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9月1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昔日贫困落后的阿勒泰草原 今日繁荣的社会主义新牧区
几年来的巨大建设给这个遥远的边疆地区带来了历史性的变化
新华社乌鲁木齐十六日电记者吕鸿祥、张宏文报道:位于祖国最西北角的遥远的新疆阿勒泰地区,由于这几年进行了巨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使得这里的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往日贫困的阿勒泰,今天一片兴旺。
记者最近到阿勒泰访问,在水草丰美的夏季牧场上,哈萨克族牧民们在快活地?喝着膘肥体壮的畜群;妇女们哼着有节奏的曲调,忙着捻毛、擀毡;“红领巾”们背着书包,有的骑牛,有的乘马,结伴走向流动小学。毡房里散发出奶茶浓郁的香味,毡房外响着牛羊马驼的嘶叫声。在一些河滩上,牧民们为牲畜过冬储备的草垛,像绿色的小山似的片片相连。定居点周围的麦场上,红光满面的哈萨克族农民正在运打丰收的小麦。到处是一片繁荣的景象。
据阿勒泰专区的负责人对记者说,今日的阿勒泰,已大非昔比了。由于党和政府大力援助了阿勒泰各族人民,使得阿勒泰草原正在建设成为一个人畜两旺、生活安乐、民族团结的社会主义新牧区。目前全专区的牲畜已从一九四九年的四十三万头增长到二百六十多万头,哈萨克族人口已由一九四九年的不到五万人增加到十一万多人。
这是一个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阿勒泰专区的哈萨克族人民,解放前主要以游牧昌为生,当时由于反动统治者的压榨和剥削,人民生活极为贫困,疾病蔓延,匪盗横行,人民四处逃散,人口日趋减少。当时在近二十万平方公里的阿勒泰草原上,只有一所设备极其简陋的医院,全部工作人员不到二十人,而且药品昂贵,一匹马只能换一瓶二十万单位的青霉素,广大牧民生了病根本得不到治疗,再加上社会动荡不安,这就使原来将近十万人口的哈萨克族,到解放时只剩下不足五万人,其中被迫流落他乡的竟达三万人之多。原来一千多户的青河县,有一个时期只剩下四十七户人家。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在领导哈萨克族人民肃清匪患、建立政权、安定社会秩序的同时,对多年流浪在外又重新返回家乡的二万多哈萨克族牧民,进行了妥善的安置,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发展生产,并且派遣大批医务人员,为哈萨克族牧民免费治病,建立人民公社以来,国家又发放大量资金,派来大批医务人员,帮助哈萨克族人民建立了以公社卫生院为中心的医疗保健网。在阿勒泰高山区的夏季牧场,在冰天雪地的库尔班通古特冬季牧场和乌伦古河两岸的田野间,到处可以看到骑着马、背着药箱的医务保健人员。多少年来猖獗流行的麻疹、伤寒等地方性传染病已得到控制,广大牧民和农民的健康得到了可靠的保障,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降低,人口普遍增加。原来人烟稀少的青河县,现在有了一万三千多名哈萨克族牧民和农民。
除此以外,党和政府还领导全区人民为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进行了艰巨的斗争。解放初期,阿勒泰地区牲畜极少,几乎没有什么农业。现在全区牲畜头数比解放初期增长了五倍多;农业的发展使这个长期依赖外地供应粮食的地区一跃而变为粮食自给有余;工业和多种经营也发展了。这一切使得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过去广大贫苦牧民终年给牧主劳动,得到的只是几只羊的奶子。目前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社员在银行里有了存款。许多牧民过去住的是又窄又暗的小毡房,全家一年喝不到一块砖茶,四季穿的是一件破羊皮袄;现在普遍住上了又宽又亮的大毡房,喝上了当地牧民喜爱的“蜜心茶”,穿上了卡其、条绒、绸缎,有了雨衣、马靴、电筒、钢精壶等日用品。部分社员家里有缝纫机、座钟。富蕴县高潮公社木扎尔别克一家,解放前被迫到外地谋生。解放后回来时,九口人除了几件烂羊皮袄,什么也没有。政府救济了他们,帮助他们重建家业。几年来,木扎尔别克兄弟三人娶了妻子,有了孩子,现在全家已有十七口人。他自己当选为公社副社长,成了共产党员,二弟是工人,三弟是牧工,四弟是五年级学生。家里有了奶牛、乘马、自留羊,每年的收入用不完,现在已添置了缝纫机、地毡和手表、闹钟。记者访问他的时候,他激动地说:“想想过去,给人当牛当马,看看现在,日子一片火红,我们永远也忘不了救命恩人共产党!”
哈萨克族广大牧民过去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得不到受教育的机会。那时阿勒泰地区没有一所中学,小学也是时办时停,除了一些部落头人外,一般牧民几乎全是文盲。解放后,国家在城镇和居民点上建立了固定学校,在牧场上开办了流动小学。据统计,全区现在有十二所中学和九十六所小学,有些县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学龄儿童入了学。还有不少世代被剥夺了学文化权利的哈萨克族牧民,兴高采烈地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乌鲁木齐和北京等地上大学。
(附图片)
鄂伦春小学教师吴晓东和孩子们在一起。 新华社记者 胡伟摄


第2版()
专栏:

定居十年
——记黑河地区鄂伦春族人民生活的变化
新华社哈尔滨电 居住在黑龙江省黑河地区的鄂伦春族人民,实现定居十年来,生活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经济和文化事业走上了全面发展和繁荣的康庄大道,这是党和政府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的又一个极其光辉的成果。
现在,这个游猎民族已从单纯的捕猎进一步发展了饲养野生动物事业;农业生产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历史上人口连年下降的趋势也得到根本的扭转,现在人口比解放时增加了百分之四十。
鄂伦春族人民解放前在大小兴安岭里过着原始的游猎生活。他们不管是在严寒酷暑的季节,或是狂风暴雨的日子里,骑着马到处奔跑,追捕野兽。白天穿山越岭,晚上一家大小住在用树枝树皮搭成的“撮罗子”里,燃起篝火,度过疲劳的一天。解放后,党和政府为了拯救这个民族,于一九五三年在大小兴安岭山环水绕、土地肥沃的地方,修建了八百多间房屋,建立了七个鄂伦春民族新村。从此,鄂伦春族人民才结束了世世代代的游猎生活,走上了民族繁荣和发展的道路。
鄂伦春族男女,素以能骑善射著称。男女老少都会骑马打枪,很多老猎民弹无虚发,练成神枪手。但在解放前,他们练就的这种卓越技能,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温饱。只是在定居以后随着合作化和人民公社的成立,才使鄂伦春族的猎业生产,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去年黑河地区鄂伦春族社员的猎业生产收入和定居当时相比,提高了百分之六十三。在旧社会,鄂伦春人猎获的珍贵皮张和鹿茸,不是作为贡品献给统治阶级,就是被饿狗馋狼般的奸商所骗取。但是,今天情况完全不同了。定居十年来,国家以合理的价格在这里收购了鄂伦春族社员十二万多张毛皮,两万多两鹿茸,二百多万斤野生动物肉和大量药材,支援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鄂伦春族人民从定居以后开始养猪养禽,这对鄂伦春族来说,是一件从古未有的新事情。鄂伦春人过去每年不知捕杀了多少只野兽,但是从来没有饲养过一只。一九五八年公社化以后,开始捕捉活鹿加以饲养繁殖。这不但保护了珍贵稀少的野兽,而且为猎业生产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现在,黑河地区的四个鄂伦春族人民公社,普遍建立了养鹿场。今年,逊克县新鄂人民公社仅养鹿场收割鹿茸一项收入,就近达两万元。比这个公社一九五八年猎业总收入增加了百分之八十。
世世代代靠捕打野兽为生的鄂伦春人,定居以前不种庄稼。定居后在国家大力支援和汉族社员的帮助下,才开始经营农业,有的还使用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农具来耕作,有了本民族的拖拉机手。四个鄂伦春族人民公社的耕地面积,已由定居当时的一千多亩扩大到现在的九千多亩。今年新鄂人民公社的小麦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四十五。即将收割的大豆、苞米,也长得颗粒饱满、穗头大,呈现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
随着生产的发展,鄂伦春族社员的收入普遍增加,生活大大改善。一九六二年黑河地区鄂伦春族社员的总收入,比一九五四年增加了一点四倍。过去鄂伦春人吃的是兽肉,穿的是兽皮,连线都没有,只好用狍筋来缝制兽皮衣裳。至于日常用品,除了一个吊锅是来自城市以外,大部分都是自己用桦树皮做的。现在,很多鄂伦春族社员的家庭都购置了缝纫机,用它来缝制布料和绸缎的时新服装。鄂伦春族社员家庭的其他陈设也很齐全,从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到上海的缎被,从成套木制家具到铁制品,从墙上挂着的摆表到桌上的座钟,真是应有尽有。同时,在鄂伦春族社员居住的地方已建立了粮米加工厂和发电厂,鄂伦春族人民第一次用上电灯。在鄂伦春族社员的家庭和公共场所,普遍安装了有线广播或购置了收音机。
鄂伦春族没有文字,解放以前鄂伦春人几乎全部是文盲。现在,在黑河地区鄂伦春族社员居住的地区,建立了六所小学,全部适龄的鄂伦春族儿童都入了学,还有三十多名鄂伦春族青年在各地中学学习,在大部分青壮年中扫除了文盲。今年暑期,鄂伦春族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大学毕业生。
定居以前恶劣的生活条件,使鄂伦春族人口死亡率高得惊人,一九三四年,黑河地区的鄂伦春族人口原有两千多人,到解放时只剩下一千人了。定居以后,国家给他们建立了六处卫生所,并且培养了本民族的医务人员,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过去时常威胁着他们生命的霍乱、伤寒、天花等疾病得到根除。定居以前,鄂伦春族妇女由于居住条件的限制和沿袭旧习,分娩前在野外临时搭一个简单的帐棚独自居住,等待生孩子,谁也不能去照料产妇。因此,不少婴孩刚呱呱坠地就被冻死了。现在,在鄂伦春族人民公社有了产院,实行新法接生,婴儿得到精心的护养。这样就使黑河地区的鄂伦春族人口,由解放时的一千人增加到一千四百多人。
鄂伦春族人民,由于实现了定居,更加便于他们参与国家大事。现在,黑河地区有七十多名鄂伦春族人民被选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有五十多名鄂伦春族干部在各级政府机关工作。一批经过锻炼的鄂伦春族优秀分子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鄂伦春族青年中也有了共青团的组织。


第2版()
专栏:

内蒙古牧业丰收草原市场空前繁荣
牧民们争先把最好的耕牛耕马最肥壮的羊和最好的绒毛皮张卖给国家
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准备了比往年更充分的生活用品生产资料供应牧民
新华社呼和浩特电 今年获得的公社化后第五次畜牧业丰收,给内蒙古草原市场带来了空前繁荣,各地的购销活动异常活跃。
数以百计的牧区基层商店里,供应的商品异常丰富。许多商店的货架上五光十色,琳琅满目,其中有牧民喜爱的香牛皮靴、蒙古马靴、礼帽、氆氇、五色布、绸缎、蒙古刀、金银首饰等各种民族特需用品。取得丰收的牧民们,在收购站出售耕畜、皮张、绒毛等大量畜产品后,来到商店随意选购。这些日子,每个商店和收购站里差不多每天都是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今年,内蒙古自治区接产的牛、马、羊、骆驼等各种仔畜,比自治区成立时全区牲畜总数还要多。畜牧业的丰收给草原市场带来一片兴旺。各地牧民争先把最好的耕牛和耕马,最肥壮的羊和最好的绒毛、皮张,卖给国家,畜产品上市量迅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区各地畜产品收购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四十以上。其中耕牛收购头数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八十七,耕马增长一倍半,这是对内地农民的一些非常好的消息。在各地牧区道路上,最近常有成群结队的骆驼和车辆,驮载着大量的绒毛,运往国家设立在交通沿线的收购站。
国营商业部门和供销合作社预见到这种形势,很早以前就为牧民们准备了比往年更为充分的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据全区四十多个牧业旗、半农半牧旗的统计,今年商业部门准备的棉纱、钢精锅、白酒、奶油、糖果等货物,比去年增长了两倍以上;面盆、暖水瓶、电筒等增长一倍多;收音机、留声机、缝纫机、钟表、呢绒等比较高级的消费品,也都比过去增多,并且成为畅销品。今年供应牧区的传统消费品特别丰盛,各种酒类大量供应,各种砖茶的供应量超过历史上任何一年。许多牧区市场上不但可以买到当地出产的新鲜水果,而且可以买到新疆的白葡萄干、河北的大红枣、四川的核桃。
最吸引牧民顾客的,是各地牧区市场上大量供应的各种质地厚实、颜色华丽的绸缎。牧民们发现,今年绸缎的花色品种真是丰富多采,他们可以随意买到山东出产的广庄绸,上海、南京等地出产的库缎和各种花素软缎。从草原上来的姑娘们,对各色绸缎爱不释手,选购之后都感到极大的满足。
目前,内蒙古各地牧区市场正处于购销旺季。七月份以来,各地都召开了传统的“那达慕”大会和庙会,开展物资交流活动。各地“那达慕”大会商品成交额一般都达到一二十万元。为了适应丰收后的牧民的需要,最近,在草原深处和边远牧区,还增设了许多供应门市部。各地供销合作社并且派出上百辆流动购销车,跟随流动放牧的牧民移动,及时供应日用品和收购畜产品。


第2版()
专栏:

十个民族的数百名代表齐聚逊克县新鄂公社
欢庆鄂伦春族人民十年新生活
新华社哈尔滨电 鄂伦春族人民聚居的黑龙江省逊克县新鄂人民公社,最近几天人欢马腾,红旗招展,来自各地十个民族的数百名代表,同当地鄂伦春族人民举行盛大联欢,热烈庆祝黑龙江省黑河专区鄂伦春族人民定居十周年。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大都居住在黑龙江和内蒙古,全国只有两千多人。解放前,这个民族在大小兴安岭的深山密林里以游猎为生,居无定处,生活十分贫困,人口不断下降。解放后,党和国家以极大的关心帮助这个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从一九五三年开始,党和政府在黑河地区兴建了七个鄂伦春族新村,新房共达八百多间,使这个世世代代住在用树皮、树枝搭成的“撮罗子”里的游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过起定居生活。
前来参加鄂伦春族人民定居十周年庆祝活动的,有特地从北京赶来祝贺的民族事务委员会政法司副司长刘郢,黑龙江省副省长李延禄率领的包括七个民族的代表团,中共黑河地委书记王钊和地委、专署的其他负责人,以及黑河地区一些县的各族人民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和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族自治旗的各族人民,也派来了代表,远道前来参加盛会。
十日清晨,穿着民族盛装的鄂伦春族人民和各地代表,在新鄂人民公社广场上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会。中共黑河地委书记王钊在会上讲了话。他兴奋地谈到了黑河专区鄂伦春族人民定居十年来,特别是一九五八年成立人民公社后,在各项建设事业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他说,十年来,鄂伦春族人民的狩猎业有了飞跃的发展,农业也从无到有地逐渐发展起来,历史上人口连年下降的现象已经根本扭转,出现了生产发展、人丁兴旺的崭新气象。他说,这一切都是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在三面红旗的指引下,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结果。
会上,黑龙江省副省长李延禄和中共黑龙江省委统战部部长张瑞麟代表中共黑龙江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向鄂伦春族的七个新村赠送了锦旗,并向参加这次庆祝活动的代表赠送了定居十周年纪念章。
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通过了给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致敬电。接着开始了庆祝游行。鄂伦春族社员们拿着今年丰收的小麦、苞米和大豆,驾驶着拖拉机,猎民们骑着骏马、佩着猎枪,欢天喜地地结队而过。晚上,各族人民的代表在河边参加鄂伦春族传统的篝火晚会。人们围坐在熊熊的篝火旁,吃着用吊锅煮的香喷喷的狍肉,用大碗喝着酒,唱着庆祝鄂伦春族人民新生的歌曲。在篝火旁,一些鄂伦春族老人不禁回忆起定居前在荒山野岭里飘泊无定的生活惨景。当他们谈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时,老人们又激动地唱起歌、跳起舞来。李延禄副省长和大家一起,围在篝火旁且歌且舞,十个民族的代表互相敬酒邀歌。这个欢乐的充满民族团结气氛的晚会一直进行到深夜。


第2版()
专栏:

西北民族学院医务科西藏班第一期毕业生巴桑平措,过去是个农奴,在党的关怀和培养下,已经成长为人民的医生。 黄对岱摄(甘肃日报供稿)


第2版()
专栏:

我参加新运会选拔赛进入第三天
三名选手打破三项游泳全国纪录
据新华社十七日讯 我国参加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体育代表队选拔赛今天进入第三天,在游泳比赛中传出了好消息,有三名选手打破了三项全国纪录,两名选手平了两项全国纪录。
今天进行了游泳、射箭、乒乓球、网球、自行车、射击、篮球、足球共八个项目的选拔赛,其中前四项比赛都是从今天才开始的。
在北京体育馆游泳馆举行的游泳选拔赛中,捷报频传,观众掌声不断。解放军选手曾纪文首先在男子二百米蝶泳比赛中,以二分二十二秒一的成绩,打破了他本人保持的二分二十三秒六的全国纪录。
随后,在举行男子二百米仰泳比赛的时候,广东选手杨三星又创造了二分二十七秒的全国最高成绩。这个成绩不仅打破了他本人保持的二分二十九秒五的全国纪录,而且超过了他自己在今年八月间创造的二分二十八秒八的全国新成绩。
又过不久,在男子四百米自由泳比赛中,上海十六岁的选手乔元也以四分四十三秒八的成绩,打破了著名选手符大进保持的四分四十四秒的全国纪录。
今天共进行了十项游泳比赛。在女子一百米自由泳比赛中,浙江选手陈效邠平了一分六秒一的全国纪录。在女子一百米蝶泳比赛中,广东选手叶欢容平了一分十六秒九的全国纪录。游泳选拔赛明天将继续举行。
在今天举行的三项射击比赛中,解放军选手李晓伟获得了女子自选小口径步枪五十米六十发卧射的第一名,她的成绩达到了五八六环。
获得另两项射击比赛第一名的选手是:男子自选小口径手枪五十米六十发慢射——解放军李杰,成绩五四九环;女子自选小口径手枪五十米六十发慢射——解放军冷桂英,成绩五二二环。
在昨天进行的男子自选大口径步枪三百米四十发跪射比赛中,解放军选手李炳友的成绩达到了三八六环,打破了他自己保持的三八三环的全国纪录。李炳友同另一名解放军选手刘伟生在四十发卧射比赛中,还平了三九二环的全国纪录。
射箭选拔赛在官园体育场举行。男、女选手今天都进行了距离最长的比赛。在女子七十米单轮(射三十六箭)比赛中,解放军选手李淑兰的成绩达到了二六四环,接近了二六五环的全国纪录。在男子九十米单轮比赛中,成绩最好的是解放军选手徐开财,他三十六箭共命中了二二三环。
自行车选拔赛今天进行了第二个项目——男子一百公里公路自行车团体赛。比赛结果,由北京王平、山西耿建业、解放军钱怀玉和江苏韩广智四名选手组成的混合队获得了第一名,成绩是二小时二十八分五十六秒三。
这项比赛共有四个队参加,每队由四名选手组成。比赛是以每队四名选手中第三个到达终点的选手的成绩作为这个队的成绩。
今天乒乓球、网球、篮球和足球都进行了选拔赛。


第2版()
专栏: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史慕康逝世
新华社上海十六日电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上海市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联电器厂经理史慕康,九月十二日下午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五十岁。十五日上午,在上海万国殡仪馆举行了公祭。公祭仪式由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上海市副市长曹荻秋主祭,胡厥文致悼词。


第2版()
专栏:

郊区工作三个月 思想艺术双丰收
北京市农村文化工作队演出归来
据新华社讯 北京市农村文化工作队最近在郊区顺义县工作了三个多月,获得思想艺术双丰收,并且摸索到文艺工作者面向农村的一些经验。
这支由三十人组成的农村文化工作队,包括文学、戏剧、音乐、美术、舞蹈、图书馆、科学普及等各方面的人员,他们共带去现代题材的评剧、话剧、曲艺、歌舞等三十个小型节目,还就地取材创作演出了一批反映农村生活和阶级斗争的节目。队员们满腔热情,不仅在公社和生产队举行演出晚会,还到地头、田间同社员联欢,每个人一般都演出过十几个节目。他们在顺义县农村访问了十四个人民公社、三十个生产大队,观众达十五万多人次;同时,重点辅导了十五个农民业余文化组织,调查了一些社、队的业余文化活动情况。
农民是不是只喜欢古装戏,不喜欢现代戏?演出的事实证明,反映农村现实生活的一些文艺节目也是很受农民欢迎的。工作队每到一个社或队,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来。每场演出,观看的一般是三千人左右,最多时达八千人。有时演出遇到风雨,社员们还是坚持要看。每当工作队离开时,社员们总是依依不舍地挽留他们。工作队在北小营大队演出评剧《两个队长》,剧中批评了魏三婶把自己的羊放到集体的麦地里吃麦苗的自私自利的行为,对社员很有教育作用。这个队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可是演出后的第二天,再也看不到一只猪、羊跑到地里吃庄稼了。在工作队演出反对封建迷信的评剧《三丑会》以后,不少社员还在地头、炕头开了关于“有神还是无神”的辩论会。此外,批判聘闺女要彩礼的相声《办喜事》、宣传热爱集体的话剧《投肥》、单弦《错打算》等节目,也都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应。
工作队在下乡演出实践中,对于如何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也作了一些新的尝试。农民对没有歌舞和锣鼓的话剧不大习惯,队员们便感到有必要在话剧的演出形式上适当地作些改变。他们试着像戏曲表演中那样由演员自报身份姓名和介绍简单剧情,在开演以前由报幕员介绍故事梗概和角色,有时还由报幕员利用每场中间的换景时间,承上启下地介绍故事,交代一些暗场戏,这些做法都博得社员的称赞和欢迎,民间舞蹈《跑驴》是农民熟悉的节目。但是这次在农村演出时,有的社员却反映骑驴的人不唱,不够味儿。工作队就根据下乡中遇到的真人真事编成“跑驴”小演唱《接闺女》,载歌载舞,有浓厚的民间特色,并且反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面貌,也受到观众喜爱。工作队还在演出前教观众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等歌曲,许多青少年都学会了。
这个农村文化工作队既是一支演出队、宣传队,又是一支社会主义新文艺的播种队。他们在演出的同时,还因地制宜地辅导农民的业余文化活动,使社会主义的新文艺在农村里生根发芽。在辅导时,首先宣传群众文化活动的方针政策,然后进行示范表演,帮助业余文化活动积极分子排练一部分节目,并且把演出材料送给他们。
“继承和发扬老八路文工队的优良传统”是工作队的响亮的口号。他们每到一处,都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看到农村生活日益改善,看到农民高涨的生产热情,受到很大鼓舞。队员们还通过听村史、家史,了解到当地许多革命斗争和阶级斗争故事,提高了阶级觉悟,激发了创作热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