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3月1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生物的发育是辩证的
童第周
生物的发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几千年来生物学家或哲学家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有不少的理论和学说。有的注意个体的部分现象,而忽视整体的统一性;有的重视个体的整体性,而忽视部分的作用。
学术思想的演变是依据资料的积累的。具体的事实是理论的物质基础。当这物质基础进一步充实的时候,理论也必然有进一步的发展。
最近若干年来,由于实验方法的改进,和生物学上物理、化学知识的增长,对生物的发育,积累了不少新的资料。所以生物发育的规律也因这些新资料的补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中最重要的可以说是发育过程中细胞的物质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和物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当然,这些关系有的是过去早已认识到的,并有很多的例证;有的只是一种推想,还没有肯定的结论;也有的是过去所没有意想到的。这些关系是生物发育过程中的最基本现象,主要的有以下四方面:
细胞核对细胞质的作用
多细胞生物的发育一般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卵子。卵子经受精、分裂逐渐分化发育成为一个整体。(受精是发育的开端,所以它是个体发育过程中重要的第一步,因有很多专著,本文不叙述这方面的工作。)细胞的构造主要可分为细胞质与细胞核两大部分。因此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很早就成为细胞学家、遗传学家和胚胎学家等所注意的问题。尤其是细胞核的作用,特别为人们所重视,对这方面的工作,也特别做得多。
一个细胞如果去掉它的核,虽不致马上死亡,但不能继续生活下去,这是大家很早就知道的。最近实验证明,一个卵子如果没有核,还是能够进行正常的分裂,但到原肠期以前停止发育。原肠期可说是细胞的分化或决定的开始。没有核的卵子到这时期停止发育,这说明细胞核对细胞质的分化和决定是有密切关系的。
细胞核对细胞分化的作用,遗传学家和胚胎学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他们用杂交的方法来研究核的功能,证明很多性状的出现是核的作用。新近有人用两种不同的蛙来做研究,把甲种蛙卵的核去掉,注入乙种蛙的核。由这种异种细胞质和细胞核配合的卵子,发育为胚胎和蝌蚪,它的神经系统的形态和皮肤的颜色、花纹类似乙种蛙,不是类似甲种蛙。
细胞核移植的实验,在美西螈的研究中也证明色素的出现不是决定于细胞质而是决定于细胞核。美西螈有两种颜色,一种是黑色,一种是白色,黑色是显性,白色是隐性,如将黑色种的细胞核移到白色种去核的卵子,以后发育的美西螈都是黑色的。
核内的主要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的变化,对个体的发育有极大的影响。正常细胞都有两组染色体。如果仅有一组染色体,个体发育的初期虽然正常,但以后的发育将逐渐缓慢,并产生不正常现象。这种不正常现象,不只限于某一器官,而是身体的全面,如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感觉器官、前肾、心脏循环系统等都发生缺陷。如果染色体比一组还少,即使少一段或少一个,胚胎的发育只能到囊胚为止,不能形成原肠,产生各种器官。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少了一个或几个都不成。如加上染色体,补足所缺的数目,而所补的染色体不是原来缺的类型,也不能纠正这种缺陷。所以每一种染色体,对发育来讲都是基本的、不可缺少的。
染色体的质和量需要平衡。二组染色体或四组染色体的胚胎发育都须正常。如比二组或四组多一二个,发育就会有缺陷,或停止在某一阶段。
基因是位在染色体上的物质,染色体数目很多,基因的数目更多。遗传学家对基因的作用,曾作了极精细的研究。他们证明某种基因对某种或某几种性状的发育有特殊的作用,或某几种基因对某一种性状的发育有作用,这种例子很多。上面所说的美西螈的黑白性状即由于某种基因的作用。
基因究竟是什么物质构成的呢?它如何对细胞质发生作用,使它产生某种性能呢?这是现在一部分细胞学家、遗传学家、生物化学家和胚胎学家研究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很多人认为构成基因的物质是核酸,是去氧核糖核酸。因为高等生物染色体上的核酸主要是去氧核糖核酸,基因的特异性即在于去氧核糖核酸的特异性。一个去氧核糖核酸分子是由许多去氧核苷酸单体组成。去氧核苷酸单体有四种。它们一定次序的排列,有人称之为遗传信息。通过生殖细胞,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到子代;通过细胞的有丝分裂,遗传信息传递到各细胞。各细胞内核苷酸排列的次序,可能通过核糖核酸,决定特异蛋白质,从而决定代谢,决定一切性状的发育。
以上是细胞核对细胞质的作用,就是染色体和基因对个体的发育和各种性状出现的关系。虽然几年来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得到了很大的成就,但还有许多过程和细节需要深入研究并严格的证明。
不过在这里,有两点是我们应当特别提出来说明的。第一,细胞核(包括染色体或基因)对细胞质的作用,似在原肠以后的时期。原肠以前时期胚胎的发育是按照细胞质的特性进行而不受细胞核的影响。前面已经说过,没有核的卵子可以进行分裂到囊胚期。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或增多或减少也不影响原肠期以前的胚胎的正常发育。有很多实验证明,二种不同品种动物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配合,卵子早期发育的特性,如发育的快慢等,是按照卵子品种,不是按照核品种进行的。最近同种间或不同种间细胞核移植的实验也明确证明这一点,即核对发育的作用是在原肠以后,不是在原肠以前。很多卵子在受精前,甚至在成熟前,细胞质已有不同程度的分化,并对整个胚胎的发育也有了初步的布局。所以有人认为细胞核的作用是在于促使细胞质实现它的初步规划。第二,在原肠期以后,胚胎发育的各种特性也不是都受核的影响的,细胞质仍有它本身的作用。例如在甲乙二种不同的两栖类,将甲卵与乙精虫受精后,把卵核去掉,仅存精核,卵子发育到特性出现前死亡。如在死亡前将外胚层细胞移植到第三种丙两栖类身上,它能正常发育成为皮肤,而皮肤的特性,不似乙,也不似丙,而似甲。这说明特性的发育是根据细胞质性质,不是根据细胞核性质。此外还有很多例子,特性的出现,不类似母本,也不类似父本,而是在二者之间。在这种例子,细胞核与细胞质对这一特性的发育,都有它的作用。上述各种情形,在不同种间变形虫核的移植的实验中都能很好地表达,即变形虫的性能,有类似核的种类,有类似细胞质的种类,也有是二者之间的。
细胞质对细胞核的作用
虽然在发育过程中细胞核能影响细胞质产生各种特性,但细胞质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它对细胞核也有相应的作用。过去生物学工作者重视细胞核对细胞质的作用,但对细胞质对细胞核的作用没有足够的注意。
上面已经说过,在许多动物的卵子,受精前后细胞质已初步分化,而细胞核从分裂直至囊胚时期,甚至在更后的发育时期,还是等能的,没有性能上的区别。任何细胞核进入细胞质的某一区域,它的活动是受这一区域细胞质特性的控制,不能越出这个特性的范围。例如一个细胞核进入肌肉区,它将来就成为肌肉细胞核。同一细胞核如果进入肠子区,它就变为肠子细胞核。大家都知道,生殖细胞是最特化、也是最不易变更的,同时是遗传物质的传递者,所以有它的特殊重要性。魏斯曼的生殖质学说,特别强调这一点,而生殖细胞中的最重要部分一向认为是细胞核。最近细胞核移植的实验证明,能游泳的蝌蚪的肠子细胞核可成为生殖细胞的核并与正常的生殖细胞一样,有它的正常生殖和遗传能力。所以我们可以说,不是细胞核来决定细胞质发育的方向,倒是细胞质来决定细胞核的运命。
细胞质对细胞核的作用最显著的例子是马蛔虫染色体物质的减少。几十年以前早就发现了这个事实。实验证明染色体物质的减少与不减少,是受细胞质控制的。细胞核分裂后,进入某一部分细胞质,染色体保持原来的形状,进入另一部分细胞质,染色体减少它的物质。减少部分将来成体细胞,不减少部分,将来成生殖细胞。所以生殖细胞和体细胞的决定,不在细胞核,而在细胞质。
最近几年内细胞核移植的工作进一步证明细胞质对细胞核的作用。在二种不同的两栖类,将甲种卵子的核去掉,移入乙种的正常核,卵子只能发育到囊胚为止。如将这囊胚时期的核移回到乙种去核的卵子,卵子也只能发育到囊胚。按理来说,乙种核与不同种的细胞质有矛盾,不能继续它的作用,移回到本种细胞质以后,应当能继续发挥它的功能了,但也只发育到某一时期为止。这说明它在异种细胞质内居留后,受了异种细胞质的影响,所以移回到本种细胞质以后,也不能发挥它原有的作用。有人估计卵子发育到囊胚后期,大概要经过十五次分裂,约有三万左右的细胞,所以每一个细胞核仅含有原核物质三万分之一,绝大部分核质要在异种的细胞质内复制。这样复制出来的染色体或基因,既不完全类似甲种,也不完全类似乙种,所以不能在甲种细胞质内起作用,也不能在乙种细胞质内起作用,如果把乙种核移回到乙种卵子后,继续移植几代,核的功能便逐渐恢复起来,卵子可以发育到原肠期。这种变化也可以在形态上看出来,因核移到甲种卵子后,它的核仁逐渐变小,移回到乙种卵子,并继续几代,在逐渐恢复它功能的同时,也逐渐恢复核仁的大小。所以有人认为核在异种细胞质内分裂和合成,受了细胞质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逐渐积聚的,同时还可以回复,影响的本质,似乎不是核丢失了某一部分,而是被有异种性质的部分代替了。
以上的例子说明,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仅细胞核对细胞质有作用,细胞质对细胞核也有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细胞的各地区有所不同。如某种杂交的两栖类,胚胎发育到某一时期即死亡。死亡是在头部中胚层细胞开始,以后扩及全身。如将头部中胚层细胞移植到一个正常胚胎的身上,它也一样要退化而至死亡,如将这杂种胚胎的肌节和神经组织移到正常胚胎身上,都能正常生活和正常分化成为正常的组织。外胚层和脊索细胞移植后也是如此。但如果将肌节、神经、外胚层和脊索等细胞分出来,养在盐水中,前二种不能分化成为正常组织,后二种能分化成为正常组织。根据以上的结果,我们可以知道,在同一杂种胚胎中,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作用,就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在头部中胚层细胞,外来的核不能与细胞质合作;在肌节和神经细胞,能合作但不正常;在外胚层和脊索细胞则能合作如常。总的来说,细胞核与细胞质的相互作用,有地区上的不同。不同的主要原因,大概是由于各地区细胞质的性质的不同。
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上面所说的是细胞内部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在个体发育中另一个关键性的因素,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细胞是个体的基本单位,它与其它细胞共同组成个体,因此在共同生活中彼此就必然有密切的关系,并有相互的影响和作用。个体发育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系列的这种作用(包括组织与组织,器官与器官之间的作用)的结果。
神经系统是个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育过程中,它的形成需要脊索中胚层细胞的诱导(或刺激)。没有这种诱导细胞的存在,神经系统就不能发生。眼球是从脑壁伸展出来的眼泡形成的。眼泡成眼杯后,诱导其他细胞产生水晶体,水晶体再诱导其他细胞产生角膜。眼的发育是经过这样一系列的作用后,才完成它的构造的。其他器官的发育,也很多类似神经和眼睛发育的过程。
以上例子是指正常发育过程中的情况。如用实验的方法,我们也可以见到经常没有关系的细胞,也能发生这种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作用。如把将来要形成表皮的细胞放到要形成肌肉的细胞群中间去,它就形成肌肉细胞;如放在要形成肠子的细胞群中间去,它就形成肠子细胞。因有这样变化的可能,所以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如果某部分的细胞少了,可以由另一部分的细胞来补充。不过这种作用或诱导,不是完全被动的。被诱导或作用的细胞,在某一时期内可以接受这种作用,在这个时期以外,就不接受这种作用了。
细胞的分化可以说基本上是由于特种蛋白质的产生。胚胎上的诱导现象或许是某部分细胞蛋白质合成的类型控制于外来的因素。如果是这样的话,诱导的影响主要是在于对被诱导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工具的作用了。
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甲影响乙以后,乙也会反转来影响甲。这种相互作用,在发育过程中是极常见的也是极重要的现象。例如脑神经进入脑子往往是受脑壁的神经细胞的影响,脑壁神经细胞增殖最多的区域,也就是感觉神经进入的地方。同时进入脑的感觉神经,也影响该区域神经细胞的增加。比如在两栖类胚胎的眼睛旁边加上一个额外的眼睛,两条眼神经联合进入脑壁,该区神经细胞的数量也因之增加了。
相互作用可以使双方互相适应。如用眼睛来做例子。不同种的两栖类,眼睛有大小不同。将大的眼睛整个移植到小眼睛蛙胚上去(先割去小的眼睛)、将来长出来的还是大眼睛。如移植过去的只是眼球,不包含水晶体,水晶体须由小眼睛胚胎的本身产生。结果水晶体受移植的大眼球的影响,比原来的长得大了,而移植过去的眼球,受水晶体的影响,比原来的小了、如移植过去的是水晶体,眼球是小眼睛胚胎本身的,移植的水晶体受小眼球的影响,比原来的小了,而眼球受水晶体的影响,比原来的大了。这样就能使二者很恰当的配合起来。
相互作用不一定是促进,也可以是对抗的。两栖类雌雄性的发育生长便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根据遗传学的研究雌雄的性别是决定于染色体,但是雌雄性别的分化,还要看性腺内二种细胞或组织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性腺的组织分为皮部与髓部。如皮部发育生长,髓部被压制,停止发育,成为雌性。如髓部发育生长,皮部被压制,停止发育,成为雄性。虽然染色体还是一样,没有什么变更。这种情形在鸡里我们也常常见到。母鸡可以转变为雄鸡,雄鸡又可转变为母鸡。原因是生殖腺内这二种不同性质细胞的矛盾,在继续不断地进行。变雌变雄,看谁胜谁负。
根据以上的情形,细胞的分化和器官的发生不仅是细胞核与细胞质的相互关系,还要看发育过程中细胞与细胞之间和器官与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作用是通过理化因素,直接影响细胞质或细胞核或它们之间的关系。
环 境 的 作 用
生物不能脱离环境而生存,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自然成为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个体发育阶段,细胞的可塑性大,受环境的影响也特别显著。
环境对个体发育的作用主要为光、电、温度、射线、食物等的物理化学因素。这些因素如果影响细胞的代谢或结构,就会使个体的发育发生变化。例子很多,有的是大家所熟知的。如蝶的颜色很容易受温度的影响而改变。把蛹放在温暖的地方,产生出温带地区的花纹,如在冷的地方,产生出另一种花纹。有一种叫藏报春的植物,花颜色的深浅,也随着温度而改变。温度低颜色深,温度高颜色浅。蛙类的蝌蚪如在高温中发育生长,外鳃可以特别大,分支也多。在低温中发育生长,肝脏长得大,因织缔组织在冷的环境中发育生长得快。上面所讲的两栖类雌雄性别的分化,要看性线髓部和皮部矛盾的结果。但温度可以影响他们的发育。如将卵子培养在低温中,将来发育为雌性,如培养在高温中,则发育为雄性。因低温能妨碍髓部的发育生长,高温能妨碍皮部的发育。
生长在水中的动物可因水质的不同发生形态上的变化。如丰年虫在淡水中头大,身体短,胸部游泳足长。如生长在盐水里,它的形态因盐度的不同而有变化。头小,胸部游泳足短,身体因腹部增长而展长。盐度愈浓,这种变化愈显著。蛙类、鱼类和乌贼等卵子在发育的初期,如培养的水中加上一些氯化锂,眼睛的发育就不正常,往往产生出独眼的胚胎。
环境的影响有的可以改变遗传的性质,使个体发育成为新品种。射线的作用是最好的例子。动植物经过射线处理后能引起突变。遗传学家就利用这种作用,选育有利于人类的品种,获得很大成绩。这种例子很多,特别在微生物和农作物方面,不举例说明了。但射线也能引起各种疾病,如把疾病遗传下去,有极大的危害性。如何防止射线对人类的作用,是现代的一个重要问题。
外界的因素可以对细胞的分化起作用。如把鸡胚的上皮细胞放在含有维生素甲的环境中,它能分化为有纤毛,能分泌粘液的表皮细胞,性能同呼吸管上的表皮细胞相同。此外维生素甲对眼球网膜细胞也有关系。它对维持感光细胞的功能有作用。因网膜细胞是来自外胚层,与表皮细胞同一来源,所以有人认为维生素甲有控制外胚层细胞的分化和生理的功能。
以上所叙述的现象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核和细胞质、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环境等的相互作用的概况。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物理化学的因素来实现的。例如细胞核对细胞质的作用,遗传信息的传递等,许多人认为是通过核糖核酸的作用。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去氧核糖核酸分子合成核糖核酸。这种核糖核酸分子进入细胞质后,作为样板,合成各种特异的蛋白质分子。关于诱导现象,也有人认为脊索中胚层细胞诱导外胚层细胞产生神经系统的现象,也是由于核糖核酸的作用,当然在这些工作中间,有许多结果,现在还是不能肯定,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形态的结构往往可以说明生理的功能。最近生物学家应用电子显微镜研究细胞的细微结构,发现细胞质内有管状的内质网构造。核膜和细胞膜都有小孔。内质网管道与核膜小孔及细胞膜小孔相通,物质可以通过小孔和内质网管道而转移。此外核膜内的物质可连同核膜向外伸出,成小囊泡,脱离核膜,进入细胞质。细胞膜也可以通过机械的吞噬,将大分子和大型物体摄入细胞内。有的细胞膜,如红血球和神经细胞的膜,可以区别钠离子和钾离子,允许钾离子进入细胞,阻挡钠离子进入。这是细胞膜一种主动的运输工作。所有这些结构与现象,都可以说明细胞内和细胞外各种物质都有经常的交换和相互的作用。
总结以上的事实,我们可以说,个体的发育不是简单的增长,而是复杂的演变。发育的生理现象,各部分不是孤立的,隔离的,而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同时也互相制约的。每一种生物都有它的遗传的物质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由内在的与外在的因素发生一系列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有时间上与空间上的不同,在整体的统一下,按一定的步骤进行。所谓正常的发育,即在正常的物质基础上,正常的环境条件中,经过物质的正常相互作用,所达到的结果。如果物质基础改变了,或环境条件有了变化,或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在时间上或空间上失去了协调,发育不是停止,便是不正常。这是发育的规律,它是辩证的、不是机械的,因此,我们如果要做有关生物发育上的实际工作,也必须按发育的规律来进行。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中国地质学会召开学术年会
中国地质学会最近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代表大会及第三十二届学术年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我国二十六个省、市和自治区的正式代表一百人。
在开幕式上地质部何长工副部长讲了话。当天下午李四光理事长作了关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第四纪冰碛及冰前沉积”的学术演讲。他不仅从第四纪冰川遗迹的研究中对第四纪的气候变动、地层划分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论证,同时对指导如何找寻地下水支援农业等方面也作了重要的阐述。
大会在五个专业分组内进行了分组学术活动。
地层方面的论文,很多是引用了各个地区不同方面的比较丰富的实际资料,除采用了生物地层的分析方法以外,还运用了古地理、古气候、沉积建造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特别是对过去存在问题较多的震旦系的划分与对比方面提出了意见。会上不仅应用一些绝对年龄的资料讨论了震旦系的划分和对比,而且还首次出现应用古地磁的方法来探讨我国南方中、新生代红层的划分和对比。
地质力学和区域构造的研究方面。构造地质的研究已向深部构造、前寒武纪构造和新构造的方面发展,并对断裂变动进行了一些深入调查。在西藏、川西地区的构造研究方面,更取得了新的资料。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方面的工作领域比前更广阔了。工作也较为深入细致,而且更多地采用了新的科学技术,如在复杂矿物的晶体结构分析、矿物的人工合成、绝对年龄的测定等方面都有了一些进展;此外,在矿物化学、结晶化学、岩石化学、稀有元素地球化学、沉积岩地球化学、某些矿物比较系统的分析、超基性岩岩石学及成矿专属性、某些岩类的分类命名等各个方面的研究也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矿床方面,在矿床成因、成矿规律、矿床分类学等问题上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特别是对某些金属矿床的原生分带和岩浆岩成矿专属性等问题作了较深刻的分析:对鞍山式的富铁矿成矿特征及其成因以及我国的铁矿工业类型、铬铁矿的成因特点都作了探讨。在非金属矿产方面,对钾盐矿床的生成条件也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在稀有、分散元素矿床方面,结合地球化学性质作了综合分析,并发现了一些新的变种矿物。此外也有一些论文对干旱地区的硫化矿床氧化带作了细致的研究;对钴土矿的研究会议亦进行了总结。
在煤田地质方面,进一步开展了煤田分布规律和煤质分布规律的研究,突出地利用综合方法研究煤田地质问题。特别是对华南煤田的研究,将为今后找矿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此外,对煤的变质等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石油、天然气地质方面的内容也相当丰富。对陆相生油及其地球化学相的研究是在大量实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细致分析的结果。这反映出我国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工作的新动向。
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貌及第四纪地质方面,近年来对我国一些主要地区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有了较系统的了解,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农田灌溉提供了有利条件。工程地质方面的论文不仅明确指出结合工程实践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工作方向,并且大部分已涉及专门性问题的某些基本理论方面,如渗透问题、岩体稳定问题、黄土湿陷问题等。第四纪地质的研究论文中,除探讨了第四纪地层及其时代的详细划分外,还指出了火山活动及第四纪冰川作用在第四纪地质划分的重要性。海岸及海洋地质的论文反映了近几年来我国地质、地貌工作已进入了更广阔的领域。
最后,会议对如何积极支援农业的问题作了详细讨论。与会同志都进一步认识到支援农业是我国地质工作者当前重大而光荣的任务。地质工作必须牢固地树立发展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在发展农业方面作出切实有效的支援。支援农业的道路是十分广阔的,有直接的如:关于“水”、“肥”、“土”等方面的地质工作;但更多的是间接的。大家一致认识到地质工作在为工业找寻各种矿产资源方面深入地、高质量地做好各项地质工作,即是对农业的有力支援。
会议最后进行了改选,选出了新的理事会。李四光教授连任理事长。
(姚彦之)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农业机械部召开
南方水田拖拉机铁轮犁耙研究会议
农业机械部年前在南昌召开了南方水田拖拉机铁轮犁耙研究会议,会议研究了拖拉机下水田铁轮及其配套犁耙定型试验问题。
会议系统总结和交流了各省试验研究的经验,对现有各种不同型号的拖拉机铁轮和犁耙机具,从使用性能、设计制造方面作了详尽的比较和分析。代表们一致认为,水稻机械研究所设计的轻型犁、江西三铧犁、广东管架式四铧犁和浙江的四铧犁,较为适合南方水田拖拉机配套和耕作技术的要求。它们具有耕幅宽、土垡小、碎土性能好、通用性较广的特点。与会者对江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设计的双滚轧耙和水稻机械研究所设计的联合耙很感兴趣。对水田铁轮的农艺要求,一致的看法是,要求滚动阻力小、操纵性能好、下陷浅、行驶平顺、轻便牢固且易于制造。大家还认为,拖拉机研究所的62—B型叶轮、五号桨式叶轮和江西馒式铁轮比较适合目前南方水田使用。新设计的水田轮胎,既可进行水田作业,又能在旱地道路行驶,简化了行走机构,田间操作性能良好,是今后水田拖拉机行走机构的新的研究方向。
铁轮在水田行走的附着性能是拖拉机下水田的关键,有人提出,铁轮具有一定的打滑率,在农具超负荷工作时,可以起自动保护拖拉机传动系统的作用。因此保持一定的打滑率是必要的。另一种意见认为,铁轮附着力小,打滑率高,影响拖拉机牵引功率的充分发挥。经过讨论,最后的结论是:保持一定的打滑率是必要的,但打滑率应该根据拖拉机的一定的牵引功率而定。对犁头形式、犁壁曲面和结构参数和耙地的质量要求等,与会代表也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