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9月2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全国棉花喜告丰收
预计棉花总产量可比去年增产两三成;截至九月十五日,广大棉农向国家交售的皮棉已比去年同期多三倍以上。
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棉花收获高潮已经到来,南北棉区不断传来丰收喜讯。
现在,从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到西北内陆棉区和辽河下游棉区,棉桃正大量爆花吐絮,成千上万的社员挎袋提篮,采摘新棉,大片棉田刚采过一遍,第二天中午又爆开一层白絮。社员们采摘大朵大朵的棉絮,都情不自禁地赞美今年的收成好。
据来自各棉区的消息说,今年除河北、河南、山东等省部分棉田因特大暴雨成灾减产外,其他地区不论老棉区或新棉区,不论高产区或低产区,棉花长势普遍良好,产量和质量都高过去年。不少地区今年的收成是近几年来最好的一次。特别是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浙江、江苏、江西等省,今年成了名副其实的棉花高产区。这些地区棉株长势旺盛,现蕾、开花早,棉桃多而大,还结了不少“丫铃果”。湖北省七百多万亩棉花,普遍枝壮叶茂,结桃累累,腰花开絮,洁白绒长,已经采摘到手的头喷花,比去年同期多。
今年各地对棉田实行精工细管的结果,棉棵壮,伏桃结得比较多。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和陕西等省,已经采摘的新棉都比去年同期多一倍到几倍。各地采摘的新棉成绩表明,今年虽然河北、河南等省有部分棉田受灾减产,但因为绝大多数地区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加上棉田总面积扩大了一千万亩左右,全国棉花总产量仍可以比去年增产两三成。
在丰收的鼓舞下,棉区社员正干劲十足地开展精收细摘竞赛,他们的口号是“两不三净”,即一桃不丢,一瓣不漏,棉棵净,棉壳净,地里净,保证把丰收果实全部拿到手。各地植棉公社的生产队,根据棉花增产的形势,事先准备和增添了摘、晒、装、运、轧花的工具和场仓,组织了采摘作业组,当棉桃一开絮,就及时投入足够的人力和工具,分层巡回采摘。在收摘中,他们还将好花、次花、劣花分摘、分装、分晒。许多社员身上挂着好几个布袋,分装不同品级的花絮。不少地方由于采摘精心,晾晒周到,田头地角都拾得干干净净,棉壳里没有漏絮掉瓣,没有发生混杂和变色变质现象。
许多地区的社员表示,棉花产量超计划,向国家售棉要超任务。他们把收下来的新棉,晒干一部分,就向国家交售一部分。目前,在各个棉区的公路和江河上,都可以看到满载“白银”的车船,驶向商业部门设立的棉花收购点。到九月十五日,各地已经向国家交售的皮棉比去年同期多三倍以上,其中大部分是色质优良的一二级棉。
棉区社员在精收头喷花的同时,积极响应全国集中产棉县会议的建议,以“一桃必争”的精神,继续加添措施,把后期管理抓到底,以促使秋桃早开絮,尽量减少剥桃花和霜黄花。陕西省关中棉区各公社,干部、技术员和老农一起下田,逐块检查,针对每块棉花的长势,采用不同办法,加强后期管理。全国著名植棉能手张秋香所在的渭南县双王公社社员,在张秋香的带动下经过集体研究,提出五项增产措施,争取每棵多收一个桃,每亩多收十斤棉。遭受特大暴雨灾害的河北、河南两省京广路两侧地区,在排除积水,加工增肥,减轻灾情以后,在“每棵多保一个桃,多开一朵花”的口号下,把棉田分类排队,精工保桃。单是河北省武安县,每天就出动三万多人,起早贪黑地为棉田松土、除虫、整枝和追肥。
今年棉花丰收,为今后继续增产棉花,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形势。各地社员一边采收新棉,一边议论和筹划明年增产棉花的门路。他们从今年棉花丰收中,得出六条增产经验,这就是“六好”:党和政府的政策好;上上下下领导抓得好;人民公社安排得好;干部、技术人员和老农结合得好;各方面支援配合得好;棉田从头到尾管理得好。广大社员满怀信心地表示,只要坚持这“六好”,明年棉花生产可以争得更好的收成。(附图片)
  浙江慈溪县棉农摘晒新棉           
            新华社记者 沈楚白摄


第5版()
专栏:

  上海四川城乡市场繁荣兴旺
据新华社上海二十七日电 拥有六百多万居民的上海市,市场供应情况越来越好。
九月的上海,市场上已是一派初秋景色。这几天,一些著名的时装店、皮鞋店正在举行秋令新商品展览会。顾客们一边参观,一边选样定制或购买各种新颖大方的薄呢甲克衫、春秋衫、短大衣。绸布店里,除了各种色彩鲜艳的花布、线呢、绸缎外,还有奥纶混纺花呢,维尼龙混纺哔叽,卡普隆混纺华达呢和人造棉格子线呢等。这些适宜做秋冬服装的化学纤维织品,是新兴的上海化学纤维工业最近为市场提供的又一批新颖衣料。第三季度供应市场的化学纤维衣料,比二季度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二。
许多百货商店重新布置了橱窗。五颜六色的羊毛衫、羊毛围巾、绒线、尼龙袜以及各种牌号的冷霜、雪花膏、手提包等秋冬季用的小商品,把橱窗点缀得琳琅满目。这几年来,上海工业生产经过一系列的调整,许多日用工业品的质量和花色品种,更加适应市场需要。近两个多月来,又有一千五百多种新花色、新品种的日用品陆续上市,其中不少是上海工人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制造出来的高档商品。像携带式的半导体收音机,精致的方形双镜头反光式上海牌四型照相机等,使国庆节前的商店显得更加丰富多采。
夏秋之交,历来是上海蔬菜供应的淡季;最近,这个城市又遭到了一次台风暴雨的侵袭,但是这些日子,在全市一百六十多个菜场上,家庭主妇们依然可以买到毛豆、芋艿、辣椒、茄子、韭菜、鸡毛菜等二三十种蔬菜。前几年在这个时节里不易看到的番茄、茭白、花菜、卷心菜、扁豆等,现在一些较大的菜场都有供应。肉、禽、蛋、鱼等荤食品和梨子、苹果等时鲜水果,供应也很充分。八月份,全市销售的副食品比七月份又增加近一成。随着副食品供应的增加,上海饮食店、食品店、熟食店也进一步发扬了经营特色。
作为国营商业助手的上海市供销合作社,与各地的传统联系十分频繁。大批南北货、土特产、水果和杂品,通过这条渠道,从四面八方流向上海。仅水果一项,它们就与全国十八个省市的五十三个地区建立了购销关系。由于货源充沛,尽管市场销售量不断增加,商业部门的仓库里仍是储备充足,各种副食品和工业品仓库都堆得满满的。
据新华社成都二十七日电 国庆前夕,记者在富饶的川西平原的粮产区和沱江两岸著名的经济作物产区,看到广大农村市场处处呈现一片兴旺繁荣景象。
一路上,我们见到许多商业人员送货下乡。他们把田坎当柜台,院坝当商场。农村集镇传统的秋后物资交流会正在各地相继举行。
今年,四川省大部分地区粮棉和其它经济作物的收成都比去年好;大部分农副产品的收购量比去年增加。到九月份,全省已有十六个县、市和一个专区提前完成了秋粮收购任务;棉花的收购量也比去年同期增加。因此,公社生产队和社员的收入普遍增加。据温江专区调查,今年秋后全区农村购买力将比去年同期上升百分之二十左右。
社员购买力的提高,给农村集镇带来了新的变化。在川西平原和成渝铁路沿线的许多集镇上,每逢集日,供销社门市部顾客盈门。许多供销社还在街道两旁临时增设了棉布、百货、鞋子、文化用品等商品的供应专柜,便利社员选购。现在各地农村供销社经营的日用工业品,一般都在一千种以上。社员们不仅可以买到一般的日用工业品,还可以买到人造纤维制品、丝绸、尼龙袜、细瓷器、打火机等过去农村市场上比较少的商品。
在农村旺季市场上,各种建筑材料和家具,成了今年的畅销商品。不少社员来商店购置梳妆台、米柜、箱子等木器家具。秋后许多生产队和社员要修缮房屋、猪圈、牛栏和保管室,相应地对五金工具、铁钉、铅丝、水泥、石灰等商品的需要量,也比往年增加了,一些供销社增添了出售建筑材料的门市部,满足社员对这方面的要求。
在温江、新繁、简阳等地的农村集镇,记者见到许多生产队纷纷提前购买明年的农具。往年,农村生产资料的销售旺季,都是从第四季度开始的,但今年在农业增产的鼓舞下,许多生产队从八月份开始,就大量购置生产资料。现在,各地市场上竹木农具、化肥、耕牛的销售量增加得很快。八月份全省生产资料的销售总额比七月上升三倍以上,供销社供应的“三秋”农具达四百三十多万件。(附图片)
  上海乌鲁木齐路菜场一角      新华社记者 杨溥涛摄
  四川温江县的送粮队伍         
                新华社记者 孙忠靖摄


第5版()
专栏:

  猪多膘肥 鸡鸭成群
  上半年,全国猪的存栏头数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三十以上;一至八月,各地卖给国家的肥猪和供应城市、工矿区的猪肉,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半以上。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户饲养家禽,一至八月,全国收购的各种鲜蛋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五十以上。
据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今年,各地发展养猪又获得了很大成绩。据有关部门统计,到今年六月底,全国猪的存栏头数,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三十以上。四川、湖南、湖北、浙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山东、安徽、河南、河北十二个省、区今年六月的养猪头数比去年六月多二千六百多万头。浙江省平湖、嘉兴、海盐、临安四县现在的养猪数量,就已经达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要求的一九六七年平均每户养猪二头半到三头的指标。各地不仅养猪头数增多,育肥的质量也普遍提高。今年上半年各地出售给国家的肥猪,平均每头活重比去年同期增加十三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上半年出售给国家的肥猪,平均每头活重达一百四十多斤。
由于养猪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各地向国家出售的肥猪增多。今年一月到八月,各地卖给国家的肥猪,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半以上。广东、上海已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向国家出售肥猪的计划,青海、福建也接近完成今年出售肥猪的计划,山东、湖北、安徽、贵州、四川、山西、北京已完成全年向国家出售肥猪计划的百分之七十左右。
今年一月至八月,全国供应城市和工矿区的猪肉,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半以上。农村社员自食的猪肉,也比去年同期增加近一倍。
养猪多积肥也多,养猪事业的发展,为今年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优质肥料,对促进粮棉增产起了一定作用。陕西、四川、湖北、湖南、江苏、江西等省,今年为粮棉作物追施的猪圈肥都比去年增加。
今年全国养猪事业能够得到较大的发展,是因为各地积极地贯彻执行了公养私养并举的方针和各项有关政策,有力地调动了公社生产队和社员养猪的积极性。各地还特别重视扶持贫农、下中农社员家庭养猪。上海市郊区各县集体养猪数量比今年年初增加百分之二十五点九,社员家庭养猪数量增加百分之三十三,山西省集体养的占百分之十五,社员私养的占百分之八十五。各地人民公社生产队都有计划地发展了养母猪、养种猪,这为生产队集体养猪和社员私养猪提供了猪源。各地在发展养猪中,还积极培育繁殖本地优良品种猪和引进外地良种猪。
据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我国农村家禽增殖很快。现在,我国各地农村到处鸡鸭成群,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户饲养家禽。家禽较多的地区,一户养一、二十只,家禽较少的地区一户也养好几只。
今年春季,各地除根据习惯由社员自行选择种蛋,孵化繁殖幼禽外,许多公社生产队还办了孵化房,为社员家庭养禽提供幼雏。据湖南、安徽、浙江三省的不完全统计,现有家禽比去年年底增长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三十。在今年新繁殖的家禽中,优良禽种占很大比重。
农村家禽饲养业的迅速发展,对于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城乡市场,改善人民生活起了很大作用。许多地区的公社社员,由出售禽蛋所得的收益,解决了部分日常零用钱的需要。江西省南昌县蒋巷区十个公社的一万三千多农户,平均每户由于饲养家禽增加收入近十元。
由于家禽生产兴旺,今春以来,我国城乡市场上,禽蛋以及蛋制品显著增加,价格普遍比去年降低。据商业部统计,到八月底,全国鲜蛋收购计划已经完成百分之八十左右,已经收购的鲜蛋比去年同期多百分之五十以上。据调查,国家收购的鲜蛋,一般只占农村家禽产蛋量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因此,在农村还有大量禽蛋供社员自己食用或拿到集市上出卖。
今年各地市场的家禽和蛋,不仅数量增多,品种也比较齐全。在许多大城市市场上,有已经去毛洗净的白条鸡、鸭,也有活鸡、活鸭,在各地城市的食品店、酒楼、饭馆,还有烧、卤、酱等各种方法制作的鸡、鸭和蛋,以及烤鸭、板鸭、咸蛋、皮蛋、糟蛋等。


第5版()
专栏:

  自力更生发展化肥工业
吴泾化工厂首期工程投入生产,设计能力年产硫酸铵十万吨,第二期工程正加紧施工。
新华社上海二十七日电由我国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设备和建设起来的第一个大型氮肥厂——上海吴泾化工厂第一期工程,二十六日正式投入生产。在当天举行的工程验收大会上,国家验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上海市副市长曹荻秋宣布:吴泾化工厂第一期工程的质量,完全符合国家要求。
在正式生产的当天,第一班就生产出二十八吨多质量很好的合成氨,产量超过了设计水平。
曹荻秋在工程验收大会上说,吴泾化工厂第一期工程的建成,是我国以自力更生为主的建设方针的一个重大胜利。
这座矗立在黄浦江畔的宏伟的工厂,是从一九五八年开始筹建,一九六○年六月开始动工的。第一期工程设计能力为年产十万吨氮肥——硫酸铵。这期工程主要包括年产二万五千吨合成氨车间、八万吨硫酸车间和十万吨硫酸铵车间。化肥的整个生产过程主要由仪表控制,是在密闭的容器和管道中连续进行的。在主厂房中,庞大的高压压缩机,连续不断地把原料气压送到合成塔里,制成合成氨。在最后一个车间,氨和硫酸不断地化合成洁白结晶的氮肥——硫酸铵,每分钟出两袋,每袋一百公斤。
一九六○年六月份,吴泾化工厂主要厂房破土动工的时候,正是我国农业连续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第二年。为支援农业,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国家集中了一批人力和物力,组织了设计、设备制造、建筑、安装等各方面的力量投入建设。
上海市九十多个建筑、安装单位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参加了工程的施工。从主要厂房破土动工到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化工试车出产合成氨为止,仅以两年半时间,就完成了四百七十二个工程项目、二千多台设备、四万多米大小管道等的建筑安装任务。
吴泾化工厂第一期工程所需的二万五千吨合成氨成套设备,要求耐高温、高压和耐腐蚀。这种设备过去依靠从国外进口。这次以上海为主,一百多家工厂共同协作,承担了制造任务。钢铁工业为设备的制造提供了很多合金钢材。设备中的主要组成件之一——合成塔,是内部结构复杂的高压容器。上海锅炉厂成立了以厂长、总工程师为首的专业小组,先后解决了一百多个技术问题,才把它制造成功。通过吴泾化工厂第一期工程设备的制造,锻炼并建立了一支大型氮肥机械制造的队伍,上海工业部门的技术水平也进一步提高。
我国第一次以自己的力量建起这个大型氮肥厂,为今后自力更生地发展氮肥工业积累了经验。从设计、设备制造、建筑、安装、试车到投入生产,各有关方面已经系统地总结了经验,积累了大量技术资料。
吴泾化工厂第一期工程正式移交生产以前,曾进行了试生产。国家验收委员会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汇报,观察了试车情况,对每一台设备作了现场检查和评定。
目前,这个化工厂的第二期工程正在加紧施工。第二期工程建成以后,将生产一种肥效比硫酸铵更好的新型肥料——尿素。(附图片)
  吴泾化工厂外貌     新华社记者 杨溥涛摄


第5版()
专栏:

  新安江水电站全景    谭铁民、陆永祯摄(解放日报供稿)


第5版()
专栏:

  在北京东四百货商场里      新华社记者 夏道陵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