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5月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举行庆祝会
祝贺十位教师职工献身教育事业三十年
杨秀峰邓颖超刘宁一等出席,郭沫若林枫等题词祝贺
据新华社五日讯 今天,是有着四十多年历史的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喜庆的日子。清晨,人们就络绎不绝地来学校,参加为十位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以上的老教师和老职工举行的庆祝会。
当这十位老教师和老职工神采奕奕地来到学校大门口时,守候在那里的青年教师就为他们一个个地在胸前戴上了大红花。他们是:数学教师关秉衡、王明夏,语文教师赵静园,物理教师刘希璞,化学教师谢莹,写字课教师邓逸真,实验室管理员钱德福,会计李连珠,老校工许占魁和退休老职员焦东篱。
教育部部长杨秀峰,副部长刘皑风、林砺儒出席了庆祝会。邓颖超、刘宁一也来参加了庆祝会。出席庆祝会的还有学校的前几任校长,来自各行各业的老校友,学生的家长,以及老教师的亲友黄家驷等数百人。
郭沫若、林枫、刘宁一、邓拓、杨述、魏传统等许多负责同志和家长,都题词或绘画祝贺。郭沫若在题词中写道:“人材是决定一切的因素,因此培养新生力量的教育工作,是国家建设事业中最基本的任务。”
庆祝会上,当学校副校长胡志涛向到会者介绍这十位老教师、老职工时,杨秀峰部长走上前去和满面红光的老教师、老职工一一握手,向他们热烈祝贺。
教育部副部长林砺儒在讲话中指出,教育工作是塑造人的工作,是思想性最强的工作,需要教师发挥所长,创造和积累经验。因此,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是教育工作的无上至宝。他勉励青年和老年教育工作者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安于其业,久于其职,做出更巨大的成绩。
学校副校长胡志涛在讲话中,热情地赞扬了这些老教师、老职工的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勤勤恳恳,不遗余力地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她说,这些老教师、老职工都在工作上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在学习上也不服老,不断要求进步,并热心地帮助年青的教师和职工。她说,我们学校还有一批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年、十年的教师,和大批生龙活虎的年青教师,他们是老教师的忠实的接班人。她希望青年老年教师继续加强马列主义和毛泽东著作的学习,发扬优点,精益求精,沿着党的又红又专的方向大步前进。
在充满欢乐的庆祝会上,王明夏代表十位老教师、老职工讲话。她在讲话中对比了教师在新旧社会的不同地位,满怀激情地说,今天教师的点滴劳动都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是对我们极大的鼓舞。教师是人类的知识传播者,也是思想品质的塑造者,他像一个勤劳的园丁,可以享受丰收的愉快。我们要为培养坚强的革命后代,更加踏踏实实地做好本岗位的工作。
会上,还给这十位老教师、老职工每个人发了纪念状。纪念状上写道:“努力三十年,坚持如一天;分工勤哺育,劳动奋争先;桃李遍全国,弦歌众人传;今朝祝盛典,来日庆红专。”
学校还举办了这些老教师、老职工学习和工作资料展览。展出了他们精心撰写的教案,批改过的作业,他们的事迹,学生们赞扬他们的作文,以及党和政府发给他们的许多奖章、奖状等。
邓颖超在和教师们谈话中,勉励教师们要严格要求学生,使他们在中学阶段打好基础。她说,教师对学生要从思想、学习和生活各方面全面关怀他们的成长,对国家的未来负责。
学校的青年教师和少年先锋队队员今天都在庆祝会上热情地朗诵了祝词,祝老教师和老职工们青春常在,老当益壮。


第2版()
专栏:

西藏首次团代会在拉萨开幕
拉萨青年举行游园大会欢庆“五四”青年节
新华社拉萨五日电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西藏自治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三日在拉萨开幕。
中共西藏工委书记张经武,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代理主任委员班禅额尔德尼、副主任委员阿沛·阿旺晋美、帕巴拉·卓列朗杰、崔科·顿珠才仁等到会祝贺。
参加这次大会的代表有三百多人,他们代表着西藏广大农、牧区和机关、企业等单位的一千四百多个团的基层组织的一万八千多名共青团员。大多数代表来自农村和牧区,他们代表着在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成长起来的近七千名农奴出身的共青团员。
在三日的开幕式上,共青团西藏工委副书记雪康·土登尼玛致开幕词。他说,无论在平叛和民主改革的阶级斗争中,还是在生产建设的各个岗位上,共青团员和西藏青年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一支活跃的力量。
张经武在会上讲话。他表扬了共青团员和青年们在平叛、民主改革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的作用,并且号召他们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主席著作,学习雷锋同志的高贵品质和共产主义精神,把西藏的生产建设等工作做得更好。
班禅额尔德尼在会上致贺词。他概述了西藏地区自平叛、民主改革以来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赞扬了共青团员和青年们所作的贡献,并鼓励大家在建设新西藏的伟大事业中起更大作用。
这次大会预期开半个月。大会将审查批准共青团西藏工委的工作报告,制定共青团今后在西藏地区的工作任务,选举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员会的委员等。
新华社拉萨五日电 拉萨市六千多名各族各界青年和出席共青团西藏自治区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三百多名代表,昨天在罗布林卡举行游园大会,欢庆“五四”青年节。
中央人民政府驻西藏代表、中共西藏工委书记张经武,中共西藏工委副书记王其梅、郭锡兰、夏辅仁等也参加了游园大会,同青年农民、工人、学生一起欢度节日,并同青年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张经武在同藏族青年们交谈时,勉励他们在青年时代努力学习,多学点知识和本领,更好地建设新西藏。
从西藏各地前来参加共青团西藏自治区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三百多名代表,受到参加游园会的拉萨青年们热烈欢迎,拉萨各机关的共青团员纷纷邀请他们一起联欢,并请他们介绍自己的先进事迹。
在游园会上,拉萨市各个专业和业余的文艺团体,给参加游园的青年们演出了精彩的节目。


第2版()
专栏:

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广泛学习雷锋
农村牧区工厂医院出现许多热爱集体克服困难的动人事迹
新华社拉萨四日电 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的光辉形象,在西藏高原上激励了各族干部和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许多新的气象不断出现。
中共昌都分工委和昌都专员公署的各族干部学习了雷锋同志的事迹以后,纷纷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自己。这个专区的八宿、左贡、边坝、桑昂曲等县,已有大批干部到农村和牧场去参加生产和指导生产。藏北草原聂荣县的汉族干部谭元果,最近去曲那格乡工作,在风雪交加、天寒地冻的草原上到处奔波,为当地藏胞兴利除弊,一有空闲便到牧民帐篷里去调查访问,讲解党的政策。他说:“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我决心尽快学会当地藏胞的语言,成为一个藏北草原上的汉族‘牧民’。”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学习了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以后,开展了“服务态度良好月”运动。这个医院的内科有个患瘫痪病的藏族妇女向巴央金,她在三月间入院时,从腰部的褥疮疮口可以看到骨头,脓血常流。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医护人员一面精心治疗,一面采取特别护理措施:每昼夜换十二次床单,每两小时帮助病人翻一次身。现在这个病人的褥疮已经生出新肉芽,疮口即将愈合。病人的家属感激地说:要不是医生,她早死啦!这个医院的妇产科医务人员学习雷锋以后,开展了以“医疗质量好,服务态度好,团结协作好,学习和培养干部好,清洁卫生好”为内容的红旗竞赛。医护人员们利用休息时间,给婴儿室筛了两千多斤木炭,又主动给婴儿室拆洗被子,缝补衣服。小儿科的医护人员以雷锋刻苦钻研专业技术的精神为榜样,经过精心研究,改进了简易的小儿氧气吸入器和皮下吸氧器,医疗效果良好。
拉萨运输公司汽车一队职工结合学习雷锋的活动,开展了以增产节约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三分队驾驶员王国靖超额百分之二十九完成了三月份运输任务,并节约汽油八十八升。拉萨综合农具厂共青团员朱顺成和朱兴文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同三个青年工人一起改造了一项铸造零件的工具,提高工效百分之五十。在雷锋同志先进事迹的影响下,昌都皮革厂二十多个青年工人,踊跃参加一个新建车间的义务劳动,为国家节约建筑费用七百多元。
在西藏高原广大的农村和牧区,藏族农牧民学习雷锋的活动正在逐步展开,许多翻身农奴听了介绍雷锋事迹的报告深受感动,他们把雷锋热爱集体、永不忘本的高贵品质当作活的榜样。拉萨市东郊纳金乡占扎村女共青团员格桑玉珍,在学习雷锋时下定决心,要更好地帮助生产上有困难的互助组员搞好生产。春耕期间,村里的索朗曲吉老阿妈已经卧病几天了,正在为自己急需播种的三克(一克相当一亩)地还没有灌水发愁。一天傍晚,格桑玉珍给索朗曲吉的地灌好了水,就来到老阿妈的家里告诉她:“你的三克地已经有水了。”索朗曲吉听了高兴地问她谁灌的,她回答说:“是互助组。”


第2版()
专栏:

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等各族各界人民集会
热烈庆祝自治州成立十周年
据新华社昆明五日电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族人民热烈庆祝自治州成立十周年。庆祝活动从四月三十日开始持续了四天。
四月三十日,德宏各族各界代表一千多人,在自治州首府芒市隆重举行庆祝集会。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奎璧,中共云南省委常委、云南省副省长刘林元,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李长猛,以及云南省迪庆、怒江、西双版纳、大理等少数民族自治州的负责人,参加了庆祝会。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长刀京版在会上讲话。他说,十年来,全州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胜利地进行了民主革命,并正在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现在,自治州汉族聚居的保山、腾冲、昌宁、龙陵、施甸五县一百二十多万人口的地区,已经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在潞西、瑞丽、陇川、盈江、梁河五县和畹町镇四十多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已从不同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出发,实现了初级合作化。
刀京版说:十年来,自治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面貌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到处都呈现着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在农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农田水利建设,从一九五八年到现在,共兴建了七十七项中小型水利工程,建立了六十六座农村小型电站。农业耕作技术水平也有了相当的提高。一九六二年全州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比十年前增加了百分之四十二,粮食产量增长百分之三十三;棉花产量增长了百分之八十;茶叶增长了百分之六十三;大牲畜增长了百分之三十九,生猪增长一点四倍,羊增长一倍。
刀京版指出,过去德宏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基本上没有工业。现在,全州已建立了七十九个工业企业,其中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有二十八个。少数民族工人比一九五二年增加了十一倍。
刀京版说:十年来,全州各民族的干部已经大批成长起来,他们担负着自治州各方面的领导职务。全州各族人民的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觉悟也有很大提高。在各个岗位上涌现出了一批各民族的先进人物。
中共德宏地委书记赵善卿也在会上讲话。他讲述了自治州在过去十年中所取得的成就后指出,全州各族人民今后将更高地举起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为创造社会主义的新胜利而奋勇前进。
这些天来,自治州首府芒市装扮一新。街道上张挂着许多庆祝建州十周年的巨幅标语。入夜,许多庆祝牌楼和建筑物上的彩色灯泡齐放光明,各色焰火直冲夜空,全州各民族的代表都来到了芒市。五月一日,在广场上举行了有两万多人参加的群众庆祝大会。大会在欢呼声中通过了给毛主席的致敬电。
这几天,芒市还举行了传统的“赶摆”(物资交流会)。街上摆满了亚热带的土特产品和内地来的工业品,人们白天在街上选购物品,晚上就到剧场里或广场上欣赏艺术团体的演出。(附图片)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成立十年来,培养了许多少数民族干部和技术人才。这是景颇族女医生左玉兰为病人看病
新华社记者 关山摄


第2版()
专栏:

印度政府公然侵犯我难侨通讯自由权利
首批归国难侨揭露,他们的家属和朋友从外面寄到集中营来的信件,全都遭到拆封检查,有不少信件被没收,有些信件被剪去了一部分内容。在德奥利集中营,印度当局竟公开通告规定:难侨投寄信件一律不准封口,书信内容需经集中营印度当局审查后才准投寄;印度官员还公然要难侨用英文或印地文写信,若用中文,要先经译出审查后,才能发出。对印度当局粗暴侵犯通讯自由权利的非法行为,难侨虽一再提出抗议,印度政府当局根本不加理睬
新华社湛江五日电 首批归国的印度受难华侨向本社记者揭露,印度政府公然侵犯和剥夺被拘留在印度集中营的难侨的通讯自由权利。难侨们和集中营外的家属、朋友通信受到无理限制,从集中营外寄给难侨的信件,也受到检查甚至被没收。
难侨们揭露,在德奥利集中营,印度当局公开通告规定:难侨投寄信件,一律不准封口,书信内容须经集中营印度当局审查以后才准投寄;并规定每封信的文字不得超过十行,明信片只准书写八行。而且规定每人每月投寄普通书信至多两封、明信片至多四个。印度政府通告说,所有违反上述规定的信件都不准投寄。集中营的印度官员还公然对难侨们下命令说:“你们写信应该用英文或印地文。如果书写中文,要先寄到新德里当局译出审查以后,才能发往收信地址。”
难侨们揭露说,他们的家属和朋友从外面寄到集中营来的信件,都遭到拆封检查,有不少信件还被没收。有些难侨收到信时甚至已被集中营的印度当局剪去了一部分内容。
难侨们揭露,他们寄信给集中营外面的家属、朋友时,印度官员绝不允许难侨提及集中营里黑暗生活的任何真实情况。信中只要提到集中营里“生活困难”,这封信就会遭到没收。
难侨们在集中营里有急事要求向外拍发电报时,要经过集中营总营长(印度官员)的批准。实际上,绝大部分要求拍发电报的难侨都遭到无理拒绝。
难侨们说,他们在集中营的时候,曾对印度当局粗暴地侵犯国际公认的通讯自由原则的做法一再提出抗议,但印度政府当局根本不加理睬,直到第一批难侨离开集中营时,这种侵犯难侨通讯自由的非法行为还一直在继续。


第2版()
专栏: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介绍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四日成立的。当时称自治区,辖潞西、瑞丽、陇川、盈江、梁河等县,有四十多万人口。一九五六年五月一日改为自治州,把原来保山专区的腾冲、保山、龙陵、昌宁四县和畹町镇划入自治州。现在全州共有傣、景颇、汉、阿昌、崩龙、傈僳、回、彝、苗、佤、白等十多个民族的居民一百六十多万人。
自治州位于云南省的西部,和缅甸联邦山水相连,村寨相望。中缅公路就经过这里通向缅甸。一九六○年一月,中缅两国签订了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以及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后,两国人民曾在芒市这座美丽的边城举行盛大的庆祝会。
自治州地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全州面积约有三万七千多平方公里。盛产稻谷和咖啡、紫胶、枫茅、香根等热带、亚热带作物以及芒果、香蕉、芭蕉、菠萝等水果。自治州成立十年来,粮食作物和热带、亚热带作物都有很大发展。现在已有两个国营农场专门经营咖啡和枫茅,加工咖啡和枫茅油。目前全州的咖啡园已有一万多亩,一九六二年咖啡豆的产量已达二十多万斤。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北京新疆宁夏等地穆斯林欢度古尔邦节
新华社五日讯 北京、新疆、宁夏等地的穆斯林欢乐地度过了一年一度的古尔邦节。
北京最大的清真寺之一东四清真寺今天充满了节日气氛,穆斯林们一清早就来到这里参加会礼。会礼开始,由阿訇马树田诵古兰经,讲解教义,然后率领穆斯林做礼拜。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张杰、刘品一和伊斯兰教经学院副院长沙梦弼,今天到东四清真寺参加了会礼。巴基斯坦、摩洛哥驻中国大使和大使馆官员,以及阿富汗、叙利亚、马里、阿联等国驻中国大使馆官员,也分别到东四清真寺、牛街礼拜寺参加会礼。正在我国访问的阿尔及利亚妇女代表团成员也到牛街礼拜寺,同中国穆斯林一道欢度这一节日。
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各族穆斯林昨天上午到各清真寺举行了会礼。自治区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和加尼牙孜阿吉等到胜利路洋行大寺参加会礼,同各族穆斯林一起欢度节日。自治区党和政府部门的许多汉族领导干部,分别到自治区维吾尔、哈萨克、回族的领导干部家中贺节。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自治区政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处的负责干部,昨天也到宗教界人士家中贺节。自治区歌舞话剧院特为穆斯林演出了维吾尔族舞剧《莱丽古勒》,各影戏院也增加了节日演出场次。
新疆各地的穆斯林昨天也都兴高采烈地举行了节日活动。喀什市的艾提尕大礼拜寺和香妃麻扎大寺,昨天有五万多名穆斯林前往参加会礼。在伊宁市最大的白图拉大寺,昨天有一千多名穆斯林参加会礼。
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的一千四百多名穆斯林,今天穿着节日服装,兴高采烈地到各清真寺欢度古尔邦节。自治区伊斯兰教协会主任金凤山和副主任谢生林,今天分别在中大寺、南关大寺主持会礼仪式,念了古兰经,并预祝穆斯林们在各自岗位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2版()
专栏:

他们永远年青
——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的几位老教师
新华社记者 张丽君 傅军
“说什么从教室到宿舍,从家庭到学校,……您的生活天地绝不是这样狭小!您的学生满布在四面八方,不正是您的足迹踏遍了天涯海角?”
这几天,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像过节日一样地热闹。全校师生们在热烈地祝贺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以上的十位老教师和老职工,祝贺他们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为祖国培养青年一代的壮丽事业。
受祝贺的老教师有六位。他们的名字是:关秉衡、赵静园、刘希璞、王明夏、谢莹、邓逸真。他们之中,有的人已经年过花甲,有的年近半百。三十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是一个漫长的历程,然而,对于一个经年累月地生活在青年人中间的教师来说,却又是一个易于被忘却的数字。一年又一年,他们迎来了多少个天真而热情的少年求知者,又送走了多少个经过熏陶的青年接班人。正是这些为了教育事业而朝夕不倦地劳动的人,看到自己辛勤哺育着的青年一代一代成长起来的人,才会感到逝去的年华并没有白白地过去,才会感到自己的生命永远年青。
年过花甲的语文教师赵静园说起她的教学生活时,不胜感慨地说,一九二五年,她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毕业以后,就到女附中来任教,一直生活在青年中间,从来没有年老的感觉。只是在最近,当她看到学生们在作文里描绘到她的形象的时候,这才发觉自己的双鬓已经添上了白发,额头上布满了皱纹。其实,何止赵静园,老教师们都有这样的共同体会,每天生活在生龙活虎般的青年人中间,他们感觉不到时光在流逝,相反地却觉得越活越年青了。
赵静园说,她从选择这个工作岗位的时候起,就没打算再离开过。不过,过去她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一贯是遵循着一种不要“误人子弟”的旧的道德观念,只是对学生家长负责;而现在,她说,怕耽误的是青年人接共产主义的班,更要教育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育工作者是对国家负责。她时常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格言勉励学生,自己对待学习也是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她对我国古代汉语和文学有比较高的素养,但是从不满足,总感到自己对现代文、政论文读得太少,政治理论方面的修养尤其不够。所以她对待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研究的积极态度,比起青年教师来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凡是她读过的文章,都用不同颜色笔在上面圈点过,还有反复几次写下的批语。她常说,时间真不够用,最好能一天顶两三天。
使得这些老教师如此勤奋学习的原因,正是他们的职业责任感。“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是他们的信念。在他们身上,都可以看到那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初中学生刚一接触到物理课,什么都是新奇的。他们常常会从日常生活中提出许多奇怪的问题。教了三十二年物理课的刘希璞对待学生的提问从来没有厌烦过。他说,初中学生就是好奇心胜,模仿性强。甚至老师走路说话的样子,他们都要学,这正是他们学习精力旺盛的表现。做教师的就要把握住学生这种特点,启发他们的求知欲。刘希璞为此下过许多苦功夫。他写教案的时候,每举一个比喻,都要琢磨着哪些是青少年们感兴趣的事情,用哪些为他们所熟悉的语言来表达。几十年来,他养成了一种习惯,各种书报杂志都看,各种地方戏都听,任何可供参观游览的地方都去。直到现在,他有时还喜欢骑着自行车去郊游、照相和写生。所有这些活动,都是为了从多方面汲取知识的养料来充实自己。在他所读到的、听到的和看到的东西里,凡是有一点一滴可取之处,他都记录下来,随时用在教学上。他的绘画也是由于教学的需要而学会的。教物理课的教师,要能掌握一笔画出一条直线或者一个圆圈的基本功,他便下苦功夫练这套本领。日久天长,越画越有兴趣,慢慢地也就学会画各种形象了。现在,刘希璞上物理课的时候,常常随着讲解,在黑板上几笔就勾划出一幅素描,帮助学生们通过他所描绘的形象,把课本的内容深刻地印在脑海里。
教了三十多年化学课的老教师谢莹,也是用这样严格的精神来要求自己的。他认为,化学课里面的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电离学说这三大理论虽然没有变,但是教学的对象却年年在变,新鲜事物年年在增加,教学内容就要随着这些活的对象、活的实际而不断地增减取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学的化学课里增加了许多和工业生产有关的初步知识。但是,谢莹感到仅仅是这些书本知识还不够,因此他经常通过参观访问来搜集一些活的教材,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学生。最近他参观了一个污水利用的试验站,就结合讲授“化肥”这一章,在课文里增加了污水利用的好处这个实例。他说,运用这些活的教材,也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阶级教育的好机会。
谢莹和刘希璞两位老教师,从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深深体会到毛主席所教导的理论结合实际的重要意义。他们都非常重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他们尽量安排学生各自独立地去完成一项实验,却很少考虑到这样做实际上已经成倍地增加了自己的工作时间和精力。为了让实验能够得到预期的效果,每次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即使有青年教师和实验员事先作了布置,他们也不放心,总是不厌其烦地亲自去作演示,直到准确无误为止。
老教师们对青年一代爱护备至,体贴入微,那种感情简直不下于父母对子女。但是,在这种感情中,还包含着严格的成份。
抱着“教育救国”的愿望而在旧社会里始终没有找到出路的王明夏,直到解放以后,才真正实现了自己的理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光芒照亮了她的生活道路,终于在一九五九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的革命热情化成无穷的力量贯注在培养青年一代这项崇高的事业中。她清楚地知道:数学这门科学,关系着学生将来去探索更高深的科学理论,因此她十分重视让学生在中学阶段打下数学的巩固基础。从中学时代就保持着勤奋、刻苦的学习作风的王明夏,以身作则,写的板书就像她学习时期记的笔记一样。每堂课,满满一黑板的公式、定理和运算过程,随着她清晰的讲解,有条不紊地一一出现在黑板上,那些数字、符号工整地排列在那里,就像刻印出来的一样。她的每节课,概念讲得清楚而又透彻,不同的概念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讲,做到重点突出。她以自己的严谨作风要求学生,堂堂课总是提醒学生温课以后再作习题,每次做习题都要有一种严格的格式。在她的辛勤教导下,学生们在逻辑思维能力、科学的求实态度以及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等方面都得到较好的锻炼。
关秉衡关怀学生的成长是从每一个小问题着手的。她积累了三十九年的初中代数的教学经验,摸透了学生的心理,也摸透了每章每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她的教学突出地表现了循循善诱的特点。每次课堂问答或者测验,她从来不放过学生们暴露出来的一些理解上的大小疙瘩。有时,学生们会发现作业本中夹着纸条,上面有几道题目。这是关秉衡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错误的性质出的练习题。关秉衡经常记录学生们在学习中容易犯下的错误,编写了各种各样的题目。她总要让学生多练习,直到熟练为止。近年来,由于关秉衡行动不便,学校领导一再减少她所担负的课程,这学期只规定她每周上三节课,并且规定自习课由青年教师担任。但是,她每上一节课,总还要坚持亲自来担任自习课的辅导,通过辅导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她乐观地说:在宽敞的教室里,对着孩子们明亮的眼睛,愉快地传授自己的知识,这是最大的幸福。为了孩子们,我要工作到心脏停止跳动的最后一分钟。
即使是一堂写字课,老教师们那种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精神,也是表现得非常突出的。
邓逸真原来是个体育教师。她是抱着让青年一代,特别是女青年能够有健美的体格而选择教体育这一行的。她十九岁从两江女子体育学校毕业以后,三十年来,岗位一直是在操场上,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它。去年,她生了一场病,经过学校领导上的劝慰,她才改了行。她从那时起就改教写字课。由武变文,该怎么教呢?她虽然自己能写一手漂亮的柳体字,可是写字课既没有先例可循,又没有教材。她根据三十年来教体育课的经验,同样认真地考虑了写字课的目的和任务,明确了每学期总的要求和每节课的具体要求,并且准备了每节课的教案和教学内容,每堂课后还有记事。在她那本记得密密麻麻的记事本上,可以看出,她为了教会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练习写字的基本功是怎样地费尽心机,又是怎样为学生们一点一撇一勾一捺的点滴进步而感到高兴。
在庆祝会上,学生们朗诵了他们创作的对这些老教师充满着敬爱心情的诗句,他们写道:“说什么从教室到宿舍,从家庭到学校,……您的生活天地绝不是这样狭小!您的学生满布在四面八方,不正是您的足迹踏遍了天涯海角?”老教师们看到自己的学生对他们有着如此深沉的热爱和理解,都感到欣慰万分。三十年来,他们亲手培养的一代又一代青年,陆续走上了祖国的农业、工业、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岗位。正如学生们所描绘的,他们“年年有灯前送别,送走了多少栋梁之材;月月有远方来信,传来多少佳音捷报”。这正是一个教师所特有的感到幸福和自豪的地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