地的曲艺团都发挥文艺轻骑兵的作用。
江苏省东台县安丰人民公社 郁翔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面向群众 苗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