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4月2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在欢迎刘少奇主席的国宴上
奈温主席的讲话
新华社仰光二十一日电 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主席奈温将军今天晚上在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的国宴上的讲话,全文如下:尊敬的刘少奇主席阁下和夫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友好代表团团员阁下们,阁下们,女士们,先生们:
我国的友好邻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刘少奇主席和夫人、陈毅元帅和夫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其他贵宾们现在来到缅甸联邦进行友好访问。我和我的夫人谨以最诚挚、友好和亲切的心情,代表缅甸联邦人民、革命委员会和革命政府向阁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刘少奇主席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元首和他的夫人在首次出国进行友好访问时,能抽出时间给我们以访问的荣幸,使我们特别为之感激。这一访问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把它对缅甸的诚意和友谊放在很重要的地位。
主席阁下远道跋涉访问我国,我们愿意利用这个机会,尽一切力量陪同主席阁下到缅甸各地参观访问。这种亲自的参观访问,将能增进亲密朋友之间的亲密感,使双方获得充分的了解。但是,由于时间短促、气候炎热,我们应该使贵宾们在缅甸联邦参观的日程不致使他们感到劳累。我们要尽我们的全部力量和能力使阁下的访问舒适和有趣。但是根据我国的情况,不论我们的心情是多么的诚恳,不能期望我们的接待能赶上历来就以好客著称的中国人的水平,也赶不上我历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所亲身经历的殷勤接待。但是,我愿意向主席阁下表示,我们的接待是充满着诚挚和友谊的。
在主席阁下来访之际,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两国友好关系的新历史。我们两国一致同意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于信守并严格执行这些原则,我们两国都得到了好处。让我举一个突出的例子。一九六○年我们两国签订了关于中缅边界问题的协定,从而解决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曾经给我们带来麻烦的共同边界问题。后来,虽然边界协定确定了必要的原则,但是在具体实施其中的条款时,又牵涉到许多巨大的困难。但是,由于具有友好、互谅互让的强烈愿望,我们两国终于使这个边界问题获得了使双方都满意的解决,这必须被认为是中缅关系新的历史的里程碑。在两国签订边界协定的同时,还签订了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让我再回顾一下独立以来我们两国建立友谊的过程。自一九五四年以来,我们两国的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除了两国的领导人之外,两国的军事、行政、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人数众多的友好代表团,进行了多次的相互访问。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尊敬的主席先生又来我国访问,这将进一步加强和发展我们两国的友谊联系。
在这些友好的年代里,两国的经济合作也有了令人满意的发展。两国签订了经济和技术合作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向缅甸提供了三千万英镑的长期无息贷款。运用这些资金和专家服务,我们目前已经在实行发展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项目。在我们两国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合作的时候,双方都能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谅互让。我们就是这样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建立了我们的巩固的友谊。
尊敬的主席先生,最后我愿意指出,我们两国之间所存在的问题已经顺利地通过谈判解决了。我可以说,现在,在我们两国之间不存在任何需要解决的不可克服的争执。逐步加深起来的两国的友谊联系目前达到了不可动摇的阶段。在我们方面,我们保证要尽最大的力量来加强这种友谊联系。我相信,尊敬的朋友们,我们的这种努力一定会得到你们的充分的响应。
阁下们,女士们,先生们:
我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举杯,
为中缅两国友谊的巩固,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继续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幸福,
为尊敬的毛泽东主席阁下的健康和幸福,
为刘少奇主席阁下和夫人,
为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元帅阁下,
为周恩来总理阁下,
为陈毅元帅阁下和夫人以及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贵宾们的健康愉快,
干杯!


第3版()
专栏:

刘少奇主席的讲话
新华社仰光二十一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在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主席奈温将军举行的国宴上的讲话,全文如下: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主席奈温将军阁下和夫人,亲爱的朋友们:
我和我的夫人以及其他同事们非常高兴有机会访问我们的友好邻邦。我们一踏上你们美丽的国土,就受到缅甸国家领导人和缅甸人民的亲切的欢迎。现在,奈温主席又为我们举行这样隆重的宴会,我们感到十分荣幸。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奈温主席、缅甸政府和缅甸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缅两国是山水相连的邻邦,我们两国人民是亲如手足的“胞波”。在我们两国独立以后,我们的传统友谊又在新的基础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大家知道,缅甸是最早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我们两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们友好地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我们两国签订了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我们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进行了频繁的友好来往。我们两国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联系日益扩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缅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是亚非国家和睦相处、友好合作的一个光辉范例。在这里,我要特别提到奈温主席对于加强中缅友好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和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都是和他的努力分不开的。
中缅两国友好关系的顺利发展,诚如奈温主席刚才所说的,是我们两国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两国都是从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下解放出来不久的国家。殖民主义的长期统治和侵略在我们两国关系中遗留下来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但是,我们两国领导人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始终以两国人民和亚洲和平的根本利益为重,而不被陈腐的殖民主义观念所束缚。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是完全平等的。我们双方都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我们双方坚持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解决我们两国之间的一切问题。我们任何一方从不损人利己,把自己的片面意见强加于另一方。和平共处的原则是适用于有关双方的原则。在我们两国关系中,我们真正做到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正是因为这样,我们两国才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合理地解决了两国之间极其复杂的边界问题,并且全面地开展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我们两国人民在历史上从来就是友好的,但是,我们两国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亲密。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缅甸政府一贯奉行和平中立政策,为促进亚非团结、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作了许多努力。缅甸是万隆会议的发起国之一,并且对万隆会议的成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缅甸参加了关于老挝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坚持尊重老挝独立和中立的正义立场,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一道促成了老挝问题的和平解决。为了促进中印直接谈判、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奈温主席亲自参加了亚非六国科伦坡会议,并且为了使科伦坡会议保持对中印双方都友好的公正立场,作了很大的努力。缅甸在国际事务中这种主持公道的精神,不仅符合缅甸独立自主的立场,也有利于东南亚地区的和平和亚非人民的团结。
同缅甸一样,中国也非常重视亚非国家的团结。我们一贯努力同亚洲邻国发展友好睦邻关系,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在我国同缅甸解决了边界问题之后,我们又同尼泊尔、蒙古人民共和国、巴基斯坦解决了边界问题。中国同阿富汗王国之间边界问题的谈判,不久也将开始。为了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几年来中国政府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尽管这个问题一时还看不到解决的迹象,我们并不感到灰心。既然这么多邻国都同中国解决了边界问题,为什么偏偏中印边界问题就不能和平解决呢?大家很关心中印边境的局势。我可以告诉各位朋友们,由于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主动措施,中印边境的局势已经缓和下来了。中国主张中印双方原则上接受科伦坡建议为基础,迅速开始中印直接谈判。即使一时谈不起来,中国政府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我们相信,中印边界问题终究是要和平解决的,亚洲的两个大国终究是要友好相处的。
尊敬的朋友们,中缅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是令人满意的。我们的友好合作不仅符合我们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非团结和世界和平。进一步加强这种友好关系,是我们两国的共同责任。我高兴地听到,奈温主席表示将为不断巩固两国的友谊而努力。在我们方面,我们也将一定尽到我们的责任。我深信,在我们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两国的友谊一定能够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这是我和我的夫人第一次访问我们的亲戚邻邦。我们非常感谢奈温主席和夫人以及缅甸政府为我们所作的周到的安排,特别是奈温主席还将亲自陪同我们到缅甸各地参观访问。我希望,我们的这次访问将有助于进一步加深我们两国之间的友谊和信任。
现在,我提议,
为中缅友好,
为亚非团结和世界和平,
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的胜利,
为缅甸的繁荣昌盛和人民幸福,
为奈温主席和夫人的健康,
为在座的所有朋友们的健康,
干杯!


第3版()
专栏:

缅甸政党团体和报纸热烈欢迎刘主席访问
增进中缅“胞波”情谊 共同反对帝国主义
仰光各报显著刊登刘主席访问的消息和图片
新华社仰光二十一日电 缅甸工会大会和缅甸民族团结阵线分别在二十一日、二十日发表声明和通过决议,热烈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和夫人王光美访问缅甸。
缅甸工会大会今天发表的声明说,由于刘少奇主席在建立中缅友谊和兄弟般地解决两国边界问题方面起了重大作用,他受到缅甸人民的尊敬。作为这样一个人物,他将受到缅甸人民的热烈的衷心欢迎。
声明说,对于缅甸工人和人民来说,刘少奇主席早在三十多年以前就以他的理论著作而闻名。
声明强调指出,“由于刘少奇主席对缅甸的访问,(两国)工人的团结、中缅友谊与和平将继续获得一个接着一个的胜利。这次访问将载入史册”。
缅甸民族团结阵线主席团二十日通过决议说,中国和缅甸之间的友谊将由于刘少奇主席的访问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加强。
决议说,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已经变得更加坚决和强有力。两个不同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将有助于促进世界和平。
新华社仰光二十一日电这里所有的报纸今天都在头版显著地位刊登了刘少奇主席和夫人王光美二十日下午到达仰光和受到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主席奈温将军以及缅甸其他高级军政官员最热烈的欢迎的消息和图片。
《新仰光报》用《热烈欢迎刘少奇主席和夫人访问缅甸》的横贯全页的大标题刊登了刘少奇主席到达的消息。消息的小标题是:《访问友好邻邦,增进“胞波”情谊》。
仰光《人民报》的横贯全页的大标题是:《刘少奇主席和夫人到达仰光》。小标题是:《加强中缅友谊,增进亚非团结,保卫世界和平》。
《雷电日报》的标题是:《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主席的贵宾刘少奇主席及其随行人员到达》。
《民族日报》的标题是:《刘少奇及其随行人员到达》。小标题是:《在机场受到热烈欢迎》。
《新共和报》在二十日发表的欢迎刘少奇主席访问缅甸的社论中指出:“中国人民的领袖们经常访问缅甸,缅甸的领袖们也经常回访。中国和缅甸不仅是友好邻邦,而且是‘胞波’。缅甸人民清楚地了解中缅友谊的意义。每当中国领袖们访问缅甸时,都同缅甸领袖们就两国关心的问题进行会谈,从而进一步加强了中缅友谊。”
新华社仰光二十二日电几乎所有的仰光报纸今天都刊登了刘少奇主席和奈温主席昨晚在国宴上的讲话全文。所有报纸还以显著地位刊登关于刘少奇主席在仰光的活动的新闻和图片。
许多报纸用横贯全页的大字标题对中国贵宾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有些报纸还发表社论,热情欢呼中缅“胞波”情谊的加强和发展。
《联邦日报》今天发表社论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对缅甸的访问,将使中缅友谊比以前更加牢固,并且将使两国人民进一步为更加深厚的永恒的友谊而努力。”
社论说:缅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仅是近邻,而且一直保持着“胞波”关系。中缅关系不仅建立在友谊的基础上,而且建立在亲戚的关系的基础上。
社论回顾说,中缅两国差不多同时从帝国主义的魔爪下赢得了自由。缅甸首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且一贯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社论还说,两国本着互让互利的精神和好地顺利地解决了边界问题。
社论说:“由于两国真诚地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两国友好关系日益加强。中缅两国领导人的经常互相访问也巩固和加强了中缅友谊。”
《人民报》今天发表题为:《牢固的中缅友谊》的社论说,中缅两国的共同敌人殖民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者还没有完全消灭。“因此,中国和缅甸还有同心协力消灭殖民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者的共同目标。”
这家报纸说:“殖民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者仍在经济上、政治上和军事上继续采取威胁、镇压、剥削和破坏的恶毒活动。这种威胁是中国和缅甸所必须协力加以制止的。中国和缅甸共同对殖民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者进行斗争,来制止他们的威胁,这也将有助于建立世界和平。”社论说,中缅两国一直严格遵循万隆会议原则,因此对全世界树立了榜样。社论说:“刘少奇主席的访问必将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两国现有的友谊。”
《女青年日报》今天发表社论,欢呼中缅两国的“胞波”关系。社论在谴责帝国主义企图破坏中缅两国友好关系的阴谋后指出,“不论他们怎样千方百计地企图破坏亲密和牢固的中缅友谊,我们既然在整个历史上一直友好相处,务必携起手来协力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争取亚非团结,争取世界和平。”社论最后说,“我们因此相信,我们两国必将继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携起手来,为我们两国的永恒的友谊而努力。”


第3版()
专栏:

雅加达报纸赞颂刘主席访问的重大成就
《人民日报》说联合声明充满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精神
据新华社雅加达二十二日电 印度尼西亚《人民日报》今天在第一版显著地位刊登了刘少奇主席离开雅加达时受到各界人民热烈欢送的详细报道,并在第三版刊登了中国—印度尼西亚联合声明的全文。
这家报纸今天还发表社论,祝贺刘少奇主席访问的成功。
社论说,在反对帝国主义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中经过考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之间的关系正在欣欣向荣。“这种友谊,正如苏加诺总统常常说的那样,是战斗的友谊,是永恒的友谊。”它说,苏加诺总统和刘少奇主席发表的联合声明充分显示了这一切,它也显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对重大和主要的国际问题所采取的相同的态度。
它说,联合声明重申“支持西伊里安的解放、反对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反对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新殖民主义、反对外国在亚洲的一切干涉——包括外国干涉中印边界问题——、支持新兴力量运动会、加强‘新兴力量’以及加强反对帝国主义的全面的独立运动——所有这些问题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要巩固各国的独立以及维护亚洲和全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的话。”
社论继续说,“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的这次极其成功的访问都感到欢欣鼓舞。自然,帝国主义者及其反动派是例外。”
新华社雅加达二十日电 雅加达《东星报》、《印度尼西亚新闻》发表社论赞颂刘主席访问印度尼西亚的重大成就。
《东星报》在题为《四分之一人类的友谊》的社论中,热烈赞扬两国联合声明,社论说,刘少奇主席和苏加诺总统一道草拟的这个文件是对新兴力量的壮大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文件,它是世界四分之一人类的友谊的表现。
社论说,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访问印度尼西亚而产生的文件,将加强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人民的坚决斗争,来加速消除帝国主义以及把反对帝国主义的团结变为反对帝国主义的一致行动。
《印度尼西亚新闻》的社论说:“刘少奇主席一行在这个国家的首都和其他地方受到热烈的欢迎。这种友好的欢迎是真情的流露,而不是做作出来的。这是由衷的真诚欢迎。”


第3版()
专栏:

印度尼西亚政党团体欢迎亚非新闻工作者会议
促进新兴力量团结共同反对帝国主义
新华社雅加达二十一日电 印度尼西亚的一些政党和团体对将于四月二十四日在雅加达举行的亚非新闻工作者会议纷纷表示祝贺,并且希望这次会议将为加强亚非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作出贡献。
全印度尼西亚中央职工会全国理事会在打给印度尼西亚的亚非新闻工作者会议筹备委员会的电报中,希望亚非新闻工作者会议将动员亚非新闻工作者的队伍,投入到亚非人民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战争和侵略政策的坚决斗争中来。电报还希望这次会议将统一亚非新闻工作者的步伐,以便巩固万隆精神,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的宣传,坚持亚非争取民族独立、民主、和平和社会进步的正义斗争。
印度尼西亚党中央委员会的贺信中说:这次会议一定能够促使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所有新闻工作者团结起来。贺信表示相信,亚非新闻工作者的笔杆最后一定能够揭穿“旧有势力”,支援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保卫和平和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印度尼西亚平民党发表声明说:平民党希望亚非新闻工作者会议将进一步加强亚非在万隆十项原则的基础上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声明说:亚非进步新闻工作者成立一个组织,作为参加亚、非和世界各国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和加强新兴力量的团结的武器,这样的时候已经到来了。


第3版()
专栏:

南越富安省人民武装痛歼美吴集团军队
十六天中击毁军用卡车十辆歼敌一百三十九名
新华社河内电 据越南南方解放通讯社报道,南越富安省人民武装游击队在三月四日至二十日的十六天里,击毁了美国—吴庭艳集团军队的十辆军用卡车,歼敌一百三十九名。
报道说,三月四日,富安省人民游击队在绥安县安春乡附近伏击美吴集团军队一个汽车运输队,歼敌三十二名;三月二十日在安寿乡击毁敌人一辆军用卡车,打死十五名敌人,俘虏六名。游击队还于三月十四、十八和十九日,分别在山和县福新至约达路上、贾仙坡、约多等地截击美吴集团军队的军用卡车,击毁卡车二辆,打死和打伤敌人三十一名。山和县山营地区游击队,在两次伏击敌军运输队中,也击毁了敌军四辆卡车,歼灭三十五名敌人。


第3版()
专栏:

越南《人民报》和阿尔巴尼亚《团结报》发表评论
刘主席访问印度尼西亚有利维护和平
新华社河内二十二日电 越南《人民报》今天发表评论,热烈欢迎二十日签订的中国和印度尼西亚联合声明。
评论说,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领导人签订的联合声明,对加强亚非团结,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对保卫亚洲和世界和平是一个重要的贡献。这个联合声明,是对正在世界许多地方,特别是东南亚加紧执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一个严厉谴责和警告。
评论指出,这个联合声明再一次表明了中国政府对中国—印度边界问题的正确立场。同时,也表明中国政府为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使之符合亚洲各民族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利益所主动采取的积极措施,受到了各国舆论的欢迎。
评论对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关系的新发展表示热烈欢迎;对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政府和人民支持越南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和吴庭艳集团的斗争表示热烈感谢。评论强调说,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宝贵的支持,是对越南全国人民的非常巨大的鼓舞。
新华社地拉那二十一日电 阿尔巴尼亚《团结报》今天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访问印度尼西亚发表评论说,世界上一切正直的人都为刘少奇主席的访问感到衷心的高兴,因为这个访问有利于加强各国人民的团结的事业,有利于维护亚洲以至全世界的和平。评论说,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人民之间的友谊的源泉在于这两国的人民过去和现在不断为反对共同的敌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所作的共同斗争。评论认为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友好关系,是不同社会政治制度国家之间关系的榜样,是正确执行万隆会议精神的榜样。


第3版()
专栏:

刘少奇主席和夫人在奈温主席和夫人陪同下,四月二十一日晚在国宾馆观看了文艺表演。图为表演结束后,刘少奇主席和夫人、陈毅副总理和夫人登台和艺术家们亲切握手 新华社记者 孟庆彪摄(传真照片)


第3版()
专栏:

四月二十二日,宋庆龄副主席接见阿联部长执行会议主席阿里·萨布里。图中前排左起第五人为萨布里主席 本报记者 吕相友摄


第3版()
专栏:

四月二十二日,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驻中国大使伊马姆和夫人为阿里·萨布里主席访问中国举行午宴。周总理应邀出席宴会。图为宴会前亲切交谈的情形 新华社记者 邹健东摄


第3版()
专栏:

为欢迎阿里·萨布里主席访问中国,文化部和中国阿联友好协会于二十二日举行文艺晚会。图为演出结束后,阿里·萨布里主席在周恩来总理陪同下同演员们合影留念 本报记者 吕相友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