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63-04-09

1963-04-09新闻联播 文字版

科伦坡之窗

第6版()<br/>专栏:<br/><br/> 科伦坡之窗<br/> 林元<br/> 科伦坡给我的印象,是满街满巷都是花花树树,像座大花园。有红色的灯笼花,黄色的马尔花,白色的茉莉花,紫色的紫荆花,各种颜色的叶子花,……。其中最多的一种花却是庙花,庙花有各种颜色,有紫红的,黄的,金黄的,但更多的是白里带点儿鹅黄的。这种颜色显得纯洁朴素,在墨绿的肥大叶子衬托下,还给人一种尊严的感觉。锡兰是一个信仰佛教的国家,人们上庙供佛,就是用庙花,而且大都是用白色庙花。庙花有五瓣,没有花蕊,开透了形状和大小都像一架儿童玩弄的小风车,它还异常芬芳,到了黄昏,芳香更浓,只要摘一朵放在小花瓶上,就满室清香。<br/> 高尔大街是科伦坡的一条笔直大马路,由北向南直伸到一百多公里外的高尔城。这条漫长的马路两边全是椰树。在飞机上看科伦坡,但见一片墨绿的椰林。椰树高耸空中,像一只只开屏的绿色的孔雀傲视太空,既美丽,也给人一种尊严的感觉。海滨上的椰树,或疏疏几株,或密密成林,都是一篇热带的抒情诗。<br/> 庙花和椰树,是科伦坡这幅美丽图画的基色。<br/> 然而,在科伦坡的西北角,在高尔大街的起点——高尔广场上,却一株庙花和椰树都没有,也没有其他花树。这里只有一片绿色的草场,一片蓝色的天空,一片碧色的大海。就是这三块空间和三种颜色,构成了另一种景色,一种线条简单,色彩明朗,意境辽阔高远的景色。人们从热闹的市街,从闷热的屋子,从繁忙的公务中走到这里,会像清早打开窗户似的感到清新和豁然开朗。什么炎热、疲劳、或烦恼,都会顿然消失。面前一望无际的奔腾波涛,和巨大的浪潮“嗬,嗬”地冲击着海滨岩石,还会使人增加生命的力量。这是锡兰人民设计科伦坡市的艺术匠心。这里虽然没花没树,全市的那么多花花树树仿佛都是为这里服务的。试想想看,如果从一些色调简单的空旷街道走到这里,人们会有上面所说的那种感觉么?全市满街满巷都是花花树树,广场却一株也没有,这是艺术的对立统一。<br/> 一间屋子多么需要一扇窗户,一座城市多么需要一块广场。而高尔广场,就是科伦坡之窗。由于这扇窗户恰巧开在印度洋的海滨,又没有任何树木障碍视野,就更显得明亮,辽阔。无怪它吸引着五十万科伦坡市民,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br/> 每当黄昏,太阳落到印度洋的西边,科伦坡的市民就三三两两来到这里。如果是假日或节日,游人就更多。这里有小贩推着一车车儿童特别爱吃的小食——花生、腰豆、莞豆,辣椒,和其他一些浓辣的油炸食物,有出租给儿童骑的马,有儿童们爱玩耍的各种彩色小风车,以及各种彩色纸鸢。纸鸢和锡兰妇女穿的纱里构成了高尔广场上一个最出色的镜头。纱里,是锡兰妇女的民族服装,长如飘带,薄若蝉翼,有各种极鲜艳的颜色。枣红色的,桃红色的,青莲色的,湖水色的,……各色纱里,给海风吹着,各色纸鸢,在天空上翱翔,像满天飞舞着彩蝶。在那么一块广阔的空间,在蓝色的天空下,绿色的草地上,碧色的海洋前,金黄色的夕阳照耀着,满天满地彩蝶缤纷飞舞,你见过这样美妙的景色么?<br/> 广场上吸引游人的另一样景色,是海中落日。当一轮丹黄的落日,像一位舞罢的演员,向观众谢了幕,缓步退出那个广阔的黛色的大舞台时,广场上的游人,不约而同地举目向她送别。海滨上追逐潮水游戏的儿童,也不自觉地停下了顽皮的脚步。有的抱在怀里的婴儿,在母亲的指使下,还对这位辛苦了的演员,摇摆着告别的小手。人们全神贯注地盯着她落到海面了,沉下海了,……呵,她又轻轻跳出海面再一次跟观众谢幕告别。当人们带着点儿留恋和沉思,慢慢收回送别的目光,不经意地望望顶上的天空——呀,她给人们留下了满天玫瑰花!黛色的海水染上了玫瑰红,碧色的草场染上了玫瑰红,无数黑棕色的脸孔染上了玫瑰红。……<br/> 高尔广场不单是科伦坡的游乐场所,也是锡兰首都人民政治活动的地方。锡兰政府和人民庆祝国庆节,一年在一个地方,如果在科伦坡庆祝,就在这里举行群众集会,有时也在这里检阅国防力量。一般国家在国庆节日检阅武装力量只能检阅陆军和空军,而锡兰却有条件在这个广场上同时检阅海军。不难想像:一列列雄壮的陆军从广场上走过,一队队整齐的飞机从广场上空飞过,一艘艘威严的兵舰从广场面前驶过,这是高尔广场上的又一种吸引人的镜头。可惜我还没有机会看到。然而,幸运的是,我却看见了广场上的另一幅锡兰人民政治生活的画面。<br/> 二月十六日下午,太阳又走到了印度洋的西边,我从一位朋友的家里出来,一到广场,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气派磅礴的动人画面:广场上是一片汹涌的人海!由于锡兰男人爱穿白色衣服,人群浮动,就像翻起滚滚白浪。广场上空,拂拂地飘扬着无数面红旗,把湛蓝的天空,碧绿的大海,雪白的浪潮点缀得更加美丽和庄严。激动的口号声彼起此落,跟印度洋上澎湃的涛声合奏出一支雄壮的歌曲。原来这天是锡兰人民为了谴责美帝国主义公然以停止“援助”为手段,干涉锡兰内政,破坏锡兰主权,和侮辱锡兰人民的民族自尊,在这里举行反美示威大会。人们焚烧了象征“山姆大叔”的纸人,和把一个写着“美国石油公司”字样的纸棺材抛入大海里。科伦坡窗外的波涛又怒吼起来了:<br/> “不许侮辱锡兰人民的民族自尊!”<br/> “要锡兰,不要美国佬!”<br/> “美国大使韦利斯滚出去!”<br/> “和平队,亚洲基金会滚出去!”<br/> “美国人打我们一下,我们要回打他两下!”<br/> “……”<br/> 群众的情绪是那么激昂,愤怒的声音震动天地,仿佛整个印度洋都沸腾起来了,给这片海洋联结在一起的两块大陆——亚洲和非洲全沸腾起来了!是的,就从我站着的这个海滨,直向西望去,对岸就是非洲大陆,就是坦噶尼喀。我仿佛看见了坦噶尼喀那个美丽的莫希山城。六天以前,亚非两大洲的人民也正在这个山城上宏亮地高喊着反对美帝国主义,指出这个新殖民主义者正披着“援助不发达国家”的外衣到处招摇撞骗。眼前锡兰的这个现实,把这位新殖民主义者的“援助”外衣戳穿了。这个铁的现实,是莫希会议的注脚;广场上的怒吼,是莫希山谷的回声。<br/> 太阳落到海面了,印度洋的浪潮还在猛力地冲击着岩石。在回寓所的路上,当汽车离开广场转入高尔大街,开车的同志告诉我:“呶,那就是美国大使馆!”原来美国大使馆就在靠近广场的高尔大街上。美国大使馆前院的出、入两个大门,现在像哭丧似的紧紧锁着,二层门的门口两边,站着两排人。他们的脸色是那么苍白,惊慌,深怕哗啦一声浪潮就冲进来淹没他们似的。车子驶过了美国大使馆,我又看见高尔大街上在墨绿的肥大叶子衬托着的一簇簇白色庙花,和一株株高耸天空的椰树。庙花和椰树的神圣尊严,是不允许任何人侵犯的,科伦坡窗外汹涌澎湃的浪潮声,就是有力的保证。<br/> 三月九日于科伦坡

寄往越南南方

第6版()<br/>专栏:<br/><br/> 寄往越南南方<br/> 张永枚<br/> 我爱读越南的报刊,<br/> 因为我热爱美丽富饶的越南。<br/> 然而,三十三万平方公里的江山,<br/> 被强盗走狗的魔刀斩成两片。<br/> 我向越南南方的人民致敬,<br/> 您们的斗争浪潮是统一越南的宣言。<br/> 您们收下了粮食没有饭吃,<br/> 种棉织布自己却一身破衣衫,<br/> 养肥了猪羊,被强盗走狗宰了会餐……<br/> 您们的愤怒火焰已烧遍南越。<br/> 您们深信列宁的伟大名言:<br/> “敌人不会用盘子端来和平。”<br/> 红色的世纪,人民是主人,<br/> 强盗走狗的一笔混账总得清算。<br/> 我向越南南方的战士致敬,<br/> 您们的英雄队伍是锁住敌人的铁链。<br/> 您们的游击战术像把把尖刀,<br/> 插进了强盗走狗的心间。<br/> “战略村”、“防御圈”拦不住您们的足迹……<br/> 您们的战斗歌声响遍南越,<br/> 您们的胜利战果震动全世界。<br/> 您们深信列宁的伟大预言:<br/> “殖民地制度像雪一样在融化。”<br/> 红色的世纪,人民是主人,<br/> 强盗走狗的一笔血债一定要偿还。<br/> 红色的弟兄,红色的英雄,<br/> 拿着锋利的斧头,银亮的锄头,<br/> 拿着无敌的枪杆,无情的笔杆,<br/> 继续战斗,冲上去,勇猛向前,<br/> 对准它们的头颅,揭发它们阴险,<br/> 把杀人的强盗走狗赶出海岸、海湾,<br/> 把吴庭艳的狗窝砸个稀烂。<br/> 保卫人民的幸福,<br/> 保卫祖国的尊严。<br/> 我爱读越南的报刊,<br/> 南越人民的胜利消息像雪片纷翻。<br/> 我兴奋地与南越人民共度胜利年。<br/> 不久,这三十三万平方公里的江山,<br/> 将连成一条红色的锦带。

救国者的生活

第6版()<br/>专栏:<br/><br/> 救国者的生活<br/> 〔老挝民歌〕<br/> 啊,救国者在前进,<br/> 沿着深山密林,<br/> 穿过溪流沟壑。<br/> 深夜来临,<br/> 大雨滂沱,<br/> 疲倦的眼睛在四处探索。<br/> 啊,我们亲爱的战友,<br/> 手拉手,肩并肩,<br/> 团结战斗。望前方,<br/> 万丈高崖耸立,<br/> 救国者的意志比山高,<br/> 亲爱的朋友呀,<br/> 一起攀登不回头,<br/> 爱祖国,爱人民,<br/> 救国者要终生战斗! <br/> 前进呀,并肩前进,<br/> 我们英勇顽强自愿卫国,<br/> 为了实现人民的愿望,<br/> 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br/> 热血沸腾,英勇战斗,<br/> 要把美帝国主义驱出老挝的国土。美国佬,滚出去!滚出去!<br/> 滚出我们老挝的土地!<br/> 滚出我们老挝的土地!我们老挝人民不许外国来侵略,<br/> 起来呀,共同战斗赶走侵略者,<br/> 消灭卖国贼——这些吃人血的野兽!<br/> 老挝人民要救国,为保卫祖国而战斗,<br/> 决不允许敌人侵占我们的国土!

道德标准

第6版()<br/>专栏:横眉録<br/><br/> 道德标准<br/> 罗醉冬文 王乐天画<br/> 两条新闻:<br/> (一)一位名叫祈礼福的美国人以他父亲的“遗产”为“基金”,成立了一个所谓“防止动物非礼暴露会”。据说,“一丝不挂的动物可以毁灭美国的道德标准。”(三月十三日羊城晚报)<br/> (二)今年二月二日,两营吴庭艳军队在十名美国军官的指挥下,对美萩省一个村庄进行“扫荡”。美国指挥官们亲手打死了六名居民,另外把八个人绑起来喂警犬。(越南通讯社消息)<br/> 在肯尼迪总统的治下,真是狗运亨通。<br/> 赤身露体,一丝不挂吗?有人出来抱不平;<br/> 肚子饿了吗?有军官们送来人肉点心。<br/> 这就是“自由”世界的“自由”:狗咬人、狗吃人的自由;<br/> 这就是美国的“道德标准”:一方面是狗们跻身于阔老之林,同坐沙发,同进餐厅;另一方面是拿人肉去喂狗。<br/> 美国的“道德标准”何曾“毁灭”;只不过是与众不同!(附图片)

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图片)

第6版()<br/>专栏:<br/><br/> 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br/> 吴敏 高山画<br/> ?雷锋入伍后,在军事训练中遇到了困难,他想:“连手榴弹都投不好,怎能成为一个战士呢?”因此,他不顾胳膊疼,起早赶晚勤学苦练,终于获得了优秀成绩。<br/> ?后来组织上分配雷锋到运输连当驾驶员。他当过拖拉机手,懂得内燃机的原理,被选为班里的技术学习小组长。在他的耐心帮助下,全班获得了满堂红的成绩。<br/> ?一个星期天,雷锋邀同班战友周述明一道去帮生产队积肥。周述明也是穷苦出身。雷锋说:想起过去,我们就更爱今天。我们应该把自己的全部力量都贡献给革命事业。<br/> ?有一天,雷锋发现周述明忽然沉闷起来,原来他收到一封家信,说他母亲病了。雷锋一面安慰他,一面悄悄地拿出自己积蓄的十块钱,给周述明家里寄去。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