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8月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培养少数民族建设人材
中央民族学院今年有三十二个民族的八百多学生毕业
新疆大专学校二百多少数民族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
新华社三十日讯 中央民族学院今年有三十二个民族的近九百名学生毕业。今年毕业的学生是学院成立十二年来人数最多的一年。
在这批毕业生中,少数民族学生有八百二十人,其中本科学生近二百人,包括二十三个兄弟民族。他们分别在政治、语文、历史三个系的哲学、历史、少数民族语文、汉语文、民族史等专业学习了四年或五年。其余的专科学生以三年的时间分别学习了电机、机械、地质、医学、美术、音乐等专业。今年政治系本科哲学专业和历史专业第一次有了鄂伦春、柯尔克孜、黎、傣、布依、哈尼、土家和傈僳等少数民族的大学毕业生。
这个学院在一九六○年成立的藏文研究班和专门为西藏培养技术工人的电机班、机械班,今年都有第一批学生毕业。在藏文研究班学习的二十三名汉族和藏族研究生,三年来学习了古典藏文中有关文学、历史和哲学著作,初步具备了古典藏文的科学研究能力。毕业前夕,他们在教师指导下,翻译了从元朝到西藏解放前夕的一百五十篇古藏文历史文献,对八个科学研究项目进行了研究讨论。农奴出身的藏族学生拉巴平措写的“萨迦世系”史料研究,为研究西藏农奴制的历史提供了很多资料,受到了教师的好评。在电机班和机械班学习的八十多名藏族学生,绝大多数是翻身农奴的子女。这批学生开始学习时一般只有高小毕业文化程度,经过三年的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生产实际锻炼,最近在生产实习中经过严格考试和技术鉴定,基本上达到了二级或三级技工的标准。
几年来,这批毕业生经过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阶级教育、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阶级觉悟和政治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不少人加入了共产党或共青团。电机班应届毕业生将确,是一个受尽苦难的藏族青年,他从七岁起就给农奴主干活,成天砍柴、背水、放牧牛羊,整年住牛圈、睡羊粪堆,过着奴隶生活。从一九五六年起,他在中央民族学院学习了七年,在党的抚育下,由少先队员、共青团员成长为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许多应届毕业生都像将确一样,刚来学校学习的时候,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完全是在学校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三十日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六所高等学校今年将有二百五十多名本地少数民族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这些学生中,有不少人是工科和农科方面的第一批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
这批毕业生,包括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塔尔、满、锡伯等八个民族,绝大部分是贫苦农牧民的子女,其中有女生八十名,党团员占毕业生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他们经过四年到五年的专业学习,一般都能达到国家对毕业生的质量要求。
解放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异常落后,当时只有一所相当于中等专业学校水平的新疆学院,全院学生还没有今年应届少数民族毕业生多。那时,各少数民族都没有自己本民族的高级医生,高级农牧业技术人员和工业建设人材。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培养少数民族的高级建设人材,先后在自治区各地建立了六所高等学校,开设了许多新的专业,培养着少数民族的高级建设人材。因此,各高等学校差不多每年都有某些专业的第一批少数民族的毕业生走上各项建设岗位。
在这批少数民族毕业生中,八一农学院的农学、农业机械、农业经济、林学、畜牧、水利等六个系和新疆矿冶学院的选矿、矿山机电两个系,今年有了维吾尔、哈萨克和锡伯等三个民族的第一批毕业生。生活在天山山区和阿尔泰草原上的哈萨克族,解放前从来没有过自己本民族的农业技术人员,今年将有五名学生第一次从八一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在新疆境内人口只有一万两千多的锡伯族,从前连矿山和机器都很少见到,今年也将有四名大学生从新疆矿冶学院的选矿和矿山机电两个系毕业。他们兴奋地说,这是我们民族的光荣。
这批少数民族毕业生,在学习期间,受到了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一些高等学校考虑他们原来的文化基础知识比较差,听一些专门课有困难,就专门为他们开了一年预备班,学习汉语和一些基本知识。各校都选派最好的汉族教师为他们讲课,并且指派一些汉族教师专门负责少数民族学生的辅导工作。党和国家对这些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上也给予多方面的照顾。
这批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毕业的前夕都表示,一定服从国家的分配,争取在未来的岗位上以最大的工作热情,来报答党和国家对他们的关怀和培养。


第2版()
专栏:地方报纸评论摘要

致高等院校本届毕业学生
今年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已经完成了高等学校的学习任务,就要接受国家分配。在这个重要时刻,每个毕业生都要想一想自己一生的方向和要走的道路。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国家还是个一穷二白的国家,我们要改变自己国家的面貌,不仅要进行艰巨的生产斗争,而且由于在整个过渡时期还存在阶级和阶级矛盾,不可避免地还要进行曲折复杂的阶级斗争。我们这一代的青年,应该把自己培养成为新一代的革命者,把老一辈革命者的事业继承下来,自觉地抵制资产阶级的影响和侵蚀,把革命进行到底。如果认为现在可以坐享革命成果,放弃革命斗争,其结果不仅将麻痹和腐蚀自己,而且还有可能导致资产阶级的复辟,革命成果就有被葬送的危险。
在这样的复杂而又艰巨的革命任务面前,毕业生应该怎样对待分配工作的问题呢?首先应该自觉地从大处着眼,从人民的利益着眼,服从国家分配。我们社会主义的大学,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培养革命接班人的地方,国家所用的人力、物力都是来自劳动人民。大学毕业生既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就应当把这些知识看成是国家和人民的财产,不能看成是私有财产,应当把这些知识看成是为人民服务的手段,不能当成向人民讨价还价的资本。
多数毕业生在选择志愿的时候,能够从国家需要出发,自觉地到最艰苦和最需要的地方去。但是,有些毕业生不大考虑国家需要,想留在大城市,找舒服一些的工作,或者只求个人钻研,将来成名成家,不愿意到基层去。这些想法都是不对的。
至于要想发挥自己所长,继续钻研,以求有所成就,最好的办法也是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生产劳动中去。对于知识分子说来,参加生产劳动,是最好的革命锻炼。因为,只有参加了生产劳动,同广大的工农劳动群众共同生活、共同斗争,才能够逐步建立起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建立起无产阶级的立场;也只有参加生产劳动,才能够把我们学到的知识拿到实践中去检验和运用,从而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学到更多的建设本领,对祖国作出贡献。
有没有勇于迎接困难、不畏艰险的革命气概,这个问题也是毕业学生所必须回答的。一个真正具有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理想的人,是从来不怕艰苦困难的。愈是艰苦的地方,就愈是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因此,一个革命青年,应该以艰苦为荣、以艰苦为乐,为了革命事业的需要,争取到祖国最困难最艰苦的地方去,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经得起风浪,挑得起重担,吃得起艰苦的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前,为了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要求,国家将分配大量毕业生到基层、工厂、矿山和农村去工作,充实和加强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第一线。同时,为了适应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还要分配一部分毕业生到中学去当教师。这是本届毕业学生的光荣任务。愿你们能处处以革命人民的利益为前提,服从祖国的需要,做坚定的奋发有为的革命者!
(摘自北京日报社论)


第2版()
专栏:地方报纸评论摘要

致应届中学毕业生和家长们
升学,还是参加劳动?这是当前中学毕业生和他们的家长正在考虑的问题。上海市各中学的多数毕业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清楚的。不论升学或者参加劳动,不论参加什么劳动,不论到什么地方,只要是党和国家需要的岗位,他们都愿意愉快地到那里去。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认识不清。他们说:“国家的需要固然是满足了,个人前途被埋没了,怎么办?”他们认为升学有前途,参加生产劳动就没有前途。这是一种离奇的说法。按照这种说法,那么,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工农劳动人民都是没有前途的了。这岂不是大大的谬误吗?有人认为参加了生产劳动,文化就白学了。这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知识青年参加生产劳动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学生的这些科学文化知识拿到生产劳动中间去应用,是大大不够的,还需要在劳动生产的同时继续学习科学文化。将来,我们国家里,有文化的人会愈来愈多,中学毕业生参加劳动生产的人数也会愈来愈多,这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
参加什么劳动?这又是一个需要正确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知识青年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眼光应当朝向农村。不论在目前或将来,城市的各项事业只能容纳一小部分知识青年,而农村则有广阔的天地,是当前最需要知识青年去贡献自己知识才能的地方。农业劳动是平凡的劳动,有人因而看不起它,这是不对的。我们还应当看到,能不能在工作中作出贡献,并不取决于做的是什么工作,而是取决于自己的主观努力。远的且不说,解放十四年来,从我国各个平凡劳动岗位上已经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模范。像农业战线上的徐建春、邢燕子……他们都是在平凡的劳动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事情往往是这样,愈是想出人头地、飞黄腾达,拒绝平凡劳动,他就愈不能有所作为,愈不能得到人民的重视。
“好儿女志在四方”、“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等豪迈的口号,现在已经成为广大青年的共同决心。我们认为,支援外地建设、支援边疆建设,的确是城市青年们义不容辞的光荣的责任。中学毕业生在抉择自己前途的时候,应当在这方面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特别引为警惕的,是那种贪图安逸、坐享现成、依赖家庭的错误思想。是的,外地和边疆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相比要艰苦一些,但是,青年人吃一点苦又算得了什么!雷锋同志说得好:“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革命青年应有的态度和抱负。我们还应当看到,“条件”并不是永远不能改变的,只要我们艰苦奋斗,那么,差的条件是会变成好的条件的。
最近以来,通过雷锋和好八连事迹的学习,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觉悟有了显著的提高,进一步懂得了剥削阶级的幸福是一人享乐,万人痛苦;小资产阶级的幸福只是为个人打算,为了小家庭生活得好;只有为了集体,为了社会主义,为了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解放,才是无产阶级的雄心壮志和幸福观。我们相信,毕业学生只要具备了这些正确的思想认识,无论是升学或者劳动,无论是到什么地方去,一定会心情愉快,精神奋发;一定能够用出色的成绩来回答党和人民的关怀与期望。
(摘自文汇报社论)


第2版()
专栏:

适应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 进一步支援农业生产
我国加速建设六个重点农机配件厂
今年国家用于建设农业机械配件厂的投资比去年多一倍。这些厂投入生产后,齿轮等配件的供应状况,将有较大改善;有的工厂的配件还将供应制造厂装配拖拉机和内燃机。
新华社三十一日讯 我国今年用于建设农业机械配件厂的投资超过去年一倍;一些重点工厂的投资比过去几年的平均投资增加了一倍到三倍多。
配件厂是今年国家农业机械工业建设的重点,今年它在农业机械工业全部基本建设中所占的比重是几年来最大的一年。
投资将集中用于建设石家庄拖拉机配件厂、无锡油嘴油泵厂、南昌拖拉机配件厂、蚌埠拖拉机附件厂、开封拖拉机电机电器厂、淥口内燃机配件厂。有一小部分还将用来为东北地区的十几个小型配件厂增添设备。
六个重点工厂都是一九六○、一九六一两年开始新建、改建或扩建的。现在,计划修建的厂房大部分已经竖立起来,今年将为这些厂房工程扫尾,并且大量安装设备,少数新厂房将继续开工。
石家庄拖拉机配件厂新建的铸工、锻工、辅助车间和压缩空气站现在正在安装厂房门窗或铺设屋面。在新建的第二金属加工车间和锅炉房的场地上,工人们正在吊装预制构件。设备安装的工作也在紧张进行。到目前为止,全厂已经安装了两百多台机器,辅助车间新安装的金属切削机床已经开始为基本建设加工一些设备。这个厂是一九五八年新建的,一九六○年开始扩建,扩建完工后,铸、锻和金属加工的能力都将增强,活塞、活塞环等六种容易磨损的拖拉机配件的生产能力将有很大的提高。
在无锡油嘴油泵厂,扩建的油泵车间正在安装加工油嘴油泵的专用机床和恒温设备。油嘴油泵是将燃料油输入拖拉机、柴油机汽缸的部件,技术要求比较高,采用这些设备,将有助于提高零件的精密程度。这个厂新建、改建的木工、工具、锻工等车间也正在铺设地坪,改建隔墙,安装设备和管道。不久,这个厂还将动工建设一座精密铸造车间,这个车间建成后,像高压油泵芯套等小的精密件就可以一次铸成,不再经过切削,生产成本因此可以降低。这个厂扩建完工后,生产能力也将提高两三倍。
在新建的南昌拖拉机配件厂,齿轮、锻工等几个主要车间的厂房已经基本建设完工,并且安装了一百多台设备。目前,工人们除了继续安装设备,还开始修建铁路专用线和宿舍。
制造拖拉机化油器、机油滤清器的蚌埠拖拉机附件厂,制造发动机容易磨损配件的渌口内燃机配件厂以及开封拖拉机电机电器厂也都正在为新建改建的厂房安置门窗,粉刷墙壁,安装设备。
拖拉机和有些农用内燃机械在露天工作,拖拉机还成天和泥土打交道,零件特别容易磨损,需要经常更换才能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转。目前我国每年需要价值几亿元的配件。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进展,今后配件的需要量还要进一步增加。这些工厂投入生产以后,就将增加一部分配件的供应,特别是目前感到不足的齿轮等,将有较大改善。有的工厂的配件还将供应制造厂装配拖拉机和内燃机。
一些重点配件厂的专业化程度也比较高,而且采用流水线大量生产,比一般配件厂更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成本,配件的规格也更能适应不同型号的机器的要求。
目前,这些工厂的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已经基本齐全,钢材、木材、水泥也准备得比较充分。施工中,有关部门还注意贯彻执行各项质量检查制度,因此工程质量也比过去提高。


第2版()
专栏:

化苦为甜
星环
辽宁建平县二十家子公社大五家村,有两个生产队,一个南街队,一个北街队。这两个队原是一个队,一九六一年春天,因为南街一部分人的坚持,分成了两个队。当时,富裕中农张瑞丰被分在北街队,他看到这个队大部分是贫农、下中农,家底薄,物质条件差,又是贫农李绍荣当队长,就和另外两户富裕中农一起,转到富裕户多、又是中农当队长的南街队去了。
时间过了不到两年,一九六二年秋季,正是这个当时说八匹马也拉他不回的张瑞丰,在南街队分得劳动果实以后,就一声不响地脱离了南街队,转到北街队出工去了;北街队社员开会,他也自动参加,好像他从来就是北街队的社员一样。
张瑞丰为什么去而复返呢?原来北街队在两年间改变了面貌,由穷队变成了富队。一九六二年,北街队社员分得的口粮平均比南街队多百分之二十二,劳动工分值平均高百分之八十四,并且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了征购粮。而当时兵强马壮的南街队,却比北街队落后了。就是这个鲜明的对比,使得张瑞丰重新作了选择。
为什么家底薄、条件差的北街队,在短短的两年间就改变了面貌,由穷队变成了富队?最根本的原因,是北街队的社员人穷志大,不畏困难,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终于依靠集体的力量,战胜了困难,发展了生产。北街队二十四户社员中,有十三户贫农、七户下中农。这些人,都是在苦水里浸大的;在旧社会,受着地主富农的残酷剥削,缺种子、少农具、没牲口、断口粮,日子是万分艰难的。现在,在发展生产、改变农村“一穷二白”面貌的斗争中,还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可是,拿今天的困难跟过去的苦难比较起来,他们全都懂得,这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
贫农、下中农怎样看待当前的困难呢?第一、他们知道,今天再没有地主、富农苛重的剥削了,不管还要克服多少困难,都是为了发展集体生产,改善自己的生活;第二、在克服困难的斗争中,再不像过去那样孤立无援,而是“一人有难,各方相帮”,国家、集体、别人都会伸出援助之手;第三、今天再大的困难,也是不能和过去相比的。以一个队来说,再困难也有几头牲口、几付犁杖,也有几百亩土地、几十个劳动力,再不像过去那样要啥没啥、束手无策了。正像北街队给地主扛过多年活的贫农社员张瑞礼所说的:“现在,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是给咱们自己干,干得舒心哪!再说,眼前的困难是因为连年遭灾,队里把多余的种子都拿了出来当补助粮,国家也给了咱们一大堆救济物资,咱们还有啥克服不了的困难?”
“咱们还有啥克服不了的困难?”的精神,就是毛主席所说的“穷棒子”精神,这种精神由党的方针政策集中起来,就会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北街队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遭了灾,口粮紧,北街队的干部、社员扎紧裤带,男女老少一齐出工;牲口草料不足,饲养员千方百计开辟饲料来源,精心饲养;缺粪撮子和套包,没钱买,自己动手编织,不懂编织技术,就到大队去学;没鞭子,用柳条当鞭子杆,搓麻绳做鞭子梢……就这样,北街队的困难一个一个被克服了,集体生产一步一步发展了,穷困面貌一天一天改变了。北街队的事实说明:在旧社会受尽了苦难的贫农、下中农,是最不怕困难,最能战胜困难,最能“化苦为甜”的。


第2版()
专栏:

“好八连”事迹展览今起在京展出
陈列在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图片和实物,反映了“南京路上好八连”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的生动形象。
据新华社三十一日讯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举办的“南京路上好八连事迹展览”,八月一日起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正式展出。陈列在这里的二百七十多件介绍好八连光辉事迹的图片和实物,反映了毛泽东同志的建军思想,反映了英雄的人民解放军不断战斗前进的革命精神,反映了他们在革命胜利以后的新的环境里,始终保持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的生动形象。
走进展览馆大厅,迎面红色丝绒屏上镶着毛主席一九五一年送给老根据地人民的题字:“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大厅周围,悬挂着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林彪、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和语录,陈列着毛泽东同志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好八连历次荣获的锦旗、奖旗的一部分,全军大批四好连队事迹剪报的照片。它表明,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革命红旗,继承和发扬了人民军队光荣传统的“南京路上好八连”,是人民解放军数千个四好连队中的一个突出典型。
展览以大量实物和图片,反映了好八连官兵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他们十四年来忠心耿耿、坚守岗位,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克勤克俭、助人为乐的模范事迹。这里有好八连战士冒着严寒酷暑为人民站岗放哨和苦练战斗本领的照片和图片;有好八连的老战士十四年前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带到繁华的大上海的行军锅;有反映好八连战士节约一寸布、一粒米、一度电、一滴水、一分钱和他们热心支援人民公社的动人事迹的实物和图片;有作为传家宝的八连战士随身带的针线包和好八连战士缝了又缝、补了又补的衣袜;有好八连节约标兵罗大大飞针走线缝补衣服的留影,他的一件衬衣补了三十多个补钉,一双袜子换过六次底,还照样穿。这里还有好八连战士编织的草鞋,草鞋附近有战士写的诗句:“红军穿草鞋,把革命的道路开;八路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咱们穿草鞋,把‘香风’臭气脚下踩。”
陈列在这里的另一部分展品,集中介绍了好八连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把我党我军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代代相传,使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永不褪色的连队政治思想工作经验。这里有好八连战士读过的《毛泽东选集》和毛主席著作的选读本,有战士读毛主席著作后写下的学习心得,读后感、战士诗抄等,其中一首诗说:“鲜花没有太阳不能开放,庄稼没有雨露不能生长,一个革命战士,如果没有毛泽东思想来武装,就要迷失政治方向。”这里还介绍了八连进行阶级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情况:上海老工人在向战士讲述解放前向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情况的图片,八连同志控诉美蒋罪行时记录的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等三大敌人迫害的“血泪账”,以及八连干部和战士同操作、共劳动、讲传统、传作风的图片和照片等。
展览的最后部分,介绍了党和人民给予好八连崇高的荣誉和八连官兵谦虚谨慎、继续前进的情况。这里有周恩来总理接见八连前任指导员刘仁福的巨幅照片,解放军南京部队司令部、政治部授予“南京路上好八连”的锦旗,“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典礼大会的合影和各地人民“鸿雁传心意,齐赞好八连”的大批来信和稿件。八连官兵牢记党的教导,谦虚谨慎,不断到兄弟连队取经、访问、学习的图片和照片也陈列在这里。


第2版()
专栏:

雪山哨兵
新华社记者 房殿仲
在祖国西南边疆一座奇峰高耸入云的雪山顶上,我们访问了人民解放军的一个边防哨所。驻守在这里的一个排的边防战士们,在这雪线以上的峰上守卫着祖国的大门。
这座雄伟的大山,是祖国西南边疆的一座天然屏障。山顶上空气稀薄,每年有七个月的严冬,有的地方终年积雪,寸草不生。从明、清皇朝到国民党反动政府,都曾企图在这里建立军事哨所,没有一次能在这里站得住脚。
但是,这种险恶的自然条件,却没有难住英勇的人民解放军边防战士。他们不但在这风雪高原上站住了脚,而且还以顽强的毅力在雪峰上建设起了美好的“战士之家”。
这是经过了艰苦奋斗才做到的。他们初上这座长年积雪的高山建立哨所的时候,三十二个战士只带了一顶布帐篷和一口行军锅。刚把帐篷架好,山上吹来一阵夹着碎冰的大风,就把帐篷吹上了天。排长带了一个班,整整在深山野谷里找了一个通宵,才把帐篷找了回来。留在山上的两个班的战士当天晚上就睡在露天冰雪上。一夜风雪过去,他们全被埋在雪下了。天明排长回来,被埋在雪下的一个战士绊了一跤,才找到了大家。战士们对他笑着说:“这一觉睡得好香呀!身上还盖上了‘鸭绒’被子呢!”
雪山上吃顿热饭也很不容易。由于风雪大、空气稀薄,他们一连划了五盒火柴也点不燃火。最后还是战士和学信跑到下面一千多米的地方点燃了木柴,用钢盔盛着提上山来,才第一次在雪山顶上生起了火。生活初步安排好,英雄的边防战士就背起冲锋枪,雄赳赳走上了雪山顶峰的哨位。排长指指雪地上的一株红艳艳的杜鹃花对大家说:“你们看,这杜鹃花,雪越大开得越红,有的枝条被积雪压断了,还再开花,真是顽强。我们也要用这种顽强精神战胜风雪”。
不久以后,战士们在雪山顶峰展开了一场建设雪山营房的新战斗。他们在山峰下平出了地基,然后又下山去背石料和木料。八十度陡坡不好上,他们便用两根木棒放在地上,一节一节地向上拉。房子的墙壁垒好了,没有茅草盖顶,全排一齐出动,跑到离驻地四十多里的山下去割茅草。背一捆草回来,要用十个小时,整整干了二十八天,才完成了割草任务。十月,房子盖好了,战士兴高采烈地搬进了新居。不料,就在迁入新居的当天晚上,大家刚躺下,来了一场大风,一下子就把房顶掀掉了。风过后,排长问大家:“怎么办?”几十个战士大声回答说:“怕什么!再盖!”就这样,大风把房顶吹走一次,他们又盖一次。新盖一次,房顶就改进一次,前后修了十三次,房顶终于牢牢地贴在房子上,再大的风,也吹不走了。
接着,战士们又自己动手生产。雪山上出产的东西实在太少了,种菜菜不长、栽树树不活。他们经过了种种努力,多次试验,一棵菜也没有种出来。这时,有人提出,到离这里二千多米的山下去开荒种菜。大家一致同意,便决定派共产党员涂文学率领生产小组,下山去开荒建立生产基地。经过二年多的辛勤劳动,他们在这里每年生产的蔬菜,除保证自己吃,还支援了兄弟部队三千多斤。
雪山顶上,生活是艰苦的,但雪山哨兵们乐观而豪迈。他们自豪地把这里的住房叫做“坚强房”,把自己生产的蔬菜和挖来晒干的野菜叫做“辛劳菜”和“节约菜”。他们还用竹子制作了“土笛子”,用罐头盒制作了“土胡琴”,休息时,你演奏一曲,他放声高歌,十分愉快。
雪山哨所成了培养和锻炼坚强的革命战士的熔炉。一批又一批的新战士从工厂、学校、农村来到这里,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和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在执勤和训练中经受各种艰苦困难的锻炼和考验,迅速成长起来。从登上雪山到现在,这个排已经有二百五十多个战士在这里服役期满,有的成了军官,有的成为其它工作岗位上的骨干。现任排长吴德芳,已经是这个排上雪山以来的第八位排长了。战士李福山初上雪山,曾经觉得在这里站岗没什么意思,打算请求调到别处去。班长给他讲了许多老战士守卫雪山的英勇事迹,又带他和全班到离排部几百米的一个高地上去执行任务,使他逐渐明白雪山放哨的重大作用。这天,遇上了特大风雪、积雪厚达四米多,他们被积雪围困在高地上了。他们只有一天的粮食,被积雪围困了整整四天。头一天,全班就开始做稀饭吃;第二天,就只放一点点米熬成稀汤吃。虽然大家都很饿,但是党员、团员们却尽量把汤让给新战士们吃。班长夜里起来跑步取暖,却把自己的被子加盖在新战士身上。李福山感动极了。他在日记上写道:“今天,是我来到雪山第一次见到的大雪,也是我一生中最温暖的一天。”“雪山哨兵的作用,我懂啦!”现在,李福山已经由一个中等技术学校的学生在雪山上成长为一个光荣的五好战士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