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8月2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社论

中朝友谊的又一朵新花
中朝友谊之江——鸭绿江的江畔,最近又增添了新的国际主义的友谊花朵。朝鲜两江道厚昌郡连松合作农场第二作业班第三分组长、第二初级民主青年同盟副委员长李镇善同志,奋不顾身,舍己救人,在鸭绿江的深水中,抢救出了我国的溺水儿童王金宝。我们在这里向李镇善同志和兄弟的朝鲜人民,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国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十二道沟公社贫农社员王德浩的八岁儿子王金宝,在鸭绿江中游泳,突然被水冲进两丈多深的转水湖里。正当呼救无人、生命危险的时候,被南岸正在玉米地里锄草的李镇善同志发现。当时,李镇善同志脑海里立刻涌现出朝鲜国际主义战士朴在根和中国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的英雄形象,他毫不犹疑地跳进鸭绿江中。李镇善同志从来没有在鸭绿江游泳过,可是抢救中国儿童的决心,使他好像浑身增加了无限的力量。李镇善同志长时间地和江水搏斗,救出王金宝以后,已经精疲力尽,上到北岸后曾一度昏厥。王德浩为了感谢李镇善同志,就把“金宝”改名为“友谊”,表示永远不忘朝鲜人民的伟大的国际主义友谊。
从这个事例,我们很自然地想起中朝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的国际主义友谊。我们两国的友谊,是在长期的共同的战斗中用鲜血凝结成的。远在我国的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中,朝鲜人民的优秀儿女,就曾经用他们的宝贵的生命和鲜血,支援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当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威胁我国安全的时候,我们两国人民,又紧密团结,肩并肩地进行了反抗美帝国主义的伟大战斗,打败了号称永远没有打过败仗的美国侵略者。
在十年前的朝鲜战场上,曾经出现过无数可歌可泣的伟大国际主义精神的英勇事迹。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以前,同朝鲜人民一起植树六十多万棵,作为纪念,朝鲜妇女劳动模范韩玉芝用中文写下了深厚友谊的诗篇:“一棵树,一颗心,棵棵树儿根连根,中朝人民心连心,青松翠柏万年青,中朝友谊比海深。”这种久经考验的同生死、共患难的中朝友谊,正如朝鲜谚语所讲的:“根深之树不会风折,永流之水不会涸竭!”
现在,朝鲜青年李镇善同志,继承和发扬朝鲜人民的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抢救我国的溺水儿童,在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史上写下新的篇章。他冒着生命危险入水救人,而对向他表示感谢和慰问的十二道沟公社的社员和干部,却十分谦逊地说:“我们是兄弟,我只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李镇善同志说的很对,“我们是兄弟”,是经过战争考验的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兄弟。我们的兄弟友谊,不仅表现在反对帝国主义,争取和平、民主、社会主义的共同斗争中,同时表现在扶危拯溺、互相支援的日常生活中。从李镇善同志身上,我们看到了朝鲜劳动党和金日成同志培育的朝鲜人民的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崇高的共产主义品德。我们由于有了这样的好兄弟感到骄傲。
李镇善同志的英雄行动,为我国人民和广大青少年树立了光荣的榜样。在我们衷心感谢李镇善同志和朝鲜人民的时候,我国人民和广大青少年一定要向李镇善同志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崇高的共产主义品德学习,并且用实际行动,努力增强中朝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和亲密团结。我们不论在任何时候,不论在风里雨里,永远要相互支援,相互鼓舞,并肩斗争,胜利前进!


第2版()
专栏:

朝鲜青年李镇善奋勇抢救我国溺水儿童
吉林省各界集会热烈赞扬他的伟大国际主义精神
吉林省人民友好代表团在朝鲜惠山会见李镇善,向他表示感谢
新华社长春二十七日电 吉林省暨长春市各界一千八百多人二十六日下午隆重举行学习朝鲜公民李镇善抢救中国溺水儿童王友谊的国际主义精神大会,进一步发扬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增进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战斗友谊和伟大团结。
吉林省、长春市党、政府、军队负责人赵林、李砥平、于毅夫、于克、徐寿轩、周光、张文海、罗坤山、李都、李一平、李承锟、张德馨、程光烈、鲍成吉等,出席了大会。出席大会的,还有政协吉林省和长春市委员会负责人,以及省市的各人民团体负责人。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驻长春总领事馆代理馆务张大禧,应邀出席了大会。
会场上充满了友谊和团结的气氛。在主席台两侧悬挂着“发扬伟大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增强中朝两国青年之间的战斗友谊!”等巨幅标语。大会由共青团吉林省委书记王汝主持。他在开会词中介绍了朝鲜公民李镇善抢救我国溺水儿童王友谊的经过。他说,今年六月二十九日,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十二道沟公社十二道沟大队贫农社员王德浩的八岁儿子王金宝(现已改名为王友谊),在鸭绿江边野浴时,突然被水冲进两丈多深的转水湖里。正当呼救无人,万分危急的时候,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江道厚昌郡连松合作农场第二作业班第三分组组长、第二初级民主青年同盟副委员长李镇善同志,立即奋不顾身地从对岸跳进江中,从漩涡里救出王金宝。他说,李镇善同志这种见义勇为,舍己为人的英雄行为,充分表现了在伟大的朝鲜劳动党和朝鲜人民敬爱的领袖金日成同志教导下,成长起来的朝鲜青年一代所具有的高度国际主义精神和崇高的共产主义品德;这是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又一次生动的具体表现,也为我省青少年树立了生动的学习榜样。
中共吉林省委书记处书记于毅夫在会上讲了话。他首先代表吉林省和长春市人民向李镇善同志表示真诚的谢意,并且热烈赞扬李镇善同志的高贵品德。他在讲话中详细地叙述了中朝两国人民之间亲如手足、情同骨肉的战斗友谊。他说,这种友谊是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基础上的,是牢不可破的。他说,我们吉林省同朝鲜边境山川相连,隔江相望。两国边境地区的人民,一向互相支持,密切合作。近几年来,经济文化的交往更加密切。朝鲜人民在许多事情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这次李镇善同志又抢救了我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儿童王友谊,这是朝鲜人民伟大国际主义精神的又一次生动表现。所有这一切,我们是永远不能忘记的。
于毅夫在讲话中还强调指出,朝鲜人民和朝鲜青年在朝鲜劳动党和金日成同志的领导下,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斗争中,所表现出的英勇不屈、顽强战斗、克服困难、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对中国青年有着深刻的影响。中国青年一定要发扬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精神,永远鄙视大国沙文主义,决不做民族利己主义者;一定要巩固地树立起为共产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彻底胜利而奋斗的伟大理想,为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胜利而战斗到底。他希望全省人民和广大青少年都像李镇善同志那样,以实际行动增进中朝友谊,继承和发扬两国人民并肩战斗的光荣传统,同朝鲜人民和广大青少年肩并肩,手拉手,对帝国主义、各国反动派与现代修正主义进行坚决的斗争。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驻长春总领事馆代理馆务张大禧,在热烈的掌声中应邀讲话。他说,我国青年李镇善的英雄行为,是朝鲜劳动党和金日成同志所教育出来的我国青年崇高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体现了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深厚的兄弟感情。这件事同在朝鲜祖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罗盛教跳进冰窟抢救出我国少年,以及我国农民朴在根为了保护中国人民志愿军伤病员,以自己的身体挡住敌人的炸弹的英雄事迹一样,为朝中两国人民的友谊增添了新的光彩。他说,朝中两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是亲密的邻居,在反对共同敌人帝国主义侵略的革命斗争中,同生死,共患难。我们两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成了国家的主人,并走上创造幸福生活的道路以来,我们的传统友谊和合作关系又进入了新的阶段并放射出灿烂光芒。朝中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牢不可破的,是世界上任何力量也破坏不了的。朝鲜人民今后将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永远同兄弟的中国人民一起,为了社会主义的共同事业,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进行坚决的斗争。
大会最后由共青团吉林省委书记王汝,宣读了共青团吉林省委“关于组织全省青少年学习朝鲜青年李镇善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的决定”。决定要求全省各级团的组织,通过宣传李镇善同志的英勇事迹,广泛深入地向青少年进行一次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教育,让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世世代代地传下去。
新华社平壤二十八日电 由中共吉林省委书记处书记、中朝友好协会吉林省分会会长富振声率领的吉林省人民友好代表团,正在朝鲜的咸镜北道、两江道和慈江道进行友好访问。
二十四日,富振声和代表团成员由朝鲜劳动党两江道委员会委员长、朝中友好协会两江道委员会副委员长全泽律,两江道惠山市人民委员会委员长朱成辉等陪同,在两江道惠山市会见了英勇抢救我国儿童的李镇善。富振声代表吉林省人民向朝鲜劳动党两江道委员会、两江道人民委员会和李镇善同志表示感谢。他说,李镇善同志的这种共产主义的高尚行为,是朝鲜劳动党不断对朝鲜人民进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结果。李镇善同志的这种行动,不但增进了中国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江道厚昌郡人民之间的友谊,增进了吉林省人民同两江道人民之间的友谊,而且对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作出了新的贡献。我们吉林省人民一定要很好地向李镇善同志学习。
李镇善说,我做的这件事,是在以金日成同志为首的朝鲜劳动党领导下的每一个青年应做的事情。今后我将继续竭尽全力,为增强朝中两国人民的友谊而努力。
会见时,富振声代表吉林省人民向李镇善赠送了礼品。
代表团是在八月十二日应邀到朝鲜访问的。(附图片)
王友谊的父母感谢朝鲜青年李镇善抢救了他们的儿子。 可明摄(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

千年沉睡的干旱草原变成了水草丰盛的牧场
上都河畔闪耀人民公社灿烂光辉
这个内蒙古第一个牧区公社完全依靠集体力量,改造了全社二千多平方公里的干旱草原,抗御了连年风雪灾害,各种牲畜比公社化前增长一倍半;牧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整个内蒙古牧区都在走着和上都河公社相同的道路,共开发了三万平方公里的无水缺水草场,供水条件得到改善的草场达十二万多平方公里,比浙江省的面积还要大。
新华社呼和浩特二十八日电 本社记者赵琦报道:八月的上都河畔,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这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牧马长嘶,羊儿欢叫,银色的上都河水缓缓流向草原深处,绿茸茸的牧草给人以无限美的感觉。在上都河两岸的牧民新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把一桶桶鲜牛奶酿成芬芳的奶酒,制成洁白的奶酪。这是多么丰美而诱人的景色!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上的上都河,五年以前建起了内蒙古草原上第一个牧区人民公社。这个公社成立以后,就以自己强大的威力,改造着沉睡千年的干旱草原,战胜了连年的灾害,给各族人民带来了空前繁荣的生活。
这个公社原有二千多平方公里面积的荒无人烟的无水和缺水草原,占全部草场面积的百分之七十。千百年来这片干旱草原一直是黄羊野兽出没的世界,牧民们从未到干旱草原去放牧过。碰到大旱之年,上都河水干涸了,牧民们跪在河边祈神求雨,当然最后总是逃脱不了牲畜大批死亡的灾难。
一九五三年上都河一带的牧民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当时就开始在干旱草原的边缘上打井挖泉。从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七年,人们打出的井总共不过一百多眼,全部干旱草原只利用了十分之三。
一九五八年,上都河一带的八个高级牧业生产合作社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拥有蒙古、汉、满、回等四个民族两千八百多人口的人民公社,这就是上都河公社。这个新兴的伟大集体一诞生,就鼓舞起牧民们改造自然的雄心,他们决心要为上都河畔的畜牧业发展开辟一个新的天地。
牧民们没有依赖国家的帮助,完全依靠自己的集体力量,经过连年艰苦奋斗,在干旱草原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基本建设。这种伟大的尝试,使得这个公社的各种牲畜年年都能稳定、全面、迅速的增长。目前,全公社拥有四万多头牲畜,比公社化前的一九五七年增长了一倍半,比一九四九年解放初期增长了五倍多。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公社在去年支援新建的国营牧场所拨出的一万二千多头牲畜在内。
在人烟稀少的草原上发展生产,最大的困难是缺乏劳动力。当时,公社从九个生产队抽调了大批青壮年牧民,联合组成一个强大的草原基本建设队,专门在干旱草原上打井、挖泉、搭棚、盖圈。一九五九年春天,这支建设队的男女队员打着红旗奔向干旱草原。共产党员希布格扎姆带领二十多名精壮劳力,骑马驰进干旱草原的一片低洼地带,在荒草丛中发现一眼被黄沙淹没的泉眼,他们不顾天寒地冻,接连挖了三天,终于挖出了清澈的泉水。无水草原上凿出一眼自流泉,使人们更加鼓舞起来。到公社化以后的第三年,这支草原建设队伍进一步壮大,从四面八方向干旱草原的深处进军。今年春天,老牧民拜方和二十六名青壮年牧民,带着干粮和水走向草原的中心地带,他们在凛冽的寒风中,起早贪黑,锹不离手地干,花了一个多月时间修建了自流井,挖了引水渠,修了贮水池和饮水槽,这样,最后的一块干旱地带被突破了。从一九五九年到现在,这个公社的草原建设队共在干旱草原上连续战斗了四个多年头,总共修建了三百多眼筒井、自流井,加上公社化前修的,一共有四百多眼,平均每一百多头牲畜就有一眼井。此外,还修建了近千座大小牲畜棚圈,现在,小畜已全部有了棚圈,百分之九十的大畜都有了四种棚(暖棚,饲养棚,接羔棚和怀胎母畜棚)。至此,全公社二千多平方公里的干旱草原已全部被利用起来。
随着大片干旱草原的全面开发,牧畜方法也大大改进。公社把新旧草场统一规划成春夏秋冬四季牧场,实行了定居游牧、按季轮场放牧,改变了过去放牧方法上的落后状态。
上都河公社的发展道路,在内蒙古大草原上有着巨大的意义。现在,全自治区各牧区人民公社都在从事这项伟大的创举。据了解,整个内蒙古牧区从一九五八年实现人民公社化以来,已打新井二万六千多眼,还兴建了大批蓄水池、塘坝和中小型水库,全区共开发了三万平方公里的无水和缺水草场,供水条件得到改善的草场达十二万多平方公里,比浙江省的面积还要大。这是内蒙古各族人民在改造自然的斗争中取得的伟大胜利。
除了干旱以外,连年不断的风雪灾害也是畜牧业生产上的一个严重威胁。一九六一年十月间,上都河公社的畜群刚从秋季牧场转回冬季牧场,无边的草原上就刮起了白毛风雪,大雪最后把一人多高的房子都封了起来。
在这场百年未遇的暴风雪面前,上都河公社的牧民们展开了顽强的斗争。他们把青壮年牧民组成突击挖雪队,专门挖雪开道,有经验的放牧员组成的破雪放牧队,紧跟在挖雪队后面赶着畜群出牧。在暴风雪的日子里,牧民们把自己的感情、智慧、力量全部贯注在集体事业上,保护集体牲畜的安全成了每个社员光荣的战斗任务。六十多岁的牧羊老人忠乃,队干部因为他年纪大了,不让他冒着风雪出牧,可是,老人在家里蹲不住,他到畜群里挑了五十多只被人们认为养不活了的羔羊,放在自己的暖棚里,日夜看护喂养,他有时用自己的身体温暖着受冻的小羊,这群羔羊最后终于被他全部养大。有些病弱的牲畜在生命危急的关头,牧民们表现了热爱集体财富的伟大精神,有的用皮衣裹住牲畜,有的节省自家的黄油喂养抢救病牛,出现了无数动人的事迹。
公社党委书记对我说:“由于全公社各民族社员团结一致,坚持不懈地进行抗灾保畜斗争,这一年大小牲畜不仅没有受到大的损失,还增产了一千一百二十九头,这是历史上从没见过的奇迹。”
今年,上都河公社畜牧业丰收也并不是轻易得来的。在春夏之间,内蒙古大草原上发生了严重干旱,燥热的风在辽阔的牧场上卷起一阵阵热浪,上都河的水也快要干涸了。可是当时无论走进哪片夏季牧场,水井里依然清水盈盈,欢蹦乱跳的羊群围集在饮水槽边,发出咩咩的叫声。由于进行了巨大的建设工作,在这个干旱年月,上都河公社牧民的脸上没有显出一点忧愁。
上都河公社生产连年丰收,使各族牧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在在冬季和夏季牧场上,家家户户都有一两座敞亮的住房,房屋里摆设一新,棉被、毛毯、毡子、雨衣、自鸣钟、热水瓶等生活用物差不多一应俱全。有的生产队还给每户安装了扩音器,可以收听有线广播。公社每个生产队都办起了小学,适龄儿童绝大多数入了学。这个公社还有十三个牧民在外地读高中,有四个正在上大学。这些变化在过去是根本不可想像的。过去当奴隶的女牧民道玛满怀热情地同我谈了她生活的变化,道玛说:“解放前给牧主当奴才,每天一早喝口凉茶就赶牛出牧了,晚上回来才喝上一餐稀饭;那时住的是四面通风的破土屋,全身的衣服都是窟窿,那个破烂样子简直使狼见了都要害怕。解放以后,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前年大雪灾还分得五百多元,现在家里养着自己的两头大乳牛和八只羊,一家六口不愁吃不愁穿,奶茶、肉食从没断过。”她还告诉我,去年夏天她生了双胞胎,高兴极了,她给男孩取名庆别力格(富强的意思),给女孩取名松吉德(女歌手的意思)。这位过去的女奴隶一边和我谈话,一边兴奋地从柜子里拿出一个银碗,给我斟了满满一碗新酿的奶酒,我畅饮了这碗酒,为我国蒙古族人民的幸福生活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第2版()
专栏:

第三批归国难侨在湛江举行集会
强烈抗议印度政府阻挠我国继续接侨
坚决拥护我国外交部照会中提出的三项要求
新华社湛江二十八日电 第三批从印度回国的难侨今天上午举行集会,强烈抗议印度政府阻挠我国政府继续派船接运难侨回国,并且表示坚决拥护我国外交部八月二十六日给印度驻华大使馆照会中提出的三项要求。
难侨们对印度政府公然拒绝我国外交部七月三十一日照会中提出第四次派船接侨的合理要求表示愤怒。他们在会上纷纷揭露印度政府蓄意扣留大批难侨的罪行,并且转达了这些难侨迫切要求返回祖国的强烈愿望。难侨陈克强说,印度政府硬说“现在已经没有愿意被遣返的中国血统的人了”,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他说:“至今还被关押在德奥利集中营的六百名难侨,他们中的许多人不顾印度政府的种种恐吓和欺骗,坚决要求回国,只是因为受到印度当局的阻挠,现在还被留在印度。在这些人中,有许多是我们的亲属和朋友,他们曾一再嘱托我们,要求政府迅速派船把他们接运回国。”从诺冈监狱回国的难侨何润崇说:“这次我和监狱里的其他一些难侨经过绝食斗争,印度政府才被迫同意我们回来。可是监狱里现在仍旧关押着一百多名无辜的难侨。印度政府没有理由不让他们返回自己的祖国!”
难侨罗源、严啼、徐祥、何国伦、李科等数十人,回到祖国后不久就写信给政府,希望政府第四次派船去印度时,能把他们的家属接运回国。今天他们看到印度政府拒绝中国政府第四次派船接侨的消息后,都十分愤慨。罗源说:“我的妻子儿女在印度无依无靠,他们除了回国没有任何别的生路,绝不能让印度政府把他们扣留在印度。”他在会上再一次请求政府继续派船把他们的亲人接回来。
从印度阿萨姆邦丁树街火车站乘车到马德拉斯港上船回国的难侨麦源开,以亲眼所见的事实揭露印度当局所谓难侨和他们的家属不愿回中国的卑鄙谎言。他说,那天在丁树街火车站上,印度政府官员不顾许多难侨家属的苦苦哀求,硬是不准他们上车,直到火车开行时,仍有难侨家属在车站上号哭。麦源开气愤地说:“难道这些人也是不愿意去中国的吗?”
从加尔各答回国的失业华侨海员谭樱柱说,加尔各答现在有大批华侨海员由于印度政府的迫害而长期失业,生活十分困难,这些华侨海员绝大部分已向我国大使馆提出回国的申请。
在会上发言的,还有难侨梁志群、罗田、何国生、叶淼春和一些外国血统的难侨家属。他们都以确凿的事实,揭露了印度政府扣留大批中国难侨和他们的家属的罪行,坚决要求印度政府立即答应中国政府在照会中提出的三项要求。


第2版()
专栏:短评

一个标志
——赞上都河公社改造干旱草原的胜利
内蒙古草原上建立起来的第一个人民公社——锡林郭勒盟上都河公社的牧民,以组织起来的强大威力庄严宣告:靠“天”放牧的时代将永远过去了。这是我国牧区人民向干旱草原作斗争进入一个新时期的重要标志。
人民群众在反动统治的残酷压迫下,对大自然是无能为力的:无水和缺水的草原,只能是黄羊野兽出没的地方;一旦遇到大旱之年,人们只有跪在上都河边祈神求雨,这又有什么结果呢?成群的牛羊终于逃不脱死亡。这就是靠“天”求“天”的时代。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领导牧民,在干旱草原的边缘打井修渠,在短短的四年当中,打井一百多眼,利用干旱草原十分之三,成为上都河地区开天辟地以来的大喜事。人民公社成立之后,牧民们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深广的规模上组织起来,以更大力量向干旱草原进攻,改造草原的范围由边缘深入到腹部。时间虽然才四年多一点,上都河公社的牧民却修起了大量的筒井、自流井,建起了近千座大小牲畜的棚圈。至此,全公社二千多平方公里的干旱草原被全部利用起来了,支配这里的不再是“天”,而是人们自己了。
人还是原来的人,干旱的草原仍然是干旱的,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年间发生了这样巨大的变化呢?这是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结果,是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结果,是广大牧民解放思想,充分发挥革命干劲的结果。在大跃进中,人民被改造世界的革命精神武装起来了,他们在沉睡了几千年的干旱草原面前敢想、敢干、敢变。几年来,上都河公社的牧民按照自己美好的理想,在烈日下,在风雪中,一锨一锨地挖井修渠,一块砖一块砖地建筑棚圈,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具体困难……。这种气吞山河的革命志气,脚踏实地的革命干劲,最后必然是以胜利来作总结的。今天,上都河草原不再缺水了,风雪也向上都河的人们低头让路了,这里的牧场作了统一规划,实现了人们几千年来梦寐以求的定居游牧、按季轮牧的理想。这些重大的改变,仅仅是人们改造干旱草原方法上的一些改变吗?不,这绝不简单地是一个方法上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人和自然之间的地位改变了。解放了的、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人,不再向“天”屈辱的讨生活了,而是依靠自己组织起来的力量去制服干旱,战胜风雪,他们真正的成为草原的主人。
上都河人民公社是内蒙古草原上的一颗明珠,她战胜天灾发展生产的伟大成就,给内蒙古广大牧民树立了榜样。今天,喜讯又从内蒙古草原传来:勤劳的牧区人民在战胜今年的严重旱灾之后,取得了公社化后的第五次大丰收,全自治区牲畜增产的总头数打破了历史上的最高纪录,接产仔畜的成活数突破了一千万头!靠“天”放牧的落后状态在上都河公社已经永远过去了,在整个内蒙古草原上也会逐步过去的。
毛泽东同志说:“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在三面红旗下前进的、被人民公社组织起来的公社社员,不是时时刻刻在创造出奇迹吗?上都河公社的牧民,内蒙古草原上的广大牧民,不正是因为三面红旗赋予他们革命的胆略和巨大的力量吗?为革命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人民公社强大集体的成员,他们可以创造一切人间奇迹!
一九五八年实现人民公社化以来,整个内蒙古牧区一共开发了三万平方公里的无水和缺水草原,供水条件得到改善的草场达十二万多平方公里,这是改造自然的伟大胜利!内蒙古干旱的草原正在迅速地改变着自己的面貌,她的今天是美好的,她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第2版()
专栏:

蒋军上士郭志平从金门岛泅水归来
新华社福建前线二十七日电 蒋军六十九师二○五团勤务连上士郭志平,因不堪美蒋匪帮的罪恶统治,八月十八日晚从金门岛泅水渡海,返回祖国大陆,向福建前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防部队投诚。
郭志平原籍安徽省宿县,今年三十三岁。他弃暗投明归来后,受到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和当地人民的欢迎和宽待。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给他发了衣物、生活日用品等。


第2版()
专栏:

新建设
山东淄博市澧水水泥厂第一期工程已经建成,这个厂的第一期工程设计能力为年产水泥十六万吨。    陈文祥摄(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