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6月1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哈萨克草原的新牧人
——记大学毕业生刘守仁在边疆扎根的事迹
印权
年初,我去到天山上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紫泥泉种羊场,羊场王副政委说:“来得好,我们场里正在进行年终总结,评比五好牧工和优秀干部。现在评出的有关心集体、爱场如家的哈赛因一家,有牧马模范、共青团员阿不都热合满,有终年奔波在草原上的大学毕业生、青年技术员刘守仁……”
提起刘守仁,我很熟悉。去年七月间,我第一次来场里,他刚从九峡依夏牧场回来,穿着一身旧军衣,披着件旧棉袄,个儿不高,黝黑通红的圆脸,两只眼睛炯炯发光,头上戴顶油渍渍的黄帽子,和哈萨克牧羊人差不多。人们告诉我,他就是紫泥泉草原上人人热爱的青年技术员刘守仁。从那时起,我们常在一起谈论工作、学习和生活。在一起的时间不算长,他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次,当王副政委提到他的名字的时候,我决定去访问他。
是不是真心
清晨,金色的阳光照在白雪皑皑的天山草原上,反射出耀眼的银光。我穿过纵横交错的大车路,来到热气腾腾的紫泥泉,找到了刘守仁。他正准备和畜牧二连黎副连长、技术员小丁去牧场。我们就一块儿上路,想在路上同他谈谈。
“从哪里谈起呢?”他问。
“还是从我们去年七月见面时谈起吧!”
他笑了笑说:“那天,你问我怎么和哈萨克牧羊人一样的吧?一天到晚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呗!”
刘守仁是南京农学院畜牧系学生,一九五五年暑假毕业,毕业前夕,有个同学问他:“守仁,你上哪里去工作?”
“我上新疆去。……”
“为什么呢?”那个同学不太理解,追问着。
“为什么?……”刘守仁没有回答。可是,他经常这样想:我是“三好”学生、共青团员,国家培养我学畜牧专业,毕业之后就应当到牧区工作。因此,他在分配工作的志愿表上这样填着:第一志愿去边疆;第二志愿去边疆;第三志愿还是去边疆。就这样,他来到新疆牧区。
当年冬天,刘守仁离开繁华的家乡——上海,万里迢迢,来到紫泥泉种羊场。大学生来到草原上,好似风一样吹遍了满山遍野,传进了牧工的帐篷。“毛主席给我们派来了大学生!”场里的领导干部和广大牧工都热情地欢迎他。有的牧工看到他身材单薄,个子矮小,当时就在一边嘀咕着:“上海人,大学生,身体又单薄,能吃得苦吗?”刘守仁把这些话听在耳里,记在心里。
“小刘,在这里过得惯吗?”一天,陈场长关心地对他说。
“过得惯!”他坚定地回答。
“对,有决心是好的,怎样干哪?”
小刘好长时间没有答上来,只是说:“干呗!”
“到牧羊战士中间去,和他们同吃同住同放羊,叫他们看你是不是真心在这里。”场长的话,一下子照亮了刘守仁的心。
取得了信任
一九五六年的春天,对刘守仁来说是个不平凡的春天。天山的冰雪开始融化,灌溉着辽阔的紫泥泉草原,牧场上又长出新的草芽,牧人们赶着牛羊迁进春窝子草场。紧接着,接羔育羔的大忙季节又到了。接羔,这是牧羊人最忙碌、最兴奋、最激动的时刻!刘守仁盼望好久的日子来到了。他背上行李到牧羊战士刘自成的羊群参加接羔。刘自成想,一个大学生,哪能吃下这个苦!便慢吞吞地对他说了句:“来了先休息,接羔这活脏得很。”刘守仁想:再脏也得干。老刘打扫羊圈,他也打扫;老刘做饭,他就担水、合面。一天夜里,母羊产羔了。当时要把羔仔一只只从一里多地以外的产房抱到温暖的地窝子。夜深人静,天气寒冷,羔羊体弱,一不小心就会冻坏。老刘抱着一只满身腥味的羊羔,有意考验刘守仁一下,叫他抱到暖房去。他一声不吭地脱下棉衣,冒着刺骨的寒风,像抱婴儿一样把羔羊抱到暖房。有时产了软羔(软骨病),他就抱着软羔喂奶、洗热水澡;有的羔仔病了,他日夜细心看护。他心里想:只要救活一只羔羊,就是我最大的愉快。辛苦的接羔劳动,初步改变了刘自成对他的看法。一次,老刘对守仁说:“这次你来了,多一个好帮手。”
这是来自老牧人的赞语!可也有人说:“春天接羔住的是房子,距离近,没什么!到夏牧场就不行了。”紫泥泉的高山夏牧场,辽阔分散、气候变化莫测。眼看是晴朗的天空,霎时间顷盆大雨,有时夹着冰雹。牧羊战士住得分散,山高路窄河道多,确实艰难!六月的一天,刘守仁和牧羊战士罗双人的羊群一道去大牛牧场。早晨,还是红艳艳的太阳,照耀着绿色的草原;中午,突然下起了大雨。山下落雨山坳雾,山顶大雪纷纷飞,刹那间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刘守仁、罗双人和羊群住在一起,白天烧水啃干馍,晚上轮流看护羊群。第三天天晴后,他用自己的乘马驮上行李、面粉,翻过雪浪涛涛的冰达坂,来到了大牛牧场。在夏牧场的日子里,他走遍了哈萨克族、汉族牧羊战士的羊群,和他们一起放羊、狩猎、担水、做饭、打扫羊圈。一次,他还和罗双人冒着刺骨的雪水,在大雨前把一群羊抱过河对岸去。
刘守仁的艰苦劳动,他的高度责任心,对牧羊战士无微不至的关怀,终于赢得了大伙的信任和爱戴,大家把他当成了自己人,谁有啥想法也愿意找他谈,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让他帮助想办法。
学习和创造
我们来到了红石沟牧场。
“刘技术员,阿满加克斯姆”(哈萨克语:好)哈萨克族青年库尔曼巴依亲切地招呼刘守仁。刘守仁介绍说:“这就是牧羊能手苏来曼的儿子库尔曼巴依放的羊,你看羊膘鼓鼓的。”他跳下马来,跑到半山坡上,抓了只母羊,摸了摸膘,伸出大拇指对库尔曼巴依说:“加克斯!加克斯!”(好,好!)看来,他对牲畜是多么熟悉啊!
“你这一手,怎么学会的?”我有些不解地问。于是,他又同我谈起了怎样把书本知识和牧工经验结合起来的。
一九五七年二月,兵团党委提出了争取“万羊万羔,千牛千犊”的号召。紫泥泉种羊场育成率好,就是繁殖率跟不上。全场五千多只配种母羊,实际产羔达到百分之一百零二,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死上几只,就达不到党委的要求!
怎么办呢?主要是让第二年配种的母羊膘肥膘壮。八月间,刘守仁和陈永福场长到大牛牧场检查羊群,发现老牧工萧发祥的羊群膘肥膘壮。老萧放牧的三百五十只配种母羊,二十天,每只羊增膘五六斤。刘守仁总结萧发祥的放牧经验是:撵草、撵水、不撵站(居住点)。这个经验推广后,羊群增膘加快了,到秋季配种,每只母羊增膘十来斤,加上冬季牧工的精心牧放,第二年羊只繁殖率增加一倍。
繁殖率提高了,可是育成率又跟不上。这是什么原因?刘守仁整天琢磨这个问题。想来想去,主要是干草储备不足。在他的倡议下,场党委发动全场职工大力储存饲草。
提起搞草,刘守仁从一九五七年就开始了。紫泥泉草原的野草,他采集了一百七十多种,并把它分别作为标本收藏起来。哪种草适合哪个季节生长;哪种草羊吃了容易上膘;哪种草母羊吃了容易下奶,他一时搞不清楚。于是,他就去拜访萧发祥。五十多岁的萧发祥,是场里有名的养羊土专家。紫泥泉草原上的一百多种野草,他都叫得出名字,熟悉各种草的营养和特性。“譬如青蒿吧,”萧发祥说:“春天是甜的,羊吃了长膘快,到夏天就变苦了,羊不爱吃,勉强吃了就要拉稀;到了秋季二道霜后,羊又爱吃了。蒿子草由于营养高,羊吃了膘也实在。”
老人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一九六○年四月间,刘守仁在二道沟牧场参加了牧羊战士李培国羊群的放牧工作。天天和羊群一起早出晚归,看到羊喜欢吃青蒿草、酥油草。原来,这两种草蛋白质多,纤维少,羊儿吃了容易增膘。
天气渐渐热了,羊儿不仅没有继续增膘,相反有的羊掉膘了。这是什么原因?刘守仁正在焦急之际,场部给他送来了新出版的《中国畜牧兽医》杂志。书上介绍牛夜牧能增膘。羊夜牧也能增膘吗?刘守仁把白天、晚上草地利用面积,羊采草率、行走速度作了比较,并得出这样的结论:晚上天凉,羊儿喜欢吃草,草地利用也非常经济;晚上放牧时间长,羊儿增膘快。经过几天试验,每天一只羊增膘半斤。
羊儿夏季增膘的消息,传遍了紫泥泉草原,牧工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学经验。夏季羊群抓膘的难关被刘守仁突破了。
培育细毛羊
我们骑在矫健平稳的马上,奔驰在欢乐的哈萨克草原上。
“你们看,那不是我们场里培育出来的细毛羊吗?”黎副连长指着对面山坡上的羊群,兴奋地对我们说着:“这种羊算是有点名气啦!目前,在全国十五个省市和兄弟的越南民主共和国落了户。”
顺着黎副连长指的方向看去,云朵似的群羊,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个个肥壮,有的羊简直像牛犊子一样。这种细毛羊,是刘守仁同志精心钻研后培育出来的。
那是一天黄昏,场党委班政委和刘守仁聊天。班政委说:“阿尔太美利奴是世界上第一流的细毛羊,但在新疆大批繁育还有许多困难。能不能培育一种既具有阿尔太美利奴毛肉兼长的优点,又能粗饲,适应我国地理条件的新种羊呢?”当时,刘守仁没有吭声,但是不久后却开始了细毛羊的育种工作。
第一次,他选用阿尔太美利奴细毛羊、新疆细毛羊和哈萨克土种羊进行复杂杂交,从杂交羊中选择优秀后代横交固定(注)。这一工作是从一九五六年九月开始的。一九五七年春天,第一代改良羊产羔了。羔羊身上红红的,只有薄薄的一层白毛,尾巴也由圆形变成了长形。羊羔体弱,疾病多,不耐热、不能粗饲,死亡率大。怎样才能保证全产全活呢?
在党的支持下,刘守仁依靠牧羊战士,及时搭盖棚圈,修保温室。接着,又开办训练班,传授技术。这一年,全场四群改良羊,产羔一千七八百只,为以后的改良细毛羊创造了条件。
到一九五九年,刘守仁已培育出大批改良细毛羊,它们基本上具备了阿尔太美利奴和哈萨克土种羊的优点。后来发现这种羊绒毛逐年退化,腿毛和腹毛年复一年地变得粗硬而稀少起来。这时,刘守仁有些焦急灰心,场党委就让他到北京、东北等地参观学习,使他大大丰富了育种知识,坚定了用哈萨克羊与阿尔太美利奴、新疆细毛羊杂交的信心。接着,他采取边杂交、边提高、边横交固定等一系列措施;场里又给他派了优秀牧工饲养杂交羊,终于培育出两只种公羊。现在,奔驰在紫泥泉草原上的改良细毛羊,大部分是这两只种公羊的后裔。
夕阳西下,我们在紫泥泉草原上已经漫游了一天。草原的傍晚多美啊!我们仿佛在一个橙红的大海上,将落的太阳在天边的一朵红云底下,把白云似的羊群也染红了。这一天,我们饱赏了天山冬牧场的风光,听了刘守仁生活在草原上的战斗故事。
注:横交固定就是当杂交羊的性能达到预期的要求时,选择其中性能好、体质结实的公母羊互相交配,把杂交后具备的优点在遗传中巩固下来。


第2版()
专栏:

第二批归国难侨在湛江举行大会
控诉印度政府残酷迫害华侨
群众愤怒高呼:印度政府必须惩办凶手
新华社湛江十七日电 第二批从印度归国的受难华侨和他们的家属,十六日在湛江市举行控诉大会,悲愤地控诉印度政府继续残酷迫害华侨的罪行。
大会会场设在湛江市华侨服务社大厅。这里一早便坐满了归国难侨和他们的家属,以及前来倾听难侨控诉的湛江市各界人民的代表。坐在第一排的是数十名臂上缠着黑纱的死难侨胞的家属。主席台上安放着被印度政府虐杀屈死的侨胞的遗像,墙上悬挂着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及第二批难侨送的挽联,遗像前面,摆满了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归国华侨联合会和湛江专署、湛江市各人民团体以及第一批、第二批归国难侨献的花圈。
控诉大会开始,全体起立向死难侨胞致哀。这时许多难侨失声痛哭起来。
走上讲坛控诉印度政府迫害华侨罪行的难侨,一个接着一个,其中多为死难侨胞的亲属,和新近在印度受到残酷迫害的孤儿寡妇和白发老人。难侨妇女马笑兰含泪控诉说,她的独生儿子进印度集中营以前,一点小病也没有。在他们母子被关进集中营不久,她的孩子就在集中营的非人生活折磨下生了病,病后得不到任何有效的治疗,病情一天天加重。到五月中旬,她的孩子就惨死在集中营里。马笑兰愤怒地喊道:“我的儿子是在我动身回国以前一个星期,才被印度政府虐待死的。这是印度政府新欠下的一笔血债。”
年仅十六岁的受难儿童马荣贵控诉说,他父亲在去年十一月被印度政府逮捕关进集中营后,家里没米没柴,他妈妈愁病了,不仅没有钱医治,还得带着病忍着饿,挣扎着在太阳底下做苦工,好挣点钱来养活他兄弟姊妹三人。虽然他妈妈的病一天天加重,但是还得照样去做苦工。一天,他妈妈从外面做工回来,就昏倒在牛棚里死去了。妈妈死后,他们几个小孩子只知道哭。替妈妈买棺材的钱,还是几个邻居凑的。马荣贵说到这里,已经泣不成声。这时全场的难侨都为这群孩子的不幸遭遇洒下同情的眼泪。
年轻的母亲陈秀枝,在会上哭诉了她的儿子在集中营里被害死的经过。陈秀枝说,她的孩子在集中营里病重的时候,她曾去集中营“医院”请求医生来抢救,可是集中营医生却说:“我要睡觉。”她当时气坏了,当场责问他:是孩子的人命重要?还是睡觉重要?而那个医生说:“对你来说是孩子重要,对我来说是睡觉重要。”就这样,她的孩子白白送了性命。
在会上控诉的,还有马少侠的儿子、姜美丽的儿子等死难侨胞的亲属。到会的人听了这些死难侨胞的亲人的控诉,不断愤怒高呼:“印度政府必须惩办凶手!”
还有许多难侨在会上控诉印度政府蓄意拆散难侨家庭,害得他们妻离子散的罪行。孤身回国的六十岁的女难侨李歆云,哭着走向讲坛,她本想在那里向祖国亲人控诉印度政府害得他们全家离散的经过。可是她站在讲台上只是哭泣,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当另一位难侨扶着她回到座位以后,她才一字一泪地告诉人们说:她的四个儿子两个孙子现在还被印度政府扣留在印度,有的在集中营里,有的在集中营外,有的已经接到印度政府限期离境的通知,印度政府不让她的儿孙和她一起回国,却让她一个老人家孤苦零丁地回来。她回国后日夜怀念儿孙,要求祖国政府一定要设法把她的儿孙接回来。
控诉大会从上午八时开到十二时,共有二十九个难侨和家属登台讲了话。可是要求上台控诉的还有四十人,会议主席团为满足大家的要求,决定下午继续分组开会。
大会结束前,第二批全体归国难侨通过了致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待和安置印度受难归国华侨委员会的感谢信。信中表示衷心感谢祖国政府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附图片)
难侨妇女马笑兰在控诉中说到她的独生儿子马启和,在印度集中营里被虐待害死时,掩面痛哭。左上角是马笑兰的独生儿子马启和的照片。
 新华社记者 张家昌摄(传真照片)


第2版()
专栏:

两位收藏家捐献历代陶瓷五百多件
文化部授奖状表彰侯宝璋和韩槐准的爱国精神
新华社讯 故宫博物院最近先后接受了著名病理学家、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侯宝璋和中央文史馆馆员、故宫博物院陶瓷研究顾问韩槐准所捐献的历代陶瓷各二百多件。文化部为了表彰侯宝璋和韩槐准的爱国精神,特分别授予奖状。
侯宝璋捐献了从汉代到清代的陶瓷二百二十九件,其中一部分是唐代湖南地区的产品。有一件岳州窑瓷碗,口径十八厘米,高十二点五厘米,造型周正匀称,釉色晶莹洁净,在现存的唐代岳州窑瓷器中,像这样精美的还很少见。另一件长沙窑青釉壶,高十六点五厘米,造型也很玲珑秀美。这些一千多年前的工艺品,反映出当时湖南地区高度发达的工艺水平,是研究陶瓷历史的重要资料。
韩槐准侨居新加坡多年,是热带木本植物“红毛丹”的培植专家和陶瓷收藏家,曾有专门研究陶瓷的著述。他这次把自己所藏的宋、元、明、清瓷器二百七十六件全部捐献给国家,其中有许多明代的外销瓷。一件红、黑、绿三彩大盘,直径三十五点八厘米,上面用阿拉伯文写着回教故事;另一件直径三十八点三厘米、写有阿拉伯文的明代青花大盘,上面绘有抢珠龙和火云飞马等图案。由于这些瓷器在烧成后就销到国外,国内遗存不多,因此这些文物对研究外销瓷有重大价值。


第2版()
专栏:

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共中央给苏共中央的复信
新华社十七日讯 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一九六三年三月三十日来信的复信》一书。这本书的内容除了包括以上复信外,还附有苏共中央三月三十日给中共中央的信,中共中央三月九日给苏共中央的信和苏共中央二月二十一日给中共中央的信。


第2版()
专栏:

湖南湖北收苎麻 产量可望超去年
新华社长沙十六日电 湖南省各产麻区进入收剥头季苎麻的紧张季节。从已收获的产量看,今年头季苎麻可望比去年增产。
湖南头麻收剥的时候,正是麻区早中稻中耕追肥和大插夏红薯季节,劳力比较紧张,各产麻区及早对收麻劳力作了妥善安排。省有关部门还在主要产麻区推广使用“沅江二号”剥麻机,加快了收头麻进度。苎麻面积占全省苎麻总面积三分之一左右的沅江县,出动了一万多劳力,三千多部剥麻机,突击抢收头麻,将比去年提早收剥完。各产麻区还采取边收剥、边砍蔸、边中耕、边追肥等措施,力争二麻增产。
湖南是我国苎麻主要产区之一。去年冬天,广大麻农就注意加强培育管理苎麻。入春以来,各地又抓紧中耕除草,追肥治虫,使头季苎麻普遍长得枝高秆壮。
新华社武汉十六日电 我国主要苎麻产区之一的湖北省,正抓紧时机收剥头麻。今年这个省头麻收剥面积比去年减少百分之十左右,但由于生长情况较好,从已经收剥的情况看,总产量仍可望超过去年。
入春以来,湖北省不少产麻县、社曾相继遭受虫害、冻害和风灾等。由于广大麻农坚持不懈地同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补救工作也做得比较及时,从而减轻了灾害带来的损失;未受灾和受灾较轻的地区,头麻生长情况普遍良好。
适时把头麻收起来,对二麻的增产十分有利。各产麻地区都提前做好了收剥准备工作,因此,今年收麻进度一般都较快,质量也较好。
各地对培育二麻工作也很重视。全省产苎麻最多的阳新县,妥善安排力量,一边收剥头麻,一边培育二麻。有些地区还用分蔸等办法,进一步扩大苎麻面积,力争多种多收。


第2版()
专栏:

江苏开始摘春茧 大部地区获丰收
据新华社南京电 江苏省各地养蚕的人民公社生产队已经开始收摘春茧。大部地区都获得了丰收。目前,蚕区生产队正兴高采烈地把一担担雪白的蚕茧卖给国家。
据反映,今年江苏省每张蚕种的收茧量约比去年增加一成,各地出现了不少春茧丰收的生产队。春茧质量一般也比去年好。
今年春天江苏省的阴雨天气较多,对养蚕很不利。春茧丰收是由于社员精心饲养管理的结果。如吴江、江阴等县的大部分生产队,从蚕儿一龄开始就撒用了预防殭病的“防殭粉”;蚕座内撒了焦糠,蚕室地上撒了石灰吸湿。这样才防止了蚕儿发病。吴县、无锡、仪征、高邮、滨海等地,也都从开始收蚁饲养起,就加强了以消毒防病为中心的饲养管理工作。
现在,各蚕区生产队的社员们正在积极出售春茧。全省已有二十五个县市开秤收购春茧。开秤最早的吴江县已收购春茧四十三万一千多担。仪征、高邮等县都超额完成了原订的春茧收购任务。


第2版()
专栏:

内蒙古东部地区喜雨
新华社呼和浩特十七日电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和呼伦贝尔盟大兴安岭南麓大部地区,在六月十三日到十四日先后普遍降雨。这些地区特别是哲里木盟受旱较久,不少农田还未播种。这次雨后各地正在组织抢种。
这次下雨以哲里木盟通辽市农村雨量最大,达七十三毫米;哲里木盟南部库伦旗和开鲁县部分地区降雨二十五毫米到三十五毫米;哲里木盟奈曼旗和昭乌达盟敖汉旗东部、呼伦贝尔盟突泉县南部降雨十到二十毫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