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4月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走弓背,走弓弦?
本报记者 陈谈强
“两点之间以直线为最短”,“弓背”长于“弓弦”。那末,在商品流通领域里,货物的调运应该走“弓背”,还是走“弓弦”呢?
走“背”走“弦”之争
不久以前,北京市日用搪瓷厂生产了十六万多件搪瓷饭碗、菜盆。在如何把这批商品运到零售商店的问题上,经销这些商品的北京市百货批发公司,主张在统一的计划安排下,由工厂直接把货运往零售商店;而工厂主张把出厂货物先运往商业部门的仓库,再由批发部门运往零售商店。工厂所考虑的,是零售商店要货有多有少,有时装不成整车,而且分头送零售商店比集中送仓库麻烦一些。后来,经过双方协商,从全局着眼权衡得失之后,采取“集中装车、分头送货”的办法,终于把这批商品直线调运给零售商店了。这样做有些什么好处呢?
一、节约运输力。如果不直线调运,商品要先从城内工厂送到郊外仓库,再从郊外仓库运回城里零售商店,辗转周折三十几公里;而从工厂直拨城区零售商店,平均里程只有几公里。
二、节约人力。由工厂直线调运分头发货,工厂人员的工作量会增加一些,可是却给其他单位减少许多麻烦。如果不这样,一笔买卖光是票据的制作、审核、传递等手续就有十五道;而直接调运,手续可减少到六道。同时,还可减少商品入库验收、堆码、保管、交付等不少环节。
三、节约资金。直拨,商品流转时间一般是一天,最多两三天;不直拨,最快也要六天。随着商品流转加速,工商双方的资金周转加快了。
四、节约物力。直线调运,商品运程缩短,避免了出入库房时的堆码、挤压现象,可以按照具体情况适当简化商品包装,节约包装物料。
商品流转路线的争论,不仅存在于工业部门和商业部门之间,而且也存在于商业部门内部。
北京市公私合营纸品加工厂,在城西南角的广安门外。过去,这个厂生产的纸绳,要先运到城南永定门外的商业部门仓库,然后再原路返回广安门外的火车站运往外地,这趟路程来回大约有十六公里。商业部门有的同志主张改为直线调运;有的同志不同意,认为商品外销讲求计划性,火车运行讲求准确性,到时工厂不能按量生产出货来怎么办?货生产出来了,包装物料不能按时准备好怎么办?等等。这个工厂生产的纸绳要经过自然干燥,生产周期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的确受着晴天、雨天、阴天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他们的担心不是毫无理由的。现在,商业批发部门在进货、销售、调运工作方面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进货部门根据工厂生产情况事先提出进货计划;销售部门据以事先安排销售外调计划;五天前拟订好“预计进货分配通知单”,事先通知工厂备货;调运部门也提前安排运输力,到时便把货从工厂直拨火车站运往外地。
在北京市文化用品公司还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这个公司设于西城的一个销售机构,有一天曾七次向公司的进货部门零星购进练习簿近三万本。这样,公司的进货部门不得不多次向仓库提货;如果事先集中要货,这近三万本练习簿本是可以从工厂整批直拨,而不必经过仓库绕圈子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呢?原来,这个公司内部还有两道批发环节,公司进货部门进了货,还要“批发”给销售部门,销售部门实际上成了“二批发”。销售部门怕占压自己的资金,就做起这种“先卖后买”的买卖来了。最近,这个公司改组了机构,取消了内部“批发”环节,实行进货、销售统一核算,加强了进货、销售的集中领导,类似上述商品调运绕圈子的事就杜绝了。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只要大家都能从全局出发考虑得失,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改善经营管理,有些商品的流转是可以花最少的人力物力走最近的路途的。近几个月来,北京市商业部门广泛开展改善经营管理的群众运动,在减少商品流转环节、实行商品直拨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许多批发公司直拨的商品已占总销货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由此节约了很多费用。
也不能都走“弓弦”
那末,是不是所有的商品都要实行直线调运的办法呢?就北京市各商业批发公司的实践情况来看,全部商品实行直线调运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
有人把商业批发部门比作商品流通渠道中的储水池和干渠,把零售商店比作支渠和毛渠。事实上,商业在生产和消费之间所起的桥梁、纽带作用,主要是通过商业批发部门的经济活动来实现的。流行于商业批发部门的“进(采购)、销(销售)、调(调运)、存(储存)、赚(盈利)”五字口头禅,反映了商业批发部门各种经济活动及其成果的有机联系。储存,是商业批发部门必不可少的环节,商业批发部门不能、也不必要在外埠货一到或者在本地商品一生产出来时,就百分之百地立即销售和直接调运出去。商业批发部门保持适当数量的合理的商品储备,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样,才有物质力量来保证加强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计划性,正确地调节市场供求关系、稳定和活跃市场。
还有一些商品,消费具有季节性,生产却是经常不断的。如某些棉、毛、丝、呢制品,生产经常不断,而消费却因春、夏、秋、冬而不同;某些香脂、扑粉、面油等化妆品,也是生产经常不断,而消费却是暑伏天和隆冬天各异;更不用说日历、冰刀之类商品了。这些商品不当节令时,直拨零售商店分散储存是有困难的。同时,物资分散还不利于加强市场供应的计划性。从工业生产方面来说,工厂的仓库容积有一定限度,一般只是大体适应于生产周期的要求,这些季节性消费的商品完全积压在工厂,不利于工厂扩大再生产,甚至使简单再生产也成为不可能。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商品需要商业批发部门储存,以利于市场的计划安排和工业生产的持续进行。
另外,像针头线脑、帽花扣子等零星小商品,规格花色百般繁杂,销售时选择性很强,运载量又很小,如果批发部本处设立小仓库,使零售商店到批发部办了进货手续,当即便能提货,这种“一手钱一手货”的买卖,反而更能加速商品的流转。
当然,目前的主要问题,不是直接调运的商品多了,而是该直接调运的商品直接调运的少了一些。因此,当前值得注意的,是如何在必要和可能的条件下,使更多的商品尽量不走“弓背”,而走“弓弦”。


第2版()
专栏:

重视职工建议 合理调整设备
鸡西煤矿首季节省二百多万度电
淮南煤矿职工努力节约一度电、一根材料、一分钱
新华社哈尔滨三日电 鸡西煤矿职工从一些原来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耗电环节中找到了节约用电的潜力。今年第一季度他们因此节省出电力二百三十多万度,足可以用来生产八万多吨原煤。现在鸡西煤矿每天的平均用电量,比一月份下降约十万度。
鸡西煤矿是牡丹江地区用电量最多的单位。在这里,从地面运煤的电机车、矿上的机修厂,直到井下提升、通风、排水、送料、打眼、采煤和装车等,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电力。以前,职工们很少考虑这些环节上电用得是否合理。今年,增产节约活动深入开展以后,矿工们从各自岗位上发现了很多用电不合理现象。井口绞车房司机提出:往井下发车送料、送人,次数频繁,没有计划,常常是这个工作面要一车坑木,就得开动绞车送一次,那个工作面有人要升井,又得开一次。这种现象在各井口都有。据统计,全局近百个井口,每个井在一个班中开动绞车都在十次左右。很多绞车司机建议订个制度,规定每班集中送料和送人下井的次数,既不影响生产,又可节省用电。大通沟煤矿工人们提出,各井开动的压风机老是不停地运转,有浪费现象;如果把井下邻近的几个工作面划成一片,统一打眼时间,就能缩短开压风机时间,少用电。还有些看水泵的工人提出:很多井口都整天整夜开动水泵排水,原因是有些井下水仓容积太小,达不到规定的容水八小时的要求;如果不连续开泵排水,就要影响生产,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扩大井下水仓。
鸡西矿务局各矿很重视职工提出的意见。矿务局机电处的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各矿井,根据工人的建议逐个测定了井下水仓的容水量。恒山、小恒山、穆棱、麻山等矿有十三处容水量小的水仓,现在已经扩大了容水量,从而相对地缩短了开泵排水时间,节省了用电。绞车和压风机的开动时间也作了合理调整。全局每班开动绞车往井下运料和送人的次数,已经由原来的十多次压缩到三、四次;压风机以前每班开七、八个小时,现在缩短到五、六小时。
在矿区照明用电方面的浪费现象现在也被消除了。过去有些公共场所和宿舍区的生活用电,同煤矿生产用电走一条线路,只要给矿井供电,那些照明灯就变成昼夜不熄的“长命灯”;现在,各矿把生活用电同生产用电线路分开,各居民区和公共宿舍电灯都安上了开关,有的由变电所在白天拉闸熄灯。
矿务局还从调整电器设备方面杜绝用电浪费现象。全局共调整变压器五十四台,调整电动机七十七台。过去有些矿井生产需用小发电设备,一时没有,就用大电动机代替,出现了大马拉小车等不合理的用电现象。经过这次全面调查,已经改变了用电不合理的情况,全矿每吨原煤耗电定额因此比计划下降零点六八度。
新华社合肥三日电 淮南煤矿职工都在为节省一度电、一根材料、一分钱成本而努力。有些矿上的主井绞车司机从研究绞车提升的加速减速规律着眼,努力改进操作方法,使绞车的用电量显著下降。
一根道钉、一根坑木现在也被工人重视起来。谢二矿掘进工区过去使用道钉有浪费,每天要用十五公斤;现在他们了解到节约一根道钉能为国家节约两角三分钱,不仅做到了一根不丢,而且还随时注意回收旧道钉,三月份平均每天比过去节约出十二公斤。许多工人为选用合适的坑木,宁愿多跑一段路也不把大材劈作小材用。他们还格外细心地回收旧坑木,只是一、二月份就回收复用坑木三千三百多立方米。使用过的水泥纸袋和捆坑木车皮的铅丝,今年以来也几乎全部被拣收回来。
矿上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也更深入细致了。他们到现场调查生产潜力,同工人一道研究少用材料,少用劳力,多生产煤炭。大通煤矿的工程技术人员细致地计算了矿井各个环节的生产能力,帮助矿上调整了矿井出煤时间和检修时间,从而节约出一批辅助工人,每天少用电力两千多度,生产一吨煤的成本费用降低了两角七分。这个矿负责坑木代用的技术员还研究出用铁轨底梁代替木底梁的办法,使生产费用显著降低。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在做工程设计的时候,不仅从技术上多做几种方案比较,而且还主动同经济部门联系,讲究经济效果。大通矿有个采区设计先后提出五个方案比较,采取优中选优的办法,为国家节省建设资金五十多万元。(附图片)
兰州炼油厂职工把爱护设备、经常使设备保持良好状态,看做是完成生产任务的重要基础。这个厂常减压车间的机泵、塔等主要设备的完好率经常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车间职工们在管好设备、保持设备正常运转的同时,还作好设备的清洁和环境卫生工作。这是常减压车间外景    新华社记者 傅振欣摄


第2版()
专栏:

陕西调济耕畜支援主要粮棉产区
陕西省大力调济耕畜支援关中粮棉集中产区。从去年冬季到目前为止,关中四十多个县、市已经从外地调进和买回马、牛等耕畜一万多头,各县、社、队之间调济耕畜二万七千多头,有力地支援了当前的春耕生产。
关中地区是陕西省主要的粮棉产区,灌溉面积大,田间作业比较细致,现有耕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陕西省从去年冬季以来,就先后把新疆、内蒙古、青海等省、区按国家计划支援陕西的三千三百多头耕畜全部分配给关中地区,其中蒙古马、青海马等优良品种,受到关中农民的热烈欢迎。


第2版()
专栏:

山东广大社员细管小麦争取丰收
山东省的五千五百万亩冬小麦返青后绝大部分生长良好。鲁南各地麦苗已长到三四寸高,苗全苗旺,一片葱绿。只有鲁西北小部分盐碱地麦田返青后生长较差,有缺苗的现象。各地人民公社正加强麦田管理,争取夏季丰收。
连年产量较高的曲阜县,为争取今年产量“更上一层楼”,全县三十三万亩麦田在播种时虽然施了较充足的底肥,现在又有十八万亩小麦追施了圈杂肥或化肥、豆饼、大豆等精肥。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徐建春所在的掖县西由公社四万零五百亩麦田,已追肥二万五千亩,浇水三千多亩。


第2版()
专栏:

青海设立多处配种点繁殖改良马匹
青海省畜牧部门今年在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的十一个市县设立了二十三个马匹配种点,进行马匹的繁殖改良工作。
这些马匹配种点,从去年十月开始筹建,现在已经基本建成。配种点的种马,全部是引进的优良种公马,专门给各公社生产队的马匹配种。
现在,配种工作即将开始。各配种点的技术人员集中学习,交流马匹人工授精和防治传染病等方面的经验。


第2版()
专栏:

内蒙古十三个旗县发展大麻生产
内蒙古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帮助乌兰察布、昭乌达和呼伦贝尔三个盟南部的十三个旗县发展大麻生产。
最近,供销社已经从山西省调运来二十万斤大麻种子,备足了专为这些大麻生产基地施用的二百万斤化学肥料。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由于工农牧林等各方面生产建设的发展,对于大麻的需要越来越多;特别是今年各地农村不少人民公社添车买马,牧区人民公社也在扩大棚圈、水利等建设,用来作绳索、挽套等用的大麻,更加感到不足。
负责收购、供应大麻的供销合作社从帮助发展生产入手,协同有关部门在有种麻传统的地区建立大麻生产基地,满足农牧业生产和其它方面的需要。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美丽的蝴蝶邮票
中国的蝴蝶品种很多,约一千三百多种,而且其中不少都是我国特有的名产和世界罕见的珍种。这些蝴蝶因各自不同的生活要求,生长在全国各个角落。它们的幼虫有的是农业害虫,也有的是除害的益虫。蝴蝶的色彩绚丽,有的金碧辉煌,有的花斑素雅,真是千变万化,美不胜收。现仅选用其中几个特产珍种及一些常见的美丽品种作为邮票图案。
这套邮票共二十枚,由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李传龙同志提供资料,邮票发行局刘硕仁同志设计,北京邮票厂用彩色影写版印制。(附图片)


第2版()
专栏:部队生活

铲掉冰块
星期六晚饭后,二班战士王延堂请假上街补鞋。正走着,忽然听见路旁“啊哟”一声,一位大娘在井旁滑倒了。王延堂急忙赶上去搀扶,差点也跌了一跤,原来是井旁冻起了很厚的冰块。
王延堂把大娘搀扶起来送她回家,一边走一边想,人们天天都要到井边打水,如果不把冰铲掉,别的人也会照样摔跤的。他又想,如果雷锋遇到这种事情,一定会把冰块铲掉。于是他返回宿舍,扛起镐,拿起锹,往水井跑去。副班长熬正荣、战士王继学、李清云等,知道了这件事,也带上工具跟了去。冰冻得很厚,十字镐在冰上一刨一个白点,手掌震得发疼。他们从下午六点,一直干到晚上十点,终于把井旁的冰块全部清除了。    过晋甫


第2版()
专栏:部队生活

刘书玉找到了答案
有一个名叫刘书玉的战士,一九六一年入伍以前,是个高中学生,一向住在城市里。入伍后,他被分配到山沟里当了一年通信线路维护员。过去,他背起工具和单机,爬到山沟去查线的时候,往往感到这项工作不合自己的理想。自从学习了雷锋的事迹以后,他就问自己:为什么雷锋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是勤勤恳恳,埋头苦干,我就不能做到呢?他很快找到了答案:雷锋对待革命工作具有正确的态度,愿意在革命的集体中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尽自己的力量为革命多发一点热,多发一分光。想通了这个道理以后,刘书玉的工作态度有了显著的转变。你看,他背着三十多斤重的工具,冒着刺骨的寒风,踏着没膝的深雪,爬到高山上去细心地检查线路,跌倒了又爬起来,不怕劳累,平时还快乐地哼着歌子,浑身有了用不完的力量。
叶鲁风


第2版()
专栏:部队生活

像雷锋那样学习
某部队神枪手雷凯,去年二月在沈阳部队共青团代表会上见到了雷锋;会后,又和雷锋一起到部队作报告,相处了四十多天。就在这短短的四十多天里,他看见雷锋时时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自觉地接受党的教育,这给他很大教育。
一天晚上,雷凯看完电影回到招待所,看到雷锋正埋头读毛主席著作。雷凯坐在他身边称赞道:“你真用功啊!”雷锋说:“我一天不学习就不舒服,学了主席著作干工作才有劲。”雷凯说:“我也想学,就是不知怎样学。”雷锋把自己的学习方法,怎样联系实际等经验介绍给雷凯,还教他做笔记。从此以后,他们两人几乎每个晚上都要学习到十点多钟。
现在,雷凯已经学习了《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大部分文章,并且做了笔记。


第2版()
专栏:部队生活

深山雨夜送老人
在一个大风大雨的傍晚,三连电话员俞九斤,背着背包从七八里路外的执勤地点赶回连队。爬过一座高山,离连队只有二里多路了。这时,他看见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爷,浑身上下湿淋淋的,紧挨在一个草堆旁边避雨,身旁还放着铺盖和渔网。看样子,这老汉刚从海上打鱼回来。
俞九斤走上前去,把自己的雨衣披在老大爷身上,挑起他的担子说:“老大爷,我送你回家吧!”老大爷摇摇头说:“同志,不行啊!你往西走,我往东走,到家还有十多里路呢!”俞九斤说:“行,我能把你送到家。”他就这样淋着雨,摸着黑,一直把老大爷送到了家。这时,他虽然很累,身上发冷,但是心里却像完成一件光荣的任务似的。老大爷要烧姜汤给他喝,他婉言谢绝了。老大爷赶到门外问道:“同志,你叫什么名字?”俞九斤笑着说:“我叫解放军。老大爷你回去吧!”
这件事,被三连的同志知道了。领导上表扬俞九斤,大家夸奖俞九斤。他却说:“我学了雷锋的事迹后,觉得这些事是我应该做的,正像雷锋说的,‘自己辛苦一点,多帮助人做点好事,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杨文明
(解放军报供稿)


第2版()
专栏:

济南部队号召官兵像钱正康那样学习雷锋
钱正康是坦克驾驶员,他时刻以雷锋同志的高尚品德指导自己的行动,政治觉悟不断提高,各项工作做得出色,连年被评为五好战士
新华社济南电 本社记者姜文品报道:人民解放军济南部队某部坦克驾驶员钱正康,长期坚持向雷锋同志学习,时刻以雷锋同志的高尚品德指导自己的行动,政治觉悟不断提高,各项工作做得出色,连年被评为五好战士。济南部队首长杨得志上将最近在四好连队代表会议上,要求各部队官兵都像钱正康那样来学习雷锋。
钱正康和雷锋是从未见过面的战友。他知道雷锋还是一九六一年入伍以后不久的事。那时,他读到一本介绍雷锋事迹的小册子:《苦孩子—好战士》,很受感动。他想,他和雷锋有类似的苦难的童年,祖辈三代都是佃农,祖父惨死在地主的皮鞭下,父亲也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毒打;他和雷锋也有相同的解放后的欢乐,他在党的关怀下,读到了中学。他觉得,雷锋就是自己的榜样,自己也应该做雷锋那样的好战士。他先后给雷锋写了四封信,请他介绍成长和进步的经验。雷锋也热情地给他回了信。信中说:“我自己的体会,一个人要进步,就要老老实实听党和毛主席的话,认真读毛主席的书,不断地提高觉悟,改造思想。”这些话给钱正康指明了方向,带来了鼓舞。钱正康决心首先学习雷锋“钻”和“挤”的精神,如饥似渴地学习毛主席的著作。一年多来,他学完了《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和一、二、三卷的部分文章,并且学一点,用一点,联系实际,改造思想,写下很多笔记和日记,激励自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做一个无愧于伟大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
在军事训练中,钱正康一心学习雷锋那种苦练军事技术的精神,专心听讲,认真操练。有一个时期,他学习九十度急转弯驾驶时,连续三次都没有转过去;驾驶坦克通过桩间公路,持续做了十三次也都失败了。在困难的时刻,他学习雷锋那样,带着问题向毛主席著作求教,重温毛主席的《愚公移山》一文。他边看边想,从愚公移山精神中受到很大启发和教育。他想:“毛主席教育我们要有最彻底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坚定性,要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革命胜利,我这一点困难都克服不了吗?”他的思想开朗了。他检查了自己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缺乏锻炼,技术不熟练,于是下定决心苦练。深夜里别人都入睡了,他悄悄穿起衣服,借着月光预习,认真体会驾驶要领;星期天大家都出去玩了,他跑到教练场下坡转弯的地方,细心琢磨转向的原理;连长和教练员们也走过来耐心地向他传授技术。他很快掌握了急转弯驾驶和穿越桩间公路的驾驶技术,颇有体会地说:“困难是弹簧,你软它就强。”
在日常行动中,钱正康也处处以雷锋为榜样。去年五月,他看到公社地里的麦子成熟了,生产队忙不过来,有的麦穗在地里已脱粒,很想去帮忙。这时,他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要是雷锋同志在这里,他是不会不管的。”想到这里,他马上发动全班的同志,利用午睡和晚上的时间帮助社员抢收小麦。有一天,他和同志们在田野里,忽然遇到狂风,暴雨就要来临了。他带领全班同志跑回村里避雨。这时,他们看到社员们正在麦场上抢场。钱正康喊了一声:“不避雨了,抢场去!”立时投入了抢场的战斗。他们帮助社员们把麦子垛好,用苇席、木头和石块压了起来,又冒着大雨跑到另一个场上抢收打好的麦粒。麦粒收好了,大雨停止了,同志们的衣服也都淋透了。一个青年社员感激地走过来问他:“同志,你是哪个连,叫什么名字?”钱正康笑了笑说:“这点小事,不用挂在心上。”
钱正康有个小工具箱,里面盛着锤子、麻绳、皮子,得空就给同志们修补旧鞋。夜间站岗,他都把自己排在半夜,而把不大影响睡眠的第一班岗和最末一班岗让给别人。有一次,连队经过多日野外训练归来,脏衣服泡了一水池,晚上看完电影已九点多钟,大家躺在床上就呼呼熟睡了。唯有钱正康看着水池子里放的那堆衣服怎么也不想去睡。他想:我去把这些衣服洗出来吧,明日放假,让同志们玩个痛快。他走到水池边,看到本班战士花怀前已经先来洗了。他俩一起动手,从十点钟一直洗到下一点,把衣服全部洗完才悄悄上床去睡。
钱正康做每件好事的时候,总是叫着别人一块去干。他说:“我好你也好,大家一块进步”。他领导的班,十个战士中有八个被评为五好战士,另两个也受到奖励,四个青年都加入了共青团。他们班的团小组,是全团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优秀团小组。
学习雷锋一年多来,钱正康两次被评为五好战士,被选为优秀共青团员,并且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这种持之以恒地把雷锋品德变为自己的觉悟和行动的精神,成了济南地区部队官兵学习雷锋的活榜样。济南部队装甲兵领导机关最近还发出通知,要求各部队开展“像钱正康那样学习雷锋”的活动,进一步把雷锋同志的高尚品德真正学到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