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6月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节约开支降低生产成本 挖掘潜力发展集体经济
东辽县克勤克俭办生产队
新华社长春四日电 吉林省东辽县各人民公社广泛开展勤俭办社、勤俭办队的活动。
今年,东辽县干旱比较重,对春耕生产不利,但全县劳动力、畜力和积肥数量都比去年增加。入春以来,各公社生产队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力争农业丰收;另一方面抓紧全年生产费用消耗最多的春耕季节,千方百计地节约开支,降低生产成本。今年,全县春耕进度比往年快,播种质量也比较好。许多生产队使用的木犁、耙,马套包、点种篓等工具,往年大都要花钱购买,今年很多是由社员动手修理、制造和编织的。据四月中旬统计,全县各公社的生产队自己修理的各种大小农具达四万多件。这个县草原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饲草不够,加上近年来牲畜增多,许多生产队每年要到外地购买饲草。有些单位只买草费用一项即占全年生产费的三分之一左右。今年春耕前,各公社还发动社员上山割草,剥玉米叶,储备饲草,全县仅这一项就节约资金三十四万元。泉太、渭津等公社各生产队春耕生产的费用,普遍比去年同期降低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左右。
东辽县许多人民公社不仅以自力更生的精神解决当前的困难,而且从长远打算,尽量做到可以自造的物品就不依赖国家供应;能够自产的东西就不购买。为了解决部分地区连年出现的缺饲草、缺麻绳、缺木料的困难,各生产队已根据历史习惯,合理安排作物种植计划,扩大了谷子播种面积,争取在正常年景的情况下,做到饲草自足。全县落实的麻类种植面积已超过国家计划。在播种中,还利用田头路旁及零星土地,多种了一些麻类作物。为了逐步解决农具用材,全县今年春季植树造林的面积比去年春秋两季还多。
这个县勤俭办社、勤俭办队的活动,是在去冬今春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基础上展开的。在运动中,广大干部和社员进一步提高了政治觉悟,集体生产的积极性很高,迫切要求克勤克俭地办好生产队。中共东辽县委及时总结了泉太公社黎明大队勤俭办队的经验,并号召全县各生产队学习他们“勤创业、俭守家”的风尚。山地多、平地少、自然条件不好的黎明大队,去年粮食总产量增长二成多,生产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由一九六○年的百分之二十五,逐渐降到百分之十五点五。社员分配时的收入平均比上年增加百分之二十。黎明大队勤俭办队的主要经验是积极挖掘人力、土地及其它自然资源的潜力,发展集体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干部注意经济核算。他们依靠社员,民主理财,使全队勤俭成风;坚持以自己的力量克服各种困难。在生产上统筹安排,瞻前顾后,留有余地,尽量做到自力更生解决生产上的困难。这些经验在全县广泛传播以后,梨树、灵方、安石、渭津等公社各生产队提出“学黎明、赶黎明”、“少花钱、多打粮”的口号。许多生产队还根据这种精神修订了增产节约计划。过去开支较大的梨树公社的黄羊三队、泉太公社的长西三队、渭津公社的桦皮大队,着重学习黎明大队节约生产费用,降低生产成本的经验;去年增产而且生产成本又低的前良、曲家等生产大队,在继续开展勤俭办社办队活动的同时,扩大生产门路,增加收入;去年收入不多、生产开支又大的生产队,就更加注意勤俭并重,增产节约双管齐下。梨树公社黄羊三队的社员在学习黎明大队的经验以后,找出主要教训是队干部花钱大手大脚,花了一些不该花的钱,买了些不该买的东西。现在,这个队建立了财务开支和农具保管制度,找到了十多条增产节约的办法。生产队长带领社员打草编筐,修车造犁,能够自制、自修、自产的农具都没有花钱购买,使春耕期间的生产费用比去年同期降低百分之二十。


第2版()
专栏:

利用河边田坎 恢复抛荒旱土 改进管理方法
黔阳专区多种杂粮增产粮食
本报讯 多山的湖南省黔阳专区各地公社,今年在重视水稻生产的同时,尽量多种杂粮,以增加粮食的总产量。全专区杂粮播种面积,计划比去年增加百分之六十以上。最近,播种工作全面开始,已播玉米、粟、大豆等作物二十五万亩。甘薯育苗计划超额完成,部分地区已开始栽插。
黔阳专区的杂粮,常年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十五左右。产量最高的一九五八年曾达到三亿七千万斤,占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十八。部分山区杂粮比重更大一些,约占粮食总产量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以上。尽管山区有适合种杂粮的条件和历史习惯,但“重主粮、轻杂粮”的思想还是较普遍的。比如有人说,“山上种一望,抵不上一个田角氹”。实际的经验却证明,凡是“主杂并举”的地方,粮食产量多,群众生活好,集体经济巩固。新晃侗族自治县方家屯公社新民大队,一九六一年因水利建设占田及其他原因,稻田比一九五七年减少百分之十五点七(计一百八十六亩),但旱土扩大三百二十五亩,结果粮食总产量比一九五七年增加百分之十一点九,保证了国家征购任务的完成和社员口粮水平的提高。与此相反,新晃侗族自治县贡溪公社铜鼓大队历来杂粮占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前几年集中力量生产稻谷,一九六○年稻谷比一九五七年增加二万六千斤,而杂粮却减产十六万九千斤,粮食总产量比一九五七年减少十四万三千斤。各地认真总结了多种杂粮的好处,并用事实教育干部和群众,这对今年增种杂粮起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扩大杂粮种植面积,去冬以来,黔阳专区各地除了努力经营集体耕种的旱土外,积极恢复抛荒的旱土,充分利用河边、河洲和田塍、田坎来增种杂粮。目前全区已经恢复和扩大旱土十多万亩。此外,各地大力推广混种、套种、间种和扩大复种等行之有效的经验,千方百计提高土地利用率。全区已在二十万亩幼林和林木稀疏的地里,实行林粮间作,既抚育了林木,又生产了粮食。去年冬季以来垦复的六十多万亩油茶、油桐林也成了社员们间作杂粮的广阔地方。由于今年春旱严重,稻田犁耙工夫推迟了,各地在抢犁抢耙的同时,利用空隙时间扩种杂粮,在下雨前把大部分旱土整理好,能下种的都先下种,以腾出劳力在雨后抢犁旱田。同时,还合理安排了杂粮播种期以错开生产季节,保证水稻插秧和杂粮播种按时完成。
今年,大部地区还注意总结培育管理杂粮的经验,力求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同时教育社员改变杂粮地不施肥的习惯,因地制宜地扩种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在容易遭旱的地区,选用早熟抗旱的品种。
山区杂粮生产比较分散,季节性强,播种、中耕、除草和治虫等工作,抓得不好,就容易错过时机,导致减产或失收,因此,如何做到主杂兼顾,合理安排劳力,加强责任制,在播种之后显得十分重要。有些地方已注意发动群众讨论制定适合自己情况的经营管理办法,以调动社员管好杂粮的积极性。
增种杂粮以后,黔阳各地今年准备鼓励群众多养猪,并采取“公有私养”的办法发展集体养猪业;在杂粮集中产区,国家还适当增加粮食征购中的杂粮比例;帮助生产队就地加工杂粮,在集中产区开设粉坊、糟坊,以发展多种经营,增加现金收入。


第2版()
专栏:

治理坡地 整修工程 植树造林
黄河中游各省区重视水土保持
本报讯 今年春季,黄河中游的陕西、山西、甘肃、内蒙古等省区,结合春耕准备工作开展了以治理坡耕地和恢复整修原有措施为主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今年这个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动手较早,规模较大。陕西省三月下旬上工劳力最多时每天达到四十七万人,超过一九五六到一九五九年同期投入的劳力;山西省参加春修的劳力最多时也达四十五万余人。
今年春修工作的特点是:领导思想明确,抓得紧,持续时间长;各级领导都制定了具体计划,切实作了安排;工作踏实,讲求实效,各地都紧密围绕农业生产,同时注意当年受益的田间工程和其他有效措施。陕西省到五月上旬止,全省完成水土保持初步治理面积为九百五十八平方公里,占全年计划任务的百分之九十五点八,整修工程面积九百八十八平方公里,占全年计划任务的百分之九十八点八。水土保持工作搞得好的延安专区,今春初步治理面积超过原来年度计划的百分之四十,整修工程面积超过百分之三十六。山西省截至四月底,全省完成的初步治理面积占全年计划任务的百分之九十七,整修工程面积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百分之六十六点二。晋南、晋中地区,趁今春雨多墒好的有利时机,大抓整修梯田、加高培厚地埂、起高垫低、修堎补堰、填穴补豁,以及新修梯田、地埂等农田治理工程;晋北地区长期干旱,坡地土壤墒情不好,以抓淤滩漫地和闸沟淤地工程为主,积极扩大一部分保产田;晋西北沿黄河一带大量营造木本粮食树,仅保德县春季造林就达五千四百亩。甘肃、内蒙古等省区,结合春耕生产,也都有成效地开展了以恢复整修田间工程和原有措施为主的水土保持工作。
不少地区采用现场会议的方式,向干部群众进行了宣传教育,推动工作的进行。如山西忻县地委于三月上旬在河曲县典型治理区的曲峪、沙畔大队召开了十个县的县长、农业建设局长及七十七个重点大队干部的现场会议,用实际例子教育了广大干部,明确了方向,增加了信心,有力地推动了工作。兴县城关公社城关西大队现场会议以后,自动制定了十年治理规划,并将集中治理的小流域全部进行了整修。
在今年春修工作中,很多地方还结合整社工作处理了开荒问题。不少社、队检查了开荒地,订立了制度,制止乱开荒地的现象。
不少地区在今春的水土保持工作中,坚持了检查验收制度。陕西延安专区、山西晋中、忻县、雁北专区,对去冬以来兴修的水土保持工程普遍进行了一次检查验收。延安专区组织工作组到重点县进行检查验收,志丹县采取边检查边补修的办法,使一些不合标准的水平梯田得到重新整修。有些地方通过检查验收,发给合格证明。
目前,有些地区已开始准备夏收后的水土保持工作。


第2版()
专栏:

甘肃天水县太京公社田家庄生产大队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十年来已把山上的一千多亩耕地,因地制宜地修成了水平梯田和坡式梯田。
 司马摄(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

帮助香港同胞和居民解决用水困难
广东已作好供水准备
新华社广州四日电 自广东省省长陈郁于五月二十五日就免费供水解决香港居民食水困难事,分别复电香港中华总商会和港九工会联合会之后,广东省人民对香港同胞和居民的用水困难十分关心,广东省有关部门对向香港供水的技术工作已积极作好准备,等待香港派船来取水。
香港当局于六月一日派出香港副工务司莫而芹、海事处高级海事官许尔斯与水务局工程师孙德厚,在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张海平陪同下,于一日来到广州商谈有关供水的具体事宜。广东省水利电力厅厅长刘兆伦、广州市建设局副局长戴机、黄埔港务局副局长周省民等,于二日至三日同莫而芹、许尔斯等进行了商谈。商谈时,广东省有关部门提供了有关珠江淡水和广州市自来水的资料。广东省黄埔港务局提出给予香港派来运水船只以便利条件。莫而芹和许尔斯对提供上述有关向香港供水资料以及给予种种便利表示非常感谢,并说准备工作已在积极进行中。
莫而芹等已于四日乘车返回香港。广东省、广州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刘兆伦、戴机、周省民等前往车站送行。


第2版()
专栏:

全国人大代表吴昱恒先生逝世
新华社四日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案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昱恒先生,于六月三日晚九时零五分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岁。
吴昱恒先生治丧委员会已经组成,订于六月七日上午十时在嘉兴寺公祭。
治丧委员会名单如下:沈钧儒、万里、邓初民、邓哲熙、史良、刘淇生、关世雄、李维汉、陆宗达、陈士骅、吴晗、吴德峰、余湛、武新宇、张苏、张友渔、周鲠生、胡愈之、高崇民、唐士吉、徐冰、徐迈进、徐寿轩、连贯、杨明轩、董必武、楚图南、廖沫沙、闻家驷、赖坚。


第2版()
专栏:

七单位自行车赛打破六项全国纪录
男女十三项自行车比赛的全国纪录已打破七项,其中七项男子全国纪录有六项被刷新。
据新华社讯 六月一日在北京自行车赛车场举行的七单位自行车表演赛中,运动员们获得了丰收,共有六人七次打破了六项全国纪录,三人平了其中的一项全国纪录。
我国自行车选手自今年五月二日第一次打破全国纪录以来,到六月一日为止的三十一天内,已经把男、女全部十三项自行车比赛的全国纪录打破了一半以上——七项,其中全部七项男子的全国纪录已经有六项被刷新。
在打破的全国纪录中,有四项是今年以来第一次被打破。这四项是:
三项全国纪录保持者、江苏选手韩广智以三十二秒一和一分八秒八的成绩,分别打破了男子五百米(行进出发)三十二秒三和男子一千米(行进出发)一分九秒六的全国纪录。这两项全国纪录是由福建选手徐惠根和韩广智本人分别在去年创造的。
北京选手王平以一分十四秒的成绩,打破了韩广智在去年创造的男子一公里(原地出发)一分十四秒二的全国纪录。
福建选手陈国珊以三十五秒四的成绩,打破了解放军选手刁桂兰在去年创造的女子五百米(行进出发)三十五秒九的全国纪录。
打破的另两项全国纪录是:
在男子十公里(原地出发)的比赛中,解放军三十二岁的老将钱怀玉创造了十四分十一秒九的全国最高成绩。山西选手李永志也参加了这项比赛,他的成绩是十四分十五秒四,也打破了全国纪录。
在男子二百米(行进出发)的比赛中,解放军队另一名三十一岁的老将孙世海以十一秒九的成绩,第二次打破了由他本人和徐惠根以及解放军选手于声桃共同保持的十二秒的全国纪录。徐惠根、张建明和福建新手丘基金在这项比赛中的成绩是十二秒,平了全国纪录。
参加比赛的,有解放军、江苏、福建、北京、山西、吉林和黑龙江等七个单位的自行车选手。其中以二十七岁的韩广智今年以来打破全国纪录的次数最多,共四次。他在今年五月二日还曾经以五分二十二秒七的成绩,打破了由他本人保持的男子四公里(行进出发)五分二十三秒四的全国纪录。


第2版()
专栏:

勤创业 俭守家
——泉太公社黎明大队是怎样勤俭办队的
中共吉林省委工作队
播种季节刚到,吉林省东辽县泉太公社黎明大队各个生产队的社员,就下田播种大田作物了。社员们说:“播种要是苗不全,秋天就要少打粮。”因此,在播种的时候,社员们非常精心。地耕得细,种子点得正。种完一块地马上就用磙子压。他们种地用的一整套工具,犁、耙、拖犁架子是自己造的;篓子和粪筐等是自己编的;犁套和鞭子等是自己打的……,只有铧和犁镜是花钱买的,其实有些犁镜还是办初级社和高级社时期买来的。全大队的十二辆铁轮车,也都是初级社时期的“古货”。车棚子坏了自己打车棚;车网子坏了自己换车网,现在的几辆旧车还像新车一样顶用。
黎明大队山地多、平地少,自然条件不好。但是由于干部和社员们处处精打细算,集体经济得到了巩固和发展,社员收入逐年增加。一九六二年,全大队的粮食总产量比一九六一年增产百分之二十七点五。一九六○年的生产费用,占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五,一九六一年下降为百分之十七,一九六二年又降到百分之十五点五。劳动工分分值也逐年提高。社员分配的部分,一九六○年占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六,一九六一年占百分之六十七点七,一九六二年占百分之六十六点二。集体经济的发展,社员收入的增加,使干部和社员进一步认识到人民公社的优越性,他们一心一意地为发展集体经济尽心出力。
“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这个大队勤俭办社这样好,首先是因为这里有一批克勤克俭的好干部。
先说党支部书记徐振国。他在一九五四年由部队转业回乡以后,就积极参加互助合作运动,被选为互助组长,一九五五年成立初级社的时候,又被选为初级社主任,公社化后一直担任大队支部书记。解放前徐振国当过多年长工,参军以后,在部队里养成了艰苦朴素的好作风,懂得一分钱、一粒粮来得不易,所以从来不浪费一个钱。他这样做,也有些人看法不一样。有的说:“徐书记太土气,到外边开会找宿住,咱们这么大个队,连店钱也掏不起吗?”有的说,“徐书记一个钱顶两个钱花,不到刀刃上不出血!”表扬也好,批评也好,徐振国还是有个老主意。他说“土气比阔气好”。今年一月,徐振国和第一生产队队长陈玉坤到公社开会,晚上八点钟才散会,偏赶上没有月亮,徐振国想赶回去,又担心五十多岁的老队长陈玉坤摔着。于是,他和陈玉坤来到旅店,把三元钱宿费交了以后,徐振国越想越不是滋味,向陈玉坤说:“咱俩住一宿店,够社员挣一二天啦!”陈玉坤回答说:“我也觉得不应该花这个钱,摸黑回去吧。”他们又把宿费要回来了,摸黑赶回家。在路上,徐振国对陈玉坤说:“当干部的受点苦比享福强,咱们往哪儿走,群众往哪儿跟,能带好,也能带坏。”这件事使陈玉坤很受感动。三月份,陈玉坤领着几名社员去公社开会,有的社员主张住旅店,他就把上次他和徐振国到公社开会的那件事讲给社员听,大伙都不住了,给生产队省了五六元钱。
大队干部一丝不苟,生产队干部照样学习,上行下效形成风气。生产队长陈玉坤,花钱总要再三考虑,该花的才花,不该花的坚决不花。比如马鞍子坏了,这倒是应该买的,他还觉得不到该花的时候。于是,他到仓库里找出几个破鞍子,请木匠用两个修成一个,结果修好了四个鞍子,把钱省下了。干部这种克勤克俭的精神,得到了社员们的好评。有的社员说:“咱有这些好干部,算放心啦!”
这里不仅有一批好干部,还有一批铁面无私的会计员,“把家虎”似的保管员。会计姜成武,在互助组时期就当记工员。一九五五年成立初级社时,又被选为会计,一直干到现在。会计室里整整齐齐地放着八个木箱,里面装着从一九五五年以来的所有的账目和单据表报,一年装一箱。他不但做到账目清楚,执行制度也很认真,不论谁报账,不合乎财务制度的一律过不了他这道关。有一次,大队治保主任陈景春外出多花了三角钱,姜成武没给报销。他说:“咱们是大队干部,一定要带头执行财务制度。”社员都说姜会计铁面无私。老贫农方玉振当保管员快十年了,工作一贯兢兢业业。初级社时买的“趟头”、“滑车子”等等,一直保管使用到现在。他有个木箱子,专用来装麻袋,每年秋天送完征购粮以后,他就把麻袋普遍清查一遍,该补的补,补好后锁在箱子里,因此,几年没丢过一条麻袋。方玉振不管对谁,总是照章办事,队里有个大笸箩总也不往外借。有一天副支部书记姜成武(兼会计)来借笸箩,方玉振说:“按规矩笸箩不外借,社员来借我没借,你看怎么办……”没等方玉振说完,姜成武就说:“对!应该按制度办事,我不借啦。”
在这个大队的干部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好铁能捻几个钉,勤俭办队靠大家才行。”这是这个大队勤俭办队的一条重要经验。在谈到这条经验的时候,党支部书记徐振国说:“要做到增产多、收入多、开支少,得依靠全体社员,人人关心集体生产、人人爱护公共财物、人人注意节约开支才行,而要做到这一点,光靠干部定几条规章是不行的,必须让社员充分讨论,大家做出决定,这样大家才会自觉地遵守制度。”他们取得这条经验,是从处理社员冯子清损坏了队里的皮鞭子的事受到启示的。
第一生产队按制度规定,赶牛车要用自制的麻鞭子,不用皮鞭子。可是冯子清有一次出车的时候,拿赶马车的皮鞭子赶牛车,不小心把鞭杆弄断了,按制度规定,损坏公物应当赔。队长陈玉坤要他赔的时候,他说:“我是干集体活弄坏的,为什么叫我赔?”队长说:“规定赶牛车的不准用皮鞭子,你为什么用皮鞭子?”冯子清说:“我对这条规定有意见,都是一样赶车,为什么赶胶轮车的使用皮鞭子,我就不能用皮鞭子呢?”争了半天也没有争出个头绪来。几个干部经过研究,觉得冯子清乱用工具不对,可是在制定农具保管制度的时候没有让社员充分讨论也不妥当。于是晚间召开了社员大会,让社员讨论应不应该制定这些规章制度。在讨论到赶牛车的应当用自制的麻鞭子时,队长陈玉坤算了一笔账:一把皮鞭十四元,全队三辆牛车,一辆车买一把鞭子,就得四十二元。社员们纷纷议论起来:“真是账怕细算,赶牛车用麻鞭子就行了,为什么要买皮鞭子?这条制度定得对!”也有的社员说:“冯子清不知道这条规定有这么大的好处,头一次犯可以原谅。”可是冯子清却说:“一不动,百不摇,我头一个违反了制度,要不按制度办,别人违反了怎么办?”自觉地按规定赔了皮鞭子。在处理这件事情当中,干部们进一步体验到,要真正做到勤俭办队,必须坚持民主理财的原则,这样才能使社员自觉地关心集体生产,自觉地爱护公共财物,自觉地注意节约开支,形成勤俭办队的风气。所以他们每当制定一项规章制度的时候,总是发动社员充分讨论,大家作出决定,大家共同遵守。这样一来,社员们不仅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而且干部没想到的事,社员想到了;干部为难的事,社员帮助解决了。在春耕大忙的时候,一队有一副犁杖犁辕子断了,少出一副犁杖,就要影响适时播种,队长正在为这件事发愁,可是第二天全队七副犁杖全部下地了。原来是社员姜德义趁休息时间把个旧犁辕换上了。
这个大队所以打粮多、花钱少,勤俭成风,关键在于党支部的领导。这个大队的一伙勤创业俭守家的好干部是在党支部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起初,这些干部也曾经有大手大脚的现象。比如一九六○年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时候,他们用公益金买了不少石灰给各家刷墙壁,买大量的五色纸写标语等等。社员意见很多。有的社员说:“干部哪样都好,就是手脚太大!”党支部根据这种情况,及时对党员、干部进行勤俭办队的教育。有的党员说:“过去没注意精打细算,今后花钱可得好好算计算计。”党支部在对干部进行勤俭办队教育的时候,善于抓住典型事例,进行好坏对比,使干部自觉地认识到勤俭办队的重要性。去年春天,第二生产队需要簸箕和撮子,自己不会编织,经过队委会讨论,决定割柳条到编织合作社兑换。不但没花钱,还找回来一千二百多元。可是,在这不久,第三生产队队长赵树起(党员)却花七元二角钱买来十二个铁兜嘴。党支部书记徐振国抓住这两件事情,对党员和队干部说:“财从细起,聚少成多,咱们可不能乱花钱啊!人家第二队自己不能编的簸箕、撮子用柳条换;第三队能用杏条编兜嘴偏偏花钱买,到底哪种做法对?”大家听了以后受到教育。赵树起赶忙作了检讨。第二天他跑到山上割了一大捆榆树条子,找人编了牛兜嘴。
党支部经常用一些活教材,对社员进行勤俭办队的教育,使社员懂得一分钱与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从而人人动手理财。这个大队的第一生产队很注意勤俭,去年仅从自己备足饲草、精选种子、自造小农具等几个项目,就节约了二千零六十六元,平均每个劳动日多分一角三分钱,平均每户多收入四十五元。党支部就抓住这件事,向社员进行了教育。过去有的社员看到队里某些浪费现象,他们说:“一元八角的,轮到我名下能摊几个钱,扯那份呢!”经过算细账,这种思想打消了。社员杜海说:“不怕钱少,就怕天长,一天省一角,一年就省老了。省下钱队里生产有本钱,每个人也能多分一份。”去年春天,第二队的干部想把四亩“白露葱”给社员分了,可是社员都不同意。有的社员说:“现在‘小根蒜’都下来了,比小葱更可口,还是把葱卖了吧!”队干部觉得社员说的有理,结果多收入一千多元钱,不但添补一些急需的生产工具,每户还预支了二十多元,解决了换季的单衣问题。
党支部和大队还根据不同的生产季节,找出不同的勤俭节约内容。春耕阶段,正是花钱多的时候,他们就突出抓少花钱;夏锄时期花钱少了,可是地侍弄不好,还要减少收入,于是,他们就抓住保全苗,多铲多趟。他们通过这些内容,完整地宣传党的政策,使干部、社员一时也不忘少花钱多打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