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9月1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在农业地区建立和加强大牲畜繁殖基地
本报评论员
随着我国整个农业战线形势的日益好转,畜牧业的情况也显著好转。今年各地大牲畜的头数普遍比去年增加,畜产品的数量也逐步上升。这显示了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和国营农牧场社会主义经济的威力,又一次证明党的正确的方针政策能够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我们知道,在目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大牲畜不但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而且是农家肥料的主要来源;同时大牲畜多了,还可以为城乡人民提供更多的肉食、奶食和工业原料。即使在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以后,大牲畜在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仍然要居于重要的地位。我们说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这里说的农业是指广义的农业,也就是包括畜牧业在内的农业。在广义的农业内部,种植业和畜牧业必须是同时并举、互相促进的。怎样发展畜牧业生产呢?在牧区和农区,具体办法应当有所不同。本报七月十八日的社论中,专门论述了牧区发展畜牧业生产的问题。现在,再就农业区发展畜牧业中间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发展大牲畜的问题,提供一些意见。
农业区能不能迅速地稳定地发展大牲畜呢?不久前山西省召开的大牲畜繁殖基地会议提供的事实证明,在农业地区加速发展大牲畜,也是完全可能做到的。我国除了广大牧区和半农半牧区是畜牧业的基地以外,在一般农业地区还有很多山区和半山区,很多滨海滨湖等地区,也具备大量繁殖大牲畜的有利条件;其中很多地方,历年来就有大量繁殖和输出商品大牲畜的习惯。农业地区发展大牲畜的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具备这些有利条件的地方建立和加强大牲畜繁殖基地,有重点地对这些地方加强领导和支援;然后,用这些地方发展的大牲畜支援其他地区。最近几年来,山西、河北、江苏等十九个省和自治区,已经在上述这些地区选出了二百多个县,作为发展大牲畜的基地县。这些基地县,一般地都有广阔的草原、草坡,饲草来源充足;有较多的具有繁殖能力的母畜,而且由于大牲畜多,母畜负担的劳役较轻,有不少可以用来专门从事繁殖;当地群众也有饲养母畜、繁殖幼畜的传统经验。所有这些,都是繁殖大牲畜的极为有利的条件,只要充分地加以运用,就一定能够加速大牲畜的发展。山西省是在去年七月开始建立大牲畜繁殖基地的,时间还只有一年,但是已经显示了这种做法的优越性:全省二十六个基地县的大牲畜增长率,比七十二个非基地县高,而且基地县涌现了成百的高产生产队和生产大队,这些队的母畜一年一胎或三年两胎。在基地县的带动和支援下,全省大牲畜繁殖发展的速度加快了,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大牲畜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建立大牲畜繁殖基地,不仅在自然资源的利用上,符合于因地制宜的原则,符合于国民经济分工合作的原则,而且从领导方面来说,可以做到有重点地集中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力量,以加速大牲畜的发展。这样做,一方面由于有些地方的大牲畜发展比较快,能够输出更多的大牲畜,以支援畜力缺乏的地区,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和国家建设事业,另方面,对于大牲畜繁殖基地的公社和生产队来说,利用自然草原、草坡进行放牧,更多地繁殖大牲畜,也是一项成本低、收益大、见效快的重要生产事业。大量繁殖、出售大牲畜,可以增加社员收入,进一步巩固集体经济。山西省大牲畜繁殖基地之一的沁源县花坡公社花坡大队,从一九六○年到现在,共繁殖成活幼畜二百四十九头,出卖大牲畜一百三十一头,畜牧业的收入占总收入的一半还多。单是出卖大牲畜一项,每个社员每年就收入七十元。目前,全大队的集体大牲畜已发展到四百三十八头,平均每户近两头。由此可见,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大牲畜繁殖基地,既符合促进国民经济建设的整体利益,也符合于基地县社、队的集体利益和社员个人利益。建立大牲畜繁殖基地、输出商品大牲畜,并不只是基地对缺畜地区的单方面的支援,实质上是基地和其他地区之间相互支援。
办好大牲畜繁殖基地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基地县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的积极性。要经常地深入地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教育,鼓励他们积极地繁殖和输出大牲畜,加强相互支援的全局观点,提高对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责任感和光荣感。要认真地贯彻执行发展大牲畜的各项政策。除了一般应该按照规定把大牲畜交由生产队经营,有领导地开放牲畜市场,制订奖励繁殖大牲畜的办法以外,生产队出卖大牲畜的收入,应该并入农业总收入,参加当年分配,以保证社员能够随着大牲畜的发展而增加收入。
草原、草坡是建立大牲畜繁殖基地的基本条件,必须加以保护和合理利用。要按照党的政策切实划分草原、草坡的使用权,加强对草原、草坡的培育管理。有些草原、草坡已经进行了不适当的开垦,影响了牲畜的放牧,应该制止,并逐步实行退耕育草。有些草原、草坡使用不合理,致使一部分草原、草坡退化的,应该组织划区轮牧,或者分批分期实行封山、封滩育草,使草原有轮歇更新的机会。造林要有全面规划,合理安排,根据需要留足牧场,留出放牧道。封山育林区,应该定期开放打草。有条件的地区,还应该利用闲散土地、坡边、沟壑等,大量种植牧草。特别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坡地和盐碱地,应该结合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有计划地种植草木樨、苜蓿等适合当地生长的高产牧草。
为了建立和加强农业地区的大牲畜繁殖基地,还要采取一系列经济和组织措施。商业部门要多供应繁殖基地生产、生活用品,以便更多交换商品牲畜。银行要在贷款方面给缺乏资金的大牲畜繁殖基地和缺少大牲畜的地区以必要的支持。在大牲畜繁殖基地,还要适当增设一些畜牧兽医站、配种站,解决种畜不足的问题,增强领导力量和技术指导力量。
大牲畜繁殖基地是输出商品牲畜的地区,如果一旦感染疫病,将会变为疫病传播的场所,因而应当特别注意做好牲畜疫病的防治工作。有关农牧部门,要对基地的疫区进行全面检疫、全面防治工作,力争短期内彻底消灭牲畜疫病、特别是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基地输出或输入的牲畜,都必须实行严格的检疫制度。对基地需要的兽用药械、牲畜用盐,放牧人员需用的劳动保护物资等,有关部门要尽可能地予以满足,大力支援基地繁殖发展牲畜的工作。
各个大牲畜繁殖基地,在大量繁殖大牲畜的同时,都应当积极地改良品种,提高大牲畜的质量。基地输出的大牲畜,很大一部分是供应需要增加畜力的地区作为役畜使用的,如果牲畜的质量好,个个体大力强,在生产上发挥的作用会更大,必然受到普遍欢迎。改良牲畜品种,提高牲畜质量,还可以提高牲畜的经济价值,给基地本身带来很大好处。因此,更加重视改良品种的工作,也是加强互相支援的全局观点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有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基地的技术指导,克服一些地方长期存在的野交滥配现象,有计划地开展选种、选配和本品种的选育工作。有条件的地方,还应该适当引进外地良种,进行杂交改良,争取以更多更好的大牲畜支援农业生产。
目前,大牲畜生产的形势很好,很多地方大牲畜的恢复和发展比较快。但是,同需要比较起来,我国大牲畜的数量仍然不足;而且各个地方大牲畜的恢复和发展是不平衡的,大牲畜繁殖基地的工作也有好有坏。因此,不应该有任何自满松劲情绪,每个地方都应该加强对繁殖发展大牲畜工作的领导,特别是要认真做好大牲畜繁殖基地工作。凡是有条件建立而尚未建立大牲畜繁殖基地的地方,领导方面应当立即着手规划建立这种基地;凡是已经建立这种基地的地方,则应当像山西那样,定期检查规划执行的结果,及时总结交流这方面的经验,力争把每个基地都办好,进一步发挥它在繁殖发展大牲畜中的作用。


第2版()
专栏:

配种站和“财神阁”
本报记者 黄昌禄
年初,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要调白华马匹生产指导站站长杨彩春去县里工作,白华公社的社员要求公社召开了一次紧急的代表大会。社员们说:“过去我们修了个‘财神阁’,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杨站长才是我们的‘财神爷’。”大会郑重作出决议:一定要把“财神爷”留住,并且为马匹生产指导站修一座房子。县里同意了社员的要求,杨彩春仍留在白华站,同时领导全县十二个站的工作。修房子的事也引起了“风波”。文华公社社员说他们那里房子多,要求把指导站搬到他们那里去;长水公社社员又说他们那里木料方便,房子应由他们盖。白华公社社员十分坚决:“我们一个人凑一片瓦,一块板子,也要把‘财神爷’的房子盖起来。”最后,只好确定由三个公社共同负责把房子修在地点比较适中的武荣村。
纳西族人热情欢迎杨彩春和他领导的马匹生产指导站,是大有理由的。因为自从杨彩春到他们这里七年来,白华、文华、长水三个公社的母马,用人工授精配种的办法,共产驹一千四百一十七匹,成活的一千三百零五匹。白华公社过去最多一年产驹七十匹,现在每年产驹都在一百五十匹以上。过去这里的母马都是两年下一胎,现在有百分之七十年年产驹。丽江县是云南省著名的良马产区,纳西族人养马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但是以往是自然交配,繁殖不快。白华站人工授精的受胎率,现在每年都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纳西族人有句谚语:“老马富三家”。白华公社耕牛少,单一九六一年就用马骡换回了五十头耕牛,全社的秋种比往年提前二十天结束。一九六二年白华公社安装电动脱粒机和电灯,花了六七万元,主要是靠卖骡马的收入。有好些纳西族社员因此盖了房子,添置了农具,缝了新衣……。
一九五七年四月,杨彩春和他的妻子苏桂英与饲养员夏福兴牵着两匹种公马来到了白华高级社所在地武荣村。那时正是牲畜配种季节,他们顾不上先修房子,便在村边一所叫做“财神阁”的破庙里安下身来,楼上一间半屋子作宿舍,楼下作马厩。这庙年久失修,一到雨季,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要扯着雨布,撑着伞。但是,他们一点也没有计较眼前的困难,一心想到往后的工作。杨彩春就对劝他们搬家的人说:“只要母马配得上种,风吹雨打我们心甘情愿;要是配不上种,叫我们住进洋房也睡不好呀!”
为了配种的事,杨彩春有好几个晚上睡不了觉。
白华高级农业社有三百多匹母马,站里和农业社签订了合同,这一年计划帮助全社人工授精二百匹,受胎率保证达到百分之六十。眼看配种季节过了二十多天,可是没有人牵马来配。牲畜配种也像种庄稼一样,错过节令就要耽误一年啊!他从党支部书记和海清那里了解到,原来解放前国民党在丽江办过军马场,也搞人工授精,可是配一百匹,受胎的不到一匹。因此,这回党支部动员了多少次,纳西族人还是不牵马来配种。
既然群众有顾虑,那就只有从解除顾虑做起了。白天,杨彩春牵上种马,到村里去找母马试情;夜里,又挨家挨户到纳西族人家里去拜访。一天、两天、三天……慢慢跟社员们混熟了。一个晚上,杨彩春来到加乐生产队老饲养员和自华的家里。和大爹养了四十多年的马。杨彩春向他请教过去这里配种的情况。和大爹叹了口气说:“说起配种,我受过多少难啊!那时候,得要背上马草,拉着母马走七八里路到正河村去配种,等上七八天才轮得着配一次。配一次要五角钱,下了小驹子还得给养种马的人家挂红送礼。拉去十匹,最多配得上两匹。”杨彩春说:“现在国家关心养马,配种分文不取,为哪样你们还不愿拉马来配呢?”“国家这份情意,我是明白的。可是人家说,人工授精的母马,不会怀胎。就是怀了胎,因为驹子大,生不下来。有人还说,下的小驹后腿软,站不起来。”
第二天,杨彩春把和大爹请到站里,让他看人工授精的挂图,向他讲明科学道理,还让他用显微镜看看种马精虫的活动。和大爹半信半疑地牵着母马来了。到四月下旬,每天零零落落的有人拉几匹老马或瘦马来配种。杨彩春对每个来站的纳西族社员都热情接待。
有一次,文荣生产队的饲养员木朝栋牵来一匹母马,一连配种六次,都没授精。杨彩春告诉他,第二天可以配准。可是第二天木朝栋没有牵马来。杨彩春亲自跑到他家里,把母马拉到站上授精,回头告诉木朝栋:“已经配上了。”木朝栋没吭声,只冷笑了一下。因为他的这匹母马是十八年不生育的“飘沙马”,这次拉到站里配种,是故意要试试杨彩春的眼力。他这一笑,是笑杨彩春外行,没有把母马的毛病看出来。哪知杨彩春早就发现这匹母马子宫口畸形,用人工授精,可以补救不孕的毛病。过了不久,母马的毛色光滑发亮了,木朝栋判断它真正受了胎,才从心底里佩服杨彩春,逢人便宣传:“人工授精真了不起,连我这匹十八年不怀胎的飘沙马也给配上了!”
一传十,十传百,指导站过去门庭冷落,一下子变成了马匹如流。有些母马自然交配配了十来次没受胎的,拉到这里一两次就受胎了。这一年配种期结束,人工授精的母马二百一十三匹,受胎的一百六十七匹,受胎率是百分之七十八点四,超过了合同规定的指标。这在白华地区是破天荒的纪录。八月里,白华社决定撤销自办的一个自然交配站,把种公驴交给马匹生产指导站使用,以后全社的母马都由指导站用人工授精配种。社里还腾出了十七间房的两个院子,请杨彩春他们从破庙里搬了出来。
马匹生产指导站在白华扎下根了,可是难关并没有完全闯过。
一九五八年,白华马匹生产指导站工作范围扩大,工作量比一九五七年增加了一倍。马匹多,人少,配种期开始的二十多天,该配的还没有配,不该配的又给配了。杨彩春很着急,感到自己学的技术不够用了。母马发情的一般规律,书本上是有的。可是,马并不是一架机器,而是活的动物。答案,只有到实践中去寻找。
还在一九五七年,杨彩春就给来站配种的每匹母马立了档案,把每次发情检查以及配种受胎情况,都详细地记载在卡片上。有一次,他翻阅这些卡片,发现同一匹母马,去年和今年的发情状况有若干相同之处。他从这里得到启示,便把档案制度进一步完善起来。每天晚上,他翻开这些卡片,逐匹马逐匹马地分析研究,找出最适合的授精时间。
原先,站里用器械检查母马发情,方便省事,可是不够精确。杨彩春和苏桂英便用手直接去摸卵巢,因为可以更准确地感触到卵巢的变化。一天检查了一百多匹母马后,整个手臂都红肿了,可是他们觉得,自己吃点苦不要紧,只要能多产小驹。
随着案头资料的增加和掌握了母马发情的规律,母马的受胎率不断上升,一九五九年以后,每年都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杨彩春深知,受胎率的高低不单取决于母马,也取决于种公马精液的品质。他精心饲养种公马,每天喂料几次,运动多少时间,都有一定。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一天下午,杨彩春从文华公社溜马回来,路旁的花丛里蓦地飞出一窝麻雀,把马惊得狂奔乱跳。杨彩春一看,前面有许多背柴的纳西族社员。在这千钧一发的关头,他毅然冒险跳下马来想勒住辔头。由于马跑得太猛,他被拖倒在地,但他的左手仍然死死抓住缰绳不放。马把他拖了三十多米才停住。他胸前的衣服擦破了,左手臂脱了臼,昏倒在路上。社员们把他抢救过来,他第一句话就问:“我的马可撞着人了?”
经过诊治,杨彩春的手臂医好了。为了早点恢复工作能力,他坚持锻炼,每练一次,头上都冒汗珠。“一定要在配种期开始以前锻炼好!”为人民工作的热情在鼓励着他。
配种季节到来了,杨彩春的手臂虽还没有完全复原,却同往年一样地工作着。他虽然尽量不让别人发觉,但还是瞒不过众人的眼睛。嘉乐生产队的纳西族社员和福增跑来劝他:“杨站长,望见你疼,我们心里也疼,等你好了再工作吧!”杨彩春笑着说:“请你放心吧,我的病,我自己有把握。”公社党委书记和佐周也三番五次动员他:“老杨,好好养息几个月,工作我们会安排。”杨彩春说:“我一面工作一面锻炼,还好得快些。我走了,人少,耽误了今年配种,对不起群众啊!”
一九六二年配种期结束,白华站一如既往,仍然保持了甲等先进站的荣誉。
(附图片)
杨彩春在给站里的种公马刷毛 本报记者 黄昌禄摄


第2版()
专栏:

遗产必须批判地接受 传统戏曲必须推陈出新
光明日报就报道戏曲界讨论“推陈出新”问题发表编者按语
新华社九日讯 “遗产必须批判地接受,传统戏曲必须推陈出新,这是我们在戏曲工作中的根本原则。”光明日报今天在刊载介绍我国戏曲界最近几年来讨论戏曲“推陈出新”问题的有关资料时发表的一篇编者按语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光明日报今天是在《进一步贯彻执行戏曲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这个通栏标题下发表这篇编者按语和有关讨论的资料的。
光明日报的编者按语说,首都戏曲界最近正在就戏曲革新问题举行座谈。这次座谈会是由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和北京市文化局共同召集的。座谈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使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群众基础的戏曲,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要,促使戏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革新和发展。戏曲的发展方向,是努力反映我们伟大的时代,并且用新的观点表现我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艰苦创业的历史。我们的舞台应当成为宣传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思想阵地,而不应当成为传播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思想的场所;还要帮助观众正确地领会我国戏曲遗产的精华,帮助观众培养高尚的健康的艺术兴趣,而不是把糟粕给予观众,散布庸俗的低级趣味。这些问题十分重要,应当引起戏剧界的经常的充分的注意,并且经过讨论研究和长期实践,正确地逐步地加以解决。
编者按说,解放以来,我国戏曲工作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指导下,不断前进,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今天的舞台面貌,比起旧时代来,有了根本的改变。广大戏曲工作者在发展祖国优秀戏曲遗产和创造新的戏曲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许多优秀剧目的演出,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在教师们的努力教导之下,大批的优秀的青年演员已经成长起来。但是,舞台上仍然出现了一些不利于人民和不适合人民需要的剧目;有些因内容不好早已停演的剧目,在一个时候或一些地方又重新上演;有些坏戏,不但没有受到评论界应有的批判,反而受到赞扬;有些好戏,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与提倡。座谈会认为,目前戏曲工作中存在着某种保守倾向,主要表现在对于戏曲遗产没有采取正确的批判态度,没有区别封建性的糟粕和民主性的精华,甚至把糟粕当作精华,把封建性当作民主性;对于戏曲的推陈出新,缺乏应有的积极态度。实事求是地指出和批判这种倾向,并且指出正确的方向,团结最大多数的戏曲工作者为之奋斗,就有利于戏曲为工农兵、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
编者按说,遗产必须批判地接受,传统戏曲必须推陈出新,这是我们在戏曲工作中的根本原则。我们历来反对对待遗产的虚无主义态度和粗暴作法。但是,我们是在肯定戏曲必须革新的原则下反对粗暴的,我们反对的是那种对于传统剧目的不正确的乱改,决不可以借口反对粗暴而拒绝革新。究竟是推陈出新,还是因循守旧?这是戏曲工作的根本方针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也关系到戏曲本身的发展前途。人民群众迫切要求能够从戏曲中受到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教育,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戏曲只有适应人民群众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前进,才能具有无限的生命力。伟大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为新的戏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我们的戏曲工作者应当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和广大人民对于他们的殷切期望。
编者按说,推陈出新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不可分割的。在不违反毛主席提出的六条政治标准的原则下,应当提倡各种艺术题材、各种艺术风格的自由竞赛,允许进行各种试验,开展群众性的自由讨论。解决戏曲艺术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自由讨论和艺术实践,不能采取简单的强制的方法。目前戏曲界正在讨论的有如下一些问题:对于推陈出新方针的认识和态度问题,对于传统剧目中封建性、人民性的理解问题,对于鬼戏的看法问题,对于历史剧古为今用和表现时代精神的理解问题,以及舞台艺术革新中的问题。这些问题,既包含有方针性质的争论,也包含有学术性质、艺术性质的探讨。这些问题的深入讨论,无疑地将会有益于戏曲工作的发展。
光明日报今天刊载的讨论资料中说,自一九五六年以后,特别是在一九六○年,我国戏曲界围绕着有关“推陈出新”的许多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争论比较集中在对戏曲遗产的估价、对戏曲传统剧目中的封建性和人民性的理解,以及对戏曲改革工作的看法等问题上,并且对一些传统剧目的思想内容进行了探讨。资料中着重介绍了在这些问题上的一些不同的意见。
为了有助于这一场讨论的开展,光明日报还将陆续发表有关的资料和文章,以便使各种不同的意见得到交流和讨论。


第2版()
专栏: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举行第五期开学典礼
新华社十日讯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今天上午举行第五期开学典礼。
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各民主党派的负责人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领导人出席了开学典礼,并且讲了话。他们祝贺学员们在新的学习生活中取得良好的成就,勉励大家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毛主席著作中,不断提高自我改造的自觉性,加强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兴无灭资,逐步改造世界观,树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意识,提高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工作能力。
这学期招收的学员共三百七十多人,参加今天开学典礼的有三百四十多人。他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界人士、各民主党派的成员。其中文教科技界人士占三分之二,工商界、华侨、少数民族、宗教界等方面人士约占三分之一。学习时间一年,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实践论》、《矛盾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社会发展规律、国家与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等。


第2版()
专栏:

徐廷泽在广州看到归国华侨的幸福生活
他说:祖国对华侨太好了。近几年来,有少数华侨受了蒋介石集团的欺骗去到台湾,生活和安全都无保障。
据新华社广州十日电 从台湾驾机起义归来的原蒋军空军飞行员徐廷泽,在广州进行了一个多礼拜的参观访问,昨天上午离开这里。他在谈到访问广州的观感时说,广州解放后建设事业的飞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归来侨胞的幸福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徐廷泽在广州参观了解放前是帝国主义租界的沙面,看了反映沙面人民新旧社会生活状况的街史画展。他漫步沙面江堤,看到这个过去不准中国人进去的地方,现在一伙伙水上船民愉快地坐在林荫下的石凳上休息,一群老人在打太极拳。他感动地说:“这里今天已经是劳动大众享受的风景区了。台湾的阳明山风景区,现在还同从前的沙面一样,被美国人霸占着,不准中国人入内。”
徐廷泽在参观广州市华侨新村时,广州市华侨房屋建设委员会负责人告诉他,广州华侨新村是一九五九年开始建设的。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凉的山岗,经过几年来的营建,已经建成了一百八十多幢美观的楼房,除住宅外,还有华侨小学、幼儿园、俱乐部、医疗门诊部、银行储蓄所、商店等。徐廷泽感慨地说:“祖国对华侨太好了。近几年来,有少数旅居东南亚的华侨受了蒋介石集团的欺骗,去到台湾,生活和安全都无保障,有的还被谋杀身死。”
徐廷泽来到暨南大学。学校负责人告诉他:这是一九五八年创办的综合大学,以招收归国侨生和港澳学生为主,现设八个系十二个专业。最近,第一届毕业生二百零六人已经通过毕业考试走上工作岗位。徐廷泽在设备良好的实验室里,会见了生物专家樊恭矩和动物生理专家刘学高。当他知道他们都曾在台湾住过,分别在一九六○年和一九六一年冲破重重困难从美国回到祖国大陆时,兴奋地和他们紧紧握手,互相祝贺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徐廷泽在广州还向广东省、广州市各界人士一千多人介绍了在美蒋黑暗统治下的台湾情况和他起义的经过,并同政协广东省委员会的负责人,起义将领以及住在广州的蒋军人员家属进行了座谈。
这期间,人民解放军驻广州部队首长刘兴元中将和广东省副省长、广州市市长曾生等人接见了徐廷泽。
徐廷泽是九月一日从上海乘车到达广州的。


第2版()
专栏:

昆明各界欢迎第三批难侨到云南安家立业
归国难侨代表在欢迎会上表示要为祖国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新华社昆明十日电 昆明市各族各界七百多人九日下午举行集会,热烈欢迎第三批归国的印度受难华侨来云南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云南省副省长张冲在会上代表云南省人民向回到祖国的旅印华侨表示亲切的慰问和热烈的欢迎。他说,印度政府不顾我国政府的多次抗议,仍在继续大规模迫害华侨,并且无理阻挠华侨和他们的家属回国,我们坚决反对这种违反国际法准则、背弃国际道义的行为。他说,云南省各族人民完全拥护我国外交部八月二十六日给印度政府的照会,坚决要求印度政府立即答应中国外交部照会中提出的三项要求。
张冲在会上还勉励难侨们发扬华侨热爱祖国、勤劳生产、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和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为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云南省侨联主席王昭明在会上讲话的时候,代表全省的归侨、侨眷和归侨学生,向难侨们致以亲切的慰问。他希望难侨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来建设快乐幸福的新家园。
昆明市副市长董丹修也在会上讲了话。
难侨代表钟万荣在热烈的掌声中讲话。他代表这次来云南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难侨和他们的家属,感谢党和政府对他们的热情接待和关怀。他揭露了印度政府对难侨的残酷迫害。他说,在印度德奥利集中营和诺冈监狱,至今仍然关押着大批难侨,加尔各答和孟买等地也有大批华侨被无辜关进监狱。他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迫切地要求回到祖国。他对印度政府无理阻挠难侨和家属回国表示强烈抗议。
钟万荣说,我们回到祖国虽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我们通过参观工厂和水利工程等,深深感到社会主义祖国确实是华侨最有力的靠山。
他说,不久我们将要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我们要继续发扬华侨爱国大团结的精神,发愤图强,自力更生,勤劳生产,和全国人民一道,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贡献力量。
大会前,云南省、昆明市党和政府的负责人接见了难侨代表和外国血统的难侨眷属代表,并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谈话。
据新华社昆明八日电 第三批从印度回国的受难华侨和他们的家属六百多人,今天下午乘专车到达昆明,前来云南省安家立业,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他们受到了昆明市各族各界人民一千多人的热烈欢迎。
欢迎的人们今天很早就聚集在近西路两旁等候归国难侨的到来。欢迎队伍里彩旗飘扬,人们举着一幅幅红色布标,上面写着:“热烈欢迎印度受难归国华侨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是华侨最有力的靠山!”“向印度受难归国华侨致以深切的慰问!”
这批回国的难侨和他们的家属,大多是老弱妇孺。他们在回国前有的被关押在德奥利集中营和各地的监狱里,精神上和肉体上都受尽折磨;有的在印度政府的迫害下流离失所,无以为生;难侨家属中还有外国血统妇女六十多人,其中不少人曾同她们的亲人一起被关在集中营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