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6月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沂水大量造林认真育林护林
到去年底已造林六十五万亩,早期营造的林木已经成荫,由于控制了水土流失,扩大了耕地面积,加上其他增产措施,去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已由一九四九年的一百一十斤增加到二百六十三斤。
本报讯 山东沂水县在超额百分之十三完成春季造林计划以后,紧接着开展育林护林活动。最近,在很多生产队都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社员,担水浇树、叠土垒石,力争提高成活率和促进树木生长。
这个县是山区,过去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产量很低。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群众重视了造林。到去年年底,全县共造林六十五万亩。一千五百多个山头和一千多条河流沟洫的两岸,有了成片的林木。全县已控制水土流失面积九百八十一平方里,占总流失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七。由于林地面积扩大和早期营造的林木已经成荫,各公社和生产队不仅增加了林业和副业收入,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也给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解放初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这里流传着“一夜雷雨去大半,好土都冲走,露出青石面”的歌谣。一九四九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只有一百一十斤。到一九六二年,由于控制了水土流失,扩大了耕地面积,再加上其他增产措施,平均亩产达到二百六十三斤。过去是穷山秃岭的崔庄公社张马庄生产大队,大量植树造林以后,原来水冲沙压的五百亩好地,全部恢复了耕种。一九五八年以前,这个大队每年要国家统销粮食十一万斤。从一九五八年起,开始有余粮卖给国家。四年时间,全大队共卖余粮六十四万六千斤,绝大多数社员户有了余粮。
这个县植树造林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成绩,除了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援和贯彻执行林业生产的各项政策以外,主要的是各级干部认识到林业生产周期性长这一特点,制订了长期的、全面的发展林业的规划;同时,教育群众树立长期造林营林的思想。一九五二年,县级领导机关开始在李家峪、张马庄等地帮助群众制订营林规划,并把这里的经验逐步推广到全县。例如确定在沂沭河岸,以造用材林为主,结合发展薪炭林、经济林;在王庄、泉庄等梯田山区,以营造经济林为主,结合发展用材林;在马庄、道托等丘陵地区,以营造桑果林为主结合发展薪炭林。为了很快地收到造林的效益,大力推广了杨柳槐等速生树种。在远景规划的指导下,各地又从上到下制订年度、季度造林计划,发动群众讨论修改,保证贯彻执行。
要大量植树造林,需要大批树苗树种。这个县根据“自采、自育、自栽”的方针,实行以生产大队或生产队育苗为主,国营林场支援为辅的办法,积极采集和培育树种树苗。同时,对荒山、河滩面积比较大的公社,积极给以支援。去年一年,全县有关部门采集了树种七万多斤,枝条三百四十多万斤,支援了八百四十多个缺种缺苗的生产大队。
这个县在造林营林过程中,也经过一些曲折。在大量植树造林初期,由于经验不足,有的人认为植树以后,就会自然成林,结果是“造林一大片,成活花点点”。成活的树苗,由于抚育管理不善,生长缓慢。针对这种情况,县有关领导部门提出了“三分造、七分管”的口号,加强对林木的抚育管理。县人民委员会颁发了护林布告,各公社还利用有线广播、集市宣传、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地进行护林教育,并定期评比和表扬护林模范单位和模范人物。“护林光荣、毁林可耻”的口号在这个县已经深入人心。县和公社还逐步建立和健全了专管林业生产的机构,各生产队普遍建立了育林护林组织,全县有百分之七十的农户订立了护林公约。采取这些措施以后,就把造林、育林、护林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了。


第2版()
专栏:小常识

从植树到成材
常言说:“十年树木。”这说明从植树到成材,要有一个比较长的时间。严格地说,这句话并不十分确切,因为有些树木从植树到成材,需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我国有几千种树木。这些树木,有些长在南方,有些长在北方。南方气温较高,一般树木比北方生长快。但是,生长较快的杉木、桉树、云南松等,也需要二十多年才能成材。其他如樟树、楠木、冷杉、紫檀等材质较好的树木,要四五十年才能长成。北方地区除泡桐树能够十多年成材以外,生长较快的杨、柳、洋槐等,也要二三十年才能成材。东北、内蒙古地区生长最快的落叶松,要三四十年才成材。有些针叶树,例如红松等,要一百多年才能成材。
在风沙地区营造防护林,除南方海滩地区用木麻黄营造的防护林外,一般的防护林,要经过五年左右时间才能初见成效。防护林的树越高,起的作用越大。因此宜于多用杨树,但要使它们充分发挥防护作用,也要经过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在水土流失地区营造的水土保持林,收效较快,一般在三、五年后就能适当地减轻土壤冲蚀现象。但要最好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也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
一些经济林木,例如油茶、核桃、板栗、漆树、橡树、栓皮栎等,也需要一、二十年的时间才能大量收获产品。油茶、核桃、板栗树,要七八年才开始结果,二十年左右进入盛果期。漆树、橡胶树虽然从小就有树液,但产量很低,长到七八年以后,才能获得较多的产品。日用工业品软木砖、隔音板、瓶塞等,是用栓皮栎的树皮加工制成的;棕绳、蓑衣等是用棕榈的棕皮制成的。这些树皮棕皮也要等到树木长到七八年后,才能剥取。
树木的生长期比较长,但是并不能在漫长的岁月中任其自然生长,而是要人们坚持不断地进行抚育管理工作。植树造林以后如果不加强抚育管理,最常见的是树木的成活率不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加强人工抚育,还能够促进树木生长,提高树木的质量,缩短树木成材或结果的年限。“树长一寸,心血十分。”说明了抚育管理是营林工作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第2版()
专栏:短评

造了林,一定要抚育管理
林木抚育管理工作,是林业生产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在大量造林以后,林木能够成活多少,能否迅速生长,能否早日成材和结果,都要看抚育管理工作做得好不好。解放以后,山东沂水县的林业生产所以能够逐年发展,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抚育管理工作做得好,“护林光荣,毁林可耻”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并且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抚育管理工作制度。
做好林木抚育管理工作,主要依靠林区广大职工和公社社员的自觉。林区的党政领导机关和有关部门,应当在群众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要善于运用护林育林的模范事迹和加强育林工作、促使林木早日成材和结果的事例教育群众,使群众真正认识到林业生产“三分造,七分管”的道理,使护林育林的重要性家喻户晓。在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上,还应建立必要的护林育林制度。在林木比较集中的地区,要建立专营或兼营的林业队,由他们长年负责护林和育林;小片或零星的树木,也要固定专人负责管理。要经过充分的酝酿讨论,订立群众性的护林公约,把护林育林的责任落实到队、到组、到人,并且认真地加以贯彻执行,经常地进行督促和检查。总之,造了林,一定要抚育管理,要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使人人关心林业生产的发展,人人动手做林木的抚育管理工作,争取幼树成活多,小树生长快,早日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木材和林副产品。


第2版()
专栏:

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庆祝成立十周年
宋庆龄副主席题词勉励少年儿童要听毛主席的话,做共产主义事业可靠的接班人
新华社上海三日电 宋庆龄副主席创办的儿童文化事业之一——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二日举行成立十周年庆祝会。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陈丕显、候补书记石西民,上海市的教育、文化、妇女、青年方面的负责人,著名作家、画家、音乐家,以及常在少年宫给孩子们作报告的老工人、老红军、先进生产者等,都到会祝贺。
中国福利会秘书长李云在会上宣读了宋庆龄副主席的贺信。宋副主席在贺信中勉励少年宫的同志们要牢牢记住毛主席的话,戒骄戒躁,继续高举三面红旗,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红旗,高举毛泽东思想的红旗,为更好地培养革命后代而努力。宋副主席还为少年宫成立十周年题了词:“少年儿童要听毛主席的话,做共产主义事业可靠的接班人。”
陈丕显在会上讲了话。他说,少年宫从一九五三年六月一日成立到现在,十年来工作做得很多很好。这些成绩是在党的领导下,在宋庆龄副主席的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取得的。陈丕显说,要培养孩子们成为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不仅要对他们进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培养他们爱劳动爱科学,而且更要使孩子们从小懂得阶级和阶级斗争。他希望少年宫的同志们继续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少年宫主任陈维博在会上回顾了十年来少年宫的工作。
少年宫被孩子们称为“我们可爱的家”,十年来参加少年宫活动的小朋友共有数百万人次,平均每天有二千多人次。少年宫经常邀请老工人、老红军、先进生产者和各方面的英雄模范人物同孩子们见面,给孩子们讲革命斗争故事。丰富多采的联欢会、主题会、展览会、文艺表演会、科学知识讲座等等,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少年宫有科学、技术、文艺、体育等三十多个小组,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这些小组,在小组里制造飞机舰船模型,装配无线电设备,学习绘画、刺绣、音乐、舞蹈等。通过这些活动,巩固和加深了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扩大了他们的眼界,培养和发展了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精神。十年来成长起来的孩子们,一批又一批地离开了少年宫,有些原来参加航海模型小组的现在在海防前线工作,原来参加“小伙伴艺术团”的现在成了演员、播音员,更多的人当了工人、农民、教师、解放军战士。“六一”前夕,他们纷纷来信祝贺少年宫成立十周年。少年宫经常接待外国来宾,孩子们在这里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少年宫还和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少年宫建立了友谊的联系。日前,他们收到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壤市学生和少年宫的贺电,还收到了古巴少年联盟的刊物《少年队员》的来信。由于出色的成绩,少年宫被评为全国儿童工作先进单位。
为庆祝成立十周年,少年宫还举办了图片展览会。这个展览会在二日开幕。当天晚上还举行了有一千多小朋友参加的庆祝联欢会。
少年宫还收到了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的贺电和许多儿童事业单位及各方面人士的贺信。


第2版()
专栏:

降服瘟神 人寿年丰
余江县根治血吸虫病五年来,数十个解放前濒于毁灭的村庄获得新生,荒芜的两万多亩农田恢复耕作。解放初期,这里有百分之四十的农户依靠政府救济和贷款过日子;一九五八年以来,每年可向国家出售数百万斤余粮,不少人有了存款。
新华社南昌三日电 江西省余江县人民最近热烈庆祝根治血吸虫病五周年。中共余江县委号召全县干部和人民树立长期同血吸虫病作斗争的思想,巩固这一胜利。
解放前,在余江县城周围方圆五十里的疫区中,血吸虫病流行了一百多年,三分之一的人口患病,大批农民死亡或外逃。解放后加强了防治工作,一九五八年五月,余江县首先树起根治血吸虫病的红旗。五年来,这个县由于坚持不懈地努力,有效地巩固了根治血吸虫病的成果,在七万多人次的粪便检查中,没有发现新感染的患者。一些外来的和少数原来治疗不彻底的血吸虫病患者,除个别晚期重病患者以外,绝大多数人都恢复了健康。
五年来,疫区人口增长了百分之三十九点八,数十个解放前濒于毁灭的村庄获得新生。过去那些“下田扶根棍,拿起锄头就想困”的患者迅速恢复了健康,精力充沛地投入生产。荒芜的二万多亩农田恢复耕作,平均亩产量比过去提高了好几倍。解放初期这里有百分之四十的农户依靠政府救济和贷款过日子。一九五八年根治血吸虫病以来,这些缺粮区每年可以向国家出售数百万斤余粮,不少居民有了存款。许多单身汉和寡妇建立了幸福的家庭。解放前疫区三百多户、一千一百多名外逃的人也陆续回到故乡,参加生产。
余江县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的重要经验之一,是紧密结合生产和农村工作进行防治。这个县坚持把防治血吸虫病列入党和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在安排生产和日常工作时,也把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布置下去。他们结合积肥、造肥对粪便和污物进行无害处理;结合水利维修来改善饮水条件;结合田间管理展开查螺、灭螺活动,做到生产和防病相互促进。
这个县在根治血吸虫病以后专业人员相对减少的情况下,采取加强专业队伍同充分发动群众相结合的方针。他们一方面使原有专业人员稳定下来,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运用短期训练和带徒弟等方法,培养群众中的防治积极分子。几年来,先后培训了二百三十多名群众查螺员、粪便管理员,这些人在复查、复灭钉螺和粪便、水源管理等工作中,起了很大作用。


第2版()
专栏:来信

农村欢迎什么样的剧团?
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晋东南地区三十六个不同剧种的剧团,都先后深入到山村小庄,为广大社员演出。在演出的过程中,有的剧目受到群众热烈欢迎,也有个别的剧目受到群众的批评。什么缘故呢?我们访问了一些剧团领导同志和部分演员,同时在襄垣、晋城、黎城等地,召开了有老年、青年、妇女、知识分子参加的观众座谈会,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给农民演什么戏,大有研究的必要。大家认为,戏的内容、形式,大本戏、小折戏,传统戏、现代戏,等等,既要适合当时的政治宣传要求,也要符合广大群众的爱好。屯留县的麟山剧团、潞城县的红旗剧团、襄垣县的秧歌剧团等,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因为他们有内容很好的剧本,有传统剧,也有现代剧;有大本戏,也有小折戏;还有歌舞、快板等。这些剧目,既配合各个时期的政治宣传,也适合广大观众的口味。晋南专区文工团现代剧目较多,能紧密配合中心工作,所以群众抢着去看,特别喜爱他们演出的《槐树庄》、《夺印》、《雷锋》等剧。群众对潞城红旗剧团的评语是:“看古戏有杨家将,看新戏有李双双;长戏一下午,短戏几分钟;经常说快板;歌唱新农村。”有的剧团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差,他们还是拿老眼光看观众,认为农村看戏是看红火热闹,自以为台下观众笑声越大,就是自己的戏演得越好。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专演老本戏,不是抢亲,就是害人,要不就是天上降神,地下出鬼,老年人说这是哄小孩,儿童们说这是吓唬人,妇女们说这是欺负俺妇女。
其次,演员和剧团工作人员要有好的服务态度。屯留麟山剧团、潞城红旗剧团、晋南专区文工团,每到一处,尽量把自己的拿手戏、好演员和好布景、好服装搬上舞台,让广大社员欣赏。青年名演员崔巧英、傅先贵、王现才、张秀兰等,演出极为认真,唱腔悦耳,舞蹈优美,在广大观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有的剧团和有些演员错误地认为“乡下人”不懂戏,演出的收入又比城市少,因此演出不下功夫。名演员很少出台,新服装很少见到,布景马虎,道具不全。有一个剧团,各个行当的装饰非常粗糙,丫环和小姐分不开,包公跟李逵一个样。这种演出态度,群众当然是不欢迎的。
再次,演员、职员还要有好作风。在下乡上山演出中,有不少剧团都发扬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晋南专区梆子剧团到阳城、沁水等地演出时,因为山大路窄不能通车,就把服装打成软包,自己扛着、抬着,按时到达了演出地。他们每在一个地方演出结束后,都要把借用过的民房和公共场所打扫干净,群众称他们是“老八路”剧团。晋南专区文工团、落子剧团和屯留县的麟山剧团、潞城县的红旗剧团,在农村演出中,都能密切联系群众。有的召开座谈会,请群众对剧本、演员、服装、道具提意见。有的利用上午时间,深入田间,一面体验生活,一面给社员在地头说唱当地的新人新事。有的还把自己编写的小剧本、小快板等送给当地俱乐部。有少数剧团却不是这样。有的剧团要求过高的供应,要求过多的人力和车马运送戏箱、行李;有的青年演员还要求坐车。群众对这样的要求是不满意的。对这些剧团的演员、职员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真正树立起做人民勤务员的思想和工作作风,把上山下乡演出看成是自己的政治任务。
剧团如何为农村服务,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希望戏剧界给予应有的重视。
中共晋南地委会 连治水


第2版()
专栏:

昆明举行纳西族老画家周霖画展
昆明市最近举行了纳西族老画家周霖的国画展览。展出的二百多幅作品中,很多取材于云南西北高原的景物和纳西族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具有比较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受到观众喜爱的《破雪》、《纳西妇女拉松毛》两幅画,描绘了纳西族人民在风雪高原同大自然作斗争的情景和勤劳勇敢的品质。取材于传统的春节舞灯的《鹿鹤同春》,表现出纳西族人民淳朴的风俗习惯和对畜牧兴旺的喜悦。这位老画家在其他许多展品中,还描绘了玉龙雪山、金沙江的虎跳涧、长江第一湾等壮丽景物和白鹇鸟、赤舌兰等珍禽奇卉。
周霖今年六十二岁。解放前,他在中学教语文,没有多少时间作画。解放以后,他担任丽江县文化馆馆长,一九六○年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成立,他当选为副县长,但仍然能够用主要精力从事绘画。党和政府帮助他在云南西北的纳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深入生活。中国美术家协会云南分会曾请他和一批汉族画家临摹过著名的丽江壁画。著名国画家关山月还同他合作画了一幅国画《金沙浪拍云崖暖》,现在陈列在首都的人民大会堂里。


第2版()
专栏:

霍去病墓前石刻艺术陈列室开放
设立在陕西省兴平县窦马村附近霍去病墓前的一座西汉石刻艺术陈列室,不久以前整修完工,并且开放展出。这里陈列的十六件大型立体石刻,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古代大型石刻中时间最早、保存完整和在文史研究方面具有高度价值的石刻艺术遗产。
霍去病是汉代一位爱国青年军事家。汉武帝时,被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元狩六年(公元前一一六年),霍去病逝世时,年仅二十四岁。汉武帝为纪念霍去病,特在茂陵(汉武帝陵)东侧修建了一座象征祁连山形状的墓冢,并且雕刻了各种巨型石人、石兽作为墓饰。
陈列室共分东西廊房,四周松柏环绕,建筑朴实壮观。十六件大型立体石刻中有跃马、卧牛、伏虎、野猪、卧象、怪兽、蛙、鱼和石人等各种形象,还有两块汉隶书石刻。这些大型立体石刻都是利用岩石的天然形状刻成的,题材多样,造型朴实生动,气魄雄伟,可以看出远在二千多年以前,我国石刻艺术就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并且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富庶和国家的强盛。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老八路的宣传队来了!”
新华社记者 莎荫
在太行山革命老根据地,有这样一个县剧团:演员们成年累月地背上戏装,风里来,雨里去,从集镇到山庄,从平川到拔海一千七百米的高山上,三年间,演员们走遍了全县四百一十五个生产大队。他们和山区人民睡一条炕,吃一锅饭,在同一块土地上劳动,和社员们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他们走到哪里,哪里的社员就说:“老八路的宣传队来了!”
这个剧团就是山西省昔阳县的人民晋剧团。
昔阳县人民晋剧团成立只有十年。七十多名演员和职员,最大的不过三十来岁,最小的只有十五岁。但是,这个年轻的剧团继承了战争年代老八路宣传队的优良传统,把革命的文艺红旗高高地插在太行山上。
昔阳县四百多个生产大队几乎全部分散在巍峨重叠的太行山中。但是,演员们的足迹踏遍了这里的一条条山沟,他们的歌声传到成千个山庄窝铺。界都公社的石门大队有四十二道沟,三十六个小庄,演员们在那里为每一个山庄的社员演了戏。西寨公社的白家川大队离县城七十多里。今年春天,演员们背着戏装,翻过拔海一千七百米的沾岭山,到了白家川,自己动手搭了个舞台,第二天就给社员们演戏。
对昔阳人民晋剧团的演员来说,在山区演戏,吃点苦是算不得什么的。他们说,只要能为社员服务好,再大的苦也吃得下!今年二月,剧团正在东冶头公社演戏,三教河大队来了个人,要剧团第二天去赶演日场戏,并且要派牲口来接。因为东冶头离三教河有四十多里路,一溜大山坡,东冶头夜戏到半夜才散场,第二天赶四十多里山路,还要在中午演出,老乡们怕演员受不了。但是演员们都不同意三教河大队派牲口,一来怕耽误生产,二来怕山路不好走,跌坏了牲口,便决定轻装上山。当晚散戏以后,他们就把三教河大队希望演出的八个连本戏、四个折子戏的服装和道具打成包,分配给每个演员和职员。第二天天还没亮就上了路。一路上,大家互相激励着。党支部书记王忠华背个大包袱,有说有笑地鼓励大家。到中午十二点,赶到了三教河。一个钟头以后,戏就开演了。这件事使三教河的社员们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这家送来核桃,那家送来黑枣,演员都婉言谢绝了,他们对社员说:按时给大家演戏,是我们的责任,怎么能受大伙的礼呢?
有人说,剧团演好戏就行了,其他都是小事。昔阳县人民晋剧团的演员们却不是这样想。在那里,每一个演员都把自己的职业看成是神圣的革命事业。童养媳出身的女演员杨兰花说:“把自己单单看成是唱戏的,那永远不能为群众服务好。”他们保持了革命文艺工作者的高尚风格。无论走到哪里,从不站在群众之外,也毫不特殊。上了台,他们是演员,下了台,他们就是“社员”。去年秋天,剧团到界都公社演出,正碰上种麦的大忙季节。演员们卸了装就下地,帮生产队担粪,三天演了六场戏,还给生产队担了三十多亩地的肥料。生产队长乐得直说:“你们真是共产党教育出来的好演员!”他们去北界都大队演出,正碰上社员挖池泥。演员们一进村,放下行李,挽起裤腿就下了池。生产队长怕把女演员累病,一个劲地往出赶,不想从这边赶出来,又从那边下去了。最后,只好动员剧团团长把她们叫出来。演员们就是这样和农民相处在一起,他们参加了春种秋收,把汗珠子和劳动人民洒在同一片土地上,也分享了丰收的喜悦。
剧团的演员们在农村里为农民演戏,也在那里受到了生活的教育,阶级的教育,革命传统的教育。今年一月间,他们到了白羊峪大队。白羊峪的党支部书记王殿俊是个“老革命”,也是个劳动模范。演出的第二天,他就被剧团邀请来给演员们讲过去抗日、土改的故事,也讲白羊峪人民艰苦奋斗、改造大自然、发展集体经济的斗争。他还给演员们提了两条建议:一条是,年轻人没受过苦,不懂好日子是多少先辈们用血换来的,因此,不该只想甜不想苦;另一条是,要好好学习。演员们很感动,一连讨论了好几天,一些年轻的演员还检查了自己的毛病。在昔阳县人民晋剧团,这类事几乎月月都有。
不仅如此,他们还把农民对他们的热情关怀,当作鞭策自己做好工作的动力。有一次,剧团到白羊峪演出,小旦演员赵金莲和杨计楼住在社员李济良家里。头天演了半夜戏,第二天天还没亮,两人就悄悄扫起院子来,李济良的母亲见了,心疼地说:“孩子,这么早起来打扫院,成了什么啦!”晚上,老太太给她俩做了薄煎饼,熬了绿豆汤。两个演员说,剧团里有规定,社员吃啥,演员吃啥,不吃偏饭。老太太一听,急得几乎哭了。第二天一早,她就跑到剧团,向支部书记说:“你们的演员都是好样的,不过,做饭不吃就不对了。”支部书记见她很恳切,就跟两个演员说:“老太太一定让吃,你们就吃点,不过一定要付钱!”演员们知道了这件事,人人心里憋了一股劲:要演不好戏,怎能对得起这些像父母一样关怀自己的社员呢?
昔阳县人民晋剧团在最近几年间,创作、改编、移植了许多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的现代戏和传统戏。他们改编并演出了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历尽千辛万苦闹革命的《一家人》;创作了反映一对青年姐妹在大跃进中响应党的号召远征山区的《姐妹》;也创作了反映人民公社社员一心为社的《半夜鸡叫》。在传统戏中,他们坚决剔除了不健康的东西,改编了《岳云》等好戏。他们走到哪里,还及时了解好人好事,编成短小节目,给社员演出。从去年到今年,就编演了二十多个。剧团到沾尚公社演出,队干部们说,现在宣传婚姻法的戏太少。编导人员和演员很快就收集了几个故事,编了一个提倡婚姻自由的戏。好多年轻人看了这个戏,都受到教育。有的人甚至把许多唱词都抄去了。
昔阳县人民晋剧团在党所指引的正确的文艺道路上前进着。这中间有过斗争,也走过一些弯路。但是,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非无产阶级的文艺思想在每一次斗争中都被革命的文艺思想击败了。在这里,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红旗正迎着太行山上初升的旭日闪闪发光。


第2版()
专栏:

陈远波少将在京病逝
新华社三日讯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地区部队今天公祭某军政治委员陈远波少将。
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一书记李雪峰,中国人民解放军张宗逊上将、甘泗淇上将、李聚奎上将、杨勇上将、廖汉生中将及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李颉伯等参加了公祭。
陈远波少将是因病于五月三十一日在北京逝世的。他是江西兴国县人,一九三○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一九三四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少共区委书记、少共县委书记、少共省委组织部部长、政治教导员、支队政治委员、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总后勤部干部部部长、军政治委员等职。陈远波少将在三十多年的革命斗争中,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无限忠诚,工作积极,作战勇敢,生活俭朴,执行上级的命令和指示坚决认真,能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我军的优秀干部。


第2版()
专栏:

在劳动岗位上
西藏黑河县黑河区供销社主任多吉,是民主改革后才翻身的奴隶。他工作积极热情,大公无私,时刻关心牧民生活。几年来,他经常带着货物在草原上到处奔走,把茶叶、布匹、日用百货等商品送到牧民手里,深受广大牧民的爱戴。
陈珺摄(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