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4月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一厘钱精神”赞
朱立荣
一厘钱,一分钟,一根火柴废支,在某些人的心目中,是多么微不足道的小事呵!可是,革命的有心人却从这里找到了节约之道。北京墨水厂的工人使一瓶墨水的包装费用节省一厘钱,从而使全厂由亏损转为盈余。北京市制药二厂的赵玉珍小组,从利用每一分钟做起,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省出三分之一的劳力来。北京火柴厂职工,努力减少一根废支的结果,一年要减少几百万盒废品。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可是,这个“小”字到底小到什么程度,人们的回答并不是一致的。有的人认为,一厘则不足计,一分则不足取,一支则不足为,态度如此“慷慨”。而另外一些人则相反,把“小”看成是挖之不尽的潜力。即使是一厘、一分,也都要斤斤计较。
伟大的事业总是无数“微小”积累的结果。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克勤克俭,精打细算,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德,而且也是我们革命事业的传家宝。当人们拿起菜刀闹革命的时候,不过是“星星之火”,但由于党和人民珍视这“星星之火”,后来才形成燎原之势。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里,根据地的军民用“南泥湾”精神支撑着、战斗着,终于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主义。翻天复地的解放斗争,也是靠了“小米加步枪”才打下人民的天下的。至于抗美援朝时期,全国六亿人民的一分、一厘的捐献运动,使前线有了更多的飞机大炮,打击当代的头号帝国主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今天,我们要在“一穷二白”的地基上建设宏伟的社会主义大厦,难道不也要从一砖一瓦、一灰一木努力起么?
事实上,“一厘钱精神”,不仅是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精神的发扬,而且更重要的是反映了高度的革命主人翁感。为什么有些人对一些“小事”掉以轻心、视而不见,而有些人却分毫必计、斤两必求呢?原因就在于后一种人是把自己置于国家主人的地位。这样,他才处处作革命的有心人,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去考虑有益于整个事业的各种问题,他把这一切看成是自己份内的职责。
当然,这并不是号召人们在一些日常琐事中兜圈子,从而“明察秋毫而不见舆薪”。我们从来认为,真正的革命者,应该善于把“大处”和“小处”统一起来,既要有高瞻远瞩的革命襟怀,又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北京几家工厂算细账,成大事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了这样一条真理:愈是站得高、看得远,主人翁责任感就愈强,也就愈能细致、深入地进行工作。
愿我们都用“一厘钱精神”来策励自己吧!


第6版()
专栏:影评

热情充盈话垦荒
——看影片《北大荒人》
秦裕权
影片《北大荒人》描绘了一批转业军人,到北大荒去垦荒建立农场的故事。这支建设大军踏进北大荒,以坚毅的大无畏的精神,战胜了垦荒中的许多困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影片热情充盈,洋溢着奋发图强、乐观向上的生活气息;表现了建设者们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影片的戏剧冲突应该说是选择、安排得好的。这里有两条交织在一起的戏剧冲突线索:一方面是人们为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而与自然斗争的冲突;一方面是在斗争中人们的先进思想与保守思想的冲突。这两条线索的冲突又是互相推动、相辅相成的:对待与自然作斗争的不同思想与态度,必然地表现为两种或几种不同思想的斗争。与自然的斗争愈困难和复杂,这种思想斗争也就愈尖锐而深入;而思想斗争的逐步深入和解决,又必然会引起对自然的斗争的面貌的变化,使对自然的斗争逐步地走向胜利。影片正是在这两种冲突的交织中展开自己的情节的,这就为影片的比较尖锐而宽阔的主题内容奠定了基础。影片的积极的教育意义,是选取了现实中比较尖锐而复杂的矛盾冲突,不过,影片对这些冲突的挖掘和处理,还嫌不够深,首先,垦荒过程中与自然斗争的困难,似乎还不如生活中那么严酷。影片中所描绘的困难诚然是很大的,但看来还不是这支建设大军的强硬对手,人们还没有充分展示出自己的全部智慧和魄力,它就被征服了。其次,人们的不同思想的斗争也没有充分展开,在思想斗争可能很尖锐的关头,在畏惧困难的保守思想开始抬头的当儿,作为先进思想的旗帜的人物高建民,却暂时离开了斗争的场合;而当高建民回到斗争中来的时候,他的对手,却又比较轻易地有了转变。在这两种情况下,影片的戏剧冲突便一定程度地被减弱了。
整个说来,农场场长高建民这个形象还是塑造得比较成功的。影片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刻划这个人物的:他与群众的关系,他对困难的斗争和他与纪副场长的交锋。当然,这三方面是统一的,而不是孤立的。影片描绘了他的深入群众、启发群众并依靠群众的作风,在他眼里,群众既是诸葛亮,又是赵子龙。他正是凭借着这一点来与一切困难作斗争的,因此他在斗争中沉着而热情,踏实而充满理想和信心。但只有这一面似乎还嫌不足,因此影片描绘了他对问题的钻研和对情况的调查的一面:不熟悉当地的自然、地理情况,就请教别人或亲自进行勘测。这就为他领导和发挥群众的力量提供了条件和根据。而他对纪副场长的保守思想的斗争,斗争中的原则性和说服力,也是以这样的群众路线和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为基础的。不足之处,在于高建民对纪副场长的斗争,还比较多地停留在说理的状态上,缺乏作为电影戏剧应有的动作。
影片中不少情节都是构思得很好的。例如高建民与老猎人黄老清相逢的情节就颇有光彩。通过回忆,影片倒叙了一段十八年前的生活:十八年前,作为抗日联军的一名战士的高建民,以自己的浴血战斗,保卫了祖国的北大荒,并救了老猎人的孙女燕子。当时给老猎人留下的,是一口杀敌的大刀和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的称号。十八年后,革命战士、共产党员高建民又回到了自己保卫过的土地上,来进行史无前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而这个建设事业,又得到了黄老清的热情支持和帮助。这个情节,和在烈士纪念碑前誓师的场面联系起来,就进一步深化了影片的主题:革命战士、共产党员在民族苦难深重的日月里,为保卫祖国和人民而战斗和牺牲,与人民建立了血肉情谊;而今天,又为建设祖国与人民并肩劳动和斗争;革命的军队,在战争中所向无敌,无坚不克,在建设中,也就必将取得胜利。这样一个情节,不仅很好地展示了人民军队与人民的鱼水关系,同时也深化了这个转业军人垦荒建设的主题。


第6版()
专栏:

一天
杨尚德
同志,你从哪里来?爬这大山够累的吧?你看,我们村子住的七沟八岔,七八十户人家,南北倒有二里多……。
噢,打听我们高老师!那是挑不出来的好啦,在我们村里教书十四年,十四年像一天。
十四年是一天一天过来的。我怎么能给你说得清啊!……
一天,下了大雪,足足有二尺厚。山里山外,山头山脚,白洋洋地,真正是“雪闭山门”啦。放羊的歇工了,赶车的不出门了,连我这个天天拾粪的,也窝在家里了。街道上连个狗蹄印也瞅不见,山沟里的鸟儿也不飞了。
我到底是动弹惯了,在家里坐不住。吃过清早饭,就站在街门口的高台上去了。忽然看见,从北向南铺上来一条红道,像净白的油光纸上画了一道红线。我家在村子的最南边,顶高顶高的那个地方,这条红线一直画到我家门口来了。足足有二里长。我顺着这条线瞅呀瞅呀,瞅到脚前的山坡上,看见一个姑娘,一前一后地摆着两条辫子,弯腰使劲扫着雪。一股热气,在冷雪地里看得那么真,从她身上腾腾地冒出来。她不歇不住地扫到我家门口,抬起头来了,我还看不清:这是个谁呀?眉毛上、眼睫毛上、头发上,全白毛毛的了。她冲着我嘿嘿一笑……嗨!原来是高老师呀。
我让她快进家暖和暖和。她热气腾腾地说:“快让王大根背上书包,沿路叫上同学去上课。”
我说:“大雪天,放羊的歇工了,赶车的不出门了,连山雀儿也不出窝了。你们还这么吃紧。念书好赖,也不在这一天呀!”
她说:“话可不能这么比。放羊的歇工等雪开,赶车的停脚等路开,山雀儿在窝里一天也饿不死。可咱们山里人的文化已经耽搁几辈子了,如今那么大的孩子才上一年级,耽误一天就是一天啊!”
又一天,这是十年以后了。天下着瓢泼大雨,平地起水潮。街道上山洪滚下来,一个一个浪头像水骆驼,越涌越高。孩子们吃完中午饭,背起书包,急着出不了门。这阵儿俺家念书的,已经不是大根而是永珍了。我说:“孩子,天不由人,跟爷爷在家玩一下午吧。”她急得跳高高,看着院里的积水直骂鬼天气。这下雨可不比那下雪,雨急浪大多凶险,看来谁也没法儿了。
正在这当儿,一个水人儿闪进院里。伞上溅着水花,像洒下喷泉来一样。我从玻璃窗里,左看右看认不清。大雨哗哗像水帘,平地激起的水花像一片白烟。只见那水人儿又闪进了外屋,唰一下,抖下一片水。
孩子说:“老师来了!”
我看,哪像高老师呀!衣服贴在身上,短发有贴在脸上的,有甩上头顶的,一团乱。她用手抹一把脸,捋一捋头发,果然是高老师。
我说:“快上炕来暖和暖和。”
她说:“不冷。”还嘿嘿笑着。
连炕也不上,从胳肢间取出一个油布包,打开来是课本、粉笔,还有一块小石板。
“来,永珍!该讲哪课了……”说着就教起来。
我说:“这么大的雨,你怎么就过了河沟了?”
她说:“刚下雨时,就出来了。”
“嘿呀,好你个高老师哩!”我不由得又比量起来:“我们种庄稼,一茬最多不过长半年多,也够抢紧的了,下这大雨也得歇一天。人一辈子活多少年,哪在乎这一天半天。高老师,你也太……”
她说:“话可不能这么比。庄稼误几天顶多欠一点收成,一年不收还有下年。可这小孩子的时间误一天就要影响她以后的学习了。”
你瞧瞧,我们高老师就是这样……。
一天一天,十四年过去了。刚来时栽下的果树,已有好几代在结果。她由姑娘变成了三个孩子的母亲,有些学生的孩子又成了她的学生。全村男女老少,拿起书报想起高老师,记工记账想起高老师,开起机器想起高老师……
高老师早已远近闻名了。她到县里、省里,还到北京开过群英会哩。她不管到过哪里,总还是回到俺们这山沟小村里。
一天一天……深夜能看到她屋里的灯光,风里雨里能看到她在奔忙。


第6版()
专栏:大家谈

从街道干部想起
似茵
晚上回家,父亲高兴地说,他被选为街道干部了。父亲因为年老、体弱才退休。可是,时间不久,他又当起街道干部来了。有些人认为,街道工作太麻烦,父亲却说:“大家伙选自己办事,怎么能嫌麻烦!”这话回答得好。它反映了一个普通的公民对大家的事情的关心和热爱。
在过去漫长的革命年代里,有多少农村干部为了革命的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当人民的军队在战场上直接打击敌人时,他们领导群众在后方运军粮、抬担架,积极支援前线;在危急的时刻,为了革命干部、解放军战士的安全,又有多少农村干部,冒着生命的危险进行掩护,有些甚至献出自己或亲人的生命。当时,这些农村干部,也是大家伙选出来的,他们从来没有嫌过麻烦。
今天在我们的国家里,有多少这种热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辛勤劳动而默默无闻的人!你看,农村中有多少干部,带头劳动,爱社如家。你看,城市里有多少街道干部,经常走东串西,帮助这家解决生病没人照顾的困难,又帮助那家改善了婆媳关系。什么清洁卫生、治安保卫工作,大事小事,只要有益于集体的事情,他们都管。诸如此类,真是不胜枚举。
过去有句成语:“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在我们的社会里,这种处世哲学再也不适用了。关心集体、关心公益事业的精神,在我们生活中已经习以为常,并且逐渐蔚为风气了。在过去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我们正是依靠这种精神,战胜了困难,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今天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将使我们在社会主义事业中,克服和战胜新的困难,夺取新的胜利。


第6版()
专栏:

巴马刘三姐
汪静之
香蕉名品“过山香”,甜橙满树金黄黄,
芭蕉花大红如血,木瓜树上累累结。
果园里面绿阴阴,满园果熟有清芬。
芭蕉大叶儿千片绿,闪出僮家的灌园女。
只因农业要支援,下放演员做社员。
前年扮演刘三姐,今日辛勤种果园。
汗珠好似珍珠颗,笑声焰焰红如火。
满脸儿朝气像花开,笑出红霞两朵来。
(一九六二、十一、五、巴马—百色车中)


第6版()
专栏:

黄浦江之晨
(套色木刻)
邵克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