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6月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红色的后代
周子丹
清明节前后,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天天堆满花圈。花圈的白纸带上,除了少数是工人和战士的名字或单位以外,其余绝大部分,都是“××小学少先队大队部”“××中学初中一全体少先队员”。不仅是花圈,在广场上,每天有成千的少先队员,来这里举行队活动,来这里凭吊,瞻仰。在八宝山烈士公墓前,在万安公墓李大钊烈士墓前,在其他许多烈士墓或者纪念碑前,都有同样的花圈,都有同样的队的活动。这情景,使许多成年人都受到感动。
今天的少先队员,年龄最大的,解放时也不过才一周岁,革命烈士他们是从没有见过的;烈士们英勇斗争、慷慨就义的年代,他们也从没有经历过。他们只是从课本上,从老师和辅导员的介绍里,从许多图书、舞台和银幕上,知道烈士们的名字和事迹。但是,党教育他们立志当红色的后代,做革命的接班人。到烈士墓前来献花圈,过队日,正是表达了他们的决心。
革命者的后代,是不是注定就是革命者?答案并不那么简单。可以是肯定的答案,也未尝不可以是否定的答案。问题的关键,就看你是用阶级观点来分析它,还是用遗传学的观点来看待它;看你是用革命斗争的传统教育他们,还是单纯用优越的物质生活吸引他们;看你带领他们走上艰苦斗争、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大道,还是刺激他们走上寻求个人幸福、满足于个人享受的歧途。东方有句谚语:“看你怎样对待孩子,就可以知道你的为人。”是不是真正的革命者,从教育孩子这一点上,也能看出端倪的。
有人也许会问:有那么严重吗?孩子毕竟是孩子,充其量不过爱吃爱玩,能提到道路问题上去吗?再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孩子从小就受的革命教育,还会有什么问题呢?说这话的人,他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信赖,对子女长大成优秀接班人的期望,是用不着怀疑的。但是他毕竟忘记了一点:在社会主义社会,依旧有阶级存在,依旧有旧制度和被推翻阶级的残余影响,它们像霉菌一样无孔不入,遇到合适的气温和土壤,就会孳生繁息,逐渐侵蚀健康的肌体。而它们总是首先要戕害未经风霜锻炼的嫩芽,使新生者在未成熟的时节就逐渐糜烂变质。
这样,对英雄碑和烈士墓前的花圈,也就会引起我们更多的联想了。别小看这些花圈,这些队活动,它们生动地表明了我们的党,我们的革命长辈,把教育下一代的问题,看作极其严肃的事业;它们也反映了我们的下一代,正沿着父兄的战斗路程,从长辈手里接过革命的接力棒,一步一步地往前走,直到共产主义事业在全世界的胜利。当然,把孩子们向歧途上引导的长辈,也不能说没有,这一点,又很值得我们警惕!


第6版()
专栏:书评

对儿童进行阶级教育
——介绍《万恶的地主阶级》
周以谟
生在新社会的小朋友,由于没有身受过剥削和压迫,阶级的爱憎往往是不清楚的,即使模模糊糊地知道一些,也是不强烈、不牢固的。这就迫切需要对他们进行生动有力的阶级斗争教育。我曾想,如果能给少年儿童出版一套讲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读物,那该多么好!现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开始出版这样一套读物了。当我看了这套读物中第一本《万恶的地主阶级》时,我就怀着高兴的心情想,在全国少年儿童学习雷锋叔叔的热潮中出这本书是很有益处的。
我们要把少年儿童培养成雷锋式的人物,就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知识去武装他们,这是文化教育工作者不可轻视的责任。
《万恶的地主阶级》在这方面作了一个很好的尝试。这本书篇幅虽然不大,内容却相当丰富。它告诉小朋友,在旧社会里,地主过着多么奢侈的生活,农民过着多么痛苦的生活;它告诉小朋友,旧社会的黑暗现象是吃人的剥削制度造成的;它告诉小朋友,地主的田地是怎样掠夺、剥削来的;它告诉小朋友,地主和官僚是怎样勾结在一起残害农民的;它告诉小朋友,地主阶级被打倒以后,还是不甘心灭亡的。
这本书在写法上的好处是把这些内容说得具体、鲜明、有吸引力。我以为,在如何向少年儿童进行阶级教育的问题上,这本小书也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发:
第一、作者把观点和材料结合得比较好。
少年儿童比较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材料。作者掌握了这个特点,不是抽象地讲道理,而是围绕自己所要说明的观点,把地主压迫、剥削农民的一些故事精心地组织起来,从事实中自然地引伸出阶级斗争的道理。这种写法是会受到小朋友们欢迎的。
第二、善于从对比中说道理。
少年儿童喜欢对比。运用对比,可以使他们得到鲜明的印象,可以启发他们去探索事物的本质。作者掌握了这个特点,在揭露地主剥削的不合理时,运用了许多具体材料,对比地主和农民的吃、穿、住,使少年儿童先有一个地主和农民生活悬殊的鲜明印象,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小读者去认识剥削制度。
第三、材料选得有力。
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知道:对少年儿童发生情感影响的材料,能够更好地被掌握。作者正是这样做的。他在说明“地主阶级”、“地租”、“剥削制度”等等概念的时候,不是满足于引用一些只能说明问题的材料,而是精心地选择了一些既能说明问题又能打动人心的材料。当这些具体材料激起了小读者憎恨地主压迫农民的旧社会的强烈感情时,也就使那些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概念,容易深印入他们的头脑中去。
第四、能从活的思想出发解决问题。
少年儿童时常会提出成人不会发生的问题,写给他们看的读物,应该针对着他们特有的疑问。作者是懂得这一点的,他在书中紧密地结合了少年儿童的活思想,例如:针对“地主那么坏,为什么不送他进派出所”,写了地主和反动政府是勾结在一起的;针对“地主的财产也许是劳动挣来的吧”,写了地主的地是剥削和掠夺来的;针对“地主已经被打倒了,不敢再做坏事了”,写了地主在解放后的破坏活动。……这种针对活思想的写法,是能帮助小读者更深刻地理解问题的。
就从以上谈到的这些优点来看,可以说,这本《万恶的地主阶级》的尝试是有成绩的。


第6版()
专栏:

“小羊羔”
金鼎湘
小场子在工务段的副业队里放羊,因为成天同羊打交道,人们便都叫他“小羊羔”。大家这么叫,还因为疼爱他。
“小羊羔”每天早晨领着一群羊上山,傍晚回来。我所以不说“赶”羊上山,而说“领”,是因为“小羊羔”确实同羊交上好朋友了。
有一次,我同他去放过半天羊。只见他一声哨子,羊群便从栏里涌出来,自动集合,由一只老公羊走在前头,其余的,满有秩序地一路跟去。待到山上,选着草好的地方,只一声哨子,羊儿便各自散开吃草去了。有几只老的,还取了名字,什么“黑牛”啦,“笨蛋”啦,一只麻花麻花的便叫作“蓖麻子”。“小羊羔”只要叫到哪只,哪只便停止吃草,扭过头来看看,“咩咩”直叫唤。
放羊时,“小羊羔”总是提一个袋子。袋子是他自己用一件穿烂了的卫生衣改成的,里面装着从工会图书室借来的小人书、弹弓,以及从山洞里拾来的一些小海螺和水生植物的化石。有时,他还会从袋里掏出黄橙橙的野柑子,紫红的桃金娘和山葡萄给你吃。这袋子真可谓“百宝囊”了。因他熟悉远近的大小山洞,县中的老师常约他一同去找化石。如今,他不但认得好些不同种类的化石,还能头头是道地说出一些名堂来了。“小羊羔”还有一支油光发亮的漂亮的笛子,一端垂着大红丝穗子。放着羊,他就吹起笛子来了。吹得还真动听。
“这孩子都十八了!”
一天,看道口的老于头下班时,对着远处夹在人群里的
“小羊羔”对我说。这倒使我奇怪了,因为“小羊羔”看去最多不过十三四岁。
“怎么这么不肯长?”我惊奇地问。
“还不是解放前饿坏的,病坏的……”
我再往下问,老于头便说不知道了。
吃晚饭时,我特意端了饭菜,到“小羊羔”正吃饭的那张桌子去吃。
“‘小羊羔’,你真有十八啦?”
“嗯!”
“我不相信……!”
“不相信……哼,日本鬼子投降那年生的。你算算看!”
“你爸爸妈妈呢?”
“我还没出世爹便死了!”
“妈呢……”
他低着头,只是吃饭,没有回答我。
“那你是靠谁养大的呢?”
“跟奶奶要饭……咳!不提这些了……”“小羊羔”抗议了。
“小鬼……”我们也就这么结束了谈话。
后来,我问副业队长老杜,才知道“小羊羔”的父亲是个砌匠,是给地主盖房子摔死的,母亲改了嫁,祖母便背着他要饭,老婆婆没有等到解放就死了,他是一个砍柴的老头子在乱坟堆里拾得的。解放后,逃壮丁出外十多年的叔叔回乡来找到了他,那个砍柴老头子已不在了,叔父便带他出来,供他念完高小,毕业后便进了副业队放羊。
“金哥!”一天,“小羊羔”老远就叫我:“队里叫我去向杜师傅学理发,羊交给老黄头看!”
我们这地区就只一个理发员。平日理发便要排队,一到星期天或是逢年过节,更是挤得水泄不通,我早就听见老杜叨咕着要带个徒弟了。
“可我还想放羊哩!”“小羊羔”摆弄着笛子上的红穗子说。
这是可以理解的,一个人一旦同什么有了感情,猛然间分手,当然是舍不得。
“既是要你去学,就去吧!你要舍不得那些羊,就常常去看看它们。往后可不要把我的眉毛剃去呀……”我在他那黄茸茸的头发上拍了一下。
“要学,那当然得学好……”“小羊羔”笑了,孩子气的脸上,露出一个酒窝,笑得露出了旁边的一个小虎牙来。
只一声哨子,一大群白皑皑的羊便跟着涌过去了。几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羊羔,可有些捣乱,跳着叫着,在它们的妈妈和爸爸跟前穿来穿去……
远处,飘来了“小羊羔”悠扬的笛音,那是“雨后青山绿溶溶”的曲子……


第6版()
专栏:

长大了干什么
韩笑好爸爸呀,好妈妈!你们问我:长大了干什么?这个问题可真难啊,我要想一想才能回答。我爱那
奔流的铁水,
翻滚的麦浪,我爱那
边疆的雄鹰,
草原的牛马。神秘的星空,深奥的大海,
需要勘探,荒凉的雪山,辽阔的沙漠,
等待开发。好爸爸呀,好妈妈!我羡慕你们
胸前的奖章,更爱你们
身上的伤疤!一看见它呀,我懂得很多事情:山,为什么这样美?水,为什么这样甜?我们的红领巾呀,为什么这样的鲜红!?一想起这些呀,我要学好本领,快去参加劳动,快去参加斗争!如果耕田,
就像邢燕子,
把青春献给农村,如果当兵,
就像黄继光,
为保卫和平立功!如果做工,
就像王崇伦,
走在时间前面,如果打球,
就像庄则栋,
为祖国增添光荣!不管祖国需要我干什么事情,我都要和你们一样——一辈子干革命!我要听毛主席的话,向雷锋叔叔学习,在建设共产主义的
伟大事业中,作一个
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第6版()
专栏:

雨中
上海市第三联合工人子弟小学六年级学生 倪康康
晌午,天色突然变黑了,紧接着狂风吹来,把树木刮得东摇西摆,把地上的尘土高高卷起。天好像要塌下来似的,厚厚的云彩把整个天空笼罩得黑沉沉,使人觉得心里闷得慌。
我和同学曹玉华一块儿去学校。刚出门,没走了几步,眼前闪过一条金光,蚕豆大的雨水从天上倒下来,我忙撑开伞,我们继续朝前走。
街上几乎看不见一个人,一阵狂风吹来,“啪啦”一声,人行道旁的一株小树被吹倒了。
“快,玉华,你瞧树倒了!”我焦急地说。
“啊呀!那怎么办呢?”玉华也着急地反问我。
我顾不得答话,丢开伞,忙跑过去把断了的小树扶起来。玉华赶上来,解下红领巾要扎上去。
“不用啦!玉华,你扶住。”我放开手,跑到马路对面把一根细细的长竹子和一根从水里捞起来的草绳拿过来。
“把竹子跟树一起扎住。”我说。我们俩便动手扎树和竹子。
眼看快扎好了,可是我用力一拉,把绳儿拉断了。
这时,我俩已淋得像落汤鸡一样,雨水顺着脸颊流到脖子里。“康康,瞧你的眉毛上像挂了‘珠子’似的。”玉华开玩笑地说。
“你呢?”我说:“和我一个样!”说着,我俩哈哈大笑起来。
再找不着别的绳子了,于是我和玉华便把扎小辫子的玻璃丝和绒线解下来,我还把书包带子也拆下来了,我们把它扎在树上。一棵快被风雨打断的小树,经过我和玉华的救护,仍然挺立在风雨中。
此刻我俩已不觉得在下雨了,身上暖呼呼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快乐。我们又瞧瞧那棵小树,才奔跑着去学校……


第6版()
专栏:

在动物园里(儿歌四首)
山青
老虎昨天我还想变只大老虎,啊呜一口,把那些女孩子全吓哭!今天看见它蹲在铁笼子里发愁,我不变了,我看还是当猎人叔叔。
熊猫又像熊,又像猫,样子真奇妙,它是我们祖国的珍宝!感谢它,为了给咱交各国小朋友,还不怕走天涯、下海角……
猴子你来看猴,我来看猴,猴子笼前总是挤得风雨不透!我问小弟弟:“它的金箍棒哪儿去了?”他回答得多可笑:“早交给解放军叔叔!”
鹦鹉都说鹦鹉的嘴巴巧,我说它是个学舌鸟;如果我们跟它学,人家准说:“讨厌、讨厌,没礼貌!”


第6版()
专栏:

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套色木刻) 董其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