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7月1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做好农村金融工作,有效地支援集体经济
胡立教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提出了动员和集中全党全国的力量,积极支援农业生产的号召。全国的金融工作者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所提出的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把支援农业生产、支援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放在金融工作的首要地位。
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管好用好支援社队的资金,作好农村的资金调济工作,有效地支援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就成为全国农村金融工作者、广大社队干部和各级党委、人民委员会负责同志所共同关心的问题。这里,根据建国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工作所积累的经验,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一
根据多年来的经验,要作好农村金融工作,必须坚决贯彻执行筹集农业资金以社、队“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支援为辅”的原则。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五五年就说过:“在筹集农业资金方面,农民群众中间有很大的潜在能力。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在资金方面,国家应当给予农民以必要的援助,例如现在已经设立的贫农基金和其他贷款。但是资金的主要的大量的部分,还是应当依靠农民自己筹集。而这是完全可能的。对于农民的潜在力量估计不足,是错误的。”①这就要求生产队的农业生产费用在收入分配中打够留足,公积金和公益金按照规定的比例提留。生产队应当先使用自己的资金,后使用国家的资金。在生产队勤俭办社,增产节约,精打细算的基础上,国家给以必要的资金支援。
为什么农村金融工作中,必须坚决贯彻执行“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支援为辅”的原则?这是因为它是解决农业资金问题唯一正确的原则。
我国农村拥有五亿多人口,已经实现人民公社化,目前主要依靠手工操作,这些特点决定了一般农业资金既有需要也有可能主要由社、队自力更生来解决。我国农民在十六亿亩的土地上实行精耕细作,增产更多的粮食和棉花等产品,这就需要大量的物资和资金。农业生产需要的物资和资金,除了国家大力给予支援外,都需要由社、队自力更生加以解决。我国农民历来就有勤劳俭朴的传统,这就是我国农村发展农业生产的无穷无尽的伟大的潜在力量。财富是劳动创造出来的,只要把我国丰富的劳动力充分运用起来,就有可能保证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和农业生产资金的积累。而我国农村在农业合作化的基础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能够合理地使用劳动力,开展多种经营,增加生产,勤俭办社,节约开支,加速农业资金的积累,更快地扩大农业再生产。我国农村目前处在由手工操作向农业现代化过渡的时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要使用传统农具、改良农具和半机械化农具,依靠畜力耕作,使用自然肥料。这种状况也决定了农村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既可能又必须主要依靠自己饲养牲口和攒积粪肥来解决肥料的需要,依靠自己繁殖和饲养牲口来解决动力的需要,依靠自己制造和修理农具来解决一部分农具的需要。
我国农业生产正处在由手工操作向农业现代化过渡时期,这个特点又决定了在解决农业资金问题上国家支援是必要的。我国农村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正在积极地推进农业技术改革,要在二十年到二十五年内基本上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必须对农业生产给以巨大的资金支援。列宁指出:“任何社会制度,只有在一定阶级的财政支持下才会产生。不待说,‘自由’资本主义的诞生曾花了许多万万卢布。目前我们应该特别加以支持的社会制度就是合作制度,这一点我们现在应该认识到并使它实现。”②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国家必须建立能够为农业提供各种机械、化肥、农药、建筑材料、燃料、动力和运输工具等产品的现代工业。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一穷二白的状况,迫使我们必须同时进行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国防的现代化。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必须统筹安排这几个方面的资金需要。就是用以发展农业的资金,也必须有很大一个部分要用于直接为农业服务的工业、运输业和科学研究,以及建立大型农田水利工程、机电排灌站和拖拉机站方面的需要,不可能全部用于对农村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资金支援。因此,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的资金需要,必须以社队自力更生为主,国家只能在这个基础上给以必要的援助。
实现这个原则关键在于农村人民公社坚决执行勤俭办社的方针。毛泽东同志说:“勤俭经营应当是全国一切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方针,不,应当是一切经济事业的方针。……这就是节约的原则,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③我国是一个大国,但是现在还很穷,要想富起来,没有几十年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俭节约,是办不到的。生产队应当把勤俭办社的方针,贯彻到生产和分配的每一个环节。农业生产资金要统筹安排,依靠增产节约来加以解决。要努力增加生产,开展多种经营,以增加收入。要节约生产费用和建设资金,以减少支出。每年的秋收分配,要安排好提留生产费用、公共积累和增加分配之间的关系。既要保证社员分配在增加生产的基础上逐年有所增加,也要保证生产费用打够留足,公共积累适当提留。
农村金融工作者在生产队厉行勤俭节约的基础上,不仅要作好农贷的发放工作,而且要作好帮助社队安排生产资金和分配方案的工作。目前生产队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所需要的钱,主要是依靠出售农副产品得来的。因此,帮助生产队把农副产品卖出去,这是解决农业资金需要的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农村金融工作中还要作好商业贷款工作,帮助商业部门把应该收购的农副产品全部收购起来,促进农业资金的灵活周转。农村金融工作者必须从生产、分配和流通各个方面,积极促进“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支援为辅”原则的贯彻执行。二
根据“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支援为辅”的原则,国家对农业进行资金支援时,必须认真执行信贷资金和财政资金统筹安排、分口管理、分别使用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的政策、计划和制度办事。
信贷资金和财政资金必须统筹安排、分口管理、分别使用,这是我国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原则。这个原则不仅在工商业资金方面,而且在农村资金方面,都要认真地贯彻。这就是说,必须由银行和财政分别解决农业生产中不同的资金需要。农业生产中,有下列三种不同的资金需要:农业生产费用的资金需要;农业基本建设的资金需要;灾区农民生活费用的资金需要。农业生产费用的需要是生产中的短期资金需要,应当由银行发放短期农贷解决。这种短期农贷要求在农副产品收获以后归还,时间不超过一年。基本建设资金需要是长期资金需要,要几年才能返还,应当由财政预算拨出专款,委托银行发放长期农贷解决,这种贷款可以分年归还。灾区农民生活费用需要不属于生产性的开支,应当由财政预算拨出专款,委托银行发放灾区生活贷款解决,这种贷款应当年归还。对于目前有特殊困难、没有偿还能力的生产队,还需要由财政拨出无偿投资,用以补充生产队的生产资金和基本建设资金。生产队举办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补助费,应当由财政拨款解决。财政信贷资金既要分口管理,分别使用,又要综合平衡,统筹安排。长期农贷和短期农贷应当纳入预算和信贷计划,以保证财政和信贷的统一平衡。这里既要划清信贷资金和财政资金的界限,又要划清贷款和拨款的界限。短期农贷和长期农贷不能相互挪用。贷款不能视同拨款,必须坚持有借有还、到期归还的原则。
为什么必须贯彻执行信贷资金和财政资金统筹安排、分口管理、分别使用的原则?这是由我们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要求所决定的。
首先,这是为了有计划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的生产队,既要有用于生产费用方面的基金,又要有用于基本建设方面的基金。这两方面的资金都是必要的,而且不能互相挪用。如果把生产费用挪用于基本建设,就可能影响农业生产的进行,不但不能顺利地进行扩大再生产,甚至还会影响农业的简单再生产。国家对农业的资金支援,同样也要解决两个方面的资金需要。既要安排短期农贷的需要,又要安排长期农贷的需要。短期农贷资金是用以解决各种农业生产费用的需要,特别是解决抗御自然灾害的费用需要的必要的资金力量,如果被挪用了,就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长期农贷资金是用以增加农业基本建设的资金力量,对于扩大再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短期农贷之外专门拨出长期农贷基金,有利于有计划地发展农业生产力。短期农贷和长期农贷分别管理,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有利于有计划地发展农业生产。
其次,这是为了实现财政信贷的统一平衡,巩固金融物价稳定。金融物价的稳定是集体经济加强经营管理,节约开支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信贷资金和财政资金的统筹安排、分口管理、分别使用,又是巩固金融物价稳定的一个重要措施。银行既是短期信贷机关,又是货币发行机关。银行信贷对货币流通具有密切的关系。银行在春天通过发放农贷,把票子投放出去,有利于在淡季保持农村市场的活跃,使农村银根不至于过紧,以利于农副业生产的发展。银行在秋后通过收回农贷,把票子收回来,又有利于在旺季货币投放较多的季节,回笼货币,稳定金融物价。短期农贷的发放和收回,是灵活地调节农村的市场货币流通量,使之密切适应商品流转的需要,从而巩固市场物价稳定的一项重要方法。如果银行的短期农贷被挪用于基本建设,到期不能归还,就会影响到有一部分应当回笼的票子不能及时回笼,对市场物价带来不利的影响。
贯彻这一原则的关键,在于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政策、计划和制度办事。支援农业资金的使用必须按照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有重点地使用,防止平均分配。按照国家规定的制度使用资金,不得随便挪用。按照国家规定的计划贷放,不得任意超过。在社队自觉地认真地贯彻执行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加强银行对农业资金使用的监督。信贷资金和财政资金的统筹安排,不仅要把国家支援的各项资金包括短期农贷、长期农贷、灾区口粮贷款、无偿投资、小型农田水利补助费和预购定金等结合起来,而且要把它和社、队的自有资金也结合起来,统一安排。资金的使用,要统筹兼顾生产费用和基本建设两个方面的需要。信贷资金和财政资金的分口管理,要特别注意划清贷款和拨款的界限。长期农贷要分年、按期归还。短期农贷要在生产季节完了、农副产品收获以后一次归还,期限不得超过一年。农贷坚持有借有还,按期归还,有利于国家保持并进一步充实和扩大支援农业生产的资金力量,更好地支援农业生产。

根据“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支援为辅”的原则,国家对农业进行资金支援时,还必须遵守钱物结合的原则,贷款或拨款时,一定要注意“确有物资,物资适用,群众欢迎”,并且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这就是说,发放农贷和支付拨款时,必须注意有没有物资可以供应,这些物资是否适用,群众是不是欢迎。如果没有物资,或者虽有物资但是不适用、不配套,群众不会使用,就不能给钱。要坚持生产资料由生产队自愿选购的办法,防止把一些不适用、不配套的物资派销给生产队。同时,对资金的使用要加强监督。事先要计算生产队使用这些资金以后能够取得的经济效果,能够增加多少产量,归还贷款以后,还能增加多少收入。资金使用过程中,要检查是否符合政策、计划和制度,有没有发生任意挪用、铺张浪费和贪污舞弊的现象,买到的物资是否适用,是否达到了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的目的。资金使用以后,还要检查是否取得了预计的经济效果,生产队是否按期归还贷款。如果发现有严重违反政策、计划和制度的现象,就要追回贷款或拨款,并及时向当地党委和人民委员会反映。
为什么资金支援必须注意钱物结合的原则,加强支援农业资金使用的监督?这样作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集体经济的巩固。
由于国家的资金支援实质上是一种物质支援,所以必须把资金变成物资,才能投入农业生产。国家是根据国家和集体之间物资交换的情况,来决定资金支援规模的。只有在国家有适用的物资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资金的支援,把这些物资送到集体经济手中,及时投入农业生产。因此,安排国家资金支援规划时,一定要既算资金账,又算物资账,根据国家财力和物力的可能,来决定支援的规模。资金来源和物资供应都要及早安排,落实下去。农业生产资料的制造和供应工作一定要做好,这是国家资金支援的物质基础。发放贷款或支付拨款时,又要具体审查这笔资金使用的用途,审查当时当地能不能买到这种物资。国家支援农业的资金,是全国人民艰辛劳动、勤俭节约所积累起来的,应当要求每一文钱都用在适当的地方,得到最大的经济效果,作到花钱少,收效快,受益大。目前国家支援农业的资金主要是通过贷款方式发放的,短期农贷和长期农贷都是必须偿还的。如果这些资金使用以后,能够发挥较大的经济效果,确实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收入的增加,而且能够作到在偿还贷款以后,还能增加集体经济的公共积累和社员分配,那就有利于促进集体经济的巩固。假如用这些资金买了一些不适用的物资,或者进行了一些没有经济效益的基本建设,或者挪用于其它非生产性的开支,那就不但不能达到增加生产的目的,反而只会增加生产队的债务,影响农民的生产情绪。
作好支援农业资金的监督,关键在于坚持民主办社的方针。生产队使用国家支援农业的资金,应当经过社员充分讨论,然后作出决定。这种群众的监督,是最有效的监督。农村金融工作者要抓紧以下三个环节:贷款发放之前进行调查;贷款发放时进行审查;贷款发放以后进行检查,认真地进行监督。四
为了坚决执行“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支援为辅”的原则,从农民群众中筹集资金,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和集体经济的巩固,必须领导信用合作社,作好农村资金的调济工作。
我国的信用合作社是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已经成为我国农村人民的资金互助组织,成为国家银行的助手,是我国社会主义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们要抓紧健全和巩固信用合作社的工作,充分发挥信用合作社在农村资金调济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为什么在农村人民公社化以后,我们仍然需要不断地健全和巩固信用合作社,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这是因为信用合作社是我们贯彻执行一般农业资金以社队“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支援为辅”原则的必要的组织形式。在筹集农业资金方面,农民群众中有很大的潜在力量。只要我们在社员群众中间进行勤俭持家和节约储蓄的教育,就有可能把农民群众中的暂时不用的资金集中起来投入生产。信用合作社到一九六二年底为止,已经集中了股金和积累五亿元,吸收了存款二十八点一亿元,就说明了群众中间拥有很大的资金力量。另一方面,社员家庭副业生产和生活中临时性的资金周转困难,总是有的。这些资金需要,应当依靠组织群众之间的资金调济来加以解决。信用合作社的股金、积累和其它财产,属于社员集体所有,只要实行民主管理制度,就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作好吸收和调济资金的工作。在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内,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发展信用合作社,是我们巩固农村社会主义信贷阵地,防止资本主义高利贷死灰复燃的重要措施。
信用合作社要作好帮助社员解决家庭副业和生活方面一些临时性的困难的工作。因为帮助社员解决了家庭副业生产和生活方面资金周转的需要,就有利于安定社员生活,积极参加集体生产,也就有利于促进集体经济的巩固。信用合作社应当把这一项工作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信用合作社也应当积极支持集体经济的发展。由于信用合作社的资金来源是社员的暂时储蓄,必须准备社员随时前来提取,所以对生产队只能发放短期农贷,只准用作农业生产费用,期限不得超过一年,不许挪用于基本建设,不许挪用于社员分配,不许挪用于其它非生产性开支。信用合作社做好贷款工作,促进了社员家庭副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发展,也就可以为组织群众资金,吸收存款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信用合作社是依靠吸收群众资金来发放贷款的,因此要十分重视吸收存款的工作。不仅要注意吸收生产队的存款,而且要用主要的力量认真吸收社员的存款。作好社员存款工作,还有利于在群众中形成勤俭持家,留有后备的风尚,有利于国家调节货币流通,巩固金融物价的稳定。信用合作社办理社员存款时,必须遵守“存款自愿,取款自由”的原则,作到存取方便,切实防止强迫命令,这样才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组织群众资金的工作。办好信用合作社,主要依靠切实贯彻民主办社的原则,认真发动群众。农村金融工作者也要从资金调济和业务指导方面,给以积极的帮助。五
最后,作好农村金融工作的关键,在于坚决依靠党的领导,切实执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指出,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在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农村金融工作在我国的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后,农村金融工作为了在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巩固工农联盟、巩固集体经济的斗争中,发挥它的积极的作用,必须坚决依靠党的领导,执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坚决依靠党的领导,首先要认真学习和坚决执行党关于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农业资金问题的各项政策,这是我们作好工作的首要关键。同时要坚决依靠各级党委和各级人民委员会,特别是县委和县人民委员会加强对农村金融工作的具体领导。管理农业资金是一件十分复杂的工作,它和生产队的生产、财务安排,农、林、水利部门的工作安排,商业部门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安排,都具有密切的关系,需要各级党委和人民委员会,从政策思想、统一安排、督促检查三个方面来加强领导,保证党中央方针政策的贯彻。农村金融工作者要加强对各级党委和人民委员会的汇报请示工作,紧紧依靠党的领导。
要作好农村金融工作,正确解决农业资金问题,必须坚决依靠群众。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支援为辅”的思想,就是农业资金问题上群众路线的具体运用。信用合作社就是依靠群众动员群众资金的组织形式。我们不仅要依靠群众,挖掘社队潜力,动员群众资金,而且要依靠群众用好支援农业的资金,使它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而依靠群众的关键,又在于坚决贯彻党的阶级路线。
由于党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各项政策的贯彻执行,由于全党全国人民的积极支援农业生产,目前我国农村的形势很好。我们金融工作者要抓紧这些有利的条件,在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群众,切实管好用好国家支援社队的资金,切实作好农村的资金调济工作,正确地进行国家的资金支援,为巩固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推进农业技术改革,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光辉前景而作出新的贡献。
①《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上册,第三三五页。
②《列宁全集》第三三卷,第四二四页。
③《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上册,第一六页。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北京市经济学会举行首届年会
讨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总方针
北京市经济学会首届年会于五月十日至六月二十七日举行。大会讨论的中心议题是党的“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其中几个主要问题讨论情况如下。
怎样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第一种意见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农业在国民经济的分工中,担负着提供必要劳动的主要部分的重任。第一,它生产了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生活资料;第二,这种生活资料除了满足农业的自身需要之外,更重要的是为农业以外的其它一切事业提供生活资料。他们不同意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如提供资金、市场、原料和劳动力等,作为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根本原因。
第二种意见认为,只从农业“为农业以外的其它一切事业提供生活资料”这样一个理由来解释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是不够的,必须从农业为工业和国民经济其它部门提供劳动力,为工业提供原料、市场和资金等方面,综合起来进行全面的考察。应该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科学划分及其涵义。“必要劳动”是指劳动者为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所必需的劳动,即为维持劳动者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劳动;“剩余劳动”是指劳动者超过必要劳动以上部分,这是创造剩余价值的。不能随意把这一科学概念用来划分国民经济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因为无论哪个生产部门,都有“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因此,不必从“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这个角度出发,来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原因。
第三种意见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原因,就是一个超越于农业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问题。也就是说,只有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到超过农业劳动力再生产需要的时候,其它部门才得以从农业中分立出来;只有农业劳动生产率再不断的提高,其它部门才能够不断地发展。
第四种意见认为,农业成为国民经济基础的根本原因,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各种具体作用,既有相互联系的一面,也有相互区别的一面,两者不能混同。为了理解农业是基础的根本原因,首先必须弄清农业是基础的基本涵义:(一)农业是人类生存和一切生产一般最先决的条件;(二)农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赖以独立化的基础;(三)农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这几点,表明了农业有着从根本上制约着人类生存和国民经济一切部门生存与发展的特殊的作用。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各种具体作用来论证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时,往往偏重于从我国现阶段农业在上述作用方面所占的优势比例来加以说明,过分强调了问题的数量方面,忽略了深刻的质的分析。
怎样理解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讨论中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工业是主导,指的是现代工业而言,它不包括手工业。但是在论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的问题上,却有几种不同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工业的主导作用表现在为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提供技术装备上。具体来说,就是指重工业。只有重工业的发展,才可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才可能为工业本身以及农业、运输业和国防提供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完成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技术改革。
另一种意见认为,工业的主导作用,应该是指整个工业,而不仅仅是指重工业。以工业为主导的实质,在于工业按照自己的面貌和模样改造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带领和引导着它们前进。工业主导作用应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工业在生产关系方面的主导作用,不仅表现在所有制方面,也表现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积累等各方面。从生产力方面来看,工业发展规模、水平和构成是什么样,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也就被改造成什么样。
第三种意见认为,工业的主导作用不仅表现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而且表现在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方面。持这种意见的同志认为,与现代工业相联结的是当代最先进最革命的无产阶级,它是新兴生产力的代表者,是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不仅要以自己所掌握的先进技术改造自然界,以自己最先进的经济形式改造整个国民经济,而且要以自己的世界观——共产主义世界观来改造人类。这三个方面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怎样理解以农业为基础和以工业为主导的相互关系?有的同志认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实质是正确处理工农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农业和工业是社会物质生产中的两个最重要的部门,农业和工业的比例关系,是社会生产中最根本的比例关系。处理好了这两者的比例关系,便可以基本上保证整个社会生产协调地发展;否则,便可能引起社会生产的失调。
有的同志不同意上述意见。他们说,比例关系同基础和主导的作用是有联系,但并不等于是一件事,因此,把农业为基础和工业为主导的关系,单纯归结为工农业的比例关系是不妥当的。以农业为基础同以工业为主导是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相互衔接、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过程,实质表现为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过程。具体说来有六个步骤:(一)农业是起点。只有农业发展了,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才能更快地发展。(二)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快慢,应以农业提供的条件为主要的根据。(三)在农业提供条件的基础上,必须给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以优先发展的比例。(四)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发展了,首先要为农业服务,为农业提供技术改造的物质条件。(五)农业技术改造每发展一步,农业生产水平就提高一步,这就为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工业在这个基础上,就有更大的发展的可能。(六)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发展了,又进一步推动了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六个步骤是循环往返,以至无穷的。
有的同志认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是组成“总方针”的两个不可分割的侧面,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工业的主导作用,只有在以农业为基础的条件下,才能得到不断地加强和发展,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农业的基础地位,也只有在以工业为主导的条件下,才能迅速地提高。因此,二者不可偏废。片面地强调农业或工业,都不符合总方针的精神,都不利于正确地贯彻执行总方针。
(李玉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