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7月1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我走过的路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河北饶阳五公人民公社主任
耿长锁
我想跟今天的年轻人谈谈我走过的路。
“七七”事变前,我的老家五公村是个穷村,多是薄沙地。地虽薄,地主的租子却不低。打的粮食,除了交租,自己剩不下几颗!除了高地租,地主还用大利钱剥削人。村里的政权,由地主富农把持着,随便派差罚款。谁不纳,就叫来衙门里的狗腿子抓进“官店”
(监狱)。
我家里曾有十亩地,因为一来纳不起差钱,二来遇上了荒年,在我父亲手里就卖出去了。从我小时候记事起,就是租人家五亩二分地种。除了高租子,剩下点糠糠粃粃哪够吃?没办法,只好纺经子,打绳。打绳没有本钱,就打手工。打手工同样受剥削:打一架子绳,手工钱只一个铜子。头明干到点灯,顶好的时候才挣二十个铜子(相当这时候一角来钱)。从大年初一到腊月三十不歇工,过年的时候连顿饺子也吃不上。有一年,又到了年三十,我看爹和娘一天比一天老,娘还坐下了喘病,家里一点白面星儿也没有,觉得实在对不起老人。这时街上传来“谁买白面”的?喝声。我从抽屉里抓出仅有的十几个铜子,端起个簸箕就出去了。一看见放在街当心的白面担儿,我心里不由又犹豫起来:不买,心里过不去;买吧,明儿个吃了,后天就掀不开锅。我围着面担儿转了三四圈,捏得手里的铜钱出了汗,等卖白面的挑起担儿走了,我还立在那里作难。
看看日子实在混不下去,我十八岁上,娘给我打了个行李卷,打发我到城里绳铺当工人去了。这是我头一回进城。我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护城河围着一道破破烂烂的土城墙,城门楼子上耷拉着青天白日旗,几个嘴里叼烟卷的巡警,弓着腰站在门口。看见阔人的小轿车,他们直起腰来立正行礼,穷人进出,裤兜子全给翻出来。我浑身上下被翻了个遍,憋着一肚子气进了城。大街上,来来往往的,是挺着肚子的阔财主,留着仁丹胡的日本商人,还有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神甫;扛脚的苦力,进城要饭的庄稼人,全得溜着墙根儿走。我心里说:天下老鸹一般黑,城里乡里全一样呀!
我进的绳铺叫“协记”。东家叫董大车。这人是个双料的坏东西:雇伙计开绳铺,还雇长工种地。铺子里七八个伙计,简直是他的奴隶。顶星星熬月亮的一天干十二三个钟头,累得要死,他还找缝拿干工:晚上给他守门,早晨给他打水,麦晌大热天,他靠在房荫凉里太师椅上摇扇子,赶着伙计们到场给他当牲口轧麦子。伙计们都觉得这董大车欺人太甚,就琢磨着跟他斗:摇经子打绳慢慢磨,上场不去,叫打水装听不见。董大车看出大家齐了心了,表面上不说,暗里编着法找岔儿。后来我实在受不了董大车的气,就卷起铺盖回了老家,依然纺经子、打绳,过着吃糠咽菜的苦日子。
“七七”事变以后,国民党军队扔下大片国土逃跑了,八路军过来,五公村建立起抗日政权,世道才变了样。村里成立了工会、农会、妇女会和青救会。共产党和抗日政府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印把子也夺了过来。我家卖出去的十亩地赎回来了,又参加了生产合作社(跟这时的供销社差不多),纺经子、打绳能得到合理的工钱。我家日子好过些了,五公村穷人的日子也都好过些了。人们抗日的心气很盛,大伙选我当工会改善部长,专门跟那些不执行政府政策的地主、富农斗争。这时候,断不了有县上、区上的干部住在我家,他们经常给我讲革命的道理,讲共产党的主张,听了,我的心就更亮堂了。
自己有了地,就要安排着种。我买了两条牛腿,又陆陆续续操办着买了犁盆子、犁铧子,预备过些时候再买个犁身安上。哪知犁身还没有买,日本鬼子就对冀中来了个“五一大扫荡”,五公村跟别的村子一样,变成了敌占区。敌人天天出来“清剿”“扫荡”,村里先后有四十多个人被杀害,从西到东半截街被烧毁,我爹就叫鬼子杀死在村东花生地里。在这苦日月里又遇上了七个月没下透雨的大旱灾,地主富农们又把绳子套在人们脖子上——增租,夺地,强迫着减租户把分的地减的钱给退回去。这一场浩劫使得我卖了犁铧,卖了牛腿,卖了屋里炕上大大小小可卖的一切物件,卖得一家子只剩下了一床破棉花套子。糠吃完了,菜吃完了,后来就煮树皮和煮槐连豆,吃棒子核、花生皮和秫秸穰。唉,光吃这种东西怎么行啊,我病倒在炕上了。眼看得禄(我大儿子的名字)的娘和孩子们饿得个个光剩骨头架,心里酸酸的就想掉泪。光掉泪也不行啊!活动活动纺个麻经打个绳的看行不行。一下炕,腿不管事,勉强挪挪步,就像踩在棉花套子上;扶着墙慢慢走吧,还没出门口,觉得头忽悠忽悠的,眼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多亏邻家的大奶奶帮助推捏了半天才缓过气来。
看看一家子实在没法过下去,三斗粮食打发了大闺女,得禄的娘就拉上十三岁的得禄,抱着没过周岁的闺女小捧,到饶阳城里一带讨饭去了。这一年,五公村有一百一十四户卖地卖庄基,二百一十三户卖衣物箱柜,三十四户妻离子散,十五人活活饿死,像我这样打发闺女,外出讨饭的户,就数不清了!
人们唱歌说:党是太阳,党是爹娘。我觉得党比太阳还亮,比爹娘更亲。就在这父母妻儿难相顾的年月,党的干部、战士,跟老百姓一样吃树皮、草根,省出粮食来,通过敌人严密的封锁,送到群众手里,还告诉人们:组织起来,和灾荒斗争。那年秋后,抗日政府通过村里的“隐蔽经济工作组”
(秘密组织),发放了四千斤救济粮,还引导人们成立起合伙组生产度荒。我入了合伙组以后,大伙一块打绳,第二年又合伙种地,不但度过了灾荒,日子还越过越好。一九四六年土地改革斗倒了地主富农,组里人们干劲更大了。很多人看见组织起来好,也纷纷要求入组合伙。合伙组是一九四三年搞起来的,一九五一年定名为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九五八年又建成人民公社,到今天,已经整整二十年了。
二十年来,五公村已大大变了样子。过去到过这里的人今天重来,会觉得多么惊奇:拖拉机耕地,“电井”浇水,地里的麦子齐胸高,果园里苹果、蜜桃树密密成林,一亩只收一百多斤粮食的薄沙地,这会儿已变成亩产四百八十多斤的高产田。家家不愁吃,不缺穿;只最近三年来,就盖起新房三百多间;平均四户就有一架收音机,三户就有一辆自行车。
我家的生活也变了样:我和得禄的娘都担任社里、区里的工作,得禄在发电厂当车间主任,三斗粮食打发出去的大闺女早已离婚另找了对象,差点饿死的四闺女小捧和她妹妹,都在中学念书。一九六二年,我一家做了九百多个劳动日,分到五千多斤粮食。吃树皮、盖破棉花套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回头了。
这一切变化是怎么来的呢?是党的英明的领导。从办合伙组那天起,党就从各方面领导和扶助我们,引导我们走上了康庄大道。我常跟年轻人说:要不是共产党,不是新社会,咱这穷五公村的穷人,是不会有今天这好日子过的啊!
〔克明整理〕


第6版()
专栏:

引人入胜的速写
——看《海防之春》画展
王念慈
在北京展出的反映福建海防前线的画展,已经闭幕了。而且我去看的那天,也已经是最后一天,写推荐文章未免有过时之感。但听说,《海防之春》还要到外地去巡回展出,介绍一点参观印象,还不能说完全是白费。
这是中国美术家协会迁移到新建成的“中国美术馆”后首次举行的展览会。这个开头开得好,表现了我们美术的战斗特色。这些作品放在这又新又美的美术馆中,显得非常合式。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美术馆,陈列着成千上万幅著名的绘画,不少是很有价值的,但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有些作品只是过去时代的
“无限好”,同那些展览馆建筑物一样,多少散发着旧时代的霉味。其中也有些是新的,但不一定同时代、同人民群众很好地结合。至于那些假“革新”的、形式主义的东西,以及连形式主义都说不上,只能说是“形而下”的脏布,更不好拿来同我们的又新又美的作品作任何类比。
新,主要是思想新。海防前线的战斗气息,紧张而又活泼的斗争生活,辛勤而又美丽的劳动,严肃而又愉快的战士和群众,安排得井井有条的阵地,秀丽而又繁荣的福建风光……透过几百幅国画、油画、铅笔画、水彩画,发出一种吸引力,所谓“引人入胜”,叫你不得不产生向往之情。祖国的海防前线、火热的斗争生活、景色如画的南方,真是个诱人去处!美,不是脱离内容的美。它是好的思想所赖以翱翔的羽翼。
展品是美协于春节期间组织各地画家去前线访问的创作,除了少数外,多半属于速写性质,观众对它们的要求就得有个限度。但是,就像文学当中的特写、通讯、报告一样,它们固然不是长篇巨制、多幕剧,却能及时地勾勒出一些生气勃勃的新人新事来。画面上的这些人是普通人。应该说是又普通,又不普通。并不有名,却不庸碌。他们是前方战线上活跃的一群新人物。只有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才能够孕育他们。画家不能画出声音、语言来。但通过画面,观众可以想像并且深信,这些人的思想是先进的,感情是高尚的,志向是远大的。他们是毛泽东思想教导下顶天立地的新人。
人物画多,人物中又以战士为多,战士中又以民兵为多,民兵中又以妇女为多。看了这些妇女民兵的形象,你不由得不赞美她们,钦敬她们。你自然而然会联想到旧社会妇女的生活、地位。你也会由此而联想到革命所带来的一切变化,“换了人间”,你会联想到我们党的伟大!表现人,表现当代的人,当代的劳动者,当代新中国的英雄,反映我们伟大的时代精神,是今天我们画家的主要课题。
虽则是速写,却可以有充分的理由说,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生动地、有力地反映了我们时代的风貌。毛主席在农业合作化高潮时曾鼓励文艺工作者要到火热的斗争中去找英雄人物来写。看了《海防之春》画展,觉得我们的画家做得是有成绩的。画家表现出了对象的美好的思想感情、精神状态,如果画家本人的精神状态跟对象不合拍,那也是表现不出的,而观众也就不能从作品受到这一种精神状态的感染。除了男女民兵,当然还有其他人物,比如空军战士、陆军战士、神炮手、报务员、炊事员、理发员、渔民、儿童、农民、干部等等。他们构成了一个拥有无穷力量和智慧的坚强集体,屹立在海防前线,是祖国的铜墙铁壁。艺术家的确有责任去表现他们,歌颂他们。如果在画室里静思默想,或者面对着模特儿,是创作不出这些活生生的人物、新鲜而富于意义的画面来的。在火热的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的前线,文艺工作者才能找到创作的源泉、创作的灵感。
距离看展览已有好几天,而且看得很匆忙,加上是外行,说不出什么道理来,但许多画还是记得的,举一些例:
娄世棠的铅笔画很受人注意,容易为群众所接受和欣赏。工笔是他的特点。有强烈的真实感。我喜欢他的《福州一角》、《前线渔村》、《碉堡》、《前沿景色》、《民兵林亚腰》、《日夜守卫在前线的穆桂英》等。精确、真实而又有美感。
阿老的铅笔画当然是好的。《何厝民兵参谋长》画得生动极了。头发有点乱,眯着眼,是一位用脑筋的足智多谋的人物。《渔民阿喜》很突出,是几位画家都画的一个人物。《盛装的小砟妇女》,也吸引人。
魏紫熙用国画来作前线速写,来表现人物,特别是表现战士,不是件容易的事。现在看来,效果还是不错,国画在题材、风格等方面的创新是大有可为的。《泉州晨市》又写意,又写实。
吴耘的漫画和速写中,我很欣赏《海岛民兵比武》,表现男女民兵练习刺杀,简洁生动。《前线小学》,题材特别。由于在前线,学校校舍安排在地下,许多孩子照样活蹦欢跳地上学。
哈琼文的油画《渔家女》,色彩明快浓丽,引人注意。《官兵》生动地表现了解放军军官和士兵之间的亲密关系。
叶文西的油画具有装饰风格,《渔归》、《海岛春节》,《闽江边》、《给解放军洗衣服》,很有特点。表现了在艰苦奋斗环境中解放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人民和军队亲如一家的感情。
杨永青的水彩画《水街》、《修船》等表现了当地的动人风光。
庄言的油画速写《女民兵》描绘了一个典型的刚强壮健的女战士形象。
徐天敏的油画《海岛女儿》刻划了一位女战士、女干部的生动形象。胸前是奖章,腰里是枪枝,气魄豪迈,给人以相当深刻的印象。画上签有她的名字洪秀枞,据说是位女乡长。
此外,苏晖、田零、秦征也有佳作,限于篇幅,一一罗列是不可能的。总起来说,这个画展是充满生活气息和革命精神的。许多作品使人喜爱,有鼓舞人的力量,有使人热爱劳动、热爱斗争的思想教育意义。有些速写很可以发展成为分量较重的创作。长期地到火热的斗争中去,是一条需要坚持的路子,这必然有助于画家更深入地了解生活,了解人,更能够加以集中,概括和典型化。


第6版()
专栏:

前线小学(选目《海防之春》画展)吴耘


第6版()
专栏:

致革命的儿子——献给战士雷锋
〔阿尔巴尼亚〕德拉戈·西里奇雷锋,我的遥远的兄弟,我,脱帽,举拳在额际,默默地站在你
——一位革命战士的面前,把一小束鲜花献给你,这鲜花来自阿尔巴尼亚盆地,向你表达革命兄弟的敬意。革命是一条艰难漫长的征途,必须越过高山深渊,穿过弥漫烟雾。当巨轮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中,前边隐藏着的无数冰山有多么险恶!但是巨轮用苍鹰般的眼睛搜索,
破浪挺进,不怕挡阻。一座座冰山终于被撞得七零八落。革命又是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开发出人类心灵的无穷宝藏;清澈的山泉因此流得多么欢畅!人们意识中的毒瘤却一烧而光。大地得到了充分灌溉,异采大放!你,雷锋,我的兄弟,你是革命忠诚的儿子。你的心像一口深井,装满了纯洁的感情。你像一面明镜,人人都能把自己照清,有什么,缺什么,还需要把什么补进。你树立了伟大的榜样,好像光辉的“马拉松”。跑呀,跑呀,跑过中国辽阔的大地和峻峭的山峰。跑呀,跑呀,把卓越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后代的手中。革命又是二十世纪奔腾澎湃的大风浪。你,雷锋,巨星一样,永远把前进的道路照亮。你的心是伟大的共产主义的灯塔,发出四射的光芒,一直照到我们亚得里亚的海岸上。
〔黄炳钧译〕


第6版()
专栏:

闹钟的秘密
——连队记事
战士 曹士飞清晨。叮铃铃铃……闹钟把炊事员唤醒,起床看钟吓了一跳,怎么晚了一个时辰?昨晚明明拨到四点,今早为啥六点才响铃?水未挑,火未生,误了开饭责任可不轻!跑步奔伙房,推门看,眼前的景象使人发愣,饭已做好,菜已炒好,热气腾腾,香味扑人。谁做的饭?谁炒的菜?炊事员喜中生疑问,忽听门外脚步响,指导员喂猪转回程。指导员跨进门,炊事员喜又惊:“指导员,是你……”“哈,一顿饭做了两点整!”


第6版()
专栏:

我走过的路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河北饶阳五公人民公社主任
耿长锁
我想跟今天的年轻人谈谈我走过的路。
“七七”事变前,我的老家五公村是个穷村,多是薄沙地。地虽薄,地主的租子却不低。打的粮食,除了交租,自己剩不下几颗!除了高地租,地主还用大利钱剥削人。村里的政权,由地主富农把持着,随便派差罚款。谁不纳,就叫来衙门里的狗腿子抓进“官店”
(监狱)。
我家里曾有十亩地,因为一来纳不起差钱,二来遇上了荒年,在我父亲手里就卖出去了。从我小时候记事起,就是租人家五亩二分地种。除了高租子,剩下点糠糠粃粃哪够吃?没办法,只好纺经子,打绳。打绳没有本钱,就打手工。打手工同样受剥削:打一架子绳,手工钱只一个铜子。头明干到点灯,顶好的时候才挣二十个铜子(相当这时候一角来钱)。从大年初一到腊月三十不歇工,过年的时候连顿饺子也吃不上。有一年,又到了年三十,我看爹和娘一天比一天老,娘还坐下了喘病,家里一点白面星儿也没有,觉得实在对不起老人。这时街上传来“谁买白面”的?喝声。我从抽屉里抓出仅有的十几个铜子,端起个簸箕就出去了。一看见放在街当心的白面担儿,我心里不由又犹豫起来:不买,心里过不去;买吧,明儿个吃了,后天就掀不开锅。我围着面担儿转了三四圈,捏得手里的铜钱出了汗,等卖白面的挑起担儿走了,我还立在那里作难。
看看日子实在混不下去,我十八岁上,娘给我打了个行李卷,打发我到城里绳铺当工人去了。这是我头一回进城。我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护城河围着一道破破烂烂的土城墙,城门楼子上耷拉着青天白日旗,几个嘴里叼烟卷的巡警,弓着腰站在门口。看见阔人的小轿车,他们直起腰来立正行礼,穷人进出,裤兜子全给翻出来。我浑身上下被翻了个遍,憋着一肚子气进了城。大街上,来来往往的,是挺着肚子的阔财主,留着仁丹胡的日本商人,还有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神甫;扛脚的苦力,进城要饭的庄稼人,全得溜着墙根儿走。我心里说:天下老鸹一般黑,城里乡里全一样呀!
我进的绳铺叫“协记”。东家叫董大车。这人是个双料的坏东西:雇伙计开绳铺,还雇长工种地。铺子里七八个伙计,简直是他的奴隶。顶星星熬月亮的一天干十二三个钟头,累得要死,他还找缝拿干工:晚上给他守门,早晨给他打水,麦晌大热天,他靠在房荫凉里太师椅上摇扇子,赶着伙计们到场给他当牲口轧麦子。伙计们都觉得这董大车欺人太甚,就琢磨着跟他斗:摇经子打绳慢慢磨,上场不去,叫打水装听不见。董大车看出大家齐了心了,表面上不说,暗里编着法找岔儿。后来我实在受不了董大车的气,就卷起铺盖回了老家,依然纺经子、打绳,过着吃糠咽菜的苦日子。
“七七”事变以后,国民党军队扔下大片国土逃跑了,八路军过来,五公村建立起抗日政权,世道才变了样。村里成立了工会、农会、妇女会和青救会。共产党和抗日政府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印把子也夺了过来。我家卖出去的十亩地赎回来了,又参加了生产合作社(跟这时的供销社差不多),纺经子、打绳能得到合理的工钱。我家日子好过些了,五公村穷人的日子也都好过些了。人们抗日的心气很盛,大伙选我当工会改善部长,专门跟那些不执行政府政策的地主、富农斗争。这时候,断不了有县上、区上的干部住在我家,他们经常给我讲革命的道理,讲共产党的主张,听了,我的心就更亮堂了。
自己有了地,就要安排着种。我买了两条牛腿,又陆陆续续操办着买了犁盆子、犁铧子,预备过些时候再买个犁身安上。哪知犁身还没有买,日本鬼子就对冀中来了个“五一大扫荡”,五公村跟别的村子一样,变成了敌占区。敌人天天出来“清剿”“扫荡”,村里先后有四十多个人被杀害,从西到东半截街被烧毁,我爹就叫鬼子杀死在村东花生地里。在这苦日月里又遇上了七个月没下透雨的大旱灾,地主富农们又把绳子套在人们脖子上——增租,夺地,强迫着减租户把分的地减的钱给退回去。这一场浩劫使得我卖了犁铧,卖了牛腿,卖了屋里炕上大大小小可卖的一切物件,卖得一家子只剩下了一床破棉花套子。糠吃完了,菜吃完了,后来就煮树皮和煮槐连豆,吃棒子核、花生皮和秫秸穰。唉,光吃这种东西怎么行啊,我病倒在炕上了。眼看得禄(我大儿子的名字)的娘和孩子们饿得个个光剩骨头架,心里酸酸的就想掉泪。光掉泪也不行啊!活动活动纺个麻经打个绳的看行不行。一下炕,腿不管事,勉强挪挪步,就像踩在棉花套子上;扶着墙慢慢走吧,还没出门口,觉得头忽悠忽悠的,眼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多亏邻家的大奶奶帮助推捏了半天才缓过气来。
看看一家子实在没法过下去,三斗粮食打发了大闺女,得禄的娘就拉上十三岁的得禄,抱着没过周岁的闺女小捧,到饶阳城里一带讨饭去了。这一年,五公村有一百一十四户卖地卖庄基,二百一十三户卖衣物箱柜,三十四户妻离子散,十五人活活饿死,像我这样打发闺女,外出讨饭的户,就数不清了!
人们唱歌说:党是太阳,党是爹娘。我觉得党比太阳还亮,比爹娘更亲。就在这父母妻儿难相顾的年月,党的干部、战士,跟老百姓一样吃树皮、草根,省出粮食来,通过敌人严密的封锁,送到群众手里,还告诉人们:组织起来,和灾荒斗争。那年秋后,抗日政府通过村里的“隐蔽经济工作组”
(秘密组织),发放了四千斤救济粮,还引导人们成立起合伙组生产度荒。我入了合伙组以后,大伙一块打绳,第二年又合伙种地,不但度过了灾荒,日子还越过越好。一九四六年土地改革斗倒了地主富农,组里人们干劲更大了。很多人看见组织起来好,也纷纷要求入组合伙。合伙组是一九四三年搞起来的,一九五一年定名为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九五八年又建成人民公社,到今天,已经整整二十年了。
二十年来,五公村已大大变了样子。过去到过这里的人今天重来,会觉得多么惊奇:拖拉机耕地,“电井”浇水,地里的麦子齐胸高,果园里苹果、蜜桃树密密成林,一亩只收一百多斤粮食的薄沙地,这会儿已变成亩产四百八十多斤的高产田。家家不愁吃,不缺穿;只最近三年来,就盖起新房三百多间;平均四户就有一架收音机,三户就有一辆自行车。
我家的生活也变了样:我和得禄的娘都担任社里、区里的工作,得禄在发电厂当车间主任,三斗粮食打发出去的大闺女早已离婚另找了对象,差点饿死的四闺女小捧和她妹妹,都在中学念书。一九六二年,我一家做了九百多个劳动日,分到五千多斤粮食。吃树皮、盖破棉花套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回头了。
这一切变化是怎么来的呢?是党的英明的领导。从办合伙组那天起,党就从各方面领导和扶助我们,引导我们走上了康庄大道。我常跟年轻人说:要不是共产党,不是新社会,咱这穷五公村的穷人,是不会有今天这好日子过的啊!
〔克明整理〕


第6版()
专栏:

引人入胜的速写
——看《海防之春》画展
王念慈
在北京展出的反映福建海防前线的画展,已经闭幕了。而且我去看的那天,也已经是最后一天,写推荐文章未免有过时之感。但听说,《海防之春》还要到外地去巡回展出,介绍一点参观印象,还不能说完全是白费。
这是中国美术家协会迁移到新建成的“中国美术馆”后首次举行的展览会。这个开头开得好,表现了我们美术的战斗特色。这些作品放在这又新又美的美术馆中,显得非常合式。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美术馆,陈列着成千上万幅著名的绘画,不少是很有价值的,但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有些作品只是过去时代的
“无限好”,同那些展览馆建筑物一样,多少散发着旧时代的霉味。其中也有些是新的,但不一定同时代、同人民群众很好地结合。至于那些假“革新”的、形式主义的东西,以及连形式主义都说不上,只能说是“形而下”的脏布,更不好拿来同我们的又新又美的作品作任何类比。
新,主要是思想新。海防前线的战斗气息,紧张而又活泼的斗争生活,辛勤而又美丽的劳动,严肃而又愉快的战士和群众,安排得井井有条的阵地,秀丽而又繁荣的福建风光……透过几百幅国画、油画、铅笔画、水彩画,发出一种吸引力,所谓“引人入胜”,叫你不得不产生向往之情。祖国的海防前线、火热的斗争生活、景色如画的南方,真是个诱人去处!美,不是脱离内容的美。它是好的思想所赖以翱翔的羽翼。
展品是美协于春节期间组织各地画家去前线访问的创作,除了少数外,多半属于速写性质,观众对它们的要求就得有个限度。但是,就像文学当中的特写、通讯、报告一样,它们固然不是长篇巨制、多幕剧,却能及时地勾勒出一些生气勃勃的新人新事来。画面上的这些人是普通人。应该说是又普通,又不普通。并不有名,却不庸碌。他们是前方战线上活跃的一群新人物。只有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才能够孕育他们。画家不能画出声音、语言来。但通过画面,观众可以想像并且深信,这些人的思想是先进的,感情是高尚的,志向是远大的。他们是毛泽东思想教导下顶天立地的新人。
人物画多,人物中又以战士为多,战士中又以民兵为多,民兵中又以妇女为多。看了这些妇女民兵的形象,你不由得不赞美她们,钦敬她们。你自然而然会联想到旧社会妇女的生活、地位。你也会由此而联想到革命所带来的一切变化,“换了人间”,你会联想到我们党的伟大!表现人,表现当代的人,当代的劳动者,当代新中国的英雄,反映我们伟大的时代精神,是今天我们画家的主要课题。
虽则是速写,却可以有充分的理由说,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生动地、有力地反映了我们时代的风貌。毛主席在农业合作化高潮时曾鼓励文艺工作者要到火热的斗争中去找英雄人物来写。看了《海防之春》画展,觉得我们的画家做得是有成绩的。画家表现出了对象的美好的思想感情、精神状态,如果画家本人的精神状态跟对象不合拍,那也是表现不出的,而观众也就不能从作品受到这一种精神状态的感染。除了男女民兵,当然还有其他人物,比如空军战士、陆军战士、神炮手、报务员、炊事员、理发员、渔民、儿童、农民、干部等等。他们构成了一个拥有无穷力量和智慧的坚强集体,屹立在海防前线,是祖国的铜墙铁壁。艺术家的确有责任去表现他们,歌颂他们。如果在画室里静思默想,或者面对着模特儿,是创作不出这些活生生的人物、新鲜而富于意义的画面来的。在火热的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的前线,文艺工作者才能找到创作的源泉、创作的灵感。
距离看展览已有好几天,而且看得很匆忙,加上是外行,说不出什么道理来,但许多画还是记得的,举一些例:
娄世棠的铅笔画很受人注意,容易为群众所接受和欣赏。工笔是他的特点。有强烈的真实感。我喜欢他的《福州一角》、《前线渔村》、《碉堡》、《前沿景色》、《民兵林亚腰》、《日夜守卫在前线的穆桂英》等。精确、真实而又有美感。
阿老的铅笔画当然是好的。《何厝民兵参谋长》画得生动极了。头发有点乱,眯着眼,是一位用脑筋的足智多谋的人物。《渔民阿喜》很突出,是几位画家都画的一个人物。《盛装的小砟妇女》,也吸引人。
魏紫熙用国画来作前线速写,来表现人物,特别是表现战士,不是件容易的事。现在看来,效果还是不错,国画在题材、风格等方面的创新是大有可为的。《泉州晨市》又写意,又写实。
吴耘的漫画和速写中,我很欣赏《海岛民兵比武》,表现男女民兵练习刺杀,简洁生动。《前线小学》,题材特别。由于在前线,学校校舍安排在地下,许多孩子照样活蹦欢跳地上学。
哈琼文的油画《渔家女》,色彩明快浓丽,引人注意。《官兵》生动地表现了解放军军官和士兵之间的亲密关系。
叶文西的油画具有装饰风格,《渔归》、《海岛春节》,《闽江边》、《给解放军洗衣服》,很有特点。表现了在艰苦奋斗环境中解放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人民和军队亲如一家的感情。
杨永青的水彩画《水街》、《修船》等表现了当地的动人风光。
庄言的油画速写《女民兵》描绘了一个典型的刚强壮健的女战士形象。
徐天敏的油画《海岛女儿》刻划了一位女战士、女干部的生动形象。胸前是奖章,腰里是枪枝,气魄豪迈,给人以相当深刻的印象。画上签有她的名字洪秀枞,据说是位女乡长。
此外,苏晖、田零、秦征也有佳作,限于篇幅,一一罗列是不可能的。总起来说,这个画展是充满生活气息和革命精神的。许多作品使人喜爱,有鼓舞人的力量,有使人热爱劳动、热爱斗争的思想教育意义。有些速写很可以发展成为分量较重的创作。长期地到火热的斗争中去,是一条需要坚持的路子,这必然有助于画家更深入地了解生活,了解人,更能够加以集中,概括和典型化。


第6版()
专栏:

前线小学(选目《海防之春》画展)吴耘


第6版()
专栏:

致革命的儿子——献给战士雷锋
〔阿尔巴尼亚〕德拉戈·西里奇雷锋,我的遥远的兄弟,我,脱帽,举拳在额际,默默地站在你
——一位革命战士的面前,把一小束鲜花献给你,这鲜花来自阿尔巴尼亚盆地,向你表达革命兄弟的敬意。革命是一条艰难漫长的征途,必须越过高山深渊,穿过弥漫烟雾。当巨轮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中,前边隐藏着的无数冰山有多么险恶!但是巨轮用苍鹰般的眼睛搜索,
破浪挺进,不怕挡阻。一座座冰山终于被撞得七零八落。革命又是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开发出人类心灵的无穷宝藏;清澈的山泉因此流得多么欢畅!人们意识中的毒瘤却一烧而光。大地得到了充分灌溉,异采大放!你,雷锋,我的兄弟,你是革命忠诚的儿子。你的心像一口深井,装满了纯洁的感情。你像一面明镜,人人都能把自己照清,有什么,缺什么,还需要把什么补进。你树立了伟大的榜样,好像光辉的“马拉松”。跑呀,跑呀,跑过中国辽阔的大地和峻峭的山峰。跑呀,跑呀,把卓越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后代的手中。革命又是二十世纪奔腾澎湃的大风浪。你,雷锋,巨星一样,永远把前进的道路照亮。你的心是伟大的共产主义的灯塔,发出四射的光芒,一直照到我们亚得里亚的海岸上。
〔黄炳钧译〕


第6版()
专栏:

闹钟的秘密
——连队记事
战士 曹士飞清晨。叮铃铃铃……闹钟把炊事员唤醒,起床看钟吓了一跳,怎么晚了一个时辰?昨晚明明拨到四点,今早为啥六点才响铃?水未挑,火未生,误了开饭责任可不轻!跑步奔伙房,推门看,眼前的景象使人发愣,饭已做好,菜已炒好,热气腾腾,香味扑人。谁做的饭?谁炒的菜?炊事员喜中生疑问,忽听门外脚步响,指导员喂猪转回程。指导员跨进门,炊事员喜又惊:“指导员,是你……”“哈,一顿饭做了两点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