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7月1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模范和旗手
——程明忠这个党支部书记当得好
任戈 王宗炳 丹红
程明忠是浙江临海县张家渡公社井头生产大队的党支部书记。今年,县委在全县四级干部会上,号召全体干部向他学习。向他学习什么呢?
“不劳动是条短路”
头一条,就是劳动好。
井头大队历年来是先进大队,程明忠历年来是劳动模范。他参加会议多,工作繁杂,误工也就多。可是,去年他实足地做了一百八十二个劳动日。今年,尽管接连参加了县党代会、县劳模会、省劳模会、县四级干部会等各种会议,前后有两个半月,可是到五月底,他已经劳动了六十一天。
他是怎样积极参加劳动的?让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去年十一月,中共台州地委召开全区先进大队党支部会议。通常,参加会议的代表都在开会前一天赶到。井头大队离台州地委所在地临海县城有三十里路,通汽车,程明忠本来也满可以在前一天乘汽车去地委报到。这样,既能拿补贴工分,人又不辛苦。但是他不这样。在开会的前一天,他仍旧同社员一起出工劳动。到正式开会的那天,他起了个大早,走了三十里山路,在开会前赶到了。
程明忠就是这样挤时间积极参加集体生产的。在劳动中,他又是早出工,后收工,重活带头干,讲究农活质量。今年四月间的半个来月,是农活最紧张的时候,耕田、插秧、割山草都挤在一块,自留地也有活要干。这时候,为了抢季节,他天天带头参加集体生产,接连干了十二天,自己自留地的活,动也不去动。社员看到他这样,也都先干集体活,后干个人活。结果,全大队早稻插秧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
程明忠积极参加集体生产,不是一次两次,也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从一九五四年合作化以后,近十年如一日。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了很多很多理由:
“自己是劳动出身的,当了干部,不能高人一等,忘了劳动这个本。”
“不劳动,又想生活好,就会乱来。有的干部变坏了,就是从不劳动开始的。这是条短路,不是长路。”
“搞好集体生产,也是革命。是共产党员,就应该多为社会主义出力,能够多做点,就要多做点。”
“当干部自己带头去做,话就讲得响;要是嘴巴讲到,做不到,社员就不听你。脱离了群众,还能办什么事情?”……
井头大队原来都是种两熟,粮食产量每亩只有四百来斤。当时,本县的花园高级社在改种三熟,产量达到每亩九百多斤。程明忠知道以后,就到花园高级社参观,回来就大力推广。那一年,他们社里三熟制推广了二百多亩,但是第一年种,没有经验,早稻品种的特性摸不清楚,季节没有掌握好,肥料又不足,结果产量比一九五五年并没有增加,而成本、花工却要大得多。第二年接受了教训,三熟制减到一百多亩。程明忠自己搞了八分试验田,从中摸索经验,指导其他三熟田。这一年改三熟制的田比两熟制增产了三分之一。以后,他又年年参加试验,年年总结经验。经过五年的实践,在改制面积、水稻品种、季节、土质等方面,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规律。因此,井头大队从一九五八年以来,粮食产量年年增加;国家征购任务年年完成或超额完成;社员的生活也年年好起来。程明忠从这个事实中体会很深刻:要领导好生产,自己不参加劳动怎能办得到?
廉洁奉公 先人后己
程明忠的第二个好,就是廉洁奉公,先人后己。
程明忠永远不忘旧社会的苦难。他出身在一个贫农家里,父亲受尽了生活的折磨,早就死了。等他长大了,国民党又来抓他当壮丁。为了逃壮丁,他别妻离子,流浪在外乡三、四年。过年了,地主富农杀猪宰羊,饮酒作乐,而他却在冰天雪地里奔波,人饿得皮包骨头,全身长满了脓疮……。想到这些,怎么能不全心全意为集体?
有了这样的阶级觉悟,所以,只要对集体有利,对社员有利的事,程明忠从不计较个人的利益。有时因公外出回来,到家天还没有黑,他就到田里去参加生产,这种情况一般都不记工分。有时因公外出,他就一早起来,先干一阵再走,也不记工分。在区里、公社开会,按规定在外吃饭,每天可以补贴几角钱菜金,他情愿跑几里路回家吃,不要队里的补贴。这样一件一件的事情,给社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都称赞程明忠是大公无私的好干部。
立场明确 爱憎分明
有些看来是无关紧要的“生活小事”,但也可能是产生错误的萌芽。程明忠在这些“小事”上是时时警惕。比如,平时社员杀了猪、办喜事,常常要拉程明忠去吃酒。但他总是婉言谢绝。
为什么要这样呢?他是有过教训的。那还是在土改后不久,同村有两户贫农,因住进了土改分得的房子,都办了一些酒菜,请他去吃。结果,他只吃了一家,另一家来叫的时候,他正好到外面去了,没有去吃。后来这两家发生争吵,要他来评理。理是在他吃过酒的那一家。程明忠就公正地评了理。但是另一家不服,说他是因为吃了那一家的酒菜,所以帮那一家说话。这件事给他敲起了警钟,他把它作为深刻的教训接受下来。从此以后,他就不随便吃群众的东西,而且常常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开导别的干部。他分析拉干部吃喝的一般有三种人:一种人是自己的阶级兄弟,在党的领导下,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心里高兴,乐意叫干部去吃吃。另一种人虽然也是贫农、下中农,但是请干部吃喝,是想今后有事帮他说几句好话。还有一种人是地主、富农和坏分子,他们拉干部吃喝,目的是腐蚀干部。因此,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干部的随便吃人家的东西总是不好,一般的会增加工作的困难,严重的甚至会因此丧失革命立场,走上蜕化变质的道路。
去年六七月间的一天,程明忠在街上走,地主程柳启的老婆从后面赶上来拉住他,要他到酒店里去吃酒。程明忠把手一甩,说:“谁吃你的酒?搞什么鬼花样?”地主老婆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地走了。这家地主杀猪了,又来请队里的干部去吃酒。程明忠警惕起来了。他深入一了解,原来这家地主的老婆曾经向一个党员的母亲透露了这样一个要求:要支部讨论讨论,他的一丘菜园地(现在已分给社员做自留地)是否可以还给他。这不是企图倒算吗!程明忠抓住这个事实,在党员会上、干部会上、民兵会上揭发了地主的花样,要大家提高革命警惕,划清界限,这使大家都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阶级教育。
程明忠对阶级敌人冷酷无情,对阶级兄弟却温暖如春。贫农社员杨大水,五十多岁了,双眼失明,家里有五口人吃饭,没有整劳动力,生活比较困难。程明忠就帮助他家里安排生活,建议生产队把集体的猪、牛交给他家养,使他有活做,增加收入。杨大水依靠集体,生活慢慢好起来了,有了余粮,去年还有史以来第一次杀了一头猪。他感激地说:“我翻身全靠共产党、毛主席,党支部和程明忠也有功劳。”
程明忠正是这样时时以阶级观点来分析问题,因此立场明确,爱憎分明。这又是他的一个好。
依靠贫农下中农
程明忠的另一个好的地方,是注意紧紧地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进行工作。一切重大问题,像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完成国家征购任务、制定生产计划等,除了在党内讨论以外,程明忠总要先开个贫农、下中农座谈会,听听他们的意见,有时召集全大队贫农、下中农开会,统一思想,然后再贯彻到社员中去。他还在各队结交了一批贫农、下中农朋友,经常同他们谈谈心,他们也经常向程明忠提意见,反映情况。这样,他的工作一般都比较做得对头。去年九月间,十四号台风过境后,第四队有一部分田冲坏了。当时,有少数富裕中农放出这样的空气:田冲坏了,要增产办不到了,要国家先减征购任务再去恢复生产。对于这种歪风邪气,队长没有及时批判,有的社员就不参加集体生产,搞个人的事去了。贫农社员程明南,当夜就找程明忠反映了这个情况,并耽心地说:“这样下去,集体生产搞不好,倒霉的还是贫雇农。”程明忠立即到这个队去,先召开干部会和贫农、下中农会,统一认识后,又召开社员会,说明等国家减免而不出工是错误的,同时说明如果实际有困难,国家会按照政策减免征购任务。这样,歪风很快打下去了,生产也搞好了。
程明忠深有体会地说:“贫农、下中农人多,说话做事都和党同心同德,不管风里雨里都跟着党走。工作依靠这班人,正是丁字打个倒——牢稳了。”
× × ×
从程明忠的这些点点滴滴的事迹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政治上先进分子的形象,一个劳动能手的形象。这正是农村党支部书记应有的形象。 (原载《浙江日报》,本报有删改)


第2版()
专栏:

勤能生俭 俭能养廉
支部书记胡增寿参加劳动好勤俭办社好
据新华社南京电 “勤能生俭,俭能养廉。”江苏丹徒县粮山公社孩溪生产大队支部书记胡增寿的事实说明,干部能够坚持劳动,就能够坚持勤俭办社,不乱花集体的一文钱。
胡增寿从一九五五年担任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起,只要有一点点可以利用的时间,他都要到田间同社员一起劳动。因为有工作,他常常起早贪黑地做活。因此,他从一九五八年担任大队支部书记以来,除一九五九年因公社和县里开会较多,只做了一百二十多个工以外,其他每年都做了二百多个劳动日。
胡增寿在勤俭办社方面也很出名。长期以来,这个大队的办公室连一张像样的办公桌子都没有,有人曾经建议买一张,胡增寿觉得犯不着拿钱去买,自己设法找来了两块旧木板拼成一张桌子。但为了发展生产,他却不吝啬。最近,这个大队拿出了二百多元来支持生产队修筑桥梁,这些钱就是大队三年来节省下的行政管理费。
胡增寿能够吃苦在前。从办农业合作社到现在,他曾两次搬到低产队去同社员同甘共苦,使这两队的生产后来赶上了先进队。
干部看领导,群众看干部。孩溪大队党支部书记胡增寿为集体创业克勤克俭的精神,对本大队的干部和社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个大队其他四个干部,除一名年老体弱的会计外,每年每人平均都要做到二百多个劳动日,全大队七个生产队长,去年平均每人做了三百一十个工。所有大队和生产队的干部几年来没有一个超支或借支过集体的现金和粮食。


第2版()
专栏:短评

注意城市防洪工作
在汛期,加强城市防洪工作,是和加强农村防洪工作同等重要的一件大事。
几年来,国家投资兴建和改造了绝大部分城市的防洪工程,使这些工程的防洪能力逐年提高。但是从各城市的情况来看,防洪工作仍然是不平衡的。有的城市注意经常检修防洪堤坝,防止或减轻了洪水的侵袭;有的城市防洪设施还没有配成套,维护又不及时,不能充分发挥防洪效能。大家都知道,要保持防洪工程的有效作用,就要经常加强管理,注意维修。哈尔滨江堤的防洪工程,就是一个例证。这个堤全长四十二点八公里,自一九五八年开始全面整修以来,有关部门对养护维修管理工作始终没有放松,基本上做到了“用、修、防”三者相结合。这样就使江堤的防洪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据估计,目前已能防御七千五百至九千八百秒公方的特大洪水。
城市防洪堤防经常会遭受到自然和人为的损坏。自然方面常发生堤面坑垱、雨淋沟缺、虫穴鼠洞等损坏情况;人为方面常见的如开垅种地、取土挖石、放牧牲畜等,都对堤防为害很大。此外,还有一些城市在沿江沿河防洪堤坝上堆放货物,挖掘粪坑和搭盖工棚等等。诸如此类损坏防洪工程的情况,如果不大力制止和及时补救,在汛期到来的时候,很容易发生灾害。
据气象部门预测,九月份以前,各地的降雨量比往年要多,雨量又不均匀,个别地区雨量较为集中,华北地区将有暴雨。这样,洪水为害的可能性就会更大。因此,各地要抓紧时机,及早做好下面这些防洪准备工作:
一、建立城市防洪组织,加强对防洪和维修管理机构的领导,以便汛期到来时能发挥战斗作用。
二、对城市现有的防洪工程和防洪设施,包括堤防、闸门、涵洞、抽水泵站等,做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对失修和损坏的设施,应及时修复加固。要特别注意彻底整修工程的隐患和水下部分堤脚、水力冲击的地方。
三、切实做好防洪工程所需各种材料的准备工作。排水设备、通讯抢险器材、交通运输工具等等,缺的要补上,破的要修复,力争在质量、数量、品种上满足防汛需要。
四、雨量站、流量站应详细记录测报雨情水情,积极提供各种水文资料。有关部门要积极向城市居民宣传,不要随处倾倒垃圾,乱挖防洪堤防,破坏护坡草皮;不要在防洪堤上和防洪沟内种植农作物,保证洪水宣泄畅流无阻。


第2版()
专栏:

海外归来喜安家
首批由印度回国难侨在云南太和华侨农场乐居乐业
新华社昆明十五日电记者周倩萍报道:首批印度受难归侨在云南太和华侨农场安家落户的欢乐情况:在盛夏季节,一批从印度回国的受难华侨来到了他们的新家园——云南省国营宾川县太和华侨农场。这批归侨被安置住在宾居河边一片粉色的新屋里,这是太和华侨农场九个居民新村之一。农场有可耕土地八万五千多亩,场内沟渠纵横,引水库的蓄水灌溉。这个场有一千多亩柑桔林和苹果林。旱地上生长着棉花、甘蔗、花生和鲜嫩的蔬菜,大西瓜已铺满了田畦。在农场场部,有华侨小学、幼儿园、银行、供销社和邮电局。
归侨们一到农场就爱上了自己的新家园。他们把室内打扫得干干净净。归侨谭耀燊在雪白的墙壁上挂上了毛主席的画像。丁三才的家里挂上了国画,他的印度血统的妻子娜能意,还在房前种上了鲜花。
归侨们都在忙着安家立业。他们平整了庭院,在房舍四周种上了树,并且开辟了一个篮球场。农场给每户人家发了锄头、自用地和花生种籽。白天,他们扛着锄头到田间劳动,傍晚,在自用地里种上花生、玉米和青椒,有的归侨还养了小鸡。
归侨中有十七位老人,他们都得到农场的特别关怀和照顾。有的因病在家休养,得到免费治疗;身体壮实的参加一些轻微劳动。他们的生活费用都由国家补助,参加劳动的另外还有报酬。白发苍苍的薛南,在印度集中营里得了严重的水肿病。回到祖国后先在湛江得到治疗,来到农场后又得到了细心的治疗和照顾,现在他的水肿病已经逐渐好转。他在印度有妻子和两个养子,印度政府不许他的妻子同他一起回国,他孤身回到了祖国。这位老人在印度作了三十多年木工,回国时仅剩下身上穿的两件破衬衣。在回国前他弄到了四颗“人寿果”的种子,珍惜地带回了祖国。来到农场,他要求工作人员把这几颗种子种在农场的土地上,让它生根、开花、结果。老人情意深长地说:“我没有礼物献给祖国,只有这几颗小小的种子。我年纪老了,不一定能尝到果子的滋味,等到树大果熟,只要有人想到种子的主人,知道我薛南回到祖国,在这农场里度过了幸福的晚年,我就满足了。”薛南热泪盈眶地说:“我只有回到祖国才能养老,要是在印度,还不知死后有没有人收尸骨呢!”农场党委书记安慰他说:“祖国就是你的家,你安心休养吧!”
随家长来农场的中、小学生目前已经入学补习。归侨丁三才的儿子丁新游、女儿丁美娇都进了宾川中学,上初中一年级。班主任李岭鼎鼓励他们刻苦学习,并给他们补习功课,同学们也主动帮助他们。随家长来到农场的四十三名小学生,长期被关在集中营,学业荒废了。华侨小学专门抽调教师给他们补习语文、算术和汉语拼音,还教他们唱歌做游戏。孩子们学得很起劲,有的已经学会了汉语拼音,有的学会了唱《社会主义好》等几支歌曲。
归侨中的青壮年都积极愉快地参加了劳动。机工何国良刚到农场,就要求上山砍柴;一有空就帮助厨房炊事员挑水。现在,他当了生产队的小组长,决心要在农业生产上作出成绩。在城市长大的姑娘傅桂英,来到农场以后积极学习生产技术,归侨们见她劳动积极,都喜欢叫她“穆桂英”。归侨丁三才、梁展图、何寿乾等被分配在农场的机器修配厂工作。他们在上工的第一天,就积极地为农场修好了一台拖拉机,还向农场领导上提出了保护机器的建议。丁三才不仅自己积极工作,还带领儿女参加劳动。他教育自己的子女说:“祖国需要我们做什么就做什么,什么事情都是可以学会的。回到祖国,我们自己就是主人,再不是给资本家干活了。”(附图片)
云南宾川县太和华侨农场职工热情地帮助归侨们搬入新居。
新华社记者 关 山摄(传真照片)


第2版()
专栏:地方报纸评论摘要

支部书记应当是怎样的人?
一个公社办得好坏,首先决定于一个个生产队和生产大队办得好坏;生产队和生产大队办得好坏,又决定于党支部的强弱;而党支部的强弱,首先要看支部书记当得如何。
农村支部书记应当是怎样的人呢?他们应当是政治上最先进的分子,同时又是生产劳动中的先进分子,而且应当力争成为生产的能手,成为劳动模范。
程明忠就是这样的支部书记。请看,他的阶级立场是坚定的。他能从“小事情”里看到大问题,不为阶级敌人所腐蚀。透过地主两次三番缠住请酒这件事,他敏锐地看出了地主阶级的恶毒心肠。这正像另一位支部书记在相同的情况下所说的,“解放前欠他一粒租米都饶不过,现在他为啥这样客气,这样亲热?”是啊,这是值得每个支部书记,每个共产党员,每个有觉悟的贫农下中农社员深思的问题。要知道,这些被打倒了的老爷太太们,出于他们反动的阶级本质,他们是决不甘心自己这个阶级灭亡的。他们现在是“吃饭不见金边碗,睡觉不见宁波床,出门没有了双人轿,住房不见大厦梁,提壶不见美酒,御寒棉衣没有皮袍子强”,他们怎么会甘心呢?他们是不会甘心失掉他们那个“天堂”的。他们一有机会,就想反攻复辟。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强大的国家机器面前,虽然,真刀真枪的较量,他们还不敢轻易动手,但是裹着糖衣的炮弹(什么金钱呀,美女呀,吃喝呀,穿戴呀,奉承呀),却是经常从他们那个阴暗的角落里向着人们发射。而主要的攻击目标是干部,首先是支部书记。他们梦想的如意算盘是,只要把这些人拉下水,掌握实际的领导权就容易了。请想一下作为一个支部书记,如果不坚定地站稳立场,提高警惕,随时注意阶级敌人的动向,发动群众打退他们的进攻,怎么能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呢?
程明忠正确执行着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他从实践经验中知道,党在农村的工作,必须依靠贫农和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他不像有的人那样,把贫农和下中农当作“包袱”,而是以深厚的阶级感情,明确的阶级观点,把他们当作支部工作的依靠。不论办什么事总是先找他们去商量,先启发他们的觉悟,依靠他们的积极性去团结教育别的社员把事情办好。土地改革时候的贫农(包括老雇农)和下中农,是农民中的多数,是农村中的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是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对头,是社会主义道路、集体经济的最积极的拥护者。依靠贫农、下中农,是党要长期实行的阶级路线的主要内容。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一直到进入共产主义以前,我们要在农村中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要发展农业生产,不依靠他们,依靠谁呢?不依靠他们,怎么样能够有效地、巩固地团结其他中农呢?在农村中,无产阶级专政只有依靠贫农下中农才能实现,才能形成巩固的工农联盟,才能很好地管理国家,才能办好集体经济,才能有效地镇压和改造一切敌对分子,才能击破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包围。否则,这些就都办不到。
程明忠在生产劳动上也是一把好手。他是一个老劳动模范,后来虽然当了干部,任务重,工作忙,时间少,但是他却固守着参加劳动这个看家本领。他千方百计忙里抽闲参加集体劳动,去年做了一百八十二个劳动日。今年的头五个月,开会开掉两个半月,但也劳动了六十一天。他不像有的人那样,以为当了干部再握锄头柄“不像样子”;以为“又得工作又得劳动,少盖半夜被,多吃半斤粮,太辛苦,太吃亏”;农忙强调工作多没时间劳动,农闲强调生活少用不着劳动;强调“一双手难捉两条鱼,叫劳动只好不工作”……。这一切,他都不强调。他强调的,完全是另外一种观点。请听,“当了干部,不能高人一等,忘了劳动这个本。”“不劳动,又想生活好,就会乱来。有的干部变坏了,就是从不劳动开始的。”“搞好集体生产,也是革命。是共产党员,就应该多为社会主义出力,能够多做点,就要多做点。”“当干部自己带头去做,话就讲得响;要是嘴巴讲到,做不到,社员就不听你。脱离了群众,还能办什么事情?”总之,永远保持劳动者的本色,永远保持革命者的本色,永远不脱离人民群众,永远尽可能多地为革命出力,永远不蜕化变质,这就是他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所强调的观点。同志们!这才是正确的观点,这才是真正的革命者的观点,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观点。树立了这样的观点,才能够正确地了解党的关于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这一重要政策的伟大意义,才能够自觉地而不是勉强地、经常地而不是一阵风式地去认真执行。
农村中一个党的支部书记的担子,是一副很重的担子。他的思想品质、一言一行,决不止是他一个人的事情。我们的每一位支部书记同志,都应当看到党放在自己肩上的这副重担子,看到支部的每一个党员、全大队全生产队的每一个社员,对自己的殷切期望。要挑起这副重担子,就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挥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作用,充分发挥整个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而在个人的修养方面,则要向程明忠同志的这些先进事迹学习,向一切优秀的支部书记同志学习。他们这些同志所以能够成为政治上最先进的分子,成为生产上的能手和模范,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在提高无产阶级觉悟、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方面不断鞭策着自己,锻炼着自己。他们不为钱财不为做官,一心为的是革命。他们是把个人的命运和整个无产阶级的命运、全国人民的命运、全世界一切被压迫人民的命运联结在一起的。
(摘自七月三日浙江日报社论)


第2版()
专栏:

天山南北夏收全面展开
新疆天山南北一千多万亩小麦陆续黄熟,收割工作已全面展开。各级干部同广大社员一起,挥镰收麦,力争收快收好。今年南疆、北疆冬、春小麦长得秆粗穗大、籽粒饱满,大部分地区收成可望比去年好。
各地夏收质量都比较好,一般都作到留槎低,掉穗少,拉运及时。许多地区组成收割、拉运和打场等专业组,实行连环作业。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江西早稻黄熟开镰收割
江西省的二千多万亩早稻,大部分正陆续黄熟,季节较早的赣南地区已开镰收割。
早稻是江西省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历年产量占全年稻谷总产量的百分之六十左右。今年,这个省的早稻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一百八十多万亩。从早稻播种育秧到扬花灌浆,各地相继出现了春旱和夏旱,广大社员积极开辟水源抽水灌溉,终于战胜了春旱和夏旱;早稻栽插以后,又大力加强田间管理,进一步为早稻的正常生长创造了条件。因此,今年全省大部分地区早稻生长得整齐壮旺。


第2版()
专栏:

福建频传早稻增产喜讯
抗旱斗争获得重大胜利的福建省,早稻收割工作正陆续展开。
今年福建省多数地区早稻长得很好,从已经收打的情况看,除一部分受旱严重和最近遭受洪水侵袭的地区外,大多数地区自开镰以后,就频频传出增产喜讯。南靖县靖城公社草前大队已收割一千多亩,平均亩产量比去年增加一成以上。长乐县首占公社塘屿大队八百多亩早稻生长普遍良好,现在已经收割了一半,产量超过常年。在收割早稻的时候,各地都做到适时收割,尽量减少谷粒抛散。为了加快早稻的收割进度,各地干部都深入到生产队帮助社员一起收割。


第2版()
专栏: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四期乙班结业
新华社十五日讯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四期乙班今天上午举行结业式。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陈叔通,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副部长张执一,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出席了结业式。陈叔通和张执一讲了话。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季方代表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讲了话。他们在讲话中祝贺学员们在学习中取得的良好成果;勉励学员们回到工作岗位后,继续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主席著作,进一步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听毛主席的话,跟着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并且祝愿学员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反对美帝国主义、各国反动派和现代修正主义的斗争中作出贡献。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邵力子在结业式上讲话,介绍了一百七十多名学员一年来学习的情况和收获。


第2版()
专栏:

模范和旗手
——程明忠这个党支部书记当得好
任戈 王宗炳 丹红
程明忠是浙江临海县张家渡公社井头生产大队的党支部书记。今年,县委在全县四级干部会上,号召全体干部向他学习。向他学习什么呢?
“不劳动是条短路”
头一条,就是劳动好。
井头大队历年来是先进大队,程明忠历年来是劳动模范。他参加会议多,工作繁杂,误工也就多。可是,去年他实足地做了一百八十二个劳动日。今年,尽管接连参加了县党代会、县劳模会、省劳模会、县四级干部会等各种会议,前后有两个半月,可是到五月底,他已经劳动了六十一天。
他是怎样积极参加劳动的?让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去年十一月,中共台州地委召开全区先进大队党支部会议。通常,参加会议的代表都在开会前一天赶到。井头大队离台州地委所在地临海县城有三十里路,通汽车,程明忠本来也满可以在前一天乘汽车去地委报到。这样,既能拿补贴工分,人又不辛苦。但是他不这样。在开会的前一天,他仍旧同社员一起出工劳动。到正式开会的那天,他起了个大早,走了三十里山路,在开会前赶到了。
程明忠就是这样挤时间积极参加集体生产的。在劳动中,他又是早出工,后收工,重活带头干,讲究农活质量。今年四月间的半个来月,是农活最紧张的时候,耕田、插秧、割山草都挤在一块,自留地也有活要干。这时候,为了抢季节,他天天带头参加集体生产,接连干了十二天,自己自留地的活,动也不去动。社员看到他这样,也都先干集体活,后干个人活。结果,全大队早稻插秧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
程明忠积极参加集体生产,不是一次两次,也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从一九五四年合作化以后,近十年如一日。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了很多很多理由:
“自己是劳动出身的,当了干部,不能高人一等,忘了劳动这个本。”
“不劳动,又想生活好,就会乱来。有的干部变坏了,就是从不劳动开始的。这是条短路,不是长路。”
“搞好集体生产,也是革命。是共产党员,就应该多为社会主义出力,能够多做点,就要多做点。”
“当干部自己带头去做,话就讲得响;要是嘴巴讲到,做不到,社员就不听你。脱离了群众,还能办什么事情?”……
井头大队原来都是种两熟,粮食产量每亩只有四百来斤。当时,本县的花园高级社在改种三熟,产量达到每亩九百多斤。程明忠知道以后,就到花园高级社参观,回来就大力推广。那一年,他们社里三熟制推广了二百多亩,但是第一年种,没有经验,早稻品种的特性摸不清楚,季节没有掌握好,肥料又不足,结果产量比一九五五年并没有增加,而成本、花工却要大得多。第二年接受了教训,三熟制减到一百多亩。程明忠自己搞了八分试验田,从中摸索经验,指导其他三熟田。这一年改三熟制的田比两熟制增产了三分之一。以后,他又年年参加试验,年年总结经验。经过五年的实践,在改制面积、水稻品种、季节、土质等方面,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规律。因此,井头大队从一九五八年以来,粮食产量年年增加;国家征购任务年年完成或超额完成;社员的生活也年年好起来。程明忠从这个事实中体会很深刻:要领导好生产,自己不参加劳动怎能办得到?
廉洁奉公 先人后己
程明忠的第二个好,就是廉洁奉公,先人后己。
程明忠永远不忘旧社会的苦难。他出身在一个贫农家里,父亲受尽了生活的折磨,早就死了。等他长大了,国民党又来抓他当壮丁。为了逃壮丁,他别妻离子,流浪在外乡三、四年。过年了,地主富农杀猪宰羊,饮酒作乐,而他却在冰天雪地里奔波,人饿得皮包骨头,全身长满了脓疮……。想到这些,怎么能不全心全意为集体?
有了这样的阶级觉悟,所以,只要对集体有利,对社员有利的事,程明忠从不计较个人的利益。有时因公外出回来,到家天还没有黑,他就到田里去参加生产,这种情况一般都不记工分。有时因公外出,他就一早起来,先干一阵再走,也不记工分。在区里、公社开会,按规定在外吃饭,每天可以补贴几角钱菜金,他情愿跑几里路回家吃,不要队里的补贴。这样一件一件的事情,给社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都称赞程明忠是大公无私的好干部。
立场明确 爱憎分明
有些看来是无关紧要的“生活小事”,但也可能是产生错误的萌芽。程明忠在这些“小事”上是时时警惕。比如,平时社员杀了猪、办喜事,常常要拉程明忠去吃酒。但他总是婉言谢绝。
为什么要这样呢?他是有过教训的。那还是在土改后不久,同村有两户贫农,因住进了土改分得的房子,都办了一些酒菜,请他去吃。结果,他只吃了一家,另一家来叫的时候,他正好到外面去了,没有去吃。后来这两家发生争吵,要他来评理。理是在他吃过酒的那一家。程明忠就公正地评了理。但是另一家不服,说他是因为吃了那一家的酒菜,所以帮那一家说话。这件事给他敲起了警钟,他把它作为深刻的教训接受下来。从此以后,他就不随便吃群众的东西,而且常常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开导别的干部。他分析拉干部吃喝的一般有三种人:一种人是自己的阶级兄弟,在党的领导下,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心里高兴,乐意叫干部去吃吃。另一种人虽然也是贫农、下中农,但是请干部吃喝,是想今后有事帮他说几句好话。还有一种人是地主、富农和坏分子,他们拉干部吃喝,目的是腐蚀干部。因此,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干部的随便吃人家的东西总是不好,一般的会增加工作的困难,严重的甚至会因此丧失革命立场,走上蜕化变质的道路。
去年六七月间的一天,程明忠在街上走,地主程柳启的老婆从后面赶上来拉住他,要他到酒店里去吃酒。程明忠把手一甩,说:“谁吃你的酒?搞什么鬼花样?”地主老婆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地走了。这家地主杀猪了,又来请队里的干部去吃酒。程明忠警惕起来了。他深入一了解,原来这家地主的老婆曾经向一个党员的母亲透露了这样一个要求:要支部讨论讨论,他的一丘菜园地(现在已分给社员做自留地)是否可以还给他。这不是企图倒算吗!程明忠抓住这个事实,在党员会上、干部会上、民兵会上揭发了地主的花样,要大家提高革命警惕,划清界限,这使大家都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阶级教育。
程明忠对阶级敌人冷酷无情,对阶级兄弟却温暖如春。贫农社员杨大水,五十多岁了,双眼失明,家里有五口人吃饭,没有整劳动力,生活比较困难。程明忠就帮助他家里安排生活,建议生产队把集体的猪、牛交给他家养,使他有活做,增加收入。杨大水依靠集体,生活慢慢好起来了,有了余粮,去年还有史以来第一次杀了一头猪。他感激地说:“我翻身全靠共产党、毛主席,党支部和程明忠也有功劳。”
程明忠正是这样时时以阶级观点来分析问题,因此立场明确,爱憎分明。这又是他的一个好。
依靠贫农下中农
程明忠的另一个好的地方,是注意紧紧地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进行工作。一切重大问题,像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完成国家征购任务、制定生产计划等,除了在党内讨论以外,程明忠总要先开个贫农、下中农座谈会,听听他们的意见,有时召集全大队贫农、下中农开会,统一思想,然后再贯彻到社员中去。他还在各队结交了一批贫农、下中农朋友,经常同他们谈谈心,他们也经常向程明忠提意见,反映情况。这样,他的工作一般都比较做得对头。去年九月间,十四号台风过境后,第四队有一部分田冲坏了。当时,有少数富裕中农放出这样的空气:田冲坏了,要增产办不到了,要国家先减征购任务再去恢复生产。对于这种歪风邪气,队长没有及时批判,有的社员就不参加集体生产,搞个人的事去了。贫农社员程明南,当夜就找程明忠反映了这个情况,并耽心地说:“这样下去,集体生产搞不好,倒霉的还是贫雇农。”程明忠立即到这个队去,先召开干部会和贫农、下中农会,统一认识后,又召开社员会,说明等国家减免而不出工是错误的,同时说明如果实际有困难,国家会按照政策减免征购任务。这样,歪风很快打下去了,生产也搞好了。
程明忠深有体会地说:“贫农、下中农人多,说话做事都和党同心同德,不管风里雨里都跟着党走。工作依靠这班人,正是丁字打个倒——牢稳了。”
× × ×
从程明忠的这些点点滴滴的事迹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政治上先进分子的形象,一个劳动能手的形象。这正是农村党支部书记应有的形象。 (原载《浙江日报》,本报有删改)


第2版()
专栏:

勤能生俭 俭能养廉
支部书记胡增寿参加劳动好勤俭办社好
据新华社南京电 “勤能生俭,俭能养廉。”江苏丹徒县粮山公社孩溪生产大队支部书记胡增寿的事实说明,干部能够坚持劳动,就能够坚持勤俭办社,不乱花集体的一文钱。
胡增寿从一九五五年担任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起,只要有一点点可以利用的时间,他都要到田间同社员一起劳动。因为有工作,他常常起早贪黑地做活。因此,他从一九五八年担任大队支部书记以来,除一九五九年因公社和县里开会较多,只做了一百二十多个工以外,其他每年都做了二百多个劳动日。
胡增寿在勤俭办社方面也很出名。长期以来,这个大队的办公室连一张像样的办公桌子都没有,有人曾经建议买一张,胡增寿觉得犯不着拿钱去买,自己设法找来了两块旧木板拼成一张桌子。但为了发展生产,他却不吝啬。最近,这个大队拿出了二百多元来支持生产队修筑桥梁,这些钱就是大队三年来节省下的行政管理费。
胡增寿能够吃苦在前。从办农业合作社到现在,他曾两次搬到低产队去同社员同甘共苦,使这两队的生产后来赶上了先进队。
干部看领导,群众看干部。孩溪大队党支部书记胡增寿为集体创业克勤克俭的精神,对本大队的干部和社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个大队其他四个干部,除一名年老体弱的会计外,每年每人平均都要做到二百多个劳动日,全大队七个生产队长,去年平均每人做了三百一十个工。所有大队和生产队的干部几年来没有一个超支或借支过集体的现金和粮食。


第2版()
专栏:短评

注意城市防洪工作
在汛期,加强城市防洪工作,是和加强农村防洪工作同等重要的一件大事。
几年来,国家投资兴建和改造了绝大部分城市的防洪工程,使这些工程的防洪能力逐年提高。但是从各城市的情况来看,防洪工作仍然是不平衡的。有的城市注意经常检修防洪堤坝,防止或减轻了洪水的侵袭;有的城市防洪设施还没有配成套,维护又不及时,不能充分发挥防洪效能。大家都知道,要保持防洪工程的有效作用,就要经常加强管理,注意维修。哈尔滨江堤的防洪工程,就是一个例证。这个堤全长四十二点八公里,自一九五八年开始全面整修以来,有关部门对养护维修管理工作始终没有放松,基本上做到了“用、修、防”三者相结合。这样就使江堤的防洪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据估计,目前已能防御七千五百至九千八百秒公方的特大洪水。
城市防洪堤防经常会遭受到自然和人为的损坏。自然方面常发生堤面坑垱、雨淋沟缺、虫穴鼠洞等损坏情况;人为方面常见的如开垅种地、取土挖石、放牧牲畜等,都对堤防为害很大。此外,还有一些城市在沿江沿河防洪堤坝上堆放货物,挖掘粪坑和搭盖工棚等等。诸如此类损坏防洪工程的情况,如果不大力制止和及时补救,在汛期到来的时候,很容易发生灾害。
据气象部门预测,九月份以前,各地的降雨量比往年要多,雨量又不均匀,个别地区雨量较为集中,华北地区将有暴雨。这样,洪水为害的可能性就会更大。因此,各地要抓紧时机,及早做好下面这些防洪准备工作:
一、建立城市防洪组织,加强对防洪和维修管理机构的领导,以便汛期到来时能发挥战斗作用。
二、对城市现有的防洪工程和防洪设施,包括堤防、闸门、涵洞、抽水泵站等,做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对失修和损坏的设施,应及时修复加固。要特别注意彻底整修工程的隐患和水下部分堤脚、水力冲击的地方。
三、切实做好防洪工程所需各种材料的准备工作。排水设备、通讯抢险器材、交通运输工具等等,缺的要补上,破的要修复,力争在质量、数量、品种上满足防汛需要。
四、雨量站、流量站应详细记录测报雨情水情,积极提供各种水文资料。有关部门要积极向城市居民宣传,不要随处倾倒垃圾,乱挖防洪堤防,破坏护坡草皮;不要在防洪堤上和防洪沟内种植农作物,保证洪水宣泄畅流无阻。


第2版()
专栏:

海外归来喜安家
首批由印度回国难侨在云南太和华侨农场乐居乐业
新华社昆明十五日电记者周倩萍报道:首批印度受难归侨在云南太和华侨农场安家落户的欢乐情况:在盛夏季节,一批从印度回国的受难华侨来到了他们的新家园——云南省国营宾川县太和华侨农场。这批归侨被安置住在宾居河边一片粉色的新屋里,这是太和华侨农场九个居民新村之一。农场有可耕土地八万五千多亩,场内沟渠纵横,引水库的蓄水灌溉。这个场有一千多亩柑桔林和苹果林。旱地上生长着棉花、甘蔗、花生和鲜嫩的蔬菜,大西瓜已铺满了田畦。在农场场部,有华侨小学、幼儿园、银行、供销社和邮电局。
归侨们一到农场就爱上了自己的新家园。他们把室内打扫得干干净净。归侨谭耀燊在雪白的墙壁上挂上了毛主席的画像。丁三才的家里挂上了国画,他的印度血统的妻子娜能意,还在房前种上了鲜花。
归侨们都在忙着安家立业。他们平整了庭院,在房舍四周种上了树,并且开辟了一个篮球场。农场给每户人家发了锄头、自用地和花生种籽。白天,他们扛着锄头到田间劳动,傍晚,在自用地里种上花生、玉米和青椒,有的归侨还养了小鸡。
归侨中有十七位老人,他们都得到农场的特别关怀和照顾。有的因病在家休养,得到免费治疗;身体壮实的参加一些轻微劳动。他们的生活费用都由国家补助,参加劳动的另外还有报酬。白发苍苍的薛南,在印度集中营里得了严重的水肿病。回到祖国后先在湛江得到治疗,来到农场后又得到了细心的治疗和照顾,现在他的水肿病已经逐渐好转。他在印度有妻子和两个养子,印度政府不许他的妻子同他一起回国,他孤身回到了祖国。这位老人在印度作了三十多年木工,回国时仅剩下身上穿的两件破衬衣。在回国前他弄到了四颗“人寿果”的种子,珍惜地带回了祖国。来到农场,他要求工作人员把这几颗种子种在农场的土地上,让它生根、开花、结果。老人情意深长地说:“我没有礼物献给祖国,只有这几颗小小的种子。我年纪老了,不一定能尝到果子的滋味,等到树大果熟,只要有人想到种子的主人,知道我薛南回到祖国,在这农场里度过了幸福的晚年,我就满足了。”薛南热泪盈眶地说:“我只有回到祖国才能养老,要是在印度,还不知死后有没有人收尸骨呢!”农场党委书记安慰他说:“祖国就是你的家,你安心休养吧!”
随家长来农场的中、小学生目前已经入学补习。归侨丁三才的儿子丁新游、女儿丁美娇都进了宾川中学,上初中一年级。班主任李岭鼎鼓励他们刻苦学习,并给他们补习功课,同学们也主动帮助他们。随家长来到农场的四十三名小学生,长期被关在集中营,学业荒废了。华侨小学专门抽调教师给他们补习语文、算术和汉语拼音,还教他们唱歌做游戏。孩子们学得很起劲,有的已经学会了汉语拼音,有的学会了唱《社会主义好》等几支歌曲。
归侨中的青壮年都积极愉快地参加了劳动。机工何国良刚到农场,就要求上山砍柴;一有空就帮助厨房炊事员挑水。现在,他当了生产队的小组长,决心要在农业生产上作出成绩。在城市长大的姑娘傅桂英,来到农场以后积极学习生产技术,归侨们见她劳动积极,都喜欢叫她“穆桂英”。归侨丁三才、梁展图、何寿乾等被分配在农场的机器修配厂工作。他们在上工的第一天,就积极地为农场修好了一台拖拉机,还向农场领导上提出了保护机器的建议。丁三才不仅自己积极工作,还带领儿女参加劳动。他教育自己的子女说:“祖国需要我们做什么就做什么,什么事情都是可以学会的。回到祖国,我们自己就是主人,再不是给资本家干活了。”(附图片)
云南宾川县太和华侨农场职工热情地帮助归侨们搬入新居。
新华社记者 关 山摄(传真照片)


第2版()
专栏:地方报纸评论摘要

支部书记应当是怎样的人?
一个公社办得好坏,首先决定于一个个生产队和生产大队办得好坏;生产队和生产大队办得好坏,又决定于党支部的强弱;而党支部的强弱,首先要看支部书记当得如何。
农村支部书记应当是怎样的人呢?他们应当是政治上最先进的分子,同时又是生产劳动中的先进分子,而且应当力争成为生产的能手,成为劳动模范。
程明忠就是这样的支部书记。请看,他的阶级立场是坚定的。他能从“小事情”里看到大问题,不为阶级敌人所腐蚀。透过地主两次三番缠住请酒这件事,他敏锐地看出了地主阶级的恶毒心肠。这正像另一位支部书记在相同的情况下所说的,“解放前欠他一粒租米都饶不过,现在他为啥这样客气,这样亲热?”是啊,这是值得每个支部书记,每个共产党员,每个有觉悟的贫农下中农社员深思的问题。要知道,这些被打倒了的老爷太太们,出于他们反动的阶级本质,他们是决不甘心自己这个阶级灭亡的。他们现在是“吃饭不见金边碗,睡觉不见宁波床,出门没有了双人轿,住房不见大厦梁,提壶不见美酒,御寒棉衣没有皮袍子强”,他们怎么会甘心呢?他们是不会甘心失掉他们那个“天堂”的。他们一有机会,就想反攻复辟。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强大的国家机器面前,虽然,真刀真枪的较量,他们还不敢轻易动手,但是裹着糖衣的炮弹(什么金钱呀,美女呀,吃喝呀,穿戴呀,奉承呀),却是经常从他们那个阴暗的角落里向着人们发射。而主要的攻击目标是干部,首先是支部书记。他们梦想的如意算盘是,只要把这些人拉下水,掌握实际的领导权就容易了。请想一下作为一个支部书记,如果不坚定地站稳立场,提高警惕,随时注意阶级敌人的动向,发动群众打退他们的进攻,怎么能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呢?
程明忠正确执行着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他从实践经验中知道,党在农村的工作,必须依靠贫农和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他不像有的人那样,把贫农和下中农当作“包袱”,而是以深厚的阶级感情,明确的阶级观点,把他们当作支部工作的依靠。不论办什么事总是先找他们去商量,先启发他们的觉悟,依靠他们的积极性去团结教育别的社员把事情办好。土地改革时候的贫农(包括老雇农)和下中农,是农民中的多数,是农村中的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是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对头,是社会主义道路、集体经济的最积极的拥护者。依靠贫农、下中农,是党要长期实行的阶级路线的主要内容。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一直到进入共产主义以前,我们要在农村中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要发展农业生产,不依靠他们,依靠谁呢?不依靠他们,怎么样能够有效地、巩固地团结其他中农呢?在农村中,无产阶级专政只有依靠贫农下中农才能实现,才能形成巩固的工农联盟,才能很好地管理国家,才能办好集体经济,才能有效地镇压和改造一切敌对分子,才能击破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包围。否则,这些就都办不到。
程明忠在生产劳动上也是一把好手。他是一个老劳动模范,后来虽然当了干部,任务重,工作忙,时间少,但是他却固守着参加劳动这个看家本领。他千方百计忙里抽闲参加集体劳动,去年做了一百八十二个劳动日。今年的头五个月,开会开掉两个半月,但也劳动了六十一天。他不像有的人那样,以为当了干部再握锄头柄“不像样子”;以为“又得工作又得劳动,少盖半夜被,多吃半斤粮,太辛苦,太吃亏”;农忙强调工作多没时间劳动,农闲强调生活少用不着劳动;强调“一双手难捉两条鱼,叫劳动只好不工作”……。这一切,他都不强调。他强调的,完全是另外一种观点。请听,“当了干部,不能高人一等,忘了劳动这个本。”“不劳动,又想生活好,就会乱来。有的干部变坏了,就是从不劳动开始的。”“搞好集体生产,也是革命。是共产党员,就应该多为社会主义出力,能够多做点,就要多做点。”“当干部自己带头去做,话就讲得响;要是嘴巴讲到,做不到,社员就不听你。脱离了群众,还能办什么事情?”总之,永远保持劳动者的本色,永远保持革命者的本色,永远不脱离人民群众,永远尽可能多地为革命出力,永远不蜕化变质,这就是他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所强调的观点。同志们!这才是正确的观点,这才是真正的革命者的观点,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观点。树立了这样的观点,才能够正确地了解党的关于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这一重要政策的伟大意义,才能够自觉地而不是勉强地、经常地而不是一阵风式地去认真执行。
农村中一个党的支部书记的担子,是一副很重的担子。他的思想品质、一言一行,决不止是他一个人的事情。我们的每一位支部书记同志,都应当看到党放在自己肩上的这副重担子,看到支部的每一个党员、全大队全生产队的每一个社员,对自己的殷切期望。要挑起这副重担子,就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挥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作用,充分发挥整个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而在个人的修养方面,则要向程明忠同志的这些先进事迹学习,向一切优秀的支部书记同志学习。他们这些同志所以能够成为政治上最先进的分子,成为生产上的能手和模范,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在提高无产阶级觉悟、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方面不断鞭策着自己,锻炼着自己。他们不为钱财不为做官,一心为的是革命。他们是把个人的命运和整个无产阶级的命运、全国人民的命运、全世界一切被压迫人民的命运联结在一起的。
(摘自七月三日浙江日报社论)


第2版()
专栏:

天山南北夏收全面展开
新疆天山南北一千多万亩小麦陆续黄熟,收割工作已全面展开。各级干部同广大社员一起,挥镰收麦,力争收快收好。今年南疆、北疆冬、春小麦长得秆粗穗大、籽粒饱满,大部分地区收成可望比去年好。
各地夏收质量都比较好,一般都作到留槎低,掉穗少,拉运及时。许多地区组成收割、拉运和打场等专业组,实行连环作业。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江西早稻黄熟开镰收割
江西省的二千多万亩早稻,大部分正陆续黄熟,季节较早的赣南地区已开镰收割。
早稻是江西省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历年产量占全年稻谷总产量的百分之六十左右。今年,这个省的早稻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一百八十多万亩。从早稻播种育秧到扬花灌浆,各地相继出现了春旱和夏旱,广大社员积极开辟水源抽水灌溉,终于战胜了春旱和夏旱;早稻栽插以后,又大力加强田间管理,进一步为早稻的正常生长创造了条件。因此,今年全省大部分地区早稻生长得整齐壮旺。


第2版()
专栏:

福建频传早稻增产喜讯
抗旱斗争获得重大胜利的福建省,早稻收割工作正陆续展开。
今年福建省多数地区早稻长得很好,从已经收打的情况看,除一部分受旱严重和最近遭受洪水侵袭的地区外,大多数地区自开镰以后,就频频传出增产喜讯。南靖县靖城公社草前大队已收割一千多亩,平均亩产量比去年增加一成以上。长乐县首占公社塘屿大队八百多亩早稻生长普遍良好,现在已经收割了一半,产量超过常年。在收割早稻的时候,各地都做到适时收割,尽量减少谷粒抛散。为了加快早稻的收割进度,各地干部都深入到生产队帮助社员一起收割。


第2版()
专栏: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四期乙班结业
新华社十五日讯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四期乙班今天上午举行结业式。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陈叔通,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副部长张执一,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出席了结业式。陈叔通和张执一讲了话。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季方代表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讲了话。他们在讲话中祝贺学员们在学习中取得的良好成果;勉励学员们回到工作岗位后,继续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主席著作,进一步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听毛主席的话,跟着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并且祝愿学员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反对美帝国主义、各国反动派和现代修正主义的斗争中作出贡献。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邵力子在结业式上讲话,介绍了一百七十多名学员一年来学习的情况和收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