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4月1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乒乓球场以外
易和元
这几天,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消息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从一般人到乒乓球迷们,大家都争着看报纸,按时听广播,生怕漏过一点什么。街头巷尾,乒乓球锦标赛成了大家经常议论的话题,有的作这样的预测,有的作那样的估计。而在四月十日和十五日这两天,这种情绪简直可以说是达到了高峰。这两天清晨六点钟,有多少人守候在收音机旁收听乒乓球决赛结果的消息啊!当收音机里传出中国乒乓球队荣获男子团体、男子单打和男子双打三项世界冠军的时候,人们兴奋之余,谈论的内容更丰富了。
在男子团体赛中,中国队以五比一的悬殊比数战胜日本队,在男子单打比赛中,最后进入复赛的四名选手,都是中国选手,在男子双打比赛中,最后也是两对中国选手在争夺冠军称号。看来,胜利似乎是轻而易举的,人们这样谈论,有些外国评论家也这样看。然而情况真的就是如此么?事实不是这样,在通往冠军的道路上,中国选手们经过了多少艰巨、顽强的战斗,在这个辉煌胜利的背后,又付出了多少时间和体力进行艰苦的锻炼啊!
从这届锦标赛比赛的情况看,世界乒乓球运动的水平比上届锦标赛时又提高了不少,真是异军突起,新人辈出。要战胜众多强手,夺得锦标,真是谈何容易!如果没有平时艰苦的锻炼,没有临场的英勇顽强、机智沉着的战斗,要获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如果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别人继续前进,而自己却原地不动,要获得新的胜利也是不可能的。
由此倒引起了我一些联想。我们常常看见一些同志,在一个时期,他的工作是好的,甚至可以说是很出色。然而他停止前进了,甚至骄傲自满了,不再刻苦钻研业务和加强理论、政策学习,满以为凭着自己已有的本事就可以把工作做好。殊不知我们的事业在发展,工作对于我们的要求越来越高,情况也越来越复杂,单凭过去已有的本事无论如何是对付不过来了。于是,有的人苦闷,觉得自己的水平赶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空有做好工作的愿望,而力不从心。有的人却猛然醒悟,脚踏实地加强学习,永不满足,于是他的水平不断提高,工作又有了起色。
提高,提高,再提高,打乒乓球是这样,做工作也是这样。不提高乒乓球的技术,就难以在比赛中取胜;不提高思想和业务水平,就很难把工作做好。而要提高又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这就是俗话所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艰苦的劳动终必获得美好的收成。


第6版()
专栏:

春闹枝头
谢树
大清早起来,在村子外走一圈,呼吸着清新、湿润的泥土气息,胸中分外爽快。
唧唧喳喳,麻雀早早醒来了,站在枝头上,吵得好凶。随后,喜鹊出窝了,一跳,两跳,从这枝头跳到那枝头,喳喳,喳喳,喳喳喳喳,嘴里也自不消闲。
枯寂了一冬的柳树枝头,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那毛茸茸的蓓蕾,正一天天发胀,这里边的生机早被春光催醒了,它们欢腾着,生长着。
昨天,老支书领我到村子各处走了一遍。当时,地里正在送粪,土地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他指着车辙对我说:“春天来的早晚,从车辙上就能看出来。”而后,他捻着花白的胡须笑了:“俗话说: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今年我们的粪足得很?!”他说:“粪多要靠人勤,人勤要靠政策对心,这些年咱按着党的政策办事,人们那股劲就像烧着一把火!”
晚间,我宿在生产队上。可巧,这里聚了一伙青年人,闹闹哄哄,正在学唱一支歌,唱来唱去,总是不对调。有人埋怨说:“桂芝这丫头,咋还不来?”又有人说:“还不是那电磨缠住了她。”正说着,就听窗外有人唱:“爱社如爱家,为社想办法,先把社办好,再开幸福花”!大伙一怔说:“你们听,她一唱就对了!”
进来的姑娘约莫十八九岁,穿着蓝地白花对襟小棉袄,梳两条长辫,精精神神的十分俊气。她一进来就嚷:“开团支部会,咋不早告诉我一声!”大伙哄地笑了说:“谁知道你猫到哪儿去了,到处找个遍,就差没把鸡蛋壳挨个敲开!”
团支部会开得很热烈。老支书坐在我身边,抽着烟,合着眼,笑迷迷地听着。这次会是检查在备耕中各个团小组的保证计划执行得如何?从发言的情况来看,上山打柴的,不太够劲儿。桂芝尖着嗓子喊:“你们咋带的头?一天只打几十捆,不害臊!”小伙子们闷着头不吭声,好像心里有话说不出口。这时老支书睁开眼插了一句:“莫不是劳动工分有问题?”桂芝马上又叫起来说:“哎哟哟,又是工分,工分,难道都钻到钱眼里去了!”这一句话不当紧,小伙子们也都吼起来了:“你这话是说给谁听的,就是一天订五分,咱也不会说个不字,咱奔的是社会主义,不是工分!”老支书连忙摆手说:“别吵,按劳付酬是件重要的事。就拿拣粪来说,去年有一阵子,一车土粪三分,一车马粪十分,大伙的劲头也不那么足嘛,自从调整合理了,拣粪的干劲才更高了。”姑娘们看看老支书,低下头去,只管摆弄辫梢。
散会以后,刚才还吵吵嚷嚷的年轻人,又凑在一起学起《爱社谣》来。老支书在一旁悄悄对我说:“这些小青年不光心里热,脑袋也容易发热呢!”我暗暗笑了。
第二天我还朦朦胧胧睡着,就听外边人喧马嘶,有人说:“今天打多少?”“八十捆,照这样,能提前十天完成任务。”我知道这是上山打柴的出发了,便穿了衣服出去。
这时,东半天刚刚染上淡红色的霞光。麻雀正在枝头吵闹,喜鹊也已经出窝……春的喧闹又开始了。我正注意观察着越益发胀的柳枝上毛茸茸的蓓蕾,忽听身边有人说:“桂芝今天咋没出来拣粪呢?”“听她妈说,小半夜没睡,大概是那电磨把她缠昏了。”
两个姑娘刚从我身边走过去,迎面又一个人推着车子走过来,边走边用那清脆的声音唱:“爱社如爱家,为社想办法,先把社办好,再开幸福花!”
“哎呀,你这是从哪儿钻出来的?”
“我吗,从粪堆里!你们看,这一车有没有五百斤?”
“有有有,你这个精灵鬼哟!”
姑娘们笑着,闹着,一路走去了,留下的是清脆悦耳的歌声。我不由想:春天的早晨哪里最喧闹呢?是柳树枝头,还是这些年轻人的心里?


第6版()
专栏:

达尔维想像不到的
——《为了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观后
高汉
达尔维准将是印度步兵第七旅旅长。他在侵略我国边境时,被我边防部队俘掳了。他在收容所里告诉我们的工作人员说:我们在战场上不杀被俘的印度军事人员,在收容所里宽待被俘的印度军事人员,最使他感动,这是他以前想像不到的事。在一个接受过英帝国主义的“文明”教养,长期被印度大地主大资本家所雇佣和蒙蔽,不久以前还拿中国当敌人来进攻的印军将领看来,下面这样的事确实是很难想像的:
每一个被俘印军人员都能领到新棉衣、新毡靴、新帽子或新包头巾……。
有不同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的人,可以分灶分炊,自管伙食。所以愿吃肉的就吃肉,愿吃油饼的就炸油饼。祷告、过节更是各听其便。
被俘人员看书、写信、下棋、喝茶、跳舞、唱歌,以至组织各种球赛……甚至,原来分属两个部队的印军德瓦·那热羊·杰西父子,在收容所里团圆了。
其实,仅从纪录片《为了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来看,达尔维准将想像不到的事又何止于此。有谁能在反侵略的自卫战中获得全线胜利以后主动停火、主动后撤呢?有谁能使病伤的被俘人员在离开对方收容所时满怀惜别心情,抱着医务人员不肯放手、直至流下感激的眼泪,或者高呼类似“印地——秦尼巴依巴依!”(中印两国人民是兄弟)的口号呢?又有谁能把战争中缴获的对方武器,那么多的枪炮、弹药、坦克和汽车,开出清单退回去,而且,还把这些东西擦拭得一干二净;如果是汽车,还把足够开往对方集中地点的汽油都给灌好了。除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除了真正不愿和印度人民兵戎相见,只愿和平友好相处的中国人民,还有谁能做出所有这些史无前例的善意行动呢?
其实,由于面对这一切而感到意外的,岂只达尔维准将一人而已!银幕上还可以看到:那位印度当局派来德让宗接受我方交还军用物资的行政官员波尔先生,在点收时的满意的笑容。是啊,他哪里想得到世界上居然会有这样的一种接收工作!他又哪里想到,在他忙不过来时我们还释放了一些印军被俘人员去帮忙!
只要他的意识是健康的,我相信,不论是谁,在他看了纪录片《为了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所纪录的这些事实以后,对于我国人民要求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信念和决心必将深信不疑。当然,对于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来说,则是另一回事。英国《星期日电讯报》特派记者安东尼·曼,三月十六日从新德里发出一则电讯透露:“印度军队和政治当局,对谍报人员所透露的这个消息深感不安”,“好些印度人……赞扬中国人对他们的良好待遇。”印度反动派及其代表尼赫鲁之流一直在对我国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诚意进行恶毒的诽谤,不正是这种“不安”的表示吗?但这决无损于我们,正像狂风刮起的灰尘无损于太阳一样。现在,我国政府已决定全部释放被俘印军人员。我们可以相信,包括达尔维准将在内,所有亲身经历过我边防部队宽待的印度被俘官兵,将会和全世界人民一起,看清究竟是谁在阻挠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


第6版()
专栏:

巴山春歌
艾莹
巴山风雨来,
雨浓山影淡。
看巴山啊,
向雨抽笋鞭,
迎雷开杜鹃,
桃花水涨千条堰,
禾苗绿了万层田,
梨花云湿听布谷,
杨柳陌绿看紫燕,
花开淋雨起火焰,
帆飞乘风过千山……
风雨里,
巴山人去来灵如燕,
披蓑戴笠悠悠然,
唱支小曲翻过山:
农械厂里催农机,
盘山沿水查渠堰……。
风雨里,
公社大点兵,
人喊马嘶,张弓紧弦——
选种歌满屋,
檐下试新鞭,
笑声拥着决心书,
春天贴到支书窗子前……。
巴山的春天啊,
在风里雨里来,
风雨催春春烂漫!
巴山的春天啊,
在风里雨里来,
来得步步鲜花红旗,
来得步步雷响电闪!
巴山山水巴山人,
有过光荣的风雨战斗;
巴山的春天啊,
在风里雨里来,
来得风阻雨拦,
来得泥泞艰难……。
巴山山水巴山人,
风里雨里夺春天:
雨涨的是潮,
风推动是帆,
雨洗江山新更新,
风展红旗春万年!


第6版()
专栏:

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
吴敏 高山画
?雷锋打扫了候车室,又给旅客送茶水,扶老太太上车找座位。人们都称赞说:“解放军真好!”雷锋听了,在日记上写道:“能使人民群众更加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解放军,就是我感到最幸福的!”
?有一次,雷锋外出回营,快到营房了,忽然下起雨来,迎面来了一位拖儿带女的大嫂,正焦急地叹道:“这天气,叫我怎么能走到家哟!”雷锋听了,赶快将自己披着的雨衣脱下来给大嫂披上。
?天黑雨大,路滑不好走,雷锋顾不得累和饿,帮着大嫂抱孩子,一直把她们送到了家。大嫂和她家里的人很感激,留他喝杯热茶,雷锋谢绝以后,愉快地走了。
?雷锋抓紧一切时间读毛主席的著作,真正做到了“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成为一个伟大的革命战士。〔完〕
〔解放军画报社供稿〕


第6版()
专栏:

选举的日子         苗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