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9月1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在科学实验中成长
植棉能手常修文从劳动中发现了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和科学实验课题;他的科学研究成果,又从生产劳动的实践中得到检验、补充和丰富。
  本报记者 田培植
常修文是山西曲沃县吉许公社吉许生产大队的党支部书记。他领导的这个大队是山西省农业生产特等先进单位,粮、棉、烟连年丰收,棉花生产尤为出色。从一九五七年以来,这里的棉花大面积亩产一直保持在百斤皮棉的水平上。去年六百一十九亩棉花,亩产比一九六一年增长百分之三十四,达到一百五十斤(水地亩产一百七十六斤;旱地亩产一百二十五斤),共卖给国家八万斤皮棉,超额百分之四十四点八完成了征购任务。今年,这里的六百多亩棉花又长得很好,七月中旬,每株棉苗就现蕾二十五个左右,其中有两三个蕾开花结铃。
吉许大队棉花生产这样出色,不仅是因为这里的社员有一股昂扬的革命干劲,还因为他们有一套能够战胜自然灾害,保证棉花增产的技术措施。这套技术措施就是常修文带领着社员从六年多的科学实验中探索出来的。
吃一堑,长一智
一九五六年,常修文被群众选为高级农业社社长。当时,政府号召扩大棉田,多种棉花。这位年仅二十八岁的青年社长满腔热情,积极响应。但是,在推广外地植棉经验的时候,他没有注意因地制宜,典型试验,逐步推广的原则,结果棉花减了产。
吃一堑,长一智。常修文接受了失败的教训,他开始懂得:推广外地的经验,一定要从当地具体条件出发,不能抛开原有的传统经验,而且要亲自下地参加生产实践,多跟大伙商量,才能领导好集体生产。
在新的一年——一九五七年中,天旱得很,他们按照传统的办法,用大水漫灌了几亩棉田。这样一来,棉花狂长了,叶子肥大,节儿细长,有催掉蕾铃的危险。怎么办?常修文就跟老农、技术员一道琢磨。大家说这是因为棉苗久旱以后浇水过饱造成的。常修文想:大水漫灌浇水过饱,棉苗就要狂长,那么,能不能在垅背上挖上一条一条的小沟用细水小灌呢?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老农张玉川和马守义。他俩说:“你的想法有道理,试试看。”常修文接受了上一年的教训,先同两位老农一道在两畦地里进行试验。过了四五天,效果显出来了;这两畦苗长得很正常。社员都说开沟小灌好。于是这个新的灌溉方法就在全部水地棉田里推广开来。
棉苗到了打旁顶的时候,常修文跟社员商量打法。有的说:“天这么旱,打了旁顶,剩下的蕾一落,再也长不出新蕾了。”有的说:“打了旁顶,劲儿才集中,剩下的蕾铃才能长成花。”意见有分歧,该听谁的?已经尝到了试验甜头的常修文说:“咱们像开沟小灌一样,再试验它一番。”于是,他跟社员们一起,给两畦棉花打了旁顶,过了几天,发现棉蕾并没有脱落,而且开花结铃了。在事实面前,大家的意见统一了,就一齐动手,在大田里打了旁顶。
那一年,吉许大队的棉花丰产,平均每亩收皮棉一百零二斤四两。
从这年棉花丰产的实践中,常修文有了新的认识:同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作斗争,既不能不顾当地、当时的条件,盲目推行新技术,也不能墨守成规,完全按照老一套办事,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创造新方法,才能增加生产。怎样把两者结合起来呢?首先是试验。同时,他还体会到:搞试验还能集中大家的意见,统一大家的认识,这是在生产技术管理上走群众路线的好办法。
从一九五八年起,吉许大队的社员们拨出了一部分地专供常修文、老农和技术员进行科学实验。从此,常修文的植棉技术试验,从品种、播种、密植,到整枝打杈、中耕施肥、防治虫害,全面地展开了。
“推陈出新”
常修文以六个寒暑的艰辛劳动,带领社员进行科学实验,摸索出很多战胜自然灾害,增产粮棉的新办法。
吉许大队已有四百多年的植棉历史,但是棉农们却年年对于缺苗断垅和难保全苗壮苗大伤脑筋。为了解决这个阻碍棉花增产的迫切问题,常修文把它作为重点研究项目。一九五八年,他向技术员学会了温汤浸种、药剂拌种等新技术,并通过试验传授给社员。一九五九年,他又去闻喜县向植棉模范吴吉昌学“芽苗移栽”办法,回来就在试验田里试栽了二分棉苗。可是,常修文还不满足这个方法,因为一株一株地移栽,挺费工。他想:能不能在播种时就解决缺苗断垅问题呢?他召开了老农、技术员座谈会。老农王洪祥说:“缺苗断垅多是出在撒籽上,一个人边走边撒,撒完第一把再抓第二把时,一闪身,就走过一尺八寸的,撒不上籽,或撒的很少。”常修文总结了老农的经验,把过去的“一人撒籽”,改为“双人撒籽”,就是一人在前边撒籽,一人在后边补撒。一九六○年,首先在试验田里、各生产队的四十亩地里,作了小田对比试验,结果,用这个方法播种的棉田,保证了全苗。一九六一年和一九六二年,吉许大队主要靠它消灭了缺苗断垅现象。这时,有人说,这是个“一劳永逸”的好办法。但是,常修文觉得掌握的方法愈多,才能对付大自然的意外变化,万一“双人撒籽”失灵,“芽苗移栽”不是就能用得上吗?因此他每年同老农、技术员还坚持试验“芽苗移栽”,摸索适宜当地的一些移栽法。
今年,这里的天气变化很大。原先人们估计是春旱,水地的棉苗饱饱浇了一次水,地皮未干,就用“双人撒籽”下了种。不料,刚下种,就来了个霪雨天,一个月内只有三个好天。这场雨涝,一些棉籽在地下霉烂了,部分棉田出现缺苗断垅现象。这时,常修文就带领社员,用“芽苗移栽”的方法,移栽了十余亩棉苗。
六年来,常修文通过科学实验,既熟悉了旧有的传统经验,又懂得了新的科学技术,而且推陈出新,创造了许多棉花生产的新经验,像“双沟施种肥”呀,“深中耕提前”呀,“脱花裤留两片真叶”呀,等等。这些新经验,都对提高棉花的产量起了不小的作用。
劳动是基础
“跟社员一起参加劳动,是搞好科学实验的基础。”这是常修文长期坚持科学实验的一条重要经验。他的每一项科学实验的成果,实际上也就是他坚持参加生产劳动的成果。就拿他对深中耕问题的研究来说吧:
一九五八年夏天,常修文跟社员一起在棉田里劳动的时候,发现棉苗的叶子每天下午都搭拉下来。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白天边劳动边观察,夜晚又独自去棉田里研究,终于发现棉叶在半夜里开始伸展,太阳出山时才直挺起来。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入伏以后才消失。为什么?他访问老农,查书本,请教技术员,找到了初步答案:吉许大队的棉田是土墟、地阴的老水地,伏前地温低,不能满足棉花前期生长的需要。
怎样提高地温,促进棉花前期发育呢?
一九五九年夏天,常修文跟社员在棉田里中耕。他偶然伸手摸了摸中耕过的土层,觉得挺暖和,可是中耕土层下边的土却是又硬又凉。他又摸摸别的社员中耕的土层,发现比自己的浅些,温度也似乎低些。他想:老农常说“锄头底下有火有水”,中耕过的土层,太阳光射进去了,提高了地温;那么中耕得更深些,地温不是可以更高吗?他有意地深耕了一片。过了几天,那一片中耕较深的地里的棉苗,果然比别的地里的棉苗高一寸多。可是,常修文并不敢在大田里马上实行深中耕,因为按照老习惯,幼苗中耕只许浅,深了怕受制;待长到四、五寸时,才能深耕。能不能把深中耕的时间提前?他把这个想法和自己的发现告诉了老农和技术员。他们研究以后,就在试验田里作对比试验,有中耕不到一寸的,有中耕二寸多的。七天以后,证明深中耕的地温提高了一度,棉苗比浅耕的多长了一寸。这些试验说明,深中耕是可以提前在幼苗期进行的。于是,常修文和社员就在大田里深中耕。他在劳动过程中又发现,在大田里用中耕器——刀耙来深中耕,太费劲了,尤其是女社员,力气小,只能深耕一寸。怎么办?他又跟老农、技术员一起商量了一个大胆的新办法:用牲畜拉上犁在垅背上冲开一条沟,深中耕三、四寸,晒几天再用刀耙复土。接着他们在小农场里试验,结果棉苗长得比刀耙深锄的还好。以后,“犁开沟”的深中耕方法,才普遍推广。去年定苗的时候,他们就用“犁开沟”进行了第一次深中耕。可是,常修文在劳动中又发现,因为“犁开沟”疏松不了幼苗根部附近的土壤,加上天凉天旱,棉苗变化不大。因此,他又跟社员商量了一个“骑垅松土”的办法,就是人跨在棉垅上在距苗二寸左右的地方,用刀耙深锄二寸。先做了个试验,十天以后,“骑垅松土”的棉苗多长两个叶,多长高一寸。这样,经过反复几次试验,才使深中耕的技术趋于完善。
科学技术工作者总结了常修文深中耕的研究成果,肯定深中耕具有提高地温、促进棉苗前期发育的效果,并且能把棉苗地表层的毛根割断,天旱时能促进主根下扎保墒,起到防旱作用;雨涝时又因为吸收水分的毛根少了,也能防止棉苗狂长。科学工作者认为,常修文把深中耕的时间提前,深度增加,打破了过去棉苗幼期不能深中耕的陈规,丰富了棉花栽培学。
常修文研究深中耕的试验、示范和推广的过程,充分说明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对于进行科学实验的重大意义。这几年,常修文的科学实验所以搞得好,也在于他劳动好。他虽然工作很忙,但他每年做的劳动日还在一百五十个以上。今年一月至七月中旬,他已经做了一百三十多个劳动日。他从生产劳动中,发现了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和科学实验的课题;他的科学研究成果,又从生产劳动的实践中得到检验、补充和丰富。
现在,常修文是精通样样农活儿的好把式,具有丰富的生产知识,他领导生产的经验也愈来愈丰富,渐渐养成严格的科学态度,在指挥生产上做到了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成为农业生产前沿阵地上的出色指挥员。


第2版()
专栏:

新疆建设兵团近四十万亩棉花丰收在望
各植棉农场继续精心管理促进棉花铃重絮长
关中地区加强棉田后期管理力争多收好花
新华社乌鲁木齐电 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各植棉农场的三十八万多亩棉花生长良好,丰收在望。据有关部门八月下旬的调查,各农场的棉株一般每株已经成铃五到六个,丰产田的棉株每株已经成铃八到十个。目前,各农场的棉株正在破铃吐絮,广大干部和战士正一面加紧进行采摘新棉的准备,一面继续防虫防病,使棉株旺盛生长,铃重絮长,争取今年产量比去年有较大的增长。
生产建设兵团各植棉农场的战士和干部,为了多给国家生产皮棉,今年比去年多种了八万多亩棉花。棉苗出土发育阶段,风多雨多,气温极不正常,使棉苗出土的时间比往年推后了五到七天,棉苗出土后的发育状况也比往年要慢十天左右。塔里木河上游两岸地区的一些农场,棉花幼苗出土后受到冰雹袭击,成片死亡。这些关系今年棉花生产成败的严重情况出现后,各个农场都迅速组织力量补种补苗,并且采取各种措施使棉苗发育状况赶上往年。六月,棉株普遍现蕾开花的时候,多数农场又出现了棉蚜虫、棉铃虫、红蜘蛛、盲椿象等害虫和角斑病等病害,一部分农场的棉田在短短四五天中,被害棉株就达到半数。各农场除了采取联合行动,使用飞机喷药,不让虫害病害蔓延外,又组织力量突击杀虫灭病,终于迅速扑灭了病虫害。
最近一个多月,各农场都把争取多产棉桃作为管好棉田的唯一目标。车排子第二农场的许多连队干部,为了让棉株在后期得到适量水分,都亲自下田指导战士浇水。莫索湾共青团农场和石河子农场第四分场的两万多亩棉花,由于干部、战士们共同研究,精心管理,现在平均每株已经成铃十个以上。
新华社西安电 陕西省集中产棉的关中地区,各农村公社积极响应全国集中产棉县棉花生产会议的两项建议,普遍加强棉田的后期管理,力争多收好花,增加棉花产量。
最近,关中地区的领导部门普遍向各产棉社、队传达了全国集中产棉县棉花生产会议的精神,大大调动了基层干部和广大社员管好棉田的积极性。棉花长势最好的高陵县的社队,原来认为今年大部分棉田桃多桃大,多收一些棉花很有把握。当干部和社员听了传达以后,许多生产队立刻增派劳力再次为棉田中耕松土防治造桥虫,并给一万九千多亩发育较差的三类苗施了速效肥。
许多县还组织干部、技术人员和有植棉经验的老农,逐块检查棉田,根据两项建议和每块棉花的长势,制订出不同的增产计划和管理措施。一、二类棉田占全县棉田总面积百分之七十五左右的临潼、大荔等重点产棉县,提出了一类棉超计划、二类棉保计划、三类棉赶计划的争取棉花增产的奋斗目标。全国植棉劳动模范张秋香从北京回到她所在的渭南县双王公社后,立即和公社各级干部、植棉老农等,结合当地棉花生长情况,研究出五项增产措施,争取每株棉花增加一个秋桃,每亩多收十斤棉花。现在,全公社已有百分之四十的社员,投入了这一增产棉花的活动。


第2版()
专栏:

河北永年县朱庄公社朱庄大队积极加强棉田管理。这是大队党支部书记李占文(左一)和社员在一起研究棉花后期管理措施。
操惠摄(河北日报稿)


第2版()
专栏:

迎接秋后旺季市场
重庆商业部门向农村销售大批工业品
贵州适销农村的日用品比去年同期多
新华社重庆电 最近重庆商业部门接到了大批来自农村基层商业单位的信件和电报,反映四川农村秋后旺季市场已经到来,要求重庆市商业部门供应他们更多的工业品。
这情况有些出乎商业部门的意外,像重庆医药批发站本来已按计划把第三季度的医药用品供应了各县,但七八月份又有五十多个县的商业单位向他们采购了六十多万元药品。第三季度,重庆市各工业批发部门销售给四川省各县的百货、文化用品、针织品、棉布、药品等达到整个第三季度成交总额的百分之七十七以上。
在各个批发站的样品间里,记者见到各地采购人员在选购旺季工业品时,不仅需要棉布、胶鞋、脸盆、铁壳水瓶和主要药品等大类商品,还采购了很多小百货、小五金和许多手工业产品,如小号脸盆、饭碗、小口杯等各种搪瓷杂件以及打火机、指甲刀、篦子、金属烟盒等商品。各地采购人员还采购篮球、乒乓球、棋类和圆珠笔等文娱、文化用品。他们说,近几年来大批中、小学生下乡,农村的文化、文娱活动相当活跃,需要的文化用品大大增加了。原来在农村销售不多的塑料新产品,从七月份降低价格以后,销售情况就改变了。七月份到八月上旬,各县向重庆市采购的塑料鞋底比第三季度原订的成交额增大了一倍。不久前塑料底鞋、塑料凉鞋、塑料童鞋还是大城市市场上的试销品,第三季度从重庆市场运往中、小县城和农村的各种塑料底鞋、凉鞋、童鞋已达这些鞋的销售量的百分之四十。
记者访问了来自水稻主要产区岳池县的采购人员。他们说,今年这个县夏粮、秋粮连续增产,农村市场活跃。从第二季度以来,全县工业品非常畅销,商店的销售计划都按季、按月完成。这次他们特地来重庆选购一批绒衫、绒裤、雪花膏、帽子等秋冬商品,充实库存。南充、绵阳等棉花主要产区的不少县和全国苎麻重点产区大竹县农村,针织品和棉布的消费水平比较高,这次这些地区的采购人员特地到重庆来按计划选购一批适销农村的深色布、卡其布、华达呢等棉布和各种秋冬季用品。多山的南川县,今年第三季度收购的农副土特产品比去年同期上升百分之三十,农村供销社的工业品销售计划也相应扩大,南川县国营商业部门立即派人到重庆来采购了大批山区需要的工业品。
新华社贵阳电 贵州轻工业部门今年为秋后旺季市场提供的日用工业品数量多、质量好。
据省轻工业厅统计,今年一月到七月,适销农村市场的胶鞋、火柴、手电池、搪瓷制品等日用品产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二点八到百分之五十八点七;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日用品如肥皂、棉纱、饮料酒、卷烟等,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一点三到百分之七十七点七。其它如棉布、苎麻线、丝织品、毛线、酒精、香皂等也都超额完成了生产计划。各轻工业工厂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方面也取得了成绩。
贵州省大部分轻工业产品的原料来自农村,农业生产形势的好转,为轻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今年贵州省轻工业所需的烤烟、木油、棉花、梭草等,不仅数量多,质量也好。今年国家统一分配的原料材料,都能按计划调到各企业,并使各企业能保有一定的合理的库存。所有这些,都为增产日用品,提高日用品质量,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2版()
专栏:

为秋后旺季运输创造条件
湖北加紧修建桥梁养护公路
新华社武汉十二日电 湖北交通运输部门积极修建桥梁和养护公路,为秋后旺季运输创造更好的条件。今年新建的三十座公路桥梁已经交付使用,还有四十七座改建和修整的桥梁也在陆续施工。
粮棉集中产区江汉平原是个河网地区。这里的公路是通往襄阳、宜昌专区的必经之道。现在,这里的许多江河渡口已经出现了新建的桥梁。一些木桥也改成钢筋混凝土桥了。公路养护工人还提高了较低地段的路面,并且增设了排水涵洞,保证运输畅通。
今年湖北省雨水较往年多,公路经常被雨水冲刷。但是由于养路工人的精心养护,许多重要公路干线今年以来始终保持晴雨无阻。
在大力建设桥梁、维修公路的同时,湖北有关部门还积极改善山区交通条件。通往鄂西南和鄂西北的两条主要公路,目前正在进行续建和改建。


第2版()
专栏:

适应农业技术改革和农业生产新形势的需要
各地科技协会积极普及农业科学知识
大批科技人员下乡为夺取粮棉增产出谋献策受到农民普遍欢迎
据新华社讯 全国各级科学技术协会积极组织各地科学技术人员,向农村干部、农村知识青年和广大农民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
分布在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城市和农村的各级科学技术协会,为了适应农业技术改革和农业生产新形势的需要,今年以来开展了许多活动。广东省科协协同有关部门今年上半年组织了二十多批科学技术人员下乡,他们的足迹遍及全省四十多个县的农村。到新会县农村去的水稻、植物保护、土壤、园艺等专业的研究人员,在六天内就举办了八次科学知识讲座,讲解了有关土壤改良、使用新农药和柑桔栽培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湛江市科协还邀请有关科学技术人员组成农业科学技术巡回宣传队,以当地农民喜闻乐见的“走江湖摆武挡”的形式,在各地农村的集市上大力宣传施用磷肥的好处,传授饲养蓖麻蚕的技术。今年备耕期间,在吉林省许多县的农村都出现了从大城市来的专家、教授和科学技术人员,他们应吉林省科协等有关部门的邀请,有的向农民讲解作物育种、良种繁育、提高种子发芽率、适时早播、抗旱保墒等方面的知识,有的讲解全省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防治办法,有的讲解全省使用的几种主要化肥的性能和使用办法,还有的向农民具体传授了大牲畜配种和主要牲畜疫病的防治技术。这些活动受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
有些省、市的科协还举办了许多定期的讲座和各种形式的业余技术学校。北京市科协所属各自然科学学会和有关单位,今年以来先后举办了农业、畜牧、兽医、蔬菜、农机、水利、气象等方面的报告和讲座,向四百多名来自郊区的初级技术人员普及了各种科学知识。四川省成都、自贡、泸州、万县、达县等市和专区的科协,有的在郊区建立了农村科学知识普及站,有的在郊区各人民公社举办业余农业技术学校,还有的组织专题普及讲座、老农座谈会、生产队长座谈会等,向农民普及农业科学知识,为各公社培养和训练各方面的技术人材。山西省农村的科协以民校为阵地,用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地在农村举办各种业余技术教育,吸引了广大农民,目前全省参加这种学习的农民已达四十五万人。
围绕当地当时生产上的关键问题,组织当地科学技术人员向广大农民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是各地科学技术协会的中心工作之一。这些组织在当地生产上正在起着“技术参谋”的作用。湖北省江陵、英山、罗田、孝感、天门等县的科协今年以来针对当地生产上的关键问题,组织了大批科学技术人员下乡,为战胜自然灾害,夺取粮棉丰收出谋献策。湖南省各县、市科协根据每个时期生产上的中心工作,同当地广播站联合举办了各种科学知识讲座,受到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
各地基层科学技术协会,还向用电地区的农民普及安全用电的知识,用挂图展览、电影、幻灯等形式,向农民广泛宣传雷电、风雨、磷火等自然现象的科学道理,消除农民的迷信思想。
为了帮助农村干部和知识青年系统地学习科学知识,各级科协印发了大量的文字宣传资料送往农村。湖北省科协和省农业厅共同编印的《农业科学知识一百讲》,已于六月底分册出版,陆续送下了乡。山西省科协编印的《农业基础知识》一书,目前已成为全省普遍采用的技术教材之一。青海省科协为便于兄弟民族农牧民学习,不少送往农村的科学普及资料,都印成了汉、藏两种文字。


第2版()
专栏:

第十二号台风在福建登陆
新华社十三日讯 今年第十二号台风十二日傍晚在福建省东北部连江县黄岐半岛附近登陆。台风登陆时,中心附近地区风力有十二级。台风登陆后即以少有的缓慢速度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十三日早晨到达罗源湾。目前风力已减弱到十级以下。
这次台风给福建全省带来了大雨或暴雨。到十三日早晨累计雨量,闽东沿海地区有二百毫米以上,闽中和闽南沿海地区有一百至一百五十毫米。
受这次台风影响,最近两天浙江、上海和江苏部分地区也下了大雨或暴雨,十二日晨到十三日晨,杭州、上海两市降雨都在二百毫米以上。目前这些地区还在继续下雨。十二日,华东沿海地区和东海海面一般还有八到十级的大风。
福建省和浙江、上海、江苏等地的广大群众,正加强抗台风和防汛工作。


第2版()
专栏:

纳西族画家周霖国画在京展览
据新华社十三日讯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云南分会合办的“纳西族画家周霖国画展览”,今天在首都中国美术馆开幕。
周霖是纳西族聚居的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人。他从小就热爱绘画,青年时期在昆明、丽江等地学校担任美术、手工、音乐、体育、语文等课程的教员,接触到大量的汉族诗歌文学,为他以后研究和从事国画创作奠定了基础。解放后,他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积极地参加各项政治运动。他奔走于丽江四方街和各地农村,画了许多壁画和连环画,尽情地歌颂纳西族人民的解放和建设新生活的斗争。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成立后,他被选为第一任副县长,今年又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云南分会的副主席。
周霖善于画花鸟、山水,也能画人物。展览会上展出的他的许多花鸟作品,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他用高度的艺术技巧描绘了丽江地区特有的野牡丹、赤舌兰、白鹇鸟、点水雀、锦鸡等各种珍禽和奇花异草。
周霖生活在群众之中。一九五九年,他参加水利建设时,被群众评为劳动模范。他亲眼看到,当高寒无水的南山地区用竹槽引进一股活水时,飞来了两只鹡灵鸟,一个老人兴奋地流下了感激的眼泪。老人激动地告诉画家,鹡灵鸟喜欢水,过去是从来不到南山来的。周霖根据这题材,创作了题为《活水长流》的国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