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7月2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科学实验在生产第一线
本报记者 廖道维 张效良
正是南方水稻地区进入大忙季节的时候,我们从湖南省有关部门听到了两件振奋人心的消息:省农业部门的同志说,全省数百万亩名叫鸭屎泥的低产田,找到了由低产变为高产的有效办法,现在正在大面积推广。省供销部门的同志说,过去不受农民欢迎,以致大量积压的化学肥料过磷酸钙,今年虽然再次增拨,仍然供不应求。
经过一番打听,才知道他们说的原来是一回事:对付鸭屎泥田的有效办法,就是施用供销部门过去难销大量积压的过磷酸钙。
提出用过磷酸钙来“医治”鸭屎泥田这一科学措施的,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和湖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共同设立的祁阳基点的研究人员。
六月上旬,我们来到了基点工作组的驻地——祁阳县文富市公社官山坪大队。在这里,社员们正在欢欣地运用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多少年来,农民们因为鸭屎泥田的“坐秋”问题而伤透了脑筋,由于低产田的拖累而不能迅速提高水稻产量。所谓
“坐秋”,是指水稻在插秧后一个较长时期内返青极慢,禾苗萎黄,禾根发黑,生长停止,严重的甚至大量死亡。每逢水田冬干,来年一定发生这种“坐秋”现象,水稻就要严重减产。现在,在往年老是“坐秋”的成百亩水田里,正生长着油黑茁壮的禾苗。“坐秋”现象消灭了,只有在板木塘生产队特意留下做对比试验的那几丘田是个例外。
一天,我们和来自衡阳专区各县的农业技术人员一起,来到了板木塘生产队一丘稻田的旁边。这丘稻田被几条临时做成的田埂分成许多块。其中特别显眼的一块,稻叶枯黄,苗架矮小,有些禾苗正濒近死亡,这是没有施磷肥的结果,正在出现“坐秋”现象。可是,在同一丘的其他几块田里,由于施过磷肥,禾苗茎叶茁壮,生气勃勃。
提起改良低产田的事,当地干部和社员一致称赞研究人员三年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精神。
先做调查研究 先当群众学生
为了寻找改良南方水稻低产田的途径,一九六○年三月十七日,研究人员来到了这个具有代表性的低产地区,以这里作为长驻基点。他们分头住到各生产队里,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一面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帮助社员搞好当前生产;一面广泛调查和观测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特点。从调查中了解到:这里的土质差、肥力低,全大队的四百二十三亩稻田,鸭屎泥和黄夹泥(也是一种土质较差的低产田)分别占水田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五和百分之二十七。鸭屎泥田在风调雨顺的年成,每亩产量可达三四百斤,如遇冬天干旱,第二年便发生禾苗“坐秋”现象,一般每亩只能收稻谷一百多斤至二百斤,不仅当年严重减产,而且连续两三年也得不到好的收成,所以当地群众有“一年干冬,三年落空”的说法。这是当地水稻产量不能稳定的主要原因,也是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关键问题。于是,工作组决定把防治鸭屎泥田禾苗“坐秋”,当作研究改良低产田的首要课题。
怎样着手进行研究呢?他们决定从总结群众对付“坐秋”的经验入手,和当地农民一道研究措施和原因。基点的研究人员多次同老农举行座谈会,还经常个别访问老农。经过深入的调查,他们得悉有些农民过去曾经采取过掺紫色沙土和施猪粪等办法,来减轻冬干田“坐秋”的危害。但是,每亩需要三万多斤紫色沙土才能见效,而这种土还要到几里路以外的地方去取,需要很多劳动力。这种办法要在大面积稻田里使用,显然是办不到的。
怎样找出更经济有效的措施呢?他们进行了更广泛的调查访问。
一天,工作组的陈永安到祁东县白地市公社调查,在一个生产队里,看到在有好几十亩“坐秋”的鸭屎泥田中,独有一丘禾苗长得很好。生产队长张玉宝说,这丘田每亩追施了二三十斤鸡鸭粪,禾苗很快就返青了。张玉宝还说,过去把磨番薯粉和荸荠粉剩下的水,在每亩冬干田里施四五千斤,对防治“坐秋”也有成效。
陈永安心想,这些都是些含磷量比较丰富的肥料,鸭屎泥田冬干“坐秋”是不是由于缺乏磷素养分?他觉得这个线索很重要。随后,他又到祁阳山区的大村甸公社六合岭生产队调查。老农徐贤琇告诉他,把陈砖土碾成粉末,施到鸭屎泥田里,效果很好。这又是一种磷素养分较多的物质。
这两个公社的两个生产队的情况是不是有代表性呢?在一个炎热的日子里,陈永安又翻山越岭,到山区的寺门前公社和老农座谈,听到老农们反复提到用骨粉沾秧根,能够防治冬干田“坐秋”的意见。
陈永安把农民的这些经验和工作组的同伴们一谈,大家又举出许多事实,证明鸭屎泥田冬干“坐秋”,可能是由于缺乏磷素养分所致。接着,他们在基点的简易化验室里,对鸭屎泥的养分和性质进行了各种分析测定,同时把鸭屎泥运往北京的研究室,采用更精密的方法——原子示踪法进行研究测定。这些分析测定,都证明缺乏磷素养分是鸭屎泥田“坐秋”和低产的原因之一。
从探索性试验到大面积试验
找出了“坐秋”的原因以后,他们在一九六○年夏季,采取了二十多种办法,针对“坐秋”田进行了试验。经过施用过磷酸钙的禾苗,不但返青快,不“坐秋”,株高穗大;而且磷肥用量较少,价格便宜,来源不缺,不花很多劳力,使用也很方便。这只是小面积的探索性的试验,还有待于反复验证。
一九六○年冬季,官山坪大队遭到了严重的干旱,全队百分之九十五的水田冬干,群众根据多年的经验认为,来年必然会“坐秋”减产,焦急万分。这时,工作组以历年“坐秋”现象最严重的板木塘生产队为重点,和生产队的老农、技术员一道,选择了两丘群众认为势必“坐秋”的冬干鸭屎泥田,在一九六一年春季插秧时,采取用过磷酸钙沾秧根等办法,先走一步提前插秧,秧苗插下后不久便提早返青,防止了“坐秋”现象。随后又和群众一起选择有代表性的四十多亩冬干田进行对比试验(每丘田一半施磷肥,一半不施磷肥),反复验证过磷酸钙防止“坐秋”的效果。结果证明:冬干鸭屎泥田每亩施用十五至四十市斤磷肥,可以防止“坐秋”。冬干田种早稻,施用磷肥比不施磷肥的要增产百分之三十三点二,冬浸田种早稻施用磷肥比不施磷肥的也要增产百分之十九点五。
当大面积的试验肯定了磷肥的效果以后,他们又考虑到在一块田里连年施用磷肥是不是仍然有效?因此,在一九六二年和一九六三年又选择典型丘块进行了多次重复的田间小区试验,效果仍然很好。
进一步探求治本的办法
防治鸭屎泥田水稻“坐秋”的措施找到了,但是,这还是一个治标的办法。究竟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改良鸭屎泥田的土壤,提高肥力呢?这是工作组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一九六○年夏天,工作组组长江朝余沿衡祁公路往公社去开会,走到百丈塘时,看到一片鸭屎泥田,水色棕黄,一堆堆树木落叶已在田里沤烂,禾苗长得比一般田好。很明显,这是腐烂的山青在起作用。他想:利用种绿肥来提高土壤肥力,是全国许多地方行之有效的好办法,这里的鸭屎泥田里种绿肥如果能长好,这对于改良鸭屎泥田会有好处。回到大队,他便向许多有经验的老农请教。老农说:别的田可以种绿肥,这里的鸭屎泥田可不能种绿肥,因为种上绿肥,稻田就要冬干,而冬干又会造成来年水稻“坐秋”。江朝余又把引种绿肥的想法和同伴们一起商量。大家想到,“坐秋”现象现在已经能够用施磷肥的办法来防止,只要说明冬种绿肥的道理,群众不会再耽心冬干会造成“坐秋”了。但是,在鸭屎泥田里种植绿肥能不能高产呢?研究人员和队干部一起到种植绿肥的地区去学习经验。一九六○年冬,便在一些黄夹泥田和少量鸭屎泥田里种上了绿肥。果然,第二年春天,每亩一般收了鲜草二千多斤。社员们反映:种了绿肥的鸭屎泥田,犁耙时省劲了,泥团也少了。一九六一年和一九六二年,他们又反复在鸭屎泥田里试种,施以适量的过磷酸钙。结果,绿肥高产,每亩收获五千七百斤。同时,种过绿肥的田,增加了氮素,提高了土壤内速效磷含量,改善了土质,不但可以逐步提高土壤肥力,还为扩大复种创造了条件。
试种绿肥成功,同样给当地农民很大鼓舞。现在,这个大队绿肥种植面积已由一九五七年的七亩扩大到去冬今春的一百零八亩(占总田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五点六)。祁阳县农业局副局长谢黎明告诉我们,全县的低产田地区,今冬也将普遍推广官山坪种植绿肥的经验。
反复试验得出科学结论
当然,他们取得上述的成果还是初步的,还有待于继续扩大和提高。近两年来,在总结当地经验,防止“坐秋”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时,研究人员还精心地探索鸭屎泥的特性和引起“坐秋”的具体原因,以便做出比较完整的科学结论。在访问期间,我们看到研究人员从田里掏回许多泥巴,放在瓶瓶坛坛里边,细心地测定各种鸭屎泥的养分情况和肥力变化。
这种泥巴冬干后为什么禾苗会“坐秋”?为什么叫鸭屎泥而不叫鸡屎泥?江朝余、陈永安、杜芳林等同志翻阅了各种有关杂志和书籍,了解到国内外对于“坐秋”这一类问题只有过一些零星研究,各家学者对“坐秋”的原因,有的说是缺硅,有的说是缺硫,有的则说是有机质太少,结构不良。但是,我国南方丘陵地区水稻“坐秋”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在科学上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为了寻找这个答案,他们决心再到生产实际中去探讨。陈永安和同伴们,一方面以鸭屎泥占总田面积百分之八十的板木塘生产队为重点,和农民一起,把全生产队的九十多亩稻田,按地形部位,肥力水平,泥质好坏和水利条件等情况,分成三种类型,逐丘建立田间档案,并选择其中的典型丘块,进行深入而经常的观测;一方面又多方访问农民,寻找线索。在黄家岭的一次座谈会上,老农邹兴富说:“老辈子把这种夹泥田叫鸭屎泥是有来由的。鸭子在排泄粪便时,屎和尿不混在一起。鸭屎泥冬干后,泥团多,水和泥也不融和。”还有一些老农反映:冬干后的鸭屎泥,犁耙费劲,插秧时感到泥巴很紧,秧苗插下后,不易走根(不发根);还说,这种田不起泥浆,泥团多,下田好比摸“鹅蛋”。
老农的这些经验,对研究人员有很大的启示。可是,“鹅蛋”到底有多少?禾苗“走根”的情况又怎样?却从来没有过科学数据。一九六○年夏季的一天,陈永安和同伴们冒着酷热,来到一丘鸭屎泥田里,把一种特制的无底木箱,嵌入田泥中,取出一堆一堆的“鹅蛋”似的泥巴,用水洗净后,按照不同大小分成几个等级,又一个个地点数,一个个地测量。最后,终于测定出在耕作层八千立方厘米的体积中,便有半径二三厘米至五厘米以上的泥团八十三个。他们用小刀轻轻地破开泥团,发现泥团中的土粒干燥,排列紧密,不易化泥。他们还特意采集了几个曾经在水里泡了五个月、半径四厘米的泥团进行观察,剖开一看,还有半径约一厘米是干的。后来,发现这种泥团直到第七个月,才全部浸润而逐渐溶化。为了验证不易“走根”的说法,对秧苗禾根扎入泥团的情况,也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发现栽插了二十天的禾苗,扎入泥团的根数还只占总根数的百分之二十三点五。根据农民提供线索进行的观察,同时在基点的简易化验室里和在北京的研究室里对鸭屎泥养分和性质进行的各种分析测定,终于初步找到了鸭屎泥的秘密。这种田,土质粘重,磷素养分少,一经脱水冬干,土粒就凝聚成块,耙不碎,泡不散,形成大量外湿内干的泥团。为什么泥团多的田就发生“坐秋”现象?是因为有效磷素转化、释放少呢,还是因为这种田的水稻根系吸收磷的能力差,还是二者兼而有之?这是研究基点上的科学工作者们正在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所产生的良好效果,引起了农民群众从事科学实验的极大兴趣。他们自动地进行着各种实验,并且培育着大量的丰产田。在第五生产队的田野里,我们看到女社员李元英正在一丘有着几条田埂的长方形稻田里仔细观察。原来,这是她为了考察施用磷肥的不同方法,在生产队和其他社员的支持下,特意开辟的试验田,考察施用磷肥。
祁阳基点的研究人员的实践证明,在生产实践中,有着无限的科学源泉;勤劳的农民,有着丰富的生产经验。研究人员深入农村,不但可以很好地发展科学,也便于迅速地促进生产。工作组组长江朝余深怀感慨地说:“在研究室里,我们也可以用几克土研究一年两年或十年八年,得出一些研究成果,但它却远远起不到在农村基点里两三年工作所起的作用。”现在,这个基点的研究人员,正和群众一道,继续总结经验,按不同地形,不同土壤,探求低产稻田实现亩产八百斤的土壤肥力条件和演变规律。


第2版()
专栏:

河北及时除治棉田病虫害
河北省各主要产棉区大力除治棉花病虫害,已经收到显著效果。到目前,绝大部分棉苗的立枯病、炭疽病等病害已经消除,棉花蚜虫已经停止发展蔓延,有些地方已经全部消灭,棉苗恢复了正常生长。今年,河北省一千多万亩棉花,播种质量普遍好于去年,出苗情况很好。但是,到五月中旬,棉区气温升高,以后又因阴雨气温突然下降,致使大部棉田发生了立枯病、炭疽病以及蚜虫等病虫害。一般棉田中百分之七八十的棉株都有蚜虫,部分棉田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棉株萎缩卷叶。这种情况出现以后,各地及时展开了以除治病虫害为中心的棉田管理活动。到目前,全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棉田已除治过一遍,有些棉田已治过两三遍。为了消灭立枯病和炭疽病,大部棉田已锄过了两遍,有的锄了三四遍并追施了肥料,对缺苗田进行了补栽。


第2版()
专栏:

湖北棉区开展夺高产竞赛
湖北省许多产棉区正在热烈开展夺高产的竞赛活动。
今年,湖北各地棉花都种得足、种得好,加上管理适时精细,棉苗生长一般良好。为了把棉花生产水平提高一步,争取平衡增产,许多地区开展了竞赛活动。荆州、黄冈、孝感、宜昌等专区先后在先进产棉区召开了棉花现场会议,通过参观评比,总结和推广了一些先进的棉田管理经验。有些社、队在各地广大棉农开展的竞赛活动中,都把加强棉田管理,千方百计增蕾保桃做为重点。当前虫害较普遍,各地就及时彻底治虫。目前,一般都防治了一二次,有的三四次。对一部分晚苗,各地采取快追肥、追好肥的办法,促使棉苗早发。
湖北棉区各地干部都同农民一道下田参加劳动,带头学习和推行先进技术。荆州专区就有六万多名干部在劳动中带头学先进技术,使广大社员学会了治虫、中耕等方面的新技术。


第2版()
专栏:

辽宁努力促进棉苗茁壮生长
辽宁省产棉地区广大社员正在加强棉田管理,促进棉苗茁壮生长,力争多产好花。
辽宁产棉地区的广大社员今年坚持抢墒抗旱播种,不仅完成了植棉计划,而且绝大部分棉田都选的平川肥地,播种质量比往年好,棉苗出土后大部分生育都比较好。但由于播种时期受干旱的影响,棉苗生育普遍比往年晚。各地棉农在总结历年经验的基础上,普遍推行了以增加株数、依靠群体力量为主,积极提高单株产量的增产措施。目前全省各地棉田的定苗工作已普遍结束,一般留苗数都比往年增加。铲趟、防虫、追肥等工作也比往年大有改进。现在各地棉田已普遍完成三铲三趟,多者已铲趟五遍到六遍。并普遍打了两遍农药,防治病虫。大部分棉田还追施了硫铵,促进了棉苗的生长。


第2版()
专栏:

慈溪细管棉田力争增产
浙江慈溪县今年种下的四十八万一千亩棉花,绝大部分比去年同期生长得好。当前,各公社正抓住增产关键季节,加强培育管理,力争今年棉花大幅度增产。慈溪县是著名的棉花高产区。播种及时,前期的培育工作又比去年精细,给今年棉花增产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现在,慈溪县的一部分早花已经现蕾座桃。目前,全县的棉田已有三十七万亩追施了肥料,普遍除虫三次以上,深中耕、高培土和整枝工作,也在加紧进行中。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学先进首先要学先进思想
吾乐大队学习羊井底大队,开始成效不大。后来,吾乐的干部以羊井底的干部作榜样,为集体事业带头苦干实干,做的劳动日比过去成倍增加,全队生产建设面貌很快起了变化。
据新华社太原电 学先进首先须学习人家的先进思想。这是山西平顺县羊井底公社吾乐生产大队取得的一条重要经验。
吾乐大队学习本公社的先进单位——羊井底生产大队已经六年多了,开始学习的成效不显著;以后吾乐大队的干部学到了羊井底大队干部武侯梨的先进思想,生产建设工作才起了显著的变化。现在吾乐大队同羊井底大队差不多,在改造穷山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五千多亩荒山已栽种了四千多亩林木,其中山腰的二百四十多亩果树已快结果;附近的山沟也修起了一道道谷坊;乱石山沟已垫成了六十多亩好的河滩地。人们已经把吾乐称为第二个羊井底。
吾乐大队离羊井底大队只有三里路。吾乐的耕地比羊井底又多又好,过去从来看不起羊井底。以后羊井底大队全体社员,在武侯梨的领导下埋头苦干。到一九五六年冬,羊井底的粮食产量和收入比吾乐高了三分之一。
吾乐大队的社员看到羊井底大队超过了他们,心里很着急,开始模仿羊井底在荒山上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等等,但效果不太好。为什么羊井底能办成的事,吾乐办不成?吾乐大队召开了党员、干部会议进行研究。会上,有的说,羊井底的工作规划搞得好,事情安排得有条有理;有的说,羊井底的领导干部分工分得好,事事有人负责,等等。现在的副大队长王长富,那时还是个林业队长,他说:“羊井底先进,是人家干部和社员的思想先进,特别是干部的思想先进。大队长武侯梨带头实干,为了把羊井底闹好,连自己都忘了。咱们想赶上羊井底,最根本的是该学习人家的先进思想,特别是咱们干部,应该学习武侯梨的实干精神。”
这之后,吾乐出了一个“二侯梨”,这就是王长富。社员把他叫“二侯梨”,因为他和武侯梨一样,为了集体,带头苦干实干。当时,吾乐订了个赶羊井底的七年规划(一九五七年——一九六三年),一开始就遇到了困难,例如要发展果树没有树苗,买树苗又没有那么多钱。怎么办呢?王长富一个人天不亮就扛上镢,带上干粮到几十里外的山里去刨树苗,他起早贪黑,七天刨回来一万五千棵树苗,缺树苗的困难克服了。吾乐有一大片荒山要造林,但是刚开始,种下松籽就被乌鸦刨吃了。王长富就在播树种的时候,到山上看一段时间,这下子可把群众感动了,大家赶快出主意想办法,把问题解决了。
王长富和武侯梨一样,把一切对集体有利的事都当成自己的事一样自觉地去做。吾乐有块地叫赵洼,离村六里多,半路还要走一段山坡,过去谁都不愿意往那里送粪。王长富就到那里去送粪。结果他在前头担上粪筐一走,后面送粪的社员就跟上一串。现在,往赵洼送粪的任务年年提前完成。
王长富和武侯梨一样大公无私。前面说到他去刨树苗,他只让记工员给他记了七个劳动日。但按定额要超过七个劳动日好多倍。大队派他到太谷县去买枣树苗,路上要坐一整天汽车,队里给他旅途伙食补贴,他说:“咱队穷,拉倒吧。”带上点干粮就走了。他还尽量少要大队的补贴工,去年他只让队里给他记了两个补贴工,今年他一个补贴工也不要了。
他的这些行动,对社员们影响很大。上山栽树是件苦事,大家看见王长富为集体弄树苗,吃了那样的苦,就对王长富说:“老哥,你的心我们晓得呀!你放心,咱保证一棵棵都给种得好好的。”结果真的种得很好。干部们也把王长富作为标兵向他看齐。干部们做的劳动日比过去成倍地增加,他们带头到困难的地方去。这样,吾乐大队学先进赶先进的运动被带动起来,规划在逐步实现,面貌也很快的改变。(附图片)
山西省昔阳大寨公社井沟大队第四生产队队长宋艾良,当队长七年来,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他因开会悞了工,总是自己少休息,起早搭黑多做几个工。图为宋艾良(右)正在担肥下地。
新华社记者 董荣贵摄


第2版()
专栏:

中共代表团回到北京新闻纪录影片今起上映
新华社二十二日讯 《邓小平、彭真同志率中共代表团回到北京》新闻简报特号,已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二十三日起在北京放映,不日即将在全国各地放映。
影片报道了参加中苏两党会谈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由团长邓小平同志、副团长彭真同志率领,于七月二十一日回到北京,在机场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首都各界五千多人热烈欢迎的情况。
影片中毛主席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机场与群众会见时的动人场景,充分显示出人们对敬爱的领袖的无比热爱。


第2版()
专栏:

新疆少数民族青年参观团畅谈访问内地观感
伟大祖国是各民族温暖的大家庭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二十二日电 到内地参观访问的新疆少数民族青年学习参观团回到新疆后,个个兴高采烈,热情地赞美伟大可爱的祖国和各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这个参观团由九个少数民族的六十个青年组成。他们在北京、鞍山、延安、唐山等地参观访问两个月以后,满载着汉族人民的兄弟情谊,分别回到了阿尔泰山区、伊犁河谷、帕米尔高原、天山牧场和南疆农村。他们在返回新疆的时候,满怀激情地向新华社记者叙述了在内地访问的观感。
这个参观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说:我们参观团中很多青年从未离开过新疆,过去虽然知道祖国辽阔广大,但了解得不具体。我们乘了五天五夜火车到达祖国的首都,大家站在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感到非常兴奋。首都“五一”之夜,灯火辉煌,到处是欢乐的人群,各族兄弟姊妹是那样的亲密无间,这一切使我们感到伟大的祖国更加可爱。代表团的团员们还谈到,他们在首都参观时到处受到汉族兄弟亲切的欢迎和接待。喀什一家百货公司的营业员艾买提阿吉说,他在北京参观清河制呢厂时,心里很激动,过去每年他都经手进出好多毛料,现在他同生产毛织品的汉族工人会见时,受到工人的热烈欢迎。一个名叫阿西尔的青年,在鞍山钢铁公司访问了一个老工人。他告诉老人,他是维吾尔族第一代钢铁工人,他谈到解放前新疆没有一根钢轨,没有生产过一吨钢材,如今有了火车和现代化的工厂矿山。老工人听了很高兴,拍着他的肩膀关切地说,我们鞍钢工人都希望少数民族工人兄弟快快成长起来,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新疆少数民族青年学习参观团访问了全国闻名的建明公社,看到一个偏僻的穷山村,由于社员们艰苦奋斗勤俭办社,如今已是家家有余粮,户户有电灯,受到很大鼓舞。一位住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沿的维吾尔族青年托热甫库尔班参观后表示:汉族人民能把穷山村建设成乐园,我们也一定能把沙漠改造成绿洲。回家后我一定要学做一个王国藩式的公社社员。在革命圣地延安,他们看到了党中央、毛主席住过的窑洞,听到了革命领袖领导革命、参加大生产运动的动人故事。柯尔克孜族青年苏力艾来参观后说:“我生长在新社会,以前只体会到新社会生活幸福、自由,党的民族政策正确,现在才了解到泉水有源。”


第2版()
专栏:

为祖国工业成就而自豪
新华社记者 李伟庭
最近,香港七家商号举办了一次他们经销的国产机械工具的陈列会。会上虽然只展出了我国的一部分机械产品,但在观众中却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香港同胞说,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从这些展品中看到了祖国工业的飞跃进步,我们人人都感到自豪。
这次规模小而反响大的展出,从六月二十七日开始,原定展出十天,预期的参观对象主要是路过香港的华侨、各国及香港的工商界人士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可是许多香港同胞渴望看看祖国机械工业的成就,不少工会、学校、社团都写信要求让他们的人前来参观,结果陈列会延期了四天才闭幕。在展出的日子里,会场内经常挤满了工商界人士、工程师、技术工人、路过香港的华侨和外国商人,他们聚拢在自己熟悉的车床前仔细研究、观察,称道新中国工业的发展和进步。印刷业人士对所展出的印刷机很感兴趣,很多参观者都拿了一张这架机器当场印刷的七彩《文姬归汉》剧照留作纪念。工业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看了万能磨床、立式铣床等机床的操作表演后,对这些机床的质量、效能很满意。一位用过国产六十三吋自动换梭织布机的工人说,用同样数量的原料,这种机器能比一般机器生产更多的产品。有些工商界人士认为,展出的机器很适合在香港和东南亚地区使用。据这个陈列会的主持人说,百分之八十的展品已为香港厂商和华侨购去,香港厂商和华侨另外还预订了数十台机床。
参观过陈列会的工业家们,都盛赞祖国出产的机械产品质量好,效率高。香港一个棉织业团体的负责人说:“这次陈列的机械不仅比过去进步,而且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发展”。他指出,国产单梭织布机质量好,和西方国家的产品质量相同,但售价却很合理。一家橡胶厂的负责人看了展出后,在留言簿上写了“可见进步甚速”六个字。另一家橡胶厂的一位技术总顾问说,他的厂采用国产压延机后,今年胶鞋胶靴的平均日产量超过去年将近百分之七十,可见国产机器的性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一位购买过国产机器的香港商人概括了厂商们的观感,他说,国产机器有三好:质量好、价格合理、交货快。
但是,由于旧中国落后的面貌长期烙印在一些华侨和香港同胞的记忆中,有些人并不是一开始就对国产机械抱有信心的。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观时,经过管理人员同意,把一些展品拆开仔细观察后,才对质量表示满意。一位来自菲律宾的华侨起先不相信祖国能生产这样好的机械产品,看了以后很受感动。一家塑胶厂的负责人生动地讲出他自己的故事:他开办工厂的时候,对祖国机器没有信心,向一家外国工厂订购了车床,但是这家外国工厂交货时间长,他等得不耐烦了,就买了一部大连出产的普通车床试试,结果出乎意料,效能很好。后来向外国工厂订购的机床来了,对比一下,两者质量差不多。这时他承认,中国机床好。但是其他方面的机器是不是也一样好呢?他仍有怀疑。这次看了展出后,他信心更高了。
外国商人对这个展出也感到很大兴趣。英国、西德、荷兰、丹麦、瑞士、巴基斯坦、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墨西哥等国商人在参观后,对中国能生产这样的机械和工具,感到十分惊讶。一位西德商人说:“中国出产的机械和工具质量极好。当然,我们国家出产的机械不错,不过我们的机械工业已有悠久的历史,而中国在短短的时期里就能生产这样好的机械,这是很不容易的。”巴基斯坦和澳大利亚商人也认为,中国机械工具的性能好,适合他们国家的需要。
祖国机械工业的这些成就,鼓舞了香港同胞和路过香港的华侨。香港九龙巴士(公共汽车)公司一群工人参观后在留言簿上写了一首诗,表达他们的感受,这首诗写道:“国产机械精,社会主义兴,自力更生好,前途定光明。”另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行动不方便,听说有些祖国出产的机器在香港展出,就叫两个女儿扶着她来看。看后她高兴地说,过去祖国连螺丝钉都要进口,现在能出口机器,真是喜出望外。来自亚洲、非洲、美洲、澳洲的华侨七百多人,看后都增强了对祖国前途的信心。一位来自北婆罗洲的老华侨赶到陈列会参观的时候,已经过了开放时间。他因为第二天就要赶回侨居地,就同管理人员商量,结果被允许入内。参观以后,他高兴地说:“这是中国人的光荣!”一位来自菲律宾的老华侨说,他不知道有这样的展出,不然就一定携同儿女前来观看。一位参观者在留言簿上写道:这一展出,又一次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英明正确,三面红旗的光辉胜利。


第2版()
专栏:

科学实验在生产第一线
本报记者 廖道维 张效良
正是南方水稻地区进入大忙季节的时候,我们从湖南省有关部门听到了两件振奋人心的消息:省农业部门的同志说,全省数百万亩名叫鸭屎泥的低产田,找到了由低产变为高产的有效办法,现在正在大面积推广。省供销部门的同志说,过去不受农民欢迎,以致大量积压的化学肥料过磷酸钙,今年虽然再次增拨,仍然供不应求。
经过一番打听,才知道他们说的原来是一回事:对付鸭屎泥田的有效办法,就是施用供销部门过去难销大量积压的过磷酸钙。
提出用过磷酸钙来“医治”鸭屎泥田这一科学措施的,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和湖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共同设立的祁阳基点的研究人员。
六月上旬,我们来到了基点工作组的驻地——祁阳县文富市公社官山坪大队。在这里,社员们正在欢欣地运用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多少年来,农民们因为鸭屎泥田的“坐秋”问题而伤透了脑筋,由于低产田的拖累而不能迅速提高水稻产量。所谓
“坐秋”,是指水稻在插秧后一个较长时期内返青极慢,禾苗萎黄,禾根发黑,生长停止,严重的甚至大量死亡。每逢水田冬干,来年一定发生这种“坐秋”现象,水稻就要严重减产。现在,在往年老是“坐秋”的成百亩水田里,正生长着油黑茁壮的禾苗。“坐秋”现象消灭了,只有在板木塘生产队特意留下做对比试验的那几丘田是个例外。
一天,我们和来自衡阳专区各县的农业技术人员一起,来到了板木塘生产队一丘稻田的旁边。这丘稻田被几条临时做成的田埂分成许多块。其中特别显眼的一块,稻叶枯黄,苗架矮小,有些禾苗正濒近死亡,这是没有施磷肥的结果,正在出现“坐秋”现象。可是,在同一丘的其他几块田里,由于施过磷肥,禾苗茎叶茁壮,生气勃勃。
提起改良低产田的事,当地干部和社员一致称赞研究人员三年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精神。
先做调查研究 先当群众学生
为了寻找改良南方水稻低产田的途径,一九六○年三月十七日,研究人员来到了这个具有代表性的低产地区,以这里作为长驻基点。他们分头住到各生产队里,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一面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帮助社员搞好当前生产;一面广泛调查和观测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特点。从调查中了解到:这里的土质差、肥力低,全大队的四百二十三亩稻田,鸭屎泥和黄夹泥(也是一种土质较差的低产田)分别占水田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五和百分之二十七。鸭屎泥田在风调雨顺的年成,每亩产量可达三四百斤,如遇冬天干旱,第二年便发生禾苗“坐秋”现象,一般每亩只能收稻谷一百多斤至二百斤,不仅当年严重减产,而且连续两三年也得不到好的收成,所以当地群众有“一年干冬,三年落空”的说法。这是当地水稻产量不能稳定的主要原因,也是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关键问题。于是,工作组决定把防治鸭屎泥田禾苗“坐秋”,当作研究改良低产田的首要课题。
怎样着手进行研究呢?他们决定从总结群众对付“坐秋”的经验入手,和当地农民一道研究措施和原因。基点的研究人员多次同老农举行座谈会,还经常个别访问老农。经过深入的调查,他们得悉有些农民过去曾经采取过掺紫色沙土和施猪粪等办法,来减轻冬干田“坐秋”的危害。但是,每亩需要三万多斤紫色沙土才能见效,而这种土还要到几里路以外的地方去取,需要很多劳动力。这种办法要在大面积稻田里使用,显然是办不到的。
怎样找出更经济有效的措施呢?他们进行了更广泛的调查访问。
一天,工作组的陈永安到祁东县白地市公社调查,在一个生产队里,看到在有好几十亩“坐秋”的鸭屎泥田中,独有一丘禾苗长得很好。生产队长张玉宝说,这丘田每亩追施了二三十斤鸡鸭粪,禾苗很快就返青了。张玉宝还说,过去把磨番薯粉和荸荠粉剩下的水,在每亩冬干田里施四五千斤,对防治“坐秋”也有成效。
陈永安心想,这些都是些含磷量比较丰富的肥料,鸭屎泥田冬干“坐秋”是不是由于缺乏磷素养分?他觉得这个线索很重要。随后,他又到祁阳山区的大村甸公社六合岭生产队调查。老农徐贤琇告诉他,把陈砖土碾成粉末,施到鸭屎泥田里,效果很好。这又是一种磷素养分较多的物质。
这两个公社的两个生产队的情况是不是有代表性呢?在一个炎热的日子里,陈永安又翻山越岭,到山区的寺门前公社和老农座谈,听到老农们反复提到用骨粉沾秧根,能够防治冬干田“坐秋”的意见。
陈永安把农民的这些经验和工作组的同伴们一谈,大家又举出许多事实,证明鸭屎泥田冬干“坐秋”,可能是由于缺乏磷素养分所致。接着,他们在基点的简易化验室里,对鸭屎泥的养分和性质进行了各种分析测定,同时把鸭屎泥运往北京的研究室,采用更精密的方法——原子示踪法进行研究测定。这些分析测定,都证明缺乏磷素养分是鸭屎泥田“坐秋”和低产的原因之一。
从探索性试验到大面积试验
找出了“坐秋”的原因以后,他们在一九六○年夏季,采取了二十多种办法,针对“坐秋”田进行了试验。经过施用过磷酸钙的禾苗,不但返青快,不“坐秋”,株高穗大;而且磷肥用量较少,价格便宜,来源不缺,不花很多劳力,使用也很方便。这只是小面积的探索性的试验,还有待于反复验证。
一九六○年冬季,官山坪大队遭到了严重的干旱,全队百分之九十五的水田冬干,群众根据多年的经验认为,来年必然会“坐秋”减产,焦急万分。这时,工作组以历年“坐秋”现象最严重的板木塘生产队为重点,和生产队的老农、技术员一道,选择了两丘群众认为势必“坐秋”的冬干鸭屎泥田,在一九六一年春季插秧时,采取用过磷酸钙沾秧根等办法,先走一步提前插秧,秧苗插下后不久便提早返青,防止了“坐秋”现象。随后又和群众一起选择有代表性的四十多亩冬干田进行对比试验(每丘田一半施磷肥,一半不施磷肥),反复验证过磷酸钙防止“坐秋”的效果。结果证明:冬干鸭屎泥田每亩施用十五至四十市斤磷肥,可以防止“坐秋”。冬干田种早稻,施用磷肥比不施磷肥的要增产百分之三十三点二,冬浸田种早稻施用磷肥比不施磷肥的也要增产百分之十九点五。
当大面积的试验肯定了磷肥的效果以后,他们又考虑到在一块田里连年施用磷肥是不是仍然有效?因此,在一九六二年和一九六三年又选择典型丘块进行了多次重复的田间小区试验,效果仍然很好。
进一步探求治本的办法
防治鸭屎泥田水稻“坐秋”的措施找到了,但是,这还是一个治标的办法。究竟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改良鸭屎泥田的土壤,提高肥力呢?这是工作组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一九六○年夏天,工作组组长江朝余沿衡祁公路往公社去开会,走到百丈塘时,看到一片鸭屎泥田,水色棕黄,一堆堆树木落叶已在田里沤烂,禾苗长得比一般田好。很明显,这是腐烂的山青在起作用。他想:利用种绿肥来提高土壤肥力,是全国许多地方行之有效的好办法,这里的鸭屎泥田里种绿肥如果能长好,这对于改良鸭屎泥田会有好处。回到大队,他便向许多有经验的老农请教。老农说:别的田可以种绿肥,这里的鸭屎泥田可不能种绿肥,因为种上绿肥,稻田就要冬干,而冬干又会造成来年水稻“坐秋”。江朝余又把引种绿肥的想法和同伴们一起商量。大家想到,“坐秋”现象现在已经能够用施磷肥的办法来防止,只要说明冬种绿肥的道理,群众不会再耽心冬干会造成“坐秋”了。但是,在鸭屎泥田里种植绿肥能不能高产呢?研究人员和队干部一起到种植绿肥的地区去学习经验。一九六○年冬,便在一些黄夹泥田和少量鸭屎泥田里种上了绿肥。果然,第二年春天,每亩一般收了鲜草二千多斤。社员们反映:种了绿肥的鸭屎泥田,犁耙时省劲了,泥团也少了。一九六一年和一九六二年,他们又反复在鸭屎泥田里试种,施以适量的过磷酸钙。结果,绿肥高产,每亩收获五千七百斤。同时,种过绿肥的田,增加了氮素,提高了土壤内速效磷含量,改善了土质,不但可以逐步提高土壤肥力,还为扩大复种创造了条件。
试种绿肥成功,同样给当地农民很大鼓舞。现在,这个大队绿肥种植面积已由一九五七年的七亩扩大到去冬今春的一百零八亩(占总田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五点六)。祁阳县农业局副局长谢黎明告诉我们,全县的低产田地区,今冬也将普遍推广官山坪种植绿肥的经验。
反复试验得出科学结论
当然,他们取得上述的成果还是初步的,还有待于继续扩大和提高。近两年来,在总结当地经验,防止“坐秋”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时,研究人员还精心地探索鸭屎泥的特性和引起“坐秋”的具体原因,以便做出比较完整的科学结论。在访问期间,我们看到研究人员从田里掏回许多泥巴,放在瓶瓶坛坛里边,细心地测定各种鸭屎泥的养分情况和肥力变化。
这种泥巴冬干后为什么禾苗会“坐秋”?为什么叫鸭屎泥而不叫鸡屎泥?江朝余、陈永安、杜芳林等同志翻阅了各种有关杂志和书籍,了解到国内外对于“坐秋”这一类问题只有过一些零星研究,各家学者对“坐秋”的原因,有的说是缺硅,有的说是缺硫,有的则说是有机质太少,结构不良。但是,我国南方丘陵地区水稻“坐秋”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在科学上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为了寻找这个答案,他们决心再到生产实际中去探讨。陈永安和同伴们,一方面以鸭屎泥占总田面积百分之八十的板木塘生产队为重点,和农民一起,把全生产队的九十多亩稻田,按地形部位,肥力水平,泥质好坏和水利条件等情况,分成三种类型,逐丘建立田间档案,并选择其中的典型丘块,进行深入而经常的观测;一方面又多方访问农民,寻找线索。在黄家岭的一次座谈会上,老农邹兴富说:“老辈子把这种夹泥田叫鸭屎泥是有来由的。鸭子在排泄粪便时,屎和尿不混在一起。鸭屎泥冬干后,泥团多,水和泥也不融和。”还有一些老农反映:冬干后的鸭屎泥,犁耙费劲,插秧时感到泥巴很紧,秧苗插下后,不易走根(不发根);还说,这种田不起泥浆,泥团多,下田好比摸“鹅蛋”。
老农的这些经验,对研究人员有很大的启示。可是,“鹅蛋”到底有多少?禾苗“走根”的情况又怎样?却从来没有过科学数据。一九六○年夏季的一天,陈永安和同伴们冒着酷热,来到一丘鸭屎泥田里,把一种特制的无底木箱,嵌入田泥中,取出一堆一堆的“鹅蛋”似的泥巴,用水洗净后,按照不同大小分成几个等级,又一个个地点数,一个个地测量。最后,终于测定出在耕作层八千立方厘米的体积中,便有半径二三厘米至五厘米以上的泥团八十三个。他们用小刀轻轻地破开泥团,发现泥团中的土粒干燥,排列紧密,不易化泥。他们还特意采集了几个曾经在水里泡了五个月、半径四厘米的泥团进行观察,剖开一看,还有半径约一厘米是干的。后来,发现这种泥团直到第七个月,才全部浸润而逐渐溶化。为了验证不易“走根”的说法,对秧苗禾根扎入泥团的情况,也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发现栽插了二十天的禾苗,扎入泥团的根数还只占总根数的百分之二十三点五。根据农民提供线索进行的观察,同时在基点的简易化验室里和在北京的研究室里对鸭屎泥养分和性质进行的各种分析测定,终于初步找到了鸭屎泥的秘密。这种田,土质粘重,磷素养分少,一经脱水冬干,土粒就凝聚成块,耙不碎,泡不散,形成大量外湿内干的泥团。为什么泥团多的田就发生“坐秋”现象?是因为有效磷素转化、释放少呢,还是因为这种田的水稻根系吸收磷的能力差,还是二者兼而有之?这是研究基点上的科学工作者们正在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所产生的良好效果,引起了农民群众从事科学实验的极大兴趣。他们自动地进行着各种实验,并且培育着大量的丰产田。在第五生产队的田野里,我们看到女社员李元英正在一丘有着几条田埂的长方形稻田里仔细观察。原来,这是她为了考察施用磷肥的不同方法,在生产队和其他社员的支持下,特意开辟的试验田,考察施用磷肥。
祁阳基点的研究人员的实践证明,在生产实践中,有着无限的科学源泉;勤劳的农民,有着丰富的生产经验。研究人员深入农村,不但可以很好地发展科学,也便于迅速地促进生产。工作组组长江朝余深怀感慨地说:“在研究室里,我们也可以用几克土研究一年两年或十年八年,得出一些研究成果,但它却远远起不到在农村基点里两三年工作所起的作用。”现在,这个基点的研究人员,正和群众一道,继续总结经验,按不同地形,不同土壤,探求低产稻田实现亩产八百斤的土壤肥力条件和演变规律。


第2版()
专栏:

河北及时除治棉田病虫害
河北省各主要产棉区大力除治棉花病虫害,已经收到显著效果。到目前,绝大部分棉苗的立枯病、炭疽病等病害已经消除,棉花蚜虫已经停止发展蔓延,有些地方已经全部消灭,棉苗恢复了正常生长。今年,河北省一千多万亩棉花,播种质量普遍好于去年,出苗情况很好。但是,到五月中旬,棉区气温升高,以后又因阴雨气温突然下降,致使大部棉田发生了立枯病、炭疽病以及蚜虫等病虫害。一般棉田中百分之七八十的棉株都有蚜虫,部分棉田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棉株萎缩卷叶。这种情况出现以后,各地及时展开了以除治病虫害为中心的棉田管理活动。到目前,全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棉田已除治过一遍,有些棉田已治过两三遍。为了消灭立枯病和炭疽病,大部棉田已锄过了两遍,有的锄了三四遍并追施了肥料,对缺苗田进行了补栽。


第2版()
专栏:

湖北棉区开展夺高产竞赛
湖北省许多产棉区正在热烈开展夺高产的竞赛活动。
今年,湖北各地棉花都种得足、种得好,加上管理适时精细,棉苗生长一般良好。为了把棉花生产水平提高一步,争取平衡增产,许多地区开展了竞赛活动。荆州、黄冈、孝感、宜昌等专区先后在先进产棉区召开了棉花现场会议,通过参观评比,总结和推广了一些先进的棉田管理经验。有些社、队在各地广大棉农开展的竞赛活动中,都把加强棉田管理,千方百计增蕾保桃做为重点。当前虫害较普遍,各地就及时彻底治虫。目前,一般都防治了一二次,有的三四次。对一部分晚苗,各地采取快追肥、追好肥的办法,促使棉苗早发。
湖北棉区各地干部都同农民一道下田参加劳动,带头学习和推行先进技术。荆州专区就有六万多名干部在劳动中带头学先进技术,使广大社员学会了治虫、中耕等方面的新技术。


第2版()
专栏:

辽宁努力促进棉苗茁壮生长
辽宁省产棉地区广大社员正在加强棉田管理,促进棉苗茁壮生长,力争多产好花。
辽宁产棉地区的广大社员今年坚持抢墒抗旱播种,不仅完成了植棉计划,而且绝大部分棉田都选的平川肥地,播种质量比往年好,棉苗出土后大部分生育都比较好。但由于播种时期受干旱的影响,棉苗生育普遍比往年晚。各地棉农在总结历年经验的基础上,普遍推行了以增加株数、依靠群体力量为主,积极提高单株产量的增产措施。目前全省各地棉田的定苗工作已普遍结束,一般留苗数都比往年增加。铲趟、防虫、追肥等工作也比往年大有改进。现在各地棉田已普遍完成三铲三趟,多者已铲趟五遍到六遍。并普遍打了两遍农药,防治病虫。大部分棉田还追施了硫铵,促进了棉苗的生长。


第2版()
专栏:

慈溪细管棉田力争增产
浙江慈溪县今年种下的四十八万一千亩棉花,绝大部分比去年同期生长得好。当前,各公社正抓住增产关键季节,加强培育管理,力争今年棉花大幅度增产。慈溪县是著名的棉花高产区。播种及时,前期的培育工作又比去年精细,给今年棉花增产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现在,慈溪县的一部分早花已经现蕾座桃。目前,全县的棉田已有三十七万亩追施了肥料,普遍除虫三次以上,深中耕、高培土和整枝工作,也在加紧进行中。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学先进首先要学先进思想
吾乐大队学习羊井底大队,开始成效不大。后来,吾乐的干部以羊井底的干部作榜样,为集体事业带头苦干实干,做的劳动日比过去成倍增加,全队生产建设面貌很快起了变化。
据新华社太原电 学先进首先须学习人家的先进思想。这是山西平顺县羊井底公社吾乐生产大队取得的一条重要经验。
吾乐大队学习本公社的先进单位——羊井底生产大队已经六年多了,开始学习的成效不显著;以后吾乐大队的干部学到了羊井底大队干部武侯梨的先进思想,生产建设工作才起了显著的变化。现在吾乐大队同羊井底大队差不多,在改造穷山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五千多亩荒山已栽种了四千多亩林木,其中山腰的二百四十多亩果树已快结果;附近的山沟也修起了一道道谷坊;乱石山沟已垫成了六十多亩好的河滩地。人们已经把吾乐称为第二个羊井底。
吾乐大队离羊井底大队只有三里路。吾乐的耕地比羊井底又多又好,过去从来看不起羊井底。以后羊井底大队全体社员,在武侯梨的领导下埋头苦干。到一九五六年冬,羊井底的粮食产量和收入比吾乐高了三分之一。
吾乐大队的社员看到羊井底大队超过了他们,心里很着急,开始模仿羊井底在荒山上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等等,但效果不太好。为什么羊井底能办成的事,吾乐办不成?吾乐大队召开了党员、干部会议进行研究。会上,有的说,羊井底的工作规划搞得好,事情安排得有条有理;有的说,羊井底的领导干部分工分得好,事事有人负责,等等。现在的副大队长王长富,那时还是个林业队长,他说:“羊井底先进,是人家干部和社员的思想先进,特别是干部的思想先进。大队长武侯梨带头实干,为了把羊井底闹好,连自己都忘了。咱们想赶上羊井底,最根本的是该学习人家的先进思想,特别是咱们干部,应该学习武侯梨的实干精神。”
这之后,吾乐出了一个“二侯梨”,这就是王长富。社员把他叫“二侯梨”,因为他和武侯梨一样,为了集体,带头苦干实干。当时,吾乐订了个赶羊井底的七年规划(一九五七年——一九六三年),一开始就遇到了困难,例如要发展果树没有树苗,买树苗又没有那么多钱。怎么办呢?王长富一个人天不亮就扛上镢,带上干粮到几十里外的山里去刨树苗,他起早贪黑,七天刨回来一万五千棵树苗,缺树苗的困难克服了。吾乐有一大片荒山要造林,但是刚开始,种下松籽就被乌鸦刨吃了。王长富就在播树种的时候,到山上看一段时间,这下子可把群众感动了,大家赶快出主意想办法,把问题解决了。
王长富和武侯梨一样,把一切对集体有利的事都当成自己的事一样自觉地去做。吾乐有块地叫赵洼,离村六里多,半路还要走一段山坡,过去谁都不愿意往那里送粪。王长富就到那里去送粪。结果他在前头担上粪筐一走,后面送粪的社员就跟上一串。现在,往赵洼送粪的任务年年提前完成。
王长富和武侯梨一样大公无私。前面说到他去刨树苗,他只让记工员给他记了七个劳动日。但按定额要超过七个劳动日好多倍。大队派他到太谷县去买枣树苗,路上要坐一整天汽车,队里给他旅途伙食补贴,他说:“咱队穷,拉倒吧。”带上点干粮就走了。他还尽量少要大队的补贴工,去年他只让队里给他记了两个补贴工,今年他一个补贴工也不要了。
他的这些行动,对社员们影响很大。上山栽树是件苦事,大家看见王长富为集体弄树苗,吃了那样的苦,就对王长富说:“老哥,你的心我们晓得呀!你放心,咱保证一棵棵都给种得好好的。”结果真的种得很好。干部们也把王长富作为标兵向他看齐。干部们做的劳动日比过去成倍地增加,他们带头到困难的地方去。这样,吾乐大队学先进赶先进的运动被带动起来,规划在逐步实现,面貌也很快的改变。(附图片)
山西省昔阳大寨公社井沟大队第四生产队队长宋艾良,当队长七年来,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他因开会悞了工,总是自己少休息,起早搭黑多做几个工。图为宋艾良(右)正在担肥下地。
新华社记者 董荣贵摄


第2版()
专栏:

中共代表团回到北京新闻纪录影片今起上映
新华社二十二日讯 《邓小平、彭真同志率中共代表团回到北京》新闻简报特号,已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二十三日起在北京放映,不日即将在全国各地放映。
影片报道了参加中苏两党会谈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由团长邓小平同志、副团长彭真同志率领,于七月二十一日回到北京,在机场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首都各界五千多人热烈欢迎的情况。
影片中毛主席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机场与群众会见时的动人场景,充分显示出人们对敬爱的领袖的无比热爱。


第2版()
专栏:

新疆少数民族青年参观团畅谈访问内地观感
伟大祖国是各民族温暖的大家庭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二十二日电 到内地参观访问的新疆少数民族青年学习参观团回到新疆后,个个兴高采烈,热情地赞美伟大可爱的祖国和各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这个参观团由九个少数民族的六十个青年组成。他们在北京、鞍山、延安、唐山等地参观访问两个月以后,满载着汉族人民的兄弟情谊,分别回到了阿尔泰山区、伊犁河谷、帕米尔高原、天山牧场和南疆农村。他们在返回新疆的时候,满怀激情地向新华社记者叙述了在内地访问的观感。
这个参观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说:我们参观团中很多青年从未离开过新疆,过去虽然知道祖国辽阔广大,但了解得不具体。我们乘了五天五夜火车到达祖国的首都,大家站在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感到非常兴奋。首都“五一”之夜,灯火辉煌,到处是欢乐的人群,各族兄弟姊妹是那样的亲密无间,这一切使我们感到伟大的祖国更加可爱。代表团的团员们还谈到,他们在首都参观时到处受到汉族兄弟亲切的欢迎和接待。喀什一家百货公司的营业员艾买提阿吉说,他在北京参观清河制呢厂时,心里很激动,过去每年他都经手进出好多毛料,现在他同生产毛织品的汉族工人会见时,受到工人的热烈欢迎。一个名叫阿西尔的青年,在鞍山钢铁公司访问了一个老工人。他告诉老人,他是维吾尔族第一代钢铁工人,他谈到解放前新疆没有一根钢轨,没有生产过一吨钢材,如今有了火车和现代化的工厂矿山。老工人听了很高兴,拍着他的肩膀关切地说,我们鞍钢工人都希望少数民族工人兄弟快快成长起来,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新疆少数民族青年学习参观团访问了全国闻名的建明公社,看到一个偏僻的穷山村,由于社员们艰苦奋斗勤俭办社,如今已是家家有余粮,户户有电灯,受到很大鼓舞。一位住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沿的维吾尔族青年托热甫库尔班参观后表示:汉族人民能把穷山村建设成乐园,我们也一定能把沙漠改造成绿洲。回家后我一定要学做一个王国藩式的公社社员。在革命圣地延安,他们看到了党中央、毛主席住过的窑洞,听到了革命领袖领导革命、参加大生产运动的动人故事。柯尔克孜族青年苏力艾来参观后说:“我生长在新社会,以前只体会到新社会生活幸福、自由,党的民族政策正确,现在才了解到泉水有源。”


第2版()
专栏:

为祖国工业成就而自豪
新华社记者 李伟庭
最近,香港七家商号举办了一次他们经销的国产机械工具的陈列会。会上虽然只展出了我国的一部分机械产品,但在观众中却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香港同胞说,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从这些展品中看到了祖国工业的飞跃进步,我们人人都感到自豪。
这次规模小而反响大的展出,从六月二十七日开始,原定展出十天,预期的参观对象主要是路过香港的华侨、各国及香港的工商界人士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可是许多香港同胞渴望看看祖国机械工业的成就,不少工会、学校、社团都写信要求让他们的人前来参观,结果陈列会延期了四天才闭幕。在展出的日子里,会场内经常挤满了工商界人士、工程师、技术工人、路过香港的华侨和外国商人,他们聚拢在自己熟悉的车床前仔细研究、观察,称道新中国工业的发展和进步。印刷业人士对所展出的印刷机很感兴趣,很多参观者都拿了一张这架机器当场印刷的七彩《文姬归汉》剧照留作纪念。工业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看了万能磨床、立式铣床等机床的操作表演后,对这些机床的质量、效能很满意。一位用过国产六十三吋自动换梭织布机的工人说,用同样数量的原料,这种机器能比一般机器生产更多的产品。有些工商界人士认为,展出的机器很适合在香港和东南亚地区使用。据这个陈列会的主持人说,百分之八十的展品已为香港厂商和华侨购去,香港厂商和华侨另外还预订了数十台机床。
参观过陈列会的工业家们,都盛赞祖国出产的机械产品质量好,效率高。香港一个棉织业团体的负责人说:“这次陈列的机械不仅比过去进步,而且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发展”。他指出,国产单梭织布机质量好,和西方国家的产品质量相同,但售价却很合理。一家橡胶厂的负责人看了展出后,在留言簿上写了“可见进步甚速”六个字。另一家橡胶厂的一位技术总顾问说,他的厂采用国产压延机后,今年胶鞋胶靴的平均日产量超过去年将近百分之七十,可见国产机器的性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一位购买过国产机器的香港商人概括了厂商们的观感,他说,国产机器有三好:质量好、价格合理、交货快。
但是,由于旧中国落后的面貌长期烙印在一些华侨和香港同胞的记忆中,有些人并不是一开始就对国产机械抱有信心的。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观时,经过管理人员同意,把一些展品拆开仔细观察后,才对质量表示满意。一位来自菲律宾的华侨起先不相信祖国能生产这样好的机械产品,看了以后很受感动。一家塑胶厂的负责人生动地讲出他自己的故事:他开办工厂的时候,对祖国机器没有信心,向一家外国工厂订购了车床,但是这家外国工厂交货时间长,他等得不耐烦了,就买了一部大连出产的普通车床试试,结果出乎意料,效能很好。后来向外国工厂订购的机床来了,对比一下,两者质量差不多。这时他承认,中国机床好。但是其他方面的机器是不是也一样好呢?他仍有怀疑。这次看了展出后,他信心更高了。
外国商人对这个展出也感到很大兴趣。英国、西德、荷兰、丹麦、瑞士、巴基斯坦、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墨西哥等国商人在参观后,对中国能生产这样的机械和工具,感到十分惊讶。一位西德商人说:“中国出产的机械和工具质量极好。当然,我们国家出产的机械不错,不过我们的机械工业已有悠久的历史,而中国在短短的时期里就能生产这样好的机械,这是很不容易的。”巴基斯坦和澳大利亚商人也认为,中国机械工具的性能好,适合他们国家的需要。
祖国机械工业的这些成就,鼓舞了香港同胞和路过香港的华侨。香港九龙巴士(公共汽车)公司一群工人参观后在留言簿上写了一首诗,表达他们的感受,这首诗写道:“国产机械精,社会主义兴,自力更生好,前途定光明。”另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行动不方便,听说有些祖国出产的机器在香港展出,就叫两个女儿扶着她来看。看后她高兴地说,过去祖国连螺丝钉都要进口,现在能出口机器,真是喜出望外。来自亚洲、非洲、美洲、澳洲的华侨七百多人,看后都增强了对祖国前途的信心。一位来自北婆罗洲的老华侨赶到陈列会参观的时候,已经过了开放时间。他因为第二天就要赶回侨居地,就同管理人员商量,结果被允许入内。参观以后,他高兴地说:“这是中国人的光荣!”一位来自菲律宾的老华侨说,他不知道有这样的展出,不然就一定携同儿女前来观看。一位参观者在留言簿上写道:这一展出,又一次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英明正确,三面红旗的光辉胜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