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8月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迈开第一步
——偃师县城关公社开展多种经营前前后后
本报记者 宋琤
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一个使农村干部兴奋而又苦恼的新问题,在河南偃师县城关公社初步地解决了。
社员们争着向队长要活干,队长却派不出那么多活来,社员和队长之间,经常为这个问题发生争执。过去,有些社员常常嫌队长给自己派的活多了,紧了,埋怨队长:“你怎么就光看见我了。”今年春天以来,往往又嫌队长给自己派的活少,责备队长:“你怎么就是看不见我?”要是有人出工多了一点,别的社员就要说队长派活不公,有所偏袒。
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几年来贯彻执行党的关于人民公社的各项政策和对农民不断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结果,社员们热爱集体,信任集体,一心一意地依靠集体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社员们争着出勤,劳动效率大大提高了。这几年,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也同过去大不相同了。城关公社电力灌溉的农田,已占可浇农田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人拉胶轮架子车平均每三户一辆,消灭了肩挑现象。机耕面积日益扩大,已经可以满足生产队的需要。由于各方面支援农业和知识青年参加农业生产,生产队的劳动力也比过去有所增加。加上城关公社本来就是个人多地少的地方,平均每人只有土地一亩四分,劳动力多农活不够干的矛盾就更加尖锐。据有些生产队估计,农业用工只占社员基本劳动日的百分之六十至七十多。农业生产战线上的形势迅速地发生了变化,农村干部先是高兴得没法说,接着就又发起愁来,人人争着出工,都说派活不公,怎么办?从此,生产队长派活就不是想办法充分发挥社员的特长和劳动潜力,而是想办法平衡每个家庭所得的工分,于是,强劳动力多的社员不能多干活,妇女们,特别是家庭中有男劳力的妇女们,出工的机会很少。如果不及时地为多余的劳动力找出路,集体经济的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将会受到阻碍,群众的宝贵热情也将受到挫伤。
农村生产形势的变化还反映在另一个方面:由于近两三年发生了自然灾害,基层干部和广大社员都在集中力量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因此,大多数生产队的生产内容比较单一。现在粮食生产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善,这情况叫人十分高兴。可是,由于生产内容单一,城关公社的许多生产队越来越感到现金收入少。形势的发展对生产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展多种经营,增加现金收入,从多方面满足国家、社会、集体、个人的日益提高的要求,使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得到更全面的发挥。
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都取决于对形势的变化的充分了解。充分认识了第一个方面形势的变化,第二个问题就好解决了。充分认识了第二个方面的变化,第一个问题也就好解决了。
初步打开了局面
大半年来,城关公社的同志们渐渐地认清了这两方面的新形势,正在逐步解决这些问题。这个公社不少生产队的多种经营已经初步打开了局面。各个生产队根据不同的条件发展了烧砖、采石、运输、各种作坊、铁木业、苗圃、编织、果木种植等比较固定的多种经营。去冬以前,城关公社只有八座砖瓦窑,麦收前已经发展到六十一座。新新、窑头等十多个大队为水利部门采石,最多曾经出动一千多人,从去冬到今春采石一万五千方左右。粉房、豆腐坊也增加了,去冬今春已经加工粉条五十万斤。特别值得称赞的是苗圃的发展。过去,这里仅只后庄大队的农民有培植泡桐树苗(一种速成材)的习惯,但是,一般只是每家栽种一畦两畦,技术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后来,由于大队干部认真学习钻研,解决了栽培技术问题,加上国家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后庄大队的泡桐苗圃已经发展到一百多亩。附近的几个大队学习后庄大队的技术,也都积极发展泡桐苗圃,有的大队的苗圃,也已经发展到四五十亩。发展了多种经营的生产队,现金收入增加了,社员分配到的现金逐渐增多了,而且为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积累了资金。在多种经营搞得比较好的生产队也初步解决了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城关公社党委还认识到,不论从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来看,还是从解决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来看,农业生产方面的潜力还很大,农业用工还需要大大增加。城关公社的大槐树大队,小麦亩产量在四百斤以上。全公社的小麦平均产量才二百多斤,就是附近条件差不多的大队,产量也才三百来斤。大槐树大队小麦的产量高,主要因为他们的肥料多,质量好,同时,耕作也比较细致。这证明,在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方面还大有可为。同时,也只有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多种经营的发展才有基础。城关公社党委已经初步总结了大槐树大队的经验,要求大家学习大槐树大队多积肥、深耕细作,在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开展多种经营。
对待困难应有的态度
主观认识和工作措施赶上形势的发展,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去冬,洛阳地委和偃师县委就要求各公社大抓多种经营,增加集体经济的现金收入。今春以来,社员们争活干的矛盾日益突出,开展多种经营的必要性已经是十分明显了。生产队的干部也大多看到了这一点。可是,当上级党委要求大家行动起来的时候,不少生产队和公社干部却又缺乏信心。首先是觉得没有门路;找到一些门路,又发愁原料困难,害怕找不到销路,或者是缺少资金、工具、器材,掌握不了技术……,总之,困难一大堆,很难迈开第一步。城关公社有个北窑大队,过去他们做的豆腐闻名于方圆左近。公社建议他们集体开办豆腐坊,大队和生产队的干部直摇头:“咦,那是说话哩。”直到豆腐坊开办起来以后,他们还担心:“做这么多,卖给谁呢?”北窑大队干部的这种情绪是有代表性的。
这种情况说明,一些同志对新形势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他们虽然看到了需要开展多种经营,但是,对于当前是否具备了开展多种经营的条件,是有怀疑的。偃师城关公社党委的同志们对条件不是这样看法。他们看到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展多种经营中的许多具体困难并不都是无法克服的。他们要求大家不要光喊不动,光喊不动,困难当然不能打倒;只有立即行动起来才能克服各种困难。公社党委和管委会的同志们自己首先行动起来,加强领导,帮助生产队解决各种问题,同时动员供销社、手工业、运输以及财经、粮食各部门,支援生产队开展多种经营。
事实证明城关公社党委这种做法是正确的。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当某一客观过程已经从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发展阶段推移转变的时候,须得善于使自己和参加革命的一切人员在主观认识上也跟着推移转变,即是要使新的革命任务和新的工作方案的提出,适合于新的情况的变化。”同时,也告诉我们,认识落后于实际的情况常常是难以避免的。怎样使认识赶上实际、接近实际?唯一的办法是实践。偃师城关公社的同志们,迅速行动起来,就促使自己和生产队干部的主观认识较快地赶上了形势的发展。他们在初步的实践中证明了:开展多种经营门路、原料、销路以及其他各种困难,并不都是无法克服的。这一带本来地少人多,过去不少农民在冬春农闲的时候,就外出做砖、瓦、铁、木各种工匠,或者自己经营一些作坊等。根据群众的传统习惯,就可以找出不少多种经营的门路,像砖瓦窑、各种作坊、铁木编织等手工业……。同时,我们的底子一穷二白,副业门路并不完全受过去传统的限制,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发展,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一天一天地比过去复杂,开展多种经营的天地是十分广阔的。这种情况在城关公社已经可以看得很清楚,一些过去没有的或者很少的多种经营,现在发展得很快,比如,由于水利防汛事业的发展,采石成了许多生产队新发展起来的大宗副业。由于国家提倡植树造林,泡桐苗圃也发展很快。为国营工矿企业做土方工程也是过去没有的。原来有一定基础的,现在发展得更快,像砖瓦窑,这一带过去最多的时候才有二十座,而麦收前已发展到六十一座。连续几年严重的自然灾害曾经给这一带的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带来较大的困难,但是,由于国家的支援和群众的努力,生产和群众生活恢复之快出于很多人的意料。开展多种经营的原料、销路等方面的困难,在前两年可能是较难解决的,今年,就已经有条件解决。前面谈到的北窑大队,每天做二千斤豆腐,原料和销路问题都相继解决了,加上附近生产队做的豆腐,到了年节,仍然供不应求。大量的砖瓦和几个大队加工的五十万斤粉条,也都没有积压。只有个别砖窑,由于事先没有找好销路,暂时积压了一部分砖。原来,供销社的同志很怕支持多种经营会积压资金,造成亏损,结果完全相反,从去冬以来,供销社支持多种经营投资了三十万元,获得利润二万五千元。在实践的过程中,大家的认识也就跟着有了程度不同的改变。虽然,有的生产队做得好些,有的生产队做得差些,可是,多数人逐渐对新形势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看到开展多种经营不但是需要的,也是可能的。
还有一些问题摆在面前
开展多种经营(包括某些传统的经营),是一件大事,基层干部要碰到不少自己所不熟悉不懂得的问题。开始,城关公社的许多同志所强调的困难,就包括这些问题。过去城关公社虽有不少社员出外做工匠,但是许多队并不搞多种经营。有些项目虽有经营的经验,但那是在单干的基础上,合作化以来,已经不适用了。有些生产队还根本没有搞多种经营的传统。困难的确不少。不会的东西,可以学会,这本来是再简单也没有的道理。可是,用城关公社一些社员们的说法:“头三脚难踢”。从城关公社来说,这“头三脚”已经踢开了。可是,直到现在,生产队干部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也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在先进的大槐树大队,去冬今春以来,已经兴建起了五座砖瓦窑。且不说集体经营砖瓦窑所碰到的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首先技术上就有难题。社员中会做砖瓦的人很多,可是,会烧窑的人却很少,怎么办呢?大队和生产队干部们下了决心:学!于是,每天晚上只要不开会,他们就到窑上去看。看了一个时期,觉得摸着一些门道了,大家一商量,说:破上一窑,咱们试试看!干部们自己烧了一窑,只有一千多块火候不够,没有烧好。找出了教训,以后就不出废品了。花了一千多块砖的“学费”,就掌握了技术,五座砖窑相继投入生产。在另一个大队,支部书记就把烧窑的技术问题看得很神秘,他说这技术一下掌握不了,因此,把烧窑的报酬订得过高,也没有派人学习烧窑技术,不敢多建砖窑。在其他做粉条、采石等副业中,也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采石,本来技术并不复杂,可是,个别队上山采了几天,群众不习惯,就打了退堂鼓,下山不干了。而多数队都干得很好,得到了大宗的收入。
迈开了第一步,并不等于解决了多种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更多的问题还摆在面前:怎样加强经营管理?怎样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社会供需关系的变化?如何制定规划,合理解决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要前进,总会不断地碰到新的问题。如果不敢迈开第一步,这许许多多问题怎能清楚地认识,又怎能逐步地解决?


第2版()
专栏:

广大社员依靠集体力量战胜自然灾害
江西浙江大部地区早稻增产
据新华社南昌七日电 江西省今年的二千一百多万亩早稻,到现在已经基本收割完毕。从各地脱粒的情况看,全省除赣南行政区和吉安、九江等专区,因遭受严重干旱,部分早稻产量受到影响外,其他地区的早稻产量一般都超过去年。山区的铜鼓、婺源、贵溪等县的早稻,产量比往年提高一到两成。连年遭受自然灾害的丰城、清江、新干、南昌、新建、临川、波阳、余干等重点产粮县,今年早稻的单位面积产量,一般比正常年景高一成左右,最多的达三成以上。滨湖地区今年扩种的湖田洲地,早稻也获得了历史上少有的好收成。
今年江西各地的早稻收割工作做得既快又好。与往年比较,开镰一般提早了七到十天。早稻的收、打、晒、藏,环环做得精细。
今年,江西省的早稻增产,是在战胜了严重干旱以后取得的。在抗旱斗争中,广大干部和社员拦河筑坝,劈水挖泉,千方百计引水灌田。同时,各地充分利用水车和抽水机,日夜提水灌田,使绝大部分受旱的早稻适时得到灌溉,从而保证了早稻的增产。
据新华社杭州七日电 浙江省一千三百多万亩早稻已经基本收割完毕。从各地收打的情况看,除沿海遭受严重干旱的少数县以外,全省大部分地区都比去年增产。
今年浙江省的早稻最突出的特点是:原来高产的地区继续增产,低产地区较大幅度地增产。许多遭受严重干旱的地区,早稻也获得了增产。一百五十天没有下雨的乐清县虹桥区,根据最近一百二十多个生产队的统计,早稻亩产量比去年增加一成左右。各地栽插的莲塘早、陆财号、矮脚南特号等优良品种早稻,面积比去年大,亩产量都比当地品种高得多。
浙江省今年早稻的增产,是在国家大力支援下,广大社员向各种自然灾害作顽强斗争后取得的。
各级农村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深入具体领导生产,也是促使早稻增产的重要原因。


第2版()
专栏:

河北西部暴雨中心北移
北京地区和唐山地区可能有大雨和暴雨
新华社七日讯 太行山东侧、河北省平原西部地区的大暴雨,五日晚一度减弱,从六日起又转强。暴雨中心已经北移到石家庄和保定一带。从六日晨到七日晨二十四小时内,石家庄和保定地区下了二百毫米以上的暴雨,邢台和邯郸地区又下了近一百毫米。今天这一带仍在继续下雨,雨势已略有减弱。邯郸以南地区从昨天开始雨势就已减弱。据气象部门的预测,这个暴雨区将继续缓慢地向北、向东移动。保定地区将继续下雨;今后两三天内,北京地区和河北省北部的唐山地区可能有大雨和暴雨。
滏阳河和滹沱河的洪水还在继续上涨。滹沱河的洪水已到冀中平原地区。沿岸防汛队伍正在奋力抗洪抢险。保定地区的潴龙河、唐河、拒马河等河流都在涨水。南部漳河和滏阳河的洪水正在继续下泄。这些河流下游的防汛斗争将进入紧张的阶段。


第2版()
专栏:

由陈毅副总理柯庆施市长陪同
舍马克总理在上海参观
新华社上海七日电 索马里共和国总理阿卜迪拉希德·阿里·舍马克博士和随同他来访的其他索马里贵宾,今天在上海参观了市郊人民公社和上海工业展览会,并游览了上海市区。
今天下午,贵宾们由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和上海市市长柯庆施等陪同,来到了市郊人民公社,受到了社员们的热烈欢迎。在一片葱绿的水稻田和棉田边,舍马克总理向公社负责人询问了有关公社规模、体制、管理制度以及公社生产发展的情况。公社负责人在解答这些问题的时候,舍马克总理连连地说:“很有意思。”接着,贵宾们参观了社办的拖拉机站、农具厂、木工厂、木船修造厂、综合加工厂和电力灌溉站。告别时,舍马克总理紧握公社负责人的手说:“祝贺你们的成就”。
今天上午,舍马克总理等贵宾还参观了上海工业展览会,仔细观看了上海生产的机械和各种纺织、轻工业产品。
今天陪同贵宾们参观的,还有上海市副市长曹荻秋、刘述周、宋日昌,我国驻索马里大使张越等。


第2版()
专栏:

五莲县长年坚持多种经营
林牧副渔各业的发展,增加了集体收入,促进了粮食增产,使山区面貌大为改观。
本报济南七日电 抓当前,看长远,山东五莲县坚持发展多种经营。
五莲县是个深山区。山岭河沟占总面积百分之八十以上;九千多个大、小山头密布境内,七十多条河流贯穿山间。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遭到敌人严重摧残,造成“穷山秃光光,山上无牛羊,糠菜不饱肚,到处逃荒郎”的贫困面貌。解放后,特别是最近几年来,五莲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树立了长期建设山区的思想,发展了养牛、猪、羊、鱼、蜂、鸡,栽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各种条子、芦苇,采山药、树种、野生油料,编席、筐、篓、篮等多种经营。目前,全县已种植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九十多万亩,占全县宜林面积的百分之八十六点四。经济林中的樱桃、杏、苹果、核桃、板栗等干鲜果品,年产量都在三百万斤左右。河边、沟崖、沙滩、涝洼地上,也大都栽上了茂密的棉条、蜡条和芦苇。山上放养着柞蚕。中、小型水库里养了鱼。青山绿水之间,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多种经营的收入达到六百三十三万七千元,占全年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三;出售给国家的猪、禽、蛋、果品和畜产品,样样超过计划。许多生产队社员从集体分配中得到的现金逐年增多。去年年终,生产队和社员在银行和信用社的存款达一百八十多万元。国家银行在这个县发放的农业贷款,比原定指标减少了四十一万多元。今年,全县向国家贷款的数字又比去年减少。多种经营扩大了资金来源,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去年,全县超额三百多万斤完成了粮食交售计划。社员吃饭靠集体,花钱也靠集体,集体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五莲县多种经营所以能持之以恒,主要是因为县的领导部门树立了全面开发山区资源、长期建设山区的思想,并用这个思想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在山区,多种经营不可能一蹴而就。一部分基层干部和社员曾经说:“栽树嘛,三年五年也不得利。”这种只见眼前,不看长远的思想,妨碍着多种经营的开展。领导部门从总结发展多种经营的经验入手,说明了树立长期建设山区思想的重要性。例如街头公社挑沟大队,利用河滩、沟崖,种芦苇,压蜡条,发展编织业,年年收入二万元左右;而这个公社的另外两个大队,自然条件差不多,就因为缺乏长期建设的打算,没有发展多种经营,每年的收入比挑沟大队少得多。又如,西徐沟大队长期建设思想坚定,植树造林多,近几年来社员收入逐年增加;东徐沟大队,粮食虽然增产,但多种经营不多,年终分配时,每人平均收入比西徐沟少二十八元五角。这些事实,教育广大农民进一步树立了长期建设的思想,促进了全县多种经营的发展。
注意处理好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是五莲县多种经营能够持之以恒的另一重要原因。在发展多种经营的初期,农业与多种经营争劳力、争土地、争肥料的现象十分突出,领导部门对此作了不少调查研究工作;在制定生产规划时,全面地考虑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的比例,既考虑主观的需要,又考虑各种客观因素。在执行规划的过程中,又经常根据情况及时调整。一九五三年,这个县的农业生产水平还比较低,山区的水土流失严重,因此把突击植树造林作为多种经营的重点,以改变生产条件。一九五八年以后,这个县的林业生产,特别是果树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也有了改善。这时出现了果树与农业争地、争肥、争劳力的矛盾。经过反复调查研究,他们决定一方面组织专业队,管好现有果园,提高结果量;另一方面着重发展那些占地少、用工少、见效快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项目。例如利用田埂、地堰栽桑养蚕;利用山沟谷坊淤地、沙滩、沟崖,插植腊条、绵槐,利用河滩种植芦苇,为发展编织业提供原料。在发展林业生产中,着重发展用材林和种植栗、枣、核桃等木本粮食、木本油料。这样,就把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的矛盾。


第2版()
专栏:

北京一些高等学校校友向母校汇报在基层锻炼的体会
鼓励应届毕业同学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西南农学院应届毕业生受到校友优秀事迹的启发纷纷表示要到农村落户
据新华社七日讯 几年以前从北京的一些高等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基层去工作的学生,最近纷纷向母校汇报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以及实际工作部门迫切需要技术人才的情况,希望今年应届毕业的同学自觉自愿地服从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许多高等学校连续收到了过去几年被分配在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云南、四川等地工作的毕业生的来信。他们都是在厂矿企业、农牧场、学校、机关和建筑工地工作。在来信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于自己工作的深厚感情。在青海省工作的北京医学院口腔系一九六二年毕业生饶邦俊,在给一位本届毕业生的来信中说,他们那里十分需要医务人员,病人常常对他说:“你们来了,有些病就可以就近得到治疗了。”有的病人还感激地表示,北京派来医生是党和政府对他们的热情关怀。在内蒙古自治区红山水库工作的北京水利水电学院的毕业生赵国侯、么志清在给母校的来信中,也表示为了改造沙漠,他们将要在那里干上一辈子。这个学院沙川枢纽与水电站建筑专业今年春季毕业的一百二十多名学生,自愿申请到十四个省市的水利工程单位担任水库、电站、渠道、河道工程的管理工作。最近许多人都给学校来信,表示要在那里落户扎根,努力工作。
这些大学毕业生以革命利益为重,到边疆、基层安家落户,不畏艰难困苦、勤奋学习和工作的精神,使应届毕业生受到很大的鼓舞和教育,许多人都表示要向校友们学习,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北京师范学院应届毕业的女学生们,听了在山区中学工作的历史系去年毕业生康健荣的工作介绍后,进一步坚定了去农村工作的决心,许多人表示要做一个乡村女教师,把文化科学知识带到偏僻的山村去。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应届毕业生给学校领导的一封信中说:“我们二十八个人,有二十八张面孔,二十八样脾气,但是只有一股劲,一个打算,一条心:请党派我们到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边疆去,到基层去,到火热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去。”在西藏工作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一九六一年毕业生冯时级在给校长吴玉章的来信中说:“我决心终身热爱共产主义事业,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党和人民。为了西藏人民的彻底解放,我决心在高原上干一辈子。”
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石油学院不久前曾派人到各地调查了解历届毕业生工作情况。他们在调查访问中看到,许多毕业生和工人同吃同住,并且用一定时间和工人一起参加体力劳动,虚心学习工人的优秀品质,政治思想觉悟提高得很快。
据新华社重庆七日电 西南农学院的应届毕业生从过去几届毕业校友在农村工作的优秀事迹中,得到启发和鼓舞,纷纷表示要求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西南农学院解放后这些年来已经为国家培养出三千二百多名农业科学技术人才,在全国许多农村中都分布着他们的足迹。许多人被评为生产标兵、红旗手、劳动模范和“五好”干部,还有许多人参加了共产党,或者当选为人民代表。最近,这个学院通过举办展览、邀请校友来校座谈等方式,向本届毕业生介绍了他们在祖国各地建设岗位上的许多优秀事迹。
在园艺系举办的毕业校友优秀事迹展览室里,介绍了这个学院的毕业生张子猷的事迹。张子猷从一九五四年离开学校以后,响应祖国的号召,到了青海省二十里铺园艺场。九年来,他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不断刻苦钻研,在海拔二千米的高寒地带种植果树成功,在日夜温差大、无霜期只有一百二十天的地方,获得了蔬菜连年大面积丰产;此外,他还创造了西宁地区小麦大面积增产纪录。张子猷现在已经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且担任园艺场的党支部副书记,还被选为当地的人民代表。在这些优秀的毕业生中,还有一九五三年毕业的吴明珠。刚毕业时她在大城市机关里工作。但是,吴明珠了解到祖国边疆十分需要建设人才,便毅然申请到边疆去。一九五五年,组织上分配她到新疆去,在鄯善县一个设备简陋的农业技术站里担任技术员。吴明珠从外地引进棉花在鄯善试种,终于获得成功。在改进当地瓜果生产技术、发展粮食生产等方面,她也做出了一些成绩。当地群众都夸她是“戈壁滩上的明珠”,吴明珠的事迹启发着应届毕业生们思考着一个问题:应该怎样对待祖国的需要?怎样正确地选择走向生活的道路?
西南农学院的应届毕业生们从这些校友的先进事迹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鼓舞。许多人写了向大哥大姐学习的心得、体会贴在墙报上,表示要服从国家分配的决心书,不断地送向党、团组织。园艺系八十五个应届毕业生都这样表示: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


第2版()
专栏:

福建龙海县莲花公社山后大队刘坑生产队的社员在收早稻。
 李岸摄(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