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6月2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平峒巡礼
  新华社记者 罗漩 陈重庆
祖国大地之下和高山之中,有许多珍贵的宝藏,国家建设急需它,人民生活也少不了它。然而,这些宝藏却被厚厚的坚
硬的岩石封锁着。
要得到这些宝藏,就得打破岩石的封锁;要取出这些宝藏,就得从岩石当中开凿一条道路。
怎样才能把这样的道路开凿得更快一些,质量更好一些,费用花得更少一些?京西矿务局西山平峒工程对此提供的答案,引起了全国矿山建设者的强烈的兴趣。今年以来,有两千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矿山工作者从这里取回了多快好省的“经”,满意地返回了建设岗位。我们同全国矿山工作者一样,怀着极大的兴趣在最近参观了西山平峒。
在首都西郊巍峨的凤凰山下,我们找到了“地下马路”的进口——西山平峒的大门。电机车很快把我们带进“地下马路”的深处。在这里,灯光把宽阔笔直的巷道照得亮堂堂的,用片石砌成的墙壁和整齐的拱顶从我们眼前急速闪过。架线上悬挂的一盏盏的电灯,好像一长串夜明珠似地伸向前方。到过煤矿的人都知道,正在建设的巷道里,常常会遇到低洼地带积水淹没铁轨的情况;而在这里,我们却没有看到有任何积水,也没有看到乱扔的坑木、铁块、钢筋、电线和其他材料。
电机车开行得快而稳,表明道轨铺设质量很好。不一会,电机车跑完两千多米的岩石大巷,巷道深处传出了风钻凿岩的尖嚣声:掘进工作面到了。当初听说掘进工作面上七八部风钻同时凿岩,我们心里忖度着:这里可能尘雾弥漫,空气干燥闷热。可是出人意料,当我们下了电机车走到工作面的时候,这里的空气却异常清新湿润。正在感到奇怪的时候,带我们参观的工地副主任吴宝信用手电照亮了一个正在钻凿的岩孔。只见随着钻头的急速旋转,一股清凉的水从钻杆里喷射出来,把岩孔里的岩尘变成了灰色的泥浆。
岩尘——这是掘进工人的大敌,如今却被制服了。据吴宝信介绍,这就是他们的主要经验之一——湿式凿岩。这个工地自开工第一天起,就坚持使用这种凿岩方法,从而防止了危害工人健康的矽肺病的发生。
在岩石掘进工作面上,我们发现他们采用的掘进方法同别处也不一样。在其他矿山,一般都是三个人抱一部风钻,十多平方米的岩石断面上最多只能容纳两部到三部钻同时凿岩。在这里,工人却一人操纵一部风钻,一个断面上使用六台到八台风钻同时凿岩。这些风钻都装有灵活轻巧的支架,可以随意升降移动来钻凿不同位置的岩孔,因而也就节省了抱钻的工人。当钻工们在凿岩的时候,有一两个工人便在刚搭好的支架上清扫已打好的上部岩孔,另外一些工人在工作面稍后的地方铺设矿车和装岩机的短道,以便在爆破落岩后能够及时把岩石装运出去。
吴宝信告诉我们,这是他们的另外两项具体经验——多台风钻作业和多工序平行作业。这两项经验同全断面一次爆破和机械装岩等结合起来,便构成了快速掘进。这位工地副主任说,他们没有单独计算过快速掘进能快多少,因为他们实行的是“一次成巷”的施工方法,掘进速度一方面带动巷道的其他各项工程,同时也受其他工程进度的约束。当然,这种掘进方法同一般采用的两三台风钻作业和多次爆破等比较起来,显然要快得多。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一次成巷”的施工方法。
我们在这里看到,当一些掘进工人在前面工作的时候,另一部分工人在离开掘进工作面不远的地方掘、砌水沟。再往后些,一些工人正在用片石砌巷道的两壁和拱顶,后边还有人在铺轨道和架设电线、安装电灯。各道工序像钟表里的各个齿轮一样,工作得很有节奏很有秩序。工地主任给我们解释说:这就是一次成巷的施工方法。
在通常的岩石掘进工地上,人们看到的情形大致是这样的:先做掘进工程,等掘完了再刷(扩大断面),刷好了再砌?(砌巷道的两壁和拱顶)、砌筑水沟;掘进的时候只安设临时的轨道和电机车线路与照明设备,等工程交付生产时再拆了安永久线,人工重复,材料浪费。而今天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却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这里把掘进、砌?、水沟、铺道、架线、照明六个分部工程一次做好,不留“尾巴”。这样做的好处是缩短工期,提高效率,节约材料;同时掘进紧跟着砌?,不等顶板压下来就把?砌上,既保证了安全,也保证了掘进的质量。
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数字表明,西山平峒采用这种一次成巷的施工方法之后,建成巷道的速度比多次成巷加快了一倍左右,而且已经为国家节省了三十多万元的成本费。
看完施工现场,我们才具体地了解了这个工地的经验的重要性,从而也了解到为什么全国有那样多的矿山工作者会跑到这里来“取经”了。
西山平峒的这套施工方法是怎样诞生的?我们在参观当中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工地副主任吴宝信向我们谈了这样一段插话,从中使我们看到了我国工人阶级的思想的光芒。
那是一九六一年七月,他们刚从别的工地调到西山平峒。为了门头沟煤矿生产上的需要,京西矿务局要求他们把平峒建设得快点,质量好点。但是平峒的施工条件却很坏,它必须穿过老空(开采过的小煤窑)。这里岩石顶板破碎,地质情况不清,水沟断面很大。工地领导根据过去经验认为,只有采用一次成巷的施工方法,才能做到又快又好。可是当时一次成巷的施工经验很不成熟,各工程之间互相干扰,施工的第一个月,只完成了二十四米巷道。以后经过反复研究,不断加以改进,终于逐步摸索出了合理安排各工序之间的关系,使它们能互不影响地进行平行作业。在第二个月,成巷进度便上升到了五十米多,第三个月又上升为七十二米。但是,也就在这个时候,邻近的超岭平峒工地创造了平均每月小断面掘进二百米的新纪录。由于当时巷道建设进度,只按单项掘进进尺计算,所以超岭平峒工地被评为京西矿务局的红旗单位,而西山平峒的一次成巷的经验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怎么办呢?当时职工中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忙了几个月,结果落个倒数第一,还不如索性改用超岭的办法,也创造个新纪录夺过他们的红旗;可是另外一些人舍不得放弃一次成巷的施工方法。工地党总支便发动大家讨论,同时根据过去建设矿井中的经验教训,反复地算了几笔账,最后一致认为只有坚持采用一次成巷的施工方法,才能达到多快好省。矿务局领导方面也赞同他们继续试验“一次成巷”。
就这样,“一次成巷”的先进施工法被坚持下来了,而且胜利了。
吴宝信对我们说:“当时我们没有别的想法,一心只想怎样才能贯彻总路线的精神,怎样才能对国家有利。也就是要讲究实效,不图虚名。”
“讲究实效,不图虚名”——就是这个朴素而发光的思想,才使西山平峒建设者找到了克服困难的动力,找到了创造和掌握先进技术的力量的源泉,从而为我国开拓了一条多快好省地建设矿山的新途径。
任何一个先进经验的推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且,任何一个先进经验的推广,也不可能是孤立的,它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援。正如同前方所以能打胜仗一样,除开需要好的指挥和勇猛善战的精兵之外,还需要有一个得心应手的后方。西山平峒的“后方”是什么?陪我们参观的工地负责人建议我们去看看他们的机修厂。据他们说,这个机修厂出色地担负了全工地几十部机器设备的检修任务,还为工地制造了六十多种重要的零件、备品和工具,为推广各项先进的岩石掘进经验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
我们一边往机修厂走,心里一边就捉摸:加工制造六十多种机械设备的备品配件和工具,准是机修厂人多家业大。机电组长王同祯领着我们到车间去,我们数了数,一共才有六台设备,其中车床两台,钻床一台,牛头刨床一台,锻钎机对焊机各一台。一年多来,他们就利用这些简陋的设备,发扬了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千方百计制造了装岩机链子板、活钻头、风钻回转爪、水管截门、风钻麻花钻头等推广掘进先进经验所需的机械设备的多种配件。
这些零件大部分是消耗很大的。比如水针,在风钻出厂的时候只配带十根,坏了就没有了。水针这种零件磨损得又快,有时一个小班就耗费两三根。没有水针就不能实行湿式钻岩。工地派出了供销员到处寻找,市场上又恰巧没有这种零件。能不能自己制造呢?有人认为“鸡窝里飞不出凤凰”,单凭这二十二个工人六台车床是做不出水针的。工地组织工人学习了有关艰苦奋斗发扬光荣传统的文章,召开了对比回忆讨论会,在职工中树立起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思想。机电工人们提出“不当伸手派,器材不足挖潜力,人力不足搞机械化”的豪迈口号。他们开始用土办法自己生产少量水针,后来又用废旧料做成拉管机,经过多次改进,水针的质量数量提高了,从而保证了井下湿式凿岩的需要。
现在,我们在工地机修厂看到的水针生产,各道工序都是机械操作。什么剪板机、拉管机、对焊机等生产水针的小型设备,都是经过从土到洋、从简单到精密的过程,都是经过工人不断革新技术和排除了许多的困难之后而制成的。
在这个机修厂的访问中,我们发现这种积极主动和自力更生地克服困难的精神,不仅表现在一件两件事情上,而且贯串在整个工作中,每个工人的身上。正如机修厂一位老工人所说:“我们机修厂就是辅助部门,工作的成绩也就是表现在为井巷工程服务得好不好。所以比别人腿要长点,耳要灵些,眼要尖点。”闲来没事,这个机修厂的工人便经常跑跑工具房、材料库、或下井走走,看看零件工具哪些少了,哪些多了,哪些好使,哪些不好使。每天早上开班前施工会时,也总要请掘进队的检修工来参加,一方面听听他们的反映,另一方面商量如何来满足井下工程的需要。所以,井下工人称赞他们不但有求必应,而且还经常做到雪中送炭,雨里送伞。去年九月,井下工人热烈开展了月进一百米的竞赛,钻头和钎子消耗很大,仓库里的存货全部拿出来也不够使用,眼看竞赛指标要完不成。正在这个骨节眼上,不料机电工人早已加工好了一批钻头和钎子,敲锣打鼓地送到了井下,保证了竞赛指标的完成。
参观了工地的小机修厂以后,我们的脑海里久久地回旋着这样的想法:被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思想武装了的工人,有着多么巨大而顽强的革新创造力量;有了这种力量,他们一定会做出更伟大更光辉的事业。(附图片)
京西矿务局多快好省地建设西山平峒。在这里,距掘进工作面不到一百米的地方,砌?、水沟和永久性的行车道、线路、照明设备已经同时完工。 新华社记者 喻惠如摄


第2版()
专栏:编后

  朴素发光的思想
每一个关心祖国建设的人,听到京西矿务局创造多快好省建设平峒先进经验的消息,都会感到高兴。因为这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而薄弱的部门——采掘工业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来自全国各地的矿山工作者,从西山平峒建设者那里满意地取得了多快好省的“经”。
西山平峒有什么“经”可取呢?他们的“湿式凿岩”、“一次成巷”等一整套先进施工方法,当然是矿山工作者值得去取的一个“经”。但是,他们还有矿山工作者以及其他行业、其他部门值得去取的另一个“经”,这就是“讲究实效,不图虚名”的精神。
人们可以对“实效”和“名”有不同的看法,打不同的算盘。有人爱打大算盘;有人却爱打小算盘。这里根本原因是有没有“私念”,是以个人的、小单位的“虚名”为重,还是以国家的“实效”为重。西山平峒的建设者们,一心只想贯彻总路线,一心只想多快好省地改变采掘工业的面貌,因此宁肯暂时屈居倒数第一,仍旧坚持一次成巷的做法,而没有去追求单项的掘进速度。他们不追求局部的眼前的虚名,结果得到了全局的、长远的实名,不追求局部的、眼前的实效,却得到了全局的、长远的实效。
西山平峒建设者们讲究实效,不图虚名的思想是朴素的。然而,这种思想却闪烁着夺目的光辉——总路线的光辉。愿我们每一个人都尽量放出自己的小小的光,让它们集成巨大的光束,照彻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道。


第2版()
专栏:

  一些农业科学家根据亲身体验一致认为
  科学家应积极参加推广工作
促进研究成果早日用于生产
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记者顾迈南报道:一项科学研究成果,怎样更快更好地应用到生产中去,这是科学研究工作为生产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最近记者就这个问题访问了几位农业科学家,他们都以亲身的体验说明,积极地关心和参加研究成果的推广工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些科学家一致认为,农业科学试验研究成果的推广普及工作,虽然主要是生产管理部门和技术推广部门的事,但是科学家本人也应该参预大面积推广前的示范推广工作。这样作,不仅有助于研究成果的迅速推广,有利于生产,同时也可以在实践中检验这项研究成果,使它不断地丰富和充实。著名的昆虫学家马世骏用他十几年来亲自参加有关东亚飞蝗研究成果的推广工作的经验,说明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马世骏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原先他在实验室里研究蝗卵孵化的快慢规律这个课题的时候,仅仅考虑到温度的影响,得出来的结论是在一定的适宜温度条件下,温度愈高蝗卵孵化得愈快。后来在推广试验过程中,又发现这个结论有许多不足之处,必须把不同的土壤含水量作为一个因素考虑进去;当这一新的研究成果被拿到盐碱地区推广应用以后,又出现了土壤的盐分问题,这时,他进一步明确了在研究蝗卵孵化的规律时,必须把温度、水分、盐分三者的关系和它们对蝗卵孵化的影响弄清楚。至于蝗区土地的高低,地面上植物的多少,日光照射的不同程度,诸如此类的因素对蝗虫繁殖的影响,这些问题也是他在不断参加推广工作的过程中逐步弄清楚的。
马世骏说,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受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影响很大,科学家在一定条件下作出来的研究成果,难免有局限性,不可能完全适应自然界复杂条件的要求。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科学家本人亲自参加推广工作,在推广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总结解决。因此他认为,就某些方面的农业科学研究来说,参加推广工作正是研究工作的继续,而不是和研究工作无关的事。
有些农业科学的研究内容即使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或者说,并不存在对研究成果进行检验的问题,科学家是否也有必要去亲自参加示范推广工作?害虫化学防治专家齐兆生对这个问题作了很好的答复。他认为,科学家关心和参加推广工作的另一个意义在于,通过这一过程对使用单位和农民群众进行技术指导,有助于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齐兆生前几年研究成功用一种剧毒农药“一○五九”内吸剂来防治棉花苗期的主要害虫——棉蚜和棉花红蜘蛛。以后,有关领导部门请他到河南省新乡专区去示范推广这一研究成果,当时有的人担心在大面积推广这种剧毒农药的时候,可能由于群众使用不当而发生中毒事故,便劝他不必到大田中去,可以通过写文章来帮助推广工作。但是齐兆生却婉言谢绝了这种劝告。他到了新乡专区以后,在当地各级党委的支持下,训练了技术干部,向他们详细介绍了这项研究成果的内容和使用方法,并且发动大家出主意、想办法,保证防治质量;他还同群众一起研究改进了喷药工具,制定了安全操作的措施。防治工作开始以后,他又到各地田间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结果,第一年就消灭了二十一万亩棉田中的棉蚜和棉花红蜘蛛,并且保证了安全。通过这次示范推广工作,他同广大群众一起总结出了一套在我国棉区施用剧毒农药的经验,在这以后一两年内,全国半数以上的棉田迅速推广应用了这一经验。齐兆生在谈到参加这次推广工作的体会时说:不论从哪种意义来说,科学家参加推广工作,都是他对国家、对人民的高度责任心的表现。
肥料专家陈尚谨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在探索如何合理施用磷肥的问题。他在自己的试验地里用各种办法对小麦、玉米、棉花、谷子等作物进行了试验,结果磷肥的作用仍然不够显著。一九六一年以后,他们到湖南省祁阳县的低产水稻田里同当地农民群众一道,经过了连续三年的反复试验,才弄清了磷肥最适用于鸭屎泥、黄夹泥、冷浸田等低产水稻田,并且找到了过去试验磷肥无效的原因。过去,他的试验都是在长年施用大量有机肥料的高额丰产田里进行的,这种土壤本来就含有多量有效磷,再在上面施用磷肥,效果当然不显著;而低产水稻田严重缺少有效磷,因此施用磷肥以后,水稻的产量便显著增加。这一试验,不仅为磷肥的大量推广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而且为改良南方大面积的低产水稻田,提高这些地区水稻的产量提供了立竿见影的办法。
陈尚谨以自己的亲身经验说明,科学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拿到接近生产的条件下去试验,可以使这项成果经过实践的检验,弄清楚它的推广条件和范围,便于因地制宜地大量推广。
这些热心参加推广工作的专家们都向记者表示,任何一项新事物,刚出现的时候由于它还不被人们了解,难免使人产生怀疑。一项科学研究成果也是这样,刚开始在生产中推广的时候,群众可能有顾虑,这时,领导生产的部门对研究成果推广工作的支持和信任很重要,领导、专家、群众三者如果能够密切地结合,研究成果就会迅速地推广开来。


第2版()
专栏:

新型农用水泵
上海水泵厂制造的一种大型离心水泵。这种水泵的口径有四十八吋,每小时可排水一万吨,可以灌溉农田三千七百亩。 新华社记者
 张萍摄


第2版()
专栏:来信

  是领导人也是营业员
  怎样同群众打成一片
我们商场的领导干部,几年来一般都坚持了售货劳动。但最初我们总还爱指手划脚,发号施令,引起了小组同志的不少反感。
经过反复学习,我们认识到干部一定要放下架子,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才能团结群众,改进工作,真正发挥领导干部的作用。为此,我们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我已经直接编入营业员小组,一星期站柜台五天,和大家一样,佩带营业员证,扫地、擦玻璃柜、到仓库提货,样样都做;在考核工作成绩时,和营业员一视同仁。今年,我曾被小组同志评为优秀服务员。
工作中,我尊重组长的领导,发现工作中有问题,个别地和组长交谈,或者在一定的会议上提出来,共同解决。我这样做了以后,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对改进领导工作起了显著的作用。
  北京天桥百货商场副经理 赵维新
  到劳动现场去领导
要保证基层单位的领导干部能经常参加劳动,我觉得,要少开会,提倡到现场去解决问题。
有一个时期,我整天忙于开会,很少参加劳动。后来学习了一些先进单位的经验,决心改变这个状况。例如,尽量精简会议,规定一月只开三次全体职工会,每次会议时间不超过一个半小时。过去有点小事就召集全体职工会,现在一般问题只在小组长碰头时说一下,由他们去分别传达。每逢节日,我们店供应任务繁重,领导机关下来了解情况的人也多,需要花很多时间接待他们。现在我们把领导机关要了解的情况,事先准备好,以缩短接待的时间。有些一般的具体问题,也尽量在劳动现场随时解决。四月十日下午,突然送来了七千多斤菠菜,如当天不销出去,就会损耗不少。当时我就和职工们商量,立即分头去推销,结果避免了损失。
及时地在劳动现场解决问题,既不影响劳动,又做好了工作,职工们看到领导干部与大家同劳动,同商量,也很满意。
  北京朝阳区元顺永副食商店经理 梁国境
  先当学生
过去,我们店有些领导干部参加售货工作时,弄错了账目,给小组带来了麻烦。我过去是卖皮货的老店员,对皮货比较熟悉,对绸缎、呢绒、布匹方面的工作不能胜任,因此尽量参加皮货组的工作,其他组的职工很有意见。
后来我认识到,要做好领导工作,必须掌握全面业务,于是我拜了好几位售货员作老师,学习量布、量体算料、量剪绸缎呢绒的技术,还同职工一起去参观访问了机织印染厂和清河毛纺厂等单位,了解商品的生产过程。我们也参加了工会举办的技术练兵、技术比赛、技术测验等活动。经过了一系列的学习,终于掌握了量尺、算料等基本技术,现在已能做到同时接待两三位顾客而不发生差错。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帮助小组改进工作,职工们欢迎我们,我们参加售货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北京瑞蚨祥绸布店经理 周华廷
  破除“面子”放下“架子”
一九五九年十月,我调到春元楼饭店担任经理,人生地不熟,业务一窍不通;自己也想到服务组去学些下手活,但“面子”放不下。我想,给人端菜端饭的,被熟人撞见了,多不好看!结果还是坐在办公室里。
后来,我认识到这种“面子”观念是错误的,决心放下架子,帮助服务员端饭端菜。以前,我以为干这活并不辛苦,可是自己干了几天,手上烫起了泡,到晚上两只胳膊累得抬都抬不起来;干了三个月,腿和胳膊才不疼了,并且还能单独招待两张饭桌的顾客。以后我又到小卖部和制作饭菜的小组去参加劳动,当学徒。通过几年来的劳动,我逐渐熟悉了业务,工作也比过去坐在办公室里主动得多了。劳动不但没有使我失去“面子”,而是使我同职工之间建立起了真正亲密的关系。由于自己对劳动的艰苦有了亲身的体会,对职工的工作和生活也比过去更关心了。
  北京春元楼饭店经理党支部书记 高自悦


第2版()
专栏:

  近三百名难侨到来宾农场安家
决心积极参加生产劳动报答祖国关怀
新华社南宁二十八日电 第二批从印度归国的受难华侨和他们的家属二百九十八人,今天从湛江来到广西国营来宾华侨农场安家落户,受到来宾县各界人民一千多人的热烈欢迎。来宾火车站今天悬挂着巨幅欢迎标语,彩旗飘扬。上午十一时许,当归侨们乘坐的列车缓缓进入车站时,鞭炮锣鼓声和掌声响成一片。站台上的扬声器一遍又一遍地播送出热情的欢迎词。归侨们下车时,广西僮族自治区副主席莫乃群、自治区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丁明、自治区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潘清启以及柳州专署、来宾县和来宾华侨农场的负责人,都迎上前去和他们握手表示慰问。车站上热烈欢迎的情景,使归侨中有些老年人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妻子被印度政府害死的难侨马宜就,激动地对他的四个儿女说:“孩子,我们到家了!”跟随丈夫来到中国的印度血统的妇女买基,也不断合十向欢迎的人群表示谢意。
归侨们在车站休息室稍事休息以后,转乘汽车去农场。他们到达农场新居以后,看到他们的行李早已完好地放在各自的房间里,都很高兴。六十多岁的老木工劳炳伦和他的尼泊尔血统的妻子计里,掀开摆在新桌子上的一个钢精锅,看到锅里面放满了碗筷碟子等用具,笑容满面地说:“真好,什么都有了!”
今天适逢在光华轮上诞生的婴儿谢美华满月,自治区副主席莫乃群等负责人在今天下午冒雨到谢美华的家里去庆贺,并带去了毛巾、鸡蛋、糖、饼干等礼品。莫乃群等还到每户难侨家里去慰问。侨胞们都表示今后要积极参加生产劳动,用实际行动报答祖国政府的关怀。


第2版()
专栏:

  北京京剧团到澳门演出
新华社香港二十七日电 澳门消息:北京京剧团一行八十四人今天下午抵达澳门,作短期的访问演出。
北京京剧团由团长萨空了、副团长薛恩厚率领,包括著名演员马连良、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马富禄和琴师李慕良等人。当他们乘汽车抵达澳门关闸地区时,受到澳门各社团负责人和各界知名人士何贤、柯正平、马万祺、梁执、王家祯、蔡凌霜、谭立明、张晴辉、冯国生等一百多人的欢迎。
北京京剧团预定从二十九日开始在澳门演出三场,主要剧目有《赵氏孤儿》、《秦香莲》和《碧波仙子》。


第2版()
专栏:

  北京农业大学制成化学除稗药剂
  经过秧田试验效果很好
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北京农业大学最近试制成功一种化学除稗剂。用这种药剂喷射在水稻秧田里,稗草会全部枯死,而稻子却可以照常生长。
这种化学除稗剂的主要成分是二氯苯丙酰胺。稗草一碰到这种药剂,叶细胞就会发生脱水现象,以致枯死;稻子的生理结构和稗子不同,它的细胞有较强的控制水分的能力。因此在同样用量的条件下,这种药剂对水稻没有不良的影响。
这种药剂试制成功以后,研究人员曾经在北京市郊区三处水稻秧田里进行田间试验,第一、二次由于喷射方法和药量用得不恰当,效果不够好。五月底,他们又试验了一次,在喷射药剂的五六个小时以后,稗草的叶子开始呈暗色,十几个小时以后叶尖开始枯黄,到四五天以后,稗草就全部枯死,死亡率最高达百分之一百。但是这种药物目前还只适用于秧田,在大面积稻田中如何使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试验。稗草是稻田生产上的大敌。过去用人工除稗草,一亩稻田要花十多个工,甚至三四十个工,而且不能除尽,如果用这种药剂喷射,一个人一天可以喷十亩稻田。
这种药剂是北京农业大学有机化学、农药和耕作三个教研组协同沈阳化工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成功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