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9月2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清泉流向千万家
姜德明 文
  苗地 画
一位熟悉燕京地方掌故的
“老北京”,和我谈起北京的今昔变化。这位老先生真不愧是
“老北京”,天上地下,东西南北,不论谈什么,听来都是津津有味。忽而他端起桌上的茶杯冲我说:“您瞧,就说这北京的水吧,要谈起来也够您听老半天的了。老年间,您若到我家来串门儿,我一给您送上茶来,您舌头一沾水皮儿就得说:您家的水甜,好喝!
究其实水甜不甜还在两可,这是老北京的风俗,是一种礼貌、客情儿!”
我听他谈后,还有点不甚了然,便顺口追问,这才引出了他讲的一段“老北京”吃水的故事。
古城苦井多
“提起这北京人吃水的难处,如今晚儿的年轻人听了也算是条新闻了。倒退四五十年,就拿我小时候来说吧,吃的自然是井水,一般人家得准备下三种盛水的家伙。第一种是小罈子,专盛甜水,客人来了喝茶用的,要不怎么到人家作客,主人送上茶来您总得客气一番呢。第二种是较大一点的罐子,专盛半甜半苦的二性子水,是为自家日常饮用的。第三种便是大缸了,专盛苦水,用它洗衣服什么的。碰上贫穷户,往哪儿去弄这么多罈儿罐儿的,再说也买不起甜水呵,那就只好尽吃苦水了。
一九○八年北京开始修自来水,是中国资本家集股干的,特地由天津请来的德国工程师。一九一○年正式供水。但是,这码事跟穷人不沾边儿,除了东交民巷的外国人,前门外的大商户,东单附近的大宅门可以吃自来水,一般人照常跟苦水井作伴儿。
至于清宫皇家的饮水就更特别了,他们一向是吃西山的泉水,属宫内专用,老百姓若在泉水里洗手洗衣服什么的算犯禁,碰上了有砍头的危险。那时候宫里的水车一天价出城进城,每天一大早刚开西直门,头一个进来的就是宫里的水车。四个老大的木桶,一条绣龙的黄铺盖,谁敢不让路!说来也可笑,北京有了自来水,宫里的人也不吃,说这玩艺儿性子不平和,是洋玩艺儿。
穷人吃苦水不说,还要受井主的剥削,这些井主被人称作‘水阀’,外号有的叫‘水霸王’、‘水龙王’等等,势力大的手里把持的井不下几十个。您瞧现在北京的地名了吗,有好多就是从这儿来的,像二眼井,姚家井,罗家井,苦水井,大、小甜水井等都是。当年王府井大街上的大甜水井的‘水龙王’,一天能进一个大银元宝。到一九四九年解放以前,北京人吃水基本上就是这么个落后状况。”
真是的,什么人每天能离得开水呢,可是谁又一下子说得上北京人吃水的沧桑和自来水的身世呢?这位“老北京”的一段谈话引起了记者的兴趣,很想打听一下那些苦水井如今都到哪儿去了!
隔一日,记者来到北京市自来水公司寻找线索,见到一位老业务员。当他知道我的要求之后,便说:“如今找苦水井可难了。”当年他是个串街查水表收水费的,干了三十来年。谁能吃上自来水?
“您把我刚才对您说的数字可记下来了?现在北京的住户安自来水不算回事。就拿崇文门外的草厂一条到十条来说吧,当年我们查那儿的水表,从从容容地一天也就够了,现在还是那十条胡同,不查个四五天就完不成任务。
干我们这一行的,在旧社会常受气。您想,那年月装得起自来水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进这些人家的大门我是真发怵。公馆门前有电铃咱不能按,说这电铃不是给我们这号人用的,怕惊动了主家。有的人家根本不让我们走正门,得绕到后门厨房里去等着。到了东单一带外国人的公馆那规矩更邪乎啦,进门得摘帽子,主家若是正在看报不能去查表,主家下棋不能查表,主家正弹钢琴不能查表……那一年我到新开路日本人开的舞厅‘思君院’去收水费,跑了好几趟要不出钱来,公司逼得紧,只好硬着头皮往柜房里闯,结果惹恼了日本人,说我不懂规矩,提起啤酒瓶子就照我扔过来了。接着让人把后门关上揍我……您说,我是犯了法怎的?
那年月,自来水公司的管道是通向这些有钱有势人家的!
您知道,北京这地方缺水源,过去都是靠着北京东北角孙河的水,是地面水。刚解放,我们就进一步解决水源的问题,挖地下井,取地下水。这地下井一般都是几十米到一百多米深,工程可大了。咱北京不像天津,没有什么河呵,除了小部分山泉水,全靠地下井了。如今咱北京城的地下自来水的管道,就像蜘蛛网似的,织满了城,破例地通向了普通劳动人民的家里。
解放初期公司派我们好些个老业务员到劳动人民居住区开展安装自来水的工作,尽跟穷哥儿们打交道了,这才慢慢领会了自来水为劳动人民服务的道理。不过刚解放,‘水阀’们阴魂不散,哪怕我们公司免费出材料,出劳动力,当时有些人还有顾虑,怕安上了自来水‘水阀’不依,找麻烦。经过不少斗争,才把那股邪气给镇住。您以为穷人吃自来水是那么简单的事?这里面的斗争可复杂啦!”
解放前,北京城吃自来水的居民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现在全城差不多都吃自来水,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家里都安装了自来水。郊区和有些比较偏僻背静的地方也都设立了公用自来水站,一共是两千来处。
解放前北京市自来水厂仅有一座,每天供水量很少;而如今,每天供水量增长二十多倍;水厂不是一个,是九个!而且还正在修建一座,待完工之后,北京市就有十座自来水厂了!
我和老业务员说,可否介绍我到一个水站去瞧瞧?让我跟吃水的人们直接聊聊?他沉思片刻便用笔给我写下了一个地址,我感谢地接过了他写的那张小纸条。龙须沟的水呀……
记者按条索迹,在劳动人民居住区的天桥龙须沟,找到一位解放初期曾经管理过公用自来水站的龙须沟人。我见此人手臂动作欠灵,说话咬字不清,便先问他怎么的了,没想到从这儿却也勾出他的一段并非跟水无关的往事……
“您别瞧我现在说话不清,腿脚不利落,可是我三十来岁的时候,身体棒,会武术,留着一头麻黑的头发,穿的是灰大褂,双脸鞋,干净利索。这都是国民党害得我成了这个样子!
我自幼拜师学弹弦子,在天桥一带卖艺。敌伪时期日本人把我抓到东北当劳工,后来总算偷着跑回来了。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天天征兵,我白天上园子,夜里不敢在家里睡觉,就往天坛的荒草地里躲,在那儿过宿。日子长了还有不受病的?有一天夜里受凉,醒来就爬不动了。好容易站起来,心里跳得发慌,腿脚也不听使唤了。一个人硬爬到附近的小酒铺,喝了两口酒算定了定心。您瞧我现在这毛病了吗,就是那时候种下的根。当时只歇了两天就上园子奔饭去啦!
咱天桥一带在解放前的黑暗,您恐怕也有个耳闻,我一个弹弦子的也是尽受欺侮。就说我住的金鱼池穆家井吧,这儿就有个‘水霸王’,人称穆二皇上。我们每天吃的水就是他穆二皇上把持的穆家井里的水。穆家井的水又苦又贵,你还是非吃他的不可,若上别处去打水,穆二皇上的老婆穆二娘娘就堵着你的门口骂大街,谁敢惹呀!
这苦水井里的水,可说是又苦又咸又浑又脏,您想哪,这水源都是金鱼池臭沟里的水,还清亮得了?一打水常常捞上来死猫死狗;一下雨,臭沟里的水就往井口里灌。干瞪眼,还得照样吃它。这能不得病吗?要不怎么咱们这一带的人过去闹肠胃病、发疟疾的特别多呢?
解放了,我参加了街道工作。心里乐和,整天价弹拉吹唱,给街坊们尽义务。可恨当年我在天坛所得的病根,由于长期未能治疗,这时又犯了。您知道这种中风病不是一天可以治好的,我就在政府帮助下慢慢治病。街坊和孩子们见我走路不灵,说话成了个大舌头,便喊我‘傻大爷’。虽说大伙这么叫我,可我从来没恼过,因为这说明我人缘好,街坊们这样叫我是团结我呢。
过了不久,就听说政府要在这穆家井给咱穷人免费设个公用自来水站,街坊们当然高兴,可有不高兴的,就是穆二皇上两口子。起初他们还不甘心,白天自来水公司给安,他们夜里就偷着破坏,可到底是解放了,不是他们横行的日子了,穆家井终于给封死了,自来水是装定了。到如今,您别瞧这穆家井虽然用的还是老地名儿,可连个井的影子也没处找了。您不信就请来瞧瞧,自来水进家的不算,光公用自来水站倒有三座了。
水站刚一修好,街坊们一看我的腿脚干别的也不行,就推举我出来当管理员,看管好这个翻身水站。大家伙给我面子,我说什么也得拾,就满口应下来了。每逢来了打水的,我把那水龙头一开,水就哗哗地往外流,就别提那自来水多清亮了,一股股地闪光透明,连溅出来的水沫子都像珠子,让人看了多凉森,多痛快呀!
咱龙须沟的人多少辈子也没吃上过甜水。老人们说,那年月咱吃不上白米饭,若吃的话,用穆二皇上的苦水一蒸,保准变成了黄米饭!还有老嫂子们开玩笑地说,哟,你看如今晚儿的小姑娘们,个个发变得多水灵,多白净,别是吃自来水吃的吧!咱们当初算没福,吃苦水吃的,连脸子都变莠啦!有时我碰上了,也就跟她们顺口搭音地说笑话,您就别卖后悔药了,到淋浴站勤洗洗澡,讲讲卫生,让自来水一冲,您也就变得水灵啦!
再说这打水的人也都一律平等呵,我们这里,派出所所长是最大的干部了,他来挑水,也从来是按数留钱,公事公办,这共产党办事怎么能不让人信服呢。
我看管自来水站一晃就是几年,直到腿脚好起来了,政府这才又介绍我参加了正式工作。龙须沟的人哪个不记得过去吃苦水的日子,哪个不知道自来水是谁给安上的!我跟您说的这龙须沟人吃水的变化,也就像我当年弹弦子似的,只不过是咱解放后成本大套书当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罢了……”
辞别这位龙须沟人,穿大街走小巷,看见数不清的公用自来水站。往日过街,未尝没见过,今日看了分外感到亲切。清泉甜水,沁人心脾,却没想到苦尽甘来,这中间也自有它很不平凡的经历呢!


第6版()
专栏:

  重排《黑奴恨》有感
  孙维世
当我们看到毛主席呼吁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反对美国帝国主义的种族歧视、支持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的声明时,我们这些话剧工作者的热血沸腾起来了。这声明好似战斗的号角,它响彻世界各地。伴随着美国黑人斗争的怒涛,我们的心感到很大激动。从伯明翰赤手空拳、手无寸铁的黑人示威遭受到野蛮的镇压起,直到二十多万人向华盛顿的“自由进军”,黑人斗争的浪潮汹涌澎湃,已经发展为全国性的伟大群众运动!在热烈拥护毛主席的声明、支援美国黑人斗争的心情下,我们投入了话剧《黑奴恨》的排演工作。
话剧《黑奴恨》是欧阳予倩同志根据美国斯托夫人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但是无论从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性格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实际上《黑奴恨》已经是欧阳予倩同志的新创作了。一九○七年欧阳予倩同志曾参加过留日学生组织的文艺团体春柳社,这是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并参加了《黑奴吁天录》的演出。当时的改编者是曾孝谷,那时演出这个戏的目的是为了唤起国人民族独立的思想,反映了人民不愿祖国沦为殖民地,不愿作牛马奴隶的要求。演出的效果很好,可惜演出的本子早已失落。一九五七年中国话剧运动五十周年纪念时,欧阳予倩同志就有了重新创作《黑奴恨》的想法,当他在报纸杂志上不断看到美国统治阶级歧视黑人、压迫黑人的消息时,话剧《黑奴恨》在他心里也逐渐酝酿成熟。
我们第一次读到《黑奴恨》剧本时,都被欧阳予倩同志高度的政治热情、生动简练的语言和他所创造的鲜明人物形象所感动。一九六一年排演《黑奴恨》时,我们是在欧阳予倩同志亲自的关怀与指导下进行工作的。也正是这个时候,黑人领袖卢蒙巴在美帝国主义指使下被杀害了,消息传来,我们心中无比愤怒。我们在电影上看到卢蒙巴被反绑着双手押上汽车的一个镜头。这黑人英雄上汽车前回首一瞥,他的目光中闪烁着仇恨的火花,这正是《黑奴恨》的主题——美帝国主义欠下的血债是要还的,美国黑人争取自由、解放的道路是斗争,而不能对反动统治阶级抱任何幻想!
时间过得这样快,欧阳予倩同志逝世已经整整一周年了。当我们再度排演《黑奴恨》时,他的声音笑貌,他满腔的政治热情,他对美国统治阶级虐待黑人所感到的愤怒……宛然犹在眼前。并不因为时间消逝,欧阳予倩同志的影子就在我们心中逐渐淡没,而相反,我们是这样怀念他,尤其是当我们在排演他所创作的《黑奴恨》时更是如此。当剧中的黑人在火一般炽热的语言中,要求自由、要求人的权利时,这声音和今天美国黑人斗争的声音合在一起了。广大的美国黑人开始觉醒了,他们走上街头,在水龙、恶狗、皮鞭、铁棍的毒打下,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事!如果欧阳予倩同志还活着,他该是多么欢欣鼓舞啊!
这次排演《黑奴恨》时,我们中央实验话剧院全体同志的心情都异常激动。我们仅以这次演出,纪念我们敬爱的欧阳予倩同志逝世周年!我们仅以这次演出,响应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支援英勇斗争的黑人兄弟姊妹们!我们深信,他们的斗争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帝国主义制度,也必将随着黑色人种的彻底解放而告终!


第6版()
专栏:

  春水满人间
  知辛
有人说:从一滴水可以看一个大海。现在,可以从一滴水看一个社会。北京,是我们的历史名城。作为帝王时代的“京师”,军阀时代的“首都”,前后有近七百年的历史。可是,北京大多数的居民,却一直依靠苦水生活。
过去,有人说,世界上穷人有份的,只有日光、空气和水。然而,鲁迅就指出过:“这在现在的上海就不适用,卖心卖力的被一天关到夜,他就晒不着日光,吸不到好空气;装不起自来水的,也喝不到干净水。”
上海如此,北京如此,在人剥削人的社会里,恐怕是处处如此。阳光、空气和水虽然是大自然给予每一个人的,但是主宰了社会的剥削阶级,他们连同大自然的一切也都主宰了!从喝水上,也正可以看出阶级之间的分野,这种现象在那个社会里是无所不在,举不胜举的。任凭剥削阶级的卫道者们怎样掩饰,劳动人民凭了切身感受是从来都不相信那一套的。
真正的阳光、空气和水是连同了主宰社会的阶级的变化而终于归还于劳动人民,只有这时他们才能真正地享受这一切。因之,我们要珍惜这种变化,看重这变化的来历。
苏东坡写过这样两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生在社会主义“此山中”的年轻人,不知旧社会的苦难,有时对现在的幸福生活感受不深。生在旧社会的“过来人”,忘记了旧社会的苦难,有时又对现在的幸福生活感到不足。这里,离开“此山”的角度,与旧社会比较一下,就可以发现社会主义的“真面目”,就可以发现社会主义正在不断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6版()
专栏:

  送粮车队过来了
  党永庵红鞭梢一甩几丈高,高骡子大马得得跑,送公粮的车队过来了!过来了,撒下一路山歌调,过来了,赶车的人儿兴头高,熙熙攘攘呀奔大道!麦粒儿、豆粒儿香喷喷,满车的珍珠垒玛瑙,压得小桥弯了腰!牲口扬鬃摆尾把头摇,车轱辘蹦蹦跳跳凑热闹;抬头瞧,粮站的彩旗把手招……今年社里的收成好,好收成全靠了汗水浇。公社长青树,在人们心里愈长愈高!火红的鞭花扬满道,歌声笑语十里飘,送粮的车队过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