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7月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影评

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壮歌
——略谈影片《甲午风云》
杨扬
取材于甲午中日战争史实的影片《甲午风云》,是我国电影反映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方面的新收获。电影剧本初出现时就引起人们注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文工团话剧团的同志们将电影文学剧本改编成话剧《甲午海战》演出,在思想和艺术上有重大提高,因而成为舞台上成功的历史剧作之一。这次影片的编制者从电影的特点出发,吸收了话剧改编中一些长处,反转来又使影片的创造得到丰富与提高。
影片只集中地描写了有关黄海海战的重大关节性情景,却深刻地反映了甲午战争整个历史事件给人的教益。特别重要的是,影片突出地显示了中国人民坚决反侵略的斗争精神。在当时新兴的日本侵略者所发动的甲午战争中,中国遭到的失败是使人扼腕痛心的。影片以艺术的深刻真实力量揭示了美欧帝国主义列强怎样与日本侵略者狼狈为奸,诱迫清廷出卖更多的主权利益,也揭示了极端腐败的清政府怎样为封建买办官僚势力所统治而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的失败。然而,作者从历史事件里不仅表现了那些丧权辱国的投降派所造成的中国被侵略的使人愤慨的情况,而更着力以昂扬的热情歌颂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意志。正是这个斗争传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最可贵的脊梁。影片以广泛、鲜明的艺术概括着重描写了北洋水师中爱国的中下级官兵及广大群众反对投降派,坚决抗击侵略者的勇敢斗争,这就使影片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展开了一幅悲壮的令人感奋的历史图画。
正是在历史真实基础上加以艺术想像,作者在这几种力量的对立和冲突中塑造了一系列鲜明、可信的人物形象。在日本侵略者进攻面前,以邓世昌、王国成、林永升等为代表的爱国正义力量和李鸿章、刘步蟾、方伯谦之流卖国投降派,采取了断然不同的态度。作者在他们之间所展开的生动的纠葛,有力地表现着这些不同的人物的冲突中所包含的历史内容。这些人物在描写的深度上有所参差,但就总的来看却是以生动的面貌反映了历史上不同力量的较量。
甲午战争中投降派葬送了中国的海军基本力量,出卖了国家利益。而这投降主义政策的主要执行人就是封建买办官僚的代表人物李鸿章。这个清廷的权奸,外国侵略者的奴才,在战争自始至末实行了一系列的祸国殃民的叛卖活动。他所谓办洋务,不过是当洋奴的同义语,所谓建海军、置枪炮只不过为了谋私利和镇压中国人民,在外国侵略者面前他不可能有真正抗击的想法的。影片中对他匍匐在帝国主义脚下,只相信列强的“调停”,敌视和压制爱国军民的正义要求,只图保存自己实力,而不顾国家利益的嘴脸揭露得很清楚。他主张向侵略者屈膝退让以至“速败速和”的卖国政策,其罪恶结果是,给中国带来了海战的惨败,也给中国带来更深重的灾难。影片又着意简洁地表现了他这一切是受着慈禧太后及一群把持政治实权的买办奴才的支持,而把光绪这类不彻底也无实力的统治者中主战派的主张置于不顾。这就表明在这次战争中更彻底地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并且它已进一步地买办官僚化了。在甲午战争之后,这一政权就更加堕落为新老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操纵的奴才机构。影片中李鸿章形象比之话剧表现了更丰富的历史特征,对他的投降主义政策的实质作了深刻的谴责,并在几个突出的情节中有着较充分的揭露。虽然这个人物的迂懦、无能一面似写得尚有不足之处,但就写其阴险、阿谀洋人、排斥爱国力量方面是写得比较成功的。作为李鸿章的喽啰和同流人物,卑鄙奸诈的刘步蟾,临阵脱逃、贪生怕死的方伯谦,都还表现得有一定分量。刘步蟾在史实上是极其怯懦、怕死的,如果能就这方面写得更丰富些,也许更好。
如果说对投降派人物作者是击中要害给以鞭挞,那么对于爱国正义力量的几个代表人物,则是以粗犷、强劲、鲜明的笔触给以描绘。在整个影片人物矛盾关系中处于最重要地位的是爱国的中级海军军官邓世昌。这位在史实上被称为练兵有方、“素忠勇”的管带,经过作者的艺术想像和概括,从而塑造出一个刚勇、朴实、赤心爱国的英雄形象。历史材料中关于他在海战中壮烈牺牲的记载是比较简略的。如《东方兵事纪略·海军篇第七》中说他“谓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遂鼓快车,向吉野冲突。吉野即驶避,而致远中其鱼雷……”,但这些材料却给了作者以生发出许多有声有色的艺术情节的基础。影片里写他对侵略者的憎恨,对国家命运的责任感,写他大胆请战,和士兵、群众的关系,都是以大刀阔斧的艺术手法显出了这个人物的基本面貌。这一形象的感人力量在于它有着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那种硬骨头性格的光辉。就对这一形象基本面貌的勾画方面,影片比起话剧在某些方面有了加强,但在多方面的映衬和细致的刻划上似还要差一些。当然,影片在个别地方对这方面也有新颖的创造。邓世昌请战不果反受斥责回来那个夜晚,就表现得很有感染力。他在室内带着满腔愤激弹奏琵琶以抒情怀,水兵们群立窗外听乐知音,更加信赖了自己敬爱的管带,这是一个言少而情深,很简练而又细致、动人的处理。
对丁汝昌的形象,影片在不少情节中是和邓世昌相联系但又对比地作了刻划,对其性格中矛盾因素的描写也比较适当。这个人物是有爱国心的,在史实上他自己就曾请战并且最后自尽而不降。但他也有软弱和缺少胆略的一面。影片中写他在李鸿章从上予以制压,又在左右派人挟制情形下的内心重重矛盾是可信的。他爱惜邓世昌的忠勇与才智,但又对其刚直十分担心,他同情邓世昌及其他士兵抗敌要求,但又怕事不成反得其罪。
对士兵和群众爱国者的描写,影片的优点是作了集中与简括的功夫,突出地刻划了王国成这个勇猛、精干的水兵的形象。通过这个人物,生动有力地表现了水兵们和渔民群众同仇敌忾的斗争决心。他的性格代表着当时我国人民群众那种不怕强敌、不怕危险的精神。颇具深意的是,作者关于王国成父亲是被清朝杀害的太平天国革命军将士的重要一笔,使得写他和方伯谦及李鸿章之流的矛盾上加深了一层。这显示了在腐朽的清廷统治下,下层群众和反动统治者对卫护国家的不同态度也还内在地联系着阶级斗争的内容的。但另外几个人物,像老水手等人却显得不如话剧那么生动活跃了。
影片《甲午风云》在历史氛围和人物塑造上所取得的成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尝试。影片既努力于真实地反映历史上这一重大事件,又在历史实际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了创造性的想像,因而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结合上达到比较好的成绩。就影片的结尾看,作者严格地依照历史上海战的失败结局而作了现在以邓世昌壮烈牺牲为结尾的艺术处理。由于整个影片贯穿着昂奋的反侵略的斗争精神,因而这一结尾是真实、悲壮而又激励人心的。它用鲜明的形象告诉人们,坚决抗敌的人民是不可侮的。它所展示的是中国人民大无畏的勇于斗争的英雄气概。受到暂时挫折的斗争浪潮绝不会休止,而只是更猛烈的浪潮的前奏。
在这里也可以看出影片在对历史的忠实反映中又是饱含着我们时代的战斗感情的。李鸿章之流投降主义政策造成中国惨重失败的历史教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斗争的精神,对于我们都不仅是具有历史的意义。用我们阶级的斗争的观点和感情所照亮的和有力地描绘的历史事件,及其中所包含的历史真理,一定要、也一定会激励我们人民今天的斗争意志。在历史上内忧外患中奋战的中国人民希望有强盛、独立的中国的要求,今天实现了。但是帝国主义还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威胁还在,甲午之战后曾被日本盘踞的台湾现在尚被美蒋集团盘踞着。《甲午风云》所表现的历史教益很值得我们吸取和铭记的,让深刻的历史形象成为我们今天反对帝国主义的战斗力量!(附图片)
“致远号”管带邓世昌(李默然饰)决心抗击倭寇


第6版()
专栏:

“成龙”之路
为沫
我国有句古话:“望子成龙”。前一些时候,就有同志写过这方面的文章。
但是,究竟什么是“龙”?如何才能成“龙”?在认识上不很一致,乃至很不一致。
有人认为:只有自己的子女,由小学而中学,由中学而大学,才能成“龙”。这是唯一的途径,此外别无他路。
我们并不反对由小学而中学,由中学而大学。国家也确实需要一批有高等文化水平的干部、人才、专家。但是,受到高等教育,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并非人人都是可能的;也非人人都是必要的。
高小毕业之后、初中毕业之后、高中毕业之后就在社会就业,这并没有阻塞成“龙”的途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工业劳动模范,是工业战线上的“龙”;农业劳动模范,是农业战线上的“龙”;商业劳动模范,是商业战线上的“龙”;文化先进工作者,是文化战线上的“龙”。各行各业都有成“龙”的希望与可能。
这里牵涉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究竟什么是“龙”?“龙”与非“龙”的区别在哪里。我们认为“龙”与非“龙”的区别,首先是政治标准、思想标准。那就是:我们社会的、新时代的“龙”,都应该努力树立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都应该有一颗红心。
这颗红心,对任何人都是机会均等的。谁下定决心,谁自觉地追求,谁就可以得到。要得到这颗红心,当然很不容易,却也决不是高不可攀。
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的人,最好第一步做到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武装自己,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为自己的子女树立楷模;第二步又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自己的子女进行教育。
离开这最最基本的一条,斤斤着眼于升中学、升大学,那是舍本求末的想法。
不错,在为人民服务的总前提下,才干有高低,能力有大小。那么,才干、能力又是从何而来呢?它与学校教育有关,但主要的不是寄托在学校教育上。主要的是通过社会的实践锻炼自己、改造自己。中国以至世界的革命风流人物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固然不少,没有受到高等教育的又何止千万?至于在那种具体的工作岗位上献出自己的力量与才智,那更是千差万异。
在报纸上读到《送女上山》这篇通讯,很有所感。杨秀岚高中毕业了,但没有能够考取大学。她母亲袁玉凤没有责备她,而是鼓励她上山去当林业工人。杨秀岚在工作中、思想上遇到了疑难之处,她母亲耐心地帮助她解决。杨秀岚终于获得了劳动模范的称号。
据我看:袁玉凤是新时代的、新型的良母。做父母的,哪一个不爱自己的子女,可是,究竟如何爱法,很有讲究。袁玉凤在这方面给予我们有益的启示!


第6版()
专栏:

菩萨蛮 东江
钱昌照
人人尽说东江美,今朝得见东江水。薄雾满江干,高低千万山。
江山真似绣,天际风云走。连日沛甘霖,秧苗一路青。


第6版()
专栏:

寄到阿尔及利亚(二首)
晏明给女英雄布伊海德阿尔及利亚,什么最美?山野的石竹,沙漠的玫瑰?阿尔及利亚,什么最亮?黑夜的篝火,早晨的太阳?战斗的阔笑,最美最美,为祖国解放,你视死如归。仇恨的眼睛,最亮最亮,在敌人面前,像火焰闪光。广袤的沙海,丰饶的土地,姑娘们高举武器,显得如此威严美丽!布伊海德呵,当黎明的霞光升起,战斗者的琅琅欢笑,正震响祖国土地。布伊海德呵,当共和国昂然站起,战斗者的炯炯目光,正照耀非洲大地……给战士巴布在燃烧的村庄,你曾经想望什么?在凝血的泉边,你曾经期待什么?巴布,巴布,我年轻的兄弟,我好像听得见——你的呼吸。“与其屈膝生活,毋宁矗立而死!”像火山灼热,像晴天霹雳!为自由解放,献出全部爱情,战场,监狱,弹雨,枪林……辽阔的国土,淌着血的河流;胜利的清晨,撒满欢乐的雨露。巴布,巴布,我年轻的兄弟,我好像看得见——你扛枪的背脊。“在任何时刻,要握紧武器!”战士枪支,永不分离!一九六三年六月底重改。


第6版()
专栏:

过生日
邹嘉仁
侯大娘今天满六十了,她清早起来一看,屋里屋外和往常一样,打扫得干干净净,灶边的水缸也担得满满的。不禁心里一热:如今世道忒好啦!要是在解放前,我这块孤老骨头早就埋在黄土里了……
她从碗柜里拿出五个新下的鸡蛋,想煮来吃,也算是祝贺自己的生日。可一转念头,从鸡蛋想到陈惠勤,这个从城里下放到村里来的姑娘,对自己贴心贴肝的,啥事都照顾得周周到到。她就想不如把这五个新下的蛋留给她吃,又想到留着还不如给她送去。她拿起五个鸡蛋向陈惠勤住房走去。房里没见人,她便把鸡蛋放在桌上。她从屋里出来,顺便在队上的玉茭地里扯了一会野草。她不敢做久了,要是碰上书记或者队长,又要唠叨了,说:“你老人家身体不好,眼力不济,在家帮大伙看看小孙孙就行啦,这些事不用您操心。好好将养身体吧,……”虽然这是唠叨她的话,但是大娘听起来觉得甜丝丝的,就是有儿有女,也不过如此罢了。
大娘很喜欢一个人慢思慢想这些事,觉得人越来越有活头。社员的小崽崽,她照管得细细道道;那些小家伙也亲她,一口一个奶奶长,一口一个奶奶短的喊得多亲热,她越思越想越高兴。回到屋里,进门就看见五个鸡蛋放在桌上,大娘挺纳闷:这姑娘没看见我送蛋去,咋个晓得是我送的呢?大娘左右也想不出。突然门外响起脚步声。
“大娘,你咋个又把蛋退回来了呢?”
侯大娘抬头一看:陈惠勤跑得气喘吁吁的。
“姑娘,这蛋是你送来的?”大娘指着桌上放的蛋。
“那我这五个蛋又是哪来的?”陈惠勤看着自己手里的蛋,奇怪地问道。
“姑娘……”大娘一把搂住陈惠勤。
这时,门外传来一群孩子的吵嚷声,孩子后面有陈大嫂子,张么姑、李五婶……
“奶奶,娘娘叫我给奶奶做生日来了!”
“奶奶,阿爸叫我把鸡新下的蛋给你送来!”
“奶奶,这是我姐姐到县城里去给你买的糖咧!”
“奶奶,我爸爸今天到公社开会去了,还说今晚上回来看奶奶,还要给你做生日呢!”这是王书记的第二个小儿子。
侯大娘看着这一切,笑得合不拢嘴,忽然想到:王书记怎么知道自己的生日的呢?……左想右想,记起来了,那是那年选代表登记选举人年岁时,自己告诉王书记的,没想到王书记工作这么忙,还记住自己这个孤老婆子的生日。侯大娘把孩子们一个个搂到怀里,又忙着招呼陈大嫂子他们,两颗热泪止不住流了出来。


第6版()
专栏:

上图:选种图(木刻) 田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