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4月1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地委书记
本报记者 伊晓
中共汕头地委书记、汕头专署副专员余锡渠正要下乡,地委的一些同志建议我同他一起下去。
亲如家人
早晨,我们骑自行车出发。
余锡渠同志下乡有个特点:不惊动队干部,径直就到田间去找做活的社员。一路走来,不断有和他打招呼的,连在田头玩的孩子也凑近前来,搬弄着他的车铃,仰起脸问:“专员,哪儿去呀?”起初,我还以为他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呢,后来,走了好些地方,看到的情况都是这样。在潮安县蟹地村,一个农民握住他的手,直把他拉进屋里坐下才松开。那间小屋顿时挤满了人,大家谈笑风生,抱着孩子的妇女也凑进门口来啦。人们不叫他“余专员”,却招呼他“老李”。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是他做地下工作时的化名。
我钦佩地想:一个专区的领导人,能和广大农民这般熟悉和融洽!
“他怎么能不是这样呢?”专署农业局局长许士鉴给我谈起一件往事。澄海县刚解放,余锡渠同志去接收县政府时,依旧穿一身粗布衣服,打着赤脚。有的老乡同他开玩笑:“哪有赤脚板的县太爷呀!”他说:“又不是国民党当官的,先要耍耍威风;共产党员打游击也好,当县长也好,都是领导群众闹革命。”以后,他无论在澄海县作县长,还是到专署担任副专员,一直是往日那样俭朴的作风。冬天,他披件棉袄,穿双越南抗战鞋;夏天更简单了,一件短袖没领的衫子,一顶竹笠,肩上搭块水布(潮汕地区农民习惯带的土布浴巾)。工作在哪里,就吃在哪里,就住在哪里,就在哪里赤脚下田。
在专署,他负责领导农业技术改革和水利建设。无论解决什么问题,部署什么工作,他总要事先到基层去作调查,一年当中,有很多时间住在生产队里。他在机关的办公室很小,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书橱,一只箱子和用一块水布可以包走的衣着用具。有人曾经这样说:“要说余专员的办公室小嘛,可也大,那就是三万八千平方公里的汕头专区的整个农村。”
深入农村
澄海县是个滨海县份,每人只合六分耕地,过去洪水、旱灾、台风和内涝轮番为害,生产很不稳定。在旧社会里,再加上官僚、地主以及资本主义势力的重重压迫,许多农民一遇到灾荒就没法生活,只好流亡国外谋生。余锡渠是本地人,深知这些苦。澄海刚刚解放,他就领导群众兴修水利。
这个县的地形复杂,韩江进入澄海后以扇形铺开,分作十七条支流入海,河床高过田地,部分内地又低过沿海。他是一个普通农民出身的干部,不懂水利工程,该从何着手呢?毛主席不是号召“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吗?他精心阅读水利方面的书籍,虚心地向群众学习。他常常从县城跑到海边,从境内韩江各支流的上游跑到下游,去观察哪里地势高、哪里低,哪里积水,从哪里可以泄水,哪里怕旱,可以从哪里引水灌溉。他拜访了经历过种种灾害的老人,搜集水文资料,请教防洪御旱的经验。经年累月,他把澄海的水文地理的古怪性格摸透了,治水的办法也慢慢积累起来。
经过县委集体研究,澄海县第一个治水蓝图诞生了。按着这个蓝图,几年时间,澄海县兴建了许多排洪、灌溉、拒咸、防潮等工程。而在每一项工程里,掺进了他的多少心血,多少汗水,多少苦恼与欢乐呵!澄海县境内有十七条流入大海的河,往年,咸潮都从这些河道长驱直入,为害沙田。他在认真调查研究以后,大胆地提出要在十二条河的入海口兴建水闸,涨潮关,退潮开,同时将其它五条河下游的河道加宽。这样,既能排洪,又能拒咸。当时有人认为,这种做法影响排洪,害多益少。后来的事实证明,余锡渠同志提出的做法还是对的。一九五一年,当澄海县解放后第一个引韩灌溉工程——乌树坟进水涵动工的时候,他也来到工地上,并和民工们一起劳动,直到涵洞完工。接着,他又把水布一扎,带着新的知识和经验,到另一个新的水利工地去了。随着一个个水利工程的建成,澄海县的旱、洪、潮灾害逐渐减少。这个原来灾害最多的县,终于成为全专区水利条件最好的县。
我们下乡的第四天,来到潮安、饶平之间的革命老根据地凤凰山区。这里有个山垭生产大队,近几年来,农副业生产一直不好。锡渠同志决定到这里看看。清晨,我们从凤凰圩出发,沿着陡峭崎岖的傍山小道,翻过两座大山才到了这个深山中的小村。为了了解附近一些队的情况,我们又翻过一条深沟和一座山坡,来到连凤南镇。这时,已是掌灯时分了。我的腿十分困乏,心想该休息了吧,可是刚吃完晚饭,听说附近一个大队在修渠中,材料和技术方面碰到了困难。锡渠同志毫不迟疑地决定当晚就去一趟。等他回到镇上已经是深夜了。其实,我们一起出来的这些天,哪一天都是这样。为了群众的利益,他有着惊人的充沛的精力!
同行的同志告诉我:前年六月,在强台风袭击过后,锡渠同志在韩江上抢险防洪七天七夜,每天休息不过三四个小时。险象才过去,他从堤防上刚回到机关,揭阳县龙颈水库告急的电话来了。锡渠同志在接到电话后两个小时就赶到现场。他站在开始塌陷的地方指挥抢险,干部和民工们都为他提心吊胆。他的镇定和勇敢,鼓舞了广大民工固坝抢险的决心。在几天的紧张战斗中,他的胃病发作了,可是依然坚持在大坝上指挥。
余锡渠同志就是这样,哪里群众有困难,他就到哪里去。前年九月二十八日,十一级的强台风在潮汕地区登陆,澄海县首当其冲。在晚上三个小时当中,全县海堤崩毁一百三十六处,十一万亩田禾被台风夹胁上来的海水淹没。当时,余锡渠同志刚从汕头医院出来,病还没有痊愈,他当夜就顶风冒雨出发,天亮之前,赶到了重灾区鸿沟大队。这个大队决堤七十处,总长十四公里,庄稼已被盐渍。看来要恢复生产,确实非常困难。余锡渠同志当下就和干部撑船去看堤坝,然后又把海水已退的田禾逐块看过,了解被盐渍的程度。他提出除了抓紧堵口,复堤,还要引淡水排洗,抢救稻田,抓冬种番薯。当时,有些队干部和群众有不同意见。他们说:一九二二年台风过后,三年种下庄稼都无收成,因此冬种顶多能种点耐咸的小麦,不能种番薯。余锡渠同志耐心解释说:“旧社会三年无收,是由于农民在灾后无力恢复地力,没有水利条件。我们可以依靠集体力量,引淡排咸,多浇水施肥,怎么就不能种番薯呢?”过了几天,他又来到这个大队。他走到受咸潮浸渍过的地里,用锄头掘起田土,塞到嘴里尝尝。尝过几块地,他告诉大家说,经过冲洗,土已经不太咸了,可以种番薯了。他自己先拿起锄头种给大家看。顿时,全大队男女社员一齐出动,几天时间种下了一千多亩番薯。来年春天收获,亩产平均三千斤,加上从稻田中抢救到的一万七千担谷,不仅度过了春荒,还有剩余的番薯出卖。
毫不特殊
“对待群众关心备至,对待自己严格克己”,汕头专署的一些同志把余锡渠的这种革命品质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在过去的地下斗争和游击战争中,他患了肾脏炎、胃溃疡等慢性病。可是这些年来,他除掉解放初期因为胃出血和一九六一年秋天因病情恶化,一共住过两个半月的医院外,从来没有专门休养过。在他看来,一个革命者对待疾病要采取正确的态度,绝对不能因病向人民要求这要求那。
有的同志建议他把家属接到城市里来住,这样可以在生活上对他有些照顾。可是锡渠同志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留在家乡参加劳动,能为国家生产财富,而在城市里闲住,就会变成一个消费者,增加国家的负担。平时,他很少回家,偶尔回家,总要帮助妻子计划一下开支,绝不给队里添麻烦。去年十二月,他因病回到家里,队里关心地网了两条鱼送来,他坚决谢绝了。去年年初,村里通了电,为一百多户社员安装了电灯,他家也在第一批装上了两盏。他回家后,向队干部说:“我们村有一千五百多户,等都有电用了,再为我们家安吧。咱们干部的生活不能超过一般群众啊!”他还不断地嘱咐妻子、儿女说:“你们是干部家属,社员、队干部很容易另眼看待,所以要更加谨慎。队里有困难,我们要走在前头,分东西却要退到后头。”他处处为他们树立这样的榜样。如一九五七年初村里办高级社缺乏资金,他便把自己节省下的三百元钱交给妻子投到社里。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妻子很爱护集体,被评为“五好”社员;大儿俊生每个月都是出全勤,专拣重活做;女儿娥英干活总是踏踏实实,经常受到妇女队长的表扬。
锡渠同志很注意培养子女的爱国主义思想。去年蒋匪帮企图窜犯大陆时,锡渠同志让俊生当了县里的基干民兵,去年冬天又鼓励他带头参军。俊生临走前,他特别在晚间从汕头赶回来同俊生谈了半夜,嘱咐他,从今后就要以革命战士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作个五好战士,随时准备用鲜血来保卫社会主义祖国。
锡渠同志对孩子各方面要求很严格,不使他们有特殊感。日子久了,惹得一些有点旧脑筋的老人说了话:“俊生他爸爸是个专员,比县长还大呢,可是俊生承受下些什么呢?只是他爸爸当雇工时节挑谷的一对大箩筐。”也有人对他讲:“你让孩子太吃苦了。”可是,他回答说:“他们没有经受过旧社会的困苦,也不知道好日子来得艰难;不劳动,不吃点苦,怎么懂得自己是劳动人民的子女,将来怎能继承革命的事业?”
我和锡渠同志相处的时间不长,但是我深切地感到,他是那样热情关心群众,那样严格要求自己,那样兴高采烈地去承担最艰苦的工作,并且让自己的子女也这样去做。这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我很想请他谈谈自己,但他总是默不作声,笑笑就过去了。看来,潮安县山垭大队一个老赤卫队员陈书桓同志说的话,对余锡渠同志是个比较中肯的评价,他说:“十几年前离开这个山沟进城去的是这个‘老李’,十几年后回到这个山沟里来的,还是这个‘老李’,他对待革命的耿耿忠心一点也没有变啊!”(附图片)
余锡渠(左)和澄海县上华公社老农许亚程(右)在冠山大队试验场检查豌豆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 张家昌摄


第2版()
专栏:

中共广东省委号召学习余锡渠同志优良作风
据新华社广州十八日电 中共汕头地委书记、汕头专署副专员余锡渠,一贯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赞扬。最近,中共广东省委发出通知,号召全省党员和干部向余锡渠学习。通知指出:执政党的地位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对干部和党员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各级负责干部,应该保持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运用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很好地为人民服务。余锡渠同志在这方面为广东省全体党员和干部,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第2版()
专栏:

发扬对国家财产分厘必争一丝不苟的精神
北京电池厂从小处着手找到节约门路
今年头三个月,月月提前完成计划,在没向国家多要料的情况下,用开源节流的办法增产了电池四十多万只;如果坚持下去,全年可节省资金二十多万元
新华社十八日讯 北京墨水厂本着“一厘钱精神”为国家积累大批资金的事迹,在北京电池厂的职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应。他们从日常不被注意的许多地方找到节约门路,这些节约的办法实行后,全年可为国家节省二十多万元资金。
北京电池厂购进的各种原料材料比墨水厂多得多,节约的潜力也应该大得多,为什么墨水厂的采购人员能找到那么多窍门一再降低原料材料的成本,而自己却没有认真看待这一问题?电池厂采购员向自己提出了这个问题。他们从很多事例的分析中,认识到原来是以下的思想在作祟:总认为彼此都是国家的工厂企业,这里花,那里赚,算得那么细做什么?账算得太细,还可能影响协作关系。他们在改变了这种错误的想法以后,以墨水厂采购人员对待国家财产分厘必争、一丝不苟的精神为榜样,把自己经手的四十多种原料材料逐一拿出来评质量,比价格,算细账,脑子顿时开了窍。采购员杨政舜学习墨水厂采购员孙树德千方百计使每张纸多裁出一个墨水盒的事迹,把自己经手的电池包装纸盒拆开来反复比量,找到一个窍门:保持纸盒原来的规格尺寸,仅仅把裁剪方法改一改,每张纸裁出的纸盒就由六个变成八个,这样就使每个包装纸盒少花六厘五毫钱,一年可以节约上万元。杨政舜在最近一个月内,连续找到六个类似的节约窍门,其中五个已经用于生产。采购员刘玉德、薛镜连想法改用塑料电池盖代替电木电池盖,这样可使每个盖子成本减少五厘钱,全厂到年底累计可以因此节约三万多元。采购员们带着各地先进电炭厂生产的炭精棒样品和价格调查材料,多次来到为本厂生产炭精棒的电炭厂,同厂里的领导干部,生产、供销人员一道算细账,促进这家工厂降低了生产成本,每公斤炭精棒的进价初步降低了三角钱。按这个价格计算,电池厂今年就可少花六万元。双方议定,第二季度还要进一步降低炭精棒的成本和价格。
技术人员们从墨水厂的“一厘钱精神”联想到自己过去只是片面强调产品质量,缺乏经济核算观点,没有把好和省统一起来考虑。他们到车间同工人一起研究,并且找出同行业先进厂的工艺配方和原料材料消耗定额来比较,也找到了不少在保证质量前提下降低消耗的窍门。如生产积层电池用的淀粉纸,由用模子冲剪改为裁切,使纸的利用率由百分之五十三提高到百分之八十七。电解液配方中的氯化氨过去用得太多,反而缩短了电池的储存期和使用寿命,现在根据试验结果适当降低了这种原料的消耗定额,全年可以节约一万多元,质量还提高了。
墨水厂职工连只值一厘一毫钱的一个小纸垫也不丢掉的主人翁态度,给电池厂的生产工人以深刻启示。手电池车间打电组过去按定额领用的锰粉到月底就不够用,现在这个组的工人们把每只装用锰粉的麻袋都翻过来拍打干净,对撒在地面的一点锰粉也要扫起来利用,领用的锰粉每月都有节余。冲剪组工人裁剪电池筒用剩的边角锌皮,原来运到上海回炉加工,压成整块的板,再运回来使用。这样,每公斤边角锌皮要用加工费和运费二元七角。现在工人们认真挑选和利用边角锌皮,大部件做不了就做小部件,大号电池用不上就用到小号电池上。一月份,他们利用的边角锌皮有五百公斤,二月增加到一千公斤,三月又增加到一千五百公斤。这个厂一年要用二千多万个、每个只值四厘九毫钱的小铜帽,过去损耗较大,现在一掉在地上,马上就有人拾起来,车间外面的垃圾堆里再难拣到这些材料了。
今年头三个月,北京电池厂职工月月提前完成国家计划,在没有向国家多要料的情况下,用开源节流的办法为国家增产四十四万九千只电池。


第2版()
专栏:

东北六城市职工乒乓球友谊赛结束
据新华社长春电 东北六城市职工乒乓球友谊赛十三日晚在长春结束。在最后一项决赛中,沈阳市的一对夫妻乒乓球选手——东北机器制造厂的工会干部裴洪运和会计邓竹君夺得了混合双打冠军。
由沈阳、哈尔滨、长春、旅大、齐齐哈尔、吉林六城市职工乒乓球选手参加的这次友谊赛,共举行了八天。沈阳市队在七项比赛中获得了男子团体、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混合双打等五项冠军;旅大市队获得了女子团体、女子双打两项冠军。


第2版()
专栏:

西双版纳各族人民欢度傣历新年
新华社昆明十八日电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各族人民,从十四日开始,连续三天欢庆傣历新年。
在傣族聚居的几十个平坝地区,这些天来家家户户都准备了丰盛的年饭。年轻的傣族男女穿戴一新,尽情地相互泼水、丢包和赛龙船、跳《吁腊荷》舞等,人们沉浸在一片欢乐的节日气氛中。
十四日,在自治州首府允景洪的渡口举行了划龙船竞赛。数千名男女老少,在澜沧江畔观看了比赛。江畔红旗招展,傣族姑娘们的衣衫五彩缤纷,像一个盛开的百花园。
十五日是节日活动的高潮。清晨,允景洪的大街上放着一只只大木船,里边装满了泼水用的清水。人们一早就带着面盆和小水桶涌上街头。在各个路口,在篱笆下、大树后或转角处,躲藏着准备在突然间向你泼水的姑娘和小伙子。不一会,人们就互相对泼起水来,一时间到处水花飞舞,笑声盈耳。
这些天,傣族的寨子里也热闹非凡。缅寺里一早就响起了大鼓和铓锣声,大大小小的“高升”一串一串地放上高空。人们载歌载舞,欢庆傣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第2版()
专栏:

贵州各地加强烟苗管理
贵州各产烟区加强烟苗管理,力争适时移栽。种烟较多的贵定、瓮安、遵义等县,采用勤浇水勤淋粪的办法,保证烟苗正常生长。贵定县的部分老烟区,还为苗床复盖一至二次湿糠渣粪,湿润土层,减少水份蒸发,促使烟苗顺利生长。贵州省是我国烤烟叶主要产区之一,今年全省种植烟叶的面积将比去年扩大,但育苗计划早在二月底就已超额完成。各地在播种中很重视质量,苗床整得细,底肥施得足,并且普遍固定专人管理。


第2版()
专栏:

四川种植苎麻八万多亩
入春以来,四川省各苎麻产区已种植苎麻八万多亩。目前,早种的苎麻已有一尺多高,一般生长良好。四川省是我国主要苎麻产区之一。为了扩种苎麻,支援国家建设,今年种麻以前,各产麻区的公社生产队,又及时总结了过去的植麻经验,制订种麻规划,将今年的麻地安排在土质肥沃、向阳遮风的好地上。
在积极扩种新麻的同时,许多地区还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宿根麻的培育管理,提高宿根麻的单位面积产量。


第2版()
专栏:

江西建立木本油料基地
江西省在春季植树造林活动中,采取建立木本油料生产基地的措施,来发展木本油料林木。现在全省成片栽植的油茶、油桐、乌桕等木本油料幼林已达三十万亩。今年,江西省计划建立一批木本油料基地,其中三千亩以上的油茶林基地有一百个;二千亩以上的油桐林基地有两千个。许多基地现在已大体上完成栽植幼林的任务。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读者建议

不要把好木料当柴烧
不久前,我在东北一些大中城市里,看到那里的烧柴中,有不少可以利用的好木材,甚至还有大径级的等内原木。我在大连市看到一堆从黑龙江调来的烧柴,其中可用的等内材就占这堆木材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在沈阳和大连几个木柴仓库的烧柴中,可用的木材约有百分之六十以上。这些烧柴里,还有不少木材小头直径达六厘米以上,长一点五米以上,平整光滑,无节无腐,看来都是砍的幼树。这些树只要再培育几年,就可长成好木材。
我国林区有大量的枝丫材、等外小规格材等,适当解决分配、调运问题,用来代替大径级木材,供应城市作烧柴,可以节约些好木材。
现在不少城市的民需用材和燃料用材,由木材公司和煤建公司分别管理,结果就发生一边把好木料当柴烧,一边把腐朽木材调来供应市场的现象。如果能实行统一管理或加强联系,这种情况可以改善。
林业部 周乃耕


第2版()
专栏:读者建议

值得推广的引火炭
现在大中城市居民一般都用木柴引火,每年消耗的数量很可观,其中还常夹带一些好木料,就更加可惜。
上海和北京在不久以前,制成了一种用锯末和洗煤粉压制成的引火炭,来代替木柴引火,效果很好。上海是用百分之三十到五十的锯末和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的洗煤粉压制而成。去年的供应量将近六万吨,节约了大量的木材。北京则是用百分之七十的锯末,百分之二十的洗煤粉和百分之十的白灰。这种代替木柴的引火炭火力很旺,很受居民欢迎。
目前,锯末还不能当作工业原料大量利用,在这种情况下,以锯末和煤粉来制成引火炭,就可以把目前正在大批烧掉的板皮木料节约下来,用于人造板和造纸生产。过去,由于木柴收购价格高,不少城市商业部门在供应引火柴中都有亏损。这种引火炭的成本低,商业部门也可以减少赔损。我认为很值得在各个城市里推广这种引火炭。
北京市 侯知正


第2版()
专栏:读者建议

充分利用商品包装箱
我在新华橡胶厂第一车间做原材料收发工作,常看到车间里装各种原料用的包装木箱、木桶或者胶合板纤维板、纸制的箱桶,用过一次以后,就往垃圾堆里丢。这些箱桶百分之八十是完整的,白白丢掉实在可惜。我厂是个小型厂,但全年用过的包装箱桶至少也有好几千只,购置这些包装箱,每年要花很大一笔钱。
过去我厂为了降低成本,曾一度利用北京市百货公司用过的包装箱包装雨鞋。当时我曾到专存包装箱的仓库去过,那里储存的包装箱满院满棚,堆积如山。据该仓库负责人谈,这些包装箱因为规格不一,再利用比较麻烦,以致长期积存下来。利用旧包装箱必须经过挑选和加工整理,确实比用新的费事费时,我厂也只利用了一次,约五千个,节约了一万多元,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再用。
商品包装箱未能再用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经营这项业务的专门机构。我建议在各较大城市能建立一个专门机构,负责包装箱的收集、仓储、供销、加工等业务。有关主管部门能制订出几种统一的规格,供各工厂普遍采用。这个工作做好了,可为国家节约大量物资。
北京新华橡胶厂 王右文


第2版()
专栏:读者建议

分配农具用材要对路
我们这里的有关单位,分配小农具生产用的木材,计划不够周到,往往把不大合用的杂木拨得多,真正需用的杉木拨得少,既浪费了木材,也影响农具生产。杂木做的农具很笨重,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愿生产,做了也不易卖出去。我们这里的鹿寨镇木器社,就积压了三十多个杂木稻桶。
最近,专区分配给我县的九百五十立方米小农具生产木材中,杂木仍有三百二十立方米,各手工业社都不大愿意要,而杂木在其它生产部门里却常常供应不足。希望有关部门在分配木材时,切实做到供应对路,防止浪费木材。
广西宜山县 曾应忠


第2版()
专栏:地方报纸评论摘要

共产党员的本色
——向余锡渠同志学习
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都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随时随地同群众打成一片,时刻记住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同群众是平等的,不应当有任何特殊权利,不应当有丝毫优越感和特殊化。在这方面,余锡渠同志为共产党员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余锡渠同志从他赤着脚去担任澄海县长之日起,十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从来不讲究个人的享受。他在这方面严格地要求自己,还同样严格地要求自己的妻子和儿女,要求他们坚持在农村参加生产;热爱集体,热爱劳动,不接受生产队的任何特殊照顾。余锡渠同志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一直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出现在群众中,一直和人民群众保持紧密的联系,因而他就能够很好地倾听群众的意见,集中群众的要求和意见并领导群众加以实现,在工作中真正贯彻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他遇事以身作则,碰到困难奋不顾身,站在最前头和群众一道奋斗,表现出担子拣重的挑,吃苦在别人前头,享受在别人后头的共产主义风格。解放以来的十多年,他一贯保持这种党的传统作风,这说明他不愧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勤务员。做人民勤务员,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在我们党处于执政的地位、处于和平环境之中的十多年来,在他的身上,这种共产党员的本色明亮鲜艳,闪闪发光,这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们的党现在处于执政党的地位,领导着全国人民在复杂的国内国外的阶级斗争环境里,要把“一穷二白”的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并且在将来由社会主义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这是极其伟大而又艰巨的事业。执政党的地位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对于我们党的要求是更高而不是更低了。因此,我们党必须更加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对党员和干部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坚持和发扬我们党的传统作风,这就是毛主席所提倡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执政党的地位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对于共产党员的要求是更高而不是更低了。我们党掌握着全国的政权,党在人民群众中有崇高的威信,许多党员都在各种岗位上担任了一定的领导工作。我们党员的责任是更加重大了,党员工作的好坏,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和广大群众的生活关系至为重大。因此,我们党员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必须坚持和发扬党的传统作风;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尤其应该坚持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关心群众,深入群众,运用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力求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为人民群众服务得更好。
一个自觉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必须终生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这就不仅要在革命胜利以前,经得起战争和白色恐怖的考验,而且要在革命胜利以后,经得起胜利的考验和和平环境的考验。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论述我们党员要在胜利的条件下加紧自己的修养时说:“在无产阶级革命家出现以前,历代的革命者,一到他们进行的事业得到胜利和成功以后,少有不腐化、不堕落的。他们失去了原有的革命性,成为革命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物。……然而,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来说,对于我们共产党来说,无论如何决不能是这样。无产阶级革命是消灭一切剥削、一切压迫、一切阶级的革命。共产党所代表的是被剥削而不剥削别人的无产阶级,它能够使革命进行到底,从人类社会中最后消灭一切剥削、清除一切腐化、堕落的现象。……无产阶级革命的这一特点,无产阶级革命党的这一特点,是历代革命和历代革命党所没有的,而且也不能有的。我们的党员必须清楚了解这一特点,特别注意在革命胜利和成功的时候,在群众对自己的信仰和拥护不断提高的时候,更要提高警惕,更要加紧自己的无产阶级意识的修养,始终保持自己纯洁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品质,而不蹈历代革命者在成功时的复辙。”这是对我们全体党员的意味深长的教导。我们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负责干部,必须学习余锡渠同志,要像他那样,坚持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坚持和发扬联系群众的作风,终生做一个好的共产党员,做一个好的人民勤务员。
(原载《南方日报》,本报有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