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3月1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今日爱惜脚下树,他年自有满山林
本报记者 林田
去年我两次到大兴安岭采访,每次进山,都看到在有些采伐迹地上,生长着茂密的幼林。那一人多高的小落叶松,长得十分俊秀,远远望去,枝叶一片嫩绿,给郁郁苍苍的大森林增加了无限生气。这些幼树,据说经过适当抚育,再过七、八十年,便将长成参天大树,我们的子孙就可以把它们伐作良材了。
起初,我以为这些幼林是人工培植的,后来有些营林员同志告诉我,这些一人高的小落叶松都有十几、二十年的历史,是采伐以前在大树荫庇之下长起来的。按营林术语来说,这叫做伐前天然更新的幼树。
充分利用天然更新的好条件
以后,我有机会读到了一些有关大兴安岭森林更新问题的调查材料。这些材料说明:大兴安岭森林的天然更新能力是很强的,特别是伐前更新。针叶树中,占林区总蓄积量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落叶松,极耐严寒,不怕土层瘠薄,种子很小,又有长翅,因而这种树具有顽强的天然更新能力。在阔叶树中,占林区总蓄积量将近百分之二十的白桦,更是有名的“先锋树种”,它常常在采伐迹地上最先更新起来。由于这两种树在大兴安岭占了优势,所以天然更新的条件很好。据图里河、库都尔、甘河等林业局在一九六一年的调查,林冠下伐前更新良好的面积约占林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二强;更新中等的约占百分之十五强;更新不良的占百分之十四;没有更新的约占百分之十七强。平均每公顷林地有天然更新幼树一万二千株。又据根河林业局潮查经营所一九六二年在八块不同标准地上所作的调查,林冠下天然更新良好的面积占百分之五十五;中等的占百分之四十五。平均每公顷有天然更新幼树一万三千三百多株,其中落叶松占九千株。据营林技术人员估计,整个大兴安岭的有林地,伐前天然更新良好和更新中等的面积,约占百分之五十左右。伐前更新良好的林地,大树采伐以后,如果幼树不被破坏,稍加抚育,即可天然恢复成林;更新中等的,大树采伐以后,对幼树适当间密补缺,进行抚育,也可以成林。但由于在木材生产过程中,部分林地的部分天然更新幼树受到了损伤破坏,或由于采伐方式选择不当,大树采伐以后,森林环境起了剧烈变化,引起幼树的自然死亡,因此,在历年的采伐迹地中,已经天然更新和可望天然更新(包括伐后天然更新)的面积,仅为采伐面积的百分之三十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充分利用大兴安岭天然更新的良好条件,提高天然更新率,还存在着相当大的潜力。
人工更新与天然更新并举
有些调查材料还提供了大兴安岭人工更新的情况:从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一年,国营林业企业共采伐森林面积三十七万多公顷,其中除约百分之三十的面积可以天然更新外,在同一时期,人工更新(包括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面积总计五万多公顷,其中已经成林和经过补植可望成林的面积仅一万五千多公顷,占采伐面积的百分之四点二。因此,更新赶不上采伐,已成为大兴安岭林业生产经营中一个突出的问题。但人工更新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是不容易的。为了进行人工更新,大兴安岭几年来建立了八十多处苗圃,培育了上十亿株树苗,每年秋季,要动员一批人上山采种、整地,春季又有大批人上山栽树。大兴安岭气候严寒,剧烈多变,春天栽下了树苗,天一回冷,树苗就会被冰冻拔起,发生“冻拔害”。为了战胜这些困难,营林职工和技术人员以及当地气象工作者,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把上述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的情况粗浅地考察了一下之后,我想到了这样一些问题:大兴安岭的森林更新方针,是应以天然更新为主,还是以人工更新为主?怎样才能严格保护伐前幼树,使更多的林地在采伐以后天然恢复成林?严格保护幼树,对木材生产会不会有影响呢?需要采取些什么措施,才能保护好伐前幼树呢?就这些问题,我请教了林区一些企业的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同志。
关于更新方针,多数同志都认为,从长远来看,以人工更新为主。因为人工更新的树种可以由人控制,也可以培植速生丰产林。但是如果大规模人工更新的条件不具备,与其让大片迹地荒废,就不如让它天然更新。所以,在目前,应当是人工更新与天然更新同时并举。人工更新和天然更新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对于大兴安岭是完全适用的。
采伐、集材要严格保护幼树
至于严格保护幼树,是不是影响木材生产,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和根河、图里河等林业局的采伐管理与幼营林的技术人员都认为:在有些情况下,是会影响采伐、集材效率的,但对技术熟练的工人来说,影响的程度极小。从采伐、集材这两道工序来说,要保护好幼树,第一,在采伐时,要掌握树倒方向,既要考虑便于集材,又要考虑少压或不压幼树;第二,在集材时,要固定集材道路,不能到处乱踏乱轧。一般地说,采伐时损伤的幼树很少,人力集材稍加注意,也不会损坏多少幼树。只有畜力集材和机械集材,如果方式方法不当,就会压坏轧坏大量幼树。但部分单位的实践证明,使用畜力集材,如果预先用人力把木材初步集中到集材道两侧,不但幼树保护率会大大提高,而且工效也不会降低。用拖拉机集材,如果采伐时使树成人字形倒向集材道,工效肯定可以提高,幼树也可以少受损害。这里一个关键问题是采伐工的技术要熟练。在有些情况下,为了保护幼树,即使采伐、集材工效降低一些,从经济上算总账也是值得的。一般人力采伐、集材,每立方米成本约七元左右,以每公顷出材七十立方米计,采集一公顷共需五百元左右。即使因严格保护幼树多支出百分之二十的工费,一公顷才多支出一百元左右,而如果把幼树破坏以后再用人工更新,按现在较低的更新成本来算,每一公顷也要二百五十元。因此,在目前条件下,最大限度保护幼树,以利于森林天然更新,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因地制宜确定采伐方式
那么,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保护好伐前幼树呢?根河林业局潮查经营所所长蒋兴国和管理局营林技术员丁炳禄具体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们认为,首先,要作好调查设计工作,因地制宜确定采伐方式。采伐方式与更新方式必须相互适应,必须考虑到既有利于森林资源利用和木材生产,又有利于更新。例如许多调查材料证明,择伐与皆伐相比,适度的择伐对于天然更新更为有利。这是因为,择伐迹地上保留有一定数量的大树,既可以为伐前幼树遮荫,使森林环境变化不致过大,有利于伐前幼树成活生长,又可以天然下种,有利于伐后天然更新。又如,在皆伐方式中,伐带窄一些比伐带太宽或大面积皆伐,对于天然更新更有利。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矛盾,就是有利于天然更新的采伐方式,往往出材量少。因此要从采、育两方面结合考虑,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采伐方式。蒋兴国同志还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在伐前更新良好的林地,最好采用伐带一百二十米宽的等带间隔皆伐(一百二十米宽为一个带,隔一带采一带),而在皆伐迹地上,每公顷留下四十到五十株母树。这样作比目前大量采用的择伐和一百米宽伐带的等带间隔皆伐有以下几个好处:一是它比一般择伐出材量高,但由于有一定数量的母树,对天然更新同样有利;二是它比一百米宽的伐带宽了二十米,因此虽然留下了一定数量的母树,但出材量也不会降低,但它比不留母树的皆伐利于天然更新。
其次,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幼树。木材生产中,一定要坚持实行伐区拨交、验收制度,严格按伐区工艺程序办事,采伐一定要掌握树倒方向,集材一定要有固定的道路,采伐集材以后要清理林场,不使枝丫等妨碍幼树生长。
第三,采伐以后,要对天然更新的幼林进行适当抚育,如除草、松土,间密补缺,进行抚育采伐等。
最后,为了有利于天然更新,还要适当加强林区基本建设,使道路铺开,采伐适当分散,以免造成集中采伐和过量采伐。
如果作到了这些,则大兴安岭采伐迹地中,达到天然更新的面积,将不是百分之三十,而可能更高一些。如果以提高百分之十计算,则每年相当于多进行人工更新数千公顷,而所花的代价则要少得多。
我们希望林业企业的领导同志把保护幼树的工作更加重视起来。也希望林区的工人同志们注意:在你将要碰坏或踩倒一棵小树的时候,请不惮一举手、一抬足之劳,把幼树保留下来,过些年它便是一棵大树。今日爱惜脚下树,他年自有满山林。只有我们进一步加强人工更新,并充分利用天然更新这一有利条件,使大兴安岭的更新逐步赶上采伐,祖国这个“绿色宝库”就会青山长在,采用不竭。


第2版()
专栏:

广西少数民族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现在自治区各种学校中的僮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共有九十三万六千六百人,和解放初期相比,小学生增加百分之四十二点七,中学生增加四倍半,师范学生增加十倍,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增加三十八倍,高等学校学生增加五十倍
新华社南宁十五日电 广西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现在自治区各种学校中的僮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共有九十三万六千六百人,和解放初期相比,小学生增加百分之四十二点七,中学生增加四倍半,师范学生增加十倍,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增加三十八倍,高等学校学生增加五十倍。过去“只听羊儿叫,不闻读书声”的山区深谷里,现在都可听到朗朗读书声。解放前几乎没有见过书本的毛难族、水族人民,现在都有了本民族的大学生。
已经培养出来的大批少数民族知识青年,大多回到少数民族地区,为本民族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服务。在少数民族聚居的百色、南宁、柳州地区,有许多少数民族的知识青年在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站、良种推广站、气象站和拖拉机站里工作。他们钻研农业科学技术,热情地为农牧业的发展出谋献计。在花坪原始森林里,僮族姑娘韦月圆以自己的气象知识探索着森林气候的变化情况,为开发山区积极提供气象资料。很多少数民族知识青年,担任了农村人民公社生产队的会计或记分员,给人民公社以很大的帮助。大苗山苗族自治县拱洞区,过去识字的人很少,解放初期还常以红辣椒代替“紧急通知”;合作化时期没有记分员,常以刻木、放玉米来记工分。现在,这个区十七个人民公社,社社有了会计,队队有了记分员。不少少数民族卫生工作人员,奔波于崇山峻岭之中,为人民防治疾病。
党和国家非常关怀广西僮族自治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一再拨给大量的教育事业专门补助费,帮助少数民族地区修建校舍,添置教育设备。在桂林、南宁、巴马等地区,还专门设立了民族师范学校,有计划地培养少数民族师资。现在全区少数民族教师共有四万一千多人,比解放初期增加三十倍以上。他们大多全心全意为繁荣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而努力。另外,还有许多汉族教师也在少数民族地区热心传播文化。汉族教师吴叔英,进瑶山八年来,一直勤勤恳恳地工作,挨家挨户征求对办学的意见,他根据当地特点进行教学,使学校越办越好,得到了瑶族人民的赞扬。


第2版()
专栏:

云南大部地区继续降雨
新华社昆明十五日电 云南省大部分地区相继降雨。滇西北和滇东北山区的春旱已经基本解除。滇南部分地区雨小,仍须继续抗旱。
从上旬末到现在六七天间,云南大部分地区都是阴雨天气。滇东北和滇西北部分地区雨量达二十到六十毫米,滇中不少县也降雨十至三十五毫米。目前部分地区还在降雨,中部地区仍然阴云密布,时有小雨。
云南春早,部分地区的春耕春播已经开始,蚕豆已经结荚,油菜已经开花,正是需要雨的时候。这次下雨较大的地区,小型塘坝和冬水田蓄水有了增加,对抗御春旱很有好处。


第2版()
专栏:

农业部、粮食部、共青团中央、供销总社发出联合通知
号召城乡人民利用零星土地种植蓖麻
北京许多生产队和机关学校开始种蓖麻
新华社十五日讯 农业部、粮食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于三月十四日发出联合通知,要求各地发动城乡人民利用零星土地种植蓖麻。
通知说,近年来各地人民利用零星土地种蓖麻有成绩,蓖麻籽的产量增加,支援了国家建设,增加了人民收入,好处很多。现在又是种蓖麻的时候,希望各地发动城乡人民,特别是发动青年和少年,充分利用河边、塘边、堤边、沟边、路边、屋前、屋后一切零星空地和荒地种植蓖麻。过去不注意这件事的薄弱地区今年应该迎头赶上。
通知要求各地,特别是共青团组织作好种蓖麻的宣传、组织工作;并且要求各地共青团员和少年先锋队队员继续发挥种植蓖麻的突击手的作用。
新华社十五日讯 北京市城乡人民正在利用零星土地种植蓖麻。
八日北京下了一场小雪,许多地方都组织人力冒雪抢种蓖麻。朝阳区大黄庄苗圃,出动二百多人,在渠道两旁、沟边、路旁抢种了五万多穴。去年收获了近百万斤蓖麻的昌平县,地刚开始化冻,就派人勘查了可以种植蓖麻的零星土地,一过惊蛰就纷纷组织人力抢种,不少生产队还组织了种植蓖麻的专业小组。
有些人民公社生产队和机关今年种的蓖麻比去年多。昌平县十三陵公社长陵园生产队已种的蓖麻比去年多三分之一,北京电影制片厂等单位种的蓖麻也比去年有所增加。崇文区小七圣庙小学今年每人至少要种三棵到五棵。
由于天旱地干,不少地区是挑水点种的。密云县塘子公社是施湿肥、垫湿土种的。(附图片)
左图:湖南绥宁哨溪口伐木场造林队一组工人在“削山减苗”(铲除茅柴,减去密株树木),培育天然林潘君南摄(资江报供稿)


第2版()
专栏:

上海六百多中小学开展课余戏剧活动
上海市有六百多所中、小学校开展了课余戏剧活动。孩子们把课文中或者课外读物中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和学校生活中的好人好事搬上了舞台,自演自看,使得这种活动成为配合课堂教学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有些学校把这种活动和课堂语文教学配合进行。他们选择语文课本中的故事、童话、诗歌,改编成简短的话剧、歌舞剧或朗诵剧。在排演时,老师们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或是指导学生着重理解剧情的中心内容,或是注重语言艺术的训练。这种活动,对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很有益,常常吸引很多学生来参加。有
一些学校善于引导学生关心和学习本班本校的好人好事,将大家搜集到的勤劳好学、友爱团结、拾金不昧等事迹编成诗歌、故事或音乐、舞蹈节目,在少先队举行队会时演出,为学生树立榜样,发扬各种好风尚。


第2版()
专栏:

北京宣武医院开颅摘除眼眶内肿瘤
北京市宣武医院眼科大夫和神经外科大夫密切协作,使用开颅手术为一个病人摘除了眼眶内长了五年的肿瘤,使她的眼睛的功能恢复正常。
被施行这种手术的病人是一个名叫严玲的女演员。大夫们考虑到这一点,要求做到既能摘除眼眶内的肿瘤,又不致在脸上留下疤痕,他们便决定先由神经外科大夫在她的前头部有头发的地方切开头皮,然后用锯轻轻地锯开颅骨,再由眼科大夫把眼眶顶部打开,将眼球后上方的一个暗红色的肿瘤全部摘除。整个手术经过三个半小时即告完成。
这个医院的大夫们已经为六个同类性质的病人作过这种手术,一般的效果都很好。


第2版()
专栏:

昆明组织少先队员参观革命史迹
昆明市少年宫最近组织革命历史考察团,参观革命史迹和访问革命前辈,使少年儿童们受到了一次活生生的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参加革命历史考察团活动的有昆明市盘龙、咸和、布新等小学校的八十多名少先队员。他们从二月初开始,陆续在革命历史军事博物馆、云南纺织厂、龙泉公社、昆明师范学院等地参观访问。
在实地参观访问活动中,八十多名少先队员写了近百篇考察日记和感想,集体创作了十多幅连环画,还通过讲故事、说快板、诗朗诵等文艺形式,总结汇报了考察的收获。盘龙、布新、咸和等小学参加参观访问活动的少先队员们,新学期开始以来,学习比过去更加认真,队干部们工作得也更加积极。少先队员们表示,这次考察活动给他们上了阶级教育的一课。今后一定要不断地提高阶级觉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

家畜人工授精
家畜人工授精,就是不让公母畜直接交配,而用假阴道或其他方法采出公畜的精液,再用输精器输进母畜的子宫。这是繁殖牲畜和改良牲畜品种的一种科学方法。它的好处是:
一、增加优良种公畜的配种头数,促进品种改良工作。公母畜直接交配,一头公畜只能配几十头母畜。实行人工授精,可以大大提高优良种公畜的配种效能。例如,一头公猪,每次射精量约为一百五十至二百五十毫升,每毫升约有一至二亿个精子;实行人工授精,每次射入的精液量只要不少于三十毫升,内含精子数不少于五十亿个,就可以使母畜受胎。一头公马,每次射精量为五十至一百毫升,每毫升约有八千万到二亿个精子;实行人工授精,只需射入二十毫升精液,内含精子数不少于十至二十亿个就够了。家畜直接交配时,公羊将精液排在母羊阴道内部子宫口的外边,只有少量的精液和精子能进入子宫,大部分精液浪费了。人工授精能将精液直接射入子宫内,公畜一次射出的精液,就可分作若干份,为许多母畜配种。同时,经过检查断定精子数量多而强壮的精液,还可以用化学药品来稀释。一般牛、羊和猪的精液可以稀释两、三倍,马的精液可以稀释四、五倍,甚至更多。这样就能增加精液的数量,减少精液的用量,公畜的配种头数就大大提高了。多的可达几十倍、上百倍,少的也有十来倍。
二、不受地点、条件限制,利用外地优良种公畜配种。人工采得的精液,稀释以后,在低温下保存起来,经过很长时间,仍能保持使母畜受胎的能力。例如,用冷冻方法保存公牛的精液,经过六年之久,用于母牛,受胎率几乎没有下降。当然,在一般情况下,精液贮存过久,受胎能力会逐渐减低。但在两三天之内,影响是不大的。这就可以把几十里、几百里以至几千里以外的优良种公畜的精液取来配种,而不必把公畜和母畜牵来牵去。
三、提高母畜的受胎率和产仔率。公母畜直接交配,精液很少经过检查,有些精液很稀,含精子很少,或者精子不强壮、不活动;甚至没有精子的公畜也用来配种,这就不能使母畜受胎。用人工授精法,每次采出的精液,都要放在显微镜下检查,合格的精液才取来使用,并能把精液确实送到母畜的子宫里。所以在正确的技术条件下,人工授精的受胎率要比公母畜直接交配的受胎率高。据试验,马匹一般可在百分之六十至八十左右,猪可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另外,还可以节省精液,在母畜一次发情期内,多次输精提高产仔率。
人工授精还可以减少家畜疫病的流传,并能克服某些种公畜体型大,母畜体型小,不易直接交配的困难等。
人工授精既然有这些好处,为什么有时候人工授精的效果又不那么理想呢?主要是因为:
一、配种人员没有很好地掌握技术。人工授精的技术并不太复杂,但要受胎率高,就必须充分懂得家畜生殖生理方面的知识(如公母畜的生殖机能、性成熟期以及各种母畜的发情周期、配种季节等),授精的技术要熟练,工作要细致,责任心要强。如果不遵守一定的操作规程,消毒不彻底,往往会引起母畜的子宫炎和其他疾病;精液稀释的倍数太多或者没有经过仔细检查,对母畜发情的规律掌握不准,输精太早或太晚,都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二、饲养人员不了解人工授精的科学道理。特别是在初次推广人工授精的地方,有些生产队和饲养人员往往由于不懂得人工授精的科学道理,不敢将母畜送来配种,或者将病弱年老的多次配不上种的母畜送来试试看。或者对配种时机掌握不当,农忙时,母畜发情,不来配种;上集赶市,就不管母畜发情不发情,都要求配种。这些因素都会降低人工授精的效果。 章庚(附图片)
用人工授精办法繁殖的杂种马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

海洋春汛和鱼类洄游
春回水暖,我国海洋渔业最重要的收获季节——春汛,就要来到了。春汛延持时间最长,一般三月开始,五、六月结束;产量最大,约占我国海洋全年捕捞量一半左右。渔民把它看作生产的黄金季节,有“春汛一刻千金不换”的说法。
我国海洋春汛生产的主要经济鱼虾有:大黄鱼、小黄鱼、对虾、墨鱼、鲐鱼、鳓鱼、鲳鱼、鳗鱼、鲨鱼、毛虾等等,其中以大黄鱼、小黄鱼、对虾、毛虾等产量最大。
小黄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大量分布在渤海、黄海、东海。春汛小黄鱼的洄游,大致分为三大群体。第一群体在黄海南部越冬,三月至四月在烟台、威海渔场大量集结,随即通过渤海海峡,进入渤海产卵。第二群体在三月自黄海南部游向江苏沿岸产卵,四月至五月在吕泗洋渔场密集。第三群体在温州外海越冬,三月末开始北上,在舟山、吕泗洋跟第二群体汇合,形成著名的吕泗洋小黄鱼汛。
大黄鱼也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主要分布在东海、南海。以浙江舟山、温州,福建三都澳,广东汕头、南澳岛为主要产区。浙江春汛期自三月至六月,广东春汛期在二月至三月,三月后移向粤东。
对虾是我国特产,经济价值很高,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对虾越冬场在黄海。四月初密集,越过成山角向西进入渤海湾产卵场。此外,南海也有对虾,但产量较少。
毛虾遍及我国渤、黄、东、南海区沿岸,以渤海最多。三月下旬在渤海开始捕捞,四、五月为旺季,产量很大。
海洋春汛是怎样形成的呢?海洋鱼类因为生理和生活的需要,常常定期地分类聚集,成群结队地向一定方向移动,我们称为鱼的洄游。鱼类在海洋中的游动常常是有规律的,渔民们在鱼群最密集的区域,集中的进行捕捞,这就是“渔汛”。渔汛因季节不同,有春汛、秋汛、冬汛的区分。
鱼类的洄游有好几种。
有些鱼类每年定期由深海游向浅海,由外海游向沿岸,寻觅适宜场所产卵。这种洄游叫生殖洄游,也称产卵洄游。春汛中的小黄鱼、大黄鱼、对虾等群集渔场,就是产卵洄游。
鱼类追求饵料的洄游,叫索饵洄游。
海洋中的水温随着季节不同而降低或升高,鱼类为了选择合适的温度,成群地向一定海区移动。有些鱼类春夏往北移动,秋冬向南游动;或春夏由深海游向近岸,秋冬从近岸游向深海。这种因水温升降而作的移动,称越冬洄游或适温洄游。 奕明


第2版()
专栏:资料

我国丰富的毛皮兽资源
我国利用毛皮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利用毛皮蔽体御寒。古书上记载,真是连篇累牍。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栖居着约四百多种家畜和野兽,其中绝大部分生活在森林里,是山区丰富的天然资源之一。我国年产毛皮达两、三千万张。这些皮货不仅供作工业原料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还大量出口,换取外汇。
我国的毛皮兽主要为食肉类、啮齿类和偶蹄类动物。如:黄鼬、紫貂、松貂、石貂、艾虎、蜜狗、狐、水獭、香鼠、扫雪、银鼠、狼、貉子、猞猁、虎、豹、熊、野兔、松鼠、旱獭等等。
我国出产的毛皮兽,数量较多的是野兔、黄鼬、旱獭、狐、香鼠、猸子等。有些食植物的毛皮兽又是肉用动物,如野兔,年猎取量约一千二百万只,可以产肉三千六百万斤,是我国最大宗的皮肉兼用兽。有些食鼠类的毛皮兽,如狐、貉子、野猫等又是农牧业的有益动物。
这些有经济价值的毛皮兽,应该实行计划狩猎。例如:对猞猁、狐等,应在毛皮长成时期和非繁殖季节猎捕,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毛皮质量,而且保护了资源;对于麅子、麂子要打大留小、打公留母。 
红士


返回顶部