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6月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应当十分重视科学教育电影事业
长江
向广大人民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而电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武器。
科学实验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三大革命运动之一,是和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同样重要的革命斗争。不按社会发展规律来进行社会革命是不行的,不按自然规律来改造自然也是不行的。
科学工作基本上就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研究未知的自然规律,另一方面就是把已有的科学成就向广大群众普及,使广大群众尽快地掌握已有的各项科学成就,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去,以促进生产,造福人民。对于我们中国来说,要进行科学研究的问题是很多的,这方面的重要性已开始被较多的人所认识。但是,把已有的科学成果向广大人民进行普及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很多人所理解。我们只要想一想就可以知道,假如我们广大工农群众和干部能把国内外已有的和他们有关的科学技术成就基本上掌握起来,是多么大一笔财富啊?对于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有多么大的意义啊?
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并不很容易。已经参加生产和各项工作的群众和干部,不可能像青少年那样有充分的时间来专门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授也不是三言五语所能成功的。要把道理说透,才能使人信服。这里要运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普遍地、大量地而又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地、持久地进行各种宣传教育工作,才能逐步收到日益广泛的效果。
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就是电影。电影这个工具能运用它的变化无穷而又十分形象化的特点把科学技术中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和过程,系统地、清楚地表现出来,使人一目了然。因此,它的说服力很强,效果也就十分显著。
世界上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科学教育电影事业都是发展很快的。中国的科学教育电影事业在解放后也有了相当大的发展,进步是显著的。但是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比较起来,相差太远了!我们应当急起直追,加速科学教育电影事业的发展,提高科学教育电影的水平。
要发展科学教育电影事业,先要使许多人认识它的重要性,这次的展览,算是有计划地推动这一事业的一个重要步骤。我们要多方努力发展科学教育电影事业,使它在建设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以及将来的共产主义建设中,发挥光辉灿烂的作用。


第5版()
专栏:

红领巾的祈愿
郭沫若科学家的叔叔们呵,电影界的叔叔们,多多为我们摄制一些科学电影吧!我们都喜欢科学,我们也都喜欢电影,看到科学电影呵,真是双倍地喜欢。银幕上的科学不再板着他的面孔了,他也把新的红领巾系在他的脖子上。和我们一道笑着,叫着,跳着舞,唱着歌,在公园中迎接着欢乐的六一儿童节。一切的一切都有着活鲜鲜的生命,一切的一切都系上了新的红领巾,和我们一道笑着,叫着,跳着舞,唱着歌,在和暖的东风中招展着我们的红旗。让我们都成为你们的红色的接班人,在祖国建设中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家的叔叔们呵,电影界的叔叔们,我们亲爱的辅导员呵,我们的好老师!
(一九六三年五月二十八日)


第5版()
专栏:

《知识老人》赞
——祝科教片《知识老人》获奖
高士其
一知识老人!知识老人!动脑筋爷爷不就是您的笔名?您经常在少年报上发表文章,受到广大小读者的欢迎。今天您在银幕上出现,您的头发须眉都已雪白,脑子里可装满了知识和经
验,受到全体观众的爱戴。高高的山峰,蓝蓝的天,在通往知识的山路上,在书本砌成的台阶上,您和我们会见。上自天文,下至地理,您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您都知道,您都知道。您带领我们从地面出发,一会儿雷电交作,大雨倾盆;一会儿云消雾散,太阳出现,您说这就是对流层的风光。再上去就是平流层,一切都是静悄悄冷冰冰,只有那天外飞来的流星,才打破天空的寂静。再上去就是电离层,无线电波到这儿就折回地面;北极光像仙女裙带,高挂在天边。再上去就是扩散层,空气越来越稀薄,离地面有一千公里,只有宇宙火箭才能穿过。
二您来到小朋友的家里,他们正在作实验,把蜡烛放在玻璃罩里燃烧,火为什么熄灭!水为什么上升?多少个奇怪的问题,要请您来解释。多少种气体隐藏在空气中?要请您来说明。您请出气体娃娃蹦蹦跳跳,它们自我表演,自我介绍;氧气的用途说不完,氮气的贡献真不小。勤学好问的孩子们,都要向您请教和学习,您鼓励他们向科学进军,扩大他们的知识领域。您是知识宝库的主人,有了您的指导和帮助,就能促进工农业生产,加快社会主义前进的速度。知识老人,知识老人,您获得科教片的最佳奖,我们听了都很高兴,我们举起双手向您热烈鼓掌。
一九六三、五、二十七


第5版()
专栏:

敞开科学知识的大门
——祝国产科学教育影片展览成功
司徒慧敏
科学教育电影在我国是很年轻的。我国第一个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开始从一个小小的制片小组建立起来,到如今也仅仅是十个年头。这个片种虽然年轻,但人们可以看得到,它已经从幼苗长成壮健的枝叶,并且开花结果。科学教育电影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为帮助人们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现代科学研究起了极其有力、极其广泛的作用。
从这一次全国十大城市举行科教片展览的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无论在题材、内容和形式各个方面,都展现出我国科学教育电影,确实是从幼稚逐渐成长起来;从为数不多逐渐发展到丰富多姿、逐渐满足人民多种多样的要求。所有这一切成就,都是值得庆贺;也一定为广大的中国人民所喜爱的。
列宁早在十月革命成功以后不久,就明确地指出科学教育电影应该具有“形象化的通俗演讲的性质”。从列宁在一九二○年写给最高国民经济会议的信中,可以看到他当时看了介绍泥煤的水力开采法的影片后,建议广泛放映这部电影,来推广新的生产方法。他已经很明确地指出科学教育电影对于教育人民,有它独特的功能。那种功能是其他故事电影,新闻电影所不能达到,也是不能代替的。
当然,任何时期,科学知识对于革命的人民都是需要的。科学教育电影的功能,特别在无产阶级获得政权,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变国家的贫困面貌,向自然展开斗争这一个艰巨而又悠长的时期中更为需要。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所说的:“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当我国人民在战斗中已经掌握了丰富的阶级斗争知识,并且运用了它,获得了胜利,建立了人民的政权,那么要更进一步去掌握丰富的生产斗争的知识,就成为当前最重要的课题了。因为必须掌握了这门知识,才能更好地建立我国的经济基础,发展我国革命的各项事业;也必须掌握了这门知识并且很好地运用了它,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建立我国的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国防,才能保证我们政权的巩固。科学教育电影就大有可能,为我们敞开科学技术知识的大门,让我们有最大可能获得生产斗争的各项知识,为建立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国防创造条件,培养基础。
科学教育电影所以为人们所喜爱,是由于它比较任何一种传播科学技术的方法都更活泼,更生动,更细致,更入微,更富有表现力,更易于为人们所理解。它可以利用电影表现上的各种可能性,使人们可以看到他们用肉眼所看不到的微观世界,也可以扩大眼界,到宇宙空间。从科学教育电影中还可以看到人类和各种动物的体内活动,机械的内部活动,植物生长状态等。超高速度的无线电活动,炮弹火箭的运动都能用科学教育电影的拟像或特殊摄影技术表现出来。这一切虽然可以用文字去描画,或者用其他的形式方法来阐明,但是总不如用科学教育电影表现得那样的具体,那样的显明有效和容易理解。因此,我们可以断言:科学教育电影,在各种文化艺术领域中,是最有效,最直接地促进生产,推动科学发展的工具。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它为人们所喜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宣传教育工具。
科学教育电影,也是帮助人们认识世界,从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所论述到的:“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科学教育电影,在许多场合,许多情况下,可以帮助人们,加速这个认识过程,教育人们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洞察世界各种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这一次展出的节目中,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科学教育电影工作者在这一时期中,响应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的号召,贯彻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把我国农业技术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放到最重要的地位上来,所以我们的年轻的制片工作者以极大的热情,充沛的创作力量去完成了《金小蜂与红铃虫》、《花为谁开》、《巧种多收》、《绿色工厂》、《蓖麻蚕》、《白菜的三大病害》、《颗粒剂防治玉米螟》、《保养拖拉机》等等农业题材的影片。这些农业题材影片中,也可以看出选题适时紧紧配合当前党和国家的方针任务。除了一些说明植物生长培植的基础知识外,特别着重在这一时期中所急迫需要的植物保护的方法。工业题材如《石头织布》、《车床的喜悦》等在展出节目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为一般人所喜爱,也为一般人所需要的普及知识片有《斜面》和获得第二届电影“百花奖”中科教片最佳奖的《知识老人》。生理卫生方面的一些影片如《预防近视》、《战胜中毒性痢疾》、《从小锻炼身体》等也是当前群众最需要的知识。作为配合增产节约运动,最好不过是展出像《巧裁缝》、《巧用边角料》等影片。这些影片不仅是介绍中国劳动人民在各种困难条件中创造出经济、合用、精美的成品来,也不仅是技术方法的推广,而更重要的是既具体而又生动有趣地描述了这种增产节约、兢兢业业的为国家积累财富的高尚精神,使观众学得了技术方法,又受到了思想教育。
我们的科学教育电影工作者,遵循着党所指引的方向,以极大的努力把工作重点放到农业科学教育上来,这当然是我们科学教育电影的新气象,这也是亿万中国人民所欢迎的好事情。不仅如此,我们的科学教育电影工作者在工作中,在表现方法与表现形式中,也创造出不少新的、优秀的成绩来。
《金小蜂与红铃虫》,仅仅以二十分钟上下的时间,非常生动有趣地描画了红铃虫危害棉花的种植,科学家们发现和培养红铃虫的天敌金小蜂的经过和最后金小蜂如何战胜红铃虫等等,事情并不曲折,但表现得比故事还更加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当金小蜂在红铃虫身上千方百计展开斗争的时候,其紧张程度不亚于故事片里的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之间剑拔弩张的斗争。当金小蜂在红铃虫身上产卵的时候,那微小动物的轻巧的生命安排使人们感到新奇。当然最重要的不是这些引人感到兴趣的地方,而是它通过一系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形象来说明了这种自然现象,使农民获得了有益的知识,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农业科学的巨大成就。
《金小蜂与红铃虫》在摄影技术上也是非常出色的,特别是那许多放大摄影画面拍摄得极其美妙。在摄影师和导演的通力合作下,捕捉到许多很有表现力、很能说明问题的昆虫的动作,这是极其难得的。
彩色片《花为谁开》,说明由植物的花朵变为果实的成长过程。影片主要以庄稼和果物作为实例。这是一般群众容易懂的事情,谁都知道开了花就会结果,然而开了花不能结果或者结得不好的原因就不是那么清楚了。所以这部影片对于农作物的管理培植工作,会起很好的教育作用,是教授任何一个农民应有的一种基础知识。
影片色彩美丽,加上用定时定格摄影,把植物的生长状态拍摄下来,如同花儿在春天的气息下欢腾起舞,使观众获得了知识,又得到了美的感受。
《巧种多收》描写植物协作生长情形,说明农田间种如果安排得好,不独两种或多种植物相互无害,反而有利于生长,会获得更好的收成。
影片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画面结合起来,比如说两种植物是“好邻居”“好朋友”,说玉米是“高个子”,说大豆是
“矮胖子”之类。农民们一听到这种说法,一下子就明白,再经过画面的表现,印象就更深刻了。
《知识老人》把人们日常接触的事物,如天有多高?在我们身体以外的是什么东西等等,深入浅出地说明了道理,而采取的形式又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这也是很有意思的。
以上列举几部在展览中展出的影片为例,主要在于说明这许多影片,除了题材内容适合当前的需要,而影片的表现形式,技巧也非常优秀,美妙地表现了影片的内容,比之以前确有很大的进步。
由于我国科学教育电影工作者很好地遵循党所指引的方向,同时,又掌握了熟练的技术技巧和优美的表现形式,生产了许多配合当前形势所需要、具有紧密地为社会主义建设、为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为发展科学研究的影片。这些影片必然为群众所欢迎。
听听群众看了影片的反应,使我们信心更强了。上海市郊松江县山阳公社华新大队一位女社员看了《金小蜂与红铃虫》以后说:“我们这儿是赶鸡去吃红铃虫的,虫多了,鸡也吃不光。药水打也不及金小蜂来得见效。”她也许还没有见过活的金小蜂,只是从影片上看到,她已经获得了知识,建立了信心。
其他农民看了《巧种多收》,认为“对生产有帮助,是增产的好门路。既不浪费地方,又能种好庄稼”。北京郊区黄土岗人民公社社员看了这部片子以后,一位社员金兰说:“间作问题,此地有些人不懂它是什么科学道理,有的胡间作,把小白菜和洋白菜种在一起,结果什么都长不好,看了影片《巧种多收》说清了科学道理,事情就好办了。”
这里不过举一二个例子说明我们的优秀科教影片,确实给群众解决了问题,得到群众的称赞。当然群众也必然还会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也必然还有不够满足之处。特别是当前许多地区的农民,还不容易看到科教片,更不容易看到他们最急需看到的题材,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电影工作者,仍须做许多的努力。为工农业生产服务,为普及群众知识服务,为发展科学服务的道路是很宽广、很远大的。愿我们的科学教育电影工作者,更好地与科学工作者合作,更好地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要求,加倍努力,在已经获得的丰硕成绩之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5版()
专栏:

向农村推荐两部科教片
梅奉
最近将在北京等地举行的“国产科学教育影片展览”,使广大观众有机会比较集中地看到一批科学教育影片,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科学知识。展览的影片当中,《金小蜂与红铃虫》和《巧种多收》两部影片,值得特别向农村观众推荐。不难看出,我们的农业科学工作者和科教片工作者们是想通过这么一些影片,来探索科教片如何能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道路;应该说,在这两部片子里,这种探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了提高粮棉等农作物产量,必须正确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其中“保”、“管”二字的意思,可以概括为:防治病虫害,加强田间管理,克服不利于作物生长的因素,增加有利因素,保证作物正常生长。《金小蜂与红铃虫》和《巧种多收》两部影片,就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分别阐明了如何科学地运用“保”与“管”的某些方法,使棉花、玉米等作物增产。
《金小蜂与红铃虫》介绍了防治棉花红铃虫的一个有效办法。
一提到红铃虫,棉农们就会大伤脑筋。我国广大棉区,除少数地区外,都曾程度不同地遭受到红铃虫的危害。棉花的花蕾、花和棉铃,受红铃虫侵害后,即自行脱落,有的虽不立即脱落,却变成僵瓣黄花;受害的棉籽,用来榨油,出油量很低,用作种籽,发芽情况极坏,而出芽之后死苗现象也很严重。据《棉花红铃虫及其预测预报》一书记载:在一九五六年以前,由于红铃虫为害,全国棉花产量每年平均损失一成以上。为了防治这种虫害,我国的农业科学工作者曾经研究出许多办法。用金小蜂来杀死红铃虫,是一个比较新的和行之有效的办法。据调查,金小蜂可以消灭躲在棉仓里越冬的红铃虫百分之九十以上,棉田花蕾受害脱落现象因此可减少百分之七十左右。
在《金小蜂与红铃虫》这部影片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场有趣的斗争:比蚂蚁还小的金小蜂(拍摄影片时经过放大),如何刺死了比自己身体大十几倍的红铃虫,通过科学实验发现的这个“以虫制虫”的“奇迹”,已经可以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来普遍推广了。
如果说《金小蜂与红铃虫》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不利于作物生长的消极因素的方法,而《巧种多收》便是积极地揭示了如何能增加有利于作物生长的因素。有人恰当地给《巧种多收》的内容总结成四句诗:“珍珠玉米黄金豆,同生共长情谊厚。识得草木协作意,巧作耕种获丰收。”前两句诗,点明了这部影片所显示的玉米和大豆间作的好处,以及产生这种好处的科学依据。后两句诗,贴切地道出了这部影片给观众的启示:我们从这部片子里得到的,决不仅仅是玉米和大豆所以宜于间作的个别例证,而是激发我们要更多地去
“识得草木协作意”,不断地实验、总结出各种庄稼的脾气,给它们巧妙地安排性情相投的邻居,使它们互相取长补短,茁壮地生长起来。其实,即使在《金小蜂与红铃虫》这部片子里,也不仅是让我们学到个别消灭虫害的具体方法而已,它同样可以发人深思:必须通过科学实验,掌握农业生产的规律,为农业增产创造条件。
看了这两部影片,让我们想起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里说的几句话:“自然界不能是无理性的。”“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自然主义的历史观认为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在决定人的历史发展;这种历史观因此是片面的,它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的确,自然界是有理性的,但是,当人类还没有掌握它的理性的时候,人在它面前显得多么愚昧和软弱无力;当人类在劳动中逐步地了解到自然界的理性,并且运用这种“理性”去改造自然界本身的时候,人类却显得多么聪颖和力大无穷!请看,我们不是可以利用小小的金小蜂来杀死红铃虫了么?我们不是摸到了一些庄稼的习性,给它们合理地安排了邻居么?
影片《金小蜂与红铃虫》和《巧种多收》所以能给我们这么一些收获,是同农业科学工作者和科教片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摄制科教片,首先有赖于农业科学家的长期研究和科学的结论,为影片提供题材;其次,还有赖于电影工作者的刻苦劳动——用明晰、确切而又优美的画面把科学研究的成果搬到银幕上来。《金小蜂与红铃虫》的导演曾经谈到拍摄金小蜂用它的产卵管去刺杀红铃虫的过程。他说:“按照镜头剧本的设计是,导演要金小蜂去刺红铃虫的腰部,可它不是刺在头上就是刺在尾巴上;不符合影片的要求,于是就要把盛放它的小玻璃盒(只有火柴盒的三分之一大)从摄影架上拿下来,用毛笔尖把金小蜂赶离开红铃虫,再放在摄影架上,重新对焦点来拍摄。可是常常是焦点还没有对好,金小蜂又在红铃虫身上乱刺了。这样一次又一次的重拍,手忙脚乱地弄了两天,才拍好了一个镜头,第三天大家想出个办法,在拍摄现场安置了一个电压调节器来调节气温。如果金小蜂不在要求的位置刺红铃虫,摄影师一声‘加热’,随着电压急速升高,灯光下的温度就霎时上升。金小蜂受不了高温便马上收起了产卵管,准备逃命,可就在此时,一声:‘降温’,恢复了正常,金小蜂换一个位置又刺起来了。这样‘加温——降温’,‘加温——降温’,有时金小蜂走到要求的位置,刺进要求的部位,于是摄影机转动了,把它的活动拍下来了。”拍摄科教片的艰辛过程,由此可见一般。又例如《巧种多收》一片,由于创作人员的精心设计,不但确切地揭示了庄稼合理间作的好处,同时在银幕上还展示出好一幅美丽的农村自然景色,使我们得到一次很好的艺术享受。
观众可以得到这些收获,还与这两部片子的另一个共同优点有关。这个优点就是深入浅出的解说。比如在《巧种多收》里解释玉米和大豆在一起可以合理利用地力时说:“等慢慢长大起来,有时候好朋友也会闹问题的。一间房子两家住就会感到拥挤。玉米的根盘又多又大,渐渐地往横里发展,眼看就要挤到大豆了,可是大豆却能谅解朋友,不进行争执,利用圆锥形的根,向土壤深层发展。这样,一个住上头,一个住下层,住的矛盾解决了,还能够合理地使用土壤里的水分和养料。”观众在看画面的同时,能够听到这样通俗生动的解释,就更容易领会其中的科学“奥秘”了。
总之,无论是一般观众还是农民,都会看懂和喜欢这两部片子的。因为它们把自然界里昆虫与昆虫之间“相生相克”的斗争、作物与作物之间“相辅相成”的协作,都交代得头头是道,而且生动有趣,不流于枯燥。对于农村公社社员来说,这两部影片更具有现实的意义——在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争取粮棉等作物全面增产的斗争中,影片再一次告诉我们:要积极利用科学力量战胜农作物病虫害,要为作物生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这就是我们要向农村特别推荐这两部影片的主要原因。
(附图片)
知识老人向小朋友们讲天有多高,天上有什么
石头组成的布可以作高级绝缘材料,在机电工业中用途很广
间作的玉米和大豆长得多么茁壮


第5版()
专栏:

桃花快快开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谁仔细观察过桃花开放的过程吗?如果真有这样的人,那他一定得特别有耐性,眼睛要对着小小的花蕾瞪上几个钟头!可是我们看影片《花为谁开》的时候,一个花蕾随着轻盈的音乐竟在二十秒钟里开足了。这是摄影师捣的什么鬼吗?不,这是他用了一种叫做“定时摄影”的特殊的拍摄方法,拍的真正的桃花。
原来放映机每秒钟放在银幕上二十四个画面,这是不变的。拍的时候,如果每秒钟也拍二十四个画面,放出来就和我们平常所见到的一样。现在假定一个桃花开放的过程是四个钟头,为了叫人在二十秒钟内就看见它开放的过程,就要平均每半分钟拍一个,四个钟头共拍四百八十个画面,放起来只用二十秒钟我们就看见桃花开了。说来简单,但是定时摄影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有时候,花在灯光照射下开得比原来快了,打乱了预订的拍摄计划;也有时花扭了方向,不再朝向需要的方向;也有时由于灯光烤得太热花不开了;甚至在拍的过程中,不能有微小的震动,不然在银幕上花会发起抖来。总之,为了拍一个这样的镜头,摄影师不知道要守在机器旁边熬上多少个日夜呢。
(栋)


第5版()
专栏:小常识

月夜的真实感
摆弄过照像机的朋友们一定都知道,在真正的月夜,无论是拍星星还是月亮都是不可能的,胶片没法子感光,即使延长露光时间,那也会因为月亮缓慢的移动而把她的圆形面孔拍成椭圆形的。所以电影里的夜景都是在摄影棚里搭景布光拍的。科教片要真实地直接表现月亮由升起到落下这个完整轨迹,而且这一夜的活动还必须在短短的几十秒钟里表现出来,这就要困难得多了。究竟是怎么拍的呢?摄影机的对面是一张天幕和一面小小的反射镜,再把月亮模型放在它的旁边,通过反射镜直接把月亮反射到镜头里。月亮的升降操纵和这“一夜”的光暗变化相当复杂。目前,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的技术设备条件较差,大部分是手工操作。现场参加工作的有十五个人,需要同时掌握七台调压变压器,跟着月升月落来改变光亮,拍摄时只听到一人大声报秒数,彼此非常严密地配合动作,简直紧张极了。拍星星就更有趣了,经过多次试验,星星的模型最后是采用破碎的热水瓶胆做成的。用非常细的玻璃丝按照准确的星宿位置,前前后后高高低低地吊好。为了让它眨眼,用一个风扇摆在远处吹。拍星星升起的镜头的办法是:用拉镜头——把摄影机由近处拉到远处,并且要在同一条胶片上用同样的速度移动着拍摄。
(小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