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3月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巴基斯坦舆论热烈欢迎中巴签订边界协定中巴协定
  符合亚洲和世界和平利益
  印政府的挑衅行动同中巴缅尼的友好政策形成鲜明对照
  关于所谓中国“侵略”和“扩张主义”的指责是毫无根据的
据新华社卡拉奇五日电 中国和巴基斯坦最近在北京签订的关于边界问题的协定受到巴基斯坦各界人士普遍的热烈欢迎。
拉合尔巴基斯坦—中国友好协会秘书长蒙塔兹·艾哈迈德三日对中巴签订关于边界问题的协定表示欢迎。他说,这是巴基斯坦自从建国以来对外关系上最可喜的事件。他在对报界发表的谈话中说:这项协定的签订不仅对于巴基斯坦和中国,而且对全世界都是一件有着重大的历史和政治意义的事件。
他还说:这确切地证明了巴基斯坦和中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但它们都是真正相信而且实行和平共处的原则的国家。这非常突出地说明了只要双方都有通情达理和互谅互让的精神,重要的国际问题是可以得到友好而公正的解决的。
他抨击美国和英国对这项协定采取反对的态度。
他说:这项协定彻底地揭露了印度指责巴基斯坦和中国有“侵略”意图的说法是可笑的。
拉合尔的一位社会人士法扎尔·侯赛尼·迪拉瓦三日发表谈话说,这项协定的签字证明了中国和巴基斯坦对邻国奉行和平政策,他要求印度也效法这个榜样。
三日在拉合尔举行的一次公众集会上通过了一项决议,欢迎巴基斯坦—中国签订关于边界问题的协定。决议还要求同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发展更密切的关系。
萨达克查部落的领袖库塔布汗·萨达克查三日发表谈话说:这项协定符合亚洲和世界和平的利益。
库尔德部落领袖迪纳尔汗·库尔德说:这项协定是亚非团结的重要发展,他说:这对加强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友好关系会有很大的贡献。
据新华社卡拉奇四日电 巴基斯坦《黎明报》今天在一篇题为《和平的胜利》的社论中说:中国通过解决它同缅甸、尼泊尔、蒙古和巴基斯坦的边界问题表明了一种突出的善意和大度的精神。现在,中国又将以同样的方式处理和阿富汗的边界问题。
社论说,要是印度同意了同中国举行和平谈判的话,它本来是会发现中国是同样友好和通情达理的。“但是印度在做大国的梦。尼赫鲁先生下令他的军队把中国人从根本没有被证明是属于印度的领土上‘清除出去’。他遭到了他有生以来的失败,并且拜倒在他曾经惯于称之为帝国主义者的西方国家的脚下。”
社论还揭露了美国和英国唆使和勾结印度反华。社论说:“今天的情况是,中国已经把它的部队撤出了所有有争执的地区,甚至还撤得更远。英美如果真是要和平,它们现在就应当设法劝说印度寻求和平解决。但是不然,它们正在鼓励印度坚持顽固态度。”
省议会议员巴布·穆罕默德·拉菲克发表谈话说:巴基斯坦和中国关于边界问题的协定的签订将进一步巩固巴基斯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他表示希望这项协定将为这两个亚洲国家发展贸易和其他关系开拓更广阔的途径。
基达市政机构副主席阿卜杜勒·加福尔·杜拉尼也对协定的签订表示欢迎。
据新华社卡拉奇四日电 巴基斯坦报纸最近纷纷发表社论欢呼中国和巴基斯坦签订关于边界问题协定。
《巴基斯坦时报》今天发表社论说,协定最令人感到鼓舞的一面也许是它重申了巴基斯坦有权利严格按照它自己的民族利益来建立它的对外关系。巴基斯坦政府曾受到华盛顿的沉重压力要它取消这次会谈,这已不是什么秘密了。为了破坏协定,什么事情都被干过了——从嚣张地表示不愉快到无耻地进行威胁。
《军民报》三日发表社论驳斥来自印度和美国的对中巴签订边界协定进行干涉的叫嚣。报纸说:“如果印度不是停止吐沫四溅的怒骂着,而是像巴基斯坦一样地(或像尼泊尔和缅甸在不久前所做的那样)以同样的和解和互让精神来处理它同中国的边界问题,那么这个争端没有理由不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内得到友好的解决。”
《成就报》四日发表一篇题为《我们崇高的邻国中国》的社论说:巴基斯坦同中国达成了这项友好协定,从而向肯尼迪的宠儿尼赫鲁表明,他也应该抛弃侵略图谋,和平地解决争端。
社论说,不承认我们伟大的邻国中国的诚意和宽宏大度是不明智的。“中国真正是一个崇高的爱好和平的邻国,它对它的朋友和对它怀有善意的人是有着很大的尊敬。”
乌尔都文的《战斗报》四日发表社论说,这个协定在证明巴基斯坦以诚意来解决分歧的和平意图和努力的同时,“也证明中国不是像某些国家所指责的扩张主义者。这种指责是毫无根据和骗人的。事实不能证实这种指责”。
《明星晚报》四日发表社论,列举种种事实驳斥了印度的挑衅行动,并说:“的确,三月二日签订的中巴协定,卡拉奇和北京发表的详尽背景材料,显示出印度方面同中国、巴基斯坦、缅甸和尼泊尔方面的态度所形成的鲜明的对照。”
《巴基斯坦观察家报》在三日发表社论说,和平共处和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国际问题的原则是包括印度在内的所有与会国在万隆会议上制定的十项原则之一。因此,很难理解印度政府为什么对中巴协定感到如此生气。
这家报纸问道:“任何一个国家,除非反对在这个地区建立和平,为什么要反对巴基斯坦为同它的邻国建立友好与和平的关系而努力呢?既然已一再澄清在克什米尔问题获得解决之前,中巴关于边界问题的协定只是临时性的,那末这项协定对于印度和关于克什米尔问题的会谈有什么重大的影响呢?”


第3版()
专栏:

决心把今年水产品总量提高到八十八万吨以上
  朝鲜举行水产部门积极分子会议
崔庸健号召自力更生利用现有设备增加生产
新华社平壤四日电 朝鲜全国水产部门积极分子大会从三月一日到三日在平壤举行。大会一致决议在今年把水产品总量提高到八十八万吨以上,其中要使鱼类比去年增加十万吨。
朝鲜党政领导人金日成、崔庸健出席了大会。参加大会的有朝鲜渔业工人和水产部门党政干部一千九百多人。
朝鲜内阁水产相、共和国劳动英雄崔勇进在大会上作报告时说,一九六二年朝鲜共生产了八十万吨以上的水产品,这相当于解放初期一九四六年产量的三点六倍,比一九六一年增产了百分之三十。
崔勇进在谈到胜利完成今年捕鱼任务的途径时指出:必须迅速提高鱼类生产的比重,加强鱼类加工工作;进一步整顿和加强水产业的物质技术基础;继续贯彻大安工作体系和青山里工作方法,领导干部深入现场指导生产;大力开展技术革新运动;改进劳动行政工作,大幅度精简非生产部门等。
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崔庸健在大会上讲了话。他号召水产部门全体人员高举自力更生的红旗,以现有劳力和设备增加生产。他号召渔业干部们到生产现场上去指导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党的领导作用,加强共产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许多积极分子在大会上发了言。会议通过了保证完成生产任务的决议书。


第3版()
专栏:

  支援牧民接羔工作
蒙古一批学生下乡
新华社乌兰巴托五日电 据蒙古《真理报》报道:蒙古农牧业学院最近有二百三十名学生分赴全国九个省帮助牧民接羔。他们是蒙古高等学校学生今年下乡支援接羔工作的第一批人。
他们到达牧区后,除帮助牧民接羔外,还将从事科学研究并向牧民宣传牧业科学知识。(附图片)
地拉那高级农业学院是阿尔巴尼亚第一所高等农业专科学校。它位于地拉那市郊的干姆柴山上,学校设有占地两千多公顷的农场。图为学生们在实验室里          新华社发


第3版()
专栏:国外天文研究零讯

月球上的温度
苏联高尔基城无线电物理研究所科学家确定,月球上深五十到六十公里深处的温度约为一千度。他们用波长一点五到十厘米的无线电波测量了月面岩层温度,结果表明,月球深十五到二十米深处的月球岩层温度比表面高二十五度。他们认为,这说明,月球存在一个炽热的核心。他们根据这一点确定了月球深五十到六十公里深处的温度。他们通过无线电测量还确定,月球表面到深十五到二十米深处的构造是同一的,其物质密度仅为水的一半,这层物质看来只可能是多孔泡沫状态的。


第3版()
专栏:国外天文研究零讯

金星的新资料
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最近又宣布了美国“水手二号”宇宙飞船对金星探测的一些新资料。据“水手二号”考察,金星表面温度约为华氏八百度
(摄氏四百三十度左右)。在金星大气高层中有一个很薄的低温云层。南半球有一个原因不明的低温区域。在金星周围没有电离强度很高的电子层。“水手二号”上的仪器没有记录到二氧化碳,这说明金星云层以上的大气中二氧化碳总量是很少的。“水手二号”在金星附近没有记录到微流星撞击。


第3版()
专栏:国外天文研究零讯

火星上的寒流
日本京都天文台台长宫本正太郎前不久发现了在火星上有一个巨大的寒流。
这次寒流是在火星南半球的诺亚大陆上发生的,在一月二十九日到三十一日传播到北半球。寒流造成大量浓云。火星直径为三千八百公里,而浓云遮盖面积直径达到四千公里。宫本正太郎说,这种现象还是在火星上第一次发现。他说,这股寒流可以叫作“春季寒流”。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今年来比锡春季博览会开幕
据新华社柏林二日电 一九六三年来比锡春季博览会二日在莱比锡开幕。参加这次博览会的有六十个国家的九千多个展出单位。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第一副总理斯多夫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政府和贸易代表团、经济互助委员会的代表和各国驻德外交使节等应邀参加了开幕式。
由中国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大使王国权率领的中国政府代表团也参加了开幕式。


第3版()
专栏:老挝通讯

  中老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新华社记者 姜庆肇
在老挝北部同中国毗邻的丰沙里省的南乌江两岸,人民传颂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去年春天,曼德村一位寮龙族妇女娘坎害了病,到处拜佛、求医无效,生命垂危。全家老少都无限忧伤!这个消息不知怎样传到了中国筑路民工队。一天黑夜,风雨交加,一位中国医生冒着风雨,翻山涉水,来到了病人的家。他经过诊断后,立即给病人注射和服药,进行抢救。开始,病人的亲属还有点怀疑。但是,第二天,当他们看到娘坎的病情好转时,便个个浮起满面笑容。他们不让中国医生离开,像招待贵客和知己朋友一样。中国医生亲自守护了两昼夜,把娘坎的病治好了。全家人向中国医生致谢。从此,这件事在南乌江两岸的山谷里,一传十,十传百,村村传颂着中老人民的友谊佳话。
中老两国人民同山共水,已经友好相处了一千多年。在老挝,人们经常自豪地说:“你在老挝和中国关系历史上找不到‘战争’二字,它是用友谊写成的。”
湄公河谷的人民唱着这样一支歌:
“看湄公河汹涌奔流,
越过山林,穿过峡谷,
润育着老挝的国土。
在那遥远的年代,
湄公河啊!
你带着光荣和友谊,
来自中国。
……”
湄公河上游是中国的澜沧江,从云南省进入老挝,紧密地把中国和老挝连结在一起。这条友谊之水,润育两国肥沃的土地,滋养着两国勤劳的人民,也自古以来,就沟通了两国的友好往来。
两国人民之间的贸易往来,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在那些难忘的年代里,每逢寒季到来,中国云南边疆的人民便赶着马帮,不畏艰辛,把老挝人民需要的毛毡、布匹、盐巴、烟草等送到这里,然后换回兽皮、香料和手工艺品。
有一些中国人在友好往来中,很快地和老挝人民结交成朋友,甚至成了亲戚,于是,从中国明朝起,一些中国人就迁居老挝,和当地人民和睦相处下来,促进了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据老挝农民说,现在老挝农村的制酒、养蚕和纺织方法,就是华侨带来的。老挝人民把华侨亲切地称呼为“爱闹今”——中国兄弟。
写在中老两国人民友谊史册上的最光辉的一页,是在长期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斗争中,两国人民一贯的互相同情,鼓舞和支持。中国是两次日内瓦会议的参加国和签字国,对和平解决老挝问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老挝人民也一贯表示,坚决支持中国人民解放自己的领土台湾,并且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现在,中老两国的外交关系已经正式建立,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正在日益巩固和发展。我们永远难忘这样一幅动人的景象:去年七月,当中国人民的使节来到万象时,是多么激动着老挝人民的心弦啊!许多人披星戴月、翻山涉水地从遥远地区赶来,为的就是要看一看新中国的五星红旗,见一见新中国的使节。一位五十多岁的寮龙族女游击队员占西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她紧握着刘春大使的手说:“我们的愿望实现了!老挝人民永远和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在一起。”
去年十一月,中国在万象第一次举办的反映新中国建设成就的展览馆,也已经成为中老两国友谊花环上的一朵鲜花。在短短的五天中,就有十万多人参观了中国馆,这个数字超过了万象市的人口总数。许多人来自遥远的山区,来自老挝各地,他们白天看,晚上也看,写下千言万语,似乎也难于表达出热烈赞美、关怀和鼓舞的心情。“太好了!”“新中国在前进!”“建设真快,我们伟大的邻邦!”他们还在留言簿上,在信上,在真挚的谈话中,高呼一句共同的口号:“老挝和中国人民的友谊万岁!”


第3版()
专栏:

不满足于事实上结盟 醉心于进一步投靠西方
印报鼓吹印度同美英“兄弟”公开结盟
新华社讯 新德里消息:《印度快报》二月十一日在一篇文章中承认,印度事实上已同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结盟,并且叫嚷为了要美英在军事上帮助印度“收复失地”,印度必须同它的美英“兄弟们”公开缔结联盟。
这篇由卡里阿帕将军所写的题为《谁是我们的兄弟?》的文章说,“我认为,我们事实上已同西方国家结盟,以获得我们国防部队所需要的差不多一切东西,以补充我们本国的生产。今天他们的一些军官小组在印度,在空防方面向我们提供意见。”
文章说,及早同印度的美英“兄弟们”结盟是“重要的”、“无罪的”。文章支持印度政府“公开要求英联邦国家和美国兄弟们实际上派它们的军队和空中支持来进一步加强我们的国防力量。”
印度《论坛报》二月十日的一篇题为《结盟将有助于印度遏制中国》的文章中公然说,印度“同民主制度(指西方国家)不结盟是不道德的”。它说,同共产主义“肯定永远会有冲突,不可能和平共处”。
文章鼓吹印度应当促成一个由对“遏制中国感到共同兴趣的”各国结成的“反华大同盟”。
文章认为,印度为了反华公开同美英结盟,并不会丧失它在“不结盟”的幌子下可以获得的“丰裕的红利”。它说,即使它同英国美国结盟,也不会失去在它认为适当的时候采取“独立行动”的权利,而且也是会得到这种红利的。
文章也承认印度目前实际已经同美英结盟。它说,“尽管尼赫鲁怒气冲冲地否认,但是,由于印度要求和接受了由英美而不是由印度掌握和控制的大批的长期的军事援助,它已经牢牢地和英美结盟了。”


第3版()
专栏:

  苏联将向印提供制造战斗机的发动机
新华社五日讯 据印度新闻处新德里消息:印度国防生产部长拉古拉迈雅四日在人民院说,印度已同苏联达成一项协议,这项协议规定苏联将为设在班加罗尔的国营印度斯坦飞机制造厂提供一些制造超音速战斗机需要的发动机。他说,这些发动机将在今年年底提供。印度国防生产部长还说,正在拟订在印度斯坦飞机制造厂生产三种新式飞机的计划。
访问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印度外交部秘书长拉·库·尼赫鲁同日在回到新德里机场时向记者说,他在上次访问(大约一个月前)期间已同苏联进行经济合作问题的讨论,这次继续讨论了这个问题。苏联正在研究印度提出的以经济、文化和其他形式进行合作的建议。


第3版()
专栏:

印政府批准改组和扩大陆军计划
新华社四日讯 新德里消息:据印度《自由新闻》二月二十七日报道,印度政府已经批准了改组、革新和扩大印度陆军的计划。
这家报纸说,按照这些计划,可能建立第四个陆军“军区”司令部。在现在的三个司令部——南方、西方和东方军区司令部——当中,东方军区司令部可能改组成“中央军区司令部”。可能建立一个新的东方军区司令部来“保护”连接“东北边境特区”和西孟加拉邦的地区。
这家报纸说,主要的因素之一将是招募更多的士兵和对他们进行各方面的山区战训练,其中包括医疗和冬季战略等。
它又说,这些计划是以高级军官进行的研究为基础的,他们曾经对“边境战斗”及其遭受的挫败进行了研究。


第3版()
专栏:

访问南、匈、波、捷、苏等国后
拉·库·尼赫鲁回到新德里
新华社四日讯 新德里消息:印度外交部秘书长拉·库·尼赫鲁在访问了苏联后,于四日从莫斯科回到新德里。
拉·库·尼赫鲁是于二月二十八日到达苏联的,在苏逗留期间,他曾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举行了会谈。会谈中谈到了苏印合作等问题。
在此以前,拉·库·尼赫鲁于二月十七日至二十八日曾先后访问了南斯拉夫、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并分别同这些国家的政府首脑和高级官员进行了会谈。


第3版()
专栏:

  资本主义国家劳动妇女遭受的压迫和歧视
  王益英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妇女在经济生活方面受歧视、排斥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它所表现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举凡民族、种族、年龄、婚姻、政治信仰、社会出身、财产、教育等,都可构成歧视妇女的条件。
目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面临着新的经济震荡,许多国家的生产停滞不前,开工不足;雇主肆意地大规模解雇工人,把更多的工人抛向街头。失业就像瘟疫一样在资本主义国家蔓延着。这必然会给更多的劳动妇女带来失业的厄运。据一九六一年二月美国官方的统计,全失业的妇女有一百八十一万八千人,占全国失业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三十点一。一九六一年二月英国的失业妇女有十万零三千多人。西德在一九五九年一月失业的妇女达二十七万六千人。这些官方所宣布的失业人数比起实际的失业人数来要少得多,因为有相当大一部分失业妇女在官方的失业统计中被排除。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要剥夺这一部分失业妇女领取“失业津贴”的权利。妇女连“失业的资格”都难取得。如有的国家规定,已婚的失业妇女和不满二十岁的失业青年妇女不列为失业。有的国家规定,无权领取失业补助金的不列为失业,而绝大多数国家的失业妇女实际上都没有这种权利。此外,像家庭工作者、临时工、季节工、半失业者都不包括在官方的统计之内。
半失业者在失业妇女的总数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一九六○年,美国在非农业部门工作的妇女有百分之三十五从事不完全工作日的工作,即每周工作不到三十五小时。一九六○年美国从事不完全工作日的妇女,占这类工作就业者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可见在半失业者中大部分为妇女。企业主还经常地大量雇用失业的妇女作临时工。日本、法国、荷兰等国盛行临时工的劳动合同制度,迫使妇女从事不完全工作日、不完全工作周的工作或临时工作,使她们处于半失业状态,这是企业主歧视妇女的一种恶毒手段。雇主可以通过这种手段获得大量的额外利润。如一九六○年美国从事不完全工作日的女工的平均工资仅及全日制女工工资的五分之一。日本女临时工的工资比固定的女工的工资要低百分之三十至四十。此外,解雇这些女工时,依法可以不支付解雇金;至于为这些女工提供每周的休假、孕妇的特殊保护和保留薪金的产假等,当然更谈不上了。
在就业方面,已婚妇女所遭到的歧视尤为严重。企业主任意解雇已婚女工,是资本主义国家司空见惯的事情。日本的六百万女职工中,已婚的只占百分之二十五。大部分女工在解雇的威胁下不敢结婚。意大利普遍存在着利用“未婚条件”来歧视妇女的制度,即把妇女结婚作为劳动合同自动失效的理由。在这种情况下,婚姻状况就成为妇女就业的先决条件。许多国家的公共事业部门只雇用单身的妇女。如爱尔兰、新西兰、南非等国的邮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雇用已婚妇女。在比利时,根据一九五九年一月十三日王国法令第二百一十一条的规定,已婚妇女不能从事外交职务和非洲领地的行政职务。类似这种歧视已婚妇女的现象,在资本主义国家真是不胜枚举。资产阶级排斥已婚妇女,是为了减少“产假”工资和“社会福利”费用的开支,是为了避免女工提出休假以处理家务的要求,是为了保证高度的工作效率不受妇女家务和作母亲应尽责任的影响。归根结柢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因此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结婚给妇女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失业和生活困窘的悲惨结局。
妇女即便是侥幸地获得就业的机会,但在晋级和技术等级方面也要受到重重的限制和刁难。资产阶级总是强迫妇女从事低等级和非熟练的工作,并使她们绝少有提升的机会。如一九五八年西德的统计资料证明,一百名女工中只有八人具有专门技术,四十五人是在工作中学习而成为半熟练工作者,四十七人从事非熟练的工作。法国巴黎的银行中,妇女占职员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五,但只有百分之八是有级别的职位,男职员则为百分之四十。瑞典公共事业机关中,担任二十一种中等或高等职位的女职员只占全体女职工的百分之八,担任八种低级职位的却占百分之五十八;以男职员来说,前者占百分之三十六,后者只占百分之三。
这种在工作中歧视妇女的情况就等于将妇女从领导职务中排除出去,等于剥夺广大妇女从事熟练工作的权利。如加拿大就很少有妇女担任经理、工业领导和工程师的职务。澳大利亚的一万二千名工程师中,女的只有六名。一九五五年,日本有男工程师三十三万六千多名,其中女工程师只有八百名。通过这些材料可以看到,广大劳动妇女很难进入熟练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领导职务的行列。同这种情况相适应的是,妇女在文化技术教育方面同样受到了歧视和排斥。如资料表明,法国一九六○年在冶金业和电业中,男学徒工有八万三千多人,女学徒工只有一百九十九人。一九五五年法国只有一个为妇女开办的五金工人训练班。资产阶级不为妇女的技术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但当妇女就业时,他们却往往对妇女提出比男子更为苛刻的要求。如在西班牙,当妇女从事某些被许可的技术工作时,必须提交专门证件,而对男子则没有这种要求。在新西兰,妇女担任某些职务时,需要具有比男子更高的资历和更高的熟练程度。这就必然使妇女的就业受到更多的限制。
在经济生活领域中,对妇女的歧视突出表现在劳动报酬方面。劳动妇女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果虽然与男工一样,但她们的工资却比男工低得多。资产阶级始终认为,大幅度地压低劳动妇女的工资,是获得额外利润的一种最合算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妇女为了反对同工不同酬的制度曾经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但是迄今这种歧视妇女的制度依然普遍存在于资本主义世界。
由于工人运动的高涨,“国际劳工组织”于一九五一年最后通过了关于“同工同酬”的第一百号公约,并要求各成员国批准和贯彻这项公约。但到一九六一年十一月为止,在一百个成员国中,只有三十六国批准了这项公约。由此可见,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甚至在法律形式上也拒绝承认“同工同酬”的原则。在已经批准这项公约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政府没有而且也不可能采取有效措施来保证同工同酬原则的贯彻,因此妇女在劳动报酬方面的处境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美国至今还没有承认关于“同工同酬”的公约,也没有颁布过联邦的关于“同工同酬”的法律。经过工人阶级和劳动妇女的斗争,到一九六○年五月为止,美国的五十个州中有二十个州被迫通过了“同工同酬”的法律。虽然如此,在这二十个州的女工的工资仍然大大低于男工;而且这种法律也不适用于州内的全体女工。如密执安州和伊利诺州的关于“同工同酬”的法律只适用于制造业部门。在某些州,这种法律对于农业工人、家庭佣人和在非营业性机构工作的人是无效的。目前美国男女工人间工资存在着差别的事实,彻底揭穿了这种立法的虚伪性。现在美国女工工资比男工约低百分之四十。
在工资方面的种族歧视也表现得很猖獗。如一九五九年美国黑人女工的年工资中位数只为白人女工的年工资中位数的百分之五十三。南非联邦规定,非洲人护士的工资比白人同事要低百分之三十。在这种残酷制度的压榨下,有色女工的工资异常低微,只能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
资产阶级为了替自己这种压迫、歧视劳动妇女的罪恶行为辩解,就制造种种谎言,并利用一切宣传机器在劳动人民中进行欺骗宣传。比如他们宣扬所谓“女工没有权利得到和男工同等的工资,因为她们生产的产品少、体弱、容易患病。她们的工资只是用来补贴丈夫的工资”。资产阶级鼓吹“妇女不应参与政治,不应参加工会,也不应参加罢工,否则便会失去她们温柔的女性”。
资产阶级也厚颜无耻地大谈所谓“关怀女工利益”的骗人鬼话。但是花言巧语毕竟掩盖不了劳动妇女的无权和贫困。现在,苦难深重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广大劳动妇女,正日益觉醒,并广泛投入冲击着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第3版()
专栏:三言两语

  三言两语
尼赫鲁要印度人民“从中国入侵的角度”忍受更大的搜括,“愉快地承受新的负担”。但财政部长德赛却承认,新的庞大军事预算,是从“公众中比较贫穷的那些人作出贡献”为角度的,结果是富人高兴,“穷人们却感到他们受到了远远超过他们所期待的非常严重的打击”。(《政治家报》)因此,印度人民对新预算的反应,就决不是什么“愉快”,而不能不是“最大的恐惧”、“感到愤怒”、“严重的抢购”(印度报纸语)。
虚构的“中国入侵”的煽动,被残酷的反动压迫和掠夺冲垮了;一时的沙文主义迷雾,遮不住日益加剧的阶级矛盾。瞧瞧吧,尼赫鲁是怎样过他的“愉快”的日子的!
美国兜售的“多边核力量”计划自以为高明,实则笨拙至极。它耍出的一套纵横捭阖的手法是,套住英国,笼络小国,拉西德下水,迫法国入穷巷。结果呢?英国恼怒“盟主”搭桥拆桥,丢了核潜艇去搞核舰队,把英国从“多边核力量”的“第一层”摔了下来。而小国更不禁当心自己不要成了更可悲的“海上的靶子”,对什么核舰队呀,核货船队呀,都不寒而栗。阿登纳自觉身价百倍,岂肯轻易放过,它既要核弹头又要控制权,简直刺到了美国的最痛处。这样一来,坐在云端的戴高乐,怎不嘲笑肯尼迪的“多边核力量”是“异想天开”的“一幕多边滑稽戏”呢。
聪明的狐狸,原以为在“多边核力量”的干水沟里,可以把大鱼小鱼一个一个地捡起来,不料,它却陷入了深泥潭,污泥溅了满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