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7月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大连碱厂盐水车间领导干部经常参加生产劳动以身作则节约开支
秦有文曲永涵领导职工勤俭办企业
这个车间每月都节约很多经费;修理费用得少,设备却维护得很好;生产计划月月都超额完成。
新华社旅大七日电 大连碱厂工人出身的盐水车间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秦有文、副主任曲永涵,经常参加生产劳动,带领职工群众勤俭办企业。
在这个车间,最艰苦的工作是检修设备,经费开支最大的也是设备检修费。秦有文和曲永涵就经常参加检修设备的劳动。有一个时期,洗泥筒的管道常常结疤堵塞,检修量很大。秦有文建议把管道改为流槽,既可以减少事故,又可以节约检修费。厂部批准了,发给他们钢材。秦有文什么也不要,他同工人一道劳动,用拆除的旧流槽改装成新流槽,这一项就为国家节约五千多元。
今年一月间一天早晨,秦有文和曲永涵两人上班后听说石灰浮管线堵塞,如果不很快修复就会影响全厂生产。二百五十米的管线,单靠检修工人,得干好多日子才能完工,会耽误生产。他们两人一合计,到机修车间借了一辆胶轮车,秦有文“驾辕”,曲永涵“拉套”,先把检修材料拉了来,然后带领管理干部和检修班工人一起干,一天就检修好了。
不久以前,检修班要清扫洗泥筒大缶。动工的第一天早晨,秦有文和曲永涵来了,他们不顾水深过膝,氨气冲鼻,没穿水靴,就跳进大缶中检修。工人们看见干部一样在水里干,干劲更足。结果洗泥筒大缶提前两天投入了生产。
去年雨季到来前,厂部拨给这个车间六千元,盖材料库、休息室和办公室。秦有文为了节约雇工费用,建议自己动手盖。在行动中,秦有文扛石头,曲永涵砌墙砖。有些工人看到这种景象,感动地说:“主任都这样干,我们有什么理由在一边看!”经过一个多月的劳动,他们建筑起六大间房子,为国家节约费用三千多元。
盐水车间在新设立的时候,工作环境较差,有人认为要改善工作环境,非国家大量投资不可。秦有文和曲永涵却没有伸手向国家要钱,而是踏踏实实地带领群众自己动手干。
原盐溶解槽旁有一座“脏土山”,堆了三四百吨脏土,工人每次放槽抬泥,都要爬过这座“山”,工作速度受到很大影响。车间党支部研究后,决定由干部带领工人利用业余时间清除。四十多岁的秦有文和青年工人搭伙抬大筐,一筐土二百来斤,压得满身是汗,他还高兴地说:“越抬劲越大。”他们一直干了两个月,把这座“山”除掉了。
原盐溶解槽的排污口排出的泥沙、烂草,积攒了一米厚,妨碍工人们的露天作业。秦有文和曲永涵又带领管理干部和工人来清除,很快清除了一千五百多吨垃圾。工人赞扬说:“我们的书记、主任做得多,说得少,真是我们的好榜样!”
这个车间的职工被秦有文、曲永涵的实际行动所感动,以他们两人作榜样,在生产中精打细算。厂部给这个车间的经费每月是一万五千元,而车间职工平均每月都要节省两三千元。维修费花得不多,设备却越来越好。现在这个车间百分之九十七的设备是优级,而过去只有百分之六十左右的设备是优级,全车间月月超额完成生产计划。(附图片)
一九六○年以来,连续获得上海市先进集体称号的上海电缆厂,派人专程到沈阳电缆厂访问交流经验。他们根据本厂的实际情况,和沈阳电缆厂的生产作比较,一项一项找差距,查浪费,挖潜力,并把两个厂一些零散的生产经验配成套。这是上海电缆厂总工艺师过仁华(左二)在向沈阳电缆厂技术员刘兴让(右二)请教消灭圆铝线表面缺陷的工艺方法。   新华社记者 贾承滨摄


第2版()
专栏:短评

从生产劳动中取得发言权
最近《浙江日报》登了武义县德云公社锦后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王新启的一篇文章,谈他长期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认识、做法和体会。文中有几段对话,很能引人深思。
有人看到王新启所在的穷山沟年年增产,年年超额完成国家的征购任务,感到奇怪,于是问他:“老新启,你有什么名堂吧?”
“我有什么‘名堂’呢!如果有‘名堂’的话,那就是我在集体生产劳动中积累起来一些生产经验。”王新启回答说。
“你们是不是可以改种南稻这个优良品种?”去年这个公社的领导同志问王新启。
“不可以改。”王新启回答。为什么呢?“根据我们的生产实践,南稻生长的时间长,而我们这儿的气候比较冷,等稻子熟了,再种玉米,就要推迟整个生产季节。我们认为还是‘六十日’、‘七十日’品种最适宜。”
王新启回答问题的话虽然不多,但是两个问题都提到生产实践。有了这条,他就有了办法,有了发言权,而且说的话有根有据,能够做出肯定或否定的答复。
搞农业生产,就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同天、同地、同庄稼打交道,同老天作斗争。农村基层干部要领导好农业生产,应当知天、知地、知庄稼。“知”从哪里来呢?古人曾把它分为“亲知”、“闻知”、“说知”三类。“亲知”就是亲自实践所获得的知识;“闻知”就是从书本上学来的或者是从别人口中听来的知识;“说知”是由前两者推理而获得的知识。三者都是获得知识不可缺少的,但“亲知”是最根本的东西。因为就知识的总体来说,不管哪种知识都离不开实践,离不开直接经验,在你为“闻知”者,在别人则为“亲知”。王新启虽然没有说这些话,但这个意思,看来他是懂得的。
“你有什么名堂吧?”王新启的“名堂”,就是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从中积累生产经验。这是唯物论的答复。人的办法从哪里来,是人们凭空想出来的吗?不是!而是从实践中来的。干部参加生产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客观事物直接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来,人们逐渐认识了它,就有了办法。就以王新启说的改种南稻来说吧,德云公社其他生产大队都改种了这个优良品种,唯独他们这个大队没有种它,原因就在于他从长期生产活动中,认识了自然——气候对作物的影响,了解了南稻这个品种和“六十日”、“七十日”这两个品种的优劣,以及它们对安排茬口的关系。有了这些认识,他就有了办法,能够决定选择哪种品种,能够正确地指导生产。


第2版()
专栏:

乌尔其汉林业局干部年年跟班流送木材
今年四月末开始流送作业,到五月底已交给贮木场一万一千多立方米木材,提前一个月完成二季度生产计划。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七日电 在大兴安岭林区大雁河上流送木材的工人,普遍赞扬乌尔其汉林业局各级领导干部跟工人一起参加流送木材劳动。他们说:乌尔其汉干部能吃苦,干啥活都像个样。
这个以流送木材为主要任务的林业局的各级领导干部,每年一到木材流送季节就下河跟班劳动,及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今年,从四月末开始流送作业,到五月底已经交给贮木场一万一千多立方米木材,提前一个月完成第二季度计划。
林业局的党委书记王记山,从小参加革命,在延安的时候,参加过三五九旅在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一九五八年转业到林区,继续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常常深入工段,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群众说他有“老八路”作风。另一位党委书记李瑞棠,每月有一半时间在下边参加生产,指挥生产。局长迟有田,主管流送木材的工作,他几乎天天带着压绞子(流送木材用的工具)下河。他和林业局生产科长、贮木场主任等七个干部,在流送作业最紧张的阶段,做了一百多个工日的活。林场和工段干部在局领导干部的带动下,积极参加生产,到现场去指挥生产。莫拐林场党总支书记艾富祥,从前是有名的劳动模范,年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当干部以后,仍同工人一起伐木、集材,什么活重干什么活。工人们说他干劲不减当年。
乌尔其汉林业局的干部坚持跟班劳动,同工人建立了比较深厚的感情。工人们有什么事都找干部谈,干部提出的改进工作的意见工人们也认真去执行。


第2版()
专栏:

拉萨市民欢度林卡节
新华社拉萨七日电 拉萨市各界人民六日欢乐地度过了一年一度的林卡节。
西藏各界中、上层人士四百多人,六日在拉萨西郊著名风景区罗布林卡欢度节日。中央人民政府驻西藏代表、中共西藏工委书记张经武,中共西藏工委副书记郭锡兰,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阿沛·阿旺晋美、帕巴拉·卓列朗杰,西藏军区副司令员陈明义等都参加了游园。拉萨市业余歌舞队为游园的人们表演了精彩的歌舞节目。
在拉萨市东郊的各个林卡(林园)里,节日里搭起了许多彩色帐篷。成千上万的农民、市民和手工业者,穿着节日盛装,带着酒食,扶老携幼地前来欢度佳节。人们在绿荫掩映的草坪上尽情欢舞。拉萨市城关区居民的业余藏戏队在草坪上演出了藏戏。在尼雪林卡最大的一顶白色帐篷里,拉萨市吉热路高原缝纫互助组的组员们正在聚餐,这个互助组的组长旺堆泽仁兴奋地对记者说:“过去,我们这些人只能站在别人的帐篷门口,那能有今天这样的欢乐!”
拉萨大昭寺、小昭寺和藏族佛教信徒,六日也按照传统习惯进行了宗教活动。
林卡节是西藏群众性的夏季游园的节日。每年藏历五月十五日,人们便带着帐篷和酒食到林卡里住宿、游玩。这个节日相传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


第2版()
专栏:

从一滴油算一笔大账
丁履枢
油,在机械化国营农场里是几十吨、几百吨、上千吨消耗着的燃料。在有些农场里,不要说一滴油,就是几斤油,人们也不放在眼里。可是黑龙江省国营红五月农场从一滴油开始,堵塞了损失浪费的漏洞,节约了大量的油,降低了成本,改变了企业面貌。
红五月农场是个比较先进的农场,作物产量高,劳动生产率高,提供的商品粮多。去年,这个农场上交国家商品粮一千一百五十多万斤,平均每个农业工人生产了二万四千一百多斤粮食,每人平均上交商品粮一万五千二百多斤,全场共获纯利润二十九万二千元。今年春播又胜过往年,为争取农业丰收打下了好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多数职工只看到成就的一面,忽视了存在的薄弱环节。
春播时期,省领导部门和九三农垦局党委工作组来到这个农场,同农场党委发动职工进一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工作组到各生产队调查之后,指出了增产节约的巨大潜力和农场经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人们平静的心灵里溅起了不平静的浪花,谁也不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了。许多人在思考着增产节约的门路。
一个紧张播种的早晨,第五生产队“东方红”包车组的组长李相友,在检查拖拉机的发动机,忽然回油管滴下了一滴油,正好滴在他的手背上;不一会又是一滴,就这样一滴一滴有节奏地缓慢地滴答着。这一滴油给李相友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台拖拉机一天能滴下去多少油呢?他找了一个破马灯底座,挂在回油管下面,接着滴下来的油。
晚上,队部办公室里的职工大会正在进行,满屋里弥漫着烟雾,人们在静听着李相友的发言:“……油,我看在油的方面节约潜力最大,就拿回油管漏的油来说吧,一台车一个班次就是一斤六两!”他拿着破马灯座接的油给大家看:“算算看,一台车一年干三百多个班次,是不是要漏去五百多斤油?全场三十多台车哪一台不漏?一年白白地要漏去一万五千多斤!算算看,这是多少钱?”职工们惊异的目光都集中在那个马灯座上。会场沉寂了片刻,接着人们从各个方面列举大量事实,提出了在用油方面的损失浪费现象。
一两天之后,农场党委的指示很快地传达到各个生产队:机械化农场里厉行节约、降低成本突出的重点首先是节约油。
于是,在党支部大会上,在职工大会上,在各包车组进行技术保养的地头上,在食堂的饭桌上,检查分析油的损失浪费的漏洞和如何节约,成为讨论的中心议题了。
几天之后,在农场党委扩大会议上,集中了来自广大群众的各方面的意见:
第一,油入库、出库制度不严,用了多少,损失浪费多少,数字不准。
第二,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油桶漏油。从一个桶上看,星星点点地漏点没啥,可是漏油的桶多了,日夜不停常年不断地漏,集中起来问题就大了。
第三,机车加油、职工吃饭都开车回队部,拿拖拉机当了交通工具,平均距离两三公里,一天往返两次,一台车一天至少耗油七、八斤,全场一天就消耗二百四五十斤,一年白白消耗五万多斤。
第四,洗零件全用好油,洗一次油道要用三十多斤,洗一次就扔掉了。
第五,检查故障停车很长时间也不闭火。……
全场归纳了油的损失浪费,共有八大漏洞。从一滴油开始算起,算来算去,一九六二年仅仅是一队和五队就浪费了九万多斤油。场部供销员战青林也提出意见:“一九五八年,我亲手收的各队交来的废油就有八万多斤,去年只收了九千斤,那些废油哪里去了呢?”最后,会计部门提出了总和数字:过去每亩油的费用是一元八角,一九六二年增加到二元四角,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四。会计说:“为啥这样呢?企业管理放松了,浪费现象出现了。人们光看产量高、劳动生产率高、连年盈利的成绩,却不注意看薄弱环节了。一九六二年要不是成本增高了,至少还能多上交十万元的利润!”
查漏洞,算大账,人们都像吃下了一副清凉剂,头脑清醒了。场长李万有无限感慨地说:“过去只感到油有些浪费,但没有想到如此严重!”
紧接着,各种有效的措施在广大群众中从各方面提出来了,堵塞油的损失浪费的漏洞,又形成了增产节约运动的中心。各个生产队普遍加强了油的管理专责制度。油入库出库都建立了严格的制度。各生产队在田间的中心地点安上了小油罐,防止了油桶漏油。对回油管漏油作了技术改装。检查故障停车灭火,加油、吃饭不开车回队部,都已成为职工们自觉遵守的制度了。初步统计,今年仅仅是春播阶段,油的消耗就比去年同期节省了二万多斤。各生产队交回的废油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超过了去年全年交回的总和。供销员看出这个节约的劲头来势凶猛,他怕废油回收多了无法保管,因此向农垦局提意见:赶快把废油加工厂恢复起来吧。
夜深了,九三农垦局党委副书记王贵友和省工作组的负责同志,参加第三生产队的支部会之后,在通往场部的大道上走着。他们被职工们处处珍惜国家财富的行动,深深地感动了。王贵友同志说:“现在越发看清楚了,增产节约运动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你看,职工们都把节约一滴油看成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贡献,看成是勤俭办场的具体行动。”


第2版()
专栏:

苏浙皖农村电力网提高供电能力
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今年大修改造农村电力网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农村电力网是一九五八年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现有的线路长度等于一九五七年的十九倍。今年的大修改造工程,以这三个省的粮食高产地区——江阴、昆山、吴江、靖江、宜兴、武进、丹阳、嘉兴、嘉善、海宁、海盐、巢县等十二个县为重点。大修改造的线路长达二千三百多公里,等于现有线路长度的百分之十四。
经过大修改造后的电力网,供电更加安全,布局更加合理,输电能力有很大提高。


第2版()
专栏:

新疆牲畜进入高山夏季牧场
新疆全区的两千多万头牛、羊、马、骆驼等牲畜都已进入了天山、阿尔泰山和帕米尔高原等高山夏季牧场。现在,这些高山牧场上,搭起了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族牧民的毡房,为牧民服务的医疗队和流动贸易组,以及兽医站等也跟着畜群上了山。
今年,新疆各族牧民战胜春季的风雪严寒,又取得了一次较好的收获。今年不仅羊羔和各类仔畜成活比去年多,而且获得的羊毛、羊羢、马尾、马鬃等畜产品也比去年多。


第2版()
专栏:

内蒙古及时供应牧区生物药品
越来越多的带有蒙汉两种文字标签的生物药品,正在通过呼和浩特飞机场和火车站发往自治区内外的牧区。
这些包括多种菌苗和疫苗的生物药品,是内蒙古自治区生物药品制造厂生产的。这个厂在今年上半年之内向呼伦贝尔、锡林郭勒、伊克昭和巴彦淖尔牧区,以及青海等省的牧区,提供了将近四千万毫升的生物药品,相当于去年全年供应总量的五分之四。现在正是牧区夏季牲畜疫病防治的重要时期,需要的生物药品特别多。为适应这一需要,内蒙古自治区生物药品制造厂的职工不仅努力提高了产品产量,而且增多了品种。


第2版()
专栏:

云南增产白砒供应各地需要
云南海子山化工厂正在大力增产白砒,以适应省内外工业和农业部门的需要。
这种白砒绝大部分是供给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江苏和黑龙江等省当农药用的。种小麦的时候用少量白砒拌麦种,就能杀害爱吃麦种和幼嫩麦苗的蝼蛄。海子山化工厂产的白砒还供应辽宁和上海等地,用作玻璃、搪瓷和医药等工业产品的原料材料。随着省内外对于白砒需要量的增大,从去年四季度开始海子山化工厂又进行了一番改建和设备扩充工作。现在这个厂的白砒生产能力比过去增加了一倍以上,产品的含砷量也由过去的百分之九十三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级品的标准。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

炎夏话蒲葵
蒲葵,一般叫葵树,属棕榈科蒲葵属,是热带和亚热带常绿乔木;树干挺直,树干径粗二十至三十厘米;树高三至十米;树干长高很慢,十龄树仍为葵衣所包裹。
蒲葵喜欢高温多雨的气候和深厚湿润的土质。每年五至九月生长最旺盛,每月能长两柄叶。蒲葵抗逆性很强,不怕台风暴雨,短期受浸、失肥,也不致死亡。它的寿命较长,常有一二百年的老葵树。
树龄幼小的蒲葵,叶子既薄,质量又差,只能制次级扇子。当树干长到二至三米高,进入壮龄时,长出的叶子才大而厚实。这个阶段每年能收两次叶子(只收刈下层老叶),每株年收叶十三至十五柄。
在蒲葵长成壮龄树以后,产叶正常,可不断收刈嫩叶制扇。这个阶段年收四次,每株收十至十二柄。
蒲葵原产亚洲东南部。由于它的生势别致,一般多作庭园风景树。广东新会县人民把蒲葵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木栽培,现有葵树一万五千亩,年产五千多万柄。县设有葵类工艺厂,生产许多精美的葵类产品。葵的综合利用率很高,葵叶除可制精美的扇子、帽子、篮子、床垫外,又可制蓑衣、船篷、葵笪等;葵骨可制扫帚、刷子和牙签;葵皮可织上等花席、葵藤篮等。现在葵类产品共有二十三种,九十九个款式,但以葵扇为主。
蒲葵的树干中空,组织疏松,砍伐下来极易腐烂;生长很缓慢,从播种到开始收叶最少需七八年,这是它的两大缺点。
谢家绿(附图片)
新会环城公社城南大队的葵林  张福携摄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

松毛虫的天敌
广西柳州三门江林场几片茂密松林里的松毛虫,今年春季突然行动失常,食欲不振,逐渐死亡。死去的害虫身体变硬,随着长出白色的东西。林场原来准备进行的药剂防治工作因此停了下来。这是谁帮了忙呢?原来是一种菌类——白僵菌给松毛虫带来了毁灭性的传染病。
能使松毛虫得病的微生物,还有苏云金杆菌、黄僵菌、虫生菌、囊子菌等十多种。特别是苏云金杆菌对松毛虫的威胁最大,害虫只要沾上或者吃了它,就会破坏肠胃,吊死在树上。
在松林里,许多身体比菌类大得多的有益昆虫,也是人们的有力除虫助手。像螳螂、食虫椿象、步行虫、胡蜂和黑蚂蚁等,它们都捕食松毛虫。许多寄生蜂和寄生蝇更有孙悟空钻肚皮的本领,把卵产到害虫的卵、幼虫和蛹里,利用害虫体内的营养,哺育它的儿女。现在已经知道的松毛虫寄生蜂,有四十多种。黑卵蜂的身体比松毛虫卵粒还小很多,可是它能用锋利的产卵器,刺进松毛虫卵壳里面去产卵。在松林里有时会发现松毛虫干缩成弓形贴在枝干上,或者死后在胸部下面鼓起个大包,这些都是红头小茧蜂、黑胸姬蜂寄生的结果。
鸟类算是消灭松毛虫的天兵天将,能够用它矫健的身体,啄食害虫的幼虫、蛹、卵和蛾子。在湖南就有十八种能吃松毛虫的益鸟,像杜鹃(布谷鸟)、白脸山雀、黄鹂(黄莺)、画眉等。杜鹃一天能捕食松毛虫三百条以上。山东南部有一种鸟叫灰喜鹊(农民叫洋益鹊、和尚头等)喜欢吃松毛虫的幼虫、蛹和蛾子。一九五三年日照县许多松林发生了松毛虫,惟独邢家沟南山和贺家沟没有。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那里有几百群灰喜鹊在保护松林。
当人们用药剂或人工方法消灭松毛虫的时候,必须注意保护这些有益的生物。在益鸟多的林子里,不要破坏它们的巢和卵,必要时还可以设置人工鸟巢,使它们安家落户;松林里如发现有卵寄生蜂时,可以把松毛虫的卵采下来放在空罐里,再把罐子浮在水面上,让已寄生的卵孵化的幼蜂自由飞散,未寄生的卵孵出的松毛虫掉在水里。这是许多保护办法中的两个。尽可能在早春喷药防治松毛虫,也可以减少许多寄生蜂和寄生蝇的伤亡,而起到保护作用。
林 护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

松毛虫
松毛虫,土名叫做松虎、毛狗子、火毛虫,是一种专吃松叶的害虫。它分布很广,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湖北、湖南、四川、江西、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都有。
松毛虫对松林的危害极大。一条老熟的毛虫,一昼夜要吃松针三十多根。虫害严重的时候,被害松林一片枯黄,甚至大量死亡。
松毛虫在南方各省一般发生二、三代,在北方一般只发生一代。松毛虫在温热地带,一个成虫一次产卵三百多粒,一年能繁殖上百万个,在较冷地区,一年也会产生三、四万个。
刚刚由卵孵化出来的松毛虫,体形微小,吐丝悬在树冠下面,凭风力传播。
松毛虫的幼虫为害松树。幼虫一般蜕皮五次。每蜕皮一次就增加一龄。四、五龄的幼虫食量大,抗药力强,杀灭困难。用药械杀除松毛虫最好是在幼小阶段进行。
萧 伟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

雨的等级
为了区分雨的程度,气象台把它分为微雨、小雨、中雨、大雨、暴雨五个等级。它们的标准是这样的:雨很细微,下了半天(十二小时,下同)还湿不了地面。这种雨称为微雨。半天下的雨能使地面潮湿但不泥泞,雨量不到五毫米,称为小雨。雨滴落到地面有沙沙声,半天的雨量在五到十二毫米之间,称为中雨。雨下如线,雨滴落地四溅,半天雨量超过十三毫米,叫大雨。雨下得很猛,半天雨量在二十五毫米以上,称为暴雨。
立 鱼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

灾害性天气
坏天气常常会造成巨大的灾害,影响人民生活、生产,对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所以那些可以造成灾害的天气,称为“灾害性天气”。
灾害性天气种类很多,一般来说,有寒潮、霜冻、台风、大风、暴雨、冰雹等六种。
这些灾害性天气,往往不是单独发生,而是几种相伴出现的。例如台风侵袭时,除了大风之外,同时有暴雨;寒潮发生时,除降温外,还有大风、霜冻等。


第2版()
专栏:节气·农事

“小暑”——炎热的节令
七月八日是“小暑”。“小暑”、“大暑”、“小寒”、“大寒”都是表示气候冷热的节气。我国南北方温度的差异,以“小暑”和“大暑”最小。节内平均温度东北地区摄氏二十二度到二十四度,华北平原二十六度到二十八度,淮河以南直到两广地区都在二十八度上下,南北仅差六度左右。
“小暑”期间的降水量,长江以北地区比“夏至”有所增加,东北和华北平原为四十到一百一十毫米,比“夏至”增加二十五和十毫米;长江流域为五十到一百二十毫米;华南地区为七十到一百八十毫米,比“夏至”约减少二十毫米。长江流域的梅雨在“小暑”结束。这个期间台风登陆的机会比“夏至”增加,而且登陆的地区由东南沿海扩大到苏、鲁和东北沿海。七月中旬全国各地都可能发生暴雨。安东、旅大、北京、福州、广州、成都等地区最大降水量,都曾到过三百五十毫米以上。
黄河、长江流域等主要棉花产区的棉田,一般在“小暑”前后进入开花盛期。长江流域双季稻栽培地区,在“小暑”期间正是抢收早稻,抢插晚稻的大忙时候。这个期间,四川、陕南、广东、广西和福建等地的春玉米已经成熟。东北、内蒙古、新疆南部和陕西的春小麦可以开镰收割。农谚说“初伏萝卜,二伏菜,三伏种荞麦”,“小暑”也是华北平原大种秋菜的时期。   小 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